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几个德育问题的再思考--朱红_百度文库
对几个德育问题的再思考--朱红
对几个德育问题的再思考
延边大学附属中学
面对新世纪,学校德育引起了各方面的极大重视。谈到德育,教育工作者有无数的感慨,家长有无数的无奈,社会有无数的困惑。尽管各方面对如何进行德育的问题,从理论和实践上进行了大量的探讨,但对有效地开展学校德育未能有很大的进展。本文想就几个德育问题谈谈自己的管见。
第一,德育中的制度
我们从三个火堆的故事谈起:
严寒的冬天,有一群人在烤火。“天那么冷,我绝不能离开火”。所有人都这么想。于是无人去添柴,不久火熄灭了。这群人被冻死。
又有一群人在烤火。“如果大家都只烤火而不添柴,这火迟早要熄灭的”。所有人有这样想,于是大家都去捡柴。可这火不久也熄灭了。因为大家只顾捡柴,没有烤火,都被陆续冻死在路上,最后火因无柴而熄灭。
又有一群人在烤火。这群人既没有全部去捡柴,也没有全部来烤火,而是制订了轮流烤火捡柴的制度:一半人捡柴,一半人烤火。于是人人都去捡柴,人人也有机会烤火。这样生命和大火都延续到第二年春天。
这个故事充分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积极主动、忘我牺牲,对于一个组织、团体来说,是一种难得的精神,但绝不能是生存的根本。靠主动奉献只能维持一时,铁的制度才能维持长久。
什么是“制度”,“制”者,制约;“度”者,限度。“制度”有其制约、强制的作用,但它又是在一定限度下的“制约”,不是绝对的“制约”,有其制约和强制的范围。
学校德育活动中,一方面我们看到,德育工作者往往把已有的德育规范、德育制度看作是天然合理的,公平公正的;即使在执行过程中发现了有不合理之处,需要改造德育制度,也认为那是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教育官员的事情,本人无能为力;另一方面,我们又看到“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往往在一个班级一个学校屡见不鲜,也许制度在“墙”,赫然醒目,少的就是“制约”。 当然,以往的德育制度有其弊病。我个人以为,有如下三点明显的缺陷:
贡献者:zhu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更多公众号:ggbmldljl本平台为分享最新干部培训方法的权威平台。 寻智圣贤师,汇智慧经典,助华夏复兴,致力于不断提高领导干部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提升培训吸引力和感染力。最新文章对这篇文章不满意?您可以继续搜索:百度:搜狗:感谢您阅读案例教学有法而无定法,本文可能来自网络,如果侵犯了您的相关权益,请联系管理员。QQ:教学有法,但无定法的理解
理解教学有法和教无定法来自:三亚市逸夫中学王乃金博客“教为不教”是教育教学的最高境界.“教为不教”的“教”就是说广大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为了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一边努力工作实践,一边努力研究教育教学理论,理论联系实际创造了许多可行的教学方法,并且摸索出了一些规律性的东西,有效利用这些方法达到教学的目的,这就是教学有法.正因为教学有法,所以这就要求我们教学时不但要钻研教材,还要注意教法;既要学习相关教学的论著,还要通过实践、探索,掌握其“教”的规律.“教为不教”的“不教”就是说教学要从实际出发,要因材施教、因人而异,不能拘泥于某种教法,所以我们又得做到教无定法.“教为不教”思想说明:教学有法是走向教无定法的前提,教无定法是对有法的升华.从无法到有法,这是进步,从有法到无定法,这是突破,从无定法到创新法,贵在得法,这是飞跃.变无法为有法,需要我们付出艰苦的劳动,使有法为无定法,需要我们抛洒辛勤的汗水.化有定法为新法,更需要我们呕心沥血、鞠躬尽瘁,至此方能达到循法而不拘泥于定法.大家都知道教学方法各种各样,各有千秋.常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谈话法、演示法、实验法、发现法、自学辅导法、自主、合作、探究、开放教学法,等等.当我们深入研究和实践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又不断发现更加先进的教学方法的时候,就越来越使我们教师能够更加深刻理解教无定法的教育新理念:教无定法是指在实际教学时,没有固定不变的教学模式,同样的教学内容和不同的学生,教师要采用的教学方法也许会不相同.