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狮做了几年

您所在的位置:
GAME OVER 三十年间目睹中国游戏业之怪现状
来源: 不凡游戏网 发布时间: 18:02:10
  前言:
  很久很久以前,还是上世纪90年代的时候,我曾写过一篇名为《中国游戏业,你还要睡多久?》的时评杂文,以“SQUALL-LH”的笔名发表在平面游戏媒体《电子游戏与电脑游戏》上。那时年纪尚幼,不知天高地厚得紧,洋洋洒洒喷了上万字,指点江山挥斥方遒,自以为算是以笔救国了。岂料时光一晃而过,在游戏媒体从业的这些年里,每每读起当年自己写的那些脑残文字,我都恨不得把出版过的那期杂志统统回购销毁,或是直接穿越回去杀掉自己,将这段黑历史一笔勾销。
  曾几何时,我们曾经憧憬过中国将拥有自己的游戏主机,可惜等来的却是无数山寨的小霸王;曾几何时,我们曾经期冀过中国推出自己的电脑游戏,而等来的却是一款游戏性负分滚粗的《血狮》;曾几何时,我们曾经盼望过中国的游戏产业规模能够赶日超美,成为国家的支柱产业----事实上,我们如今确实做到了,如今游戏厂商们创造的GDP远高于绝大部分传统行业,但这个产业里诞生的产品却无法称之为游戏,它们中的绝大部分只是靠无数RMB堆砌起来的浮动数据,目的并不是带给玩家快乐,而是从人们的口袋里掏走更多的钱。
  故此,谨借这里为自己当年的妄言做一下订正:抱歉,中国没有游戏业,从来没有。
  一、红白机与第一桶金
  ▲任天堂第一代家用游戏机Family Computer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早在雅达利2600时期,便有稀稀落落的家用游戏机通过各种途径流入中国,鉴于价格及购买力因素,市面上极其罕见,只有少数具海外背景的富裕家庭可以搞到。不久,任天堂的FC横空出世,掀起了游戏主机在国内的第一批水货潮。这些FC经深圳、青岛等港口渠道辗转进入国内各大城市的私营电器商店里,最终往往售价过千(在当时几乎是一个普通工薪层的年薪),给水货商人们带来了可观的利润。不久他们发现,随着主机普及量的提升,制作盗版卡带的利润远比从海外走私主机来得更加安全迅捷。于是,一批打着“N合一”、“24K强卡合集”的***卡带诞生了,这批“中国黄”大概是游戏软件史上最早的大批量盗版。它对穷苦玩家们最大的贡献莫过于把大量游戏汇聚在一张卡带里,譬如那盘最经典的“86 in 1”,几乎囊括了FC早期各大公司的所有固定关卡版面游戏。要知道,这些游戏的每张原版卡带都是售价2800日元到3800日元不等的,而中国玩家们只需一款游戏的钱就能通吃全部,简直是不给正版市场留半点活路。
  不久,随着FC主CPU Ricoh 6502芯片的破解,海量廉价山寨品汹涌而来,其中最有名的当属台湾“小天才”及大陆“小霸王”两款硬件系列,在那个版权观念淡漠的时代,这些明目张胆的盗版制品居然可以通过国家级电视台进行大规模广告宣传,导致无数中国玩家至今仍把李鬼当成李逵,也算是世界游戏史上的一朵奇葩。小霸王集团藉此获利丰厚,不仅开启了无数拓展到教育、电器、娱乐等领域的子公司,即使在品牌早已衰落至谷底的今天,仍在叫嚣着要随同阿里巴巴共同借着互联网电商及体感游戏的东风重回江湖,可谓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然而,这个可以称为游戏业?我不觉得。
  ▲曾经的我们迷恋“学习机”和“卡带”
  二、街机厅里的市井江湖
  ▲板凳上手舞足蹈的街机“少年”
