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荒漠之中有一个地下城堡炽热荒漠基地 一批军人 坐...

当全世界只剩下我一个男人时,我差点精尽人亡 第311节;迅读网
当全世界只剩下我一个男人时,我差点精尽人亡&&作者:&&分类:[鬼话]&&
  我终于明白为什么蜘蛛女皇会把所有人集结在这里了,因为,她就要带人去寻宝了,所以才会把基地交给蓝披风之类的管理。  浩浩荡荡的寻宝队伍集结在 了地下洞穴的大广场上,蜘蛛女皇振臂一挥,女流匪们欢呼雀跃,蜘蛛女皇发完了言之后,女流匪们分成了两拨,一拨由蓝披风带领镇守基地,而另一批则是由蜘蛛女皇和几位级别较高的女流匪带领寻宝队,准备出发寻找黄金城。  我被女流匪们押到了蜘蛛女皇的面前。  蜘蛛女皇打扮妖艳,身穿着漆黑的皮衣,风骚的长发波状拉开。而清寒则是被女流匪们扣押在了另一边。我和清寒的目光在空中交接了一下,我看到清寒的面色青一片白一片,而且眼神里带着深深的疲惫,显然,她昨天晚上根本就没有睡过。  看到我,清寒的脸上浮现出了苦涩和悲伤。而我也是无力地看着她。  “小宝贝儿,我们要走咯。”蜘蛛女皇的声音在我的耳边响起,我刚转头,结果一只修长的手伸了过来,在我的脸上摸了一把,那只手,有着将近3公分长的尖长彩色指甲。“希望你的老相好这么喜欢你,不要辜负了孤的期望呢。”  蜘蛛女皇给了我一个“迷人”的笑容,然后她又低下头,轻轻地在我耳边说:  “如果她真的骗了孤,孤也不会杀了你的,不过呢,孤会第一时间拿她喂金宝儿。”  蜘蛛女皇的话让我心头一震,我抬起头瞪着眼看着蜘蛛女皇,蜘蛛女皇放声一笑,而这个时候,蜘蛛女皇的几名亲信也推着那头装在铁笼子里的金毛巨狮子过来了, 看到被推过来的金毛巨狮,在场的人都不敢说话了,因为那眼神凶煞,充满攻击性的巨狮,就是最好的威慑。  “地(越南语:走)!”蜘蛛女皇用越南语下达了最后的命令,就这样,我、清寒,蜘蛛女皇,紫蝎女,金毛巨狮,几名高级女流匪,还有上百个寻宝的女流匪,组成了一支临时的寻宝队,踏上了寻找黄金城的旅程。  而以蓝披风为首的那些女流匪则是留下来看守基地。  现在中国军队暂时受了一些损失,第二波进攻还不会到来,所以蜘蛛女皇才有时间带人前去寻找黄金城。  而且蜘蛛女皇选择在战况紧急的时候去寻找黄金城,说明那座黄金城的所在地应该也不远,不然要是相隔数千公里的话,蜘蛛女皇也未必会选择这个时候动身,出发时间肯定会往后拖延。  在地下基地所在的大洞穴左侧,有一个非常巨大而幽深的黑色洞穴,那是一条通往地面之上的通道。  清寒则是负责带队,所以走在队伍的最前面,蜘蛛女皇在队伍的正中间,我则是在她的身后一点的位置,被几个跟在背后的女流匪牢牢盯着。  就这样我们顺着洞穴左侧的漫长通道走了出去,这还是我第一次靠自己的两只脚走出地下通道,其实我本来以为蜘蛛女皇会用铁笼子装着我出去,但是好像让人用铁笼子抬我走那么远的路太困难了,所以改成了用铁链牵着我走,就像是被押送的林冲一样。  走了差不多有一个小时才走出了曲曲折折的地下洞穴,走出洞穴时外面一片光亮,一个多星期来我终于见到了阳光,闻到了外面的新鲜空气,有种不敢置信的感觉。但是当我看到外面的情景时,我却是愣住了,我们的所在地,居然是一片荒芜的沙漠。  这好像是黄莲山脉尽头的一处荒漠,金***的沙漠波峦起伏,绵延了数十公里,一直到数十公里之外我才能看到高山和茂密的森林。这里好像是处在黄莲山脉和另一座山脉的交叠处,呈现为了一处四面环绕的地形,南部的山峰比较高,雨水很难到山阴面,加上热带地区气温高,蒸发量大,所以才在山峰的北面形成了干燥的荒漠。  而从距离上来看,蜘蛛女皇的那个地下基地,应该是在山峰的正下方,这样的基地也实在是隐藏地太隐秘了,难怪外人没有发现。我想当初蜘蛛女皇和中国军队的火拼应该是在山峰的南侧,因为北侧的这个地方我没有看到任何的***炮碎片或者是士兵残骸。  当然,我还是发现了其他的物体,那是30辆越野车和四辆运输车,那些军车都停在沙漠之中,但是因为那些车的车身都被涂上了和黄沙一模一样的金***油漆,甚至连轮胎都是***的,如果不是仔细看,很难发现。我想蜘蛛女皇之所以把这些运输车刷成金***,是为了避免被探测卫星给发现吧。  从这一个细节上来看,蜘蛛女皇确实非常的精明,也难怪她能够在国际上混得风生水起,而且还能逃脱无数眼线的追查。  在蜘蛛女皇的喝令下,上百人的寻宝大军井然有序地坐上了越野车,我被押上了和蜘蛛女皇的同一辆车越野车,而蜘蛛女皇的那头金毛狮子则是单独地倍一辆运输车装着。  一共一百零几个寻宝人员,分别坐上了20辆越野车,而清寒则是坐在最前方的越野车上,由一名女流匪驾驶她所乘坐的越野车,前往她所找到的黄金城所在地点。  因为我和清寒之间相隔了上百米的距离,所以一路上,我都只能看着她的背影,却始终没能有机会和她说上话,偶尔间,我和她也只能有几个眼神的交流。  当然,我给她的眼神都是信任和鼓励的。而清寒给我的眼神,却是苦涩和惨笑。  就这样我们上了寻宝的旅程。寻宝,照理来说应该是一件激动人心的事,但是我却根本高兴不起来,因为我知道,一旦找到了黄金城,清寒就会陷入深深的危机之中。  越野车在沙漠中奔驰,黄沙飞扬浮动,不少黄沙拍打在车窗上。20辆越野车在沙漠中疾驰扬起的沙尘非常的惊人,简直就像是一道小型的沙尘暴。  我坐在越野车的后座上,我的左右两侧分别是两名神色冷峻,不苟言笑的女流匪,她们是负责看守我的,有她们看住我我根本不可能中途逃跑。  一路上都非常的沉闷,蜘蛛女皇在车上也是不发一言,一直盯着前方,而我也是没事干,只能无聊的时候四处打量车外的景象。  不过,我这一打量,却是发现了一件奇异的事。我记得出发的时候,明明是20辆越野车,前方10辆,后方9辆,可是,当我无意间往外面打量的时候,我却是发现,我所乘坐的越野车后方,也有10辆越野车。  前10辆后10辆,算上我所乘坐的越野车,越野车的数量,好像无意中多出了1辆。  