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于水元石的一些传说吗?就是类似神话传说故...

神话和传说的区别 【范文十篇】
神话和传说的区别
范文一:神话、传说,有何区别?
何谓神话?是单指神佛、英雄们的故事吗?在学术上,学者们所谓的神话,神话是指叙述人类原始时期,也就是人类演化的初期所发生的单一事件或故事;而且,承传者对这些事件、故事必须信以为真,而学者们就是根据这个定义以区别神话与传说、神话与民间故事之间的不同。
神话必须同时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第一,它必须是人类演化初期的故事。根据这个定义,如果我们将玛丽莲梦露和黛安娜王妃的死讯视为神话,就是错误的。因为她们顶多只是“传说”,算不上是“神话”。事实上若用英文原文来看这样的讯息,应该用“legend”(传说)来表达,而不能用“myth”(神话)来定义。再拿日本的例子看好了。弘海大师(即空海和尚)带领人们挖掘而成的蓄水池,或他曾经驻足之处,这些也只能算是说明伟人事迹的“传说”,我们并不会将之视为“神话”。
再者,述说神话的承传者一定得对所述说的内容信以为真。依照这个定义来看,许多现代人所谓的神话,根本算不上是神话,那些故事是在叙述一些根本没有信众的神明,严格来说,这样的故事不该被称为是神话。
传说,是最早的口头叙事文学之一。由神话演变而来但又具有一定的历史性的故事。
1.辗转述说,也可说是流传,不能够确定。
例:村里传说他们家有人立功了,不知他兄弟俩谁是英雄。
2.人民口头上流传下来的关于某人事的叙述。
例:鲁班的传说。
也就是传说可能是事实,但是神话完全是人们的相信。
范文二:?神话与传说的区别
神话的产生要比传说早,神话是传说的故事原型,传说是神话的社会历史化,神话具有明显的非理性的神异色彩,而传说则内含着人间的行为准则。但这样的区分只具有理论上的意义,在实际的存在形态上,每一个神话系统中往往都是神话和传说交织并存的,这是神话流传过程中必然产生的现象。
?神话的主要特征
1、 不论是以战胜自然力为主的神话,还
是以战胜人间罪恶为主的神话,都紧紧地围绕着人的生存这个主题。
2、 神话中的英雄人物都充满着激扬的斗
志、神异的能力和英雄气概。
3、 不论是哪一类神话,都熔铸着浓烈的
情感,塑造了鲜明的形象,表现出丰富的想象力。
4、 神话是一种集体创作,是在流传过程
中不断丰富、不断变化而成型的。 ?神话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1、 神话的艺术规则为后世文学的发展提
示了方向。
2、 丰富多彩的神话作品,成为后世文学
创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题材源泉。 ?简析《诗经》抒情与写实相统一的特点。 1、 作者所抒发的情感是真实的。 2、 作者抒发感情的方式坦率的。
3、 叙事性的诗作中也饱含着作者的感
情。 ?《诗经》社会政治诗的内容 1、 下层人民批评政治的诗 2、 官吏对政治表达不满的诗 3、 抒发生活郁闷和人生忧伤的诗 4、 歌颂执政者的诗
?杜诗集大成所表现的三个方面
1、 是不薄今人爱古人,学习前人经验。 2、 是诗歌兼备众体,并能推陈出新。 3、 是语不惊人死不休。锤炼字句,功力
深厚。 ?《诗经》情爱诗的内容
1、 歌咏美丽多姿的爱情,反映出周人生
活的一个侧面。 2、 抒写婚姻生活的诗。
3、 在歌唱婚恋爱情的同时,也反映着某
些相关的社会问题。
4、 还有几篇是被丈夫无情抛弃的妇女的
咏唱。 ?《诗经》史诗重要篇章的艺术特色 《大雅》中的《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
