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干货:钢结构焊接变形的火焰校正方法
目前,钢结构已在厂房建筑中得到广泛的应用。而钢结构厂房的主要构件是焊接H型钢柱、梁、撑。这些构件在制作过程中都存在焊接变形问题,如果焊接变形不予以矫正,则不仅影响结构整体***,还会降低工程的安全可靠性。
焊接钢结构产生的变形超过技术设计允许变形范围,应设法进行矫正,使其达到符合产品质量要求。实践证明,多数变形的构件是可以矫正的。矫正的方法都是设法造成新的变形来达到抵消已经发生的变形。
在生产过程中普遍应用的矫正方法,主要有机械矫正、火焰矫正和综合矫正。但火焰矫正是一门较难操作的工作,方法掌握、温度控制不当还会造成构件新的更大变形。因此,火焰矫正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本文对钢结构焊接变形的种类、矫正方法作了一个粗略的分析。
1 钢结构焊接变形的种类与火焰矫正
(1)钢结构的主要构件是焊接H型钢柱、梁、撑。
焊接变形经常采用以下三种火焰矫正方法:
a、线状加热法;
b、点状加热法;
c、三角形加热法。
下面介绍解决不同部位的施工方法:
以下为火焰矫正时的加热温度(材质为低碳钢)
低温矫正 500度~600度 冷却方式:水
中温矫正 600度~700度 冷却方式:空气和水
高温矫正 700度~800度 冷却方式:空气
注意事项:火焰矫正时加热温度不宜过高,过高会引起金属变脆、影响冲击韧性。16Mn在高温矫正时不可用水冷却,包括厚度或淬硬倾向较大的钢材。
(2)翼缘板的角变形
矫正H型钢柱、梁、撑角变形。在翼缘板上面(对准焊缝外)纵向线状加热(加热温度控制在650度以下),注意加热范围不超过两焊脚所控制的范围,所以不用水冷却。
线状加热时要注意:
a、不应在同一位置反复加热;
b、加热过程中不要进行浇水。这两点是火焰矫正一般原则。
(3)柱、梁、撑的上拱与下挠及弯曲
a、在翼缘板上,对着纵长焊缝,由中间向两端作线状加热,即可矫正弯曲变形。为避免产生弯曲和扭曲变形,两条加热带要同步进行。
可采取低温矫正或中温矫正法。这种方法有利于减少焊接内应力,但这种方法在纵向收缩的同时有较大的横向收缩,较难掌握。
b、翼缘板上作线状加热,在腹板上作三角形加热。用这种方法矫正柱、梁、撑的弯曲变形,效果显著,横向线状加热宽度一般取20--90mm,板厚小时,加热宽度要窄一些,加热过程应由宽度中间向两边扩展。线状加热最好由两人同时操作进行,再分别加热三角形三角形的宽度不应超过板厚的2倍,三角形的底与对应的翼板上线状加热宽度相等。加热三角形从顶部开始,然后从中心向两侧扩展,一层层加热直到三角形的底为止。加热腹板时温度不能太高,否则造成凹陷变形,很难修复。
注:以上三角形加热方法同样适用于构件的旁弯矫正。加热时应采用中温矫正,浇水要少。
(4) 柱、梁、撑腹板的波浪变形
矫正波浪变形首先要找出凸起的波峰,用圆点加热法配合手锤矫正。加热圆点的直径一般为50~90mm,当钢板厚度或波浪形面积较大时直径也应放大,可按d=(4δ+10)mm(d为加热点直径;δ为板厚)计算得出值加热。烤嘴从波峰起作螺旋形移动,采用中温矫正。当温度达到600~700度时,将手锤放在加热区边缘处,再用大锤击手锤,使加热区金属受挤压,冷却收缩后被拉平。矫正时应避免产生过大的收缩应力。矫完一个圆点后再进行加热第二个波峰点,方法同上。为加快冷却速度,可对Q235钢材进行加水冷却。这种矫正方法属于点状加热法,加热点的分布可呈梅花形或链式密点形。注意温度不要超过750度。
火焰矫正引起的应力与焊接内应力一样都是内应力。不恰当的矫正产生的内应力与焊接内应力和负载应力迭加,会使柱、梁、撑的纵应力超过允许应力,从而导致承载安全系数的降低。因此在钢结构制造中一定要慎重,尽量采用合理的工艺措施以减少变形,矫正时尽量可能采用机械矫正。
当不得不采用火焰矫正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 烤火位置不得在主梁最大应力截面附近;
2、 矫正处烤火面积在一个截面上不得过大,要多选几个截面;
3、 宜用点状加热方式,以改善加热区的应力状态;
4、 加热温度最好不超过700度
本文编辑:糖糖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当前所在位置: >
广东钢结构厂房质量检测办理中心
