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楼市调控政策密集出台 7城楼市调控6城限售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精彩图片推荐
社会·人物2天8城楼市调控加码,释放什么信号?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精彩图片推荐
社会·人物黄河厚载 情系河南----新世纪 新河南 新形象 中原崛起看河南
中原崛起话三门峡: 崛起的区域性中心城市
引言:7月20日,三门峡市市委书记连子恒在陕县考察一家车辆厂时,看到车身上地址是三门峡西,对企业负责人说:“我提个建议,把'西'字去掉,就写三门峡。”
连子恒书记的提议得到大家的一致赞同。说起来一字的去留,却是新、旧概念,新、旧观念的区别。
人们常说三门峡是随着三门峡大坝的兴建应运而生的新兴城市,此言不虚,目前三门峡的城市名称和城市区划都是建国后新命名和设立的。当时的规划设计中,三门峡由“一城三区”组成,然而由于后来三门峡的城市规格几次调整,当初的规划没有实现,现
在的三门峡市区只有一个湖滨区。
然而,此地却有一非常古老的“原住民”--陕县,在秦朝时就已设置,此后的漫长历史中,大多叫“陕州”,陕西省即陕州之西也!
由于地处库区淹没区,陕县县城不得不告别“家园”,县机关先是在三门峡市区,1986年以后才开始将县城搬迁到该县的大营镇,这里也是陇海铁路三门峡西火车站的所在地,当地人习惯称“西站”。
由于历史的缘故,三门峡市区惟一的一个湖滨区和陕县县城有扯不断的“姻缘”。1986年以前,可以说陕县县城借住在湖滨区的地盘上,1986年以后,虽然县政府机关搬走了,但一个新区的建设是漫长的,在陕县工作的大多数人还住在市区,也就是说还住在湖滨区。许多学校、医院等单位仍在市区开展业务。
另一方面,三门峡市区(湖滨区)地处狭长的黄河谷地,城市空间受限,全市的一些工业项目,比如即将成为我省第一的三门峡大唐发电厂,投资40多亿元的开曼氧化铝项目等,纷纷落户陕县新城区。历史渊源长,地域关系更近。湖滨区与陕县县城直线距离16公里,但以前走310国道,需绕道,车程需30多分钟。进入新世纪,三门峡市领导下决心投资3个多亿,修建一条快速通道,将陕县和湖滨区连接起来。今年初,一条16公里长的快速通道正式开通,6月初,最后一个卡在陕县县城和湖滨区之间的障碍,国道的收费站,经过长时间谈判终于搬迁了。
现在,两地来往开车只需10分钟,由一条快速通道连接而成的“一城三区”的大三门峡格局显现雏形。
7月初,三门峡新成立的园林局正式挂牌成立。可不要小看这个园林局,除正常的业务之外,它负责陕县和湖滨区之间的“绿化区”,让两个城区由绿草相连,绿树相伴。
在刚刚公布的三门峡市城市总体规划中,这样形容三门峡市的总体布局:一城(三门峡)三区(湖滨区、陕县城区、绿化区)两组团(湖滨区组团、陕县城区组团)。
蓝图其实正在快速转变成现实,一个经济繁荣、环境优美的豫西区域性中心城市呼之欲出。(李宜鹏)
湖滨区推动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
湖滨区简介
湖滨区是三门峡市的惟一辖区,位于黄河三门峡水库之滨,北隔黄河,与山西省平陆县相望,东西南三面为陕县环围,全区东西长23公里,南北宽16公里,总面积204.46平方公里,因地处黄河三门峡水库(人工湖)之滨,故名湖滨。其中城区建成面积12.9平方公里。这里,山川多姿,气候宜人,交通便利,陇海铁路、310国道贯穿东西,北有209国道、会兴、太阳两个渡口和三门峡大坝下游黄河桥沟通晋豫两省,是豫西地区的重要门户。
湖滨区境旧属陕县。1986年1月,三门峡市升为地级市后设湖滨区。全区5个乡,5个街道办事处,全区共30万人,其中农业人口7.7万人。
全区有文物古迹31处,比较著名的有中国现存四大回音建筑之一的金宝轮寺塔,春秋时代的虢国墓地车马坑,屹立滔滔黄河之中的中流砥柱,闻名世界的黄河三门峡大坝,四面环山、三面临水的陕州风景区等,已成为“黄河游”旅游线路的重要景点,吸引着中外游客。