五篇史诗并不是平铺直叙全部历史过程,而是有选择地描绘具体的事件,从而歌颂先祖的功勋,抒发周民对先王的崇敬和爱戴之情。如《公刘》、《绵》,各自记录了周民的一次大迁徙。诗作避开正面叙述,着重描写周民在迁徙中的活动和心理感受,折射出周民对领袖的拥戴。《生民》还对先祖进行了神化的记述,如写始祖后稷的出生,以此来高尚后稷神圣的身份和地位。 ?《诗经》的主要文学成就
1、 抒情与写实的统一。首先,作者所抒
发的情感是真实的。其次,作者抒发情感的方式是坦率的。再次,叙事性的诗作中也饱含着作者的感情。
2、 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赋,可
以是直接叙事,也可以是直接的刻
画描写,还可以是直言其志或直抒胸臆;比,就是比喻,基本是修辞意义上的手法;兴,就是起兴或发端,一般处在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位置。
3、 形式和语言方面的几个特点。首先是
重章复沓的结构形式,其次,《》以四言为基本句式。再次,《》节奏鲜明,音韵谐洽,有天然的音乐美感。此外,《》的语言也很有特色,一是词汇丰富,二是双声叠韵的联绵词和叠字的大量运用。
?《左传》的文学特色
1、 文学性的剪裁和历史事件的故事情节
2、 刻画人物性格形神毕现,有立体感。 3、 生动的场面描写和传神的细节描写。 4、 善于描写外交辞令。 ?《战国策》的文学特色
1、 铺张辩丽,夸饰恣肆的风格。
2、 把握对方心理,循循善诱,以情理服
3、 摹绘人物,形貌毕肖。 4、 引譬设喻,善用寓言。 ?《孟子》文章的主要特点
1、 雄辩色彩2、善于以典型事例、比喻和
寓言说理。 ?《庄子》寓言特色
深邃的思想和美妙艺术的统一。奇妙谲诡的想象。人物形象的出神刻画。细腻逼真的描写。谐趣和讥刺横生。 ?楚辞产生的相关要素。
与楚声、楚歌有直接关系,与楚国民间“巫歌”关系密切,楚辞中充满楚地风物描写,使用道地的楚地方言。 ?楚辞的文体特点。
诗风:铺排夸张,想象丰富。体式:较《诗经》篇幅增大,句式由四言变为长短不拘,参差错落。语言:多用楚语楚声,多用虚词叹语。 ?《离骚》的思想内容。 1、“美政”理想和深沉的爱国情感
2、追求理想九死不悔的坚韧品格和疾恶如仇的批判精神。 ?《离骚》的主要艺术特点。 1、 浓烈的激情和奇幻的想象。
2、 峻洁纯美、独立不屈的抒情主人公形
3、 比兴手法的拓展。
4、 结构、语言方面的特点。
?《九辩》的艺术特色及其与《离骚》思想、艺术上的异同。 1、《》长于铺排描摹,并在描绘中创造较为圆融的意境。
2、 是细致入微的刻画描写。 3、 《》的造语用词也很可称道。 《》的思想境界不及《离骚》,尽管它有自标高节的咏叹,也批判谗佞群小、揭露政局的黑暗,但宋玉缺少屈原那种激切的情思和追求理想九死不悔的精神。面对不平际遇,他采取退守保身的态度。 ?论述贾谊的代表作及其特点 《论积贮疏》文章气胜而情浓、《过秦论》铺排渲染的战国纵横家遗风。 ?晁错散文的代表作及特点 《上书言兵事》、《守边劝农疏》、《贤良文学对策》、《论贵粟疏》。
切实中肯,论精识深,擅长分析,言之凿凿;具有战国策士的纵横风气。 ?《史记》人物传记写人的特点。 1、 精巧的剪裁和安排。 2、 人物之间的对比衬托。
、 在特定的环境和场面中凸显人物特
4、 出色的细节描写和心理描写。 5、 以个性化的语言表现人物性格。 ?《天子游猎赋》所代表的汉大赋的主要特点上什么?
1、 它丧失了真情实感。 2、 空间的极度排比。
3、 以直接而单纯的铺叙摹绘为主要表现
4、 谴词用语更加繁难僻涩。 ?扬雄大赋的创作特点是什么? 1、 拓展了大赋的题材领域。 2、 进一步加强了大赋“劝百讽一”的“劝”
3、 扬雄大赋在写作上还有一些新的变
范文三:童话 神话 寓言 传说的区别是什么?