一、钢结构厂房验厂安全检测报告办理中心----钢结构厂房验厂安全检测主要内容:&厂房整体结构布置和概况进行详细勘查,查勘房屋所采用结构形式是否符合设计图纸及国家规范规程,传力路线是否明确,结构布置是否合理,支撑系统是否完整、支撑系统长细比是否满足规范要求,因为这些都涉及到结构的稳定性问题。而结构稳定性一直是钢结构的突出问题,一旦出现钢结构的失稳事故,不但会遭受巨大的经济损失。所以我们必须了解结构稳定性的基本概念,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钢结构厂房安全鉴定工作中更好的发现和处理钢结构失稳问题&在构件强度检测方面主要从以下几项重点着手:&①、厂房混凝土强度检测&②、厂房钢构件原材料检测(力学及工艺性能)&③、厂房钢构件连接用高强螺栓检测(扭矩系数、抗滑移系数)&④、厂房钢构件尺寸偏差检测&⑤、厂房钢构件外观质量检测&⑥、厂房钢构件材料厚度检测&⑦、厂房钢构件材料涂层厚度检测&基础稳定性&处理完上部结构鉴定工作后,就是基础的稳定问题了。一般采用高精度全站仪对排架柱、房屋四角的倾斜量进行量测判断结构变形状况;必要时对房屋进行沉降观测以判断基础是否稳定。&检测中所依据国家规范规程有:&《工业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GB/T)&《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钢结构现场检测技术标准》(GB/T)&《钻芯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技术规程》(CECS03:2007)&《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23-2011)&《钢结构高强度螺栓连接技术规程》(JGJ82-2011)&《建筑物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及相关设计规范等等。&基础的稳定问题其实就是基础、地基是否能满足强度和变形要求。不满足则容易出现整体沉降和不均匀沉降,上部结构表现出倾覆和过度的塑性变形而不适于继续承载等问题,从而影响结构正常使用功能和抗震能力。&二、钢结构厂房验厂安全检测报告办理中心----关于钢结构的连接:&钢结构无论是梁、柱或框架结构都是由钢板、型钢通过必要的连接组成构件,各构件再通过一定的***连接而形成整体结构。连接部位应有足够的强度,刚度以及延性。被连接构件间应保持正确的相互位置,以满足传力和使用要求。钢结构的连接方法通常有焊接、铆接、螺栓连接和混合连接。&一、钢结构连接的分类&梁柱连接按梁对柱的约束刚度(转动刚度)大致分为三类:铰接连接,半刚性连接和刚性连接。传统的钢框架理论分析和设计都假定梁柱的连接或者是按全刚性的,或者是按理想的铰接。然而实际工程中不可能做成上面两种的极端情况,严格来讲实际使用中钢结构的连接均处于全刚性和理想的铰接之间,即属于半刚性连接。钢结构设计规范对这三种连接是这样的定义的:(1)铰接(简支)连接:假定结构承受荷载作用时,主梁和次梁只传递垂直剪力,完全不传递弯矩。两个连接的杆件可以不受约束地相对转动。(2)刚性连接:假定梁与柱的连接由足够的刚性,能保持相交杆件之间原有角度不变。(3)半刚性连接:可以传递垂直剪力,也能传递部分弯矩,相交杆件之间原有的角度受约束的相对转动。对于梁柱连接,需要传递剪力,轴力,弯矩和扭矩,但一般情况下通过设侧向支撑来忽略扭矩对连接节点的影响,轴向变形和剪切变形很小,也可以忽略不讨&,因此实际工程只需考虑连接的转动变形即可。梁柱连接处弯矩M和转角0之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通过弯矩和转角关系可以找出连接的转动刚度,作为研究梁对柱的约束作用的相关问题。&二、工程中常见的钢结构梁柱连接型式&钢结构梁柱连接可分为刚性连接、半刚性连接和铰接连接,各种连接状态可以通过初始连接刚度kj、节点极限弯矩凤、形状参数n来确定。1.刚性连接目前常用的刚性梁柱连接节点形式有:(1)全焊连接,(2)栓焊连接,(3)全螺栓连接。2.半刚性连接目前常用的半刚性节点形式按弯矩一转角关系曲线,依次分为:(1)短T型连接件连接节点,如图2.1示,该类连接可以认为是劲性的半刚性连接之一;(2)螺栓端板连接节点,端板与梁上下翼缘和腹板焊接,端板与柱翼缘用高强度螺栓连接;此时端板伸出,在梁高范围之外(或是上边伸出,或是下边伸出,或是上下两边都伸出)。这种连接其梁端弯矩化为力偶,其拉力经受拉翼缘传出,受拉的螺栓布置在依受拉翼缘对称的位置,共四个。