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桃K娱乐官网
黑桃K娱乐官网迷失 - 林海
凡泛艺术流巅峰对决群推出必属精品
~~~~~~~~~~~~~~~~~
活动策划:素峰
活动公告:PK时空
记录整理:醉影花痕
本期主持:PK时空
各位老师,诗友们大家周末好!又到我们的诗歌深度探讨时间了。欢迎各位来到探讨现场!栏目精不精彩,要靠我们大家。所以希望各位积极发言,大胆一点,不要怕,没人为难你,也没人问你要发言费。你的发言我们将记录下来,为其他的诗友们提供一个学习的参考。咱们废话不多说,直接进入主题吧。请各位来探讨第一首:
蒋乌说师傅的妻子出车祸死了
那么好端端的一个人,说没就没了
这要如何安慰
我说不出话,只看着死去的女人
隔着丈夫。丧妻的男人隔着蒋乌
蒋乌隔着我
我离悲伤太远了。可是一想到生死
只隔着,这落叶般的说与听
我就抓紧了蒋乌的手
太深奥,看不懂。
各位积极地,大胆地发言。
大家一起探讨,踊跃发言自己的观点。
醉影花痕:
初读,觉得这两首诗歌语言有点涩,并不是一见就喜欢的诗歌。再读,则是引起了自己的同理心。《死讯》所讲,大概是我们都会遇见的事,诗人把倾听者的感受,用三个“隔着”表达出来,很是准确。特别是“可是一想到生死,只隔着,这落叶般的说与听”,以这样简练的句子,将此诗升华于无痕,阐释了生命的脆弱,可见作者的写作功力之深厚。以一个场景入手,阐述对生命的感悟,语言简洁而不失内涵,是很棒的写作手法。一点浅见!
评语,《死讯》看不懂。
毫无美感的口语叙事诗,无非是通过一个故事讲一个道理。对于与自己不相干的人,无论发生什么,得到的只是教训和感悟,以便对身边的人倍加珍惜。现在难道都是故事大王的天下吗?
如果有哪位老师事先已写好观点的,可直接发上来,给大家先阅读,之后也可就观点再进行讨论。
死亡本来就很简单,怎么修饰你的感悟都毫无意义,死亡的诗诗无意义的。
这首诗是内在的,不在表面。他给人有种启示,看到生死,才更珍惜现在。
诗里更多让读者感到和看到更多可能性存在的东西,从内到外的一种呈现方式,同时,渗透着感知的结构,他的诗很安静,并使某一种关联到自身的体验,发挥出诗性的效果。它不张扬,自然而然的。
诗靠针对于诗的思考,这首诗做到了。
素颜清影:
死的人是师傅的妻子,所以悲伤好像离我有点远,由于她是因车祸而死,太突然了,我不知道该怎么安慰师傅,就不知所措地抓住了蒋乌的手。
“只看着死去的女人
隔着丈夫。丧妻的男人隔着蒋乌
蒋乌隔着我”这让我怎么理解?讲故事也不是这样讲的。
本诗从始至终叙述一种生命的无常,与无奈的悲哀,只是多次提到蒋乌这个人物,不知道在启迪什么?
悲?是别人的,所以是:隔着。生死一事,只有关连到自身,才会真正地痛。但是,悲悯之心还有,由人及己,仿若物伤其类。
“我”。一个看客,见证人。生与死的距离,无法真正地融入别人的悲痛的旁观者。
“只看着死去的女人
隔着丈夫。丧妻的男人隔着蒋乌
蒋乌隔着我”这让我怎么理解?讲故事也不是这样讲的,我也疑惑。
寂寂秋草:
《死讯》一诗借用别人的死亡,而感知生命的脆弱,从而更懂得珍惜眼前人。
死讯这首诗的语感性值得学习。个见。
寂寂秋草:
@张霄支持老师。
人生短暂,世事难料,死,更是无法抗拒。中年伤妻本就是人生一大悲哀,因车祸身亡最是悲惨至极,撕心裂肺。《死讯》这首诗作者却没有描写车祸的悲惨场面和蒋乌的师傅痛不欲生的哀痛呜咽,只一句“这要如何安慰”便写尽了一切难以安抚的悲痛。其实无声胜有声,如此,恰恰反映出这种无声的沉痛最让人惊骇,更是警视人们,生命诚可贵,无论何时何地,出行必需一定要注意安全。
作者说“我离悲伤太远了,”说明作者涉世不深,没有经历过生死离别的悲伤,蒋乌的师傅的老婆因车祸而死,诗中用排比的手法层层递进,最后一句“我就抓紧了蒋乌的手”充分说明作者感到空前的震惊和恐惧。
诗的语言凝炼精悍,意境深邃,值得学习。
以上只是个人拙见!
寂寂秋草:
推进做得非常好。
死讯有一种感悟,但给读者联想和暗示,人生种种无奈感触;抒内心无奈之情,然后从中感悟人生。似乎在有意无意间,对世间万物都是无奈的心境。
是的。这就是诗语言透出的真实性。
@pk时空 《死讯》无评。
素颜清影:
《死讯》让我们看到了世事无常,所以唯有珍惜眼前人!
我感觉这两首诗写得真实感人。
贵州王文:
《死讯》这首诗“我离悲伤太远了/可是一想到生死/只隔着/这落叶盘的说与听/我就抓紧了蒋乌的手”,这两节诗,文字朴实无华,形象生动感人,把“我”对生离死别那种无力的心态,表达得淋漓尽致。非常喜欢这样的文字,自然,而又有情。
前文开篇来一个“蒋乌”,接着是师傅和他的妻子、“我”、丈夫、丧妻男人,这些角色的存在,与蒋乌有什么关联?为什么非要明确“蒋乌”这个人物(我猜,应该是人名)名称?一连串的角色,围绕着一个女人车祸之死,到底,是想表达什么或表达谁的什么?师傅的妻子和蒋乌有什么关联?