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这种作品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常采用对自然物作拟人化描写的手法,情节曲折神奇、生动浅显,以适应儿童心理爱好和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
寓言是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用简单的事实表现较深刻的道理的带有劝喻、讽刺意义的小故事。它大多以简短的结构、鲜明的形象、夸张和想象的艺术手法,阐明某种道理或讽刺某种社会现象。
神话是远古人民表现对自然及文化现象的理解与想象的故事,它是人类早期的不自觉的艺术创作,是幻想出来的具有艺术意味的解释和描述的集体口头创作。马克思说神话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
它反映出的是远古人们对世界起源、自然现象及社会生活的原始性的理解。
二、产生的时间、起源不同。
童话最初也是群众集体创作,在民间流传。而成为文学的童话,中国始于辛亥革命时期。其时有孙毓修等编纂的童话集多种。当时对于童话的概念还是模糊的,认为它无非“儿童的话”。真正赋予童话新的内容,
培植、鼓励童话创作使它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学体裁的是现代作家郑振铎。西方童话比中国略早。十九世纪中期丹麦作家安徒生创作了大量的童话,颇受读者的青睐。
寓言的产生比神话略晚。它是在历史不断向前发展,人类对社会的认识已逐渐深化时产生的。它是人类自觉的以自己的认识对社会种种形态进行艺术加工。最初它来自于群众的集体创作,后经过文人收集,提炼形成优美的文学作品。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寓言发展最为兴盛,诸子百家著作中都有不少寓言故事流传下来。外国著名寓言有古希腊的《伊索寓言》,法国的《拉o封丹寓言》和俄国的《克雷洛夫寓言》等。
神话是“历史上的人类童年时代的产物”。它的创作与远古时代人民争取生存、向自然力抗争的活动紧密结合在一起。远古时代生产力水平很低,人们不能科学的解释世界、自然现象和原始社会文化生活的起源和变化,他们认为这些变化莫测的现象都有一个神在指挥、控制着。于是在他们心目中,一切自然力都被他们的想象形象化、人格化了。随后又在生产劳动中依照自己心中的英雄人物形象,创造出许多神的故事,在口头流传,这就是最早的神话。它是远古人民对自然界的不自觉的艺术加工,反映人们对自然界的虚幻而有趣的认识。在中国古书中,如《山海经》、《淮南子》保存了不少神话故事,外国神话较有名的如《荷马史诗》等。
三、特点不同。
童话常常赋予无生命的东西以生命,大多涉及超自然因素的神怪鬼灵。童话中的形象时从生活中来的,但是,并不是生活中实际存在的,甚至也不是生活中可能
存在的,它具有一定的象征性和极大的夸张性。
寓言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主人公可以是人,可以是拟人化的生物或非生物。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寓言在创作上常常运用夸张和拟人等表现手法,往往用虚构的手法将动物或其他自然物拟人化。
神话中充满神奇的幻想,它把远古人民的认识和世界万物的生长变化都蒙上了一层奇异的色彩,是通过超自然的形象和幻想的形式来表现的故事和传说,它们表现了古代人民对自然力的斗争和对理想的追求。神话中的人物形象,大多具有超人的力量,是根据原始人的自身形象、生产状况和对自然力的理解与提高自身能力的要求而想象出来的。一般说,神话的创作基础是现实的,神话的创作方法是浪漫的。
民间传说范围比较广,故事形式也比较多样,可以是人物传奇,奇闻逸事,而且是民间流传的,通常以一定的现实事实为基础而加工创造的.
神话的故事只能是关于神的,带有超自然色彩.很多神话也属于民间传说,但民间传说不一定都是神话.
范文四:神话传说论文
那样的海洋国家,所以在德国文学作品中,女妖演变成了山岩(或山林)之神。但女妖以美妙的歌声诱惑船人葬身海中的主要情节与甘英所谓“善使人思土恋慕,数有死亡者”内容并没有改变。
