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虎队去海外唐心怡去执行什么任务任务吗

101岁飞虎队老兵逝世 曾轰炸黄河铁桥阻断日军
关注新华网
  戴自瑾老年时的照片
  5月18日上午,抗战飞虎队老兵戴自瑾先生在上海逝世,享年101岁。戴自瑾的女儿告诉告诉北京青年报记者,按照老人的心愿,遗体火化后将进行海葬。
  年轻时为保家卫国,报考黄埔军校、赴美训练,后作为“飞虎队”飞行员投身抗日战争, 完成轰炸黄河铁桥等多项任务……战争年代,九死一生。老兵志愿者吴缘回忆,戴老晚年,心态淡然平和,往事穿云而过,“他说他等到了今天,可又有多少人没有等到”。
  老人在上海离世
  家属称将按遗愿海葬
  戴自瑾的女儿告诉北青报记者,5月18日早上9点56分,老人在上海一家医院去世,享年101岁又49天。她告诉记者,按照戴老的心愿,遗体将在火化后进行海葬。
  “戴老去世前住了43天院,老人生前说,丧事要一切从简,不举行追悼会,也不举行遗体告别。我们想去上海送送他,家属说等海葬时再来吧。”“我们爱老兵”公益网执行理事长吴缘告诉北青报记者。
  吴缘从事关爱抗战老兵志愿服务十余年,2011年发现戴自瑾先生后,每年都前往其家中探望。“他和我们聊的多是当年赴国外训练和回国抗战的经历。”吴缘回忆,他曾看到老人拍摄于印度的一张旧照,照片中,年轻的戴自瑾刚刚起床,身着睡衣靠在旅馆的栏杆上,照片氛围休闲而惬意,“他那时正在等去美国训练的签证”。
  美国学成归来,便是铁与血的抗日战场。吴缘记得,忆及此处,老人常说,每场战斗都是“九死一生”,“他说飞行员就是花瓶嘛,非常漂亮,很威武,但是今天我出去执行任务了,能不能回来,没人知道”。
  吴缘告诉记者,1957年左右,戴自瑾先生进入上海市摩托运动俱乐部任摩托车教练,直至1979年前后退休。做教练的时候,“他一个月拿30多元钱的工资,努力支撑起7口人的家庭”。戴自瑾的四个孩子也四散在云南、黑龙江、新疆各地。晚年退休后住在上海,老人主要由小儿子在身边陪伴。据了解,2015年老人百岁寿辰,上海市杨浦区委统战部与黄埔同学会区工委会专职干部曾一同前往戴自瑾家,祝贺戴老寿辰,并送上慰问金和水果。
  “他晚年生活很规律,每天早上起来,磨咖啡、烤面包,过的是普通人的生活。”吴缘说,戴自瑾晚年心态豁达平和,“他说他等到了和平这一天,可又有多少人没有等到。”
  冒艰险轰炸黄河铁桥
  切断侵华日军供给
  公开资料显示,戴自瑾1916年出生在上海。1939年底毕业于黄埔军校五分校16期18总队步科,后赴美参加高级飞行训练,成为美国第十四航空队中美混合团第一大队第二中队少尉飞行员。抗战中,他曾经参加并出色完成了轰炸黄河铁桥的作战任务,还获过“彤弓”、“云徽”勋章和美国空军授予的“空军奖章”等。
  吴缘告诉北青报记者,他了解到,戴老接受的飞行训练分为国内和国外两个阶段。“当时美国和中国有个协议,就是帮中国当时政府培养飞行员,中国空军是从12期到16期送到美国训练,这些人后来回到国内参加了抗日战争”。吴缘说,戴老从美国回来后就进入中美混合团第一大队,成为一名飞虎队成员。
  吴缘曾听戴老讲述过抗战中轰炸黄河铁桥的传奇经历,“可以说是非常艰险的”。1944年,戴自瑾接到轰炸黄河铁桥的任务,以切断日军的供给运输线。彼时中国空军出动了多架飞机,进行过多次轰炸,但都没有成功。
  “日本人的炮火很厉害,中国空军由战斗机在前面开路,轰炸机在后面跟上,配合完成轰炸任务。一架轰炸机上机组共有5个人,分别是正副驾驶、***手、弹手、领航。戴老当时在机舱里,***手在上面观察?望,日军机***一阵扫射,有***手受伤,轰炸机的玻璃全部打碎了。”吴缘说,“最后一次轰炸,是戴老等人一起去的,在最关键的时候,戴老把炸弹准确地投向了这座桥,桥被炸断了。”吴缘称:“2012年,香港一个记者到美国的档案馆查这段战史,最后找到一张照片,侧面佐证是戴老这架飞机下去炸断的。”
  谁是最后的飞虎队队员
  海内外还剩几位“飞虎”?