压力可以通过端板或柱翼缘承压传力,压力区螺栓可少量设置,和拉力区的螺栓一起传递剪力。这种连接的刚度直接和端板的厚度有关,同时和柱翼缘的刚度以及柱是否设加劲肋也有关。当端板的厚度足够大时,连接的转动刚度大到可以近似为是刚性连接。(3)短端板连接,短端板连接是由一个长度比梁高小或者与梁高相等的端板与梁的焊接,再用高强度螺栓与柱翼缘相连;&(4)带双腹板角钢的顶底角钢连接,两个角钢通过高强度螺栓与梁腹板连接,上下梁翼缘分别通过一个角钢与柱翼缘相连;(5)顶底角钢连接,梁上下梁翼缘分别用一个角钢与柱翼缘相连;本次试验以及以前的文献均证明这种连接虽然节点延性较好进入屈服到极限破坏前有较大的变形,但是节点在进入屈服时荷载并不大且此时梁的应力底,故而没能充分利用其强度。所以,这种节点在工程中应用意义不大。(6)单腹板角钢连接,是用一个角钢,通过焊缝或高强度螺栓与柱翼缘相连,此类连接的连接刚度角小,接近于铰接。3.柔性连接&柔性连接只能承受很小的弯矩,这种连接实际上是简化为铰支约束,即节点无位移,但可以转动。由梁腹板连接角钢,或由支座角钢连接传递剪力是典型的梁柱柔性连接节点,实际上的柔性节点是没有的,因为角钢的刚度以及高强螺栓的排列及数量仍对梁端的约束均有一定的影响。&三、钢结构厂房验厂安全检测报告办理中心----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应在施工单位自检基础上,按照检验批、分项工程、分部(子部分)工程进行。&钢结构分部(子分部)工程中分项工程划分应按照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CB5的规定执行。钢结构分项工程应有一个或若干检验批组成,各分项工程检验批应按规范规定的原则进行划分钢结构厂房验收检测鉴定检测价格怎么提供&(1)钢结构分项工程检验批合格质量标准应符合下列规定:&①主控项目必须符合本规范合格质量标准的要求;&②一般项目其检验结果应有80%及以上的检查点(值)符合本规范合格质量标准的要求,且允许偏差项目中大超偏差值不应超过其允许偏差值的1.2倍;&③质量检查记录、质量证明文件等资料应完整。&(2)钢结构分项工程合格质量标准应符合下列规定:&①分项工程所含的各检验批均应符合本规范合格质量标准;②分项工程所含的各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应完整。&(3)钢结构分部工程合格质量标准应符合下列规定:①各分项工程质量均应符合合格质量标准;②质量控制资料和文件应完整;③有关安全及功能的检验和见证检测结果应符合本规范相应合格质量标准的要求;④有关观感质量应符合本规范相应合格质量标准的要求。&四、钢结构厂房验厂安全检测报告办理中心----涂层保证项目应符合下列规定:&1)涂料、稀释剂和固化剂等品种、型号和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和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检验方法:检查质量证明书或复验报告。&2)涂装前钢材表面除锈应符合设计要求和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经化学除锈的钢材表面应露出金属色泽。&处理后的钢材表面应无焊渣、焊疤、灰尘、油污、水和毛刺等。&检验方法:用铲刀检查和用现行国家标准《涂装前钢材表面锈蚀等级和除锈等级》规定的图片对照观察检查。&3)不得误涂、漏涂,涂层应无脱皮和返锈。&检验方法:观察检查。&2、基本项目应符合下列规定:&1)涂装工程的外观质量:&合格:涂刷应均匀,无明显皱皮、气泡,附着良好。&优良:涂刷应均匀,色泽一致,无皱皮、流坠和气泡,附着良好,分色线清楚、整齐。&检验方法:观察检查。&2)构件补刷漆的质量:&合格:补刷漆漆膜应完整。&优良:按涂装工艺分层补刷,漆膜完整,附着良好。&检查数量:按每类构件数抽查10%,但均不应少于3件。&检验方法:观察检查。&3)、涂装工程的干漆膜厚度的允许偏差项目和检验方法应符合表5-26的规定。干漆膜要求厚度值和允许偏差值应符合《钢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的规定。&检查数量:按同类构件数抽查10%,但均不应少于3件,每件测5处,每处的数值为3个相距约50mm的测点干漆膜厚度的平均值。&4)、成品保护&1、钢构件涂装后应加以临时围护隔离,防止踏踩,损伤涂层。