季羡林先生谈到神话寓言传播特点时说:“一个民族创造出那样一个美的寓言或童话以后,这个寓言或童话绝不会只留在一个地方。它一定随了来往的人,尤其是当时的行商,到处传播,从一个人的嘴里到另外一个人的嘴里,从一村到一村,从一国到一国,终于传遍各处。因了传述者爱好不同,他可能增加一点,也可以减少一点;又因了各地民族的风俗不同,这个寓言或童话,传播既远,就不免有多少改变。但故事的主体却无论如何不会变更的。所以,尽管时间隔得久远,空间距离很大,倘若一个故事真是一个来源,我们一眼就可以发现的。”季先生所言,可谓民间文化传说交流的一般规律。值得指出的是,古往今来,通俗易懂、丰富多彩的寓言、神话与各国普通民众有着不解之缘,在他们的精神世界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所以其传播也多与民间交往联系在一起,其流传后世往往借助于民间记载(记忆),而较少受到所谓“正史”的青睐。像海妖故事这样的希腊神话,经甘英这样的使节之口而传诸中国正史的事例,似不多见。
甘英没有完成出使大秦的使命,主观上与他本人的素质有关,即作为陆上将领,甘英对海洋怀有本能的恐惧感,这种恐惧感是未曾经历海上航海生活的人所共有的。近代以来中国闭关锁国政策造成国民不通海外、昧于世界大势的被动局面,有鉴于此,近代有人在观察甘英西使中途止步的行为时,除了惋惜之外往往多有怨愤之情,如康有为在《欧洲十一国游记》中就怒责甘英怯懦,认为“甘英愚懦,辜负班超凿空之盛意。至今中西亘数千年不通文明,不得交易,则甘英之大罪也。其与哥伦布、墨领(麦哲伦)、岌顿曲之流,相反何其远哉!中国人而有此,至今国土不辟与大地,智识不增于全球,遂以一切让于欧人,皆英辈之罪也!”其实,即使甘英勇往直前到达了大秦之土,中国与西方世界的关系在此后近两千年中也不会有大改观,在近代以前中国封建王朝自以为“天朝上国”,万物丰饶,不存在与外国交往的需求,根本没有与外族发展长期经济、政治交往的欲望和动机。略观明中叶郑和下西洋后的历史,这种情况即可明晓。
倒是当时人对甘英的探险之举不乏赞誉。《后汉书?西域传》称:“西域风土之载,前古未闻也。汉世张骞怀致远之略,班超奋封侯之志,终能立功西遐,羁服外域……其后甘英乃抵条支而历安息,临西海以望大秦,拒玉门、阳关者四万余里,靡不周尽焉。”近代学者王国维也有诗赞曰:“西域纵横尽万城,张陈远略逊甘英。”[7]甘英出使大秦,虽未达目的地而中途返回,但仍有超迈前辈之处:不仅他的行程范围为此前所未见,而且他所获得的域外知识和风土人情乃至奇闻异说,也是以往所未闻。希腊神话中的这段故事,经安息船员加以渲染后,阻挡了这位来自远方的缺乏海上经验的中国使者,但同时也经过这位使者的讲述,永远地留在了中国的史册上。这也是中国与希腊罗马世界文化交流史中饶有趣味的一段插曲。
范文五:《神话传说故事会》口语交际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教学目标】
1、创设交际情境,激发学生的交际欲望,让学生乐于参与到交际活动中。
2、在模拟竞选的说、编、听、评、写的过程中,进行多角度的口语交际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态度、交流技巧和说话习惯。
3、让学生在充分亲近神话人物与角色体验中,真切感受神话传说的魅力与情趣,进一步激发学习神话传说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漫聊童话,激发兴趣。
1、同学们,神奇有趣的神话传说故事一直深受大家的喜爱。谁来说说你最喜欢的神话人物?(指名发言)
2、是呀,惹人喜爱的神话人物实在是太多了!今天这节口语交际课,我们就一起去那充满神秘色彩的神话世界,亲近一大批大名鼎鼎的神话人物。
二、创设情境,明确任务。
1、课件出示众多神人物。如: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牛魔王、夸父、嫦娥、女娲、哪吒、申公报、姜子牙、二狼神、沉香、精卫、愚公等等。
2、孩子们,来,让我们热烈欢迎它们的到来,向它们
打打招呼吧!(学生打招呼,老师以神话人物身份应答。)
3、创设情境,放飞思维:
(1)神话世界不久就要举行“最受欢迎的三大人物”竞选活动了!今天来的这些著名的神话人物,都是很有实力的竞选选手哦!它们听说我们班的同学能说会道,有乐于助人,就想在我们班寻找热情友好的竞选伙伴,进行一次模拟竞选。你们愿意帮助它们吗?
(2)出示“最受欢迎的三大神话人物”的竞选程序。
最受欢迎的十大神话人物“闯三关”竞选程序:
第一关----“自我推荐关”:向观众介绍自己的特长、爱好、特殊优势等,时间一分钟。
第二关----“精彩演绎关”:讲一个关于自己的生动有趣的小故事。
第三关----“随机应变关”:根据提供的情景,即兴续编故事。
4、友情提醒:孩子们,现在你们可以找志同道合的伙伴,组成竞选小组,帮助你们最喜欢的一个角色进行“闯三关”的竞选准备。当然,除了大屏幕出示的这些人物,如果你有更好的特别喜欢的人选,也可以参加本次模拟竞选。
5、学生组建竞选小组,自由准备五分钟。
三、模拟交际,多元交际。
1、“自我推荐关”
(1)各竞选小组派一人上台,以第一人称介绍参赛神话人物的特长、爱好、特殊优势等。
(2)集体评议。
