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决战岂止在战场上 第九章 以后在哪...

将军决战岂止在战场_新浪军事
将军决战岂止在战场
  2000年,时为沈阳军区空军副政委的李家祥少将在毫无思想准备的情况下,被上级领导“点将”,出任国航党委书记。
  当时的国航已连续3年亏损,恶性违法违纪案件不断,人心浮动。李家祥临危受命,可谓冒险犯难,胜负未卜。但是就在人们“当得了将军,未必管得了企业”的质疑声中,他大刀阔斧干了起来。他任国航掌门人后,带领国航团队成为世界航空运输市场第一阵营中颇有实力的竞争者,使国航的年度复合增长超过129%,市值增长超过2370亿元,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是全球市值规模最大的航空公司。他本人也因出色的业绩,在国际著名的《哈佛商业评论》评选的中国上市公司50名最佳CEO中名列第一,并在全球最佳CEO百人榜上名列第17位。胜利是怎样取得的?奇迹是如何创造的?《大道相通》一书便是他自己撰写的成功经验的总结。这是一个革命军人决战决胜的精神展示,也是我军制胜要道的生动写照,不仅可资企业家学习借鉴,对现役军人也是巨大的鼓舞、启示、教育和激励。
  我认真研读了《大道相通》,从中获益良多。首先,它使我们真正理解了“将军决战岂止在战场”这一至理名言。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军营的冶炼,沙场的磨砺,铸就了军人的钢筋铁骨;战略的谋划,战术的演训,练出了军人无坚不摧的智勇。从书中可知,作者的成功,除了依靠聪明才智和刻苦努力,在很大程度上仰赖于作者高度自觉地将我军克敌制胜的优良传统和战术原则在企业管理中的灵活运用。比如,像严格管理部队一样管理企业;像发起战役战斗一样,先谋后动,科学组织指挥,“找准突破口”“牵住牛鼻子”“抢占制高点”;又如大胆管理,细致工作,关心下属,拴心留人,等等。将这些我军常用的战略战术和工作方法因地制宜地渗透至企业经营管理的方方面面,正是聪慧之举,制胜之道。它昭示人们:我军的制胜法宝“大道相通”,军民咸宜,用到妙处,战无不胜。对此,我们应当坚信之,笃行之,坚持之,高度自觉地努力学习、继承发扬。
  再者,《大道相通》告诉人们,高度的事业心、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不能停留在主观意愿和口头表达上,要靠苦干实干来落实和兑现,要靠殚精竭虑、脚踏实地的扎实工作。为此,作者履新伊始即夙兴夜寐,调查研究,在调查中思考,在思考中沟通,在沟通中碰撞,在碰撞中产生思想火花。由于善听博纳,集思广益,从而找出了国航在管理体制、经营机制、管理方式上存在的严重问题,在查清问题的基础上,集中精力狠抓领导班子建设、人才队伍建设、经营管理和优质服务。如此的真抓实干,企业面貌自然一新。同时,在作者的率先垂范下,领导成员同挑一副担,同唱一台戏,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一大批“善想事,会干事,能成事,不出事”的人才脱颖而出,让乘客和货主“放心、顺心、舒心、动心”的“四心”工程赢得广泛赞誉。事实告诉人们: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理想抱负附丽于一步一个脚印的艰苦付出。
  此外,《大道相通》令人铭记:要想事业成功,必须要有坚持不懈的学习精神和科学思维、创新意识。作者为了熟悉有关业务知识,博览群书,刻苦学习,尤其是经济管理类的图书报刊,成了他案头、床头、车内的必备品;由于国航经常要接触外国人,为了工作的需要,一上任他便自觉主动地“恶补”英语。显而易见,酷爱学习新知识,而且学以致用,是其成功的秘籍之一。他还积极倡导科学思维、创新意识,书中讲的“沙葱”“毛竹”之喻,“猪吃食”“牛拉套”之比,“生鱼换小吃”之变,“变上访为下访”的反弹琵琶,以及“摸着石头过河”与“跟着别人过河”的辩证论述,都是理念和实践的创新和跨越。这种辩证思维和创新意识,不仅体现在他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上,也体现在与外部同行的谈判博弈上,故而每一次成功都得益于思路正确、判断准确,不仅为企业赢了利,也为国家争了光。
