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传教士马国贤当时正在北京,他在自己写的《清廷十三年》这本见闻录中,也描述了11月13日当晚的情况:“晚饭后,我在屋子里和安吉洛神父聊天,我听到一种低沉连续的嘈杂声,仿佛是夹杂着从皇宫中传出来的一些声音。由于了解这个国家的风俗,我立即把门锁好,并对我的同事说,不是皇帝死了,就是爆发了武装叛乱。我爬到寓所墙上,这墙位于一条大路旁边,我惊讶地见到无数骑兵互相谁也不说话,正向各个方向狂奔。我终于听到在我脚下有几个人说,康熙皇帝驾崩了。后来我听说御医们断定皇上患的是不治之症后,他便下旨任命第四子胤禛作皇位继承人。”
从萧奭和马国贤的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出,康熙驾崩当晚,京城的形势是非常紧张的。身为步军统领的隆科多立即封闭九门,派兵戒严,直至11月20日雍正登基。而这一切周密的安排,显然不是瞬间就可以完成的。这就解释了雍正在接到康熙急召后,却没有在第一时间赶往畅春园。因为对他而言,更重要的事情就是掌控住整个京城的形势。当然还有一种可能是雍正第一时间就前往了畅春园,因为康熙帝在直到当天晚上才病逝,雍正和隆科多有一整个白天的时间进行周密布局。
至于康熙是不是将皇位传给了雍正,这个谜题似乎已经永远没有真正的***了。不过以当时的形势而言,除了雍正之外,任何一位皇子都没法平稳继承帝位,因为整个京城都已掌控在雍正和隆科多的手中了。事实上,在京城的诸皇子中,也只有雍正最符合帝位继承人资格。另外还有一位康熙很中意的皇子胤禵,当时还远在西北打仗。所以,雍正最终登基成为皇帝,可以说是大势所趋。
康熙是在他最喜爱的畅春园里离世的,想必他去世前也早已有所感应了吧。只是今天的畅春园早已被毁,已经看不到当年康熙爷眼中欣赏的风景了。而后人对他的猜想或许绵绵不绝,而他的征途在那座园子里就此沉眠了。程咬金并非只会三板斧他也没有当过瓦岗寨的寨主
程咬金是一位在中国民间最具知名度的历史人物,但演义和历史原型相比,程咬金的形象已大大变形。网络配图 首先,变形的是他的兵器。老程其实用的不是八卦宣花斧,而是马槊,一种马上用的长矛,这种兵器可不是说有就有的,要三年才能制成一把,而且成功率只有四成,如果用刀去砍,能发出金属的声音,那就说明制作成功了,必须是出身武将世家的才有资格用它,程咬金确实出身武将世家。
其次,变形的是他的战斗力。演义里说老程只会三板斧:掏耳朵、劈脑袋、剔牙齿,过了这3招,老程就没辙了。殊不知这可是大大冤枉了程咬金的战斗力,史书记载他:“自少骁勇”,当年瓦岗军头领李密精选了八千名猛士作为保护自己的“内军骠骑”。这“内军骠骑”分为4支分队,要统领这些猛士,自身本领得过硬,程咬金就是这4支分队的统领之一。网络配图
老程战斗力如何?史书有载,瓦岗军有一次和王世充作战,程咬金的战友裴行俨不慎中箭落马,敌人纷纷围将上来,正在危急时刻,程咬金驱马冲入重围,杀倒一片敌军,杀得“世充军披靡”,老程将裴行俨抱在马上突围,结果自己的手臂被敌人长矛刺穿,程咬金奋起神威,将敌人长矛折断,又将刺他的敌人杀死,然后带着负伤的战友成功突围。瞧瞧,这可不是三板斧的战斗力所能解决的。
还有被变形的是程咬金的身份。在演义里,程咬金稀里糊涂当上了瓦岗寨的寨主,还是大魔国的皇帝,这个不靠谱,瓦岗寨的寨主先是翟让,后来是李密,没老程什么事。程咬金只是瓦岗寨的一员大将而已,跟镇远中学怎么样秦叔宝的地位差不多。网络配图
程咬金的寿命也变形了,在演义里,他老人家活了120岁,一直活到薛刚反唐,武则天垮台。这个当成童话听就可以了,其实老程的线岁,他生于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卒于唐麟德二年(665)二月七日(2月26日)。在历代名将中,程咬金的寿命算很长了,换在今天,也没有低于平均寿命。