评议要点:A.态度是否热情自然;B.有无抓住人物特点进行介绍,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2、“精彩演绎关”
(1)各小组选派一人上台讲述竞选人物的小故事或精彩片段,可以用第一人称,也可以用第三人称。
(2)集体评议。
评议要点:A.故事情节是否生动有趣;B.讲故事时是否面向听众,态度自然大方;C.声音是否适当,眼神和听众是否有交流。
3、“随机应变关”
(1)师提供特定情境:
嫦娥奔月的故事反映了古代人们渴望飞天的梦想,我国的“神舟5号”飞船早已实现了飞天梦想。假如你乘坐“嫦娥号”飞船登上月球,见到广寒宫、嫦娥,见到环形山等等,又会演绎出怎样的富有现代特征的神话故事呢?请用“广寒宫、嫦娥、‘嫦娥号’飞船、运动会”等词语编一个故事。
(2)准备两分钟,现场接编故事。
(3)集体评议。
评议要点:A.故事情节是否完整、生动合理;B.仪态是否自然大方、语言是否流利、有声有色等等。
四、评选推荐,写推荐词。
1、根据“闯三关”中的表现,确定最有实力的三位推荐对象。
2、集体交流,写推荐词。
五、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1、总结:孩子们,一个个精彩纷呈的神话故事,就像大千世界的一扇扇天窗,给我们带来了许多美好的遐想。亲近神话吧,它能滋养我们的心灵,丰富我们的想象。
2、推荐阅读《中国神话故事》。
由于口语交际能力所包含的,绝不仅仅是听说能力的简单相加,而是包含着丰富的交际技巧、交际方法、交际策略、交际心理等因素。因此我把本节课的交际目标确定为:让学生在充分亲近神话人物与角色体验中,真切感受神话传说的魅力与情趣,进一步激发学习神话传说的兴趣。在模拟竞选的说、编、听、评、写的过程中,进行多角度的口语交际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态度、交流技巧和说话习惯。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让学生以漫聊神话人物作为切入点,这一活动设计即可以激发学生的交际热情,又为下面的竞选活动铺垫了话题。接下来“闯三关”活动,实际上是本节课口语交际的三个台阶:抓住特点,自我推荐;演绎情节,生动叙述;合理想象,巧妙对接。每一个台阶都设置了明确而具体的评议要求,这不仅让每位学生都有了事做,而且能从中明确交流技巧和策略。
由此可见,口语交际教学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交际话题和交际情境的创设。如果所创设的交际话题意图明确、关系清晰、角色亲切,所创设的交际情境有趣、有层次,就能充分激发起学生的交际欲望和交际潜能,让每位学生都参与到交际活动中,实实在在地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水平。
范文六: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国家。说起中国的历史,人们会想到四大发明、历代战争、皇帝的功绩、各种英雄人物和文人等等。但这些都是在有文字记载之后才被人们所熟知,而在文字还没发明前,靠当时人们口口相传的历史又有谁真正了解呢。5000年的历史,有记载的也就4000年多,而在此之前的时代,我们称之为神话时代,一个人神共存的时代。或许有人会说神话这东西纯属虚构,不可信,而且经过这么多年的流传恐怕我们现在听到的跟原版已相距甚远。但是,在当时的原始的社会,人们为了生存要极力与自然做抗争,在他们丰富的想像力作用下,那些解释不了的自然现象等往被神化,也因此引申出许许多多神明。神话中记录了当时的大事件或原始初民对自然的认知。因此,把神话中有用的部分提取出来,就能对当时社会有一定了解。
首先要提的就是创世神话。如广为流传的盘古开天辟地:
天地浑沌如鸡子。盘古生在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故天去地九万里。后乃有三皇。
天气蒙鸿,萌芽兹始,遂分天地,肇立乾坤,启阴感阳,分布元气,乃孕中和,是为人也。首生盘古。垂死化身。气成风云。声为雷霆。左眼为日。右眼为月。四肢五体为四极五岳。血液为江河。筋脉为地里。肌肉为田土。发为星辰。皮肤为草木。齿骨为金石。精髓为珠玉。汗流为雨泽。身之诸虫。因风所感。化为黎?。----引自三国时徐整著的《三五历纪》