所以教师在备课时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年龄特点、接受能力以及自己的教学风格等因素,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我们知道,不同的课程知识的课堂教学,有些采用讲授法、谈话法进行教学时可以很好地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有些却比较难以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例如:在进行初中物理的“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课程知识的教学活动过程中,如果采用讲授法、谈话法进行教学时就比较难以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所以我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首先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在关键之处可采用演示法、实验法、总结法交叉进行教学.所以,在一节课中所用的教学方法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者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和教学的进程交替使用多种教学方法,这就需要和实际情况择优选择.总之,教学方法的选择要依据教学的内容、教者的教学风格、学生的理解和接受能力而定,这样才能达到课堂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查看: 675|回复: 0
东北师范德育原理15秋在线作业***
该用户从未签到
德育原理15秋在线作业1
& & 、单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1.&&教育人道性主要指教师在教育目的上对良好人性发展及其价值的追求,和在(& &)中对人的价值的重视,对人的尊严& &、权利的尊重,对人的关心和爱护,以及对人的合法权益的维护性。
A. 教育过程
B. 教学过程
C. 工作过程
D. 自我发展过程
& && &满分:3&&分
2.&&德育目标依据不同的标准有不同的分类,按照目标的主体可一把德育目标分为社会本位的德育目标和
A. 个人本位的德育目标
B. 个体目标
C. 价值取向目标
D. 国家目标
& && &满分:3&&分
3.&&班集体构成了儿童与青少年成长的重要(&&),是他们社会和个性发展的重要场所。
A. 社会环境
B. 自然环境
C. 精神环境
D. 心理环境
& && &满分:3&&分
4.&&伴随人类教育的产生及以后逐渐的发展,教学、教化、教、教育、教养、训育、训导等一些教育的概念就相继出现,虽然它们各自的表述及内含各有不同,可却都含有
A. 教育的文化意蕴
B. 德育的文化意蕴
C. 教学的文化意蕴
D. 教养的文化意蕴
& && &满分:3&&分
10.&&德育理论作为一门科学,对德育实践的有效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指导、推动德育实践的重要的(& & )。
A. 实践基础
B. 理论基础
C. 操作性指导
D. 可观察性指标
& && &满分:3&&分
9.&&德育过程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德育要求,通过各种方式,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把一定社会思想准则和道德规范(& && &)为受教育者个体思想品德的过程。
& && &满分:3&&分
5.&&从中国文化对德的释说来看,“德”即得也,说的是“行道(遵循做人的意义、履行做人的规范)”有所得(内在性的),即使为人处事的善行规范和意义纳入了我们自身本性之中,成为一种真正持久稳定的属于我们自己的东西。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德或德性、品德被称为人的
A. “第一性格”
B. “第二性格”
C. “第一本性”
D. “第二本性”
& && &满分:3&&分
6.&&德育过程是教育工作过程,而思想品德形成过程则是受教育者个体政治的、思想的、道德等方面的认识、情感和行为习惯,从低级到高级,从(&&)发展过程。
A. 旧质到新质的
B. 简单到复杂的
C. 从一元到多元的
D. 少到多的
& && &满分:3&&分
7.&&心理影响品德内化的程度和水平,而品德在实际生活中也对心理具有调节作用、导向作用和()。
A. 保健作用
B. 发展作用
C. 促进作用
D. 协调作用
& && &满分:3&&分
8.&&德育即道德教育;德育即“五爱”教育;德育即“五讲四美”教育;德育即指对学生进行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教育;德育即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的总称等以上几种定义方式有一个共同特点,它们是从哪个角度对德育的内涵进行界定的?
