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 绝望之塔 第24层 摩擦摩擦是什么歌歌

今天是2018年9月25日,星期二,农历八月十六。观察、关注与观点,《现代财经-早读早分享》,一个有思想的财经早分享。

感觉忙个没完就对了,说明你正为前程奋斗;感觉总不如人就对了,说明你正试图赶超;感觉走得艰难就对了,说明你正走上坡路。如果你正感到迷茫或是辛苦,告诉自己,再坚持一下。你终会发现,拒绝放弃的那些努力,是多么值得周二,早安!

以下内容是由《现代财经》编辑部根据国内外财经类门户网站相关资讯编辑整理而成(总第1025期)。原创不易,敬请尊重。谢谢鼓励。

1、中国发布《关于中美经贸摩擦的事实与中方立场》白皮书。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4日发布《关于中美经贸摩擦的事实与中方立场》白皮书,旨在澄清中美经贸关系事实,阐明中国对中美经贸摩擦的政策立场,推动问题合理解决。白皮书全文约3.6万字,除前言外,共包括六个部分,分别是中美经贸合作互利共赢、中美经贸关系的事实、美国政府的贸易保护主义行为、美国政府的贸易霸凌主义行为、美国政府不当做法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危害、中国的立场。(新华网)

  • 蔡子微评:地球之大,装得下中国与美国;市场之深,撑得起中美经济巨轮;既然不能彼此消灭,为何不能相融;与其围绕当前有限利益零和博弈,不如围绕未来无限利益共谋发展。
  • 话题关注:合作与摩擦:中美贸易关系发展研究

2、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聚焦政府数字化转型。“浙江省政府系统已经有超过100万人使用政务钉钉,效率大幅提升。”在2018杭州·云栖大会的主论坛上,浙江省省长袁家军的这段话博得一片掌声。掌声的背后是人们对浙江省全力建设数字政府、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的肯定。在云栖大会上,政府的数字化转型成为参会者讨论的热点。对于政府来说,如何打破数据孤岛、突破部门之间的行政隔阂,实现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如何使“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实现智慧政务?(光明日报)

  • 蔡子微评:打造数据政府,技术整合易,数据整合难;部门整合易,利益整合难;流程整合易,体制整合难。打造数据政府,不仅仅是一次数据革命,而是政府服务观念、体制与模式的一次深层革命。
  • 话题关注:政府数字化转型阻力研究

3、城市群竞争正帮助中国攻克发展困境。中国三大城市群的GDP都超过了西班牙,到2025年,三大城市群将贡献中国GDP总量的45%。其中,大湾区人口最少,为7千万人,长三角有1.2亿人,京津冀有1.12亿人。但大湾区贡献了1.5万亿美元GDP(占中国GDP总量的12%),以及中国37%的出口。大湾区的GDP增长也显著高于中国其他地区。当然,中国不会满足于几个成功的城市群;相反,她正致力于在全国推广经验。(世界经济论坛)

  • 蔡子微评:拒绝西方流行的一刀切经济发展理论,运用独特的“BREEP”探索策略,通过广泛考察、深入研究、精心试点、客观评估和大力推进,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路。
  • 话题关注:经济新格局下城市群对区域经济增长研究

4、发改委强调稳投资:将加快1.35万亿地方债发行和使用。发改委将会同有关方面加大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力度,稳定有效投资增长。一是进一步加大项目储备力度。二是加快项目前期工作推动开工建设。三是保障在建项目后续融资,督促地方加快今年1.35万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和使用进度。四是进一步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五是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六是防范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七是压实责任、抓好落实。(人民日报海外版)

  • 蔡子微评:经济既要稳定,又不能降速;杠杆既要降低,又不能出现风险;市场结构既要大力调整,又不能混乱,所有这些矛盾平衡的前提是:投资稳、准、精;杠杆尺度合理、科学与精妙;市场生态调整共生、共荣与共赢。
  • 话题关注:稳投资、重质量、防风险:促进经济向新常态平稳过渡的思考

5、埃森哲:只有7%的中国企业在转型过程中成为领军者。在技术蓬勃发展之际,市场的变化将更为剧烈。在2018杭州云栖大会上,埃森哲研究数据显示,中国企业急需通过数字化加速业务转型,实现新旧动能转化,在不断完善现有核心竞争力的同时,把握数字经济带来的重大机遇。然而,埃森哲通过一组数据调查显示,只有7%的中国企业转型成效显著,成为领军者。(界面新闻)

  • 蔡子微评:竞争无处不在,任何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都会进入平原期,要想不在商海中沉沦,就要在优势和能力逐渐削弱时,找到新的增长点,实现曲线跨越。
  • 话题关注:中国企业转型升级战略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6、专访微软前副总裁陈实:人工智能不是万能的,但已经带来革命。“当基于人工智能的机器人能够真正感受到自我意识时,人工智能的安全和道德挑战会更加复杂。届时,他们应该像人一样对待吗?”9月18日,2018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安全高端对话在上海举行,峰桥集团公司总裁陈实在发表对人工智能安全伦理规范的几点思考时问道。(澎湃新闻)

  • 蔡子微评:人工智能不是万能的,没有人工智能却是万万不能的,关键在于如何推动这种工具造福人类。如何防止因为人工智能的脆弱性、不可预测性、系统事故、人机交互失败和机器学习漏洞被对手利用所带来的风险。
  • 话题关注:“强人工智能”将如何改变世界——人工智能的技术飞跃与应用伦理前瞻