近年来,区委、区政府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突出加快经济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两大任务,坚持“工业富区、工业强区”的总体战略不动摇,紧紧依托和充分发挥地处中心城市的区位优势,以工业化为核心,以工业园区开发和项目建设为载体,以招商引资和激活民间投资为突破口,以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和科技创新为动力,聚精会神谋发展,强力推进上项目,认认真真抓落实,经济社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2004年,全区生产总值完成14.4亿元,较2000年增长1.02倍,年均递增19.2%;国有及非国有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66亿元,实现利税8248万元,分别比2000年增长3.6倍和2.8倍;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741元,较2000年增长18.2%;财政收入完成7148万元,按可比口径较2000年增长95%。
强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项目建设取得历史性突破
坚定不移地以项目建设为着力点,奋力推动特色经济发展。河洛集团投资1.2亿元的易地扩建项目7条生产线、新湖滨轻钢结构公司投资8000万元的4万吨钢结构加工项目和投资3000万元的格瑞特软木系列制品、顺天彩印包装项目、中天实业饲料干燥机械成套设备制造项目等一批重大项目先后建成投产;总投资2.47亿元的河南天鹏铝业年产2.5万吨高精度铝箔项目以及昊博传热设备制造、海峰轴承紧定套、振兴纺织、成义电器、伟尔达耐火保温材料、双盈不锈钢、诚意纺纱、干法造纸、梅奥生物酶制剂等一批重点在建项目进展顺利。计划投资10亿元的10万千瓦风力发电项目已与大唐公司签订合作开发协议,明年上半年将开工建设;总投资2.5亿元的植物蛋白胨项目和总投资1.16亿元的果汁饮料及乳制品加工项目等一批重点前期项目进展顺利,为全区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2004年以来,全区新上重点工业项目28个,完成投资5.82亿元,比建区以来前18年总和还多。
工业园区发展日新月异,骨干工业进一步发展壮大
立足“一年打基础、三年见成效、五年成规模、十年大发展”的目标,加快园区建设步伐,使工业园区的吸引力明显增强。截至今年上半年,已入驻各类建设项目24个,总投资额达10.2亿元。工业园区已逐步成为湖滨区经济发展集聚区、活跃区、带动区和三门峡沿310国道经济隆起带上的一个亮点。
以湖滨果汁公司为代表的一批骨干企业迅速发展壮大。湖滨果汁公司果汁、果浆生产能力达到14万吨,成为省内最具实力的果汁生产厂家,被列入“河南省百户重点工业企业”,在全国同行业中位居第三。浓缩果汁远销美国、南非、德国、日本、挪威等15个国家和地区。“湖滨果汁”先后被授予中国驰名品牌、河南省名牌产品和名牌保护产品。湖滨果汁公司股票在新加坡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开辟了全国果汁行业和三门峡工业企业境外上市的新纪元。河洛板业集团生产能力达到8万立方米,位居中西部第一。新湖滨饲料公司生产能力达到10万吨,也位居全国第一。2004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达6.14亿元,实现利税8248万元,分别较上年增长46%和8.2%,出口创汇达1612万美元。
大力发展城郊型特色农业,农村经济稳步增长
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一园两带四链”建设初见成效。“一园”:即以农业科研、技术示范、旅游观光为一体的高科技农业示范园。“两带”:即沿涧河、黄河农业综合示范带。“四链”:即畜牧、果品、林板、蔬菜生产销售一体化产业链。目前,全区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6.2%,高酸苹果、小杂果等果品产业迅速壮大,速生林基地建设规模进一步扩大,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取得长足发展。农业龙头企业迅速发展壮大,建成农业龙头企业10个,其中6个跻身市级50强,2个跨入全省50强行列。