从该神话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原始初民所理解的世界起源是由一片混沌开始的,天地不分。盘古诞生之后,在他的努力下天地分离,并在他死后他口里呼出的气,顿时变成了风和云;他呻吟之声,变成了隆隆作响的雷霆;他的左眼变成了太阳,右眼变成了月亮;手足和身躯,变成了大地和高山;血液变成江河;筋脉变成了道路,头发和胡须,也变成了天上的星星;皮肤和汗毛,变成了草地林木;肌肉变成了土地;牙齿和骨骼,变成了闪光的金属和坚石、珍宝;身上的汗水,也变成了雨露和甘霖。至此,一个充满生机的世界就诞生了。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一种朴素的天体演化思想。同时盘古由蛋所生让人觉得原始初民的意识中一切生物一开始都是从蛋中出生的。这在其他国家地区的神话中也可以找到类似的故事。
天地开创好了,但那时还没有人。直到女娲(传说人面蛇身)的出现。话说现在的世界已经充满生机,但女娲总觉得有一种说不出的寂寞,越看越烦,孤寂感越来越强烈,连自己也弄不清楚这是为什么。与山川草木诉说心中的烦躁,山川草木根本不懂她的话;对虫鱼鸟兽倾吐心事,虫鱼鸟兽哪能了解她的苦恼。她颓然坐在一个池塘旁边,茫然对池塘中自己的影子。忽然一片树叶飘落池中,静止的池水泛起了小小的涟漪,使她的影子也微微晃动起来。她突然觉得心头的死结解开了,是呀!为什么她会有那种说不出的孤寂感?原来是世界是缺少一种像她一样的生物。想到这,她马上用手在池边挖了些泥土,和上水,照着自己的影子捏了起来。捏着捏着,捏成了一个小小的东西,模样与女娲差不多,也有五官七窍,双手两脚。捏好后往地上一放,居然活了起来。女娲一见,满心欢喜,接着又捏了许多。她把这些小东西叫作“人”。在《风俗通》中是这样描述的:
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做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绳于泥中,举以为人。故富贵者,黄土人;贫贱者,引?人也。
至此,世上的人就多了起来。从这段神话中我们知道是女性制造了人类。在原始社会,一开始是母系社会,在当时存在着按性别和年龄区别的简单的不稳定分工。青壮年男子外出狩猎、捕鱼。妇女则从事采集果实,看守住所,加工食物,缝制衣服,管理杂务,养护老幼等公益劳动。因为当时的采集经济比渔猎经济收获稳定,成为氏族成员生活资料的重要来源,所以是维系氏族生活的基本保证。妇女在生育上的特殊作用,以及氏族成员的世系均按母系
计算,更使妇女在氏族中具有崇高的威望,居于主导的地位,掌握氏族的领导权,世系按女性继承,子孙归属母系。生活中,土地、房屋、森林、水源等生活、生产资料实行公有制,食品、衣服和其它生活必需品实行公有、分配制。女娲则是母系社会的体现。 在女娲造完人后,发现人会慢慢变老,最终死亡。女娲就到神祠里祷告,祈求神任命她做女媒。于是女娲就安排男女婚配。《风俗通》写道:女娲祷神祠祈而为女媒,因置婚姻。结果,女娲参照世上万物传种接代的方法,把人类分为男女,叫人类也男女配合,繁衍后代。因为人是仿神的生物,不能与禽兽同等,所以她又建立了婚姻制度,使之有别于禽兽乱交。后世人就把女娲奉为“神媒”。或许当时人们生存的环境恶略,又渴望生育后代,想找个神明来祈求,刚好女娲这个形象符合他们的诉求的需要,就女娲成了“神媒”。
人类在世上生活了一段时间后,神话又说了: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引自《淮南子?天文训》共工打输了,因生气而撞倒不周山,使得擎天的其中一根柱子折了,天倒下了半边,出现了一个大窟窿,地也陷成一道道大裂纹,山林烧起了大火,洪水从地底下喷涌出来,龙蛇猛兽也出来吞食人民。人类面临着空前大灾难。女娲目睹了这次灾难,感到很痛苦,决心恢复世间的平衡,于是又有了女娲补天的神话:
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焱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苍天补,四极正;***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背方州,抱圆天。----《淮南子?览冥篇》
女娲炼石补天、积灰止水、断巨鳌的四只脚代替擎天柱,生动地反映了母系社会受人尊敬的妇女领袖带领先民对自然界进行艰苦斗争的情景,歌颂了妇女在社会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据说女娲氏时代是陶器发明并被广泛使用的时代。人们发现经过烧制的陶器完全不会漏水。在屋顶漏雨时,想到可以用破碎的陶片盖住屋顶破损处,并由此得到启发,烧制专门用来覆盖屋顶的陶片,以彻底解决屋顶漏雨问题,从而发明了瓦。瓦坚硬如石,不同土质烧制的瓦颜色各有不同,可以称之为“五色石”;屋顶漏雨是因为屋顶有缺陷,有裂缝,浓云密布时阴暗如先民居住的简陋房屋的草顶,先民可能因此认为,天上雨水也是从云盖缝隙中漏下。因此,当阴雨连绵,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不便时,先民会设想像用瓦覆盖屋顶那样,炼五色石以补破漏的苍天。这样的事业非人力所能及,只有神人才能做到,这个神人自然就是女娲,神话就这样诞生了。虽然这只是据说,但还是留给我们很多遐想。
