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抚如果不被免职,我就要回到老地方一直待在地方吗

巡抚如果不被免职,就要一直待在地方吗(历史)_百度知道荣耀大中华
第251章 :双巡抚被免 _ 2k小说阅读网-好看的小说
第251章 :双巡抚被免
第251章 :双巡抚被免 作者:】
2k小说网欢迎您!本站域名:"2k小说"的完整拼音,很好记哦! 好看的小说
强烈推荐:
&&&&西奥返回武汉之后又在唐家呆了两天,这期间没少和唐杰以及黄静宜两人说他此行游玩的情况,特别是对于南昌府境内各个名山名川的描述更是引得黄静宜极其向往。说起来身为女孩子黄静宜这十几年来还没爬过什么名山大川呢,甚至于在她年纪稍微大了一点之后更是几乎很少离开南昌城。&&&&在这个时代,女孩子特别是大家族的女孩子更是各个被禁足在家里,几乎没有出去的机会。而也正是因为此,让她们对于外界产生了极大的向往。黄静宜基本上便是如此,虽然黄锦云对她管教的不是那么严苛,甚至还允许她上过一段时间的女子学堂,但是除此之外她却极少有离开家的机会,至于离开南昌城那更是想都不想。在她的记忆力除了小时候跟着家人去景德镇爬过山之外,就再也没有见过山的样子了,而且那还是很早以前的事情。&&&&长时间呆在家里的黄静宜自然而言的对外界产生了极大的向往,或者说是对于自由的一种向往吧。而在西奥说了很多他和瑞良等人一起游玩的趣事之后,黄静宜便被引得兴趣大动,心里十分的想要到外面见识一下那些名山大川。&&&&过了两天之后,觉得玩的差不多了的西奥便离开了南昌城返回武汉而去,唐杰亲自将西奥送至码头,然后两人挥别。而晚上唐杰回去之后自然免不了和黄静宜温存一番,等两人全都释放了之后各自躺在床上静静的的休息。而随后黄静宜突然架起身子看着唐杰,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怎么?有事?”看到她这个样子,唐杰当即开口问道。&&&&“没,没事。”黄静宜犹豫了一下,没敢说出来。在出嫁之前她是大家闺秀,平常不能外出。而在出嫁之后,按照传统的礼仪,身为妇人的她更是得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经历过传统礼仪教育的她知道这个时候自己的想法是有点离经叛道的,所以心里的话刚想说出口,最后却又忍住了。&&&&“我知道你心里有事。”看了黄静宜一眼,唐杰像是什么都明白一样,说道:“是不是想要出去瞧一瞧,看看梅岭,看看百丈山,看看鄱阳湖?”&&&&黄静宜没想到唐杰竟然全都知道自己的心思,索性也不再隐瞒,放开了说道:“恩,我长这么大都没出过几回南昌城,听那个西奥说外面那么精彩,所以我想出去看看。”而说完,黄静宜立马一副可怜怜的样子,一脸期待的看着唐杰。虽说婚后的她是不能轻易外出的,但是如果有唐杰带着那就完全没有问题了。&&&&“没有问题,我带你去。”黄静宜还生怕唐杰会拒绝,但是哪想到他竟然一口就答应了下来。她哪知道唐杰的思想和她是完全不一样的,虽说上过一段时间的女子学堂,学过那么一点的洋学,但实际上黄静宜还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晚清人,她的思想还深受这个时代传统封建思想的影响,特别是黄家是大家族,肯定比着寻常的普通人家更加的保守,所以黄静宜自然不敢有半点逾越雷池的地方。&&&&但是唐杰却和她完全不一样,身为现代人唐杰十分支持黄静宜的这种想法,同时也十分同情这个时代的女子,不但地位低下,而且几乎一辈子都没什么权利、自由,除非是迫于生计不得不外出,否则大部分的人一辈子都要犹如被圈养了一样呆在宅子里面。&&&&而往往人类越是得不到的,就越是容易成为被人狂热追求的目标。像黄静宜这样的人从小没什么自由,自然而言的就对外界十分的向往。唐杰能够从之前黄静宜眼睛里面看到这种炙热的向往,所以他才会主动说出了对方心里的秘密,然后没有任何犹豫的答应了她。&&&&“不过不是现在,得过一段时间。”随后唐杰却说道:“现在还是冬季,不是外面最漂亮的时候,等开了春外面春暖花开的时候我就带你出去,到时候我们一定要游遍全南昌所有的名山大川。”&&&&当然除了季节的原因之外,唐杰也确实是没有时间继续陪着黄静宜了。这一次的大婚唐杰可是请假的,而且为了多陪陪黄静宜增进一下感情,唐杰更是在婚后一个多星期都没回新军军营处理军务了。&&&&可是现在唐杰不能在呆下去了,身为五十四标的标统,他可以一天两天不来,甚至可以三天四天不来,但是将近十天的时间都不出现,那就不行了,要知道全标的事情都等着唐杰拿主意呢。虽然他在离开之前已经安排了一些人暂时代替自己处理军务,但是毕竟二营和三营都是刚刚重建起来的,其内部管理并不是那么顺畅,除了唐杰之外没有任何一个人在军营里拥有压倒性的威望,所以其他人想要处理两个营的事务也就比较困难了。&&&&这一段时间虽然唐杰没有回新军大营,但是军营里发生的事情却还是有人专门向他禀报的。据他所知,五十四标的二营和三营虽然整体上还保持着稳定,但是他不再的这一段时间却也慢慢积攒出了一些问题和矛盾。唐杰肯定不能等着这些问题和矛盾扩大了之后再回去处理,所以趁现在问题还不大,他得赶紧回去处理一下。和谐,和谐,至少在他麾下的军队扩大到一定规模、需要使用制衡的手段控制军队之前,唐杰得保证手下军队的内部和谐,不能让他们有明显的内部争斗,要不然平白消耗的还是自己的实力。&&&&早前唐杰就已经决定好了第二天就返回新军大营,所以对于黄静宜所向往的事情,他虽然答应了,但是却也只能向后推延。