A. 从其目的上来解说德育
B. 从其作用和功能上来解说德育
C. 从其内容上来解说德育
D. 从其价值取向上来解说德育
& && &满分:3&&分
德育原理15秋在线作业1
& & 、多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1.&&德育方法的有效性受时空条件的制约,从学生成长的空 间来说 有()。
A. 自然环境
B. 社会环境
C. 家庭环境
D. 学校环境和班级集体环境
& && &满分:3&&分
2.&&德育目标的选择不只是涉及整个社会(或国家、民族)德育事业的目标问题,还涉及具体德育实践的目的问题。因此,应以动态的、层次对等的方式来认识和看待德育目标选择中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应予确立的思想是
A. 在其价值取向上要把满足人的需要和社会需要结合起来
B. 价值取向的实现过程而言要把满足社会需要与满足人的需要结合起来
C. 就价值实现的实践着眼点而言要落在人思想品德的发展上
D. 要把重视人的价值和重视社会价值结合起来
& && &满分:3&&分
10.&&德性是在人的心性和社会规范价值系统相互作用、内生而成的“合金”,没有心性活动,社会规范价值系统就不会映溶入人的心灵,更不会“内化”为自身的德性,人的心性活动主要包括
A. 行为训练
D. 意志活动
& && &满分:3&&分
3.&&德育的基本方法有()。
A. 心理咨询法
B. 说理的方法
C. 心理咨询法
D. 陶冶教育法
& && &满分:3&&分
6.&&教学活动的哪些特性在纠正或强化学生的某一品行上具有重要作用?()
& && &满分:3&&分
7.&&德育思想管理主要是使德育全体工作人员树立正确的德育观,应该树立的德育观有()。
A. 德育地位观
B. 德育价值观
C. 学习掌握科学的德育工作理论,树立正确的德育思想
D. 强化进取意识
& && &满分:3&&分
5.&&德育原理这门学科的产生和发展,不仅有其社会的必然性,而且对德育活动的开展具有重要的价值,其价值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A. 对德育具有理性认识的价值
B. 对德育具有理性指导价值
C. 对德育具有重要的评估价值
D. 对德育过程做出一定的诊断
& && &满分:3&&分
4.&&知、情、意、行在方向上和水平上发展不平衡,互不协调,甚至很不一致,往往导致人的品德表现出现哪些情况?
A. “表里不一”
B. “有热情无常性”
C. “说到做不到”
D. “品德两重性”
& && &满分:3&&分
8.&&德育在促进人的思想品德发展提高的过程中,并不是直线上升的,而是呈现一种螺旋反复、逐步上升的轨迹,这种情况表明,德育过程具有渐进性和反复性。德育过程呈现出渐进性和反复性的原因是()。
A. 人的思想品德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而是一个长期、反复的过程
B. 多变和复杂的生活环境常常对人的多想品德形成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制约作用
C. 德育过程是多因素参与(有直接的、有间接的)并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过程
D. 德育过程是一个简单的单向的过程
& && &满分:3&&分
9.&&德育内容课程化的体现,即指把德育内容寓于课程之中,通过课程内容体现出来。基本类型有
A. 专门的德育课程
B. 潜在的德育课程
C. 非专门性的德育课程
D. 显性的德育课程
& && &满分:3&&分
德育原理15秋在线作业1
& & 、判断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1.&&人思想品德是人在实际生活中与人多方面交往中形成的,所以认知性 的德育毫无必要。
& && &满分:2&&分
2.&&人的为德甚至尚德的本性,使人必然讲究德性,过一种德性生活。
& && &满分:2&&分
3.&&显性的内容即直接言说或表述价值、或规范问题的内容,它常常被作为人们直接学习或讨论的对象体现出来,或作为直接的学习任务。学校设置的专门的德育课就是较为典型的代表。
& && &满分:2&&分
12.&&班主任各方面的任务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和相互促进、不可分割的,但同时又不能相互等同,必须要注意处理好他们之间的关系。
& && &满分:2&&分
7.&&日常的整体教育,是以德育为专门的目的,其对青少年品德的形成的作用是不巨大的,其对青少年德行的养成具有直接、系统、全面的影响。
& && &满分:2&&分
11.&&品德评价的方法有学习、自我批评、座右铭、自我实践体验与锻炼;慎独(即在无人监督和个人独处的情况下能自觉按一定思想道德要求规范自己、反省自己)等等。
& && &满分:2&&分
10.&&德育过程是指德育工作实施过程,良好的德育效应,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德育工作实施的质量,即取决德育过程的质量。