嗯?为什么会有21辆越野车?  当时我根本没有注意到这个细节,只以为是在我们出发之后跟上来的一辆新越野车或者是因为后方的沙尘太大了所以我看错了。其他的女流匪不知道有没有发现,但是我想会无聊到去数越野车数量的,也就只有我一人吧。  一路向西,寻宝大队在清寒作为向导之下穿越了茫茫的沙漠,进入了黄连山脉西北部的山区。我之所以知道方向,是因为我知道黄连山脉的走向。  车队一路上沿着黄连山脉的山麓延伸的方向前行,在道路上行驶差不多半个小时后,沙漠的尽头出现了一片极为茂密的原始森林,森林边缘河道蜿蜒,溪水涓涓,森林的边缘甚至还有奇异的灰色雾气缭绕着。森林并不是在山顶之上,照理来说应该不会出现雾气才对,可是前方的那一片森林却是有氤氲的雾气缠绕着,不知道那是不是传说中的瘴气。  到了森林边缘的时候,越野车大队无法再继续前行了,于是越野车全都在森林的边缘停下了。  “下车了,宝贝儿。”蜘蛛女皇牵了牵我的铁链,然后领着我下了越野车,下了车后,我闻到了阵阵泥土的清香,还有潺潺的水声和哗哗的瀑布声,抬起头,我看到山泉瀑布,碧树凝翠,在地下基地呆了那么多天,现在突然能够看到山川流水,我真的感觉像在做梦一样,甚至感觉这几天身上留下的伤痛也全都消失了。  我低下头,发现脚底下是绵绵密布的孢子、地衣、蕨类植物,甚至还有不少的野菇,这样的景象和之前的沙漠真是截然相反。  “黄金城在前面绝壁下面。”我看到清寒朝着蜘蛛女皇走了过来,她的眼里带着一点点的血丝,脸上没有一点点的表情。  蜘蛛女皇也是抬起头看了看前方的浓密森林,有些狐疑地问道:  “绝壁下?你当孤不知道,前面绝壁之下是黄莲山裂谷,你不会是要告诉孤,黄金城藏在裂谷里吧?”  被蜘蛛女皇这么一问,清寒没有丝毫犹豫地回答道:  “的确是这样。黄金城就是在黄莲绝壁下那道塌陷的裂谷最深处,我考查了一下几百年的地形图和记载文献,我可以保证黄金城就在那里。”  听到这话,蜘蛛女皇身体一滞。  而我也是有些震惊,黄金城,藏在裂谷下面?  我抬起头,朝着前方山麓之下的林海望去,林海茫茫,绵延不绝,绿意浓浓,看不见尽头。  我不知道前方的森林有多么浩瀚宽阔,因为树林太幽深我看不见森林里的情景,但是,当我抬起头的时候,我却是惊了一下。  因为我发现,森林尽头,清寒说的那面绝壁,居然非常的眼熟。  我突然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这个山坡……我好像看见过。  两秒之后,我突然想起来了,对了,那道绝壁之上的山头,好像正好就是当初小白和女狼头掉下去的位置!&&&&★马兰基地
> 马兰基地
篇一:纪实:闯入中国秘密核武基地——新疆马兰
纪实:闯入中国秘密核武基地——新疆马兰& 经典老照片& 来源:乌鲁木齐关注&马兰基地,位于乌什塔拉乡南部5公里处的一个小盆地里 。在戈壁滩中只有绿色最显眼——此刻,芨芨草伸展着婀娜枝条,冒出点点淡绿,绽放着一簇簇细小粉红色的花儿。尽管戈壁滩中没有雨露滋润,只有骄阳的炙烤,但它还是顽强的生长,用它强有力的根系汲取着大地营养。远远望去,就像是一簇簇云彩错落在戈壁之上……&穿越山区,又经过一片长满骆驼刺的戈壁以后,呈现在笔者面前的是茫茫一片的绿洲——朝思暮想的马兰基地,终于跃入眼帘。马兰基地全图:图片转自马兰基地纪念馆&马兰,是共和国的首座核试验基地,地理条件优良,有水源,更不在地震带上。马兰,只是核试验基地的生活区;核爆区距马兰东南约三百公里的罗布泊,只有一条名叫“通京路”的公路与之连接,通常称作内场。我国科研人员和参试官兵,艰苦奋斗,克服重重困难,终于在一九***年十冃十六曰,在罗泊湖试验场成功爆炸了我国第一棵原子弹,震惊了世界,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马兰基地,曾经无比神密的地方,今天己揭开了它的面纱。整个马兰核试验场面积接近十万平方公里,堪比一个江苏省的面积。马兰基地的生活区约七平方公里,如今已是一座微型城市。目前,马兰基地已经列入红色旅游景点,游客们在这里可以体会到被称为“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马兰精神。进入马兰基地后的第一个感觉就是——这里充满了绿色。路途中沙漠和戈壁滩带来的灰暗色彩,一扫而空,有如进入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在戈壁滩上生长着一种兰科植物,似水仙,开出的花有紫色,嫩***,这就是马兰花。它在干旱少雨的戈壁滩上一丛丛地倔强生长,那苗条的身姿,亭亭玉立,不怕风吹沙打,扎根戈壁滩。这是一个令人心动的故事——上世纪50年代末,一支部队来到这里安营扎寨,在与世隔绝的大戈壁里建设中国的核试验基地。部队的将军看见荒漠里顽强开放的马兰花,就把基地取名马兰,从此,中国的地图上,便有了这个神秘而美丽的地名。&几十年来,马兰基地成功进行了数十次核试验,使中国进入核大国行列,这是一个令国人自豪,使对手恐惧的地方。如今,核试验早已停止,马兰基地辟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昔日的戈壁军营,变为如今绿树成荫、湖光粼粼的一座现代化微型城市。&位于马兰广场顶头的部队礼堂,顶部镌刻有“马兰”两个红色大字,非常醒目,它告诉游人,这里就是马兰,这里就是中国的核试验基地。我提出一个问题——“马兰”两字,是那位党和国家领导人题写的?这下顿时热闹了:有说毛爷爷题写的;有说邓大人题写的;有说胡伯伯题写的……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最后问一位忙碌的清洁工人。人家的回答震我们一跟头——“这么臭的字,还能是谁写的?江爷爷呗!”