非公有制经济增势强劲,开放型经济活力倍增
按照“放宽做大,放手做强,培植财源,民营兴区”的思路,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势头强劲。2004年,非公有制经济上交税金共4850万元,对区财政收入的贡献份额达到56%。今年上半年,全区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入库税金达3020万元,同比增长9.4%。继湖滨果汁公司成为全省的出口大户后,湖滨果汁饮品公司、新湖滨果渣饲料公司、复合肥厂三个企业也先后实现产品出口的重大突破。湖滨饮品公司自行设计开发的三个品种6个规格产品成功出口日本,并与澳大利亚签订7万美元的出口合同;新湖滨果渣饲料公司去年产品直接出口韩国;复合肥厂今年与泰国及中国台湾签订了产品供货合同,现已开始供货。
社区建设全面加强,和谐社会构建步伐加快
一是“基础工程”。进一步整合社区资源,将原有40个社区合并为35个。通过新建、购买等形式,加快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年底大多数社区办公面积达200m2以上。按5-7人配齐配强“两委”专职人员,使社区建设走上规范化道路。二是“民心工程”。着力发展家政服务、物业管理、医疗保健、劳动中介等社区服务业,建立区、街道、社区三级服务网络,形成全方位、多形式的便民服务体系,建成示范社区12个,发展社区小市场23个,设立服务网点246个,开发就业岗位8616个。三是“帮扶工程”。积极做好社会保障工作,全区参保对象达8923户、23611人,保障金足额发放。大力开发利民便民服务岗位,城镇新增就业2306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088人。四是“平安工程”。建立了万名“五大员”(环卫工人、***员、离退休干部工人、低保人员和面的司机)组成的社会治安情报体系;形成了以公安派出所为骨干,以治安巡逻队、专职保安队为基础,专群结合的群防群治体系。
党的建设全面加强,为三大文明建设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扎实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做到五个贯穿始终,即:把强化组织领导贯穿始终、把领导干部带头贯穿始终、把抓好学习宣教贯穿始终、把实施“双千”扶贫工程作为“自选动作”贯穿始终、把边整边改贯穿始终。第一批教育活动已取得显著成效,第二批教育活动已全面铺开,正在深入推进。
深入开展“三好一强”活动,基层组织建设全面加强,巩固扩大了“全省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区”创建成果,较好地保持了在基层组织建设中的领先地位。坚持从严治党的方针,党风廉政建设全面加强,进一步改善了党和政府的形象。
湖滨区经济技术合作项目一览表
1.年产5万吨不定型耐火材料项目,项目总投资1800万元,浇注料生产成本为500元/吨,市场售价可达800元/吨,年利税在1500万元以上。
2.超细橡胶粉生产项目,项目总投资1000万元。年产1万吨超细橡胶粉,年销售收入可达3600万元,利润670万元。
3.锅炉烟气脱硫除尘成套设备项目,项目总投资约2400万元,年产值约3600万元,利润约1200万元,投资回收期2年。
4.不燃木纤维板生产项目,项目总投资2000万元,年销售收入5400万元,年度成本3969万元,年度利税总额1431万元,投资回收期2年。
5.年产5000吨镁盐晶须项目,项目总投资1500万元,每吨成本在3000元,市场售价在6000元左右,年利润可达1500万元,投资回收期1年。
6.马铃薯全粉及系列食品加工项目,总投资额2000万元,厂区占地40亩,年产马铃薯全粉3000吨,食品720吨。年产值4000万元,利润为800万元,预计投资回收期2.5年。