索性现在不是游玩的最好季节,往后面推一下也不是不可以。&&&&而黄静宜闻言,虽然有点小失望,但是唐杰能够答应她就已经很让她满足了,所以也就点头同意了下来,而且末了还主动的亲了唐杰一下。不过她这一下却犹如在柴薪堆里扔了一根火柴一样,正是年轻力壮的唐杰可是禁不起一点挑逗,特别是在他完全不克制的情况之下,当即整个人就控制不住往黄静宜的身上压了下去。&&&&第二天一早,唐杰又回到了往日早起的习惯,起床之后并没有吃任何东西,和家人说了一声之后便一路跑步跑着离开了南昌城。而等出了城之后,唐杰加快速度,靠着强大的耐力唐杰一路之上不曾有丝毫停歇。最后等他出现在新军军营里之后,里面的将士们才刚刚开始吃早饭。&&&&回到五十四标之后,一见到唐杰回来了,当时五十四标的众多士兵一窝蜂的就围了上来,纷纷向唐杰表示祝贺,由于唐杰在军营里丝毫不端架子并且经常和普通士兵在一起吃喝甚至开玩笑,又经常和士兵交心,所以他在军营里可是非常的受欢迎,这不才刚刚回来,就立马被围了个里外数圈。&&&&“咱们唐标统还没吃早饭呢,大家都让一让,让咱们的唐标统边吃边说他成亲的那些事。”还好二营的管带邱家俊出来救急,让唐杰有了喘息的机会。没过多久,有人给唐杰端来了饭菜,然后他边吃看着围着自己的众多士兵,便说了起来,反正就是将自己的大婚说的如何如何的唯美,让这些个汉子们羡慕的都快流口水了。&&&&“怎么,羡慕了?”看着那些一脸向往的士兵,唐杰当即大声说道:“羡慕了就赶快让你家里给你们物色一个好婆娘,就老子给你们发的军饷,足够你们娶几个婆娘了。”&&&&“哈哈哈。”顿时所有人全都笑了起来。还真别说,自从这些士兵到了唐杰的麾下之后生活确实是改善了不少,不但家里不用再紧巴巴的过活了,就是不少的士兵这段时间也靠着积攒下来的军饷娶了亲,总而言之可以前相比可谓是天差地别啊。&&&&饭后,二营和三营恢复正常的训练,而唐杰则叫来钱书、邱家俊以及袁必达等人详细的了解了一下这段时间军营里的情况。这段时间里军营里大部分的事情都由钱书、邱家俊和袁必达几人代为处理了,不过有些事情他们却实在处理不了。这些事情都不算大事,就是比较繁琐,很多事情缺少了唐杰的亲自首肯或者签名钱书他们都不敢拿主意,而上面的商德全也只认唐杰,其他人任何人去了都不管用,所以这些事情就慢慢的被积攒了下来。不过等唐杰回来之后,在几个人的协助之下,很快一个上午的时间就把积攒下来的军务给处理了一遍。&&&&而后唐杰开始走访二营和三营,一边观察监督两营的训练,一边开始处理协调这段时间两营内部发生的冲突和矛盾。其实两营之间以及彼此内部的矛盾主要还是意气之争,这些都不是什么大事,而在唐杰亲自协调之下,也很快就彼此化解了矛盾,然后五十四标慢慢的便又恢复了平静。&&&&在唐杰回军营两天之后,处在南昌城中的唐父唐正等人却已经收拾好了东西准备打道回府了。本身唐家的根基就在景德镇,这一次如果不是唐杰执意要在南昌城完婚,恐怕唐正他们也都不会赶来南昌。而现在在唐杰完婚了之后,他们自然还是要回去的。而且马上就要过年了,他们也肯定不可能在南昌过年,要不然到时候族中的祭祀都没法弄。&&&&得知父亲他们要走,唐杰赶紧前来送别,倒也没有什么舍不得的,因为马上过年的时候唐杰肯定也是要回去的,到时候双方还得在景德镇再聚。倒是唐母在临行之前特意交代了唐杰几句,一是要待黄静宜好,二是要尽快让她抱上大胖孙子,三是要求唐杰过年的时候无论如何都要赶回家。&&&&当着母亲的面,唐杰自然是一口答应。他肯定是会对黄静宜好的,而且过年的时候只要不出意外也肯定会回家的。至于让母亲抱大胖孙子的事情,那就得等一等了。至少在目前为止,唐杰还没有让静宜怀孕的计划,倒不是他不想,而是感觉静宜的年纪有点太小了。&&&&放在这个年代唐杰和黄静宜的年纪都不算小了,但是以唐杰后世的标准来看,他二十一岁的年纪都还没到国家规定的男子法定结婚年纪呢。而黄静宜的年纪更小,才堪堪十七岁而已,在后世很多国家都还算未成年呢,说到这里唐杰是不是有点邪恶啊,不过时代不同了,黄静宜这个年纪要是再不嫁人,估计就该有风言风语传出来了。&&&&按照后世的规定来计算,黄静宜十七岁的年纪距离国家规定的女子法定结婚年纪更远。从医学上的角度来说,这个年纪的女孩生育对身体不是很好,当然,唐杰也不可能真的再等三年才去要自己和黄静宜之间的孩子,他还没有那么死板呢。不过考虑到黄静宜再有大半年就要十八岁了,到时候也算是一个成年人了,那个时候再要孩子似乎更合适一点,所以唐杰就擅自决定再等一年再要孩子。&&&&不过他的这个想法可没敢告诉家人,更没敢告诉黄静宜,要不然指不定得受到多少埋怨指责呢。&&&&而等家人都走了之后,唐杰将出来送别的黄静宜送回了屋子里,两人说了一会话之后便又回到了军营里。这段时间唐杰一直是白天呆在军营里办公,而晚上则返回南昌城家中,所以倒也没有让黄静宜一个人感到无聊。&&&&之后的两天本来一切正常,但是突然之间不知道怎么的南昌城里就传出了瑞良和沈瑜庆双双被免职的消息。唐杰大部分的时间都呆在军营里,所以对于这样的消息他也是在被商德全告知了之后才知道的。而商德全之所以告诉他,也是想要向他询问一下事情的真伪,估计商德全想着唐杰和沈瑜庆之间的关系那么好,应该知道这件事情。&&&&但是事实上唐杰之前一点消息都没有听到。所以当商德全把瑞良和沈瑜庆双双被免职的消息告诉了他之后,唐杰当即就震惊了,“免职了?为什么免职?”说起来唐杰也是一无所知啊。&&&&“说是另有录用。”商德全说道。实际上朝廷的免职决定更像是对瑞良一个人颁布的,而沈瑜庆只不过是被牵连在了这件事情当中而已。