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城市算的上是爱上一座城市怀旧的城市?

专家:如何才能建出一个别人愿意来住的城市?_凤凰财经
专家:如何才能建出一个别人愿意来住的城市?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来源:中国城市中心(ID:ccudwx) 文丨杨保军 作者信息: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 原标题:城市设计转型与城市特色塑造 导读: 近日,由中房协人居环境委员会主办的&中国人居环境大讲堂&应邀在历史文化名城韩城隆重开讲,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杨保军在会上作了题为《城市设计转型与城市特色塑造》的精彩演讲,为与会者奉献了一场新时期城市规划和建设的思想盛宴,引起了与会者的强烈反响和讨论!现将杨保军院长的发言辑录为上、下两篇,以飨读者。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杨保军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讲到了&城市工作的中心目标是创建优良的人居环境&,这与过去有些不一样。过去我们强调发展经济,现在没说发展经济不对,但如果只知道发展经济、搞招商引资工作,那就错了。因为有可能把人居环境搞坏了。现在,我们很多城市的干部都在按照&5+2&、&白+黑&的工作节奏在忙,我们有向上的动力当然很好,但更关键的是,方向要对。今天借此机会,给大家谈些自己的认识。我们先看一个故事:
波特兰的故事&&美国最宜居的城市 & 美国西部有一座城市叫波特兰,城市不大,50多万人,但它有一个特点:连续多年被评为美国最宜居的城市。波特兰宜居,也关心经济,那么,宜居与经济有何关系?它如何发展经济呢?有一个华人女孩子就在那里留学,看到波特兰优美的郊野公园,便捷的健身场所,完善的公共服务,她就喜欢上了这里。毕业后,她哪都不去,就想留在这座城市。巧的是这个女孩子毕业后与一个美国小伙子谈恋爱,小伙子很喜欢她,向她求爱。女孩提出要求:结婚可以,我只有一个条件,就留在这座城市,你必须到这儿来。小伙子爱她,就搬到波特兰来了。这一搬不得了,波特兰的税收直接就增加了80%!原来这个小伙子是全球500强最有名的体育用品企业---耐克集团的。耐克集团企业总部直接搬到这个城市来了,因为宜居的城市,企业高管人员也愿意去。 二三十年前,我们的农民工进城,对人居环境好不好可能并不太在意,在意的是能否拿到工资。因为这个阶段我们是为了生存而奔波。但现在我们基本上已告别了这个阶段,一般性的制造是过剩的。新一代人是为了生活而工作,不是为了生存,这代人对生活、对宜居环境的要求提高了,城市环境不好,人是不来的。基于此,一种新的经济现象和空间就形成了。 美国现在出现一种趋势就是:哪里风景好,哪里生活好,人们就去哪里,特别是有创业创新能力的人。这就告诉我们:如果你还停留在过去的发展思路上,不转变你就OUT了。 的故事&&天堂硅谷 & 我们再看看中国的杭州,杭州是好山、好水、好人文,过去就是天堂。为什么G20峰会要在杭州开?一,因为它是一座非常宜居的城市,集中体现了中国人传统文化精髓;二是在这种优美人居环境生活底蕴的基础上,它孕育出一种新的东西,就是互联网,这是引领未来的创新力量。那么,科技创新从哪里出来呢?科技创新是人创出来的,不是机器创出来的,所以,人在关注他生命价值的前提下,他不能浪费自己的一生。这提醒我们,城市设计和发展也要改变,如果我们再不转过来,有可能无论我们使多大的劲,效率不大。 