  其实,在戴自瑾先生离世之前,近年来不断有媒体发出“最后的飞虎队员离世”的报道,关于谁是最后一名在世的飞虎队员也曾引发争论。
  资料显示,“飞虎队”全称为“中国空军美国志愿援华航空队”,创始人为美国飞虎将军陈纳德。1941年4月,其时,美国尚未对日宣战。但在罗斯福总统的支持下,美国飞行员教官陈纳德将军带领一支由300余名志愿者组成的队伍,于当年7月悄悄奔赴中国战场,支援中国军民抗日战争。
  吴缘表示,“‘飞虎队’没有部队番号,它最早是美国援华空军,后来成立了美国第十四航空队,跟中国大陆空军飞行队混合抗战之后,统称为飞虎队,这些中国籍的飞虎队员,在老百姓口中都是飞虎队员”。
  云南省飞虎队研究会会长孙官生2014年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他认为部分媒体近年来关于“最后一名飞虎队队员”的报道并不属实,大陆仍有建在的飞虎队员。孙官生介绍说,是不是飞虎队队员,需要一个鉴定标准。根据他的研究,中国空军美国志愿队以及有关的人员,比如翻译、秘书等也应当算作飞虎队队员。
  吴缘对北青报记者表示,现在一些翻译人员也被列入飞虎队队员之中,“只要部队番号在中美混合团三个大队的编制以内,都认可你是飞虎队成员”。吴缘认为,天津有一位老兵何其忱,是目前大陆仍在世的飞虎队飞行员,而在全球范围内,“还在世的中国籍飞虎队飞行员不足10位”。
  “我们这些为老兵服务的志愿者,其实更多时候是为他们争取荣誉。”吴缘说,很多老兵晚年在物质上的需求并不大,“他们最大的愿望是得到社会认可,认可他们当年为中华民族而战的。”
  文/本报记者 张帆 实习记者 焦逸梦 供图/吴缘
责任编辑:
一位96岁的二战老兵近日收到爱妻72年前寄出的家书。信中妻子把丈夫喻为“温暖的太阳”,字里行间透出浓浓爱意。
1984年出生的詹文锴,年纪轻轻却已是绍兴刑侦队伍里的一名“老兵”,从警11年来,他先后侦办大案、要案100余起。
27日,因参加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大阅兵而广受媒体和社会关注的最年长参阅抗战老兵陈廷儒在苏州逝世,享年104岁。&&&&&&&&&正文
飞虎队名称由来:中国居民最先称其为“飞老虎”
08:26:50来源: 分享:
字号:大中小
  飞虎队 资料图    上了年岁的杭州人永远都不会忘记,日发生在杭州笕桥上空那惊心动魄的一幕----时任中国空军第四大队队长高志航率机击落多架日本海军航空大队战机。这场激烈的战斗以日军损失飞机6架,而中国空军无一人伤亡落幕。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作为抗战时期中国空军的摇篮,笕桥不仅是中央航校所在地,更是日本空军精锐首次遭遇惨败之地,笕桥镇政府以自己特殊的方式进行了纪念:一本酝酿已久、已经完成编撰的《笕桥空战》,透过文字和,再现了那段硝烟弥漫、充满着不屈和抗争的历史。  1932年,“二二六”空战  打响了笕桥上空抗日第一战  中国的空战史上,1937年那场创造了光辉战绩的“八?一四”空战展示了中国空军的赫赫军威。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1932年的“二二六”空战,才是笕桥上空羽翼未丰的年轻中国空军向强大日本空军的第一次亮剑。  日,淞沪会战爆发。2月26日拂晓,日军6架轰炸机在9架战斗机的掩护下空袭笕桥机场。