&&广场中心是国旗台,对面是部队礼堂,左右分别是博物馆和展览馆,侧面是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巨幅画像,这些类似***广场的布置格局仿佛在提醒人们,这里的一切都是神圣的、庄严的。马兰基地生活区大概有7平方公里,基地公共设施一应俱全,应有尽有,精致得如同江南的小镇。眼前,一条笔直而宽阔的柏油马路横贯基地,这就是著名的“北京大道”。两旁种着参天白杨树,棵棵都挺拔高大。&司机将车子开到这座写着“马兰欢迎您”的宾馆楼前,停了下来。不一会儿,从里面走出一名佩戴着少校军衔的男军官,大家热情握手,相互介绍。然后,少校军官登上我们的“丰田”越野车,做导游——我们在马兰核武基地的参观正式开始。马兰主街道两旁悬挂着一流的文化灯箱,灯箱里张贴着我国“两弹一星”功臣钱学森、邓稼先等人的大幅相片,还有体现我军高科技、新时期建军方针的照片。&这位张蕴钰将军,就是新中国首位核试验基地的司令员,也是我国核武器试验事业的主要开创者。张蕴钰1937年参加八路军,历任军参谋长、兵团参谋长等职,参加了匪和。1958年,他带领部队从抗美援朝战场回国,被任命为核武器试验靶场基地司令,为“两弹一星”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虽然这棵原子弹只是个模型,但此时瞧着依旧激动人心,它让我想起了儿童节时代的往事——当年,原子弹爆炸后,当晚《人民日报》发表社论,全国各城市纷纷举行庆祝游行。我清楚地记得,当时正在新疆克拉玛依上小学2年级的我,当晚参加学校组织的上街庆祝游行,却因人多,走失了。担心不已的母亲,将哥哥姐姐们统统赶到大街上寻找我……待我跌跌撞撞地摸回家时,已是半夜11点多钟了……一晃,几十年过去了。站在这棵原子弹模具前的我,真的是心潮起伏,感慨不已——现在的年轻人,哪里能体会到当年的我们是生活在怎样的环境之中呢!几十年来,基地成功地进行了数十次原子弹、氢弹、导弹核武器试验等试验,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发明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50余项;部委级科技进步2000余项。&&以下是一组拍摄于马兰基地纪念馆的图片,足以令人动容——这是当年马兰基地的电影票——时间:日。距今整整40年了,能保存到现在,展示给后人,也是功德无量嗬。还有这一张俩位漂亮女军人的相片。日期注明:摄于1984年。已经整整30年了,如今相片上的这俩位女军人,也是满头华发了。她们将最美好的人生奉献了给了祖国的核事业。&当年,出于保密的要求,工作单位必须守口如瓶,上不告父母,下不告妻儿。就是通信也明确规定:“无事不写信,有事少写信,写信不泄密”。瞧这封信的单位信箱——乌鲁木齐75号信箱152号。实际上,马兰远离乌鲁木齐500多公里。当时写信再等回信一个往返需要一个月时间,特别是在执行任务时,有时长达半年时间不能与家人通信。这对今天的青年人来说,无论如何是不可思议的。瞧这金***的立功奖章,还有大红的立功***——在那时,这可是入党、提干的“通行证”哟!有了它,就是复员回家,也能安排到好的工作。&&当街立着一块巨大的石碑纪念屏,用画面记述着当年首个原子弹爆炸的场面——漫漫沙漠中,腾空升起一朵磨菇云、倒塌的核武器铁塔、还有一座纪念碑。马路边上的“千米文化长廊”更是风光无限,长廊中的内容包括了新闻时事、天文地理、人文历史、传说典故等等。&基地里的生活设施也十分健全,医院、邮局、银行、商店等,甚至还有自己的电视台。&我问邮局一位女军人:“马兰可有纪念邮卡卖?邮回家也是个纪念。”对方的回答令我很是失望:“对不起,这里是军营,没有这些东西。”我学着赵本山的腔调,不满地说:“这个——可、以、有!”闻听,女军人笑了,也学着小沈阳的话回答:“这个真的——没有!”“哗”——众人都乐啦。&几十年过去了,当年马兰基地生活区里栽种下的小树苗,如今早已长成参天大树,枝繁叶茂,一片绿色。&突然,迎面走来俩名女战士,微笑着向我们点头示意。瞧人家步伐一致,站立婷婷玉立,行走英姿勃发的架式,我揣起相机,想抢一个镜头。不料,却被少校拦住了——军队里有规定:不能随便对着军人照相。只好无奈作罢。&少校带我们走向营房——这是一栋两层的连体小楼,呈现出门窄、窗小、墙壁厚的建筑风格。少校笑问:“请诸位领导猜猜,营区的房屋为什么会这样建设?”众人高见频出,却无一人猜对。少校的脸上乐开了花儿,笑得俩眼都迷了起来,一副老师考学生的得意架式。顿时,我的自尊心如同小孩的“牛牛”——鼓涨起来。打小在新疆生长的我,当然知道这其中的奥秘。但我此时保持着矜持,要让那个少校的自尊心得到最大满足之后,再给予其沉重打击。于是,我沉默着、等待着……“这位领导,他们都没说对。您认为会是什么原因呢?”果然,少校将头转向了我,笑着发问。他的脸上分明流露着狡黠。我微笑着、缓慢地对少校说:“嗯——我的少年时代曾在新疆克拉玛依渡过……”顿时,我瞧见了少校脸上闪过一丝失望。于是,我加快语气,不停歇地说了下去,就像是拳击手挥出的左右勾拳,向着少校频频击出——“大西北自然环境恶劣,秋冬两季气候极冷、春夏两季风沙不断。将房屋的大门和窗户开的小一些,可以抵御风沙;加厚了房屋的墙壁,可以有效保持室内温度……”我声情并茂、滔滔不绝地讲着,在同伴们投过来的敬佩目光里,我幸福地发现:这位可爱的少校脸上呈现出痛苦的表情,精神快奔溃了。哈!大家开心就好。&营房外的空地上,盛开着一片鲜花。一个战士正专心地浇花。顿时,我的心揪了起来——对鲜花的识别,我可是个大外行,我担心少校对我进行报复——单独考问我,那我可就出丑了。所幸,少校的自尊心受到打击后,当老师的热情明显下降,竟然没有再吱声。我暗喜。&瞧——这是一个连队的多功能场所,大彩电、卡拉OK、桌椅一应俱全。连队要开大会了——摆上桌椅就是会场;想办娱乐活动了——撤掉桌椅,就是宽敞的舞池。