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出土的逆天古物 轰动全世界
我的图书馆
中国出土的逆天古物 轰动全世界
一、秦朝就有的下水管道秦朝下水道 这是下水管道----很容易猜,但你知道是什么时候修建的?***或许会让你大吃一惊:秦朝,而且还是没统一六国时修的,西安西郊西宝疏导路出土。没有最早,只有更早。中国商代后期都城遗址----安阳殷墟出土的陶制地下水道水管,至今保护完整。 曾经有网友拿出伦敦的下水道系统,让小伙伴们崇拜得五体投地。其实,不必膜拜别人,看看咱老祖宗的作品----安徽寿县的月坝和江西赣州的福寿沟,当中巧妙的设计丝毫不输给伦敦。安阳殷墟出土的陶制地下水道水管 寿县古称寿春,明朝万历时的知州杨涧修建现代化的排水系统,清朝乾隆年间的知州刘焕在其基础上加筑了月坝。月坝不仅是非常简便有效的防洪系统,而且数百年后的今天还能用。在月坝中有一个T形的大木头塞子,这是月坝设计的一个关键所在,在洪水来袭时大水会把它推进下水道里堵死,防止洪水倒灌。 福寿沟 而江西赣州的福寿沟是我国古代城市排水系统的经典之作,北宋熙宁年间知州刘彝设计,距今900多年了。据说,刘彝设计的这条排水系统,可以让水自然流泻到江中。最神奇的是,江水暴涨泛滥,也不会倒灌入城,因为他还设计了一个配件----福寿沟的小金门。这种金门有十多个,在城内排水的时候,小金门会被推开,让污水倾泻入江;江水上涨时,又会把它关得死死的,再加上坚固的城墙,一点水都漏不进去。 二、药物冷却器、灌药器 满城汉墓出土的铜制组合器,由三足器、平底皿、承盘、龙柄勺组成。经过考证,目前确认此为医用的药物冷却器,说俗点儿就是专门给怕烫的家伙灌药用。 另一件汉朝文物----河北满城汉墓出土医用长流银?,是给病重张不开口或者不听话的小孩灌药用的。捏住下巴,用那个又长又尖的喙,从上下牙中间撬开道小缝,然后手一抬,药就灌进去了----比当下妈妈们爱用的宝宝灌药器要暴力得多,有没有?看来,汉朝的人都不爱喝药,是被华佗吓怕了吗? 三、楚国人早就用上马桶了 这是安吉县天子湖工业园楚国墓葬发掘出的文物。木制漆器,年代太久,腐蚀很严重,已经解体了,不太好分辨是什么神器。考古学家经过研究制作出复原图,原来是一个坐便器----马桶的祖宗。这正好印证了坊间流传的一句话:懒人是推动科技发展的原动力。 四、明朝出土的高跟鞋 如果你以为高跟鞋是现代人的产物,是欧洲人最先发明出来的,那我只能跟你说“呵呵”了。 这是明朝的高跟鞋。 在明代,美女们就登上高跟鞋招摇过市。瞧瞧,这高跟鞋还是粗跟、尖头的呢,放到今天也还流行。 五、宋代就有的高尔夫球运动----捶丸 你猜这些古代美女在干什么?----打高尔夫!真的,这项运动古代叫捶丸,拿小棍捶石球之意也。捶丸运动最早是从唐代风靡的马球变化而来,不骑马的马球叫步行球,慢慢就变成了捶丸。 捶丸运动在元代时期大受上流社会欢迎,在明代成为流行运动。是一种无论男女,老少咸宜的休闲娱乐方式。千万别以为高尔夫球是多么高端洋气的玩意儿,这是老祖宗从中国千年前就玩剩下的了。 15世纪的苏格兰人也许发明了现代高尔夫,可惜中国人早就珠玉在前了。以后要是在欧洲出土了证明捶丸传入欧洲的文物,就彻底变成出口转内销了。我们自以为洋气了半辈子,其实是在复古。 六、战国时期就曾发明出来的冰箱 战国冰箱--曾侯乙铜鉴缶 最早的冰箱“冰鉴”可以追溯的战国时代,其作用与现今的冰箱丝毫没有区别。古时候,天气再热,不能热了天子。