& && &满分:2&&分
17.&&品德作为个体自身较为 稳定的言行表现,它即是一种个性化了的社会品质,也是一种社会化了的个性品质。是人的个性和社会性的一种“合金”。
& && &满分:2&&分
9.&&有效的教育管理,并不只意味着制度规范的强化和完善,也需要相应的教育和激励相伴随。没有一定的教育和激励,管理就会成为一种僵化的约束和规范。
& && &满分:2&&分
15.&&德育科研是推动德育工作的有力杠杆,因此必须要加强对德育科研工作管理。首先要有科研成果意识,使广大工作人员把德育当作一门科学来对待。
& && &满分:2&&分
4.&&对学校德育的总体管理,包括确定学校整体的德育目标、任务,制定学校整体德育工作计划和实施方略,研究总结德育经验等
& && &满分:2&&分
16.&&对教育对象的管理,包括制定学生行为规范及相关的检查、评价、批评表扬和必要的奖惩等
& && &满分:2&&分
5.&&教育机智主要指的是教师的一种应变能力,具体表现在:冷静理智的自制力,灵活机智的解惑力,随机应变的变通力,及时果断的调控力以及细致的观察力。
& && &满分:2&&分
8.&&终极性的德育目标是指先后具有连续性的德育目标。表示德育及活动自身在发展的不同阶段所要实现的各种结果,表明对人培养的不同时期不同阶段前后具有衔接性的各种要求。
& && &满分:2&&分
6.&&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认为教育目的的根本在于使人的本性、本能得到自然发展,使其需要得到满足。
& && &满分:2&&分
19.&&应从实际生活中的人为人处事需要的德性、当有的德性上来理解“什么是德育”,“德育应是怎样的”,来确定德育的域限。
& && &满分:2&&分
18.&&中国传统教育关于师德修养的内容十分丰富,如强调“内省”,“上职下问”、“见贤思齐”、“其身正,不合而行,其身不正,虽合而不从”等,对学生要“循循善诱”等。这些师德遗产,在今天失去它们固有的作用。
& && &满分:2&&分
20.&&德育的成败,无不有其德育方法上的原因,有效的德育不仅在于重视德育方法的意义,也要重视方法的恰当选择和运用,以便增强方法的有效性。
& && &满分:2&&分
14.&&品德培养就是实现人的社会化,不包括人的个性的培养。
& && &满分:2&&分
13.&&集体是基于一定的教育目的和众多个体的发展利益,按照一定的组织结构和规范要求组织起来的相互作用的共同体
& && &满分:2&&分
德育原理15秋在线作业2
& & 、单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1.&&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启发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的系统的有关思想道德方面知识的德育方法是(& && &)。
& && &满分:3&&分
2.&&苏联一位著名的教育家认为创造良好的学校环境“是教育过程中最微妙的领域之一”,是一种教育艺术。这位教育家是 (&&)。
A. 苏霍姆林斯基
B. 凯兴斯太纳
D. 巴班斯基
& && &满分:3&&分
3.&&汉代的董仲舒被称为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在当时为社会谋化政治时,曾讲到古之王者治天下,“莫不以教化为大务”。告诫统治阶级要把教化民俗作为头等要务。这里的“教化”,指的也是对人进行( )。
A. 思想品德方面的教育
B. 养成教育
C. 智慧培养
D. 礼仪行为培养
& && &满分:3&&分
5.&&对德性教化的域限有代表性的看法主要有两重,其一是认为德育就是道德教育,其二是认为德育是
A. 思想品质
B. 智慧品质
C. 一个人在为人处事方面的各种品质
D. 政治品质
& && &满分:3&&分
4.&&人思想品德不是纯粹的心理现象,总是含有
A. 社会价值内容
B. 兴趣内容
C. 认知要求
D. 情感体验
& && &满分:3&&分
9.&&德育目标依据不同的标准有不同的分类,按照目标的主体可一把德育目标分为社会本位的德育目标和
A. 个人本位的德育目标
B. 个体目标
C. 价值取向目标
D. 国家目标
& && &满分:3&&分
7.&&管理中的教育性强化,要善于使教育体现在管理工作的各个方面&&,贯穿管理工作的( )。
B. 部分环节
C. 初始阶段
D. 最后阶段
& && &满分:3&&分
10.&&德育原则是处理德育过程中各种各样关系和矛盾的一般规则和基本要求。它内含一定的理念和对德育中某种关系和矛盾加以解决或把握的( )。
& && &满分:3&&分
6.&&关于原始社会德育特点的叙述,错 误 的 是( )。
A. 原始德育具有阶级性
B. 原始德育具有融合性
C. 原始德育的内容简单
D. 原始德育的手段简单
& && &满分:3&&分
8.&&教学比其它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都更具有时间上的经常性,内容上的丰富性,教育影响的自然性和育人作用的(& & ),是学校德育的基本途径。