如今,随着国家一不断强盛,军人的生活条件也有了长足改善。&虽然地处戈壁荒漠最深处,但这里却不是文化的沙漠。战士们从戈壁滩捡来枯死的树根、石头,巧妙设计,建起了根雕园和“楼兰奇观”奇石馆。从这些惟妙惟肖的根雕、奇石中,我感悟出了“奉献”两字的真谛。&&&&&瞧——这用一根枯树分开的两根枝条雕刻成的眼睛蛇,象不象?&茂盛的芦苇,清清的泉水,蒙古包,小凉亭,把这个小哨所装扮得十分美丽。旧貌换新颜的辛格尔哨所吸引了不少人前来观光。瞧瞧——这块巨石上,红油漆书写着“罗布泊第一岛”六个草体大字,置身沙漠,顿令人产生时空倒置之感。昔日“门前冷落鞍马稀”的地方,如今已成为马兰核试验基地的另一个红色旅游景点了。站在罗布泊“第一泉”边,我读着战士们写出的诗句:《战士与清泉》——“清泉流淌在戈壁滩/战士守卫在清泉边。清泉为战士把歌唱/战士把清泉来装点。扎根辛格尔/献身戈壁滩,寂寞埋心里/欢乐留人间……”是嗬,诗里有情、也有爱、更有对祖国的那一份浓浓的忠诚。&方圆近千公里的罗布荒漠里,一个哨所就几名战士。一座哨所就是一座堡垒,一个战士就是一座铜墙铁壁,阻挡着风沙,抵御着严寒酷暑,延续着罗布泊实验场的“生命”。巡逻几十年如一日,从没有停止过。战士们说,脚下这片土地,守好了是责任,守不好就是祖国的罪人。语言铿镪有力,令人动容。&离开哨所,我们的车在一个山坡上停下。少校说,我们只能走到这里了——再往前,就是当年进行地下爆炸的地方,有核沾染,不能再走了。环顾四周,地面上除了有一些生锈的铁丝网,看不出有什么不同。但在地下几公里处,有原子弹爆炸的残余。地面立了一块碑,上写:永久沾染区。触目惊心。这里,以前我们是绝不可能迈进去一步的。现在,一个时代已经过去,马兰核试验基地不再有那时的显要。没有了如火如荼的核试验,也没有了大批热血青年从四面八方涌来。留下的,只有苍茫大地,还有呼啸的沙漠风……史载:日和20日,我国首套核试验装置“596—1”和“596—2”,在绝密状态中起运,驶往我现在站着的这片土地——周恩来总理亲自下令:运载核弹头的列车定为一级专列,按最高级别实施警卫。要求所经过的省、区公安局长亲自上车押送、签字移交出本省、本区。——铁路沿途部署大量警戒部队。——专列所到之地高压线停止供电。——为防止检修列车时产生火花,铁路工人手中用铁锤都换成铜锤。——蒸汽机车所用的燃煤都用筛子筛过,防止混入雷管之类的***这些措施远比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巡“最高级别”警卫,还要高。专列抵达乌鲁木齐火车站后,原子弹由一架伊尔—12飞机连夜运至大漠深处,再用直升机送到靶心——701铁塔。由马兰基地在铁塔的半地下装配车间对原子弹进行最后的组装……日下午3点,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在罗布泊爆炸成功,世界为之震惊。这些老照片里的飞机,就是当年从内地运来,摆放在核试验现场,做为核爆炸时的“核效应”试验品。这张老相片,表现的是我国第一棵原子弹成功爆炸后,科研人员和战士们冲出掩蔽部,欢呼雀跃的情景。少校讲:其实这张相片是事后补拍的——因为当时担任拍照任务的摄像师,和大伙儿一样高兴的发狂,却忘了自已的拍摄职责。只好事后补拍了一张,还受到处分。&这张老相片反映的是——原子弹成功爆炸后,马兰基地的科研人员坐上“解放”牌大卡车驶向核爆中心,采取样品。置身蛮荒的核爆现场、目睹激动人心的那一张张老照片,我好象在一个神奇的梦境之中——仿佛看到了原子弹那耀眼的闪光、看到了直冲云天的巨大火球、看到了充满天地的蘑菇云、听到了震响在罗布泊上空的一阵阵春雷……我们来到了中国最后一次竖井地下核试验爆心现场。当我们来到时,早有一群军官在这儿拍照。从这些军人肩膀上的军衔,我瞧得出,他们中间有大校、上校,这都是些师团职的军官。我揣起相机,对准这块“中国最后一次竖井地下核试验”的石碑,按下了相机快门。返回马兰基地的路上,车子行驶在早已干涸了的罗布泊湖心,我们专程绕到这块标有“罗布泊湖心”字样的石碑前留影。罗布泊,被叫做“死亡之海”。《山海经》称之为"幼泽"。罗布泊,系蒙古语,意为多水汇集之湖。位于塔里木盆地最低处,塔里木河、孔雀河、车尔臣河、疏勒河等汇集于此,曾为中国第二大咸水湖,位于著名的“丝绸之路”咽喉地区。后因气候变迁及人类水利工程影响,导致上游来水减少,直至干涸,现仅为大片盐壳。来到这样偏远的且荒凉的地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也许此生我再也不可能来到这里。因此留个纪念是很重要的!在罗布泊湖心,我们找到了旅游探险家余纯顺的遇难之地。他的遗体就埋藏在这块石碑的下面……我们站立一排,向这位时年45岁的英雄致敬。余纯顺,1951年生,上海人。从1988年起,孤身徒步全国旅行探险,行程达4万多公里,足迹踏遍23个省市自治区,发表游记40余万字,途拍摄照片8千余张。日在徒步穿越新疆罗布泊时,不幸遇难。余纯顺此次遇难,是实施其孤身徒步走访全中国探险计划——徒步穿越罗布泊的项目。库尔勒人民热情迎接他的到来,不仅食宿全免,还协助他制定出穿越罗布泊的线路。库尔勒市保险公司为余纯顺和上海市电视台摄制组,免费提供价值100万元人民币的人身保险。中石油物探局提供“奔驰”沙漠车二台……距他遇难仅3公里之外,那里事先存有满满一箱矿泉水和一箱食物。在《余纯顺尸体检验报告》的结论:“……余纯顺的死因,系在高温环境下而引起的急性脱水,全身衰竭而死亡。”这说明,迷路和常人难以忍耐的高温,导致了余纯顺的意外死亡。此时,距余纯顺在罗布泊里遇难已经18年之遥了。他的身后也并不平静,先是他的墓被盗;接着他的一位女性朋友写了本书,说他是个为名声所累、不够清醒的英雄。我站立在他的墓前,久久无语。听凭沙漠里的风,在天地间狂怒地呼啸着……为送少校回基地,我们又回到了马兰生活区。