新经济时代,需要采用新模式 总书记讲过一句话,在新经济时代,人才是城市发展的关键,而不是矿产资源。过去呢,我有煤,我有铁,那都是资源。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上半年的经济指标。上半年是有喜有忧的,有相当多的城市经济增长是负的。把这些城市摆出来,无一例外全是资源型城市以主,更多是资源粗加工城市。东北8个,陕西也有,延安就负增长的厉害。另外也有一些城市,经济两位数增长。分析一下共同的特点,全是新经济显示出力量,杭州就是其中之一。所以说,针对这种大的变化,我们要调整思路。怎么样才能引进人才?人才是一个城市发展的关键。我们要采取新的发展模式。 城市的发展逻辑正在改变 有专家学者总结,过去旧的发展模式,它是按资源导向型的,根据资源、区位、成本、税收,我们就可以基本决定和影响一个城市的发展。在新经济模式下,是人才导向型,怎么样去抓住这些有能力、有活力、有科技创新的人?以人为本,这不能是一句口号,人的智慧在哪里,财富就在哪里。这种趋势已经越来越明显了。 那么,我们就去研究这些人愿意去什么地方?什么因素吸引他们?调查,这些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最看重的是两点:一看这个地区的生活质量,二是看这个城市的魅力。在很多创新型企业选址过程中,他们都非常关注这个城市生活质量。所以,未来城市的竞争是争人,如果不能把人争过来,经济上很难翻身。反过来,人不断往外流,就不要吹牛你的经济有多好,东北现在就这样的困境,每年百万人口流出。希望各级领导看清楚,未来的城市靠什么赢得发展! 过去我们找产业,招工,先工业化,先生产,后生活;新经济时代要倒过来,先要按人的需求将城市打理好、梳理好,然后吸引人才,人才引进后,他们开展生产、生活、创业的活动,城市就活了。人居环境是一篇很大的文章。 第一部分:城市设计转型 1、城市设计过去面对的城市发展方式 第一,重速度。 & 过去的20年,几乎所有的城市提出的口号都是&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这是超高的速度。我们用30年时间,完成了英国180年城市化的过程,美国90年,日本60年。现在,不同了,要关心&人&的感受,所以原则上,我不是很赞成&5+6&,&白加黑&。我认为,文武之道、一张一驰。如果一直高速运转,最终要崩溃。我不是说要懈怠,而是面临转型的压力,应该有张有驰,该停下来想想你的方向。 我们现在号召要关注老百姓的生活,提高老百姓的生活质量。我问你们,如果各级领导都没有生活,都没有时间陪老婆、孩子,你们连生活是什么都不知道,我怎么能相信,你们能把老百姓的生活搞好呢!如果你们从来都不去菜市场买菜,你怎么知道老百姓有菜市场的需要,所以你很可能把它全部拆掉。但如果你们去买菜,你就会知道菜市场是老百姓需要的,我们不是要拆掉它,而是更好地管理它,把环境搞好。所以还是要先做回一个&人&,然后再做回一个对城市有用的人。所以,我不是在反对速度,而是说只求速度的年代过去了。 第二,重规模。 & 做大没有错,但是不要刻意做大,刻意做大,就要出事。过分的重规模,不是根据实际需求来展开建设,而是因为我要做大,所以我就做大,就会带来一系列问题。大家看一看,我们的城市规模已经很大了,城市人口的增长小于用地和住宅的承载率,所以带来了去库存的压力。中国三年消耗的水泥是美国一百年消耗的量,确实是过了。 规模不仅体现在城市上,单体建筑也是,北京有一个世纪金源。这个建筑光一个楼,就是68万平方米的建设,当时建起来的时候已经很大了,当时是亚洲第一。第二年就被东莞超越了!另外,北京的天通苑,8个平方公里,它是一个楼盘,可以住8万人。8万人是个小城市的概念了,而楼盘跟城市是不一样的。城市是有各种公共机构和服务功能的,楼盘相对来说,功能是单一的。