事情的根由还是和瑞良、沈瑜庆这两位双巡抚有关。&&&&正常来说一省只能够有一个巡抚,但是在江西却出现了同一时间存在两个巡抚的情况。而之所以造成这种局面则是因为正式被朝廷任命的江西巡抚瑞良因为身体原因无法履行巡抚的实际职务,而他身为满人再加上朝中有人,那也不能说撤就撤,所以即便是瑞良不能正常履职,这个巡抚的位置他还是坐得好好的。&&&&不过毕竟巡抚管着一省之军政大事,如果瑞良这个巡抚不管事情,那江西岂不是要乱套了?不过这可难不倒朝廷,应对这种情况朝廷早就有了久经考验的对策,那就是护巡抚制度。&&&&所谓的护巡抚制度就是在正式巡抚因为种种原因不能正常履行职务之后,临时选拔出来一个人出来代理巡抚的职务,不过这个人虽然可以行使巡抚的职权,但是却只是一个临时的巡抚,完全算不得真,而事后朝廷如果对这个人不满了或者有了更好的人选择完全可以将其免职,然后再重新任命一个新的巡抚。并且由于之前那人只是暂署巡抚职务,所以对他的免职也算不上真正的免职,毕竟他本来就不是巡抚,而这样也可以减少一些被免职官员的怨气,可谓是一举多得。而朝廷的这种权宜之计则慢慢的衍生出了这种独特的护巡抚制度。&&&&特别是在晚晴,由于国家动荡比较多,地方上也不怎么太平,所以经常出现朝廷任命的巡抚因为种种原因无法继续履行职务的情况,而在这种情况之下,各种护理巡抚就频繁出现,像沈瑜庆就是这种情况。瑞良这个正式的巡抚不能正常履行职务,但朝廷又因为其满人的身份不能将其免职,所以就再选派了沈瑜庆为护理巡抚,让沈瑜庆代为行事巡抚职权。这样不但保证了江西的稳定,同样有瑞良在也可以防止沈瑜庆在地方上专权。&&&&不过对于已经快干了两年护理巡抚的沈瑜庆来说这可不是什么好事。按说一般护理巡抚的出现作为权宜之计在一省当中顶多存在半年、至多一年时间,可是沈瑜庆却足足干了快两年时间了。能够干这么长时间那说明朝廷对于沈瑜庆的能力还是认可的,而这种情况之下一般朝廷都会将护理巡抚直接转正,让其成为正式的巡抚,毕竟护理巡抚名不正言不顺,在真正处理政务的时候还是有诸多不便的。&&&&可是在江西,可能是由于瑞良的存在,也可能是朝廷不想让他这个汉人掌控太大的权利,所以两年时间里愣是没给沈瑜庆转正。而一日不转正,沈瑜庆就一日不得安心,没办法谁让护理巡抚没有一点保障,随时都有可能被撤换呢,而且到时候连说理的地方都没有。&&&&这种情况沈瑜庆足足担心了两年时间,本来他都以为不会发生了呢,但是没想到末了还是被他倒霉的给赶上了。就在昨日,朝廷发来电报宣布免去瑞良的江西巡抚职务,调回京城另有任用。而与此同时,瑞良被免职之后他身上江西巡抚的职务就被空出来了,沈瑜庆想着自己的机会可能来了,但是谁知道朝廷紧接着却任命了另外一个人来当江西巡抚,而这个人便是冯汝骙。&&&&瑞良被免职了,接替他出任江西巡抚职务的是冯汝骙。而这样一来,沈瑜庆就比较尴尬了,因为冯汝骙和瑞良不一样,瑞良名为巡抚,但实际上就没管过事,而冯汝骙却是实实在在的巡抚,而且人家身体健康的很,到了江西根本就不用有人来代替自己处理政务。&&&&也就是说,这个时候沈瑜庆突然变成多余的了。冯汝骙上任了,那他自然不能继续在江西护理巡抚的职务上呆着了,所以想了半天朝廷做了一个让沈瑜庆很受伤的决定,将沈瑜庆调回了江西布政使的职务之上。&&&&天见可怜,两年之前沈瑜庆就是从这个岗位上接过瑞良手中巡抚的权利的,但是辛辛苦苦、兢兢业业的干了两年之后,他竟然又回去了,还是当得布政使,而这如何不让沈瑜庆郁闷。&&&&但凡是当官的就没有一个不是心怀抱负的,说什么淡泊名利那在官场上都是瞎扯,像庄守忠那样连升官都不要的都是被逼的。而沈瑜庆别看他名声挺好,但是心里也绝对充满着抱负,不管是为了实现个人理想、还是为国为民吧,他绝对有成为封疆大吏的梦想。&&&&但是此时此刻,朝廷的决定却给了沈瑜庆巨大的打击。两年来兢兢业业沈瑜庆不敢说自己将江西治理的有多好,但也绝对比前几任巡抚都要好,而且这两年来江西虽然也有一些动乱,但是整体上却比较稳定,而且隐约有了复苏的迹象。当然要是没有这些朝廷也不可能让他在护理巡抚的位置上一待就是两年。&&&&但是到了关键时刻,朝廷却抛弃了沈瑜庆。宁愿找一个外人来当江西巡抚都不让他转正,而且如果是担心他在江西权势过大或者资历不足以出任江西这种比较重要省份的巡抚,那完全可以将他调往偏远省份当一个巡抚啊。可以说如果朝廷将他调往什么比较偏远的省份他也认了,但是偏偏朝廷却是将他调回了两年前布政使的职务,这个就让沈瑜庆无语问苍天了,“难道上天就如此待我不公?”&&&&不过不管沈瑜庆心里怎么想,反正局势已定,已经容不得他有任何的反悔。&...&& 2k小说阅读网
荣耀大中华相邻的书:袁世凯1908年被免职的真正原因:袁世凯为何罢官归隐袁世凯1908年_督师历史网
袁世凯1908年被免职的真正原因:袁世凯为何罢官归隐袁世凯1908年
