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绍兴小百花越剧艺术传习中心
法人:陈锦高联系***:0575——
联系地址:绍兴柯桥金柯桥大道百花路1 号邮政编码:312030绍兴小百花艺术中心,原先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县级小剧团,但“人不可貌相,海水不能斗量”,经过七、八年的奋战,拚搏,“草窝里飞出了金凤凤凰”,一跃而成为蜚声大江南北、名扬海内外的“江南一枝花”!现在,绍兴小百花艺术中心拥有一批文武兼备、文唱武打、异彩纷呈的演员队伍,其中范派小生吴凤花、吕派花旦吴素英、傅振花旦陈飞等,更是艺高一筹的佼佼者。全团有三人五次荣获全国性大奖,十多人先后获得多项青年演员电视大奖赛,十二人多次获省级,市级大奖……绍兴小百花艺术中心于1986年成立后,首次巡回演出,一炮打响,赢得戏剧界前辈和广大观众的赞赏,绍兴农民更是喜不自禁,夸赞家乡的剧团面目一新,“又会唱,又会做,又会打,又会掼(摔),当真好看。”1988年剧团晋京汇报演出,受到了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热情赞扬,并得到首都文艺界、戏剧界的专家和观众的高度评价,“小剧团震动了大都会”。 1990年4月,剧团首次应邀赴香港演出,盛况空前,反响热烈,每晚演出,千余座位新光剧院门前天天“全院满座”的红灯高挂,“小百花”文武双全的艺术特色.给香港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为之倾倒。 .1991年剧团应邀赴西安、四川、湖南、湖北等地演出,普遍受到欢迎,被誉为“能文能武第一家”,而行程数千里,足迹之广,在越剧史上又谱写了新的一页。综上所述,绍兴“小百花”越剧团成功的实践,出入出戏,赢得辉煌,为越剧的开拓与振兴闯出了一条新路。但,这条路,是怎么闯出来的呢?我们不妨沿着他们的足迹,窥一斑以示全豹。敢于改革,善于改革历史已经证明并且将继续证明,越剧的兴盛是与改革分不开的。早在八十年代初期,正当我省各地普遍致力于培养越剧青年演员的时候,在越剧故乡绍兴,却已将目光转到了少年演员的选拔与培养上去了,县领导十分重视,拨出专款,调配师资,迅速办起了戏曲培训班——这是绍兴“小百花”越剧团的前身。培训斑为了选拔好苗子,由县文化局领导亲自带队,跑遍七县一市的城镇和学校,经过万里挑一的精心挑选,培训班选拔了49名平均年龄十二岁的娃娃学员进行专业培训。这种“超前”型的人才开发使演员成熟成型有了更长的时间准备,而且也便于确定和实施有效的艺术基础训练。当时,县领导铁铮铮地说:“为了振兴故乡的越剧,不管多大的代价,我们都化!”充分表现出县领导的深远目光与有胆有识。这为办好培训班在思路、经济等等方面给予了有力的保证,也给培训班领导以鼓励、鞭策,增强决心与信心.这就是他们迈出锐意改革的第一步。但特别值得大书一笔的是,他们清醒地意识到,随着时代节奏的加快,观众对越剧就会提出更高的审美要求。鉴此,培训班另一个创新之举就是独辟蹊径,走文武兼备、多元化发展的道路,为越剧界闯出一条与众不同风貌的路,使未来的剧团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和“个性”。于是,培训班从京剧团、绍剧团请来武功老师,教授武功,小演员在出科前,已打下了滚、翻、跌、扑的毯子功与刀***剑戟的靶子功,小演员有的能连翻十二个小翻的,也有能翻二十多个鹞子翻身的,旋子、倒扎虎、吊毛、抢背、僵尸跌,脱手踢***等个人技术,个个都能应用自如。她们委婉动听的唱腔,武功精湛的演技,使人看后耳目为之一新。她们文唱武打,刚柔并济,拓宽了越剧改革的路子。她们的演出实践有力的证明了,这样的改革是可行的。她们敢于改革,善于改革,改革得好,好极了!从严治团培训班领导认为,当时娃娃们虽然都只有十三、四岁,但正是打基础的关键时期,如果耕耘得法,浇灌到家,就会育出好苗.