7.年产2万吨多功能泡沫铝新材料工程,项目总投资4亿元,占地100亩,年产泡沫铝2万吨。
8.木糖醇及其他副产品项目,总投资8700万元,年产植物纤维浆粕1.7万吨,木糖醇2000吨,母液2000吨,绿色颗粒饲料3万吨,绿色酵素菌肥5万吨。9.年产2万吨多功能无毒胶粘剂项目,项目计划总投资2888万元。
10.热敏陶瓷节能型加热体项目,总投资1800万元,固定投资1000万元,流动资金800万元,年产值可达4000万元,利润约1600万元,投资回收期为1.5年。
11.降解塑料制品生产项目,项目投资2300万元,固资1500万元,流动资金800万元,年产淀粉母料1000吨、年产1000吨双降解薄膜、年产6000万个降解快餐盒、年产1000吨降解发泡网。年产值可达7000万元,年利税2000万元,投资回收期1.8年。
12.年产15000吨植物蛋白胨项目,总投资25488万元,年销售收入为64573万元,年利润总额可达21709万元,年利税可达7164万元,投资回收期约2年。
13.年产20万立方米粉煤灰加气砼项目,年产20万立方米粉煤灰加气砼,总投资2700万元,占地50亩,年产值3000万元,年利润1500万元,投资回收期1.8年。
14.建筑铝型材及彩色电泳项目,投资约需8000万元,年产1500吨彩色电泳产品,年销售收入可达1.2亿元,利税可达2000万元。
15.年产10万吨腐殖酸复合肥,总投资6000万元,固定资产投资1000万元,流动资金5000万元,占地50亩-60亩,每吨生产成本1100元-1200元,出厂价按1300元-1400元计算,年销售收入1.3亿元-1.4亿元,年利税可达2000万元。16.年产5万吨汽车热交换器用复合钎焊铝箔项目,年产汽车用复合钎焊铝箔5万吨,一期工程年产2万吨。其中,汽车复合铝箔1000t/a、PS板基带材5000t/a、装饰板用带材2000t/a、空调箔3000t/a;建设期20个月。项目总投资33704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32189万元,铺底流动资金1515万元。项目完成后年新增销售收入59646万元,实现利润总额8744万元,年税后利润5858万元,全部投资内部收益率22.6%,全部投资回收期5.7年(含建设期)。
17.镁铝合金项目,项目总投资3000万元,年产镁铝合金材料6000吨,年销售收入为9600万元,年利润在1000万元--1200万元,投资回收期为2.8年。
18.三门峡湖滨果汁饮品有限责任公司年产5万吨奶类制品项目,项目总投资11849.8万元,年产各类乳制品5万吨,年销售收入27816.45万元,年利税6119.6万元,投资收回期4.92年。
19.高效聚合氯化铝生产项目,总投资为2000万元,年产2万吨的聚合氯化铝,年销售收入3200万元,利税800万元,投资回收期为3年。
陕县建设经济强县构建和谐社会
陕县位于豫秦晋三省黄河金三角地区,境内地势险峻,东连渑池,西通灵宝,南依甘山,北临黄河;国地总面积176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70.1万亩,林地90.6万亩;辖4镇13乡,262个行政村,总人口34.5万。
陕县古称陕州,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至今已有2400年的历史。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庙底沟文化是陕县古代文明的突出标志。夏商征战、秦晋崤之战、周召分陕、假虞灭虢、唇亡齿寒等众多著名历史故事均源于此。陕县自古多俊杰,历史著名人物有唐代的姚懿、姚崇、上官仪、上官婉儿,五代的高季兴,宋代的魏野,明代的王以悟等。建国后,陕县曾与三门峡几经分合。1994年5月,陕县县委、县政府开始西迁,结束了36年有县无城的历史。
陕县地形地貌大体是“六山三岭一分平”。境内生态资源、矿产资源丰富。境内探明矿产有9类32种之多,已开发的有15种,矿产保有储量的潜在经济价值200亿元左右。黑(煤)白(铝)黄(黄金)水(矿泉水)为地下四大支柱矿产资源。交通四通八达,快捷便利。陇海铁路、连霍高速、310国道横贯东西,209国道、三洛省道连接南北,有较为优越的资源、区位优势。