我们去做了此行计划中的最后一个项目——敬拜马兰烈士陵园。我们向烈士们鞠了躬,愿他们安息。所有的马兰人,无论军人还是家属,死了都可以被葬在这个烈士陵园——他们永远住在了马兰。现在的马兰,对外也叫马兰市了。这个市却是军事化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主管部门开会时,都要通知马兰参加会议,而来自马兰的政府门部负责人,都是穿军装的校官——悄悄改变中的马兰,几十家企业、几百户个体工商户,给这个神秘的地方,带来了几许人间烟火和几许温馨。昨夜,我做了一个梦。梦中的我,又回到了马兰核试验基地,耳畔回响着那首儿时就会唱的歌遥——“马兰花,马兰花,勤劳的人儿在说话、马兰花,马兰花、叫你开花就开花……”梦醒泪落,起身倚靠在床背上,思绪早已飞向那遥远的边疆……此时,我想对观看我这篇搏文的朋友们说:马兰,那是一个充满着神奇、庄严、神圣却又充满着诗意的地方;那儿,生长着一株株美丽、鲜艳的马兰花。去朝拜那片圣地吧。它就在新疆的天山南部;它就在那片著名的罗布泊荒原……&
篇二:新疆马兰基地
新疆马兰基地
新疆马兰基地位于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境内,是中国上世纪60年代核试验基地的研究中心之一,有较多军事遗迹,是“两弹”研发的军事纪念地。新疆马兰基地即总装备部第21试验训练基地,在成立之初,部队代号为 8023 部队,后改为 89800 部队,中国核武器的摇篮,曾经在地图上无法找到的神秘地方。2011年被国家发改委列入国家红色旅游项目第二批经典名录。
新疆马兰基地,即总装备部第21试验训练基地,在成立之初,部队代号为 8023 部队,后改为 89800 部队,中国核武器的摇篮,曾经在地图上无法找到的神秘地方。
马兰基地是上世纪50年代由中国军人在罗布泊西端一片戈壁滩上建设而成 。1964年10月,随着罗布泊上空一声巨响,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试验成功,马兰基地由此始为外人所知。停止了核试验以后,这里已经开始逐步揭开它神秘的面纱。
马兰基地位于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州——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境内(该州面积47万平方公里,相当于4个浙江省,比英国的面积还大),罗布泊的西端。整个马兰核武器试验场的面积接近10万多平方公里,相当于一个江苏省的面积,是中国唯一的核试验基地,主要担负我国核试验(实验)的组织指挥、理论研究、测试分析、工程技术和勤务保障等任务。
距离罗布泊核试验爆心数百公里的马兰基地,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如今已成为各类生活设施齐全的小城镇。 名称来源
说法一:20世纪50年代后期,一支部队来到这里,看到此地虽然渺无人烟,却有着美丽的马兰花,于是就取名马兰。
说法二:张爱萍将军从朝鲜回国后,担任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由他主持核试验工作。这位著名的将军诗人,给这儿起了个极富诗意的地名---马兰,就此而得名。
2011年被国家发改委列入国家红色旅游项目第二批经典名录。
2012年10月,投资600多万元的“马兰军博园”开工奠基 。此项目由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硕县委、县政府与清华大学规划设计院合作,已完成军博园红色旅游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和景观设计。
马兰留下了诸多国防将领和核试验科学家们工作和生活的印记,许多重要的居所和工作场馆至今仍保持着原来的风貌。长达300米的人工防空隧洞(三线指挥部)透露着核试验的神秘与艰辛。
作为核试验基地,这里地理条件优良,既可以作空爆试验场,也适合作地爆试验场。这儿地形开阔,远离城镇,交通方便,附近有水源,地下水位低,也不在地震带上。在全世界都是条件最好的核试验场区之一。
几十年来,基地成功地进行了数十次原子弹、氢弹、导弹核武器试验等试验,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
日在新疆罗布泊马兰核试验基地,我国第一枚原子弹爆炸成功,从此中国也成为了核大国。
1967年6月I7日在新疆罗布泊马兰核试验基地,我国第一枚氢弹试验成功。 日在新疆罗布泊马兰核试验基地,我国第一次地下核爆炸试验成功。
马兰基地生活区的面积大概约有7平方公里,如今的马兰基地已经俨然是一座微型城市,各种生活设施一应俱全。经过四十多年的建设,马兰已脱胎换骨般变了摸样。进入马兰基地后的第一个感觉就是这里充满了绿色,路途中的灰暗色彩一扫而空,有如进入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生活区内的景色也非常漂亮,有两个文化广场和一个公园。广场里有获得吉尼斯世界纪录的中国地图大沙盘,还有一工湖,公园里有一面刻有《孙子兵法》全文的长墙,字体优美,笔力遒劲。如果不是向远处望可以看见天山的话,很难相信这里会是新疆。一条笔直而
宽阔的柏油马路横贯基地,两旁种着参天的白杨树,棵棵都是挺拔而且高大,路两边还有许多人物的介绍,他们都曾经是中国核武器的功勋。
篇三:中国核基地——西域马兰
中国核基地——西域马兰 日上午9时,中国第一颗氢弹在新疆罗布泊爆炸,据最后各项数据测算的爆炸当量为330万吨,威力相当于165颗广岛原子弹。广袤荒芜的...