说心里话,我看了好多遍,也看不懂,甚至有点迷糊了。建议好好捋一下,交待得明白一点,让人一看就懂得是想表达什么或是谁的什么。表达过于朦胧,反而容易模糊中心思想。请斟酌。
这个主题,若创作为微小说,感觉更能充分而完善的体现出要表达的中心。
读诗,千人千条思路,这只是我个人的参考意见,不一定正确,仅供互动交流,若有冒犯,还望作者见谅。个人见解。
大家说得都很好,有不同的意见。
大家就诗论诗,尽可畅所欲言。
一场意料之外的车祸,一个鲜活的生命瞬间湮灭。因为是师傅的妻子,所以自然而然触动心中感受。
作者以精炼的篇幅,流畅的语言告诉读者,生命短暂而脆弱,死亡,似乎离我们很远,其实很近。即便有时候隔着看起来很合理的自然屏障,有时候却阻挡不了死神的瞬间来临!同时也提醒我们,要珍惜当下和眼前。
《死讯》是由一则死亡的消息起笔,“我说不出话,只看着死去的女人”这一句,好像和标题不符。
诗歌讲究的就是语言凝炼精悍。
贵州王文:
@黄河风 点评到位,我可通懂了一点了,对这首诗有了新的看点。谢谢
@黄河风 前面写的很好,后面的有总拼接的感觉。拗口
第一首吧,看评论的各位大神处在怎么样的心情,如果你的悲伤被牵引着这诗就是有含义有情感的,但是从本质来说,这诗就是一个一分钟感受的故事,作者写成诗诗意挺好,有点局限,语句也没有精炼。
寂寂秋草:
@伯敏 我倒觉得后面的有提升力。
我觉得后面才是整首诗要表达的中心思想。
贵州王文:
感觉《死讯》跑题了。文中写的是死的现场,不是死的讯息。
@赫然同感。
寂寂秋草:
没有跑题。这首诗的语言手法都值得学习。
这首诗,是成立的。作者虚构出了生活的真实性,就是诗的文学性的成立。个见。
贵州王文:
@寂寂秋草 我是个人观点,死讯,是死的讯息。同意手法应用很好的观点。
后边的没毛病。
诗,就是要把一件事用诗意的语言表达出来,读者有感悟,或悲或喜,那就离成功不远了。
“隔着丈夫。丧妻的男人隔着蒋乌,蒋乌隔着我”这句话什么场景呢?
就是一篇跑题之作。
层层递进,一种恐惧感油然而生。
隔着……隔着……排比句层层递进,说明《死讯》的恐惧感在一层一层散播。
@寂寂秋草 个人见地,我不认为后面的比前面的好,前面交代将乌告诉我说他师傅的老婆出车祸死了,人说没就没了,这很明显是一个讯息不是现场。
贵州王文:
@赫然 我也知道是这样,我想,应该先写知道讯息,然后,才出现现场。
隔着丈夫,就是丈夫还活在世上,她走了。
玻璃无心:
先理清关系:我、蒋、师傅、女人。因此有隔的存在。
@张霄 这种理解好。
@张霄 隔着丈夫。还是个句号。
这首诗有画面,一步步推进,很细腻,个人认为后面才是亮点。
我来说说他的技巧。两首的技巧是截然不同的。
靓丽人生:
《死讯》,应该是道听途说,而不是看着。看着就是亲眼目睹了。
@张霄 只是这么解释不大好吧。
看诗,不要只走于表面的文字叙述。
贵州王文:
@临风 应该看到死亡女人时,才是恐惧的高潮。所以,死讯,有跑题的感觉,应该先是讯,才是现场。
口语的技巧是有很多。单单写作模式就很多。口语诗基本有三种写作模式:一种纯事件,就是看单纯的叙述一个事件来呈现诗意,一种是论述,就是靠对一个事件或者事物的论述,剖析,深入挖掘,来达到诗意的提取,一种是以一个事件为中心,靠多方面的,细腻的,立体的去感性呈现,以一种微妙感来达到诗意的提升。而这首死讯是第一种纯事件型的,叙述了一个朋友去世后吊唁的事情,但结尾是作者自己情感的提升,以事件的表象----从死者到死者的丈夫,再到蒋乌再到自己,这种实际的距离感,来呈现一种生命的脆弱,对生命的敬畏和死亡的无奈。
@靓丽人生 就是一篇跑题之作。
@张霄 有这句话就没意义了。
贵州王文:
@赫然 如果都在现场,就不是讯了。
公主***:
@贵州王文 他是听说的不是亲眼看到的。
公主***:
静守沉思:
死讯写了一个人之常理,别人死了,与自已无关。而非正常死亡,又让人惋惜。从别人的死感悟自已生死,所以要珍惜眼前人一一紧紧抓住了将乌的手。
通篇缓缓叙来,没华丽门词语。只通过蒋乌说起这件事。但字里行间显示至理。
贵州王文:
@公主*** 听说,就更不可能了……蒋乌说……
一个死字接触耳膜就是死讯。
死讯是一个单纯叙事,靠事件的铺垫,然后利用冲突感来呈现情感的冲击力,没有技巧就没有诗歌。为什么很多人怎么都写不好诗,就是没有系统地学技巧。
玻璃无心:
诗人最终的目的是推出:死亡看似隔得比较远,可其实就在身边,每个人活着,都直面死亡,这是一种顿悟。死讯只是一个线索,没有跑题之嫌。
@伯敏 那应该怎么去解释?
@糖粒粒 你说没跑就没跑吧。反正我是无评,一是这诗里前段写的交代的挺好。二是文字作者性格难测。不评不为错。
死讯是一个单纯叙事,靠事件的铺垫,然后利用冲突感来呈现情感的冲击力,@陈海洲 赞同。
不是你没有情感。是你无法用文本技巧去呈现。
@张霄 如果是高考,这就是零分。
@陈海洲 请您告诉我们怎么系统的学才能写出好诗。
@陈海洲 对啊!