最后,程咬金变形的还有名字。在正史里,老程的本名是咬金,但常用名是知节,这个名字比咬金有水平。
当然,没有变形的是程咬金的智慧,他能审时度势,带着秦叔宝离开王世充这个不靠谱的老板,投奔李世民,史书和演义都有记载,不再重复。韩信因何背水一战“封神”?是因为他看清了人性
在刘邦版“建国大业”中,“三杰”萧何、张良和韩信的作用居功至伟,萧何主抓后勤保障,张良负责出谋划策,韩信则专职统兵作战。说到韩信,的确是历史上不世出的军事天才,在战场上可谓用兵如神、算无遗策,其中攻灭赵国一役尤其能体现出其高超的技战术水平。网络配图
赵国原为战国七雄之一,最终亡于秦王嬴政,秦末汉初短暂复国。这个国家不仅地广人稠、兵强马壮,而且占据河北、控扼黄河,军事地位非常重要,是楚汉两家争霸的必取之地。刘邦棋先一着,于汉王三年(前204年)派大将韩信、张耳经井陉口东取赵国,赵王歇与相国陈余闻讯,亲帅大军号称20万在井陉口布阵,抵御汉兵。交战之前,广武君李左车向陈余建议,由他率兵从小道抄袭汉兵的运粮车队,断绝他们的粮草供应,而陈余可以“深沟高垒,坚营勿与战。”这样,汉兵进退失据,饥困交加,不出十天必然大败,而且李左车信誓旦旦的宣称,如果采用此计,“西将之头可致于戏下”,但如果不这样做,赵国命运堪危。
按说此计阴狠毒辣,确属绝妙高招,然而却被骄傲自大的陈余断然拒绝。陈余认为韩信劳师远袭,兵困马乏,而自己则在家门口作战,大可以逸待劳,轻松打垮汉军。并且,陈余内心处也极看不起韩信,认为这个曾接受“胯下之辱”的家伙根本就不是他的对手,凭借着自己的兵强马壮,轻松地动动小指头就能捏死对手。陈余要为自己的傲慢轻敌付出惨重的代价。
韩信悬着一颗心度过险境,靠近井陉口布阵并向赵军下战书。为迎接到来的战斗,韩信做了两个战略部署:主力先锋部队背靠泜水布阵,迎接赵军的进攻;另选轻骑兵2千人从小道偷袭赵军营寨,乘两军主力交战之际,占领敌方的老巢。针对后者,众将士并无异议,但对前者难以理解,意见纷纷,在他们看来如同儿戏,幼稚万分、危险万分。面对异议,韩信尽露“一意孤行”的霸气,坚决不为所动,众将力争无果,只能心中骂着娘接受军令。
决战之日,韩信、张耳亲帅先锋部队背水作战,吹吹打打向赵军发动进攻。陈余一看到韩信布阵之法,马上做出一个自认为高明加三级的判断:韩信属于业余加三级的统帅,如此布阵,纯属作死!陈余心里乐开花,马上派兵迎击,大战良久,汉军佯装不敌,开始后撤,后撤途中还丢下大量的军需品当诱饵。赵军尝到了甜头,更是倾巢出动全力进攻,汉军继续后撤,终于达到泜水边上,背后已是滔滔河水,此时已无退路,只能抱着“进着生、退者死”的心态拼死反击。
吃粮的碰到玩命的,赵军即使战斗力再强也扛不住,纷纷后撤,结果还没到大营就傻了眼:老巢被端,“壁皆汉赤帜”!原来汉军的2000轻骑兵乘两军主力交战之际,“驰入赵壁,皆拔赵旗,立汉赤帜二千。”赵军不明就里,以为老巢被端,赵王自然也被汉军万博的钱取不出来抓获,于是大败亏输、四散奔逃,像决堤的洪水般任凭谁也拦不住。见此情形,汉军乘胜追击,最终“大破虏赵军,斩成安君于泜水上,禽赵王歇。”
凭借背水之役,韩信一战“封神”,成为众将士顶礼膜拜的偶像。在庆功会上,“稀里糊涂”赢得战斗的众将士纷纷向主帅提出心中的疑问:我们是怎么赢得?韩信满脸的傲骄,缓缓道出其中原委:
网络配图 信曰:“此在兵法,顾诸君不察耳。兵法不曰‘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且信非得素拊循士大夫也,此所谓‘驱市人而战之’,其势非置之死地,使人人自为战;今予之生地,皆走,宁尚可得而用之乎!”