由此可见,神话并非是先民的空想,而是先民对世界认知的表现形式。当时的人们知识欠缺,但想象力丰富,周围的环境带给他们太多的不解,而想像神明的存在很多事就能说得通。人们把对自然的敬畏转向对神明的敬畏,把收获、成功当成有神明的帮助,把灾难当成神明对世人的惩罚。现在的人们会觉得原始社会的人们很可笑,但我觉得人就因该有所敬畏。现在都在讲科学,讲无神论,,,,慢慢的,人们的行为变得没有约束,秩序就很容易被打乱。所以我觉得人还是得有所敬畏,有所为有所不为,对自身的也好,对社会也好,都是很有益处的。
范文七:《羊的神话与传说》
在中国民间传说中,羊是一位同希腊神话中的普罗米修斯一样伟大的人物,普罗米修斯因盗天火给人间而被送上了祭台,羊则因盗五谷种子给人间而舍身取义。
在远古洪荒时代,人间是没有五谷的,人类靠蔬菜和野草为生,严重营养不良,面黄肌瘦。
有一年秋天,一只神羊从天宫来到凡间,发现人类面色怜贫,神情萎靡,问探原因,才知道人类不种粮食,连什么叫粮食也不知道。神羊善心大发,当即告诉人们下次一定给他们带些粮种来。原来,当时只有天宫御田里才种有营养丰富的粮食。吝啬的玉帝不愿把粮食的美味给人类分享。神羊回到天宫后,趁半夜守护天神熟睡之际,偷偷溜进御田,摘下五谷(稻、稷、麦、豆、棉),含在口中,趁着天未亮溜至人间。人们听说神羊给他们带来了五谷种子,都十分好奇。神羊把种子交给人类,又嘱咐了种植五谷的方法,就悄悄地回天宫去了。
人类播下种子,当年就长出了庄稼。在收获时,人类见到五谷的穗,既似羊角,又像羊尾,收获的粮食又香又甜,收获的棉织成的衣裳又轻又暖。人们在秋收冬藏之后,便举行了盛大的农家祭祀仪式,以感激神羊的送种子之恩。
盛大的祭羊仪式惊动了玉帝,玉帝又想到人间出现了五谷,立即想到是神羊干的,查明情况后,玉帝大怒,惨暴的他命令天官宰杀神羊,并要下阶凡人吃羊。
第二年,奇怿的事儿发生了,在神羊行刑的地方,先是长出了青草,后来长出了小羊羔,羊从此在凡间传宗接代,以吃草为生,把自已的肉,奶,天私地贡献给人类。人类则出于对羊舍身送种的感谢,每年都举行祭奠,以示记念,感恩。
范文八:研究随笔:我教”神话传说”
二年级的时候,和学生一起学习了神话故事《盘古开天地》,这册又要学习两个----《女娲补天》和《夸父追日》。一翻开书本,我就反复思考一个问题:神话故事怎样教才能体现神话的特点呢?
神话故事大多内容浅显,但却以神奇的想象和优美的文句,吸引着学生,学生爱读。这样的文本教学不能落入俗套,要打破常规的思路。我想要着重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紧紧扣住神话的特点,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如何体会神话的神奇,感受文本是怎么样通过神奇的想象表现的,感知神奇,感悟神奇,读懂神奇。我觉得我们在设计教学中,并非需要按照课文一段一段设计,嚼得比较碎。我先让学生初读课文,说说课文留给自己的初步印象。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初步体验,引导再次阅读,说说那些地方让你感觉神奇之处,在学生阅读体验相关语段的过程中再进行细致感受,将体验文学作品和课文内容有机结合起来。
2、教师要多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学生要多用朗读与想象进行情景体验。
神话故事极富想象力,文字叙述也具体而生动。为此,教师在教学时,我多以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为主。需要指出的是,教师的语言描述,用词选句尽量要来自于文本,要让学生感觉到阅读文本的美妙和魅力----可以丰富语言,可以表情达意,可以有利于转述和复述,也可以增强记忆、背诵,把故事讲给别人听。
学生学习神话传说时,通过朗读与想象后的情景体验是最好的方
法。其理由是:被改编后的神话传说已经没有了影响读通、读懂的文字障碍,但故事情节生动、离奇,年代久远、陌生感增强,反而刺激学生阅读期待。故事中描绘的事物存在与自然与生活之中,学生已经司空见惯无需逐一理解。因此,只有在反复的朗读中想象着情景,在老师语言描述中体验着情景,在讲述、背诵的同时仿佛看到了这样的故事画面的时候,才是真正的神话传说的学习,----因为面对神话,谁能抑制“移情”。