那就要去认真的深读,精读,剖析,然后模仿。
@陈海洲 哦。
就康雪的诗我学了一年。
@伯敏 这是探讨,不是高考。
妻子打来***
一开始,嘘寒问暖
最后,告诉我
邻家的哥哥走了
因酒引起脑出血
只听咯噔一声
哥哥仅仅比我大几个月
他因为生活富裕,而走了
我还在他乡挥汗如雨
我的心久久不能跳动
@张霄 我说了,我读不懂,无评。
从最初的叙事,到意象的融入,和跳跃感的掌握。
我也选个人学一年。
贵州王文:
@紫陌 这个不错。
@伯敏 对,高考这篇就是零分
@紫陌 你这篇很有现实寓意,比被深度的好多了 。
请大家就诗论诗!
请大家就诗论诗!
贵州王文:
@翦翦风 我是直人,我不学谁,学自己,如果我喜欢喝酒,让我去喝茶,自己也不乐意。所以,我就写自己的,好与坏,自娱自乐。
@pk时空 就诗论诗,就是深度的这篇跑题了 。
大家对《死讯》这首还有什么看法吗?
所有的技巧只有借鉴意义没必要强调,内心深处自然而然的带入感才值得一提。
玻璃无心:
没有技巧,你的就无法去带入,更谈不上自然。你如何去带入,如何做到自然而然,带入是需要铺垫,层层推进,自然而然是需要语境的营造。
@伯敏 只有能共鸣的才是好诗。
虽然我不会写诗,但是我还是喜欢意象诗。我不喜欢《死讯》这类诗。
贵州王文:
说实话,写诗?写小说,写歌词,写散文,不管写什么,率性,是最能出情的。
玻璃无心:
这首就是铺垫,层层推进的。
@翦翦风 我不喜欢《死讯》这类诗 。
谁也做不到人人喜欢。但相对于很多诗能做到多数人喜欢,就可以了。
贵州王文:
@翦翦风 我也喜欢,所以常写散文诗。散文诗是文学领域的新骑兵。
玻璃无心:
个人爱好可以有。
不喜欢就是不喜欢 。
慢慢把束缚打开,慢慢的,我们就是自由的人了,或许是诗人也可能是乞丐。
@翦翦风 看到我第一时间写的了吗
?我给你找出来。
这两首诗在两方面就处理的很好。带入中的铺垫,以及层层推进。
如果让我改
蒋乌说师傅的妻子出车祸死了
那么好端端的一个人,说没就没了
这要如何安慰
我说不出话,
我离悲伤太远了。可是一想到生死
只隔着,这落叶般的说与听
我就抓紧了蒋乌的手
咱们读诗不能光看表面。
你这是瞎改。你丢掉的正是这首诗的精彩之处。
@思梦 不好意思,上来迟,没看到。
@陈海洲 技巧不是标准,宁空心而词涩,勿巧词而人云。诗没有好坏,细读总有情怀。
@PK时空 对,要看内在呈现。
贵州王文:
@紫陌 那一段,我费了好长时间,都没看懂
这首最后一句是亮点。
贵州王文:
所以建议写成微小说。@翦翦风 同感。
利用表象的距离感来承载真正意义上的死亡的距离。
相对媳妇,表面都没看上,难道还要拔光了去看里面吗
@翦翦风 一直讨论死讯,我也不喜欢不吉利的诗。
@陈海洲 可是那是看了,而不是听啊?
不能光靠一句不喜欢,就否定了这首诗。
就是不喜欢。
贵州王文:
所以说,死讯跑题了。已经在看了,何来讯之说?
玻璃无心:
喜不喜欢,它都存在着。
@思梦 如果这样子评论这些还有什么意义,还不如去打打游戏开心一点。
玻璃无心:
为什么说跑题呢?又不是给的主题,何来跑题之说?
我就否定了,不是好诗,是死亡之诗。
这首应该是叙事带口语吧。
其实死亡离每个人都很近,随时都可能发生,以表示生命的脆弱,以此来表达一种珍惜生活,珍惜生命的思想情感。
@思梦 喜欢不喜欢是一回事,评论不能以喜欢与否为论点。
@思梦 所以你写不出好诗。你的心态就不对。
应该是先听到才看到的吧?
寂寂秋草:
@陈海洲 是的,这首诗不难理解。
《死讯》说的是生死,揭示的是人性没有用大词,表达的却很刻骨!
@陈海洲 我就是写给自己看的,好不好不需要别人深度 。
一味的否定,而不是用心去体会。@思梦 那你就没有必要参加讨论了。
第一句就写蒋乌说他师傅的老婆出车祸死了。
同一首诗,一百个人,有一百种观点。不喜欢,是可以的。咱们取其精华,弃之糟泊就好。
@陈海洲 我说的是诗,而不是说你,而你的心态很好 。
一味的肯定,不是熟人就是作者。我认为不评也罢。
@思梦 请就诗论诗。
@陈海洲 您是作者?