你不能把中间一个细胞功能直接一直放满。所以,现在天通苑成为了一个麻烦点。 过大的开发跟小规模精明的开发带来的结果不一样。追求速度的结果就是单调,就是总书记批评我们的&千城一面、万楼一貌&。 我现在最头疼的就是很多领导一拿到项目就要求我们的设计人员,明天你就给我方案,明天就汇报,设计人员又不是神仙,他得研究,得推敲,着急怎么能出精品呢? 第三,重经济。 & 重经济没错,可是只重经济就有错了。人们并不是为了经济的增长而活着。发展经济不是我们的目标,它是我们实现幸福生活目标的手段。现在,我们为了追求经济,变得自己都不幸福了。空气污染了、水也脏了、粮食也不安全了,我们自己也身心焦虑了。所以要把手段和目标区分清楚,不能碰到山就挖山,碰到水就填水,碰到旧房子就拆。 另外,为了经济可以牺牲我们城市整体的艺术价值,这是过去经常出现的,因为有容积率的要求,所以每一个楼盘的老板都是把他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前面盖别墅,盖低层,后面盖高层,容积率平下来了。每一个老板都这么盖,结果这个城市就变得没有章法了,整个城市失控了,乱七八糟。所以,现在中央领导提出来说,我们要重视城市设计,为什么?我们过去的城市没有城市设计,或者说城市设计没有纳入管理。做住宅功能是定的,容积率不要超过多少也是定的,只要满足这个就可以了。至于这个楼怎么摆,不归他控制,所以城市完全没有章法,混乱不堪。 第四、重功利。 现在国外都在拆高架桥,国内上海、广州也在拆。但是有些落后的地方还在拼命建,中国的观念时差太大。就是那边都已经在拆了,这边还在建。建起来以后过20-30年还得拆。
第五、重形式。 & 一段时间以来,形式主义升级,因为我们缺少城市设计对城市全局的把握和控制,加上宣传推波助澜,我们就会出现一些标新立异的建筑。 这是国家大剧院,也有争论。我不去谈建筑设计本身,建筑师有的不喜欢,有的喜欢。但我觉得任何建筑应该跟城市的前后左右有关联。我们看建筑不是单个的看,是整体的看。比方说像这个,北京准备把中轴线申遗,大家看一看北京的中轴线。就会发现国家大剧院这个建筑跟周围关联显得很突兀。换句话说,这个&蛋&不知道从哪里滚过来的,但是其他的建筑跟场地的关系,是一气呵成的。所以这就是我们从城市规划整体的角度来看,它是有问题的。 好比什么呢?这是一个美女,我相信无论是谁,你也不能说她不是美女。这个美女是个时装模特,她走在T型台上光彩照人,大家都说她很美。这是欧盟的领导们正式开会的一个合影,这也是一种气氛。这个美女说,我跟你们合个照。这张照片他们敢登出去吗?是氛围不对,没有说你不美,而是在这种情况下,它就不一定美了,不协调。 所以我们不仅要关注个体,还要关注城市,这就是我们规划师对城市的要求。那么,我们在追求&形&的方面有很多做法不对:一是巨形,反映的是扭曲的政绩观。二是完形。三是象形,反映的是社会审美能力和审美教育的薄弱。四就是洋形,普遍洋形式的背后反映的是文化的不自信。山寨的东西有什么价值呢。手机山寨玩1-2年,哪有人玩10年的。可是建筑不是玩1-2年就把它拆掉,建筑寿命一般是几十年,背后是巨大的浪费! 2、当前面临的变化与形势 第一,临。 & 我们进入新常态,整个国家的产业发展动力、发展速度,都发生了变化。整个国家城镇化率过了50%,这也是一个转折点。在这个转折点上,城市由过去的速度、外延扩张走向内涵、走向品质。所以说&品质&是城市发展将来的一个关健词。 无锡的灵山边上有一个项目叫小镇-莲花湾,值得我们学习借鉴。莲花湾不是靠规模,真的是用心在做。我举一个例子,他在配置植物的时候,用了3年时间攻关,就把青苔给铺上了。树好栽,植物当中最难栽的是青苔,你能种出青苔来吗?那是有时间的,1-2年长不出来的。这就体现了一种工匠精神。 我们国家的消费升级了,但是我们在功能上没升级,我们是低端的供应能力、供应理念。也就是说,人家想要的消费品你供应不出来,我不想要的,你大把的供,所以出问题了。中国人没有消费能力吗?绝对错了,因为我们的人口总数多,中产阶级要的东西你提供不出来。所以这些人怎么办呢?几千亿、几万亿到国外去消费。也是这样的,你做出来的东西不行,人家不来。你做的好,他愿意来,你装不下。