此言一出,众将皆叹服,视韩信为“神人”,从此对韩信的崇拜真可谓“犹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又如黄河泛滥一发不可收拾”。
如此看来,韩信之所以能赢得背水一战,归根结底还在于他对人性的洞悉。求生欲是人的天性,处于生死一线的“悬崖边”,在退无可退的情况下,人心底往往能激发出强大的求生潜力,这潜力一旦爆发,往往效果惊人。韩信知己知彼,明白在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要想求生求胜,唯一能做的便是激发出每个将士心中的求生欲,并将这种求生欲转化为战斗力,不仅自保,还要变守为攻,克敌制胜。他成功的做到这一点,取胜自然也在情理之中。
这便是所谓的“两强相争,勇者胜”,韩信的取胜之道,莫过如此。揭唐僖宗流亡生活:被宦官拥立 甚至靠宦官保驾
12岁就被宦官拥立做了皇帝的唐僖宗,轻松坐上了那把尊贵的龙椅,负责打理朝政的都是些有权有势的宦官,再后来唐僖宗又把朝廷交给了陪伴自己成长的宦官田令孜,任朝廷有什么事情,田令孜都负责处理,唐僖宗自然不用操心国政,自己做的就是放开去玩,骑射、剑槊、法算、音律、赌博、蹴鞠、斗鸡、马球,样样都会,并且样样精通。网络配图
朝廷在田令孜的治理下,虽然乌烟瘴气,却也十分稳定,但天下可就没那么太平了,黄巢的大军在不断地胜利中终于攻破了潼关,唐僖宗、田令孜等人不得不逃到成都,过起了流亡生活。流亡生活虽说没有在长安过得舒服,但朝廷好歹保住了,能够保住朝廷,全靠着田令孜和陈敬瑄两人的保驾护航,田令孜和陈敬瑄一内一外,一文一武,同时还是亲兄弟(田令孜入宫前本姓陈),哥俩强强联手,消灭了诸多对朝廷有威胁的人物,使得唐僖宗能够稳坐皇帝宝座不动摇。
年方才19岁的唐僖宗面对如此的时局,哪有勇气和经验来处理?当然还是沿用在长安的风格,把处理朝政的大权交给了感情深厚的“阿父”田令孜,自己平时做的只是在拟好的诏书上盖上天下惟一的天子玉玺之印,从此过上了“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盼回长安”的日子。
田令孜这位一朝得势的宦官,在长安执政时就独断专行,卖官鬻爵,任人唯亲,对付政敌下手狠毒,不出长安城却也搞得天下不宁,为王仙芝、黄巢起义的爆发投下了最后一根火把。现在不得已逃到了成都,田令孜犹不思悔改,执政风格依然不变,更兼有大哥西川节度使陈敬瑄的鼎力支持,处理朝政时就更加唯我独尊,肆意妄为。像田令孜这种一旦有权就嚣张的宦官,要是不惹出点乱子,那就真对不住“宦官乱政”四个字了。网络配图
果不其然,唐僖宗入蜀后的第一场变乱就在眼皮子底下爆发了。话说唐僖宗入蜀时,身边跟万博的钱取不出来了不少护驾的军队,这些护驾的军队虽说没有功劳,忠心却也是有的,唐僖宗、田令孜在成都能不能过得安稳,就全靠这些士兵的拥护了。此时的成都,不仅有护驾的士兵,还是当地的蜀军,虽说蜀军在陈敬瑄的治理下对朝廷比较忠心,但毕竟不是朝廷直接掌控的军队,难保有不测之险,田令孜便着重厚待护驾的军队,对蜀军刚开始还有些小恩小惠,不过等唐僖宗稳定后,连那些小恩小惠也取消了,蜀军眼睁睁地看着外来的军队不仅粮饷多,衣食住行照样也好,一时怨气连连。
田令孜虽不善于稳定政局,眼前的形势还是能看得明白的,便找个日子召集蜀军将领举行了一场宴会,这次宴会的不同之处在于,用来喝酒的杯子都是金子做的,喝完了酒,田令孜很豪爽地把这些杯子赏给了蜀军将领,大部分蜀军将领倒也识趣,很痛快地收下了这些金杯,以不辜负田令孜的一番好意。不过,凡事皆有例外,偏有一位叫郭琪的将领不识趣,怎么着都不收下金杯,还趁机抱怨朝廷厚此薄彼地对待护驾的军队和蜀军。田令孜毫不相让,反问郭琪有什么功劳敢这么讲话。没想到郭琪又侃侃而谈,列举了自己的赫赫战功,让田令孜一时无话可说。田令孜见郭琪如此强硬,便来了个软的,亲自给郭琪酌了一杯酒,郭琪这下也不好拒绝,只好喝下了这杯表面客气实则暗藏杀机的好酒。