& && &满分:3&&分
德育原理15秋在线作业2
& & 、多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1.&&为了实现教育过程的人道化,需要注意的方面有()。
A. 尊重学生,不讽刺挖苦学生,不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B. 关心学生,把学生的痛苦或不幸以及他们各方面的良好发展放在心上
C. 热爱学生,对学生的发展给以全身心的投入
D. 平等公正地对待学生,与学生保持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 && &满分:3&&分
2.&&人在实际的生活中,对外在的各种影响并不是被动的来加以反映,也不是被动地接受外界给予的影响。人们在面对给予他的影响的同时,往往总是以自身已有的(&&)对其给予审视、比较,进行判断、筛选。
C. 情感倾向
D. 生活观念
& && &满分:3&&分
3.&&德育理论作为全面、系统研究德育理论、阐述德育工作一般原理的科学,对德育工作具有指导性,学习德育理论具有的重要意义有
A. 有助于提高对德育工作及其价值的认识
B. 增强育人意识和德育地位观念
C. 增强德育工作的科学性、自觉性,避免盲目性
D. 增强德育工作能力
& && &满分:3&&分
4.&&学校德育的管理性强化,即运用必要的管理来增强思想道德教育的有序和有效性,具体应该包括哪几个方面&&?(& & )
A. 对学校德育的总体管理
B. 对教育工作者的工作管理
C. 对教育对象的管理
D. 对德育目标的管理
& && &满分:3&&分
9.&&设计德育环境,必须使其充满教育意义,充满激发上进的气氛,对于学生来说应该建设的主要的德育 环境 有()。
A. 物质环境
B. 精神环境
C. 信息环境
D. 交往环境和心理环境
& && &满分:3&&分
7.&&德育内容的环境化体现主要表现在
A. 人际环境
B. 物质环境
C. 文化环境
D. 自然环境
& && &满分:3&&分
10.&&实现教育爱的引导性,我们的教师积累了丰富的好经验,比较典型的有(&&)。
A. 要注意把对学生的爱与教育目的结合起来
B. 要善于使爱的情感富有激励性
C. 要善于使爱的行为富有激励性
D. 要善于使爱的表达方式具有多元性
& && &满分:3&&分
6.&&比较典型的思想品德类型有(& &)。
& && &满分:3&&分
8.&&贯彻集体教育与个人教育相结合原则时应注意的几个方面是()。
A. 要注意培养和建设良好的班集体
B. 要善于通过集体教育学生
C. 抓好个别教育并通过个别教育来巩固和发展班集体
D. 发挥集体的巨大的教育功能
& && &满分:3&&分
5.&&品德(德或德性)具有许多种意蕴,下列选项中属于品德具有的意蕴的是()。
A. 是人在为人处事方面有“得”(内在性的)而成的东西
B. 是人所比较稳定持久操守的为人处事方面的意义、义务和言行规范
C. 是一种性格化了的东西
D. 是一种社会化了的个性品质
& && &满分:3&&分
德育原理15秋在线作业2
& & 、判断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1.&&德育对社会的间接影响是积极还是消极的,不受社会关系与社会生产的适应程度的影响。
& && &满分:2&&分
2.&&教育爱不因教育对象的门第不同、学习不一、表现不一等而有所变化,不会因时间的长短和时空的变化而消失。
& && &满分:2&&分
3.&&德育内容管理是德育目标的具体体现,根据德育目标选择德育内容是德育管理不可忽视的,要根据德育目标对德育内容进行有价值的选择,抵制和消除消极的不健康的内容。
& && &满分:2&&分
9.&&在现实教育中,所有的德育过程都能促进思想品德的形成发展。
& && &满分:2&&分
16.&&一般说来,一个人在集体中常常趋向或保持被集体所反对、所否定和所不期望的言行,而主动克服或避免被集体所肯定、所赞扬或所预期的言行。
& && &满分:2&&分
12.&&教育过程的人道化是通过全体教育工作者(包括教育部门工作人员、领导干部和教师)来体现的,因此,教育过程的人道化,实质上也是对全体教育工作者的要求。
& && &满分:2&&分
4.&&民风民德实质是一种人心向背的社会力量,内在蕴含着对现存社会或政府某方面的肯定或否定的倾向。所以,它是一个社会维系人心,保持国脉的长远因素,是实现社会和谐文明的“外在基因”。
& && &满分:2&&分
7.&&教学的教育性不是指一定形式的教育活动,而是指教学这种教育活动对人身心发展所应有的或所应体现的意义及效应,也可以说是教学这种教育活动所要达到的目的或功能。
& && &满分:2&&分
19.&&学生集体主义思想和善于协作的精神需要通过集体教育才能培养和造就。集体是个体全面发展的前提条件,没有集体,也就没有个体的全面发展。
& && &满分:2&&分
8.&&只有那种充满真善美的爱,才是培养良好品德的费沃土壤,照耀美好心灵的阳光,才能陶冶人高尚的情操。
& && &满分:2&&分