第二,重文化。 没有哪一届的领导,像习总书记那样对文化如此重视。在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也谈到,要加强城市设计,要把城市风貌的整体性、文脉、文化遗产,保护好、传承好、发扬好。所以在《若干意见》当中,也专门谈到了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很多的学者,他们对城市文化的研究值得我们很好地思考。比如说城市的基本功能是什么呢?是在于流传文化和教育人民,让人们在城市当中接受熏陶,让他们懂得怎么样生活,以及怎么样更好地生活。城市要教会人们的是这个。因此,我们国家与其说现在城市风貌的混乱,其实是我们一种文化的混乱,因为我们文化失去了方向。这些建筑只不过是我们建筑价值观的一种外显而已。 我希望大家要记住一点:发展了三十多年的经济,我们不是说抓错了,而是我们忽略了其他。经济发展可以使城市变大,但我要说的是文化灿烂才能使城市变得伟大。 第三,重生态。 & 生态文明时代来到了,我们不能像过去那样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过度的索取,不尊重自然环境。在生态文明时代我们还会有一些开发,但是不能像过去那样野蛮的、粗放的、蔓延式的、扩张式的开发,应该采取紧凑、集约、精明、低冲击的方式,以最小的干扰,来实现我们生活的更加人性化。海绵城市、韧性城市都是值得我们关注的方向。 第四,重民生。 &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讲了,城市的发展建设要提高城市的持续性和宜居性。其中开放街区也是便民的一项举措,由过去尺度过大的、封闭的、割裂的模式,走向一个开放、融合、方便、功能混合的模式,或者说,重新回归城市的本能,让城市的魅力、活力以及它的交往功能发挥出来。 第五,重特色。 一个城市如果没有特色,它就丧失了它的味道,降低了它的竞争力。
3、今后城市建设应当采取的理念和措施 国家的科技发展规划谈到:&希望我们的城市功能要得到提升,我们的空间要节约利用、集约开发&。在经济发展的政策当中也谈到了:&严控增量、把握质量&。所以说,把存量怎么盘活,怎么升级,是我们应该关注的。不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扩存量上,扩还会扩,但是不像原来那样。因为找不到那么强烈的需求了。我们要把握新政策,可以看到几个转变: 第一,要从增量转向存量。 & 当我们从增量转向存量的时候,我们很多手段不一样了,方法不一样了,制度不一样。你们可以在存量上做一些文章,不是盖房子、盖房子。将来有魅力的城市,是可以步行的城市。因为已经到了生态文明、绿色健康生活的这样的一个时代,怎么营造一个良好的步行环境,就可以很好的营造出这个城市的风景、风光、特色,人家才更愿意来。 公共空间更新不要采用大规模的,推倒重来的方法,这样得不偿失,效果往往不好。巴塞罗那比较成功,它是采用针灸的办法,400多个地方一小块、一小块去完善公共空间和环境,然后让老百姓和市场去响应。通过对环境不断的调整、改进,慢慢地一个很有活力的、多样化的艺术之都就诞生了,这就是巴塞罗那的经验。 人在第一阶段满足的是吃饱肚子,就是物质消费的需要。但基本上吃饱了,接下来就要满足精神方面的需要,就是情感、历史、文化、交往等等。在这种情况下,历史街区、历史建筑的优势一下子就显示出来了。