@伯敏 我跟康雪不熟悉。
思梦,别捣乱哈。
@紫陌 不是。是先喜欢诗后才知道这个人。
@陈海洲 那请你中肯。不足之处还是要说说。毕竟这是探讨。
如果没有什么就下一首吧。
从车上下来,安静极了
这里的阳光只像阳光,风只像风
只用来慢慢走
水牛也只是
吃草的水牛。不看你
玉米不及腰深,西瓜藤才开小花。
贵州王文:
请各位老师对工作人员贴出的《回家》展开点评。
静守沉思:
回家只用简单未变的几个物象来说家乡的样子未变。当然我爱家的热情也没变。平实的语言,近似繁嗦却隐着真情。齐腰王米,挂花瓜藤,予示家乡会越来越好的…赞
《回家》这首诗一开始作者就写到回到家乡的感觉,从车上下来/安静极力,说明村子的人大部分外出打工了,村庄才显得那么安静,近乎冷冷清清,说明作者心情有一些孤独寥落的疼。然后又先用排比的手法,描写家乡的景物如初,说明作者离开家的时间不长,这里的路/只用来慢慢走/水牛也只是/吃草的水牛。可以理解为:路还是坎坷不平,蜿蜒曲折的土路,牛还是只会吃草的水牛,而不是喝油的铁牛(拖拉机),说明家乡没有任何变化,一切还和原来一样。
结尾写出了作者回家的时间是仲夏未央,和农作物的现况。说明诗人是个心思细腻的人,对家乡有着浓厚的感情,观察的细致入微。
诗歌凝炼精悍,惜字如金,寥寥几句,便写尽了重回家乡的所有感怀,有情有景,情景交融,是一首好诗,值得鉴赏学习。
贵州王文:
《回家》这首诗,一看,条理很清晰,也简洁。“从车上下来/安静极了/”游子的脚步从喧哗的都市,回到生养自己的土地上,周边环境熟悉了,安静了,心,也就安静了。
“这里的路/只用来慢慢走/”短短两句,道尽游子思乡之情:慢慢走在家的路上,任思绪飞扬,用心去体会生养自己的黑土地的味道,只能慢慢的走,走得太快,就会离离家的日子太近。心情有酸,也有甜。
接着是景,水牛不看人,人也不看水牛。多么祥和而又美丽的画面。这样的意境和情感,唯有常年盘踞在作者心里,笔下才会如此自然、有情。
最后两句,玉米和西瓜藤,看似无关联,实际上作者的心,已穿越到了童年----父母辛勤劳作,用锄头和汗水,画出了一幅美图。
这首诗第二节“这里的阳光只像阳光/风只像风/”,这两句,我认为用的不太完美。阳光不像阳光,像什么?风不像风,又像什么?结合《回家》,感觉用“这里的阳光还是以前的阳光,这里的风还是熟悉的风”应该能较好地烘托主题《回家》。
个人读诗的见解,仅供互动交流,如有冒犯,恳请作者见谅。
第二首的的技巧就完全不一样。有大致的叙事,但更多的是把情感去挖掘,借助意象深入浅出的呈现。深入好做到,但浅出很难。
《回家》其实是作者对农村那种简单的,朴实无华的生活的赞美。
贵州王文:
@陈海洲 不!是打工一族对家的眷恋。
《回家》这首小诗语言是简洁的,朴素的,乡下的阳光,小路,水牛似乎一切的一切都是朴素的,走在家乡的小路,一种温暖踏实的感觉,油然而生。
@陈海洲 人家是回家,不是去农村玩。
玻璃无心:
《回家》用一组慢镜头一一细数月光、风、路、水牛、玉米、西瓜花,温软的叙述语言与那首《从前慢》极为近似,也与回家之后的心态和感受切恰。瞬间诗意顿出,让人不由得与之共鸣。白描手法的运用,最后欲言又止的留白,让人情不自禁想把镜头延伸。事实上的回家,又不免有些让人进一步联想到,很多人和事都永远回不去了!
这里的阳光只是阳光。为什么说像,阳光本来就是阳光,这里的像是相对于城市。这种农村的环境,一切都那么真实。
贵州王文:
@陈海洲 同感,这段,我也认为不完美。这首诗第二节“这里的阳光只像阳光/风只像风/”,这两句,我认为用的不太完美。阳光不像阳光,像什么?风不像风,又像什么?结合《回家》,感觉用“这里的阳光还是以前的阳光,这里的风还是熟悉的风”应该能较好地烘托主题《回家》。
你没看出我说的意思,像用得太妙了。仿佛作者在城市的阳光不是阳光,甚至都不像。
贵州王文:
@陈海洲 是的,没看出来。
玻璃无心:
意思说这才是没有经过任何污染的真正的阳光,自己心目中的阳光。
@玻璃无心 是的。
贵州王文:
@陈海洲 妙!!!
最讨厌拿农村和城市说事了,pass
为什么不能说?有存在就有表达。
贵州王文:
谢谢您@陈海洲
我光看不评。看你们评。决定我的态度。
《回家》把感情融入诗歌很到位,整体是很稳定的,有自己的诗歌风貌。诗性很温和。但木有第一首棒。
醉影花痕:
《回家》也是每个人都会有的经历,读者因相似的感受而产生同理心。语言看似过于简单,却真实。“阳光,风,路,水牛”都是它们原本的样子,“玉米,西瓜花”映入眼帘,读来有一种悠闲的意境,表达了作者的安适与喜悦。然而我觉得诗的内涵还是浅了,我常常觉得一切都在变化,村庄已经是回不去的村庄。假如诗人所讲是真实的心境,很有兴趣诗人的“家”在哪里呢?还是如此天然。
@醉影花痕 我不是诗作者,但这诗中的景色很好感染。
静守沉思:
百人百解,大家只表达自己的看法。
有人追求时代,有人追求安静,这没有错,作者之前相对于自己的情感而写,并没有褒贬的意思。
作者是回家下车那一刻眼前的和心里的感受,不要把你们以为的事都整出来,什么城市的太阳农村的太阳,不要想那么多,简单点,多么可爱的一个归故乡的诗人,用美丽的言语诠释这种激动的感受。
贵州王文:
@糖粒粒等会小窗谈谈,老哥我还真的对《死讯》迷糊。
《回家》这首诗,像一副水墨画,充分呈现了家乡的原始之美。所谓原始,也可以说是原生态。现实中的原生态实在是太少了,所以读来清新之感顿生。
但作者只是写出了家乡的田园风光,民风如何,却只字未提。美中不足,实为遗憾!
糖粒粒没有1,再多的0都是徒劳的。对吗?
@陈海洲 这里的阳光不像家乡人的欢声笑语和问候,所以只像阳光,个人感觉。
第二首诗,用像,再到路是慢慢走的,再到结尾的句子,这种情感的复杂,感性,细腻,微妙感,是呈现的恰到好处。这样的诗没有几个人能写的出来。
《死讯》这首很棒,直达,直达,直达。@贵州王文
为什么总说家乡人好,我感觉哪里的人都好。
阳光只像阳光,风只像风,一种高傲的姿态。有木有?