10.&&德育过程是指德育工作实施过程,良好的德育效应,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德育工作实施的质量,即取决德育过程的质量。
& && &满分:2&&分
13.&&德育即品德教育的简称,指对人品德给予多方面培养的各种教育活动,它是以人成长生活的意义及规范的内在建构和外在体现为根本旨要,通过多方面的涵养和培养活动,引导人品德得以建构和发展的教育活动。
& && &满分:2&&分
15.&&完善发展德育学科是应当的,但不能离开学科的性质来努力。作为培养人的科学,具有不同于自然科学的性质和特点。不能以自然科学的标准来看待评价德育这门学科。不能以自然科学作为发展完善德育学科的标准。
& && &满分:2&&分
14.&&心理问题原本不是德育的内容,因为心理本身不是价值问题,但心理与德性问题一旦集中在现实生活中的人的身上,则难以把它们分开。一方面心理是品德内化的机制。另一方面,心理又作为德性的形式表现出来,并反映着品德的真实程度和水平。
& && &满分:2&&分
17.&&实践证明,良好的教学往往不会对学生思想品德产生良好的影响。
& && &满分:2&&分
11.&&德育工作涉及的因素广泛而又复杂,且常常带有矛盾性。要使德育产生良好的效应,不仅要强化德育工作人员的德育意识和效益观念,还要通过一定的组织形态和制度来控制和调节德育工作所涉及的各种因素。
& && &满分:2&&分
18.&&育德,是德育之所以成为德育的本质规定,其根本的使命就是使人在具有天性的同时,发展他的德性,丰富人在实际生活中的人性内涵,促进人“精神世界”的健康发展和人的本质的丰富性,使人在为人处事的实际生活中体现出德之善、德之真和德之美。
& && &满分:2&&分
20.&&在实践中正确体现德育为首,既要保持一种“绝对”性,也要保持“相对性”。
& && &满分:2&&分
6.&&善是人自身所确立的一种价值取向&&,德性是善行善为的内在担保和自觉操守。
& && &满分:2&&分
5.&&对教育对象的管理,包括制定学生行为规范及相关的检查、评价、批评表扬和必要的奖惩等
& && &满分:2&&分
德育原理15秋在线作业3
& & 、单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1.&&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实际活动,在实践中进行锻炼,以提高品德认识和实际活动能力,形成良好品德行为习惯的方法是(&&)。
A. 语言说理法
B. 形象感染法
C. 实际训练法
D. 品德评价法
& && &满分:3&&分
2.&&管理和教育中的激励首先要注意把握好的一&&个问题是要正确看待和处理好阶段性激励和(& & )的关系。
A. 日常性激励
B. 物质激励
C. 精神激励
D. 思想激励
& && &满分:3&&分
3.&&衡量个体品德形成发展水平最客观的标志是()。
A. 品德认识
B. 品德情感
C. 品德意志
D. 品德行为
& && &满分:3&&分
5.&&在原始社会,德育采用的是“口耳相传”、“长者施教”;随着文字的产生,竹简、绢帛的出现,特别是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和应用,读书指导法引进古代学校德育实践;在现代,电影电视等视听设备的出现并引进教育,运用于德育。这说明(& &)。
A. 社会生产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对德育目标具有制约和影响作用
B. 社会生产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对德育内容具有制约和影响作用
C. 社会生产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对德育方法具有制约和影响作用
D. 社会生产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对德育社会形式、规模和结构具有制约和影响作用
& && &满分:3&&分
7.&&从德育的角度来谈管理,不完全是一般管理学意义上的管理,而是指学校进行德育时应使用的管理方式,即为使思想品德得到良好的发展所采取的()。
A. 教育性的措施
B. 管理性措施
C. 强制性措施
D. 自主性措施
& && &满分:3&&分
9.&&德育队伍是搞好德育工作的关键,建立良好的德育队伍是德育管理的一项长期任务。德育队伍管理重要的是搞好德育队伍的组织建设&&和( )。
A. 制度建设
B. 思想建设
C. 体制建设
D. 规章建设
& && &满分:3&&分
8.&&榜样示范法是指,展示(& &)的事迹和思想,以其优良品质和高尚行为来影响人的思想品德的一种教育方法。
A. 正面人物
B. 反面人物
C. 历史事件
D. 历史人物
& && &满分:3&&分
4.&&有一种观点在看待物质和人的道德发展问题上,更加强调和重视物质需要满足对文明发展的根本意义。认为人和社会道德的好坏,根本不在教育,而在于物质生活条件的满足和改善。此种观点属于哪种德育地位观?