&2、钢构件涂装后,在4h之内如遇有大风或下雨时,应加以覆盖,防止粘染尘土和水气、影响涂层的附着力。&3、涂装后的构件需要运输时,应注意防止磕碰,防止在地面拖拉,防止涂层损坏。&4、涂装后的钢构件勿接触酸类液体,防止咬伤涂层。&一、钢结构厂房承重安全检测鉴定项目实例分析:&1工程概况&某熔炉厂房一期工程为多层钢框架结构,桩基彩钢板屋面,平面布置呈矩形,南北向长124.5&In,东西向长54.5&In,建筑面积14&675.7&In&,于2003年完工,现处于正常使用期。由于施工过程缺少必要的质量监督,为安全起见,遂委托某房屋安全鉴定站对该厂房结构的安全性进行鉴定。&2&现场检测2.1&使用现状及资料查看该建筑建于2003年,建成后作为生产车间正常使用至今未改变功能,现场检查中未发现超载等违规使用现象;某市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中心出具的工程用材检测报告显示结果均为合格。2.2&地基基础&由于该房屋建成已有1O年,从上部主体结构构件及散水部位的外观检查来看,暂未发现由于地基基础不均匀沉降或地基承载力不足引起的变形裂缝及损伤,地基基础工作正常。2.3&上部承重结构2.3.1&结构布置和构造&依据GB/T&5(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3&现场对照设计图纸对该建筑的结构布置、支撑情况、节点连接等进行了检查。该建筑为地下1层、地上2层、局部夹层;钢结构;夹层标高分别为3.353,7.010,11.951&m;多跨连续门式刚架结构;梁柱节点为刚接,柱脚节点为铰接,主次梁节点为铰接;基本柱距为9.5m,其余柱距大小不等,大跨度9.5&ITI。钢柱在基础顶面标高处与混凝土基础短柱采用4个地脚螺栓连接,双螺帽紧固,地脚螺栓规格共有3种,分别为M30、M36和M45;上部主体结构采用轧制H&型钢柱和轧制H&型钢梁刚接(设计强度等级为SS400,相当于Q235),通过1O种不同类型的刚性节点和10.9级M22、M24扭剪型高强&螺栓把不同规格钢柱、钢梁连接起来。经检查,钢梁钢柱节点连接符合设计要求,高强螺栓规格和数量均符合设计要求,螺栓连接安全可靠;参照图纸逐一对柱间支撑、墙梁、屋面支撑等构件进行检查,各节点构造做法及支撑系统设置均与设计图纸相符。检查发现,地下1层钢梁涂装层部分脱落、钢梁普遍出现锈蚀。对钢梁、钢柱的加劲肋设置情况进行了检查,检查结果表明加劲肋设置位置符合规范要求,加劲板尺寸及钢板厚度均符合设计要求。经查看设计图纸,楼面做法为钢承板混凝土复合楼板,板底设1.6&mm厚山型镀锌钢板,上铺设150&mm厚C30混凝土,内设双向双层钢筋网,20&mm&厚细石混凝土找平层,完成后平均总厚度约为175&mm。经检查,楼板未发现明显裂缝、变形和松动等缺陷,节点连接安全可靠,符合设计要求。3检测分析1)该幢建筑基础布置符合设计图纸要求,上部结构未出现由于地基基础承载能力不足以及不均匀沉降引起的裂缝或损伤,地基基础工作正常,根据GB&5&&工业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l6],本工程地基基础安全性等级评为A级。2)该幢建筑所抽检钢结构构件的钢板强度满足设计要求,所抽检钢构件的截面尺寸、钢板厚度、焊缝质量基本符合设计要求,根据GB&5,该钢结构上部承重结构按构件的安全性等级评为B级。对钢结构的上部结构布置、支撑、连接构造等的检查可知,该钢结构的结构布置、支撑情况、节点连接、构造等基本符合设计图纸要求,结构布置合理,形成完整系统,传力路线正确,各结构构件间的连接基本无松动、变形或残损,符合规范要求,根据GB5,该钢结构上部结构整体性等级评为B级。经检查,该建筑的侧向位移满足相关规范的要求,结构侧向位移评为B级。综合看来,钢结构上部承重结构的安全性等级评为B级。3)该钢构围护系统基本符合设计图纸要求,整体性较好,构造连接可靠,墙面无明显侧向位移,墙面和屋面结构无损伤、渗漏等现象,根据GB&5,该钢结构围护结构系统承重结构部分评为A级。4)综合该建筑地基、上部承重结构、围护系统,同时考虑部分节点为隐蔽工程,根据GB&5,该建筑安全性综合评定为二级。&二、钢结构厂房承重安全检测鉴定包括哪些内容:&(一)用测厚仪测定钢结构截面厚度&钢结构由于加工精确程度和断面锈蚀的影响,钢结构断面厚度往往有些变化。特别是锈蚀使截面减薄,承载能力下降,对结构安全度影响是很大的。因此,测定钢结构截面厚度是非常重要的一项任务。目前,测定厚度一种是卡尺,一种是用测厚仪测定厚度。下面介绍用超声波数字测厚仪测定截面厚度的方法。