邵武县越剧团1966年属相5月撤销前,团里的...

福建----长汀县、邵武县、沙县越剧团
长汀县越剧团,前身是龙岩专区越剧团。1947年,浙江戏班班主卢俊川在福建省建阳县组织知音舞台,1949年更名群乐舞台,以后到建阳县演出,改名群乐越剧团。1950年到沙县演出,1952年由永安专员公署文化科接管。1956年,因永安县并入龙岩专区,遂改名为龙岩专区越剧团。1958年,由张雪华、吕小毛率领剧团下放到长汀县,更名长汀县越剧团。1969年剧团被解散,1978年恢复建制,全团50人。该团成立后,多在闽、粤、赣边区城乡演出。1965年,《文汇报》以《活跃在山区的文艺轻骑》为题报道了剧团的事迹。主要演员沈雅芳、裘玲飞、赵翔凤、俞桂芳等,曾演出《梁山伯与祝英台》、《红楼梦》、《泪洒相思地》、《碧玉簪》等传统剧目和《江姐》、《芦荡火种》、《年青一代》、《不准出生的人》等现代剧目。剧团曾创作改编演出《魂系中原》、《深谷幽兰》、《赵玉粼与梁四珍》等剧目。为培养新生力量,剧团于1959年和1979年先后办了两期训练班,培养了许琪珊、王侣、孙亭等一批优秀青年演员,现成为该团的艺术骨干。

  邵武县越剧团,1953年1月,邵武县人民政府从浙江省萧山县临浦镇请去越剧姐妹班班主殷松亭、主要演员沈月花等47人,组建新文越剧团。1957年,改名邵武县越剧团。建团以后,剧团演出了《十里亭》、《梁山伯与祝英台》等60多个传统剧目和《春到草原》、《椰林怒火》等二十多个现代剧目。剧团除在福建各地演出外,还到浙江、江西等省20多个县市巡回演出。1966年5月,剧团被撤销。1981年2月剧团恢复,演职员有54人。剧团恢复后,曾演出《玉蜻蜓》、《孟丽君》等20多个传统剧目和《甜蜜的事业》、《救救她》等4个现代戏。此外还创作演出古代剧目《蟒玉梦》(黄启明编剧,裘学苗唱腔设计)和现代剧《接官记》(骆驿编剧,黄明洁音乐设计)。《接官记》是以三角戏形式演出的,当时除了本团的三角戏人员外,还从外单位借用一些原三角戏的演员,并聘请三角戏老艺人任艺术指导。1982年,创作演出现代戏《你说好不好》(吴国豪编剧,陈国耀唱腔设计)。

  沙县越剧团,前身是新嵊、群乐越剧团。1951年由班主卢俊川组成一个演出团体,在建瓯县、南平市、永安县、沙县等地演出,后在沙县落户。1953年,部分演员受聘于永安,尔后改组为长汀县越剧团,新嵊、群乐越剧团随即解体。同年9月,卢俊川受沙县县委委托,重新聘请演员,正式建立沙县越剧团。卢俊川任团长,王传奎任副团长。1961年至1963年,剧团曾到广东汕头、江西南昌及上海、杭州等地演出。1961年冬,国务院副总理邓子恢在闽视察时,观看剧团青年演员演出的《刘海戏金蟾》、《乔太守乱点鸳鸯谱》。1963年1月,剧团移植莆仙戏优秀剧目《春草闯堂》赴上海演出,以后又到杭州公演,连满38场,浙江省广播电台曾播放演出实况。京剧表演艺术家盖叫天还邀请全团演员到他家作客,讲授技艺。
  党的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剧团先后创作演出了古代戏《铲平王》(杨占春、梁中秋编剧)、《状元谜》、《文珠覆舟》、《卖花女》(梁中秋编剧)及现代剧《卖儿记》(李铁华编剧)、《芙蓉镇》(梁中秋改编)等。1979年前后,剧团陆续在浙江省、福建省三明市等地招收学员31名,并排演了《碧玉簪》、《小姑贤》、《打銮驾》等。1979年9月,文化部部长黄镇在建宁观看学员队演出。1981年,《卖花女》参加福建省创作剧目调演。1982年初,福建省人民广播电台录制了黄振、贾洁清、黄春燕的唱段,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推荐向全国播放。同年8月,剧团据闽剧《曲判记》改编为越剧《洞庭浪》赴上海演出。尹桂芳、秦瘦鸥等艺术家曾在《新民晚报》发表评论文章,上海电视台播放了全剧演出录像。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