田令孜阴险毒辣的性格是众多周知的,既然这么客气地让不服气自己的郭琪喝酒,必是不怀好意的。郭琪也深知其中的缘由,回到了家里,就开始解毒,果然吐出来数升黑汁,这才保住了性命。郭琪既然差点丢了命,干脆一不做二不休,直接反了,率领着自己的部下攻向了唐僖宗、田令孜一行人,陈敬瑄当机立断,派出军队进行反击,郭琪寡不敌众,发泄完怨气后就逃出了成都,用计诈死,避开了官府的追击。
郭琪造反,唐僖宗有惊无险,在田令孜和陈敬瑄的帮助下,唐僖宗平安躲过一劫,从此对田令孜和陈敬瑄更加信任,有事就先跟田令孜商量,对外臣反而越加疏远。既然蜀军中有不怕死的,外臣中照样也有不怕死的,此后不久,一个叫孟昭图的实在看不过去,就给唐僖宗上了封奏折,奏折里尽是抱怨唐僖宗亲密宦官疏远外臣的话,当然这封奏折唐僖宗是看不到的,第一个看到的人还是田令孜,田令孜一声不吭,就留下了这封奏折,而后又把孟昭图贬出成都,在贬谪的路上淹死了这位直臣。网络配图
田令孜一平郭琪之乱,二杀耿直的孟昭图,成都的蜀军和大臣从此以后彻底服气了,田令孜用强权压制住了反对的力量,也保住了唐僖宗的帝位。
陈敬瑄有了弟弟田令孜的支持,在西川现在也是一个说一不二的人了,有事没事就派人去搜刮钱财,以便供养成都的流亡朝廷,本来西川百姓的赋税就重,陈敬瑄又来了这么一手,忍无可忍的小吏和百姓纷纷起兵造反,先是阡能在邛州起兵,后是韩秀升在涪州起兵,西川一时兵戈四起,但都被陈敬瑄一一平定,西川依然稳如磐石。
唐僖宗就这样在田令孜和陈敬瑄的辅助下,度过了四年多的流亡生活,当武宁节度使时溥把黄巢的人头和姬妾送到了成都,唐僖宗终于尝受到了胜利的滋味,他亲自登上大玄楼,理直气壮地问黄巢的姬妾:“你们也都是世受国恩的人,为什么跟从了贼寇?!”不料黄巢的姬妾也理直气壮地答道:“黄巢横扫中原的时候,朝廷以百万之众都不能抵抗住,反而弃守宗庙,逃到成都。今天陛下于平定黄巢无尺寸之功,反而责备我等弱女子,这置公卿将帅于何地呢?”唐僖宗听完后,默然不应,于是下诏将这些姬妾直接拉到刑场行刑了事,以昭示朝廷战胜黄巢之事。
不管黄巢的姬妾怎么说,唐僖宗总算可以回到日思夜想的长安了,不过鉴于长安久经战火,难免凋敝破败,唐僖宗还是先派人回到长安进行了重建,等到来年再回长安。东汉末董卓废掉汉少帝自己称霸 主要原因是什么
东汉少帝刘辩,历史上一个悲剧人物。他是东汉历史上第一个被废黜的皇帝,在位仅仅五个月,英年早逝,去世时只有15岁,他在位时,东汉政权早已名存实亡。
刘辩(公元176-公元190年),汉灵帝刘宏死后,年仅15的刘辩便登基为王。话说,汉灵帝原本属意的人并非刘辩,而是陈留王刘协。刘宏曾在群臣请求立太子之时,对刘辩的评价是“刘辩行为轻佻。不具备帝王应有的威仪,不可以做人主”。但是在汉灵帝去世的时候都没立太子,只是在临死之前将皇子刘协托付给最信任的宦官蹇硕。灵帝驾崩后,蹇硕想立刘协为帝,最后被刘辩的母舅何进诛杀,公元189年5月15,皇子刘辩继位,是为汉少帝。幼主即位后,朝政大权掌握在其母何太后以及母舅何进手中。
何进在诛杀蹇硕之后,想要一举把宦官全部歼灭,便召当时的并州牧董卓带兵进京助他一臂之力,并要求何太后同意杀宦官,何太后不同意。皇宫之内便发生了以何进为首的外戚和宦官之间的厮杀,刘辩母子不得已出宫避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