3、神话的一大特点,就是想象丰富。因为丰富的想象,神话才那么吸引人。当我们在阅读故事时,我们还发现,故事还给我们留了极大的想象空间。如何利用这些资源,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体验边读边想象的学习方法,这一点也十分重要。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开展丰富的想象,创造神话,让神话更为丰富,觉得在教学中可以尝试。
范文九:据传说,颛顼是黄帝的孙子,号高阳氏,居子帝五。他聪明敏慧,有智谋,在民众中有很高的威信。他统治的地盘也大了很多,北到现在的河北一带,南到南岭以南,西到现在的甘肃一带,东到东海中的一些岛屿,都是他统治的地城。古代历史书上描写说,倾项视察所到之处,都受到部落民众的热情接待。
与颛顼同时,有个部落领袖,叫做共工氏。传说他是二人首蛇身,长着满头的赤发,他的坐骑是两条龙。
据说共工氏姓姜,是炎帝的后代。他的部落在现在今天的河南北部。他对农耕很重视,尤其对水利工作更是抓紧,发明了筑堤蓄水的办法。那个时候,人类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水的利用是至关重要的。共工氏是神农氏以后,又一个为发展农业生产做出过贡献的人。
共工有个儿子叫后土,对农业也很精通。他们为了发展农业生产,把水利的事办好,就一起考察了部落的土地情况,发现有的地方地势太高,田地浇水很费力;有的地方地势太低,容易被淹。由于这些原因,非常不利于农业生产。因此共工氏制订了一个计划,把土地的高处的土运去垫高低地,认为挖下洼地垫高可以扩大耕种面积,高地去平,利于水利灌溉,对发展农业生产大有好处。
颛顼部不赞成共工氏的做法。颛顼认为,在部族中至高无上的权威是自己,整个部族应当只听从他一个人的号令,共工氏是不能自作主张的。他用这样做会让上天发怒为理由,反对共工氏实行他的计划。于是,颛顼与共工氏之间发生了一场十分激烈的斗争,表面上是对治土、治水的争论,实际上是对部族领导权的争夺。
要说这两个人比起来,力气上,共工氏要强:论机智,他却不如颛顼。颛顼利用鬼神的说法,煽动部落民众,叫他们不要相信共工氏。当时的人对自然知识缺少了解,对鬼神之事都极为相信,不少人上了颛顼的当,认为共工氏一平整土地,真的会触怒鬼神,引来灾难,因此颛顼得到了多数民众的支持。
共工氏不能得到民众的理解和支持,但他坚信自己的计划是正确的,坚决不肯妥协。为了天下人民的利益,他决心不惜牺牲自己,用生命去殉自己的事业。他来到不周山(今昆仑山),想把不周山的峰顶撞下来,来表示自己的坚强决心。
共工氏驾起飞龙,来到半空,猛地一下撞向不周山。雾时间,一声震天巨响,只见不周山被共工氏猛然一撞,立即拦腰折断,整个山体轰隆隆地崩塌下来。天地之间发生巨变,天空中,日月星辰都变了位置;大地上,山川移动,河川变流。原来这不周山是天地之间的支柱,天柱折断了,使得系着大地的绳子也崩断了,只见大地向东南方向塌陷。天空向西北方向倾倒。因为天空向西北方向倾倒,日月星辰就每天都从东边升起,向西边降落;因为大地向东南塌陷,大江大河的水就都奔腾向东,流入东边的大海里去了。
共工氏英勇的行为得到了人们的尊敬。在他死后,人们奉他为水师 (司水利之神),他的儿子后土也被人们奉为社神(即土地神),后来人们发誓时说“苍天后土在上”,就谈的是他,由此可见人们对他们的敬重。
关于共工氏和颛顼争夺帝位,怒撞不周山的传说,已经流传了两千多年。前边讲的儿个神话,说明在那时我们的祖先尚不知如何解释各种各样的自然现象,不了解和掌握自然规律,因此在自然面前是那样的无力,因此把各种疑惑归之于神的存在,自然之力被形象化,人格化。所以创造了神话传说,歌颂心目中的英雄,也就塑造出了神话中盘古、女娲、黄帝等等传奇人物来。
至于传说中的共工氏,当然并不一定实有其事,然而他那种勇敢、坚强,愿意牺牲自己来改造山河的大无畏精神,是值得我们钦佩的。尽管前边所讲的神话和传说是后人的臆想和艺术加工,但在反映原始社会的某些方面,在一定程度上接近历史的真实,象部落首领的被神化,就反映了原来是服务于部落的首领转化成了高踞于社会之上的权力。
范文十:中秋节之神话传说
一位西河人姓吴名刚,本为樵夫,醉心于仙道,但始终不肯专心学习,因此天帝震怒,把他居留在月宫,令他在月宫伐株五百丈的桂树,并说:如果你砍倒桂树,就可获仙术。但吴刚每砍一斧,斧起而树创伤就马上愈合,日复一日,吴刚伐桂的愿望仍未达成,因此吴刚在月宫常年伐桂,始终砍不倒这棵树,而他也不断地砍下去。
嫦娥身边有只可爱的玉兔,据说嫦娥身体变轻,开始升空时,惶恐中的她想抓住什么压下身子,便抱起了一直喂养的白兔。白兔儿当然无法留住嫦娥,随她一起上了月亮,成为神话中一抹可爱温馨的色彩。玉兔在月宫有一只捣药杵,夜晚在药臼中捣制长生不老的灵药。《西游记》中也有这只小玉兔任性溜下凡间,还挥舞起捣药杵与孙悟空对战的情节。我们在月夜中抬起头来,也许能从月亮上找到那只可爱的兔子。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