A. 智慧决定论德育地位观
B. 物质决定论的德育地位观
C. 法律决定论德育地位观
D. 自然无为论德育地位观
& && &满分:3&&分
6.&&学生 品德内部的基本矛盾是( )。
A. 知与行的矛盾
B. 知与情的矛盾
C. 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品德现有发展水平的矛盾
D. 受教育者对当前德育要求的反映与他们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 && &满分:3&&分
10.&&学校德育能否取得良好效果受多种因素制约。从德育工作者来说,他自身对德育效果具有重要影响的因素之一。便是存在其深层的( )。
A. 德育观念
B. 德育意识
C. 德育思想
D. 德育理论
& && &满分:3&&分
& && & 德育原理15秋在线作业3
& & 、多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1.&&德育是整体教育的组成部分,德育在学校教育中应处于什么样的地位?教育史上也存在不同看法,代表性的派别有(& &)。
A. 根本性的德育地位观
B. 智德论的德育地位观
C. 平等性的德育地位观
D. 差别性的德育地位观
& && &满分:3&&分
2.&&在实践中坚持落实德育地位和体现德育地位,应该做好的工作有
A. 充分认识德育的多方面价值
B. 要善于把德育工作贯穿整体教育工作的各个方面
C. 虚功实做、全面落实、注重实效
D. 要内外统一,把校内外结合起来。
& && &满分:3&&分
3.&&教育爱实践应有的理性把握就是要坚持和体现它的( )&&。
B. 引导性和广泛性
C. 爱与严的结合性
D. 理智性和纯洁性
& && &满分:3&&分
5.&&德育的基本方法有()。
A. 心理咨询法
B. 说理的方法
C. 心理咨询法
D. 陶冶教育法
& && &满分:3&&分
6.&&班主任对教育教学工作进行良好组织,能够使学校的工作活而有序,效率不断提高,学生身心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下列选项中哪些属于班主任的组织任务?(& && &)
A. 组建班集体
B. 组织各种课外活动
C. 组织实施学校的指令
D. 组织学习国家的一些政策方针
& && &满分:3&&分
4.&&品德的生成和生长是个体与外在影响相互作用过程中的自我建构,具有
D. 自我建构性
& && &满分:3&&分
10.&&德育在促进人的思想品德发展提高的过程中,并不是直线上升的,而是呈现一种螺旋反复、逐步上升的轨迹,这种情况表明,德育过程具有渐进性和反复性。德育过程呈现出渐进性和反复性的原因是()。
A. 人的思想品德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而是一个长期、反复的过程
B. 多变和复杂的生活环境常常对人的多想品德形成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制约作用
C. 德育过程是多因素参与(有直接的、有间接的)并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过程
D. 德育过程是一个简单的单向的过程
& && &满分:3&&分
9.&&教学作为培养人的学校活动,其教育性有其必然性,其必然性的原因是()。
A. 首先,从教学与教育的关系上看,教学是手段性的,教育是目的性的
B. 从教育目的来看,教育目的含有对人的素质要求
C. 从教学活动进行的内容来看,教学内容都具有教育性
D. 从教学中教育者的使命和实际言行特征来看,教育者承受着社会所赋予的育人职责,
& && &满分:3&&分
8.&&品德评价法的 功能体现在哪些方面?()
A. 使学生从肯定或否定的评价中看到自身的长处与不足
B. 能强化学生的积极因素,矫正和克服消极因素
C. 增强学生的是非观念和荣辱感
D. 使学生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
& && &满分:3&&分