采用超声波脉冲反射法。超声波从一种均匀介质传播到另一种均匀介质时,分界面上会发生声的反射,从探头发射的超声波,经过延迟块而进入被测件,超声波到达分界面时,而被反射回来,又通过延迟块被接收探头接收,测出发射脉冲到接收脉冲之间的时间,扣除延迟块时间,根据声速、时间、距离三者关系,求出被测件的厚度。即仪器显示的厚度值。如1.2~100mm的仪器显示值为20.88,即20.88mm,其精确度为0.01mm。&(二)钢结构涂层厚度的测定&在钢结构鉴定中,涂层好坏及涂层厚度是一个重要参数,因此测定涂层厚度是一项重要项目。涂层厚度测定一般用磁性测厚仪测定,国内外均有产品。国产涂层磁性测厚仪用天津市材料试验机厂的产品,名称是QCC-&A型磁性测厚仪。用磁性测厚仪时,要调好仪器,使其具有正常工作性能。首先要确定测量范围,第一档为0~50μm,第二档为0~500μm。测量时,用探头接触被测涂层。测定时首先要清除涂层表面灰尘和油污,以防影响精度。测试时根据涂层具体情况确定,首先通过仪器确定有无涂层,因在长期环境作用下涂层损伤直至消失涂层,涂层消失与否是涂层的重要参数。因为有无残留涂层是结构锈蚀程度一个重要界限,也是永久性评估的重要界限。&(三)钢结构屋架挠度的测定&钢屋架一般跨度都较大,如21、24、30m等,测量挠度较困难,必须用很大的力把钢丝拉紧,而且钢丝要求具有一定的抗拉强度。测量时关键要把握住钢丝拉直,使测量数值准确。同时,好有竣工记录,原钢屋架在施工后有否反拱或挠度值。这两个值确定之后才能确定屋架在荷载作用下的应力挠度值。当然往往由于施工***时就有反拱,使用后仍然有后拱,测出来的挠度值是负挠度,因此,测定数值一定标明正负值。测定挠度时好确定固定点,即一般在跨中确定测点。如倾仪果测定时拉钢丝中间遇有障碍。如角钢、电线等,此时必须在两端垫支点,以使钢丝拉直。垫支点时,测量出的挠度值必须减去两支点高度的平均值,才‘是实际挠度值。同时为了确保跨度端点的固定位置,两端要有专人掌握端点固定位置并标出端点与实际屋架端点的距离,以求出实际的测量挠度时的跨度值。&三、钢结构厂房承重安全检测鉴定----钢结构屋面及节点漏水原因&钢结构屋面漏水是通病,漏水主要集中在垂直搭接、水平搭接、屋脊两边搭接、采光瓦四周、风机四周、烟囱管道四周、屋面所有螺钉、水槽、女儿墙接缝处等接缝部位。主要原因有以下一些方面。&2.1钢结构屋面坡度一般较小,往往在6%&以下,在中南雨水较多地区这种结构的屋面漏水现象较为普遍,有大面积漏水、采光窗及屋脊结合部位点滴等。究其原因,形成漏水现象的原因不外自攻螺丝、彩钢板搭接、屋脊瓦、抽心铆钉、屋面上人引起彩钢板变形及采光窗等装饰部位防雨胶脱落等几个方面原因。&2.2由于材料特性引发的漏水隐患:&(1)金属板自身导热系数大,当外界温度发生较大变化时,由于环境温差变化大,因温度变化造成彩钢板收缩变形而在接口处产生较大位移,因而在金属板接口部位极易产生漏水隐患。&(2)钢结构体系中,由于结构本身在温度变化、受风载、雪载等外力的作用下,容易发生弹性变形,在连接部位产生位移而产生漏水隐患。&(3)特殊部位,由于使用不同材料连接,比如女儿墙与钢板连接处、屋面采光带等部位,由于应力变化不同步,产生漏水隐患。&3钢结构屋面及节点防水措施&出现屋面漏水主要是影响了建筑物的正常使用,侵蚀建筑物结构主体,而且还进一步缩短了建筑物的原有使用寿命。然而治理屋面上的渗漏是项综合防治的长期工作。&四、本公司除办理钢结构厂房承重安全检测鉴定,还承接以下全国业务范围:&1.钢结构检测鉴定、焊缝质量无损探伤技术、钢网架结构的变形检测&2.中小学校、幼儿园、医院等建筑物抗震鉴定&3.建(构)筑物抗震鉴定、建(构)筑物综合抗震能力鉴定&4.特种行业营业执照、教育办学所需的鉴定、房屋质量安全年审鉴定&5.工业与民用建筑裂缝检测与评定&6.公共场所及特种营业场所安全鉴定&7.广告牌(T型)安全性鉴定构筑物、广告牌检测鉴定出合格报告&8.公共建筑结构检测鉴定(安全性、可靠性、改造加层等检测鉴定)&9.民用建筑、工业建筑厂房补办房产证房屋安全鉴定检测&10.基坑支护设计&11.商务服务房屋质量房屋检测及抗震鉴定&信阳钢结构厂房质量检测收费标准-漯河钢结构厂房质量检测找哪家-湛江钢结构厂房质量检测认证单位-商丘钢结构厂房质量检测费用
版权所有:深圳市住建工程检测有限公司
地址:广东省 深圳市 龙岗区平湖新木恒昌荣工业园C栋
制作维护:钢结构火灾损伤鉴定与加固方法研究--《太原理工大学》2009年硕士论文
钢结构火灾损伤鉴定与加固方法研究
【摘要】:
耐火性能差是钢结构建筑的缺陷之一,也是影响钢结构建筑发展的重要因素。正因如此,各国学者对钢结构的抗火设计理论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而对于钢结构火灾后的损伤鉴定与加固方面的研究则偏少。甚至,中国国内还没有一本针对钢结构火灾后的损伤鉴定方面的专门规范。
有鉴于此,本论文进行了关于钢结构火灾后损伤鉴定与加固的研究,并初步得出了一些结论。本论文研究的内容如下:
1.使用国际上通用的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研究了钢结构在不同位置遭受火灾时的反应,初步得到了结构的温度、变形情况,并对不同火情对结构造成的损伤进行了分析,得出了钢柱一面受火,三面受火,钢梁三面受火时的失效特点和损伤规律,对于火灾后钢结构的鉴定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2.按照国家现行规范和本论文部分研究结论,对某发电公司锅炉钢构架火灾后的损伤和安全性进行了科学合理地鉴定,并提出了可靠的加固方案。为以后类似工程的鉴定与加固提供了参考。
3.通过对实际工程的鉴定与加固处理,对钢结构火灾损伤的鉴定与加固方法进行了系统研究,并介绍了判断火灾中构件最高温度的三种方法,即现场残留现象判断法、升温曲线判断法和钢结构损坏现象判断法。并根据国家现行规范对高温时钢构件临界稳定条件,推导出了由轴心受压构件、单轴受弯构件和压弯构件高温屈曲现象求温度的公式,并给出了这些公式的适用条件,对于火灾中构件温度的判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学位授予单位】:太原理工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09【分类号】:TU391;TU746.3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赵金城;[J];建筑结构;2000年04期
李国强,陈凯,蒋首超,殷颖智;[J];建筑结构;2001年01期
徐彦,赵金城;[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4年06期
丁发兴;余志武;温海林;;[J];建筑材料学报;2006年02期
李国强,李明菲,殷颖智,蒋首超;[J];土木工程学报;2001年05期
李国强,殷颖智;[J];土木工程学报;2003年06期
易贤仁;[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史志强,雷宏刚;[J];山西建筑;2004年05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曾跃飞;[D];重庆大学;2006年
杨晓光;[D];天津大学;2006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郭士雄,李国强;[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5年02期
孙爱伏,董毓利,刘仲奇;[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5年03期
唐万民,刘小渝,王晓明;[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刘浜葭,罗涛,吴敬涛;[J];大连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张丽梅;陈务军;杜守军;石玉欣;;[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S1期
刘永军,李宏男;[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04年02期
杨有福,韩林海;[J];工程建设与设计;2005年02期
王文峰;王海忠;;[J];工程建设与设计;2006年02期
高斌,宋小文,卢斌,郝勇刚,胡树根,俞小莉;[J];工程设计学报;2005年04期
许清风,王孔藩,李向民,张晋;[J];钢结构;2002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史健勇;;[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四)[C];2007年