近年来,陕县县委、县政府以建设经济强县和实现全面小康社会为目标,始终坚持科学谋划发展,倾力打造经济发展新平台,强力推进经济强县建设步伐,全县社会经济步入了历史上最好最快的时期。据统计资料显示,2002年陕县综合经济实力全省排名比1997年前移25位,是河南省近5年来发展最好最快的12个县之一。2003年比2002年又前移10位,列全省第27位,2004年各项经济指标均有新的突破,全县GDP达到35亿元,储蓄存款24.2亿元,人均储蓄7000多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58亿元,比2003年增长54%,是全省增长速度最快的30个县之一。
实施“强工兴县”战略,奋力加快工业化步伐
近年来,我们把项目建设作为推动县域经济快速增长、综合实力上台阶的一个重要举措,瞄准三年投资“百亿县”目标。累计投入30多亿元,建成2×5.5万千瓦热电机组、2×15万千瓦热电机组、10万吨预焙阳极、10万吨啤酒、4万吨烧碱、黄金400吨日选矿、13万吨尿素改造、4000万米花布例子染技改、万吨石墨电极、蓝雪高档包装和凹印制版改造、5万吨生物肥料、5000吨乳酸菌等30多个重点技改项目和新上项目。全县工业总产值达到37.4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20.7亿元,实现利税2.1亿元,实现利润1.35亿元,县级财政收入的70%以上来源于工业。我们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做大做强“煤电铝”和“煤化工”两大工业产业。在县域内着力组织好、服务好、支持好、实施好“123”工程,即100万吨化工产品、200万吨铝矾土等一批大工业项目建设,力争到2007年,实现项目投资百亿元,在全县形成6至10个产值达10亿元以上、2至3个产值达20亿元以上的大企业集团,壮大工业经济实力。目前在陕县区域内大唐公司投资20亿元的2×60万千瓦机组、英国开曼公司投资45亿元的120万吨氧化铝和投资3亿多元的2×2.45万千瓦电厂、杭州锦江集团投资20多亿元的60万吨甲醇、河南天元铝业集团投资2亿多元的高新技术工业园区、陕县惠能电力集团投资十多亿元的2×13.5万千瓦热电联产、三门峡天成电化公司投资2.5亿元的4万吨离子膜烧碱和4万吨聚乙烯、河南神力集团投资2亿元的2×1.25万千瓦垃圾电厂、支建煤矿投资2亿元年产50万吨杨庄煤矿、骏通公司投资1.5亿元的汽车装配生产线等一批重点项目正在加紧建设。40万吨铝型材、2×20万千瓦热电机组、20万吨烧碱、20万吨聚氯乙烯、200万吨水泥等一批项目的前期工作正在进行,项目建设取得历史性的突破。
围绕农民增收,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
近年来,我们坚持用工业理念谋划农业、发展农业。一是农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烟、林、果、菜、草等特色经济规模不断扩大,粮经比例已调整到3∶7,初步形成了10万亩烟叶、20万亩无公害水果、10万亩牧草、5万亩设施蔬菜等4大种植基地,形成了张汴SOD苹果、大营万亩无公害蔬菜、张湾红梨、过村陕州桃王、观音堂五香牛肉、大营麻花等一批特色经济新亮点。二是畜牧业发展势头强劲。全县发展养殖专业村190个,养殖专业户2500个,形成了20万头肉牛、25万只良种羊、20万头生猪、200万只蛋鸡等4大饲养基地,畜牧产值3年间翻了一番,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0%左右。全县龙
头企业发展到49个,有9个进入全市50强行列。三是农业信息化快速发展。建立了县农业信息中心和17个乡镇的农业信息网站,全县上网农户近1000户。近年来,通过互联网筛选出农业实用项目1769个,实现经济效益2.5亿元;利用网络年销售水果、蔬菜等农产品7400多万公斤,实现收入1.3亿元。四是农业标准化水平大大提高。全县已有大营2000亩蔬菜、寺古洼5000亩苹果、张茅芯果红鸡蛋等3个基地,7个农产品通过省级无公害认定,提高了该县农产品的质量和市场竞争力。五是农村基础设施得到根本性改变。全县累计投入资金17.3亿元,加强农村道路、饮水、电力、***、学校、卫生院等基础设施建设。