  ■李良辉
(新浪军事)
&&|&&&&|&&
请用微博账号,推荐效果更好!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智投·聚焦您的访问出错了(404错误)
很抱歉,您要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1、请检查您输入的地址是否正确。
进行查找。一国民党人在军事上的失败并不等于他们在政治上的降服,杜聿明、宋希濂、黄维等人的改造过程,比军事战场上更为炽热、复杂和漫长。这是一个不寻常的春天。1956年1月,北京战犯管理处宣布全国国民党战犯大集中。在这前后,来自沈阳、济南、抚顺、昆明、重庆、西安、武汉、天津、保定等地的200多名国民党高级军官陆续进入公安部功德林战犯所的大门。他们当中有国民党第2绥靖区中将司令官兼山东省政府主席王耀武、国民党第2绥靖区中将副司令官李仙洲、国民党东北“剿总”中将副总司令兼锦州指挥所主任范汉杰、国民党第9兵团中将司令廖耀湘、国民党第17兵团中将司令刘嘉树、国民党第49军中将军长郑庭笈、国民党第79军中将军长方靖……以及曾扩情,徐远举、王陵基、沈醉、杜建时等人。这是大陆上国民党高级军官的一次大团圆----每个人都按捺不住重逢的激动;然而,这毕竟不是一次胜利的大会师----每个人都维护着难言的情绪。所以,此间的见面就形成一种矛盾的局面:人人都在捕捉自己熟悉的面容,同时人人都在回避自己熟悉的面容。由于管理处规定见面时不能说话,这几乎从客观上解除了每个人的窘境,使他们尽可像昔日那样不失身份地点头、微笑。王耀武和文强同在山东解放军官教导团时,王耀武结识了一个自称是“满洲国外交大臣谢介石”的“战犯”,此人会测字算命,王耀武钦佩不已。某日,王耀武在文强面前百般推崇他那位新交,并愿意为文强介绍与此人一识。翌日,王耀武把文强带到操场角落,那人慢慢走到文强跟前,观了一番气色,然后命令文强朝东走10步。文强10步走完,还来不及掉头,那人已飞奔上前,双手合拳道:“将军驿马已动,红运当头,不出十日,必有喜讯,可贺可贺。”果不其然,文强在第8天头上离开山东。王耀武不知文强解押北京,满以为提前获释,于是对那人越发五体投地,以活神仙尊之。其实那人真名叫张燕卿,原是徐州的江湖术士,瞅住***优待战犯的空子,自称漏网之鱼,前来自首报到,图几日三菜一汤。王耀武既不知文强获释是假,也不知“谢介石”骗人是真,所以7年之后又与文强在监狱中相逢,他只有目瞪口呆,啼笑皆非了。这是在公众的场合下见面的情形,以下是在私下的场合下见面的情形。方靖在澡堂里洗澡,眼见澡堂里众人相继离去,最后还剩下一个人,在他背后走来走去。他回首看时,是邱行湘。邱行湘曾是他的直属部下,又同是江苏人,交情甚深。现在澡堂里虽然只有他们二人,但方靖不便启口,邱行湘也不便说话,于是二人越坐越近,最后几乎是背贴背,各洗各。打破心里的沉闷的是邱行湘,他没有用口,他用手----他扭转身去,用手替方靖擦背。擦完之后,照坐如初。然后方靖也扭转身来,用手替邱行湘擦背。擦完之后,依旧相背而坐。就这样,他们合坐20分钟,谁也没讲一句话。以致尔后邱行湘给方靖的第一句话是:“对不起你。管理处规定的东西,我不能不遵守。”二功德林里没有甘于寂寞的人。刘镇湘在三角形地坝的荒土角落静悄悄地晒了半天太阳,终于伸了伸懒腰,站在墙报《新生园地》下面,把刊头好一番端详,然后当着他人的面,勇敢地踮起双脚,伸出右手拍了拍壁头上那匹枣红马的屁股----手碰着纸,纸碰着布,布碰着墙,发出几种声音。(这期《新生园地》的刊头是这样一幅图画:一匹枣红的奔马,马上坐着一个穿草绿色军装的解放军战士,战士高举着红旗,红旗上写着“***万岁”5个字。)