日上午9时,中国第一颗氢弹在新疆罗布泊爆炸,据最后各项数据测算的爆炸当量为330万吨,威力相当于165颗广岛原子弹。
广袤荒芜的大漠深处,原子弹、氢弹、中子弹爆炸的烟云笼罩着一片死亡之海──罗布泊,西出阳关的丝绸古道,人迹罕至的生命禁区,白杨树、翠柳、马兰花汇聚的浓荫撑起了一片生命绿洲──这就是马兰核武器试验基地。
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在这里成功起爆,日,中国成功进行了最后一次实弹核试验。在这之后,中国政府宣布从日起开始暂停核试验。在1964年至1996年这三十多年的时间里,中国在新疆的罗布泊核试验场一共进行过45次核试验,其中23次是大气核试验。经过几十年的努力,中国建立了一支精干、有效的核自卫力量。大长了中华民族的志气,增强了中国保卫和平的实力。
基地位于&华夏第一州&--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境内,营区生活娱乐设施齐全,有自建的电视台、多功能文化活动中心、游泳馆和商业服务网点。几十年来,基地成功地进行了数十次原子弹、氢弹、导弹核武器试验等试验,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
在号称“死亡之海”的罗布泊深处,曾经活跃着一支由科研人员和军人组成的神秘而庞大的部队。这支部队全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1训练基地,对外代号63650部队,63650部队隶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是中国唯一的核试验基地,主要担负我国核试验(实验)的组织指挥、理论研究、测试分析、工程技术和勤务保障等任务,设有核技术及应用、工程力学、无机化学三个主干学科和物理电子学、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信号与信息处理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计算物理等其它学科。
探访马兰基地
说到马兰,不知道有多少人会想到这是个地名。这个中国地图上无法找到的地名,代表中国唯一的核试验基地,面积超过10万平方公里,和浙江省面积差不多,隐藏于总面积166万平方公里的新疆自治区腹地。
马兰基地紧贴着罗布泊的西端,到今天,这个基地已经有40多年了。
那是去年8月,更多的是怀着对新疆这个地方的向往,我很兴奋。我们在库尔勒的和静县下火车,这个县究竟有多大,汽车开了两天也没丈量完。在天鹅湖我终于看到了天鹅,然后我知道接下来要去的就是马兰了。
汽车在无边的像裹着绿绒毯的巴音布鲁克大草原上穿行,路很糟糕。天空转眼间堆满了乌云,我看到车外的温度显示为8度。越野车后备箱里堆着军大衣,接我们的秘书说,这是我们出车到草原必须要带的,无论冬夏。车开着开着草原没有了,再接下来出现了戈壁滩,路开始平整起来,两边也越来越荒芜。终于离开和静县进入和硕县,也就是马兰所在的县。我开始不自觉的问秘书问题,关于马兰的一切,我不停地问,有些问题都重复了。最后那个秘书只笑不答了。爸爸说,可以了,很快就到了,自己看吧。
确实是快到了,四、五百公里的路走了七、八个小时。这段时间里,司机不时地把头伸出窗外,他困,但必须保持清醒。爸爸说,你抽支烟吧。后来我们在马兰见到的每个司机都
抽烟,不管是不是长着一张娃娃脸,不管拿烟的样子与稚气的脸有多么不和谐。和这里的司机处久了会发现他们有点玩世不恭,但谁也不能指责他们,也许就是明天,他们又要出车几百公里,同样的路线,没有变化的风景。我们看够了可以睡觉,他们不能,有些东西是无法排解的。
终于到了。车外的温度最终停止在37度。你真是很难想象,在穿越了遥远的、只生长着一种叫骆驼刺的高耐旱植物的戈壁滩后,会看见一片绿洲。那里面有马兰7平方公里的生活区,防风林一层又一层的包裹着这个生活区。这些林很多还是当年的建设兵团种的,许多年以后,他们的成果已经这样显著了。只是,这些建设兵团先后撤消,营区里人去楼空。
马兰基地的生活区有东西南北四扇大门把守,每一辆进出的车辆都需要得到司令部的通行令。生活区里住着近两万工作人员和他们的家人孩子,包括一些已经退休的工厂职工。那些工厂已经不再属于马兰,但他们仍旧属于马兰。马兰人对生活物资的需求带动了旁边的乌什塔拉乡的经济,让这个乡有了成排的商店、饭馆和出租车。
我们住在马兰的第一招待所,那是兴建马兰基地时,苏联人造的,墙有城墙那么厚,隔热效果很好。马兰的夏天总是三十好几度的高温,紫外线强烈,但住在一楼的人仍旧不需要任何降温设备。很可惜我们住在顶楼,其结果是热的像个蒸笼。我走进房间看见床单被套和枕巾是90年代家庭普遍使用的那种,看到洗漱用品也是家里常用的,心里有一种异样的感觉。马兰的水引自天山的雪水,冷的让人承受不了。马兰人还在绿化地面下铺了水管,用天山的水灌溉。第一个晚上我睡得很不踏实,睡着睡着就觉得嗓子冒烟了,总忍不住起来喝水。后来我就知道,睡前一定要放一瓶保湿霜和一杯水在床头柜上。在马兰我流了两次鼻血,这是很正常的。有人开玩笑说在马兰洗完衣服直接就可以穿了。而8月,差不多是马兰最湿润的季节了。
第二天我醒得有点早。马兰的早晨从七点半开始(和北京有两个小时时差),先是听到号声,微风吹进房间,然后院子里有人说话和小鸟的叫声。走出招待所,我看见一个明亮的马兰,那种清新的、怡人的感觉和前一天是那么不同。招待所道路的两边种着各种果树,有些挂着果实我还是叫不出名字。后来我问秘书,这样种在路边,果子不早就被人采光了?秘书说,是呀,这些果树就是给人摘的,你喜欢也可以摘。马兰到处开着一种不知名的菊花,它的花粉让很多在马兰工作的人得了过敏性鼻炎,大家在一起好端端的就泪流满面。有的人离开马兰就好了,有的人一辈子都不能好。爸爸的同学就是这样,这是马兰留给他的永远的纪念。今天马兰饭桌上丰盛的食品总会让久别的老马兰人无限感慨。基地刚建那会儿,爸爸的同学搭飞机去北京,附加任务就是带点青菜回来。不知道当年他们吃的都是什么,反正现在马兰有自己的农场,一切问题就简单起来了。