  武昌起义爆发不久,清廷启用罢官归隐三年之久的袁世凯,并在随后不断加大他的权力,希望袁世凯能够在危难时拯救清王朝。然而重出江湖的袁世凯不仅没有力挽狂澜拯救大清,反而亲手将这个两百年的帝国予以终结。而且,作为大清王朝的内阁总理大臣,袁世凯并没有随着这个帝国的消逝而再度归隐,反而成为此后中华大总统。更恶劣的是,过了几年,袁世凯帝制自为,试图建立中华帝国。这一系列变动弄得人们眼花缭乱,也不由自主想起袁世凯在辛亥年出山之初种种作为可能与其三年前罢官归隐有关,而那次罢官归隐之所以发生,似乎又与摄政王心胸狭隘、容不得这位汉人能臣有关。袁世凯之所以见死不救,甚至乘人之危攘夺天下,可能都是对摄政王载沣将其免官实施报复。这个冤冤相报何时了的复仇故事非常合乎逻辑,合乎中国人的审美趣味和期待,于是讲了一百年没有什么人怀疑。其实,这个故事是假的,与真实的历史相差甚裕  一、免职的经过  袁世凯是慈禧太后在李鸿章之后最为信赖的汉族大臣,在慈禧太后统治的最后几年中掌握着相当大的权力,也对当时的一系列政治改革作出过重要贡献,当然也得罪过不少人,多年来弹劾他的奏章几乎一直不断。这种弹劾在专制政体下当然是一种政治威胁,然而被弹劾者如果真能经得起调查,那么这些弹劾不但不会减分,反而往往在很多时候加分,成为被弹劾者升迁被重用的机会。  随着预备立宪在全国的推行,袁世凯于1907年奉命离开经营多年的直隶,调往中央参与军国要政,出任军机大臣兼外务部尚书,与从湖广总督任上调来担任军机大臣兼管学部的张之洞一起,成为慈禧太后最为倚重的汉族大臣。  在此期间,清廷的政治改革、经济改革,尤其是袁世凯主管的外交活动,确实获得了不小的成就。在政治改革方面,经过几年实践,地方谘议局的运转逐渐成熟,中央的资政院也在发挥着相当作用,只是资政院毕竟不是正式的议会,人们的政治期待就是能够尽快召集正式国会。各地的呼吁和内外大臣的建议符合朝廷的利益和国家利益,所以朝廷在1908年8月接受了这些建议,明显加快了立宪步伐。8月27日,朝廷颁布了《钦定宪法大纲》,同时宣布立宪筹备清单,定九年后召开国会。  正当此时,光绪帝自1907年秋天开始犯病,1908年11月初病危。13日,慈禧太后发布懿旨,令醇亲王载沣之子在宫中教养,并在上书房读书。第二天(14日)谕:朝会大典,常朝班次,摄政王着在诸王前。同一天,大行皇帝龙御上宾,年仅三十八岁,因未有储贰,不得已以摄政王载沣之子溥仪为嗣。又因小皇帝尚在冲龄,正宜专心典学,所以慈禧太后又任命摄政王载沣为监国,所有军国政事,悉秉予训示,裁度施行。遇有重大事件,必须请光绪帝***隆裕皇后懿旨者,也由摄政王随时面请试行。在做了这些安排后,慈禧太后去世,结束了长达四十八年政治统治。此时距光绪帝去世不过二十四小时。  光绪帝和慈禧太后在短时间里相继去世,大概称得上20世纪之谜乃至千古之谜。到目前为止的几乎所有研究者都不相信清政府的官方记载,而是相信传言,推测光绪帝的死亡乃为慈禧太后的迫害甚至是直接加害。最近几年,随着国家清史编纂工程的介入,运用高科技检测光绪帝遗物,慈禧太后毒死光绪帝的说法似乎将要成为盖棺之论。  当时各种各样的传言实在太多了,而朝廷发布的消息往往是只有结果,没有过程没有原因,于是面对各种突发事件,人们总是习惯性地施展想象力,于是给我们留下各种各样猜测的机会。  与我们讨论的主题有关的是,袁世凯是慈禧太后的红人、宠臣是不必怀疑的,他在两宫生命的最后岁月鞍前马后也确实做了许多重要贡献。然而,在一朝天子一朝臣的君主专制体制下,旧时代的宠臣袁世凯能够成为新朝的重臣,其实还是令人怀疑和令人忐忑不安的。尤其比较令人困惑的是,在光绪帝去世同一天,正在的康有为就大胆宣布,皇上的突然死亡是袁世凯的阴谋和加害,他甚至为此致电美国总统,指控袁世凯试图变换中国君主,扰乱中国,因而他请求美国政府联络各民主国家,对于清廷的权力变动不予承认,设法遏止袁世凯等反动势力上位。  康有为的说法当然没有多少证据和道理,只是当年流行较广的一个传说而已。不过,从中国政治特有的运转规律看,袁世凯在两宫相继去世后,还是真的遇到了巨大麻烦,他确实也就在一夜之间失宠。  袁世凯的失宠,当然是指对接替慈禧太后和光绪帝主持大清国朝政的摄政王而言,这里面的真实情形可能也不是我们过去所理解的那个样子。不过有一点确实必须注意的是,在两宫管事的时候,无论反对袁世凯的力量多么强大,都被袁世凯柔性化解,也被两宫所压住,现在不同了,不仅摄政王无意继续压住这些反对的声音,而且可能在某种程度上还期待着这种声音,毕竟一个新的政治架构刚刚开始建立,一个强大的老臣对于新朝的主子无论如何都不会是一件好事。  反对袁世凯的潜流一直不断,慈禧太后在世的时候就是如此。日,号称刚正不阿的御史江春霖向朝廷上了一个折子,具疏弹劾袁世凯权势太重,尾大不掉,对朝廷是个威胁。其理由是袁世凯在9月15日(八月二十日)的五十大寿时大事张罗,拉帮结派结党营私。江春霖给出的罪名很大,也举了许多例子,建议朝廷汲取古来权臣祸国的经验教训,防患未然,对袁世凯严加惩处。  江春霖是清末有名的御史,一向以敢言而著称,晚清名臣自庆亲王、袁世凯、徐世昌至孙宝琦等人都曾被他弹劾过。仅袁世凯一人就曾被他多次弹劾。由于证据不够牢靠,所以一次又一次的弹劾并没有对袁世凯造成威胁。这一次也不例外,慈禧太后和光绪帝对江春霖的举报并不认同。  慈禧去世以后,一场对袁世凯的新的围攻开始酝酿。12月2日,宣统皇帝即位。19日,为表示新朝恩泽,朝廷下令嘉奖庆亲王世袭罔替,嘉奖世续、鹿传霖、张之洞、袁世凯等重臣太子太保。随后,江春霖向摄政王呈递密折,向摄政王举报庆亲王、袁世凯等相互勾结,结党营私,提醒摄政王设法限制庆亲王尤其是袁世凯。他认为,庆亲王在庚子事变中虽然稍有功劳,但自当国以来,政以贿行,官以私进,如袁世凯、徐世昌、杨士骧、赵秉钧、冯汝骙、唐绍仪、袁树勋、增韫等,莫不以重贿破格擢用。而袁世凯尤为其心腹,他们借新政为名,引用私党,遂令官场相习成风,以奔走为事,钻营为能。  配合江春霖的举报,另一个御史赵炳麟也趁机发难,上书监国摄政王密陈袁世凯包藏祸心,树植私营,挟制朝廷,如果让袁世凯继续留在军机处,他日必生意外之变。赵炳麟建议摄政王趁袁世凯势力尚未高度集结的时候突然行动,将袁世凯逐出军机处,一旦袁世凯被清除,他的那些党羽必将闻风而散。