  1984年,随着某位伟大同志的一句“计算机要从娃娃抓起”,整个国度陷入了一场电子化的狂欢。第一批街机便是如此打着“电子游艺,启迪智力”的旗号,进驻各城市里的大街小巷、公园商场。早期的街机从框体到基板均是原装进口,成本高昂无比,代币亦价格不菲----当时的普遍行情是1元钱1或2枚代币,这笔钱在那个粮票尚且到处横飞的年代足够吃顿夜宵了。昂贵的价格注定了早期的街机只是贵族消费,机厅里汇聚了大量的好奇者,却极少有人触碰,眼巴巴干等着有土豪投币来玩,大家旋即一拥而上窥探究竟,不知道的还以为是遇到了难民潮。
  盗版山寨品的出现同样迅速拯救了这个行业,随着廉价国产自制筐体及盗版基板拷贝的出现,街机厅经营者的成本直线下降,代币也直降到了1元10个乃至20个的亲民价位。一时间,开发智力的高大上电子会所立马变成了乌烟瘴气的帮会庙堂,被精神压抑了许久的青少年终于寻觅到了一个放课后的全新世界,而那些社会闲散盲流们也找到了一个除泡吧和台球外的全新消遣方式,两个主流玩家团体就此鱼龙混杂地融合在一起,说互不影响是不可能的。很快地,小小的街机厅里诞生了黑社会一般的地下秩序,几乎每个街机厅都有一个吃贡的“大佬”,整天带着小弟们作威作福,而经常来玩的学生玩家则按时缴纳保护费,以换取自己那一点点可怜的快乐时间。至于不懂江湖规矩初来乍到的新面孔,轻则被抢币,重则遭围殴。对此,大部分老板听之任之,视若无睹,任由还没有控制台高的孩子们花着来路不明的钱,抽着几角钱一包的土烟,骂着大人们都听着刺耳的脏话……这就是电子游戏这一新生事物留给中国大众的第一印象,也因此,从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像中国这样对游戏秉持着“电子***”这样一边倒的舆论谴责。不过,街机行业的经营者并不在乎,他们中的许多人靠着这行当摇身变成了“万元户”,从事硬软件渠道贩卖的商人更是富得流油,整个产业在骂声中一片欣欣向荣。
  然而,这个可以称为游戏业?我不觉得。
  ▲“计算机要从娃娃抓起!”
  三、包机房内的青葱岁月
  ▲一列并排的电视有时会有五六款游戏在同时进行
  与街机厅同时悄然出现的,是在街边巷尾里潜伏着的包机房。包机房始于FC、MD时代,在SS、PS时代一度达到鼎峰。早期包机房采用的是和街机厅一样的轮次制,即每掏一次钱购买一次游玩机会。后来为了避免程序繁琐及记账方便(其实更主要的是某些一命通关的高手开始大量涌现),改为了流传后世的计时付费制。
  包机房绝对是中国特色的独有标志性产物之一,不需要门市房屋,不需要经营许可,不需要大笔投入……你甚至不需要在门口挂招牌,玩家们滚雪球式的客揽客便足以撑爆屋子。包机房之所以大受青睐,不仅是因为其消费稳定低廉,更主要的是相对隐蔽,这些神出鬼没在各社区住宅里的游戏场所极难被老师与家长们逮到,与每天被突袭个十来遍的街机厅自然不可同日而语。很多玩家即使自己家里有游戏主机,也大多选择在周末来包机房玩耍,一来玩得畅快舒心(在家里往往有游戏时间限制和家长监管),二来可以和小伙伴们组队交流----在攻略资源相对稀缺的八九十年代,这种江湖茶馆类的游戏驿站无疑是解决闯关问题的第一手信息来源。
  包机房的日趋火爆,以及32位家用主机在玩家中的逐渐普及,诞生了中国第一批水货家用机(含盗版软件)市场,以及与之配套的零配件维修更换生意。与此同时,第一批被称为“奸商(JS)”的经营者群体也初见雏形。鉴于水货家用机市场的无售后、无保修、无更换的“三无”特性,这个市场的猫腻黑暗到让人无法想象。大量以次充好,以旧充新,以山寨充原装,甚至直接拿了钱不发货的诈骗案例比比皆是----当年游戏类旗舰刊物《电子游戏软件》上的广告表里便是最典型的重灾区。由于消费者们大都是学生,被坑了也不知如何追讨维权,唯有忍气吞声,更加纵容了市场上无奸不商的风气。钱多,人傻,谁不速来?