7、多家房企计提存货跌价准备数十亿,折射楼市下行预期。业内预计,随着去库存进入尾声,三四线城市上涨趋缓,龙头房企位于三四线城市的项目也将受到影响。面对下行的销售价格,三四线城市库存难消或将成为累赘。同时,在一、二线城市有大量土地储备的房企,在调控严打模式下如何冲破销售压力、实现现金回笼,也面临巨大考验。(21世纪经济报道)

  • 蔡子微评:丰润时存粮,低位时存力,未雨绸缪者兴,临渴掘井者囧,斗而铸兵者衰。
  • 话题关注:市场销售:认同思维的作用

8、保障房品质问题引关注,利润与社会责任需平衡。今年以来,商品房质量问题频繁被曝光,凸显了行业仍然有待进一步规范的现实。地方政府在土地出让中,往往要求商品房地块中配建一定规模的保障房地块,这使得保障房拉低项目的整体利润。为保证地块的整体收益,企业有可能会牺牲保障房的居住品质。(21世纪经济报道)

  • 蔡子微评:一个不赚钱的企业大谈社会责任都是扯淡,不为社会创造价值整天飙理想的人都是耍流氓。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 话题关注:保障房建设过程质量控制与政府监管机制研究

9、部分餐厅人气不“旺”,如何让“长者饭堂”充满家的味道。每天中午12时左右,位于海口市国兴街道文坛社区的鸿波茶餐厅“长者饭堂”就开始热闹了起来,饭堂内坐满了老人,不少老人体验后大赞既美味又便利。据了解,“长者饭堂”是以探索建立保障老年人助餐需求为重点,建立健全政府购买服务、企业有偿服务、志愿者公益服务相结合,社区、个人及家庭共同推进的个性化养老服务。广东、海南等多地试水“长者饭堂”。(工人日报)

  • 蔡子微评:“长者饭堂”契合“共享养老”新理念,作为一种新鲜产物,除了要在科学布局、投入保障、运行机制上下功夫,更应该在管理水平、服务质量上做文章,逐步形成共建共享共治的新格局。
  • 话题关注:“长者饭堂”——居家养老模式创新研究

10、汽车行业中报解读:从增量市场到存量市场的转变。据wind数据,汽车板块 2018 年上半年实现营收 13586.35 亿元,同比增长 11.67%,较上年同期增速下滑 7.16 个百分点;实现归母净利润 640.03 亿元,同比增长 5.03%,较上年同期同比增速下滑 4.15个百分点。从中报的财务数据看,汽车板块营收和归母净利润的同比增速均明显下滑。(华尔街见闻)

  • 蔡子微评:在饱和市场里推销自己产品最好的办法就是:让购买者认为商品会被社会整体认同,满足消费者保值心理。
  • 话题关注:认同经济:品牌价值推广的助手

11、闪送推出“半日闪快递”,同城配送再掀争夺战。9月18日,闪送上线全新业务“半日闪快递”,专注同城2-6小时送达的快递服务,并且,支持30分钟取件和全天24小时下单。上个月,闪送刚刚完成了6000万美元D1轮融资,同时,uu跑腿、点我达和达达-京东到家等同城配送企业均进行了新一轮的融资。同城配送在资本层面你追我赶,业内人士表示,在经历了一轮烧钱补贴的野蛮成长之后,一场决定未来命运的格局之战又将重新在该领域掀起。(中国经济网)

  • 蔡子微评:烧钱、疯狂抢占市场、大潮退去只剩少数几个屹立在风口,新经济形态似乎不约而同走上这样一种循环。但是道要看,术亦要读,对于同城快递,快只是竞争能力的一个表象,背后的核心是系统化物流数据服务能力、智能化调度能力的角逐。
  • 话题关注:同城快递全生态链协同能力培育问题研究

12、阿里新浪:46次谈判,无数 “妥协”,一个里程碑。无数次深夜的谈判与不眠都在2013年4月20日这天,被压扁成了一句简单的消息:阿里巴巴宣布以5.86亿美元收购新浪微博18%股份。“这场交易酝酿了半年,期间经历谈判46次。”外界或许能从央视引用的我的这条微博里窥出些许不易,但细节都被抹去了。“妥协”,是此前媒体关于这场投资最常见的注脚。(界面新闻)

  • 蔡子微评:投资一个项目,绝不是给钱拿钱这么简单。“妥协”的背后是市场结果和企业资源的较量,是放弃即时利益,着眼未来价值的决策。
  • 话题关注:国际商业中的相互宽容理论研究

13、三无店花1200元可上美团,执照落款20187年也无碍。近日,在网上发现,有不少外卖***业务,根本用不着营业执照和食品安全许可,更不需要有实体店,只要花钱就能接入外卖平台。仅提供***、银行卡信息和1200块钱,就在美团平台可以顺利上线一家可以正常营业的外卖店。子虚乌有的外卖店是如何上线的?外卖平台的审核与监管又为何形同虚设?(央广网)

  • 蔡子微评:一边是王兴的雄心壮志,一边是行业乱象的曝光。野心昭昭的美团,上市肯定是个大好开局,但如何打好手中的牌,如何让行动的脚步跟上理想的步伐,才是对美团最大的考验。
  • 话题关注:O2O行业顾客满意度影响因素研究