当几种声音传进几个人的耳朵的时候,功德林里发生了比爆竹还响的争吵。出墙报的宋希濂、庞镜塘、邱行湘、文强等人直端端质问刘镇湘:“你刚才的举动是什么意思?”刘镇湘毫不示弱,大喊大叫:“把你们搞墙报的都叫来,我也不怕!”搞墙报的只差杜聿明一人了,刘镇湘的话刚说完,他便走了过来。杜聿明平日说话语调不高,此间反倒更显得低沉,他接过刘镇湘的话说:“怕不怕是小事,对不对是大事。你今天就不对嘛!大家搞《新生园地》都是好意,你为什么要说这是拍马屁?”刘镇湘低头不语,众人四下离去。杜聿明能征服刘镇湘,这中间自有道理。作为辽沈战役的国民党战场指挥官,这里的范汉杰、廖耀湘、郑庭笈等人都是他的部属;作为淮海战役的国民党战场指挥官,这里的黄维、刘镇湘、杨伯涛等人也都是他的部属。杜聿明现在虽然失去了调兵遣将的权势,但是他的部属绝大多数依旧保持着过去的、至少是感情方面的服从。与其说由于历史的因素促使杜聿明成为功德林的精神领袖,倒不如说由于现实的因素促使他成为战犯中的风云人物。杜聿明在功德林的最高职务是缝纫小组组长。他在缝纫室的核心地位,与他在辽沈战役与淮海战役的核心地位一样,是由他的才能决定的。在缝纫小组近10名成员中,他是唯一会剪会裁会打会绗会修理机器的人。其实,杜聿明真正的特长还在于,他在他的职务上永远是最忠实、最勤恳的工作者。三上世纪70年代末,我被借调到全国政协文史专员办公室当编辑前后,见到了杜聿明。如若依恃昔时国民党中央委员、东北保安长官司令部司令、徐州“剿总”中将副司令的权势,或若凭借现在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常委、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军事组副组长的地位,便可造成对文史专员办公室的情绪的影响,那几乎是荒唐的。杜聿明的力量来自他的自身,那浮着知足常乐的微笑的嘴唇,那嵌着能忍自安的雍容的皱纹,那事必躬亲的职责,连同那无事找事的勤奋……杜聿明从门外走进来了,过去患过脊椎结核,现在走路还是一瘸一拐的。人们没有去看他的脚----只要他比别人晚到一步,人们便会去看他的手,那双昔日沾满鲜血、此时却沾满泥土的手呵!方才,他在文史专员办公室前面的葡萄架下,松了土,浇了水。这两株葡萄是当年在政协机关造反派的监督下,由他亲手栽种的。我握了握他的手,他拍了拍我的肩:“你昨天给我商量的写回忆录的事,我想是想过了,总觉得既然要写,就应该把它写好。”“杜大哥还有什么问题!你那篇《淮海战役始末》,连周恩来总理、陈毅副总理都竖了大拇指哩----”杨伯涛不知何时坐在了会议室的一张长沙发上。他在淮海战役中担任着国民党主力部队第18军少将军长,听得出来,他本人对“老长官”那篇文章也是倍加称赞的。“你写在《文史资料选辑》第21辑上的《淮海战役始末》,我看了好几遍。过去我们只晓得解放军方面的情况,对你们的情况晓得不多,看了你写的东西,才完全了解了你们当时为啥子要那样部署。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中最大的一次战役,双方动员的兵力有100多万,这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战役,这次胜利缩短了全国解放的时间……”“你这位战役最高指挥官写下的这篇东西,不仅在中国战史上是一篇重要文献,在中国历史上也是一篇重要文献!最难得的是由你亲自把它记录了下来,使得研究战史和历史的人,获得了最宝贵的资料!”杜聿明听毕,反倒显得平平静静的。稍有沉默,他转过话题,“老弟,请你起来一下。”他轻声说。杨伯涛站起身,愣愣地望着杜聿明。我却从杨伯涛身后那张长沙发上面,看见了一盘刚才被他垫在屁股之下的弹簧。沙发是褐***的,裸露在沙发外面的弹簧,杜聿明从中山服衣兜里掏出一根针,一根线,一块褐***的咔叽布头,然后倚着沙发扶手,慢慢蹲下去……(摘自《作家文摘》)
欢迎转载:
推荐: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