一再强调,请大家就诗论诗,不要有人身攻击,谢谢配合!
我发一首类似的评你们看看。
我把这首诗读出了作者高傲的个性。
贵州王文:
@PK时空 点评,这样才是真心的点评,就诗论诗,点评之后,回归自然。若有一天能评我的诗,我还真希望全群讨伐。哥哥的《花阴醉》,就是点评之后,加于修改,才上传五天就被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选播。
我相信正能量,我在这首诗里看到的是我去乡下的时候的景象,青山环侍,绿水静湍,水牛只吃草玉米不及腰深西瓜花正开。多好的宜居之所呀!
《离别辞》
白岩寺空着两亩水,你若去了,请种上藕
我会经常来
有时看你,有时看莲
我不带琴来,雨水那么多;我不带伞来,莲叶那么大
刘年的诗很多其实是用事物意象直接代表自己的主观情绪。
比如这首里的第一句,请种上藕。这里的请是作者美好的一厢情愿的愿望。是指使诗中的“你”
虽然是借事物来呈现主观情绪。但作者的语气表达非常轻,如蜻蜓点水,却又在微微波澜下藏着深深的情感。使得诗句隐忍,内敛,却又张力无限。
作者特别会把无生命或者非人的事物去直接人物化写作。使得那些事物有了情感,真真切切的。这就是心怀苍生的情怀产生的真实的情感。
看看这句有时看你有时看莲。轻描淡写的句子,对一个事件或场景的叙述,但结合上面的,一个安静,那种中国水墨画的意境的魅力一下就显现出来了。
诗人在说有莲花,有你,已经足够了,再无所求。呈现了一种随心,随欲(这里的欲是一种无欲)安静的禅意。
我不带琴,雨水那么多,我不带伞,莲叶那么大。这句更是把那种人和自然合二为一的禅意表现的一览无余。
这冰冷的无生命的雨水便是音乐,这水里的荷叶便可以为作者遮风挡雨。大自然的每一种事物都是作者的朋友,都是作者值得信赖的。
刘年的诗是真正的大自然的搬运工,几乎不加任何修饰,纯粹的就像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在跟作者交流对话。都在诗里自然而然的谈情说爱。
这是作者善于把复杂的情感进行压缩,借助事件,意象。非常自然的呈现出来,能做到深入浅出,是诗歌语言和情感的双重造诣。
这首的技巧跟《回家》很相似。
不讨论《回家《了,写的是那么无懈可击。
诗歌有铺垫,有提升,有情感的主观介入,这是必须的。
结尾的提升也非常好。
@陈海洲 嗯。
因为村庄里的人少了,也少了和乐融融景象,所以有许多很美的意境深藏诗中,让读者发挥无尽的遐思。
加入自己的主观情感,以一头牛来承载,写得不动声色,却富有情感。
我有个建议,大家积极发言很好,但是不仅要多说,还要多听。我们每个人对于自身的水准是有一个衡量的,如果对于一首诗我们看不透,这个时候我建议多听,你会学到很多,对于第一首诗来讲,理解没有任何难度,凡是理解起来有困难的,如果之前踏下心来看了大家的发言,早就应该明白了。《深度探讨》一定要有秩序,看清自己的差距,才能从中有所收获。
牛只吃草,不关心玉米,不关心人,一切都那么自然,各司其职,简简单单,但一切又那么美好,玉米,西瓜花,都是各自做着各自的事情,每一个小的自我,包括花草牛,都认真的心无旁骛地简单地做着自己的事情,才构成了一个美丽的世界。所以这样的诗百读不厌。我闲了就会拿起康雪的诗读。
《回家》这首诗的句子运用的很纯
是的,《回家》,场景自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回家后,卸下了虚伪,回归本土的安适,真好。
《回家》这首诗把乡村的静,纯,悠闲,原生态刻画的很好,还有田野的美。
素颜清影:
素颜最喜欢黄河风老师对两首诗的评论。
什么是好诗,经得起推敲,但又自然而不着痕迹,用具象去客观地呈现复杂的情感。深入浅出的诗,那才是好诗,自古那些千古流传的好诗也都是如此。
它没有铺设很大的景,托出的却是盛大的,和谐的繁茂的自然的。
是,以小见大,以局部见宏大,四两拨千斤,把情感具象化。
张霄:是的。
呵呵,第一首我觉得还是无评为好。否则就是误人子弟。
《回家》这首以人返璞归真之作,阳光,风是原生态的,时光的节奏很慢,水牛的专注与悠闲,玉米自由的长,恰在这时西瓜蔓上的花开了。
很安逸,平静,有很平淡,质朴,慢生活的节奏写照,更是一种深深地怀念与融入的渴望!很真,也让人看了为之动情!
《回家》这首诗反映了一个外出拼搏多年的人回家的一种感悟、一种迷茫、到底是城市的快节奏的生活好呢?还是远离城市繁华喧闹的原始田园生活好呢?现在的原始田园一定是远离城市,交通不便,偏僻的地方。
从车上下来,安静极了
这里的阳光只像阳光,风只像风
只用来慢慢走
山区小路无法通行现代交通工具
水牛也只是
吃草的水牛。不看你
从没有改变的乡村景象
玉米不及腰深,西瓜藤才开小花。
象征不去追逐繁华利益,独享春末夏初时节自然的田园生活
@伯敏 不要太武断了,估计你还不太了解口语诗。口语诗相对来说更难,意象抒情反倒容易些。口语受现实的约束,好诗非常不好写。你看看有几个口语写的好的?
尤其这一句,这里的路,只用来慢慢走。用到了绝处。
陈海洲我尽量不说话吧。我不强调技巧,我只看重读着拗口不拗口。宁可空心而词涩,不可巧词而人云。
贵州王文:
@张霄 慢慢走,慢慢回味。
六月清荷:
"慢慢走"是一种慢生活,是一种悠闲自在的生活。人和大自然一样,悠闲自在。
@六月清荷 ,不是的。
六月清荷:
@张霄 老师说说,请老师解读一下。
还有哪位老师来说这首《回家》?
