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名大全:XX者

作者:杨婧等
  01、马云Ma Yun
  阿里巴巴集团主席兼首席执行官 47岁
  独裁指数 ★★★★成功指数 ★★★★★危险指数 ★★★
  马云的独裁和霸道并不在于表面的“事无巨细大权独揽”,而是企业的灵魂与根本。
  不管是艺术家、预言家,还是打造阿里神话,马云真正的用意是让阿里巴巴成为一家伟大的公司。
  Party并未结束,马云离场。北京柏悦酒店有点儿像迷宫,滚梯、直梯,错综复杂。马云说向左,助手说向右。马云不慌不忙地穿好黑色的夹克衫,跟着助手右转。结果错了,折回、重走。马云笑着瞟了一眼脸红的助手。
  他是一个“独裁者”吗?要知道,马云从来不会端出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他想着法儿地展现自己的亲和力经常身穿颜色鲜艳的上衣,***、绿色、蓝色。他并不反感员工出错、试错。似乎宽容有度?可这并不是商业世界里的完整版马云。
  2月21日,阿里巴巴(1688,HK)宣布,公司CEO卫哲辞职。在阿里巴巴一封内部邮件中,马云道出原因:经过近一个月的调查取证,查实年两年间分别有1219家(占比1.1%)和1107家(占比0.8%)的“中国供应商”客户涉嫌欺诈!他还写道:对于这样触犯商业诚信原则和公司价值观底线的行为,任何的容忍姑息都是对更多诚信客户、更多诚信阿里人的犯罪!我们必须采取措施捍卫阿里巴巴价值观!所有直接或间接参与的同事都将为此承担责任,B2B层更将承担主要责任!“
  深陷阿里“欺诈门”的还有COO李旭晖,结局同样是引咎辞职。而原B2B公司人事资深副总裁邓康明引咎辞去集团CPO,降级另用。受此影响,2月22日,阿里巴巴股价报收于15.24港元,跌幅达8.6%.这是阿里成立12年来,第一次将“快刀”挥向副总裁级别以上,自称心很软的马云动真格的了。
  马云一准儿反感“大独裁者”称谓,更何况阿里本也不是他的紫禁城。
  在阿里巴巴,马云的管理风格并不是“事无巨细大权独揽”。早在2008年,决定对媒体“禁语”时,他不再参与阿里旗下5家子公司的重大管理。到了2009年,他连子公司的财务预算也懒得看。
  不过,在阿里重要战略决策会上,最后拍桌子,攥着拳头挥动一下,决定“就这么着干了”的还是马云。自在逍遥的马云甚至不愿意向人解释为什么。阿里巴巴总参谋长、首席战略官曾鸣说:“我比较擅长的是把一些重要决策点以及背后的逻辑,跟公司过去的发展、未来的方向理清楚,然后跟别人讲明白。别人不一定能够太清楚他要的是什么。我能够把他想要的跟整体发展的结构结合起来。”
  马云干什么呢?“现在,他和我都是看(战略)大图的。他是凭直觉,比较能够敏锐地抓到一些关键的点。这是我们俩画这张图最好玩的地方。”曾说道。
  除此之外,马云将人事大权完全甩给了彭蕾。在这次阿里“欺诈门”风波中,作为支付宝总裁的彭兼任集团人力资源官。
  和其他大独裁者不一样的是,在阿里很难感觉到马云的个人色彩。在杭州阿里巴巴滨江园区、西湖科技大厦、华星大厦,迅速扩张的阿里园区中,甚至找不到马云的一张单独照。在淘宝网的历史墙上,也只有“风清扬”(马云的别号)三个字。如果非要找到马云对这家公司的可见影响力,在湖畔花园别墅的一面墙上,马云写着歪歪斜斜六个大字“发展是硬道理”。这个普通居民楼曾是马云团队创业的地方,现在是创业基地。