李国强;;[A];中国钢结构协会四届四次理事会暨2006年全国钢结构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卢伟;滕军;刘红军;朱焰煌;;[A];第十三届全国结构风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7年
王瑞娜;赵磊;;[A];“发展绿色技术,建设节约结构”----第十四届全国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刘振华;周颖;刘艳;王卫东;;[A];第七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万小莉;周学军;王岳;;[A];第七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于海峰;周永江;;[A];山东建筑学会建筑结构专业委员会、山东土木工程学会工程设计及电算专业委员会2006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张文福;王娜;赵文艳;;[A];中国钢协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协会第八次年会论文集[C];2001年
吕学涛;张素梅;;[A];中国钢结构协会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分会第十次年会论文集[C];2005年
陈登福;黄丽;王勇;温良英;冯科;刘清才;韩志伟;;[A];2006年全国冶金物理化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吴金志;[D];北京工业大学;2005年
霍静思;[D];福州大学;2005年
陈建兴;[D];同济大学;2006年
黄李骥;[D];清华大学;2005年
彭福明;[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5年
李晓东;[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6年
王秀丽;[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4年
刘曙;[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何浩祥;[D];北京工业大学;2006年
王银志;[D];同济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秦玲;[D];广西大学;2006年
田明革;[D];湖南大学;2002年
谭仲毅;[D];重庆大学;2002年
张玉锁;[D];太原理工大学;2003年
陈华;[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王爱领;[D];郑州大学;2003年
张永利;[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4年
赵亚新;[D];天津大学;2004年
王海华;[D];天津大学;2004年
张丽梅;[D];河北农业大学;2004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陶忠,韩林海,王永昌;[J];钢结构;2005年04期
郭士雄;李国强;;[J];建筑结构;2005年12期
李国强;郭士雄;;[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7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熊明祥;[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马臣杰;[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沈蓉,凤凌云,戎凯;[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1991年02期
徐?,徐志胜,朱玛;[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张小云;[J];福建建设科技;1997年01期