像成都宽窄巷子这种地方,这已经成为城市的名片了。既吸引人,让大家来体验,同时又给它带来增值。 第二,要从数量到质量。 & 我们盖了那么多楼,真正让大家津津乐道的并不多。所以这样一想,我们应该尽可能多出一些精品建筑。比方说像这些设施、施工也好、材料也好,包括艺术造型,都应该经得起推敲。以创造历史,追求艺术的高度负责精神,来搞好我们的城市建设,这是总书记的期待。 第三,要从注重建设走向注重管理。 & 跟我们国家的城市建设相比,我们的管理更糟糕。如果说整个城市前30多年主要放在建设上,现在我们的精力要转向管城市了。就像一栋楼一样的,当这个楼都封顶了,都开始装修了,接下来谁重要?那就是物业公司重要,物业公司该进入管理了。所以我们城市政府要把物业公司的价值发挥出来。就好比一个个散落的珠子,把它细细的串起来,让它成为一个项链。比方说,美国纽约的管理怎么管?光是一个住宅,他根据住宅的密度形态划分了10大类型的住宅,43小类的住宅。每一个住宅有不同的建设和管理的要求,你对号入座就行了。我们的要求才3类来分,你说谁管的好?我们的叫粗放管理,他们叫精细化管理。精细化管理就有相应的一些设计的导则、供给的要求。 很多人不理解城市管理,认为说为什么管的那么严,其实不是严,是不科学。国外还有更严的,好多从国外回来不是搞我们这个的老师,说国外盖房子自由,随便盖。中国怎么还要规划局批,我说你们不是研究这个的不能瞎说,谁告诉你国外建筑是自由的。有这么一个故事,美国一个知名拳击冠军买了一栋别墅,狗仔队去拍他的照片赚钱,他很烦恼。为了不让狗仔队拍,他就把他们家院子的绿篱往上加了5米,他的邻居立马就上法院告他了,他违反了规范,这个绿篱不能高于多少,他只能乖乖受罚。 我们再看一个案例,巴黎有一条街叫香榭丽舍。在这条街上,所有的广告牌必须用白色的。麦当劳来了,大家知道麦当劳吧?它是国际化企业,有统一的标识。麦当劳说我不能变,我就是这种颜色。那对不起,你走人,所以最后麦当劳入乡随俗,在巴黎就盖成白的了。 为什么它要是白色的,它不是随便提的。因为巴黎的整个色彩是有管控的,大家注意去看,巴黎这座城市有非常浓厚的文化气息的。它是根据气候、历史、文化提出的一个色系。所以你看巴黎的时装模特一般是穿灰调的颜色,不会穿的花里胡哨的。色彩十分讲究。 第四,要从工程的设计转向制度的设计。 & 我们想管理好一个城市,制度是最关键的。比如说我们都知道NBA篮球很过瘾,是美国最受欢迎的体育项目。但是NBA当年创办的时候差一点就办不下去了,为什么呢?因为一开始大家拼抢,后来球队之间觉得太累了,然后一商量咱们别那么累行不行?你来我往的把时间磨过去就完事了,结果观众看不下去了。最后有一个人想出一个制度&&24秒。24秒必须进攻,那这样一来必须两边去接。所以创立这个制度的人不玩篮球,但是因为这个篮球拯救了整个NBA,它是保持一个高度竞争的项目。 还有一个是公摊制度,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去新加坡,会看到新加坡这个城市很漂亮、很干净。你如果到台湾去,你会发现台湾很有人情味,但是那个城市乱七八糟,房子也破破烂烂。为什么?有人说新加坡人爱干净,台湾人不爱干净,那都是胡说八道。都是华人,哪有新加坡人爱干净,台湾人不爱干净。它其实是一个制度。新加坡买一套房子,你买的是,墙里面是你的,墙外面是公家的。政府对这个有要求,3-5年粉刷一次。而台湾买房子之后,窗面的墙也是个人的,你愿意刷我不愿意刷。大家达到一致很难,就只有不刷,所以最后城市面貌就破破烂烂的,它其实是个制度。所以,将来我们怎么样结合我们的实际确定管理很重要。 第二部分:城市特色的塑造 1、城市特色的来源 特色是什么呢?就是你这座城市与众不同,让人感动,吸引人的地方。