于是,宫殿里有了最初的‘机器’。冰鉴是一件双层的器皿,鉴内有一缶。夏季,鉴缶之间装冰块,缶内装酒,就可起到降温的作用。湖北随县曾侯乙楚墓1978年出土了两件冰鉴,冰鉴上还放着一柄长勺是专门用来舀冷饮的。 七、唐朝时期的挎包 唐代的挎包,LV同款。现收藏于美国大都会博物馆。 在古装剧里,不管女人男人,外出时一般都把随身物品揣怀里,或者袖子里,让人不由担心“不会掉吗”,“影响身形吧”?其实,我们都被编剧骗了,早在唐代,女人们就用上了挎包。唐代的一些《仕女图》或人物雕像当中刻画的美女都已经用上了挎包,还是LV同款呢! 八、三国的饭盒 这是安徽马鞍山市雨山乡三国吴朱然墓出土,名为彩绘鸟兽鱼纹漆?,相当于现在经常用到的餐盘。这种方便快捷的餐盘目前认为是从三国时期开始流行,至南北朝有大量出土。这一个餐盘比较华丽,还是一件漆器,彰显其主人朱然地位的尊崇。南北朝时期的餐盘很多都是陶制的,书佐小吏吃工作餐用的,俭朴很多----当然比我们现在外出吃的一次性饭盒奢侈得多。 九、 辽代的牙刷 古人的生活水准远远高于我们的想象,早在东汉,人们就已经用上了牙刷,大多都是骨制器,据说有烧包的土豪用玉牙刷,而钱包不那么鼓的?丝只好用木质牙刷。内蒙赤峰辽国墓葬出土的一堆牙刷保存得还很好,但是毛已经烂光了。 十、明朝皇陵出土的----香皂盒 明定陵出土的,香皂盒。 一边放香皂,一边放精油,用香皂洗完脸,再用精油擦一擦润肤。 古代的有钱人矫情起来,不是现代的小女生能比的。 十一、南宋时期的粉饼 是的,这是粉饼,南宋的。 大家闺秀们往脸上扑粉用,香喷喷,粉嘟嘟。 十二、被中香炉滚床单也不怕 这是唐代的被中香炉,可以把被子熏得暖烘烘、香喷喷的。这被中香炉的原理是陀螺仪,将香料放置在香炉内,任凭你在被子里怎么翻腾,里面放香的容器永远都能保持水平,香和香灰一点都不会洒出来。 十三、节能环保的汉雁鱼铜灯 那不是鸟,而是汉代的金属器。鸿雁伫立,回首衔鱼,这种造型的铜灯相对来说比较常见,但它的设计必须点赞:雁颈与灯体以子母口相接,鱼身与雁颈、腹腔中空相通,圆形灯盘附柄,可自由转动,盘下圈足与雁背直口套合。鱼腹部与灯盘相对应为圆形覆口,覆口与灯盘之间插立两块弧形屏板,交错开合,既能挡风,又可调节灯光亮度。灯火点燃时,烟雾通过鱼腹和雁颈导入雁腹,可防止油烟污染空气。不但美观,还节能环保,古人智慧令人叹为观止。 十四、战国时期就穿上了皮鞋 此为敦煌出土,汉代童鞋。上图为编织凉鞋,下图为牛皮鞋。有人据此认为中国人穿皮鞋起于汉代。这是瞎说。明明是战国。下图为战国时期皮鞋一只。 十五、南宋球靴 这双南宋球靴用牛皮制成鞋面,在鞋底上钉上圆头铁钉,向外突出,很耐磨,再涂以桐油,使之不漏水,不禁让人感叹其工艺之精湛,足球鞋还带钉子,跟现在的异曲同工啊~(国足为什么进不了世界杯?没穿此靴!哈哈。) 十六、唐朝腰带扣 古人对腰带也有极高的要求,腰带扣上镶嵌各种华丽的珠宝,直到今天依旧能够亮瞎你的眼,在这些腰带扣面前,爱马仕什么的弱爆了。 十七、新莽卡尺,现代游标卡尺始祖 游标卡尺是工业上常用的测量工具,也是现代工业仍在发挥着不可替代作用的测量工具之一。据著名青铜鉴定家张颂斌先生介绍,一般认为游标卡尺是欧洲工业革命时期产生的测量工具,英国在1973年出版的《英国百科全书》中,就记述游标卡尺是法国数学家维尼尔?皮尔在1631年发明的。然而,让很多人感到穿越的是,在汉代就曾出现过与现代游标卡尺几乎完全相似的卡尺,它比西方科学家制成的游标卡尺早1600多年。 