14、酷!这座城市要打造4平方公里“空中连廊”!城市空中连廊是指跨越城市街道连接相邻建筑的封闭的人行通道或天桥,已经成为世界各地许多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建设空中连廊系统,打造人车分行的交通架构,能够有效解决城市中心区交通拥挤和空间紧缺等问题。深圳是内地城市中空中连廊系统建设发展最快的城市,那么它的应用效果如何呢?(央视财经)

  • 蔡子微评:协作是当今城市最大的特点,这与工业时代的分工体系有本质区别,未来谁链接的资源越多谁就越有价值,谁的链接点越多,谁就越有话语权!
  • 话题关注:城市商业价值:网络功能性链接的作用

15、新财富被爆拉票乱象,券商“奥斯卡”评选为什么黄了。在公众的印象中,证券市场研究人员应该都是谨言慎行的群体,没想到近两年他们纷纷跨界“娱乐圈”,各种绯闻、八卦满天飞,而且桩桩事件都是货真价实的狗血剧情。本周,新财富参评分析师拉票“不雅饭局”上演,尽管只有短短30秒,但是立即引发公众和舆论关注,被挖出各种黑幕,戏码精彩程度胜过电视剧本,令一个苦心经营了十五年的品牌活动陷入争议与尴尬,行业协会介入、30多家券商宣布退出、主办方紧急宣布暂停。(北京青年报)

  • 蔡子微评:对于新财富的争议和风波,应该通过制度的力量来规范它,而不是简单的取消。一个社会共治的资本市场管理模式远比监管之手更有效。每个纷乱都是在整治中不断完善。
  • 话题关注:信息质量、市场评价与激励有效性——基于《新财富》最佳分析师评选的证据

16、日本海外并购创纪录,这次会重蹈覆辙吗?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日本东京研究机构Recof公布最新数据显示,2018年至今,日本企业已在美国达成177笔并购交易,总支出达420亿美元,有望打破1990年前9个月创下的178笔交易的历史纪录。海外并购做得风生水起,不禁让人想起上世纪80年代日本发起“购买美国”运动时的情景:由于经营不善以及日本泡沫经济神话破灭,日本企业快速激进的海外扩张仅收获了苦果。(国际金融报社)

  • 蔡子微评:海外并购与未来市场发展、市场需求、消费者需求和产业发展趋势未必吻合,无论哪一次,带着投机、短平快的心态出海并购,往往都会变成必交的“学费”。
  • 话题关注:基于文化差异的企业海外并购风险评估与规避策略

中国的高铁世界第一,为何汽车却和德国、日本差距很大?***没有出乎意料

1886年1月,世界上第一辆汽车诞生,它被称为“改变世界的机器”。如今,它已经是人类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2009 年,中国汽车生产1379.1万辆,销售1364.5万辆,首次成为世界汽车产销第一大国。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2017年的数据显示,以汽车制造业为主的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首次跃升至40个工业行业之首。

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经历了怎样的曲折历程?电池技术、互联网、自动驾驶,未来汽车行业将迎来怎样的变革?知名汽车领域专家,对“我们如何圆‘汽车强国’之梦”进行深度解读,以下为本次演讲的核心内容。

汽车对世界意味着什么?

如今,汽车已经是人类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1886年1月26日德国人卡尔·奔驰得到了他关于汽车的专利,这也标志着第一辆汽车的诞生。汽车发明以后,扩大了人们的活动的范围,把人的活动范围半径由每天几公里、十公里,扩展到了几十公里、上百公里。有了汽车的发明、生产和应用,使得人类生活有了巨大的改变。

汽车产业是各个制造业里面产值最大、产业链最长、相关的产业最多的一项,它对于技术、经济的影响非常大。一个汽车一般有两、三万个零件,全世界汽车的产量,现在接近一亿辆,保有量超过了10亿辆,相乘起来就是一个很大的数字,总体上能反映出汽车产业的规模。汽车产业对经济贡献也非常大,以中国为例,现在中国汽车产业的产业总产值超过9万亿,对于中国税收的贡献、就业的贡献都超过10%,对于中国整个社会商品零售总额,汽车占比也超过10%。

汽车产业对技术发展带动非常大。比如说计算机芯片,汽车是使用计算机芯片最多的产品。比如说工业机器人,汽车制造行业使用的最多,全世界接近50%的工业机器人用在汽车上,特别是轿车厂、焊装车间全是机器人,自动焊点率97%。汽车产业不但发展了自身,它甚至改变了整个工业,汽车当之无愧是一个改变世界的机器。

如何从一无所有到汽车大国?

1956年,中国第一辆解放牌卡车在一汽下线,结束了中国不能自己制造汽车的历史。60多年来,从自力更生到市场换技术、合资建厂,再到自主研发,如今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汽车产销量最多的国家。这期间经历了什么呢?