  然而,这个可以称为游戏业?我不觉得。
  ▲经营家用机的店铺
  四、电脑游戏的创世纪
  ▲早期流行国内的电脑游戏
  电脑游戏在中国问世已久,不过早期大都是286时代用5寸盘装载的简单游戏,简陋度直追《PONG》,而且大多在科研院所与高等教育机构,大众很难碰到。真正让电脑游戏得以普及的,是486时***始的一系列主打家庭市场的品牌机,它们拥有相对完善的DOS系统,容量较大的3寸盘,某些高配机甚至拥有原始windows系统及光驱。同时期出现的,除了《巫术》、《毁灭战士》、《魔法门》、《创世纪》等早期欧美经典游戏之外,更为玩家们所熟知的则是台湾游戏公司出品的大量中文游戏,如《炎龙骑士团》、《大富翁》、《金庸群侠传》、《仙剑奇侠传》等。一时间,电脑玩家迅速成了第一批土豪级的高大上群体,毕竟一台电脑的价格远非普通家用机可比拟,联想推出的品牌机系列甚至售价近万元,在当年差不多可以买台车了。和学习机类似,绝大部分玩家都是以“好好学习以融入电脑时代”为理由死缠烂打央求父母购买电脑的,只是这些被父母们寄予无限希望的教育神器一旦被捧回家里,几乎都无一例外地变成了游戏专用机……
  最早的网吧也在这时成型----确切地说不能叫网吧,只能叫电脑吧。电脑吧里的电脑只能连接局域网,玩家们联网对战的都是以《红色警戒(命令与征服)》为代表的即时战略游戏,以及刚才提及的大部分单机游戏。玩单机游戏的玩家相对痛苦一点,因为存档是对应机器的,光有空位置没用,必须得等待自己游戏记录对应的电脑空下来才行----而且还要祈祷进度没有被人洗掉。就这样,到90年代中期,街机厅、包机房、电脑吧,这三个地方成了最大的游戏生态集散地。
  中国的第一批游戏研发者也诞生在这个创世纪的时代,在早期PC媒体《电脑爱好者》、《大众软件》、《电脑报》等平媒的推波助澜下,吃腻了台湾便当的玩家们要求“制作一款国人自己的原汁原味的电脑游戏”之呼声日趋高涨。不久,一款叫做《血狮》的RTS游戏打着爱国旗号横空出世,这款作品堪称是人类娱乐软件史上的一场灾难,游戏中的AI几乎为零,画面简陋,BUG成堆,剧情脑残,毫无半点游戏性可言。然而,趁着《红色警戒》之后尚无RTS游戏问世的空白期,以及宣传期间高调打出的“中国人自己的第一款电脑游戏”这杆大旗,《血狮》以零售价49元的中高档价位引发了中国游戏史上有官方记录的第一轮购买狂潮。就这样,捧着游戏盒欢天喜地回家之后的玩家们接下来的心情可想而知。我们如今可以毫不夸张地定义:《血狮》的出现导致中国大陆的正版游戏市场环境至少倒退了10年。它伤害的不仅是整个行业的信誉,更是玩家们支持国货的热情。于是在接下来的相当长一段时间里,人们依然生活在充斥着海外PC游戏的世界里,开发商也纷纷转型成代理商,至少能混个旱涝保收。
  然而,这个可以称为游戏业?我不觉得。
  ▲让玩家“不会再爱”的《血狮》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