一个城市的特色,来源于三个方面:一是它的自然环境,这是它的本底;二是它的历史文化;三是社会发展,通过社会的进步,科技的进步,时代的需要,不断注入新的元素。 & 中国有句话叫&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器&是用来载&道&的,你的哲学,你的文化,价值追求是什么,然后你要通过一个&器&把它展现出来 第一:自然环境。 & 我们先看一下自然环境。作为本底的自然环境对城市塑造起到了极大的作用,好比画画,它是铺了一层底色。之所以能成为世界的水城,是因为它选址在这个地方的时候地势是低的。&山水甲天下&是因为这个地方的自然风光就是那么美好。中国的古人有很多的智慧,如果我们留意去观察就会发现,古代在设计城市的时候,先把整个大山水格局搞清楚,然后城市跟这个山水格局呼应起来,构成城市的特色。比方说我们去常熟,就会经常听到他们讲的一句话,&七溪流水皆通海、十里青山半入城&。这个城市跟这个山水的格局巧妙地结合起来,最后形成了它的特色。而这个特色一千多年以来延续到今天。 吴良镛先生去到每个地方,都会用一张非常简明的图纸勾画出来。把这个城市山、水、城的相互关系勾勒一下,具体来研究中国古代人居环境的营建,是如何巧妙地利用山水。简单来讲,当一个城市的山非常美的时候,往往这个城市布局就以山为纲的方式来布局。比如说我靠山咱们选、沙山怎么用、潮岸怎么对,它是有讲究的。当这座城市山不行的时候,水又很灵动的时候,那它就会以水为魂,要让城市跟水发生密切的关系。如果山也好、水也好,山水兼得,那就是古人说的宝地。 所以从这个角度可以看出,韩城这个不大,但是它有讲究。选址的时候就体现了古人的智慧,你这边是黄河,然后就有一级阶梯、二级阶梯。你在黄河边上选不能太高,太高了没水,也不能太低,太低可能会被洪水淹。所以要在二级阶梯上最安全,所以它这个位置选址比较好。 第二,历史文化。 & 不同的文化背景,有不同的城市面貌。我们知道,西方文化跟中国的文化有很大的差距,最大的差距是来自于它的文化源头。西方从亚当、夏娃开启了西方文明,而中国是从女娲伏羲,算是我们中国人文的源头。人和天地之间,所以中国一开始就把人跟自然放在一起来,天人合一。而西方是天人相分的,由这条线延续下去,它把人和自然客观世界分成两半,来研究这个客观世界,来改造这个客观世界,这是西方的思想。 按照这个理念,可以看到到我们的建筑里头很有意思的现象。比如说美国的首都华盛顿,中国的首都北京。都是大国,都认为自己是设计的中心。我们叫紫禁城,大家知道紫禁城说的什么意思呢?因为中国过去观天象,紫微星居中,所以这是世界的中心,对应的是天上的中心,我是天子,天靠我来统治世界。美国人认为世界的中心应该在美国,在国会大厦,它是最高的。所以美国规定,华盛顿不允许任何建筑超过国会大厦。下头立了一块基石,把它作为世界中心。 华盛顿和北京都有一条轴线,轴线就是体现一种秩序。因为轴线对空间的统和能力很强,体现一种权利。北京也有高度来控制,最早期的时候怎么定?过去皇帝站在太和殿的门口,目光平视的时候这个眼睛会向上看到16度的地方,向下看到20多度。这个范围看出去看到外面的围墙,他要求这条线以下不能建造房子。把这条线一连,高度就控制出来了。 解放以后周恩来定了一个规定,因为刚解放的时候,北京饭店要建设,就在隔壁。怎么建?最后周恩来定了一个高度,沿着街不许超过45米。后来慢慢北京变成了一个锅一样的,越靠近故宫就越低,越往外越高,通过这样来建立秩序。 & 但是有一点大家注意到没有,虽然都有一条轴线,但这两条轴线是一实一虚,这就是两种文化对空间的理解。西方设计那条轴线是条实体的轴线,边界是确定的,就是长多少、宽多少。中国这条轴线是虚的,是感觉出来的。你在景山上,这条线很精准,但是它是不存在的,你走不过去。所以中国人营造的往往是一种心中臆想的一种世界。所以说,外国人设计征服你的眼,中国的设计是征服你的心,你看完以后理解到一种意境。