倾力打造城市品牌,实现城乡协调发展
2000年以来,把加快城市化进程作为拉动县域经济增长的重要举措来抓,每年都排定10项以上的重点建设工程,强力推进城市建设步伐。截至目前,已累计投入城市建设资金18亿元,新建重点工程40多项,城区面积由原来的4平方公里扩大到40平方公里,人口由3.2万发展到12.3万,城市规模迅速扩大,功能日益完善,从真正意义上结束了陕县30多年有县无城的历史。一是战略眼光抓规划。坚持高起点,宽视野,立足全省,放眼未来,超前规划,分步实施。目标是从2000年开始,经过5至10年努力,使城市总体规划达到120平方公里,其中城市建设区和城市生态区各为60平方公里,把陕县县城建设成为全省同类城市中比较超前的现代化城市。二是突出建设拉框架。重点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和学校、医院等公共配套设施建设。几年来,高标准建成了3条80米宽的主街道,新建和拓宽城市道路15条;建成了2个设施超前、服务配套、拥有89幢住宅楼、建筑面积36万平方米的住宅小区;改造了陕州医院;建成东方广场、陕州广场、世纪广场等7大广场和人民公园,城市绿化面积达450余公顷,城区绿化覆盖率达23%,人均绿地面积达12平方米。三是繁荣商贸建市场。瞄准建设西部地区大进大出大批发的大商贸城12个,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营业面积15万平方米。商贸中心大进大出大批发的大市场雏形已初步形成。
整合旅游资源,建设美好家园
坚持大市场、大产业、大旅游开发思路,把旅游业作为一个新兴的支柱产业来抓。几年来,累计投入16亿多元,建成了四大景区(熊耳山景区、甘山公园景区、高阳山景区、回春河生态景区)和八大景点(熊耳山、空相寺、神汤山庄、九朵莲花山、白天鹅观赏苑、民俗文化村、甘山红叶、蝴蝶谷),实现了从无到有的大突破,新兴支柱产业已初步形成。
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构建和谐陕县
在突出发展第一要务的同时,我们着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打造“诚信陕县”,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道德规范进万家,诚实守信万人行”活动;为推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开展了优化学校育人环境、家庭育人环境、社会育人环境,争当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主要内容的“三优一争”活动;为形成健康向上的社会主义新风尚,开展了千名优秀妇女代表、千名好妯娌、千名女强人、千名文明小公民、千名文明职工的“五个一”评比活动;另外还深入开展了文明村、文明单位等创建活动。3年来,先后获省级以上文明单位8个,市级文明单位70多个。同时大力实施“科教兴县”战略,累计实施科技项目90余项,顺利通过“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复查验收。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新建、改建了20所中小学,创办了2个国家级幼儿园和1个省级幼儿园,打造了一批城市亮点工程。投资1.3亿多元的陕州中学,建筑面积8.8万多平方米,设120个教学班,可容纳学生7000多名,是豫西地区标准最高、规模最大、设施最优的示范性学校,近日已成功与北大外语学院联合办学。目前全县高中在校生已达万人,在全省名列前茅。“两基”工作顺利通过省政府复查验收。文化事业蓬勃发展,投资800多万元新建成的影苑文化***,成为省、市文化产业的新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