1953年一汽建厂,1956年的7月15日解放投入生产,紧接着又生产出一款红旗轿车,这款车仿照国外的豪华车型,将各种中国的元素加入到里面。当时自力更生的时代,全国人民造汽车,其中有一个地方造了一辆名字叫永向前的汽车,这个车没有倒挡,所以真的是永向前,当然后来这个就没有真的使用。

1978年—1999年 引进技术发展时代

1978年的时候,全中国汽车产量不到15万辆,完全不够用,而且前几年汽车行业一直缺重少轻,轿车近乎空白。当时解放是一个载重4吨的卡车,东风是一个载重5吨的卡车,这是我国两个主流产品,除此之外,北京生产一些212吉普,上海生产一些上海牌轿车,各地还零零星星生产一些汽车,产量都比较小,没有轻型车、没有重型车,而且几乎没有轿车。1985年全国轿车产量不到5000辆。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汽车产业其实和全国的各产业一样,抓住了机遇、对外开放、全面引进技术,这一阶段是我们国家汽车产业发展的一个重大转折点。

2000年—2008年 市场化发展阶段

2000年到2008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其重要标志,这是对于中国汽车影响最大的一件事情。关税下降造成了中国汽车市场价格迅速下降,看得上的车价格太贵,买得起的车性能太差。到2003年、2005年汽车市场变得大不一样,价格马上降下来举一个简单例子,夏利原来卖9万,现在卖4万,比原来配置还好,实话说,你不买都不好意思,关税下降造成的整个价格下降,极大地繁荣了中国汽车的市场,极大地促进了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

2009年至今 自主创新发展阶段

2008年发生了国际金融危机,2009年中国政府作出及时的决策,出台了几个产业的调整与振兴规划,汽车是第一个。汽车产业调整与振兴规划在1月份出台,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条款规定:1.6升以下乘用车购置税减半。这使得汽车市场有了进一步的扩大,汽车产业大概两年就翻了一番。2009年以后,不但市场在扩大,中国的汽车产业自主创新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中国品牌的企业都开始正向设计

现在我们的中国品牌,个别的除外,完全是正向设计、自主设计的。而且不但中国品牌,合资企业也开始加大了在中国开发的力度。现在很多研发中心有大量的人才,也有很多海归人员。汽车企业形成了比较强的研发实力,能够积极开展自主的设计和研发。

如何迈进汽车强国的行列?

中国能建成汽车强国。世界汽车产业发展历史,不是一个简单的直线发展,而

体现出一种产业转移的现象。

汽车产业发展有几条规律:

二、有很强的科技实力;

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应该走什么道路?

该自力更生还是靠技术引进?

有人认为中国汽车制造不应该走技术引进的道路,应该走自力更生的道路,要向航天、高铁学习,甚至提出中国汽车制造应该先做强、后做大。还有人提出,现在市场换技术是不是错了?引进技术对不对?据了解,汽车制造引进成本占汽车总成本不到2%。想要开发一个产品,开发成本至少要占总成本的3%到5%,如果是按企业初期,产值比较小的情况下,开发成本所占比例还要高于3%到5%,所以肯定是引进省钱,开发贵。所以,在技术落后的条件下,如果有可以引进技术发展的机遇,就应该引进技术来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汽车产业抓住机遇,靠引进技术、全面开放,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引进也有缺点。市场换技术是否正确要看你换什么技术。靠引进技术发展,可以换来制造技术,建成一定规模、一定水平的体系,目前我们已经完成了。我们在抓住机遇、引进技术发展的同时,或者发展的后期,等我们有了市场,有了钱之后,应该赶快下定决心,搞自主研发、自主创新。我们现在具备足够的条件,我们已经建成了上百亿规模的研发中心,大集团每年都是上百亿的研发投入,有条件、有钱、有设备、有人可以搞开发,搞自主开发,这些事情我们正在做。

汽车产业该如何应对外部挑战?

外部挑战有三条:环境污染、 能源短缺、交通拥堵。对付挑战,不是一天能解决的。应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个是产业自身内部,一个是外部。

产业内部就是要加强自主创新,发展电动汽车技术、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补齐传统汽车技术上的短板,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好好修路。一个国内专家的报告指出,理想的不拥堵城市,道路面积应该占城市面积25%,目前这在中国所有城市都达不到。最好的城市大概是广东的江门,道路占城市面积的20%。北京最早的时候,在这些路开通之前,大概道路面积只有城市的7%,现在到了13%。所以北京还有很大的欠账。

我们离汽车文明还有多远?

我们要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还要做很多的努力。汽车对人的生活影响太大。马路上人碰到人是很客气的,但车碰到车就不客气。如果是在在比较发达国家的马路上,有两个路口、两条路并成一条路,车辆会很自然地一辆隔一辆通过,在中国不行,很容易就形成拥堵。希望大家将来都能享受汽车文明,都要为汽车社会的建设做出自己的努力。

汽车诞生已经一百多年,急需要进行一次动力领域的技术突破,以燃料电池技术和储能动力电池技术为代表的电气化驱动技术,由此快速进入商业化阶段。但是,电动汽车充电的便利性和续航里程目前仍困扰着很多消费者,未来的汽车会是什么样呢?

电动汽车会是未来汽车的主流吗?