终于我们有了足够的时间细细打量这里。马兰的公共设施一应俱全,它精致的像个小城市的缩影。从邮局到保龄球馆,从公园到广场,从幼儿园到高中,从医院到电视台,服务人员都是军人或他们的家属。听秘书说,这个基地从建立到今天,还没有出过刑事案件,派出所也就没什么事情。在马兰广场,我看到为“心连心”艺术团的演出搭的台子。这个广场的感觉,旗杆、华表、礼堂和展览馆的格局都像极了***广场。而确实也是这样的,展览馆整个建筑的风格都仿效了北京的民族文化宫。
在离马兰20公里的地方,有中国高原第一大淡水湖——博斯腾湖。那里有清澈湛蓝的湖水和细软的沙滩。现在这里到处竖着诸如“夏威夷风情”之类的广告牌,也有不少人从乌鲁木齐或库尔勒过来玩,马兰人喜欢在下午最烈的阳光过后来这里游泳,那种轻松让你不能记起这个基地上空每六分钟飞过一次的侦察卫星。
晚上,马兰恢复清新。我怀着有点崇敬的心情去看可能是我这辈子看到的最多的星星。 离马兰生活区40分钟车程的地方,有一座红山,那是天山山脉的一支。整个六十年代和文革时期,为了响应林彪把高尖端研究都搬进山里的决定,马兰基地的核心人物就在这里办公,比如程开甲。现在,红山已经废弃不用,只有一些曾经在这里工作过的人会回来看看。
去红山的路不好,两边也没什么植被,零星地长着一些红柳和骆驼刺,土地显得贫瘠而杂乱无章。远远的可以看到一个巨大的铁架子,是电影《横空出世》的道具,模仿基地场区里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时架放原子弹的铁塔。现在这个是马兰的标志物,312国道就从铁架子的不远处穿过,终于有一些不相干的人知道了马兰。
红山现在杂草丛生。基地把当年在这里造的房子都送给了地方老百姓,他们对房屋的用途重新进行了分配,一楼养羊,二楼住人。我们踩着羊粪走上二楼,能隐约看出那还是三室一厅的房子。那曾经是基地核心人物的卧室办公室和会议室,而现在窗户都被拆下堆在地上,看上去更像废墟。爸爸的同学大概是马兰的第一代秘书,他说起与那些人一起在这里彻夜工作的日子,总幻想能有一碗面条做夜宵。一个晚上,他看见值班的战士因为百无聊赖,用笔在墙上长久而有规律的划来划去,发出枯燥的“嚓嚓”声,于是他走出去,在黑夜里和战士聊天。那时候,他们都正年轻。
基地真正的工作区离开马兰生活区还有200多公里,通常被称之为场区。它的面积接近中国的浙江省,大量的核试验都是在那里完成的。现在,随着核试验的逐渐停止,已经没有多少人在场区驻守了。
通往场区的路是马兰人自己修的柏油路。200公里,大概是个绝对安全的距离了,可以让那两万人踏实地在马兰生活。整个场区都是戈壁滩,有一栋办公楼,一个发电站,还有几幢简易房子,如果进行核试验,这里就是指挥中心,很多工作人员会住到这里。可是现在,虽然是白天,这里还是荒凉得有点让人害怕。我想起在马兰看的关于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纪录片,钱学森和张爱萍在场区里支帐篷,风很大,画面里所有的东西都在飞舞,灰暗的有点阴郁的色调让人觉得胸闷。
见到办公楼就算正式进入场区了。而第一次空爆原子弹的爆心离这里还有200多公里。由于这样的地面试验已经停止了很多年,通往爆心的路已经没有了,听说现在那里还剩下一个变了形的铁架子。以前搞核爆炸那会儿,总有一些牧民把爆炸完变形的铁架子拖回家去用,他们不明白什么当量沾染之类的东西,我也不太明白,但我知道害怕。
辛格尔哨所是离马兰最远的一个哨所,它已经深入到了罗布泊的西端。要达到那里,又是几个小时的车程。只不过到了后来,没路了,车子就直接在戈壁滩上开了,我坐在车里觉得自己土头灰脸的。秘书说,有一次,一个苏联专家进场区考察,和另一辆车走散,迷路了。他的车开到了辛格尔,当时哨所没有任何通信设备,一个战士于是跑步几十公里到指挥部报信,发现那里的人找得正着急。在场区,是不允许单车行动的。
“辛格尔”在蒙语里是“雄性的世界”的意思。整个哨所就几间平房,还有一个人工湖和一大片菜地。我见到那些战士的时候,他们带着一身的羊膻味和木讷的笑容。最早在这里建哨所是因为一次爆炸前的巡逻,七个战士,七天七夜徒步800余里,断水断粮,在这里发现了两眼泉,哨所就依泉而建了。这听起来让人难以置信,可的确是真的,马兰人叫它“罗布泊第一泉”。我们去的时候有个战士出去巡逻了,他一个人和一头骆驼,听说那是他们收养的一头误闯进他们哨所的骆驼。其余的战士在招待我们和另一拨参观的客人。院子里有树,我们坐在树下用木墩做的凳子上吃战士自己种的黄金瓜。这种在缺水和土壤条件
恶劣的情况下长成的瓜像蜜一样甜。瓜源源不断地从战士们的房间里拿出来,那样小巧和光洁,这是他们专门用来招待外面来的人的,有人吃完了还带走一个,而我们终于不忍心再动嘴了。
现在哨所已经有了一架手摇的***,还有一堆过期的杂志。马兰派了一支工程队,要给哨所修新宿舍。这里的生活很快就会不同了。我们的车开动的时候,哨所战士站成一排,笔挺地敬礼,脸上的表情严肃而镇定,我的心一惊。
离开哨所,我们的车在一个山坡上停下。秘书说,这里就是当年进行地下爆炸的地方。环顾四周,除了有一些生了锈的铁丝网,看不出有什么不同。但在地下几公里处,有原子弹爆炸的残余。由于技术的限制,我们至今无法将那些残余安全的取出,也许以后也不能。所以,地面上立了一块碑,写着:永久沾染区。五个字触目惊心。
回去的路上,车子突然急刹,秘书跳下车说,在这里照张像吧。我一看,路边有一块不起眼的碑:军事禁区。以前,我们是绝不可能迈进去一步的。现在,一个时代已经过去,这个基地的地位不再有那时的显要。没有如火如荼的试验,也没有大批的热血青年怀着理想和荣誉感从四面八方涌来。我突然想,当这里的工作不再有神圣来支撑的时候,他们拿什么在坚持?