寂寂秋草:
《回家》是非常自然的写法,这种自然,是发自内心的。“从车上下来”,生活就有了明显的分界线,用家乡的安逸,清静来映衬外面世界的艰辛。既是写对家乡的情怀,也是描述对安静生活的向往。
下了,晚安!没趣
六月清荷:
@伯敏 去吧
@六月清荷 棒棒糖留着给悟空吧。我不喜欢糖
你估计进步不了,@伯敏 对于我来说,都在仔细的听取别人的观点,你比我强吗?固执没有任何意义,多听,对自己没害处。
嗯嗯,这是事实。
这一句,作者又与城市的快节奏对接,又要回味往事的一种心情中的自慰。只是个见。
六月清荷:
@张霄 哦。
其实很简单的,写文章的人得先学会说话,诗歌也是这样的。
@陈海洲 我有个建议,在场面混乱的情况下,在现场表达完整不容易,建议提前编辑好文字,以便大家能够更好的吸收观点。
@糖粒粒,是的。应该怎么去说,值得深入探讨。
@素峰 首先,我不认为谁强或是谁弱,强有话语权吗?其次,你攻击性太强,宜壮不宜老,我认为应该有时间抬头看看天。最后,我不认可你仔细听取过。
创造优化的探讨环境,尤其重要。
六月清荷:
@伯敏 让你评论诗,你总是评论人。对诗不对人,你懂不?对你说过多少次了,只发表自己对诗的看法。
@伯敏 这话我同样送给你,你太看不清自己的能力了。你认可也好,不认可也好,强与弱都客观存在。
公主***:
@伯敏 多听别人的,没坏处。
我不知道我今天晚上说错什么了?
六月清荷:
你总是盯着别人的观点,鸡蛋里挑骨头,有意思吗? 每个人对诗都有不同的观点。不要针对别人,对诗不对人@伯敏
公主***:
@伯敏 年轻人多听听别人的没坏处,脾气改改哈。
@六月清荷 我不能说别人的观点?其实我针对过谁吗?只是觉得有的观点实在大失眠啦。
你可以对诗发表自己的观点。
诗,不论是谁写的,好诗就是好,就要以虔诚的态度学习之长处。
@pk时空,我有个建议。
@张霄 请说。
因为时间关系,一首一首地推,这样大家会认真些,透彻一些。个见。
@伯敏 你说我攻击性太强,我不认为如此,我说话从来都是就事论事,能够正确判断自己在一件事上的能力不足,以便听取他人的意见,从中学到知识。而你却如你所说,极具攻击性,固执己见,从始至终都是反弹的态度去对待别人的观点,这样对你有益处吗?
贵州王文:
我一直坚持自己的观点,从未改变。我不怕得罪人,我是说自己对作品的认识。
@贵州王文 坚持自己固然重要,但是也要正确看待自己的能力,以便更好的听取别人的对你有用的东西。
当然了,你们如何,进步不进步本来也和我没有关系,但是我希望这个探讨的氛围是大家都谦虚谨慎。
六月清荷:
保持谦虚谨慎,尊重他人的好氛围。
@素峰 理,越说越不明。我不与你争执。退一步,乐意。
@伯敏 没有什么明不明的,有人只是身在其中,建议跳出来。有人曾经说我整天在赞美声中,认为我早就昏了头,而我对我自己却是有正确判断的,别人说我好,我未必就这么认为,我也从没有默认过,从来都是拿出谦虚的态度来回应赞美。因为我知道自己的问题,短板。知道天外有天,山外有山,人外有人。从来没有因为别人的认可而认为自己强大无比,自大的人是可笑的。所以一个人头脑要清醒,懂得去聆听,对自己没有坏处。当然了,一个人一个脾气,人最难改变的就是与生俱来的性情。我话已至此,只能说好自为之。祝大家越来越好,我的本意也是如此,才会说此番话。当然了,这话不止和伯敏说,也是对我自己说。哪位还觉得我说的有理,也就是对你说。
六月清荷:
学会聆听,会使人进步。
能好好的聆听别人的建议,这句话最中肯@素峰(我是孙悟空) 老师
@素峰 放心好了,谁还没有点不足。我会慎言慎行,大不了。少言些罢了。
建议以后就深度探讨这互动,时间不到别先发预备探讨的诗,更别两首都发,这对第一首不公平。还有就是评论别一句一句或几个字几个字的评。这容易坏蛋。
同意你说的评论别一句一句或几个字几个字的评。我们应该认真对待,把自己的观点事先整理出来,这样既有利于把自己的观点表述完整,又可以减轻整理人的工作量。然后自由探讨环节有针对性的观点,无法事先准备,那就没有办法了。关于深度探讨最终的目的不是观点的对抗,而是各抒己见,互通有无,取长补短。今天虽然热烈,但我不认为效果是好的。至少我没能听到特别有价值的观点出现。我说句口冷的话,我徒弟醉影整理完,交给我以后,很多内容我会砍掉,有些阐述不具备深度,如果我如实做在格图上,具体内容与深度两个字相差甚远,会贻笑大方。今天的话,按理说我不该如此表达,原因就是我不想打击大家的积极性,但是我为什么要说,原因只有一个,我非常欢迎大家积极表达,但是要在谦虚谨慎的基础上去进行。比如第一首诗说看不懂的朋友,我可以负责的说,第一首诗没有理由看不懂,如果看不懂,就是你自身能力水平不够,这样的诗都看不懂,怎么深度探讨?表达出来的观点能有深度吗?今天我口冷了,大家将就听吧,各位晚安。
六月清荷:
嗯嗯,一段一段发。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呵呵,我依然看不懂,这不是抬杠。理解不了。
六月清荷:
自身找原因,放低自己,学会倾听@伯敏
我看,今晚的深度探讨到此就先告个段落吧,真诚感谢大家!为大家的热情和精彩点赞!咱们下周继续!