  可是,如果以此认为马云对阿里没有任何控制欲,你可错了。
  马云自称羡慕稻盛和夫。这位日本唯一在世的“经营之神”、京瓷公司创始人的一句话,马云记忆深刻。他说:“人很难做到灵魂出窍,但是精神领袖走了,灵魂还留在企业里,那才叫高人。”马云想当这样的高人,不仅基业长青,且灵魂常在。
  换句话说,马云的独裁和霸道并不在于表面的“事无巨细大权独揽”,而是企业的灵魂与根本。“马云不是大独裁者,和许多有头脑的企业家一样,是野心勃勃的大独裁家,”一位阿里离职员工强调说,“是‘家’。”
  马云所谓的“灵魂”是阿里的价值观。
  一直以来,阿里是一家使命感驱动的公司,新商业文明是阿里帝国大厦的根基开放、透明、分享和责任是使命;客户第一、团队合作、拥抱变化、诚信、激情、敬业是阿里的“六脉神剑”。
  1995年4月,马云开始涉足业。他和创业伙伴开办了中国黄页公司。运营模式很简单:租用美国的服务器,
  中国企业的资料翻译成英文用EMS寄到美国西雅图,让美国的合作者将其主页送到网上;然后把网上的主页用彩色喷墨打印机打印出来,用UPS寄回杭州。马云拿着打印件向企业收钱,每个主页收费的价格2万至3万元。
  那时候的马云并不懂技术,翻译做得也不是最好的。阿里团队的一位创始人回忆:他最擅长的是理想主义者的激励方式突然出现在团队面前,张牙舞爪地喊一嗓子:好好干,我们也要保钓,然后不知所踪。或者描绘出一幅美丽图景,告诉疲倦不堪的团队,这么干下去,别墅跑车应有尽有。
  直到1999年9月,马云和17个创始人在湖畔花园别墅里创建了阿里巴巴。根据马云的回忆,他并不否认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阿里是在瞎折腾,是一辆装了波音747引擎的拖拉机。从2000年下半年到2001年,马云决定要进行“延安整风运动”、要建立“抗日军政大学”、要“南泥湾开荒”。
  在“延安整风运动”中,阿里提炼总结了阿里的九大价值观创新、激情、开放、教学相长、群策群力、质量、专注、服务与尊重、简易。为了方便记忆,将其命名为“独孤九剑”。为了强化记忆,阿里借鉴GE的经验,把价值观制成卡片,装进员工的兜里。他们还把价值观列为绩效考核的硬性指标,跟员工的钱袋子挂上了钩。用马云的话说,价值观就是要融入到阿里员工的骨子里。
  在阿里巴巴考核体系中,业绩数字只占整个考评体系的50%,剩下的50%是对价值观的考评。比如说,一位员工业绩是100万,拿到50分。接下来,对应的主管会考核,100万是用什么办法得来的,帮助客户解决了多少问题,有没有过不择手段的做法。如果有,必定淘汰掉,这种人,阿里巴巴称为“野狗”业绩很好,但没有价值观。
  “抗日军政大学”是阿里的“百年大计”和“百年阿里”培训班。通过这两个运动,阿里由一支游击队变成了正规军,从激情创业到了依靠价值观驱动的互联网公司。
  和许多企业一样,阿里也没能摆脱商业咒语员工发展到2000名,遭遇了管理的门槛。2005年,阿里员工近2000名左右,新员工占到九成。换句话说,创业初期阿里文化是1名阿里人(工作满3年)带着2名新人,“传帮带”。到2005年时,已经是1传10.而当时阿里高管的平均年龄是26岁,阿里全部员工的平均年龄是25岁。谁都不服气谁。
  那年,马云从内网上看到了许多报怨的帖子。他跟帖写了一封长信《认真做事 大度做人》,提出“做事先要做人原则”。然而,年轻员工们怨气并未平息。他意识到阿里文化正在遭遇稀释,决定人力资源部与第三方公司一起做一份阿里文化的调查研究报告。