所以你到中国的园林去,它不是靠视觉的冲击,这是两种文化。所谓的是整体的设计,西湖就是让沿湖的景色像画卷一般展开。中国人遵循的不是一个客观的、实在的空间,而是对世界的一种臆想。设计师要学会写意。 第三,时代发展。 & 有文化怎么用?应该结合新的时代、生活,结合旅游走出来。这一点你们要多动脑筋,因为韩城是有文化的,而且是有知名的、国际影响的文化资源。但是不能仅仅停留让别人来参观,这样对拉动经济没有完全释放出来。怎么用好这些资源呢?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的人就会有一种怀旧,历史文化的情感需要。在欧洲很多地方,都有这样的城市特色空间。 比如说,巴黎有一幅画叫&巴黎是左岸艺术、右岸政治&。巴黎左岸无数个艺术家在这个地方生活、成长、创作、出名。那些艺术家在干吗呢?就是在沿线的咖啡店、餐馆里面交流、协作。所以世界上的文青都会到这个地方来瞻仰一下他们心中的偶像,你坐的位子有可能是雨果当年做过的,那他来体验一下,那是完全不一样的。所以很多历史空间,要设计出让大家有这种参与感的活动。 产业的发展有的时候也会让城市慢慢酝酿出特色。比方说,米兰是时装之都,所以全世界时尚的都在那儿汇集,变成了时尚的风向标。重工业城市有重工业城市的样貌,但是当你要打造旅游的时候,我们面临挑战。比如说韩城,韩城原来也是重工业,、,曾经我们辉煌过。但是下一步怎么办?转型是有压力的,特别是布局,这些重工业还集中在我们的上游,龙门那个地方。那么,你这个重工业的环境没得到治理,那么鲤鱼跳龙门的资源就不好用了。如果是将来我们转型成功,龙门的价值就可以发挥出我们的想象力,可以把它做的更好。 第二个就是新技术,我们一定要注意,不要一直沉淀在过去,时代是向前发展的。新方法、新工艺、新材料,应该要鼓励,包括新的思维。 2、我国当前城市特色的状况、问题及原因。 (1)认知偏差。 第一是眼光比较短视。 & 我们过去很多城市,拆掉以后完全肌理全毁,文脉全断。这是挺可惜的。巴黎当年也曾经有这样的想法,希望用这个方式去拆掉旧的、低的、密的,建新的、高的、低密度的。后来巴黎人全体反对这个方案,所以巴黎就保持到今天一个完整的古城。当时这个方案只建了一栋,就被巴黎人彻底否定了,这栋楼一直留下来作为反面教材教育后代。时代向前发展,巴黎人并没有排斥建新楼,可以在新区。但是北京没有做好,所以我们在老城区一片一片拆,一片片高楼起来了。这是巴黎没有犯的错误,在我们的城市当中犯了。 第二个是唯利是图。 & 唯利是图是我们前30年的不足。我们对比一下,美国的波士顿这条河很漂亮,河面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开阔的视野,可以观赏到城市对岸,城市的建筑勾勒出漂亮的天际轮廓线。我们看这个城市很美,它具备几个特点:第一,疏密有秩;第二,高低起伏;第三,开合有度;第四,层次丰富。所以这个很优美,这是城市的名片。再看看我国的广州、珠江。云水珠江,本来是很优美的一个词,结果确实是让人比较失望:第一,水很脏;第二,看看它的沿岸,密密麻麻的房子,这就叫唯利是图。这些年好多了,新的开发也开始有高、有低、有密、有疏了。 唯利是图还表现在注重面子,不注重里子,包括草坪热。我老早就写过文章,做过课题,我不赞成大家大规模的搞草皮广场,两条考虑:第一,从生态的角度考虑;第二,从文化的角度考虑。你种树跟草皮,它的投资比例是1:10,种树花1块钱,草皮是10块钱,包括养护。但是产生的生态效益是30:1,就是说种树的生态效益是30,草皮是1。从这个角度来看,加起来就300:1。因此,大家认为草皮是生态沙漠。从生态学意义上它没什么用。我去参观美国的一个高档社区,发现他们种的这些树都是本地树种,不是他们没有钱种花花绿绿的树木,而是生态文明时代,要低维护,自然就是美,就是好的。 我们管建筑空间叫场所,场所就是实体空间里头承载了故事,承载了情感。如果只是空间,你记不住,想不起来,那个地方它就是空间,没有什么意义。所以,城市要多一些场所,能讲出故事来,这个城市就有魅力了。 (2)文化自卑和制度缺憾 前面讲了,不多提。