当时,中央空军第2队所属德制“K-47”战斗机迎战。激战中,航空第二队队长石邦藩左膀被日军使用国际禁用的萨姆弹射中,飞机发动机的3个气缸中弹,遂迫降于机场附近的田野上。3月11日石邦藩在杭州广济医院截取左膀,被后人称为“断臂飞将军”。  “二二六”笕桥空战中,日军扔下30多枚重磅炸弹,由于中国空军的顽强抵抗和地面高炮部队的密集炮火,中国军队仅有三架训练机和一架运输机有一些轻微弹伤。  虽然“二二六”空战中国空军未能取得战场上的制空权,但是中国空军勇士不惧牺牲,不畏强暴,奋力拼搏,积累了不少经验,可以说为五年后的“八一四”笕桥空战的胜利打下了基础。  在杭州笕桥还有一处抗日航空烈士公墓----它就位于杭州笕桥机场西北面鸡笼山上,名枕戈兵室。  枕戈兵室是一间木屋,门楣高悬一块题有“枕戈兵室”的牌匾,其意是“枕戈饮血,杀敌报国”。据说,这是1937年航空英雄高志航牺牲后建起来的。新中国成立后,高志航被追认为革命烈士。此处共葬有几十位航空烈士,如高志航、沈崇诲、阎海文等,其实大多数都是衣冠冢。时至今日,英雄冢“枕戈兵室”存留完好。  飞虎队队员曾驻扎笕桥  队员们和当地居民的关系不错  在《笕桥空战》里,有一组珍贵的彩色照片,是当年美国飞虎队队员驻扎笕桥机场时留下的。  飞虎队其实是中华民国空军美国志愿援华航空队,主要由美国飞行教官陈纳德所创立。为什么叫“飞虎队”?  原来美国志愿队的飞机,在机身上会喷涂志愿队的队徽,那是一只带翼的小老虎。中国居民看到了机身上的小老虎,便把这些飞机称作“飞老虎”。航空队里的中国翻译见到后,将其翻译为“Flying Tiger”,并告诉了陈纳德,队员们也觉得很好,于是将航空队命名为“飞虎队”。随着反法西斯战争的发展,美日宣战,1942年,飞虎队并入美国陆军航空队。  飞虎队队员在执行任务之时,身穿的飞行夹克背后,都缝有一张公告:“来华助战洋人(美国),军民一体救护。”在与日军作战之时,如果遇到驾机被击伤或者击落,飞行员跳伞的情况,在飞虎队飞行员们跳伞落地后,经常会被当地的群众救起,帮助受伤的飞行员疗伤,然后想办法组织人员将飞行员送回飞虎队基地。在抗日战争期间,约有18000名美国空军将士赴华对日作战,其中,2197名飞行员牺牲,超过200名遇险飞虎队员被中国军民营救。  抗日战争胜利后,飞虎队即将结束在中国的军事任务。日至12月4日,飞虎队队员们临时驻扎在笕桥机场,他们与机场附近的百姓保持着良好的关系。  美国飞虎队队员艾伦?拉森和威廉?迪柏用柯达相机拍摄了一组在笕桥机场、笕桥火车站等地的照片,可以看到飞虎队士兵讨价还价买当地土特产,小姑娘为士兵洗衣服等生活场景。
责编:孙晓璇
关键词:飞虎队,阎海文,高炮部队,空战&
分享/关注:
国家频道精选
海外形象展播美“飞虎队”后人:先辈难舍中国缘感恩中国情
  中新社北京9月5日电 题:&飞虎队&后人忆先辈:难舍缘 感恩中国情
  作者 吴旭 袁珊
  在中国纪念抗战胜利69周年之际,中新社记者采访了美国飞虎队(美国志愿援华航空队)创始人、队长陈纳德将军及飞虎队队员格伦&本尼达的两位后人,受先辈影响,如今他们也已成为促进中美友好交流的热心人士。
  &祖父很少给我讲关于残酷战争的故事&
  陈纳德曾在其所著《战士之路》中,用回忆录的方式详细描述了在中国经历的每场战斗,而在现实生活中,他却不忍向亲人讲述战争场面。
  &我印象最深的故事并非关于战争。&陈纳德的外孙女内尔&陈纳德&卡洛韦告诉记者,&记忆中的祖父是一个会听我讲故事、带我去花园玩的人,却很少给我讲关于残酷战争的故事。&