吕培印,宋玉普;[J];工程力学;2003年02期
王安坤,陶里,周燕;[J];工程质量;2005年03期
蒋首超,李国强;[J];钢结构;1996年02期
张威振,徐志胜;[J];钢结构;2004年04期
靳龙,高中庸,李健;[J];广西工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李国强,张晓进,蒋首超,殷颖智;[J];工业建筑;2001年06期
周新刚,吴江龙;[J];工业建筑;1995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吕天启;[D];大连理工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田明革;[D];湖南大学;2002年
杨菊芬;[D];西安科技学院;2002年
陈华;[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黄勇祥;[D];武汉理工大学;2004年
张奕;[D];浙江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杜红秀,张雄,韩继红;[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9期
顾红祥,张德生;[J];嘉应学院学报;2001年06期
唐启明,唐长馥;[J];四川工业学院学报;1992年Z1期
杜红秀,张雄;[J];土木工程学报;2004年07期
颜志峰;[J];广东土木与建筑;2004年12期
李?,魏军,吴百川;[J];建筑施工;1996年03期
杜红秀,张雄,赵碧华;[J];工程质量;2004年04期
邹云华,林志明,张雄;[J];新型建筑材料;2004年09期
杜红秀,张雄,乔俊莲;[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4期
邹云华,林志明
,张雄;[J];建筑技术;2004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杜红秀;张雄;;[A];第七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卷)[C];1998年
王孔藩;郭孔屏;;[A];第五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二卷)[C];1996年
杜红秀;代红;孔德付;杨震;;[A];第八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卷)[C];1999年
杜红秀;;[A];第15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C];2006年
张雄;韩继红;;[A];吴中伟院士从事科教工作六十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张文革;朱丽华;李永录;;[A];第17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C];2008年
韩继红;张雄;;[A];第六届全国建筑工程无损检测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9年
郭子雄;杜耀峰;;[A];第三届全国防震减灾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郭子雄;杜耀峰;;[A];第三届全国防震减灾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梅志荣;周先华;温慕阳;张海蓉;;[A];第一届海峡两岸隧道与地下工程学术与技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199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整建;[D];郑州大学;2009年
周旭;[D];湖南大学;2002年
强健;[D];同济大学;2007年
蔡军;[D];湖南大学;2007年
李强;[D];重庆交通大学;2011年
李哲;[D];浙江大学;2011年
王红亚;[D];青岛理工大学;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