7.&&教育的人道性,在总体上说,是指包括(& & )等方面人道性的体现和要求。
A. 教育制度
B. 教育目的
C. 教育过程
D. 就业管理
& && &满分:3&&分
德育本理15春正在线做业3
& & 、判断题(共 20 叙试题,共 40 分。)
1.&&班团体建立的一项紧张内容便是建设一收无能的班湿军队伍,借须要提没班团体的开展目的,次要以久远目的的建立为重点,欠 期目的对团体的做用没有年夜。
& && &谦分:2&&分
2.&&德育有法,但无定法。一逸永劳的要领是没有存正在的。任何一种要领城市果工夫、所在、前提、操做体式格局的差别而此时有用,彼时无效,或此时无效彼时有用。
& && &谦分:2&&分
3.&&外国远代学育外呈现的训导、训育战教诲等观点,其意所指也多数露有德育之意,能够说是“德育”的别称。
& && &谦分:2&&分
10.&&德育内容的流动化表现即把德育内容经由过程艺术的模式表现没去。如以教熟怒闻乐睹的文艺模式、文教模式、美术音乐模式或影望模式表现没去 。那是有待宽泛谢领的发域。
& && &谦分:2&&分
18.&&文个性的德育内容,指人的糊口、来往及地点的环境、气氛外体现没去的内容 ,取显性的德育内容有类似的特性。
& && &谦分:2&&分
7.&&德育规章办理尾先要搞孬各项事情造度战方案确实定,使德育事情有意否循,那是把德育事情引进标准化轨叙的紧张一步。
& && &谦分:2&&分
13.&&把德育目的详细化无利于德育事情效因的查抄或评估,无利于精确理解德育整体目的真现的水平。
& && &谦分:2&&分
8.&&要依据教熟身口开展特性战程度去确定德育内容的广度战深度,使其具备否承受性(即适折教熟的承受体式格局)。
& && &谦分:2&&分
5.&&老师精良的道德艳养包孕精良的品德艳量、品德情操及精良的本性心思品量。
& && &谦分:2&&分
14.&&人的道德的熟成成长,是最具社会性的。也便是说,人的思维道德是最须要各类社会性的果艳到场能力熟成战成长的。
& && &谦分:2&&分
15.&&人老是按其所取得战所确坐的为人办事的意思、责任战标准去糊口,只管各自的选择有别,但多数云云。人的德行老是贯通人的糊口战为人办事的流动外。
& && &谦分:2&&分
19.&&从人的个性去看,道德、德或德行是人之为人的一种特点。它是人没有甘于植物性保存、逾越熟物性存正在的根本特点& & 。
& && &谦分:2&&分
17.&&博门的德育性课程,蕴露宏大的德育罪能。它所波及的道德答题宽泛、影响潜正在、体现做作,常有潜移默化之效。
& && &谦分:2&&分
20.&&正在德育流动外,德育的各类影响无没有表现社会的要供。德育也无时无刻没有正在用反映必然社会要供的思维原则、品德标准去训练人的止为,领导人的社会化,它老是依照社会的委托引导着人的社会化标的目的,以致终极使学育对象成为及格的社会成员。
& && &谦分:2&&分
6.&&德育历程及其成果不只蒙其内正在要艳影响,异时也蒙社会果艳、野庭果艳、人际来往等各类中正在果艳的影响。那些果艳或间接、或直接天到场造约德育历程的各类内正在要艳的开展。
& && &谦分:2&&分
4.&&德育历程是指德育事情施行历程,精良的德育效应,正在很年夜水平上与决于德育事情施行的量质,即与决德育历程的量质。
& && &谦分:2&&分
12.&&常识做为人类的精力财富,具备紧张的意识价值、品德价值战审美价值,它不只是意识做作、革新社会战社会提高的智力源 泉、精力力气,也是影响民气智才能战思维道德开展的紧张果艳。
& && &谦分:2&&分
9.&&人的为德乃至尚德的个性,令人一定考究德行,过一种德行糊口。
& && &谦分:2&&分
16.&&非邪式集体的存正在及其流动,对班团体的建立开展老是间接或直接天带有差别的影响。尤为当一个团体借出无形成不变的焦点时,非邪式集体的影响往往更为突没,有时乃至年夜于老师的的影响。
& && &谦分:2&&分
11.&&正在德育外注重对教熟的心思疏浚沟通是必要的,但也要留意防止德育口 理化。
& && &谦分:2&&分
工作时间:8:30-24:00
双休日正常上班
扫一扫加官方微信
Power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