  从后来的消息看,当时的马云大部分心思都放在了并购雅虎中国上。
  2005年8月,阿里集团收购雅虎中国全部资产,同时雅虎用10亿美元换来阿里集团39%的股权和35%的投票权。马云管理层只拥有35.7%的股权。去年9月,雅虎CEO巴茨声称要按当初协议进入阿里巴巴董事会,引起了阿里集团控制权之争。风波平息后,马云团队的控制力成为阿里头等大事。
  “这种情况下,要让3万多人的公司一股子劲儿地往前走,阿里需要强大的核心。当然阿里选择了马云,也只有马云;而马云也必须选择当阿里的一尊神,无论是‘被神化’,还是‘自神化’。淘宝网一位离职员工称:”艺术家、预言家、神话阿里,马云真正的用意是让阿里巴巴成为一家102年的公司,伟大的公司。“
  在去年年底中国领袖年会上,马云自问自答,这两三年里,自己并不是在做企业,而是做艺术品,是艺术家。事实是,他的意思并不是将阿里的某个产品做成艺术品。他的团队要缔造的是一个商业生态系统,而阿里要做新商业文明的开拓者。
  除此之外,马云还需要自己是一位预言家。他成功地完成角色转换预言了2008年经济冬天的来临;测算到2010年电影票房;甚至他还算准了优酷网CEO古永锵的职业角色。
  当然,马云与阿里神话已经不用再大书特书了5分钟搞定软银孙正义,到淘宝网带着神秘色彩出现,再到一句支付宝随时贡献给国家故事已经足够精彩了。
  最为重要的是,马云需要对阿里巴巴价值观有深刻理解的“跟随者”。回看马云每一次调兵遣将都将创业伙伴、忠诚度高的高管放到重要位置上。比如说,早年创建淘宝网时,马云启用的是创业“十八罗汉”之一的孙彤宇、创建支付宝,马云将在广州做销售的陆兆禧调到杭州,等等。
  不过,阿里并不希望还有一尊尊“小神”。就拿孙彤宇来说,在淘宝网之时,影响力远远超过马云。“我和马云共同点其实很多。比如说两人都是内心火热,对企业未来有比较坚定的信心。不过你也别以为我没有比他强的地方,要说公司的运营、执行力,他肯定不如我。”孙曾对马云的一位朋友说,“阿里巴巴的Founder从第一天起就知道,马云在,我们永远做不了CEO.”2007年11月,马云调陆兆禧到淘宝网,派孙彤宇前往海外学习。
  今年3月9日,巨人网络董事长兼CEO史玉柱到马云家晚饭时,马云向他谈起的狗经:狗永远不
  玩政治,是唯一爱主人胜过爱自己的动物。狗的眼里主人就是上帝,哪怕主人是个贫困流浪汉,它都会坚定地崇拜你。主人的爱五花八门,狗的爱全部给了主人,主人离家上班开始,狗就时刻期待主人脚步声的出现。
  如果非要解读这句话,上述离职高管认为:马云的意思是,阿里帝国的主人就是那个叫“价值观”的东西。
  02、张勇Zhang Yong
  四川海底捞餐饮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41岁
  独裁指数 ★★★★成功指数 ★★★危险指数 ★★
  很多人在研究海底捞,研究张勇。可好像没什么人学得像。
  他的成功毋庸置疑,拥有60余家连锁店,年营业额十几亿,眼看着成为中国第一火锅品牌已经指日可待。
  只要在饭点,无论你走到哪家海底捞的门店,其人山人海的排队场面肯定让很多人过目不忘。更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如果你是长发女顾客,皮筋一定会送上来;看到你掏出手机,保护套立马递上;如果看到你打了一个喷嚏,甚至一碗姜汤就端到你手边;还有等候区的免费小点、茶水,乃至免费美甲……难怪很多人都说,这种近乎“变态”的服务,就算你再不喜欢,至少也会被感动。