本次讨论选用康雪作品
作者简介:
夕染,本名康雪,1990年冬天生于湖南某小山村,现居长沙。大学开始写诗,作品多存于网络博客,很少发表。
其他代表作品:
“这种草三月会开花。细细碎碎
像雨雾 像刚开始恋爱。”
她的眼睛。水深三尺
说什么映什么。好像去年就蹲在这草中
一起开过。
“它的花总在风口。端着个小碗
在夜里捡满碎蹄。”
从车上下来,安静极了
这里的阳光只像阳光,风只像风
只用来慢慢走
水牛也只是
吃草的水牛。不看你
玉米不及腰深,西瓜藤才开小花。
◎我也将在冬日赤裸于风中落下
自己又开始写诗了
而且写得很好
就像刚路过的树啊
已经懂得了
该孤独的孤独,该放下的
太阳给我多少
我就还多少。就像这树啊叶啊
如果一年绿到头
是很自私的
◎小小小的性幻想
如果你剥开一只橘子
里面有个被折叠好的女人
你要放她出来吗
小小的女人。你以为你醉了
又怀疑,她是否是酸的
是否。发育完全。
◎盲女与叶
她把它放在水里。杯中。墙角
石头边甚至
一根枯萎的藤上。她看到
在花园里捡起,更多明亮的事物。看到父亲
取下蓑衣和斗笠,雨就停了
她的手指白皙修长,摸着树叶时
就像摸着自己的,一扇窗户。
◎他们对自己满怀诚意
桂花路口下车。再穿过马路
及一排银杏,就到了
走在前面的
有少女,环卫工,和几个提着凉面
的洗车小哥。
其实每天遇见的,并不一样
但又好像一样。他们经过玻璃橱窗时
偷偷捋头发
或者扯衣角的样子,总让我着迷。
◎挑着一担花的女人
在大街上找公交站牌,她正好
从我身边走过。栀子香
我跟上去。箩筐里还有百合,玫瑰,白桔梗……
“十块钱三束。”她抬头看我
眼神温柔。
我有些不好意思。是真的好看呢
一朵花,挑着更多细细的花
在低头走路。
◎病床上有漫长的一生
楼上传来声音。天花板
像是透明的
有时,年轻的母亲,正拿着木勺
哄孩子张开小嘴。有时
比他更孤独的人,站在椅子上
把一些信件
放回高处。但更多时候,楼上是一片
幽深的峡谷
草木潮湿,布谷鸟也是
他病中的身体。
◎死去的人什么都不缺
每年清明。都要上山
什么都不做,不说。他只想在
寂静里,避一会雨。
想起头几年,山里的新坟多,人也很多
他烧纸时,妻子和女儿
认真看着。旁边的野杏树,偶尔落下
花瓣,他磕头
也跟着磕头。
那时候,雾气还没这么重
悲伤的事,看起来也很幸福。
一个人走在林子里
就想起第一次,给父亲擦洗身子时
那种空荡,让人战栗的
空荡。以前女儿
总跑在前面,时不时停下来叫他
爸爸,爸爸。那时候
他没听到过
鸟叫。野杏树还在开花,他最后蹲下来
像一只昆虫
坟草茂盛,他羡慕父亲。
有巫如雪夜打窗(转载)
----夕染诗歌试读
在我的印象里,夕染擅长写小诗,每一首都像她自己,是在夜晚发着光的精灵,带着巫魅气息,灵巧,跳跃,通透,迷人。这次她呈现给诗同仁十首短诗,是从她近三年的数十首好作品中选出来的,当然不能全面多维度展示她的创作,但也可管窥她的诗艺,读到她的特点。
一、场景合成上的流畅性与控制力
首先我想谈夕染诗歌的场景合成。这些场景娓娓道来,流畅婉转,没有丝毫刻意编造的痕迹,这很难得。在每一个小场景的叙述和描摹中,诗人都以自身的身体和心理感受为核心,显得不发力而力尽在,不着墨而意在场,小小年纪,语言功力很是老道,基本功可谓非常扎实。她的场景与意绪交融的写法,既可以用王国维人间词话的美学理论来评价,也可以用美国意象派大师的诗话来佐证,这让我先是疑惑,继而恍悟,这不就是年轻诗人在没有受到众多美学谱系影响之下自然生发的原创力么?她一出道,就通过自身的敏锐感受,站在了中国传统和西方手法的结合点上,这很不容易,很可喜。如《回家》的下车漫步场景、《婆婆纳》的开花场景、《我也将在冬日赤裸于风中落下》的梦树场景、《小小小的性幻想》的剥橘子场景、《盲女与叶》的抚摸树叶场景、《他们对自己满怀诚意》的照橱窗场景、《跳着一担花的女人》的卖花场景、《病床上有漫长的一生》的病人放信件场景、《死去的人什么都不缺》的祭奠场景、《死讯》的与男友说话的场景,可谓每一首诗歌都有一个场景,这个场景是诗歌的支撑点,是诗意发生的借力点,诗的艺术魅力往往通过这些场景,跳跃至情思的高度和深度。
需要说到的是,夕染诗歌的场景合成,并非全部来源于客观现实。这些场景往往在诗人漫不经心而又节俭的叙述中,进入意识层面,利用心理节点,实现场景的转场和变异,从而进入诗性空间。以《他们对自己满怀诚意》为例,可以读到诗人在营造了环卫工人们每天复制的场景后,突然最后转入小哥们照橱窗让“我”着迷的场景,由客观入主观,由现实入心理,过渡自然,转承之间有妙意,从而获得来自于人性深处的微妙诗性。以《跳着一担花的女人》为例,诗人在描述了卖花场景之后,转入卖花女挑着花赶路的场景,用“一朵花挑着更多细细的花,在低头走路”这样的句子,呈现了一个来自于诗人隐喻视角和心理镜头的场景,写出带有美丽表象的小小悲悯。