(3)水平不足和权力干预 & 举一个例子,重庆的中央公园,挖山平丘,罔顾山地特征,打造&中央公园&,认为在丘陵起伏之地制造&平地&就是特色。这是不值得鼓励的。设计要尊重自然、结合自然,把自然的特征巧妙地显现出来。我倒是希望领导可以提要求,但不要轻易地自己去拍板做东西。因为术有专攻,要发挥集体的、专家和公众的积极作用。 3、怎样塑造我国的城市特色 (1)顺应山水尊重自然 & 城市特色我们怎么来塑造呢?还是要注意它的三个本能:一个本,一个魂,一个心。要尊重自然,依山傍水。第一个是&依&,轻轻地依偎在自然之侧;第二个叫&顺&,和谐地顺应自然的形势。例如,骑楼就顺应了南方多雨炎热的自然气候条件。谷泉会议中心背山面湖,坐落在北京郊区一处幽静的山野中。以塑造等高线的方法将庞大的客房楼嵌入山体,以山谷溪流的形态营造功能空间,也是很好的案例;第三个叫&用&,巧妙地利用自然满足实用功能。历史上,四方广场利用水道的高差来进行冲洗清洁。 (2)保护历史延续文脉 & 历史文化要保护、延续,第一个就是&保&。现在的&保&怎么保护不为过,有些历史遗存虽无实用功能,但其是&魂器&。第二个要&活&。要通过注入一些新元素,满足新时代人们生活的要求,让它&活&起来;第三个要&炼&,发掘提炼地方本土文化特色,要通过提炼,把它们的精神提炼出来,创作属于这个时代新的建筑。像的博物馆,它不是古代的,但是又把精髓提炼出来了。 我们在康巴做了一个项目,把当地的文化精神给提炼出来了,受到了当地人们的称赞和好评,也包括菊儿胡同。这是我们在锦西做的一个项目,我们追求的是现代的技术材料,但是我们是把江南水乡传播的空间、要素、意境,融进去。 这个是上海的一栋楼,大家看一下这个案子。50年代的一个办公楼,现在要拆掉,改成对老百姓开放的公共空间。怎么做?这是一个意大利建筑师做的方案,这个建筑师方案做的不错,但是他突出了自己,忽略了整个外滩,所以上海人不干,就没选择。后来又做了一个方案,同济大学一个老师提的方案。大家注意一下,这个方案不错。第一,整个建筑是一个古典建筑,也就是说,像我们写文章,先看这篇文章到底是散文,还是诗歌,还是填词。它是一个古典的章法,章法不能乱。第二个,他设计是用现代建筑设计语汇来实现它的章法,所以既谦虚、又自重。我们在老城里更新的时候,应该遵循这个,既不能失去自我,又不能过度强调自我、忽略别人。 (3)要突出时代和创新。 & 不能够忽略时代的需求,要把智慧城市,创新的一些要素用进去,满足实际需要的创新。 最后,我们还是回到《若干意见》。住建部准备今年10月份会在三亚开一个现场会,结合三亚的实践经验,来进一步提倡运用城市设计来提高城市的建设水平。我们正在筹备这项工作。 总结起来,我们提倡:城市形态呼应山水格局、城市空间蕴含诗情画意、城市风貌展现地域特色、城市建筑彰显东方魅力、城市发展保持永续健康。谢谢! &
[责任编辑:杨芳 PF057]
责任编辑:杨芳 PF057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预期年化利率
凤凰点评:凤凰集团旗下公司,轻松理财。
凤凰点评:业绩长期领先,投资尖端行业。
凤凰点评:进可攻退可守,抗跌性能尤佳。
同系近一年收益
凤凰点评:震荡市场首选,防御性能极佳且收益喜人,老总私人追加百万。
凤凰财经官方微信
播放数:497053
播放数:1867900
播放数:5808920
播放数:5808920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