电动汽车未来会是汽车的主流。电动汽车有一些天生的优势,电动汽车使用电力,所以在行驶过程中间不会造成有害排放,同时它可以通过刹车回收能量,从而减少能量消耗。如果将来电动汽车多了,电网智能化了,大家不仅可以充电,还可以卖电,用这种做法来平衡电网。

电动汽车有很多优势,但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从性能上来说,到2020年左右,电动汽车的续驶里程可以达到400公里,现在个别的电动车也能达到,解决了大家的里程焦虑问题,但是需要的电池太多。但开电动车至少有两大好处,第一、开车爽。如果开一个很小的电动车,绿灯一亮,电动车保证比奔驰跑得快,因为电动车的扭矩大,动力性好。第二、电动车维修方便。电动车不存在换油、 换机油,维修会更方便。

电动汽车和内燃机汽车是一个长期的逐步替代的过程。混合动力汽车不单是一个过渡,也是非常重要的产品。如今,中国电动车的产量或者市场占全世界一半,全世界第一。由于市场大,也造成了市场促进技术的局面,中国电动汽车发展很快,安全性也发展很快。

互联网会不会颠覆汽车行业?

互联网肯定不会颠覆汽车行业。汽车是朝阳产业,一百多年来,汽车产业吸收了很多的新技术。但是互联网对汽车有两大冲击。第一、互联网的筹资方式。汽车行业靠自己攒钱或者用做其它***挣的钱造汽车,头一年会赔一点钱,等到第二、三年再赚回来,然后扩大投资再造汽车。互联网行业不是这样,向资本市场要钱。造汽车的一般第三年一定要盈利,互联网不用着急,五年也可以。互联网可以迅速吸纳资本力量,有了钱后用二倍价格请人,谁家的技术好就买谁的,如果技术不卖,就把公司都买下。第二、互联网的服务理念。传统汽车行业的服务理念是间接委托式服务,而互联网是直接服务的模式。互联网思维在这一点上和传统汽车大不一样,汽车行业必须改变自己。互联网不会颠覆汽车行业,但是互联网思维会对汽车产业产生冲击,汽车产业应该尽快吸收互联网思维,发展汽车产业更需要的转变是一定要用互联网思维,做好汽车的销售和售后的服务。

自动驾驶汽车离我们还有多远?

无人驾驶离我们又远又近。有条件的无人驾驶,会很快实现。比如说智能刹车技术,不管司机踩没踩刹车,当看到前面有人,即便驾驶员下发错误指令,车也不会听从。比如说跟车技术,到了高速公路很畅通的时候,我可以看看手机、甚至打个盹儿。在市内堵车的时候,跟车技术也会对驾驶员很有帮助。

、全天候、所有车辆无人驾驶短期内还不可能实现。很多技术没有发展到那个程度,一些定义还没有完全搞清楚。此外无人驾驶还需要很多外界的条件和系统,比如说需要5G的通讯、精确的地图,需要处理车与车之间,车与交通设施之间很多问题,而且这些问题涉及到人文、法律。有国外的高等智库研究表明:如果汽车100%是自动驾驶,就可以降低车祸90%,降低车祸死亡率99%,提高交通效率40% ,节油30%。但这种情况必须是所有车都自动驾驶,如果设想一半车自动驾驶,一半车不自动驾驶,而开车的人又明知道对面的是自动驾驶车,它不敢撞你,这样的话交通秩序就会更乱。

未来的汽车应该是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智能产品,能和能源网包括互联网密切融合。汽车是一个融合的、移动的能量源和信息源,将来的人会更离不开汽车。

习***主席讲中国梦有三部分内容:国家富强 、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这三条都和汽车相关:第一、没有一个强大的汽车作为支柱产业,国家不可能富强;第二、民族振兴,如果没有好的中国品牌,汽车还是很差,那民族也不能算振兴;第三、如果没有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智能汽车,那我们的美好生活也就不能实现。建设汽车强国,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汽车强国,符合汽车产业的发展的产业规律和历史规律。所以,中国的汽车强国一定能够建成

【免责声明】《现代财经》微信公众平台所转载的专题文章,仅作分享和学术研究之用,未有任何商业目的;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文章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果分享内容有侵权或非授权发布之嫌,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饭前服药≠空腹吃药,搞混的人可长点心吧】空腹服药是指饭前1小时或饭后2小时;饭前服药通常指饭前15~30分钟,如胃黏膜保护剂、抑制胃酸分泌的药;饭后服用是指饭后30分钟服用,如一些对胃黏膜有刺激性的药物,饭后服用则减轻对胃黏膜的刺激作用。

《现代财经-早读分享》是由《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编辑部编辑出版(总第1025期)

  中美欧智库就中美经贸摩擦坦诚交流

  对话合作 才是正道

  日前,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与美国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联合举办的“全球经济中的中美经贸关系”研讨会在美国华盛顿举行。在为期一天的会议中,中美双方专家就中美经贸关系发展及如何缓解两国当前的贸易争端进行了深入探讨。

  此外,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与比利时布鲁塞尔研究所近日也在布鲁塞尔召开了以“危机与潜力——中美欧经贸关系”为主题的学术研讨会,同时,还举行了一场以“当前贸易摩擦对金融货币和全球投资的影响”为主题的中外企业交流会。

  中美欧政要、专家和企业家进行了坦诚对话,都对中美经贸摩擦深表担忧,呼吁加强对话和合作,维护多边主义贸易体系,促进世界经济繁荣。以下是根据会议纪要编译、整理的发言摘要。

  加征关税无法解决争端

  “美中应同舟共济解决问题,贸易战注定会失败”

  美国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所长 亚当·波森:

  美中双边贸易的不平衡主要是由宏观经济和金融因素造成的,而不仅仅是贸易。美国政府应该支持中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美国政府加征关税的策略并不能解决美中贸易争端,也无法提高美国企业竞争力,反而会削弱美国低收入群体的购买力。目前,美中贸易中的许多重要争端,如知识产权保护、政府补贴等问题,亟须建立新机构、新体制来解决。关键挑战在于设计一个美***同解决潜在争端的贸易体制。

  美国政府并没有提出解决美中贸易争端的实质性措施。中国应针对美国就知识产权、国有企业和政府补贴等关切提出更加直接的解决办法。

  困难不会自动消失,面对困难,美中应同舟共济解决问题,特朗普政府挑起的贸易战注定会失败。

  “中美贸易战不是良性竞争,不符合两国人民根本利益”

  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 谢伏瞻:

  中美经贸关系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双边经贸关系,也是彼此最重要的双边经贸关系。中美经贸关系应该坚持合作,走向良性竞争。中美贸易战不是良性竞争,不符合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美国也不可能实现发起贸易战的目的。美国对中国的种种指责不符合客观实际,也不应作为发起贸易战的口实。中国改革开放将有助于中美经贸关系走向健康发展轨道,希望美国也采取开放而不是保护的措施来发展中美经贸关系。

  当前,最重要的是中美双方加强沟通,避免战略误判,要对话而不是对抗,就经贸领域存在的分歧进行谈判,寻求解决问题的出路,以合作和良性竞争代替贸易战。希望美国能做出正确的判断。虽然中美经贸合作和良性竞争很难一帆风顺,但只要双方坦诚沟通,定能化解分歧。

  “多边机制需要改革,但贸易保护主义不是贸易问题的解决办法”

  欧洲央行代表 斯特林·马基达里斯:

  国际贸易问题应该通过多边机制加以解决。多边机制需要改革,但贸易保护主义不是贸易问题的解决办法。中短期来看,关税对经济活动和通胀都有负面影响。

  “正确理性看待美对华知识产权指责,有助于认清其真实意图”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张宇燕:

  正确与理性看待中美贸易摩擦中的知识产权指责,有助于认清美国挑起贸易摩擦的真实意图,也有助于认识和解决当前中美经贸关系中的重大分歧。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在知识产权建设方面取得长足进展。据《中国与世界贸易组织》白皮书,2017年,中国发明专利申请量达138.2万件,连续7年居世界首位。2018年2月,美国商会全球知识产权中心发布《2018年国际知识产权指数报告》认为,中国在专利权和著作权领域的改革增强了保护力度和执法效果,各级政府和执法机构对知识产权更加重视。

  细看美国对中国发起“301调查”的报告内容,可以发现其将知识产权问题与“中国制造2025”、市场准入等问题裹挟在一起,顾左右而言他,将大胆假设与联想发挥到极致,其真实意图一览无遗。

  “美国这些相互矛盾的政策,将使目标最终都无法实现”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所长 姚枝仲:

  美国把中国当作贸易逆差的最大来源国,试图通过缩小美中贸易逆差来缩小美国整体的贸易逆差。然而,美国并不接受中国提出的缩小中美贸易逆差的方案,而要和中国打贸易战。互相加征关税的贸易战可能会缩小中美贸易规模和贸易差额,但是无助于缩小美国整体贸易差额。因为美国在减少从中国进口的同时,会增加从其他国家的进口,而当美国丧失了中国这一出口市场后,没有其他市场可以弥补。可见,中美贸易战可能还会增加美国整体贸易逆差。而且,互相加征关税显然也不是让所有人获益的贸易政策,而是让绝大部分人受损的贸易政策。

  另外,美国一方面不希望制造业外流,并试图采取提高原地产标准等措施限制对外直接投资;另一方面又希望中国放开准入限制,增加透明度,建立更好的有利于外商的营商环境,这显然又是在鼓励美国企业向中国投资。

  美国这些相互矛盾的政策,会造成政策目标之间的相互冲突,并使政策目标最终都无法实现。

  贸易战只会让事情更糟

  “美国在对别人提要求时,自己也需遵守规则”

  前美国财政部长 雅各布·卢:

  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只会让事情更加糟糕。如果经贸摩擦继续,没有谁会成为赢家,对工薪阶层来说尤其如此。目前美国政府的贸易政策在形成之初就是错误的,至今也没能达到最初的目标。今年夏天,美国的贸易赤字不降反升,又达到新的纪录。

  美国现行政策还为全球经济治理的未来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性。美国在多个全球多边机制中制造了真空,这与过去大家坐下来磋商的模式不一样。从长期来看,这对美国不利。美国在对别人提要求时,自己也需遵守规则。

  建设性接触、缩小分歧、寻求共识仍然是解决美中经贸问题的最佳方式。此前,除了双边经贸之外,奥巴马政府和中国在巴黎气候协定、伊核问题等多边话题上展开了有效合作。当前,美国政府错误地在众多领域改变了这一良好态势。但是,美中基于共同利益进行双边合作的基础没有改变。

  几十年的美中外交历史表明,合作、竞争、分歧是可以同时存在的。美中可以在全球问题上成为合作伙伴,促进双边经贸关系的发展。美中关系的重要性超出了两国范畴,对于全球经济和地缘政治稳定都很重要。美中双方回到接触轨道上来才能继续前进。

  “如果出现全面贸易战,世界经济可能重新陷入衰退”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前院长 霍建国:

  一些分析已经表明,美国目前的关税政策不会解决中美之间的贸易失衡问题,反而会对两国经济造成重大损害,甚至会使全球经济脱离复苏轨道。如果出现全面贸易战,世界经济可能会重新陷入衰退,进而导致资本市场崩溃,数万亿美元的家庭财富都将会消失。

  中美经贸关系进一步恶化,其不幸结果将是这两个全球最大的经济体乃至世界其他地区都蒙受损失。贸易战不会解决贸易不平衡,只会破坏中美两国积极的增长势头。

  虽然美方一再表示无意挑起贸易战,希望通过谈判解决中美贸易不平衡问题,但迄今采取的行动只会增加摩擦升级的风险。美国不仅对中国发起了“301调查”,还对中美经贸谈判施加了苛刻条件,试图迫使中国服从其条款。中国已经明确表示,不想打贸易战,只专注于继续推进改革开放。更重要的是,中国希望努力通过坦诚的讨论和谈判,寻求争端的解决。双方应认识到,通过共同努力,冲突可以得到解决,中美贸易关系可以走上互利共赢的轨道。

  “当所有国家都加征关税,每个国家都只会更糟”

  世界银行宏观贸易和投资部主任 卡罗琳·弗林德:

  经济学家们认为,自由贸易是最理想的状态。出现摩擦是正常的,但是当所有国家都加征关税,每个国家都只会变得更糟糕。

  特朗普政府希望借助关税让制造业搬离中国,但这种政策会带来灾难性后果,因为让这些工厂在短时期内找到中国的替代方很难。这将给世界经济带来长期不确定性。为此各方应该尽早从恶性循环中退出,寻求更好的方案,这虽然不容易,但通过对话是可以做到的。

  要想解决问题,美国首先需要明确自己的需求,比如,关税政策只是一个工具,还是美国政府想要更多贸易保护?贸易逆差和技术转让,哪个问题更加重要?同时,美中双方保持对话至关重要。

  所有国家应该继续推进全球自由贸易,通过世界贸易组织或其他区域性贸易协定的争端解决机制来化解争议,避免在遇到摩擦时采取单方面限制举措。

  “贸易战不会有获胜者,现在已经出现了受害者”

  比利时智库学者代表 克劳蒂亚:

  贸易战不会有获胜者,现在已经出现了受害者。美国对中国发动的贸易战有很强的政治性,有中期选举的考虑,也有长期遏制中国的考虑。但这只能让中国感到急迫性,更好地发展。欧美在对待中国贸易问题上目标不一样,欧盟需要的是公司准入和对等性。而美国是要改变供应链结构,将类似苹果这样的公司的生产线转移回美国。

  相互依存才能共同繁荣

  “要促进和平贸易,选择合作而不是战争,这也是欧盟的立场”

  欧盟理事会常任主席、前比利时首相 赫尔曼·范龙佩:

  当前国际形势非常复杂,但我们必须始终保持乐观。而且我们也有理由乐观:当今全球贫困人口比例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少,这其中中国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殖民主义不复存在;自由和民主不断扩大;全球层面的互联互通水平在很多方面都有所增强。

  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意识到忧患依然存在:人口的激增和移民问题、气候变化、多边秩序正在遭受挑战、金融危机的风险仍在等等。对于我们来说,重要的是要对前景充满希望,如何做到这一点呢?那就是要加强相互依存,要促进和平贸易,选择合作而不是战争,这也是欧盟的立场。以规则为基础的国际秩序不能受到挑战,全球化的联通势头不能停止。此外,相互依存也是实现共同繁荣的方式,这一点欧盟和中国的发展都已证明。

  欧盟需要与中国进一步建立积极的合作关系,双方的努力会使全球经济越来越好。欧中间的合作告诉世界,谈判和对话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式。欧盟和中国有责任缓解全球冲突,努力打造开放稳定的全球环境。

  “美中应超越当前贸易争端,合作应对挑战”

  美国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创始人 弗雷德·伯格斯滕:

  历史表明,崛起中的大国和当权的大国之间存在不可避免的冲突,即所谓的修昔底德陷阱。美国和中国之间不可避免会有系统性竞争。当前的美中贸易冲突可能会使解决双方的系统性问题更加重要。

  美中两国应超越当前贸易争端,合作应对挑战,共同承担领导角色,推动世贸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重要国际机构改革,不断完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

  在解决当前美中贸易摩擦问题过程中,我们要将一部分工作往多边贸易规则的谈判上引导。这些工作要建立在美中此前达成并起领导作用的协议基础上。在我看来,这是解决当前贸易危机最具有建设性的路径。双方的目标应该是将解决当前摩擦和改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长远目标联系起来。

  “贸易战会使中国更清醒,中美总有一天会转向理性合作”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 张燕生:

  西方认为中国推动的市场经济存在市场扭曲和非市场经济导向、强制转让、工业补贴、市场准入、知识产权的问题,要弄清这些情况,我认为首先要问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中国是成熟的发达经济体吗?我认为不是。中国还是一个发展中、转型中的国家。中国过去40年用不平衡发展战略发展市场经济,下一步需要用再平衡战略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第二个问题,中国是非市场经济导向吗?我认为不是。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凡是市场经济发展好的国家经济就好,凡是依靠市场垄断行政帮助发展的企业迟早会被淘汰,这已经成为中国人的广泛共识。第三个问题,中国在贸易战中会输吗?我认为不会,市场经济的理念已渗透到每一个中国人的血液里。