夕染诗歌的场景合成,基本上是“可视现场+可感现场+虚拟现场”的模式,在较为短促和逼仄的空 间里释放出诗的迷人灵性。虽然结构和意味是较为复杂的,但是“小”的特质突出。这种小,在于空间上的窄小,在于叙述语言的短小,在于以小见大,以小见复杂。其实这是一个好诗人所需要具备的基本功----对语言的控制力。诗人在看似稀薄的意识流动中准确传达内心,用更多的潜藏意绪来为我们节约词语和纸张,也可以说是诗人用更少的诗句,激发读者更大的想象力,而不是什么都说出,什么都说满,是让诗歌替诗人说话,而不是诗人替诗歌说话。这样,诗歌就显得更有意味,也能体现诗人在心理和技术上的控制力。
二、意象联构与变焦
在这里又要谈到事实诗意和意象诗意的共存之道了。在夕染几乎所有的诗歌中,都有一个客观事实的进入渠道,都带着浓厚的生活中的事实诗意,让读者能够真切呼吸到诗人生活中气息,感受到诗人是在用活出来的方式演绎一首诗歌。但是,这不是全部,几乎所有夕染的诗歌,都不可避免地使用了一锤定音的意象,甚至是更多的复合意象,还甚至是意识之象和层递之象,从而进入深度意象。这种将事实诗意和意象诗意巧妙融合水乳交融的写法,非常值得称道。在诗歌的美学中,总有人非此即彼,非A即B,用近乎偏执的审美来看待事物,使诗歌陷入人为美学孤立的境地。其实,看似不同的美学观念也是可以交融的,就像有人是A型血,有人是B型血,但有人是AB型血。
其实这也不奇怪,夕染的事实诗意和意象诗意交织的写法,与她在诗歌场景合成中采用“可视现场+可感现场+虚拟现场”的模式是一脉相承的,可视现场+可感现场往往需要事实诗意来支撑,而虚拟现场往往需要意象诗意来支撑。以《盲女与叶》为例,我们可以看到:“她把它放在水里。杯中。墙角/石头边甚至/一根枯萎的藤上。她看到/她的小孩/在花园里捡起,更多明亮的事物。看到父亲/取下蓑衣和斗笠,雨就停了”这前半部分,就叙述了盲女把树叶放在水中,父亲在雨停时放下蓑衣斗笠这样现实中发生的事情,同时始终用一片树叶的意象,浸润其中,中间进入盲女的心理现场,用树叶的小孩在花园里捡起更多明亮的事物,这一虚拟意象来扩大诗意空间。这还不够,诗人在后半部分使用了一个令人难以想象的意象:窗户。“她的手指白皙修长,摸着树叶时/就像摸着自己的,一扇窗户。”这一个建立的事实之上的想象,妙趣十足,很有张力。盲女抚摸树叶,像是抚摸着自己的窗户,这种盲女对视觉、对光亮、对正常世界的深沉追求,用此意象尽得之。
夕染诗歌中的这种意象,往往不是孤立使用,而是由此及彼,带有联构性。在影、光、声、动态、情态的使用中,总是有意想不到的跳脱和变焦,将意象有机地置于另一个空间,以此更纵深地关照诗歌中的人的情怀、意绪和领悟。用近乎摄影镜头的变焦手法,把意象拍摄到另一视野,而又不失联系和交融。有时候,诗人甚至调动了意识之象,来解决诗歌中事实诗意偏于单薄的问题。以《小小小的性幻想》为例,诗人面对剥橘子这一场景,显然是不足以支撑起一首有意思的诗歌的,怎么办?***是运用深度意象。诗人在这里使用了意象的层递手法,剥开橘子,里面躺着折叠好的女人,这是一个少女的形象,显得保守、单纯、青涩和对外部的渴望,诗人在此递进一层,将橘子里的小女人经由一人之手释放出来,迷醉而又紧张,因为她害怕自己还没有发育完全,像橘子那样还没有成熟,便进入***的世界。这首诗的诗意生成,剥橘子是其次,只是一个引子,对自己的身体、爱情那神秘而又紧张的期待,才是主要的。
夕染诗歌中的艺术手法,还有一点非常值得称道的,那就是类口语叙事。以口语为腔调,加之小有描摹性的类口语,结合起来,自然,不做作,能够删繁就简地抵达诗意场,让那些不言而喻的叙事和抒情远离。这种“去蔽”之诗,将那些过度的语言迷雾、过多的琐碎铺排、过于矫情的现实表演秀统统抛弃,这样,夕染诗歌的“小”,就小得有道理,有意思了。
泛艺术流颠峰对决群/
展开阅读全文
喜欢我的作品,就打赏支持哦
长按识别二维码给作者打赏
记得在赞赏留言中写下名字哦
已有2位小伙伴点赞了哟!
&访客只有输入正确***才能阅读&
我不感兴趣
粉丝 34 | 创作 41
斯里兰卡的热浪
道听“图”说
原味古村镇
穿越时空的对话 ----洪江古商城印
打开糖水APP,开始沉浸式阅读体验
& 2018 糖水APP
登录后可以与作者直接互动
-- 使用社交账号直接登录 --
感谢你的分享!大家正在看
长按识别二维码
你已关注辣酱。
在糖水APP中可以进行更多精彩互动
你已赞《《深度探讨》第十六期之康雪作品》。
在糖水APP中可以进行更多精彩互动
在糖水APP里可以发现更多好友和精彩内容
真的要取消点赞吗?
在糖水APP中可以取消,还能更多互动
真的要取消关注吗?
在糖水APP中可以取消,还能更多互动
已经收藏成功,打开糖水APP
在我的收藏列表中可以找到
真的要取消收藏吗?
在糖水APP中可以取消,还能更多互动
打开糖水APP
作者还没有开通赞赏功能
提醒TA开通
你还没有开通赞赏功能
糖水赞赏实时到账、0手续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