否则,若待其根深固结,谋定后动,他日监国摄政王即便下决心裁制袁世凯,恐怕也就很难了,或许也只能像先皇帝一样敢怒不敢言,俯首听其所为而已。  摄政王批阅这几份奏折密报后,经过与一些重臣商量,决定将袁世凯免职。发布免职令写道:  谕内阁。军机大臣、外务部尚书袁世凯,夙承先朝屡加擢用,朕御极后复予懋赏,正以其才可用,俾效驰驱,不意袁世凯现患足疾,步履维艰,难胜职任,袁世凯着即开缺回籍养疴,以示体恤之至意。  二、开缺回籍深层原因:一个化不开的心结  摄政王载沣在接管权力之后,由于袁世凯权力过大,将袁世凯视为政治上的最大危险,企图对袁世凯予以打击,甚至一度产生过要置袁世凯于死地的想法。袁世凯不仅掌握大权,而且在清廷内部攀缘结交了许多重要关系。袁世凯在慈禧太后、光绪帝的时代,无论拥有多大权力,都处于强权人物慈禧太后的掌控之下。摄政王执政后,情况则有所不同。摄政王在过去几年中,就屡屡与强势的袁世凯冲突,且每每被袁世凯打败,他们之间的矛盾已经积累很久,现在终于到了爆发时刻。  摄政王与袁世凯间产生矛盾,主要是因为以袁世凯为代表的汉族高官尤其是军事高官的崛起,不仅损害了满洲贵族集团的利益,且在很大程度上也威胁到摄政王的统治。在慈禧太后的默许、纵容和支持下,清廷在过去几年的政治改革中,确实准备走上行政中立的政治道路,像东西方立宪各国一样,最大限度地消弭人们生而不平等的出身问题,不再以出身决定一个人的升迁罢黜。清廷的这个政治选择当然与等革命党人“驱逐鞑虏,恢复中华”的政治压力有关,但从本质上说也表明清廷和满洲贵族中大多数人开始觉悟。行政中立的原则既没有表明汉族人的优越,也没有再规定满洲贵族的政治优先权,但毫无疑问的是,由于满洲贵族只是一个非常小的团体,所以这个政策虽在表面上并不是要损害满洲贵族的利益,但在客观效果上对满洲贵族不利。这也是后来之所以出现一个“皇族内阁”的根本原因。
  清廷的行政改革在客观上符合汉族官僚的利益,然而在慈禧太后主导的新政和预备立宪的政治改革过程中,汉族高官尤其是袁世凯还没有为汉族人谋私利的主动意识。这大概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汉人孙中山领导的革命党一直在海外鼓吹种族革命和民族革命,民族分野在当时的国内政治界已经成为一个非常敏感的政治问题,袁世凯等汉族高官既然已经获得了政治上的一定发言权,他们无论如何也不会有意识地将自己与孙中山的革命党联系在一起,至少不愿让自己的政治作为成为满洲贵族保守派攻击的把柄;二是汉族官僚不论高中低哪个层面,都占有绝对多数,既然已经占据绝对多数,他们更没有必要在这方面挑起满洲贵族集团中保守派的怨恨。基于这两个原因,以袁世凯为代表的汉族高官无论在当年的政治改革中怎样竭力争夺,竭力地出风头抢镜头,他们都没有引起清廷最高政治层的反感,慈禧太后相信袁世凯等汉族高官不是为汉族人的私利而工作,而是为大清国的久远利益。但是,满洲贵族中的保守势力眼见原属自己的位置权力都被这些有能力的汉族官员抢走之后,产生不满。于是他们与袁世凯等汉族高官的钩心斗角相互倾轧终于从潜流转为公开。  1906年9月,袁世凯奉命进京参与中央官制改革的讨论,在他的授意下,编纂官制局提调孙宝琦、杨士琦等人提出,中央官制改革的关键是行政中立的原则,在那时尚没有党派冲突的前提下,他们认为影响行政中立的关键在于官僚身份的认定及出身,他们建议取消军机处,设立责任内阁,将来的责任内阁主要对议会负责。这样可以保证行政中立,但显然削弱了朝廷对行政的控制,当然也削弱了满洲贵族统治集团对政府的控制,因而也就激起了满洲贵族统治集团的普遍反对。  满洲贵族统治集团中的少壮派大概认为,袁世凯等人的这些建议具有非常险恶的用心,无疑像孙中山等反满革命倡导者所鼓吹的那样,反对满洲贵族对中国的统治,他们与孙中山的区别只在于,孙中山是用武力用暴动的方式从外部攻击大清王朝,而袁世凯等人则是用改革的名义,用和平的手段从内部瓦解大清王朝的政治统治。于是这些少壮派针锋相对地反对废除军机处、设立责任内阁的建议,反而参照立宪国家行政中立和军队国家化的原则,提出设立陆军部,统辖全国军队,将各地督抚的军权统统收归中央。这个主张从理论上说当然没有什么问题,但是结合当时政治背景来看,这显然是针对袁世凯这样大权在握的督抚的,是假立宪的名义削弱汉族高官对军事权力的掌控。换言之,即便袁世凯这样的汉族高官可能在心里并没有像孙中山那样老是想着汉族、满人之类的身份区别,但在满人眼里,大概已有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意思了。  孙中山等人在外面的宣传肯定影响了满洲贵族集团中相当一部分人,这部分人真的开始怀疑汉族人与满洲人的离心离德。不过清廷最高统治层比如慈禧太后认为,既然身份认同已经成为政治变革中的大问题大障碍,那么就应该解决这些问题,让这些问题不再成为政治改革进程中的大问题大障碍。所以在稍后的讨论中,清廷一方面比较明确地否定现在就立即废除军机处设立责任内阁的建议,另一方面宣布废除过去中央各部双首长制,即宣布废除满尚书、汉尚书的区分,在新官制方案中实行满汉平等的原则,中央政府任命的新尚书不再区分满汉,只是在最初一批新尚书名单中,还是满洲贵族出身的高官占了多数,汉人所占的比例反而不如满汉双首长制时多,这当然使许多汉族官僚感到不满。  除此之外,满洲贵族统治集团中的少壮派对袁世凯等人揽权深感不满或者说不安,他们要求清政府通过改革的方式去剥夺汉人高官对权力的占有。