  对了,还有那个流传甚广的冰激凌的故事。一位顾客临走时随口问了一句:“怎么没有冰激凌?”5分钟后,服务员拿着“可爱多”气喘吁吁地跑回来:“让你们久等了,这是刚从超市买来的。”
  对海底捞的员工来说,服务已经不是为了应付工作的表面功课,而是已经渗透进骨子里,是一种自觉。
  而作为他们最大的领袖,张勇并不是那种成天着迷于“抠细节”的操心领导。近两年,他甚至都不怎么去巡店了,看看书,旅旅游,甚至像很多四川人一样喜欢打打麻将。据说,30万元以下的开支,各个分店的店长就可以做主。
  从这一点上来说,张勇的独裁领袖气质并不在于表面的“事无巨细”,而在于他成功地给他的部下们完成了“洗脑”,打造了一个“张勇式”的火锅帝国。
  当然,这种“洗脑”显然并不仅仅停留在理念层面。为此,他在家乡投入千万建立通才学校,让员工的子女免费上学;而即使在北京这样的城市,员工宿舍也一定是正式住宅小区而非地下室,且离工作地点不会超过20分钟;配备空调,有专人保洁、洗衣服;公寓甚至配备了上网电脑;对那些夫妻员工,还考虑给单独房间。据说,员工的家人一旦因为大病无钱医治,公司还会负责到底。这使得海底捞的人工成本远高于同类企业。光是员工的住宿费用,一个门店一年就要花掉50万。
  可以想象,这种“尊重每一个员工以激发潜能”的“新玩法”,让张勇成为了海底捞这个“乌托邦”的“神”,也因此带给了收益。2009年,海底捞的税后利润达到了18%.到了2010年,尽管人工成本、原材料成本都大幅度提升,但仍能做到超过16个百分点,远超同行平均水平。
  所以,张勇自己也说:“海底捞的服务也是一个表面现象。尤其在扩张、员工增多之后,通过层层组织结构的递减,最终会变成另外一个东西。”
  这个东西到底是什么?不如关注一个细节吧。其实从很早开始,海底捞已经强调在开新店时必须保证至少有30%老员工压阵,如果做不到就不开,为的就是保证文化的传承。
  03、黄光裕
  国美电器创始人、大股东 42岁
  独裁指数 ★★★★★成功指数 ★★★危险指数 ★★★★
  有一种说法,说黄光裕不相信任何一个人。
  当初他收购永乐,并安抚陈晓,便是经典一役。当陈晓来到国美任职的时候,他没有带来一名旧部,这使其虽贵为总裁,但仍然号令难以出门。人事方面,黄光裕通过他在国美安插的贴身嫡系魏秋立掌握着最重要的人事任免大权;财务方面,财务总监周亚夫牢牢掌控着所有的财权;在日常的企业经营管理方面,黄光裕已经选择了王俊洲作为最重要的执行者。而陈晓所谓的总裁,在很多时候只能作为一个事实上的橡皮图章。
  当然,后面的故事众人皆知。当黄光裕与陈晓撕破脸皮,公开决裂之后,让人大跌眼镜的事情也发生了:黄以往的旧部竟然集体倒戈,加入到了支持陈晓,而反对黄的行列。
  为什么会这样?很多人都说,在黄的手下工作会比较痛苦。因为他对待人较为苛刻,说话较为刻薄。而且,黄光裕会刻意在国美内部制造不稳定的气氛,他不能容忍经理们建立起自己的地方势力。
  和价格杀手的称号类似,国美人事变动之频繁同样闻名于业界。在国美,机构调整几乎每半年就要来一次,国美的中高层是一个黄可以随时任免的位置。黄自己也透露,不光二级公司,各三级公司的总经理,也均由其亲自任免,“对于每一个我看重的人,我都会调他到我的身边工作一段时间,可以互相熟悉”。