张颂斌说,1992年5月在扬州一座东汉早期墓中出土了一件铜卡尺。 此铜卡尺由固定尺和活动尺两个主要部件构成,卡尺通长13.3厘米,固定卡爪长5.2厘米、宽0.9厘米、厚0.5厘米。固定尺上端有鱼形柄,长13厘米,中间开一导槽,槽内置一能旋转调节的导销,循着导槽左右移动。在活动尺上有一环形拉手,便于活动尺移动。使用时,右手握尺,拇指牵动环形拉手,左右移动,使用方式与现代卡尺完全一样。这件铜尺既可测器物的直径,又可测其深度以及长、宽、厚,均较直尺方便和精确。惜因年代久远,其固定尺和活动尺上的计量刻度和纪年铭文,已锈蚀难以辨认。 十八、“五寸之矩”,建大工程误差仅1/16000 “我们常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是画圆的工具,‘矩’是画方和测方的工具,‘矩’上有刻度,就叫作‘矩尺’。”据张颂斌介绍,珍藏在山东省计量科学研究院的一件东汉时期的“矩尺”距今2000年了,这件“矩尺”,青铜制,长11.6厘米,有刻度,分为五格,每格约2.31厘米,正合汉代长度的一寸,我们称为“五寸矩尺”。 由于“矩尺”是测量工具,一般不作为随葬品,所以出土极少。安徽省曾出土过一件战国时的青铜矩尺,边长为一尺(战国一尺),国家博物馆也收藏有汉代的青铜矩尺,边长也是一尺(汉一尺)。史料《荀子?不苟》有“五寸之矩,尽天下之方”的记载,意思是说小小的五寸矩尺,可以测量各种大小不同器物的直角。这件五寸矩尺,不仅说明了史料记载的真实性,同时也说明了这件文物的珍贵。 十九、东汉釉陶烧烤炉 我国吃烤肉的历史源远流长。《诗经?小雅》里就有一首诗写到烤肉:有兔斯首,炮之燔之;有兔斯首,燔之灸之。汉代学者毛亨在注解中说:“将毛曰炮,加火曰燔,抗火曰灸。”“灸”的意思就是“烤”。这首诗是写贵族在请客饮酒时,将猎取到的几只野兔或带毛烧熟吃,或烤着吃。秦汉时期,人们吃烤肉已很普遍了,考古发现的东汉著名孝堂山墓道石刻画像上,画着两个好似主客关系的人席地坐在火炉两侧,一人手中各拿两根羊肉串,举在火上烧烤,火炉呈长方形,下有双腿支撑。 二十、战国水晶杯,很穿越很梦幻 在杭州博物馆珍藏着一件战国时期的水晶杯,它高15.4厘米、口径7.8厘米、底径5.4厘米,酷似今天我们使用的玻璃杯。它在1990年杭州半山镇石桥村一座战国土墩墓里出土,是迄今为止我国出土的早期水晶制品中最大的一件,是国宝级文物。 这件水晶杯是用整块优质天然水晶制成的,制作技巧与工艺水平令人惊叹。通体平素、简洁、透明,没有任何纹饰。略带一点淡琥珀色,杯子表面经过抛光处理,中部和底部有水晶的自然结晶形成的絮状物。古代工匠如何做出这么精美绝伦的杯子,让人难以置信,怪不得有网友惊呼:穿越!简直是穿越! 专家称,古人使用水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60万年前的北京猿人。新石器时代的遗址和墓葬中也曾多次伴有水晶制品出土。商周以后,水晶制品的制作更加精细生动,春秋时期已有水晶生肖雕件出土。这些器物采用圆雕的加工手法,技术上较之仅为钻孔和弧面打磨的工艺难度更高。到了战国时期,随着玉器工艺和加工工具的不断进步,水晶杯的制作工艺水平是可能达到这个高度的。
发表评论:
馆藏&46361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新莽铜嘉量_百度百科
新莽铜嘉量