他们要求限制官吏的兼差,这当然是要打击袁世凯这样的汉族官僚。所以到了1906年底,原本热情推动政治改革的袁世凯反而成为被改革的对象,于是他主动请求清政府免去他的所有兼差,并交出北洋军队的统帅权,支持设立陆军部。  袁世凯的退让并没有换来满洲贵族统治集团中少壮派的信任,他们之间的较量角逐和暗中较劲越演越烈。当然,袁世凯处于被动状态,少壮派则采取咄咄逼人的进攻态势。他们暗中煽动言官、御史弹劾袁世凯权重势高,贪私误国,甚至恶意预言袁世凯迟早要像历史上的、刘裕那样,篡位夺权。  清流们的攻击没有影响袁世凯的地位。1907年9月,清廷调任袁世凯为军机大臣兼外务部尚书,与刚刚调任来的湖广总督张之洞及庆亲王奕劻一起主持中央政府日常事务,成为慈禧太后和中央政府最信任也最离不开的重要人物,即便在为光绪帝选择皇位继承人以及选择摄政王载沣这样重大问题上,慈禧太后也曾认真听取袁世凯的意见。  在慈禧太后向袁世凯征询皇位继承人问题时,袁世凯竭力认同由三岁的溥仪继承皇位,支持载沣为摄政王监国。然而袁世凯的拥戴并没有换来与满洲贵族统治集团中少壮派的和解,这些少壮派集结在摄政王周围,不断向摄政王施加压力,要求处死袁世凯,以防止袁世凯利用手中曾经拥有的军权发动政变,篡夺大清王朝的统治权。  当满洲贵族统治集团中少壮派军人密谋攻击袁世凯的时候,袁世凯在北洋系的政治盟友和追随者在保定府发动了一场小小的兵变,以威胁摄政王和少壮派。结果摄政王没有完全答应少壮派的要求,而是于日将袁世凯开缺回籍养病了事。
  三、真正原因:外交失败引咎辞职  袁世凯开缺回籍的原因当然不是那么简单,还有许多人们至今并不明白的背景与原因。袁世凯开缺回籍也是当时国际大环境的产物,是列强在远东竞争的必然结果。  袁世凯是慈禧太后在生命最后岁月最为仰赖的重臣,他与汉大臣张之洞分享着控制中央政府日常运作的权力。张之洞的主要职责在内政,而袁世凯以外务部尚书的身份主管着大清帝国的外交事务,与外务部管部大臣庆亲王奕劻密切合作。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特别是《马关条约》之后的发展,列强在中国的投资越来越大,在中国经济生活中所占的份额也越来越突出,中外之间的交往越来越密切,中国的内政越来越多地受制于外交,外交博弈成为清政府当年最重要的一门功课。这也是袁世凯在政治上地位凸显的一个重要原因。  从列强的视角看,在甲午战争之前原本与中国关系最为友好,两国的贸易和文化往来也最为突出。然而在甲午战争中,英国借给中国“高升”号运兵船,当“高升”号出事之后,英国人不仅不愿与人翻脸,反而越来越倾向于日本,中英关系渐行渐远。英国与日本在1902年缔结同盟条约,这也是日本稍后敢于与发生正面冲突,敢于发动日俄战争的重要背景。  在欧洲,英国是的宿敌,中英关系的疏远导致了中德关系的亲近,特别是在《马关条约》谈判过程中,德国人拉着俄国人、人,多多少少为中国说了一些好话,帮过中国一些忙,尤其是干涉还辽,不管怎么说还是很让中国人感激。袁世凯隐居时的留影  日俄战争的结果使英日同盟在远东占尽了上风,远东的战略格局因英日同盟而被打破。英日同盟对远东的垄断当然不符合后起大国德国和美国的利益,所以为了抵制英日同盟,德国人于1906年动议组建中美德三国同盟。德国人三国同盟的建议引起清廷高度重视和兴趣,只是清廷考虑到英国和日本对这个三国同盟可能产生的激烈反弹,因而迟迟不敢答应德国人的建议。  中国的自我孤立鼓励了英国和日本,几经周折,日本与俄国握手言欢。日,日俄两国签订《日俄密约》,规定中国东北地区南部为日本势力范围,北部为俄国势力范围。前者被称为“南满”,后者被称为“北满”。俄国承认日本对的占领,日本承认俄国在外蒙古有着自己的特殊利益。  日俄和好并走向结盟改变了远东的政治格局,稍后甚至出现了英法日俄四国同盟的雏形,英国与俄国于同年8月31日签订协议,确定各自在华势力范围。他们联合统治着远东,使德国还有美国都感到格外失落,于是德国人再度推动中美德同盟,美国人对此也变得非常积极。对于德、美两国的建议,此时主持中国外交事务的袁世凯高度认同。袁世凯认为,如果美国在中国东北地区的贸易和投资有很大上升,占有重要的经济地位,那么按照美国的外交原则,一定会成为牵制日俄在东北势力的力量。东三省总督徐世昌亦认为,假如要想让美国帮助中国抵制日本,那么就要向美国人提供有足够吸引力的投资机会。奉天巡抚唐绍仪也认为,中国应该运用铁路建设和银行贷款等经济计划,去吸引美国资本进入东北,用美国的政治势力和经济影响力去抵消日本对南满、俄国对北满的控制。  基于这样一种战略考虑,清政府委派经济官员陈锦涛在美国向华尔街的金融大亨宣传在东北的投资机会和前景,表示中国正在进行政治改革,向中国特别是向广袤的东三省加大投资是一个明智选择,因为那里必将成为上一个能够容纳相当剩余资本与产品的市场,向东三省投资肯定较世界许多地方更明智更有把握。  袁世凯、徐世昌、唐绍仪的分析确实是有道理的,陈锦涛在美国的宣传也起到了一定作用。鉴于这样一种现实,特别是恰逢此时美国政府又提出退还庚子赔款的一部分,中美之间构建更加紧密的外交关系,并由这个紧密的关系去制衡日俄,或许是可能的。这个外交方略虽然有着传统中国“以夷制夷”外交理念的深刻影响,但在那时也真的是一个没有办法的办法。  根据这些情形,清政府于1908年10月批准袁世凯的建议,任命唐绍仪为特使出使美国,公开的理由就是感谢美国政府退还部分庚子赔款,而实际上是进行缔结中美德同盟的谈判。