  贸易战会使中国更清醒,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推动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更加重视人才,推动市场体系改革,健全法制,提高供给质量,扩大内需,因此贸易战会使坏事变成好事,中美总有一天会转向理性合作。

  “要通过交流指出一条路子,进一步消除误解”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 魏建国:

  贸易保护主义背景下,多边体系遭到破坏,中欧高端智库进行高级别对话,非常有意义。

  当前,中欧处于进一步新一轮合作前夕,还有一些误解和疑惑,此行就是为了相互了解交流达到解惑的目的。下一步为全球经济恢复和治理,反对贸易保护主义支持便利化、以规则为基础多边国际体系,要提供我们的智慧,出高招。要通过交流指出一条路子,进一步消除误解,为全球和平和经济发展做出共同的努力。

  中方在全球层面跟欧洲共同利益很多,要共同维护多边化体制,反对贸易保护主义。

  “中欧光伏企业的经历表明,争端只能通过对话解决”

  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首席品牌官 杨晓忠:

  中欧在光伏贸易上曾产生争端,通过不懈的沟通和谈判,达成了和解。今年8月底,欧方不再同意欧洲光伏企业的申请,终止了对中国光伏企业的反倾销制裁。中欧光伏企业的经历表明,争端只能通过对话解决。当前中美出现的争端,需要双方坐下来谈判,如果关税能解决问题早就会被使用了。我希望欧洲和美国对中国的改革持有耐心,一步一步来。

  维护多边主义是大势所趋

  “各国应通过国际合作同舟共济,在这一方面中方是负责任的”

  财政部原副部长 朱光耀:

  中欧双方在对待多边主义、坚持多边主义的大原则上是一致的。中欧双方共享经济发展成果方面的诉求是一致的,具体诉求需要进一步讨论。要从战略层面来看待经济模式后面的一些问题,并从战略高度和全球视野进行沟通。

  中方是多边体制的坚定支持者。危机的发展表明,通过中美欧主要经济体协调,通过G20合作机制,对应对全球危机挑战至关重要。目前我们还面临挑战,因此坚持多边主义以及G20体制是非常重要的。各国应秉承通过国际合作同舟共济的理念,在这一方面中方是负责任的。

  “多边主义不会凭空产生,而是产生于实实在在的互惠合作之中”

  布鲁盖尔研究所高级研究员 艾莉西亚·雷罗:

  美国发起对中国贸易战的根本诉求在哪里,我个人认为还是基于对中国进行遏制。

  对于欧洲来说,在中美之间的处境是两难的。由于美国市场对欧洲的极端重要性,欧洲是无法在中美之间选边站队的。对欧方来说,可能最好的方式就是在中美之间保持中立立场。

  而对中国而言,认识到这一点是非常必要的,中国应意识到问题的紧迫性,加快对欧洲企业的市场开放程度,从而吸引欧洲更多企业,使其更加意识到中国市场的重要性和潜力,并且加强双方市场的依存度。

  欧中之间在很多问题上确实存在不同的概念和理解。我们需要更加安全、透明、公平的投资环境。多边主义不会凭空产生,而是产生于实实在在的互惠合作之中。

  “我们应回到多边主义框架下,尊重多样性原则”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阮宗泽:

  当前,中美到了一个新的阶段,美国政府试图改变历届政府对华态度,目前中美间任何一场贸易冲突都会造成世界冲突和倒退。中国的改革开放把自己和国际体系紧密连接到一起,这一做法带来了双赢,国际体系也因之更加有合理性和代表性。

  从自身一体化的历程出发,欧盟将全球化作为安身立命的战略,多边主义为欧洲带来了繁荣稳定,为欧盟创造更多机会,欧洲未来会坚持这一多边主义机制。金融危机对欧洲也产生了影响,2008年以来欧洲遭受多层危机叠加和打击,让欧洲变得更加内向,同时也出现了一种保护主义声音。

  未来怎么办,我认为应该看一下过去十年金融危机的教训是否被吸取。危机来的时候各国可以同舟共济,危机刚刚过去保护主义就重新抬头,这会对未来的秩序带来新伤害。我们应回到多边主义框架下,尊重多样性原则。

  “无论哪种情况出现,中国与欧洲的沟通都是必要的”

  中国金融学会会长、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顾问 周小川:

  中欧之间有一些基本共识,比如对多边自由贸易体系的支持、打造开放性世界、提高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抵制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应对气候变化等方面,双方有相当好的合作基础。双方都支持WTO及其他多边组织的规则,主张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改革。

  中美贸易冲突前景当前还未可知,我个人有两种假设:一是美国最终希望建立对其有利的自由贸易体系和改变后的多边规则。二是美方经过内部讨论最终决定选择贸易保护主义,抛弃多边主义。

  无论哪种情况出现,中国与欧洲的沟通都是必要的。中欧需要推进投资协议和自由贸易协议。希望欧方能更多地了解中国的***报告、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提供的新闻报道,从而对中国改革开放有更多了解和信心。希望中欧之间能进一步增强相互了解,有些问题能够更客观冷静地进行分析。希望未来中欧间进一步加强合作,开发“一带一路”商机,推动WTO改革。

  (严 瑜 祖 鸿,本报驻比利时记者郑 彬 方莹馨编译、整理)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