  而从另一个方面说,黄光裕的确是一个商业天才。这个初中未毕业的农家子弟,能够将事业做到如此巅峰状态,其商业智慧和眼光谋略不得不令人佩服。
  而霸气,就是黄光裕最为明显的“商业性格”。正是在这种舍我其谁的气势支配下,国美完成了许多经典的商业案子,实现了常人不敢想象的商业运营模式,啃下众多难缠的谈判对手,从而完成了不可思议的商业霸业。
  从某种程度上说,黄光裕的成功,是霸气的成功。而他后来的失足和失意,也恰恰输在他的狂妄与自大。
  04、王传福Wang Chuanfu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总裁、比亚迪电子(国际)有限公司主席
  独裁指数 ★★★★成功指数 ★★★危险指数 ★★★★
  王传福不仅是比亚迪董事会主席,还是行政总裁,揽大权于一身,十足的“家长”。
  在比亚迪,王传福大力提倡家文化,甚至鼓励员工将家属朋友介绍到比亚迪工作。为此,他甚至不吝投入修了一个“亚迪新村”。只要成了家,夫妻双方都在比亚迪上班,就有资格以很低的价格购买这里的住房,这里学校、幼儿园、社康中心一应俱全。
  如果就此以为王传福是一个仁慈、宽容而开放的老板,那就错了。这并不是王传福的全部,只是他的一种方式。
  事情的另一面是,在比亚迪,王传福有着毋庸置疑的权力。比亚迪的每一个重大决策都要王传福拍板,他甚至不用与其他高层领导商议,不在乎其他股东提出质疑,也不屑香港的基金经理们说三道四。曾有记者问王传福:“做汽车这样重要的决策是你个人做出的,还是公司领导层集体讨论的结果?”王传福回答:“我的意见就是公司管理层的意见。”
  瞧,活脱脱的一个“独裁者”。
  2003年王传福考虑进军汽车业,曾特地就收购秦川汽车厂一事召开股东大会,象征性地征求创业元老及股东们的意见。当时所有人都不看好比亚迪造汽车,高管层也提出了强烈反对的声音,但王传福坚持购并秦川汽车。几年下来,随着比亚迪汽车的赢利,王传福也愈加强势和“被神化”。
  而时下,新能源汽车成为比亚迪上市公司的主要业务。这一
  次,王传福可以凭借一己之力再次突围吗?  
  05、Zhou Hongyi
  奇虎360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41岁
  独裁指数 ★★★★★成功指数 ★★★危险指数 ★★★★
  周鸿祎好斗,这几乎已经是众人皆知了,尤其是在那场著名的“3Q大战”之后。
  其实,周鸿祎本人一直都是业内最具争议性的人物之一,他四处征战,先后与杨致远、马云、李彦宏等人交恶。当然,还有最新的对手马化腾,都是些大佬级的人物。
  可以看到,从2010年9月底360发布隐私保护器至今,在和腾讯的大战中,马化腾看起来是毫无准备地吃力地接招,周鸿祎却狠招不断、步步紧逼。直到对方打出二选一的底牌,他才示弱,不得已召回扣扣保镖。
  而在公司内部,周鸿祎也是控制欲很强的人。和他在一起,基本是他说话多,他指挥怎么干,下属基本上都是只能听从指挥。
  甚至连玩杀人游戏的时候,下属也都防他,不管他是不是杀手,都先把他干掉,不然没法玩了。“他聪明,想法多,一般人反应没他快,一般人遇事可能得想一下才说。这样自然就被他牵着鼻子走,有时确实跟不上他的思维速度。”
  下属一般不太敢和周鸿祎交流,因为很容易就被他噎住了。
  周鸿祎喜欢玩CS,而且喜欢一对多,以寡敌众,一个打七八个。“这时别人会给你很大压力,战场上我认为很多时候不是你的***法准不准的问题,而是你是否足够冷静。你慌张了,就容易判断出错,开***就打不准。人不是天生都会应对压力,这通过军事化锻炼可以练出来。”