为了这个谈判能够顺利进行,清政府又给唐绍仪另外一个权限,就是与美方洽商东北开发贷款即“满洲银行贷款”,以此贷款引诱美国政府同意与中国结盟。  为了防止不必要的干扰,中国对中美德三国同盟的消息严格保密,并制造了一些迷惑日本人的假象,比如刻意强调唐绍仪兼任考查财政大臣,历赴日本及欧洲诸大国,将诸国经理财政办法详细调查,随时奏闻,以备中国此后在与各国进行税则等谈判时参考。然而日本和英国的谍报网委实强大,日本人和英国人还是在唐绍仪出访前就获悉了中国政府的计划。日本人当然不希望中国与美国、德国结盟,所以日本加快与美国的秘密谈判,以重大让步阻止美国与中国结盟。日,也就是唐绍仪达到美国前夕,日美两国签订了《路特——高平协定》。在这个协定中,美国明确表示承认满洲现状,其实就是默认日俄等国在满洲的特殊地位和特殊利益。日本当然也为此作出让步,同意在满洲实施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也就是同意美国资本的自由进出。袁世凯的中美合作抵制日本的外交布局,就这样被日本人轻易破坏,中美合作彻底破产,唐绍仪赴美使命以彻底失败而结束。  唐绍仪抵达美国的时间为12月1日,即美日协定签订的次日。即便如此,美国留学出身的唐绍仪在美国应该还有外交活动的空间,无奈此时中国内部又发生了重大变故,慈禧太后和光绪帝在一天之间突然相继去世,信息高度透明的美国对中国这个神秘国家的政治变动根本摸不着头脑,在政治前途并不明朗的时候,美国政府当然也不愿意与唐绍仪进行实质性的谈判。于是,唐绍仪和他的代表团悄然回国,中美德联盟成为泡影,中美外交也迅速降温。  唐绍仪的外交失败是由于日本人的阴谋,日本人的目的当然也是要收拾如日中天的袁世凯,担心袁世凯将中美德三国结成一个紧密同盟,吃亏的肯定是日本。因为袁世凯之所以急于与美国和德国达成同盟,主要目的就是抵制日本对东北的蚕食与控制。现在,唐绍仪的外交失败了,在东北对日本的抵制也就无从谈起了,清政府内部的亲日派再度抬头,他们期望以和平的手段阻止日本向中国渗透,所以袁世凯的命运也就由此注定,他怎么可能不下台呢?对于清政府来说,外交失败实在是一个说不出的苦果。袁世凯由此承担责任请求辞职,也是一个政治家负责任的表示,只是这个外交失败的理由实在拿不上台面,所以在袁世凯在朝廷只能心照不宣。由此也就能够理解,尽管那些言官拼命弹劾袁世凯,但他们对于秘密外交实在知之甚少,他们所说的只是那些无根游谈,表面上看朝廷将袁世凯开缺是接受了他们的建议,朝廷实际上是利用他们的弹劾掩饰了一个重大的外交失败。因此,监国摄政王也就不可能按照江春霖、赵炳麟以及满洲贵族中的少壮派、强硬派的建议将袁世凯处死,只是让袁世凯低调返回故里。由此,也就很好理解三年后袁世凯重新出山的事情了。
相关阅读推荐: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乾隆是雍正的第几个儿子 乾隆 日子时日 姓爱新觉罗,讳弘历,是雍正帝第四子。 生于
宋江:他是《水浒》中最主要的人物。他谦虚谨慎,疏财仗义;他任人为才,具有高超的组织管理才能和军事才能
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 实力排名 中国历史 中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中的春秋五霸: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
对于老大学的追怀最多的还是西南联大,原因就是追怀它所具有的大学精神和现代大学制度,追怀学术自由、大学
晚清时代这些人对比了中国和西洋内部的情况后,这是他们普遍的理想,毫无疑问,他们当然是欣赏宪政的,区别
打开CCTV,看看一年一度的春节晚会,听听演艺明星们深情的歌唱,有时候你会感到我们仍然活在老佛爷的大清国
说得再明白一点,康氏议院,意在架空军机处与总理衙门,由康属意的班底替代军机大臣与总署大臣。在这个过程
宪政必须在保障公民自由、实行民主基础上以分权制约政府权力。清政府却以实行内阁制为名,进一步把大权集中
看看近年有些暴发户,一掷万金无吝色。住总统套房,包***女,摆豪门宴,赌场豪赌,啥摆谱玩啥,钞票卷炮仗
大清朝之所以脱轨,不光金融有问题,银行要关门,国库也没钱,这是财政困难。一个天朝大国,到了国库山穷水
三国孙策之死 孙策怎么死的 孙策(175年-200年),字伯符,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孙坚长子,孙权长兄
诸葛亮怎么死的 诸葛亮死在哪里 诸葛亮三国时期杰出的军事家,人称卧龙先生,与庞统合称凤雏卧龙。民间流传
金字塔未解之谜 金字塔的秘密 金字塔未解之谜,金字塔处处透着神秘,金字塔的秘密:金字塔,东方文化四大奇
三国郭嘉和诸葛亮 郭嘉和诸葛亮谁厉害 诸葛亮和郭嘉,是三国历史上最着名的谋士。诸葛亮是以他的三篇文章和
秦朝赵高简介 赵高是如何死的 历史人物 赵高---本为秦国宗室远亲(一说赵国宗室远亲),入秦宫为宦官(一说
张学良后代 张学良有几个子女 张学良,字汉卿,奉天海城人。中华民国四美男子之一,亦是民国四少之一。曾被
商鞅变法、王莽改制、王安石变法、张居正改革并称中国古代四大变法。这四大变法之中只有商鞅变法没有人死政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创立者、中国革命道路的开辟者、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中国