出了马兰生活区的东大门,有马兰的烈士陵园。那是唯一一个在马兰大门外的公共设施。陵园门口长年住着一个老头,负责打扫路面,收拾墓地里长出的杂草。他是义务的。陵园里每一座墓碑上都刻着名字,有的是夫妻俩的名字并排刻着,可惜我都不认识。爸爸的同学夫妇两在一些名字前久久站着,然后鞠躬。我想他们大概认识,一起共过事,不想现在阴阳两隔,还能在马兰见面。
所有的马兰人,无论军人还是家属,死了都可以被葬在这个烈士陵园。他们大多都算不上牺牲,只因为他们在这里工作了,和这片有点寂寞的土地一起生活了。也许是想感激他们的付出,也许不是,只是想让他们永远住在马兰。
激情燃烧的岁月 赶赴前线:四千多大学生会集马兰
上个世纪50年代中后期,位于河南商丘的一个步兵突然从人们视线中消失,一段时间后这个学校出现在大西北——新疆库尔勒地区的和硕县,这里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叫马兰,这就是中国的核试验基地,它叫马兰基地。
从上世纪60年代起,马兰逐步发展成一个独立的城市。日,刚刚从北京航天航空大学毕业、年仅23岁的符红铁也来到了这里,当时这里的人口已经达到10万多。第一天到北京的目的地报到的时候发现,一同报到的7个人分别来自北大、清华、北航等,这些学生中又分别来自固体力学、航空动力学、导弹轨迹、自动控制、核物理等6个专业,尽管不知道我们要去哪里,但是敢肯定的是我们去执行一项重要的任务。
果然几天后,他们坐上了闷罐车走了3天4夜来到了新疆,开始了他们的军旅生活。与符红铁一样,来自各名牌学校的大学生逐渐来到这里,人数多达4000多。
方剑心,1933年出生,1949年参军,1952年加入中国***,参加过抗美援朝和西藏高原平乱。1968年至1977年期间,调往新疆罗布泊核试验基地,先任基地司令员秘书,后任基地司令主任,经历了多次不同规模、不同方式的原子弹和氢弹试爆。
他说,基地有一个名词叫作 “零时”,所谓的“零时”,指的就是起爆时间。“零时”的确定首先要看全国范围内的气象条件。据了解,罗布泊核试验基地地处西风带,核试爆后产
生的烟云会随风向东飘去,最后到达东海。指挥部必须确保核爆烟云在“出海”过程中不能遇到雨雪天气,否则烟云中的核污染物将随雨雪一起落下,对沿途地区造成污染。“零时”一经确定,方剑心跟随司令员从“爆心”出发,乘车在方圆60公里的核爆区内视察,确保区内人员已疏散完毕。每视察完一个地方,司令员就将该处引爆用的电闸合上,这样一路返回临时指挥所。当指挥所的最后一个电闸也合上时,核试爆正式启动。
“指挥所每一个人,此时的心情都十分紧张。”方剑心说。当一切准备就绪后,管理人员下令戴好高倍墨镜。所有人都将目光锁定在爆心方向,屏住呼吸,等待着那一刻的来临。随后,广播里嘹亮的声音在倒数着:“10、9、8……3、2、1!”刹那间,一道耀眼的白光闪过,一颗巨型的火球在空中熊熊燃烧起来,“就像天上的太阳!”紧接着,一股闷雷般的
爆炸声响起,在爆心方向冉冉升起一道硕大的蘑菇云。
数据收集:千分之一样品取核爆数据
核爆基地一个主要目的就是获取各种试验数据。因此凡是当时生活的所有物品都可以在基地找到,有大到骆驼、小到豚鼠的成千上万只各种各样的动物,有从北京地铁到武汉长江大桥的各种主要建筑实体模拟物品,有大到飞机、坦克、军舰,小到步***、手榴弹等各种军事武器等。
来自西安军事工程学院的吴嗣廉说,每次核爆前,这些军事、生活、工作等用品被按照各种形式摆放在离核爆点2公里到20公里的范围内。比如与人习性相近的猴子,有的被放在半掩体的地面上,有的放在坦克里,有的被披上棉织物,有的被放在土墙的后面等等。这些被摆放好的动物一群群一排排,老远望去十分壮观,最后一次清场地,当我们远离它们的时候,也有些别样心情,因为我们知道在核爆后,它们中有许多可能已经不存在了。
试爆结束后,防化分队的队员们立即驱车冲进核爆区,对试爆现场的放射性剂量进行测量。当确定放射性剂量已下降到水平时,其他人员方能分批进入爆区。最先出发的是司令员一行人,然后是各大军区的首长、参谋长,最后是回收分队。进入核爆区后,只见笨重的火车头被掀翻了,坦克的外壳被烧得通红,坦克上的大炮被折成一团,笔直的桥梁被彻底摧毁,只剩下一堆碎块。各种动物,无防护的被烧成焦炭;有防护的,例如一些猴子或狗,依然活蹦乱跳,但回收后不到几天也相继死亡。通过对上述效应物的回收和测试,研究人员得出各种武器装备、建筑、动物在各种距离被核弹杀伤破坏的效应。“原子弹的威力真大呀!”回想起核爆区里的景象,方剑心激动地说。
在基地医院工作的黎毅说,每次核爆后进入沾染区,距离核爆点两公里范围内的动物们肯定是被烧得不存在了,一般来说,八公里以外的动物有的可以存活下来,但是这个位置的猴子被取回来后一般是没有精神,昏昏欲睡,有的也在不久后就死掉了。
黎毅说,为了取得准确的数据,往往要大量的品。她所在的医院把回收回来的豚鼠一一***,要获取核爆范围内豚鼠耳鼓被穿透的几率,至少要收取1000个豚鼠样品。
夏天地面热得可以烤熟鸡蛋
在核试区生活,最大的困难是没水用!在核试区附近有一条河,叫孔雀河,河水喝起来非常苦涩。往地底钻500米深打一口井,取出来的水也是苦的。战士们运来海军用的海水淡化器,经过一番处理后依然不起作用,无论河水、井水统统无法下咽。无奈之下,基地人员只好用油罐车从300多公里外的地方运水回来。
相关热词搜索: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