  对于自己的性格,周鸿祎觉得他属于风格比较快、比较凌厉,执行力比较强,而且比较锐利的人。
  早年在方正集团供职时,周鸿祎曾经有一句被别人认为狂妄的名言,就是“如果说方正只有一个高级程序员,那就是我”。
  据说后来入主雅虎中国后,周鸿祎曾经因为总部技术人员的官僚主义,让中国员工写邮件直接用“美国国骂”表示抗议,也曾经因为当初雅虎中国的人事、财务、等负责人的根深蒂固的“大企业病”,直接言辞激烈地上书要求换班子。
  如果非要追问这样的风格源自于何处?周鸿祎提到,在大学时曾经看过一本书叫《硅谷热》,里面写了乔布斯、比尔。盖茨等人。“这本书给我展示了一种可能。搞别的可能自己成不了事,但是搞技术,几个人在车库里就能改变世界,这个挺适合我,很有英雄的味道。”
  很显然,他骨子里也是个英雄。
  06、任正非Ren Zhengfei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总裁 66岁
  独裁指数 ★★★★★成功指数 ★★★★★危险指数 ★★★
  “华为即任正非,任正非即华为。”在华为内部,任正非拥有如此巨大的影响力,以至于被员工们称为“老板”和精神偶像。
  如果说,正是因为有了任正非的存在才有了整个华为的成功,这一点不为过。当别的企业家们忙着多元化扩张的时候,他却坚守着电信设备;他最先进行海外扩张,与对手进行全球厮杀;他一面在企业蒸蒸日上时饱含忧患
  地喊出了“华为的冬天已经来临”,一面却每年将华为收入的10%以上投入到研发中;他并不热衷于将公司运作上市,却早早地就完成了全员持股……现如今,当更多的中国企业还局限于全球供应链的制造末端,他却已经着手酝酿完成由设备商向系统商转型。  
  他总是先行一步,专注核心并锲而不舍,却格外低调回避目光。当中介机构提出要做员工满意度调查的时候,任正非会勃然大怒,并断然拒绝外界要求其透明化运作的提议,而事实上却在公司内部发起一次又一次的整顿运动……
  这种近乎执拗般的独裁精神,也使其得以沿着一条通向世界级企业的道路一直走下去。不巧,这位总裁强调“狼性文化”,还是军人出身。这使其虽然从未与外界正面接触,却因为他强势而快速的扩张,在攻城拔寨间尽显其另类的领袖气质。
  当然,在成功的事实面前,没人怀疑任正非的独裁气质。要知道,现在在全球通信领域,唯一能与华为抗衡的,也就几乎只剩下了爱立信一家。
  07、郭台铭Guo Taiming
  鸿海科技集团董事长 61岁
  独裁指数 ★★★★★成功指数 ★★★★★危险指数 ★★★★
  成吉思汗,是郭台铭最崇拜的历史人物。
  在商场上,郭台铭四处征战的气势其实比成吉思汗有过之而无不及。
  关于他的独裁和霸道,让我们再来重温一下那些经典的段子。
  由于郭台铭曾服役(当年在军中更常常被处罚),故他赏罚非常分明,就连自己的亲弟弟亦绝不徇私,该骂时骂、该罚站时罚站;每一个进入富士康的基层员工,上岗前都必须接受为期5天的基本训练,其中包括稍息立正和整队行进等“军事化训练”;对于高层主管,郭台铭会随时向他们提问,如果答不上来,骂人的话立刻脱口而出;郭台铭下达的命令,即使远在地球另一端,相关负责人也要在8小时内做出回应,没有时差的,则必须在15分钟内答复;“你们尿尿黄不黄啊?”如果回答“不黄”,他立即劈头痛批:“你们工作还要努力!”