针对培训班的实际,他们制订了一系列规章制度,而且是非常严格的,如作息时间,规定早晨六点起床,十五分钟盥洗,立刻站队点名,每天早晚二节武功课,一节文化课,余下的时间全部是练唱、练功的文课。晚上九点就寝熄灯。集体活动一律排队行走,学员外出请假,回来销假。即使是家住城里的,周末也不能回去,务必在星期天练完早功后才能走,当晚必须归团。上课不准迟到早退。形成了“半军事化”的集体。严格的管理带来了良好的团风,被同行、专家誉为“一流团风”。但现实总是在起变化的,1986年2月,正式建立了绍兴“小百花”越剧团,建团后一切都起了变化:学者变了演员,津贴变了月工资,集体变了全民,娃娃们有的成了政协常委,有的一连得了两个全国大奖,有的名列“最佳”,有的被评为市级劳模,更有四名演员被收入名人录……总之,一切都变了,但原制订并实行了多年的规章制度变不变呢?管理应不应该放松呢?剧团新领导班子经过认真分析研究,统一了思想,一致认为必须继续严管,不能放松,因为:一、小演员虽然出科满师,但她们都还年幼,既缺乏生活经验,又没有社会经验,而且思想单纯,身心稚嫩,这样的幼苗,若放任自流,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二、在艺术上,他们还只能说是被雕刻过的一块粗坯,若要成材,还需认真下功夫精雕细刻,否则,三年培训的心血,将付之东流。因此结论是,对这批才出科的小演员管理,不但不能放松,而且还必须加强。这样,原来的严格的管理制度不仅不废除,反而进一步作了修改,更趋完善。严管理带出好队伍,令全国戏剧同行瞩目。有人曾问剧团领导:“这样是否太严了?”团长回答说: “没有平时严格的训练制度,哪有今天享誉舞台的小百花!”苦功夫练出真功夫绍兴“小百花”越剧团素有“能文善武第一家”之美誉,这是来之不易的。常言说:“台上几分功,台下几年功’,真功夫是苦功夫练出来的,正如原团长洪春台所说:“这批孩子是漫在汗水里长大的,尽管正值如花似玉的年龄,但整天练功,一年中难得穿一件时新的服装,浑身都是一股汗酸味!而正是她们洒下的一身汗,才练就了今天舞台上的一身功。”几年来,绍兴“小百花’越剧团名声越来越大,“小百花”们被越来越多的鲜花、掌声、荣誉所包围,可喜的是,她们没被领导宠坏,也没被舆论捧坏,一如既往,数年如一日,严字当头,苦字当头,坚持练功,可谓是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称得上是“拳不离手,曲不离口”。早在培训班时期,培训班大门边,有一个舞厅,吸引着工余休息的人们,却从未有过一个学员光临,因为她们的心思全在学习上。1990年8月,剧团在上海参加江浙沪闽越剧青年演员电视大奖赛,大赛组委会安排参赛演员在大宾馆住,可吴凤花、吴素英、陈飞等却放着舒适的大宾馆,躲进条件简陋的人民大舞台招待所。记者前来采访,服装朴素、脚踩练功鞋的姑娘们笑着说:“我们每天不能断了练功,宾馆没有练功场地,还是这里好。”在参赛的日子里,她们照常练功,雷打不动。为此, 《解放日报》一版发表了《艺术如何不滑坡,学习绍兴小百花》的记者见闻,并引出了“苦功夫练出真功夫,严管理带出好队伍”的议论,对照一些原来很有名气的剧团,演员艺术水平停滞甚至滑坡的情况,更见绍兴“小百花”独树一帜,朝气蓬勃,奋发向上,从而赢得文艺界的称赞和钦佩,那也是顺理成章的事了.的确,“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绍兴“小百花”这种对事业的执着追求、百折不挠苦练真功夫的精神,是值得大大赞扬,大大弘扬的!
【附件下载】
版权所有 &
浙江文化信息中心 浙ICP备
本站网址: / www.zjcnt.net 本站网络实名:浙江文化
主办:浙江省文化厅 承办:浙江文化信息中心 技术支持:杭州亿迪安网络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