***,中国***、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思想的主要创立者,1976
赵高,中国秦朝二世皇帝时丞相,著名宦官,秦始皇死后,赵高发动沙丘政变,他与丞相李斯合谋伪造诏书,逼秦
杨贵妃是中国古代有名的绝代佳人,她天资聪颖,善于迎奉,又通晓音律,能歌善舞,美貌倾城,她与唐玄宗的爱
50年前,中国人民以无比的英勇气概,坚持了长达八年的艰苦卓绝的斗争,彻底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的称霸野心,
***前敌委员会原来决定在7月30日进行南昌起义。但张国焘30日到南昌后,在前委会上突然提出,南昌起义如果
导读 :“作新女性——涉外俱乐部招聘女性事务员,包吃住服装,高薪水,限18至25岁女性”。日,
一九四六年十月五日,国民党军向鲁南解放区发起进攻。山东野战军节节阻击,先后放弃了枣庄、峄县等地。 国
1947年,针对我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的战略意图,蒋介石调王敬久率国民党第二兵团的整编三十二师、整编六
1976年出版的《苏联军事百科全书》军事历史卷“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条目中写到:“苏联的援助是人民解放军力
一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法国军事思想,很多人立刻就想到“马奇诺防线”,并认为这条防线就是法国失败的根
导读: 在军官训练团筹备之初,蒋中正下了死命令,要求在号之前全部完工并准备就绪。尽管筹备组
导读: 戴笠先生在北伐和抗日中的功绩,现在舆论昌明、资料丰富,大家应该没有什么怀疑了。至于他的好色不
中日甲午战争日爆发,8月31日李鸿章给德璀琳写了一封信,揭露日本间谍在天津及沿海侦探军情活动
导读: 日,辽沈战役大获全胜,东北解放军以伤亡6.9万余人的代价,歼灭东北国民党军47万余人,
近日,某抗战题材电视剧中,日本军服上竟然出现解放军07式服装的级别资历章,只不过,把三排的团职资历章全
湖南卫视第一周播剧场暑期大作《轩辕剑之天之痕》自播出以来,以其无与伦比的偶像号召力,精良的制作、美轮
秦淮河以“秦淮八艳”而闻名,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红灯区”!这里有着顾横波、董小宛、卞玉京、李香君、
武则天(公元624~705年),名曌,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东)人,她14岁入宫,被唐太宗李世民选为才人,66岁时废
武则天,生卒于公元624年—公元705年,出生于山西文水县东,父亲为唐开国功臣武士彟。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
古代女皇武则天,十四岁入后宫为唐太宗的才人,唐太宗赐号媚娘,唐高宗时初为昭仪,后为皇后,尊号为天后,
武则天是哪里人?武则天,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史书对她的出生地、享年皆语焉不详,甚
在朱雀门外的司马道东侧,耸立着闻名于世的武则天无字碑,它通身取材于一块完整的巨石,高7.53米,宽2.1米
司马相如与卓文君,一名是大才子,一名是富家女,两人还是俊俏漂亮的人物,有过家徒四壁生活贫瘠的日子,也
历史上武媚娘从未怀过李世民孩子,这个孩子本来就是李治的。总局认为这一改编违背历史,所以只能靠配音和剪
太平公主的一生与结局:在与李隆基争夺权力的斗争中,太平公主终于失败了。私生活风流放荡的太平公主是李隆
"大历十才子"是指活跃于唐朝大历时期的一个诗歌群体,歌颂升平、吟咏山水、称道隐逸是其诗歌的基本主题。但
帝辛死后,葬于淇水之滨,今墓尚存。 暴君论 《史记》记载,帝辛“知足以拒谏,言足以饰非”;又说他“好酒
“看来,隋炀帝的案是翻得有理,势在必翻了,有大运河为他作证。” 中国大运河,这个名字,仔细划分,下面
前509年,罗马建立了罗马共和国。公元前2世纪,罗马成为地中海的霸主。公元前49年,军事将领凯撒夺取了政权
在各种驿里服役的人,一般叫做“驿
商朝地图 商朝:(约前16世纪-约前11世纪),商王朝由部落首领汤建立。 商朝都城:开始定都毫(今河地商丘
曹夫子虽然医术高超入神,但他小心谨慎,很少有人知道他。他和王勃见面时轻轻地拍了他一下并说道:“无欲也
宫廷中上至皇太后,下至皇贵妃的正式官样服装都各有讲究。其朝服朝褂的具体规定和配套的各种珠宝饰物在《大
无日无夜兮不思我乡土,禀气含生兮莫过我最苦。天灾国乱兮人无主,唯我薄命兮没戎虏。殊俗心异兮身难处,嗜
于是,产生诸如福康安的身世之谜的传说与故事,怀疑福康安为乾隆同傅恒夫人所生。高阳认为:福康安的际遇之
夏朝(约前21世纪—约前16世纪)是中国传统史书中记载的第一个中原世袭制朝代。一般认为夏朝是多个部落联盟
首字母索引:
朝代、地区索引: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