  这就是郭台铭。他不允许有任何反对意见,执行能力很强,甚至鼓励其他分公司领导也施行独裁治理方式。
  可以想象,这样的独裁风范,自然有助于郭台铭管理他的那些规模庞大的“富士康城”。
  可是风险也同样明显。
  2010年短短5个月内,在号称全球最大代工厂富士康集团内,竟一连发生了十一宗员工跳楼事件,消息震惊全球,也使富士康深陷危机。
  这样的挫折,也让郭台铭深受打击,开始反思并改进他过去所推崇的“铁血机制”。如今的郭台铭比以前亲民了很多,不再骂人吼人,不再实行独裁专制,更多的是倾听民意和呼声,变得“温顺”了很多。
  08、陈彤Chen Tong
  新浪执行副总裁、新浪网总编辑 43岁
  独裁指数 ★★★★★成功指数 ★★★★危险指数 ★★
  你可以不知道陈彤,但你不可能不知道新浪。
  而陈彤,正是新浪内容+广告模式的创造者,被一致认为是新浪的精神领袖。
  虽然新浪历经波折,股东和管理层几度更迭,陈彤却已经在新浪服务11个年头,一直担任总编辑一职。
  当年,31岁的陈彤成为新浪网第一位网络编辑。其后,他带领新浪网新闻中心在科索沃战争、中国入世、悉尼奥运会、“9.11事件”等重大事件报道中均大捷而还,从而在那个互联网跑马圈地的黄金时代,一步步确立了新浪网在全球中文网站的新闻优势。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 陈彤是新浪最大的功臣之一。
  从始至今,新浪相比其对手搜狐、网易的优势正是在其内容上,新浪的新闻品牌优势和内容能力是其最大的资本,使外人和对手时时刻刻感受到新浪强悍的影响力。
  从某种程度上说,陈彤是新浪核心竞争力。
  正因如此,新浪和陈彤本人的风格如出一辙:简单而粗糙,直接而丰富。
  “我一直关注媒体的细节处理,上大学的时候在宿舍里听BBC,后来又看CNN.前些年秘鲁大使馆人质事件,CNN每隔15分钟通报一遍最新进展。这个15分钟跟上个15分钟差别不大,但总有新的信息出现,这种精神对我影响非常大。我认为,新闻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不停地提供新的信息。”陈彤如此说。
  看似简单的一句话,却让陈彤对工作苛刻到变态的地步。陈彤曾经说过:“所有标题的字数必须在规定的范围之内,标题不能折行:新浪首页20字,新闻中心一类22.5字,新闻中心二类23.5字,科技一类21.5字,科技二类19字。这是多年前定的标准了,而现在像这样的细节,新浪应该有几千条。”
  正是这种执著得近乎于偏执的方式,使其从新闻、再到,都一路确立了新浪在业内无可取代的领先地位。
  有一个有趣的细节是耐人寻味的,陈彤最初上网时,所用的网名是Gooooooal,英文中“goal”是进球的意思,而陈彤一连用了六个“o”,丝毫不掩饰他强烈的进球欲望。
  这绝对是一个“非暴力不合作”的典型分子。
  09、柳传志Liu Chuanzhi
  联想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联想集团董事长 67岁
  独裁指数 ★★★★成功指数 ★★★★危险指数 ★★
  重出江湖?柳传志可不爱听这词。可事实上,眼看着联想因为面临10个季度以来的首度亏损(2.26亿美元是联想史上最高亏损纪录),心急如焚的柳传志按捺不住,在2009年重新出任联想董事长。
  这个看起来温文尔雅的,其实是个执拗的老头儿。他甚至立下了军令状:“三到五年内,联想将彻底改头换面。”
  复出一年后的结果如你所见,依靠中国以及亚非拉市场的拉动,联想集团连续五个季度增长速度快于行业整体水平。“联想集团最困难的时期已经过去,我们重新走上了高速发展的轨道。”在新一季赢利的***面前,柳传志笑了。