  在卡洛韦眼中,祖父陈纳德是一个向往美好生活和事物的人。卡洛韦说,或许正因如此,祖父才不愿过多提起当年的战事,因为战争毕竟过于残酷。但她在与祖父的相处中,仍旧感受得到其对中国的挂念。&他收养了48名中国的战争孤儿,他热爱中国,他的心一直没有离开中国。&
  在陈纳德奋战过的这片土地上,人们也始终没有忘记这位曾经帮助过自己的异国战友。抗战胜利后,昆明地区将原来的老民航路命名为&陈纳德路&以示纪念;湖南芷江建立了反映陈纳德及所率领飞虎队援华抗战的专题性纪念馆;日,中国四川省对外友好协会等机构联合举办了&纪念陈纳德将军诞辰120周年座谈会&,缅怀其对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做出的贡献。
  &中国人民对我祖父的纪念让我特别感动,他们对历史的尊重让我感到惊讶和受到启发。&卡洛韦在采访中说。
  &如果当时中美没有一起并肩作战抗击,我们今天的世界可能会很不一样。&卡洛韦说,&中华民族始终是一个爱好和平的民族,祖父是最早见证中美团结的美国人之一,两国如今也该继续加深这种互助关系。&
  在纪念中美共同胜利69周年之时,美国陈纳德航空军事博物馆正组织一个新的展览。担任博物馆馆长的卡洛韦告诉记者,展览不仅会讲述陈纳德和飞虎队的故事,也会展示成千上万勇敢的中国人和美国人的故事。
  &我们可以通过教育和向公众揭示,中美是如何克服这个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挑战。&卡洛韦说,&经历过抗战历史的人会越来越少,如果我们现在不做些什么,这段历史可能会永远遗失。我们需要让世界各国的人们铭记并学习这段历史,意识到以和平手段解决问题永远比发动战争更好。&
  &父亲心中始终认为这份恩情无法偿还&
  &我第一次来到中国时,是一个帮助中国人民战胜敌人的飞行员。66年后我和家人一起来到这里,是一个心怀感激的人。感谢中国人当年对我无私的帮助。我不是英雄,真正的英雄是中国人民。&这是2010年,时值86岁的美国&飞虎队&老兵格伦&本尼达来华时留下的感受。如今,他的儿子爱德华&本尼达在接受采访时向记者提及最多的仍是&感谢&二字。
  1944年,格伦&本尼达在中国执行轰炸任务返航途中遭日军飞机攻击。战机坠落在湖北省监利县周老嘴镇的下凤湖,跳伞逃生的格伦被当地村民救治。
  &我的父亲告诉我,中国的村民和军人是如何不顾自身危险救治他的。他们扛着担架抬了我父亲1200公里,还让他骑了毛驴。当时中国人的生活很贫困,但他们不惜一切给了我父亲最好的照顾和最好的食物。他永远无法忘记中国人的善良和诚意,他心中始终认为这份恩情无法偿还。&爱德华说。
  爱德华曾随父亲于2005年9月、2010年10月两次回到湖北探访,参观李先念故居纪念园。
  &父亲一直说李先念将军非常善良,赠与他很多礼物,其中包括一把日本手***,并托他向陈纳德将军转赠一把从日军将军手里缴获的军刀。&爱德华回忆道,&我们对中国人的勤劳和勇敢印象深刻,我的家人都爱他们,这份感谢不足以用言语表达。&
  在采访中,爱德华对于日本政府企图否认历史的做法表示遗憾。&或许对于有些人来说,说出&我错了,请原谅我&比较困难。但只有当说出这些话的时候,治愈才真正开始。&(完)
责编:李圣依
环球兵器库为天下军迷,倾力打造环球第一兵器数据引擎!
24小时点击排行
12345678910
24小时跟贴排行
环球时报系产品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