新莽铜嘉量是公元九年王莽立号为新朝时制造的标准量器。新莽建国元年(公元9年)以栗氏量为模式,由王莽国师刘歆等人设计制造的标准量器,今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器以斛量为主体, 圈足为斗量, 左耳为升, 右耳上为合, 下为禽量。外壁正面有81字总铭, 背面分别刻解、斗、升、合、禽量之径、深和容积。
新莽铜嘉量文物结构
器以斛量为主体, 圈足为斗量, 左耳为升, 右耳上为合, 下为禽量。
外壁正面有81字总铭, 背面分别刻解、斗、升、合、禽量之径、深和容积。这样在一器之上不但可以直接测得个容量单位的量值, 而且可以通过对径、深各个部位的测量, 得到精确的计算容积, 从而推算出当时的标准尺度。由“其重二钧”,称其总重, 还可以得到重量之标准值。
器的正面有一段铭文:“黄帝初祖,德币于虞。虞帝始祖,德币于新。岁在大梁,龙集戊辰。戊辰直定,天命有民。据土德受,正号既真。改正建丑,长寿隆崇。同律度量衡,稽当前人。龙在己巳,岁次实沉。初班天下,万国永遵。子子孙孙,享传亿年。”
根据铭文,不但可以精确地计算出各量的容积,还可以推算出当时所用圆周率为3.1547,比《周髀算经》:“径一而周三”前进了一大步。南北朝时历算学家祖冲之,以其求得精密的圆周率3.1415926来考校嘉量,得到了准确的计算容积,并指出了刘歆数学之不精。
新莽铜嘉量文物功能
新莽铜嘉量包括了、合、升、斗、斛这五个容量单位,即上为斛,下为斗,左耳为升,右耳为合、龠。每一个量又有详细的分铭,记录了各器的径、深、底面积和容积:“律嘉量斛,方尺而圜其外,?旁九厘五毫,冥百六十二寸,深尺,积千六百二十寸,容十斗。其它四量分铭见《中国古代度量衡图集》1984年版98页。
新莽铜嘉量考古发现
1924年此器在故宫博物院坤宁宫再次被发现,立即引起学术界的重视, 纷纷从各个方面考证、研究, 有多人多次作过测量, 所测结果稍有出入。以刘复所测为最精细,综合各种测量数据, 得1升约合200毫升、1尺约合23.1厘米、1斤约合226.7克,为研究两汉度量衡留下了重要的标准。
新莽铜嘉量有着精巧的设计方案,制造技术也相当精良,是研究、考证古代度量衡科学技术水平的重要实物。新莽货泉_百度百科
本词条缺少信息栏,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吧!
此展品为新莽时期文物。(上排左一)直径2.3厘米,穿0.7厘米。王莽天凤元年(公元14年)实行第四次货币改制,废“宝货”制大小诸币,更铸货泉、货布二钱,子母相权。“泉”字中竖笔断开,初期铸币坚挺精致,厚重者达5克以上,中期后因滥铸、私铸而日见轻小粗劣,最轻者仅1克上下。版式纷繁,变化多端,有近百种之多。现收藏于开封饮食文化博物馆。
新莽货泉基本信息
年代:新莽时期
尺寸:(上排左一)直径2.3厘米,穿0.7厘米
收藏:开封饮食文化博物馆
新莽货泉文物介绍
此展品为新莽时期文物。王莽天凤元年(公元14年)实行第四次货币改制,废“宝货”制大小诸币,更铸货泉、货布二钱,子母相权。货泉直径一般为2.2-2.4厘米,重约2.8-3.6克,多有内外廓,货泉二字作悬针篆,工整纤秀。“泉”字中竖笔断开,初期铸币坚挺精致,厚重者达5克以上,中期后因滥铸、私铸而日见轻小粗劣,最轻者仅1克上下。版式纷繁,变化多端,有近百种之多。现收藏于开封饮食文化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