  不过在这一次复出之后,人们更清楚地认清了一个事实:柳传志才是联想帝国的根本,即便它在大部分时候并未浮出水面。
  其实,柳传志在联想无可替代的权威早在12年前和倪光南的那一场耗时10年的联想内战结束之后便已经确立。日,时任联想公司总工程师的倪光南被联想董事会解除总工程师及董事职务。4年后的日,倪光南被联想解聘,从此极少出现在公众视野。
  从那时开始,独揽大权的柳传志得以放开手脚,按照他的意愿开始打造“联想系”。他让公司整体上市,利用资本杠杆,打造了产权关系明晰的联想系:在联想控股的平台下,控制着联想集团、神州数码、联想投资、融科智地、弘毅投资等5大板块。在他之下,也招揽了一批年轻的接班候选人,包括联想集团CEO杨元庆、神州数码董事长兼CEO郭为、联想投资总裁朱立南、融科置地总裁陈国栋、弘毅投资总裁赵令欢。而柳本人,则得以退居联想控股的“后台”,掌管着这个日益庞大的“产业舰队”。
  尽管整个“联想系”的架构已经在柳传志的铁腕之下书写完毕,但一向有很强不安全感的柳传志还是时时“惊醒”,情急之下忍不住跳出来“救火”。
  柳传志女儿上中学时曾问柳传志:你是愿意做大树还是做小草?柳传志回答:“我就是不管不顾,坚决要当这个大树。”
  10、董明珠Dong Mingzhu
  珠海(,)股份有限公司总裁 57岁
  独裁指数 ★★★★★成功指数 ★★★★危险指数 ★★★
  “董明珠一过,寸草不生。”这不仅仅只是个笑话。
  关于她的强悍,有太多经典的桥段。2008年的一天,董明珠接到了一个老朋友的***,他希望能够重返格力此前供职格力期间,他发明众多,后被竞争者以重金挖走然而,他得到的却是董明珠强硬的拒绝。
  这就是董明珠。她在格力制定了一条不近人情的苛刻禁令:如果从格力离开,那么将永远不再被这家公司重新接纳。这条禁令至今没有人打破过。
  但效果是明显的,因为她对自主研发技术的执拗投入,使格力以全球最大的空调研发中心跑赢全球销量第一,而她本人也因此两度获得央视年度经济人物。
  在商业世界中,男性领导者做出果断决定会被称为果敢和有魄力。女性则容易被贴上“冷酷无情”的标签。难怪董明珠曾经感慨:“我想我是寂寞的,至少在中国的制冷工业界。”
  可是她也说:“工作中没有任何柔情可言,不可能既能把工作做好,又不苛刻、咄咄逼人。和谐是斗争出来的。”
  可以想象,这个出生于1950年代的女子,1990年代初南下,从担任销售员开始,凭借出色的才干一直升至格力电器总裁,这个打拼的过程是何等艰难。
  这就难怪董明珠为何处事强硬,力求主动,在权力问题上,更是当仁不让。1994年,董明珠在一片质疑声中被提升为经营部部长。上任不久,董明珠就跑去找总经理朱江洪要财务权。虽然在集团内引起阵阵质疑与哗然,可是自1995年5月以后,财务就再也没出现过混乱,也再没有应收款收不回来的现象。
  “一定要去斗争,要去捍卫。”这是董明珠常说的一句话。所以当2004年,同样强悍的黄光裕未与董明珠沟通,便将格力空调进行了私自降价。董明珠勃然大怒并断然下令:停止向国美供货。董的强硬反应,显然出乎黄的意料,不得不做出了“把格力清场、清库存”的决定来加以应对。要知道,在当初大型卖场大行其道占据了渠道流通的半壁江山的情况下,董明珠的强势与固执是多么的不容易。最终,这场硬碰硬的对峙持续了三年之后才逐渐消解。
  “我从来就没有失误过,我从不认错,我永远是对的。”这就不难理解,关于董明珠的标签,为什么都是:女强人,斗士,甚至武则天。
(责任编辑:HN026)
将本文分享至:||||||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感谢您的参与!查看[]
股票/基金&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