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江湖忆:那些年
我曾经的钓鱼朋友
评论: |原作者: 宿公
摘要: ,江湖忆——
那些年 我曾经的钓鱼朋友
我的入门师
姓王,名立民,沈城有号的“王大钓”,曾是我们军区空军保卫部的科长,后转业地方,在“六毛”(第六毛纺厂)当了几年党委书记,我从外地部
,江湖忆——& && && && && && &那些年 我曾经的钓鱼朋友
& && && && && && && && && && && &&&我的入门师
& && &姓王,名立民,沈城有号的“王大钓”,曾是我们军区空军保卫部的科长,后转业地方,在“六毛”(第六毛纺厂)当了几年党委书记,我从外地部队调到军区空军机关时,他已退休,家还住在沈空大院,我们于是成了钓友,算是忘年交吧。
& && &那时我二十几岁,他已快六十了。
& && &那个年代国内鱼具企业好象只有做玻璃钢竿子的光威一家,更没有各色鱼具商办钓赛一说,各类垂钓赛事都是钓协组织承办,老王是省钓协常委,顺便把我也带进钓协,跟着混点裁判之类的事,掺和了许多活动,得便也参加了省、市、乃至全国许多钓赛,我至今讶异自己的狗屎运,拿了那么多亚军、季军,同时也讶异拿了那么多亚军唯独和冠军沾不上边。唉,狗屎运的运道还未真正到家啊。说起来,老王该算我第一个真正的钓鱼入门师,他教会了我很多奇绝的民间钓法,让我进入到野鹤闲云、水远山高的钓叟境界。被他领上这条溜光大道,我做鬼都不会忘记他。
& && &老王最钟爱的是水库驻钓,这也是东北钓鱼人“生态圈”里的一道独特风景线。每年五月份钓季一到,一班“逍遥大钓”便三五相邀,弄台大解放,拉上几大桶煤油、几麻袋大米,带上帐篷、煤油炉,开赴水库“驻寨”去了。买张年票,一驻就是小半年,有的是夫妻相偕同往,扎好帐篷,老头开始钓鱼,老婆儿则在帐篷左右携锄开荒、打垅种菜,得过小半年日子呢,直至深秋天凉,方班师回营。自然,鱼是不会臭在手里的,“大钓”们都有令人啧舌的超级大鱼户,搁水里足有半个屋子那么宽绰,蓄养个几百斤鱼绝对是宽绰无比,每隔几日便会有当地饭馆定期前来收鱼。不是指望卖鱼赚多少钱,要的就是栉风沐雨这份日子、野鹤闲云这份自在,没有了名利场的尔虞我诈,没有了单位里的勾心斗角,清气上升、浊气下沉,性体归一,悠悠陶陶……一份多么恬宁粗犷的逍遥。北方人与南方人性格不同,钓法风格亦各有异。南方钓客手竿居多,菱塘荷池、细线小钩,钓技纤巧、手法精致,颇显江南精致之韵、秀逸之美。而北方那班“大钓”则粗犷豪放、大刀阔斧,素来独钟水库,大水域、大阵势,粗粗拉拉、专奔大个儿,尤著北方汉子豪悍之风。早年间没有海竿,钓水库,基本全是“甩大线”,贼老大的铅砣子“日儿”地干出去,往少说也造它个六七十米开外。这种粗犷钓法再鲜明不过地体现了北方垂钓风格。
& && &因是常年驻钓,蒸制苞米面面饵或制作糟食因用饵量太大,保证竟日供应很不容易,所以钓饵往往就用青苞米粒、青豆粒等“耐用”饵替代,不怕小鱼啃,更不必担心会雾化、会泡散,只要不咬钩,可以一直不用换食。使大钩,咬钩必获鱼,且个大。
& && &老王尤其钟爱的是“豆饼钩”,这也是东北源远流长的钓法一绝,这里简单说说用法:八公分左右见方的豆饼块(一张豆饼可以锯成几十块),中间钻眼——钻眼有一大诀窍,也是一大功夫,老王的绝招是用钉子钉眼,钉子必须是用钳子剪掉钉尖的平头钉子,否则若用尖钉子去钉,豆饼块必是一钉便裂,此乃老王独家秘芨——钉好了眼的豆饼块,一面是铅饼,一面是枚五分硬币,硬币周围钻孔拴钩,豆饼钩入水后,必定是铅饼一面在下,硬币带钩的一面朝上。豆饼块从表层开始泡软,引诱鱼来吮食渣屑,诱钓合一,鲤、鲫,草,鳊均可钓获,脑线有硬脑线,软脑线两种。软脑线是鱼吸食浸泡下来的豆饼渣时将钩吸入。硬脑线较多为鱼咂饵时挂住唇腭。另外鲤鱼摄食时有“清理癖”,总欲先将饵物周围的树棍草棍用嘴吸吐别处,而将鱼钩当草棍,于是上当。使豆饼钩钓鱼,一块豆饼可以反复使用,上一条鱼,抛进去再候第二条,一小块豆饼到最后泡完,能挺大半天吧。豆饼块子经过浸泡,抛投起来很是有点沉,老王用豆饼钩“甩大线”,甩法和功力都堪称一绝,别人撇大砣都是垂直摇线,老王却是在头顶上面水平抡圈,戴着线手套,将泡重了的豆饼钩渐渐抡起速度来,让人感觉就像直升机的水平螺旋浆在头顶旋转,越转越快,抡圈时手指并不将线捏死,赶着抡圈赶着给线,伴随转速加快,手里的线也越放越长、头上的圈亦越抡越大,(垂直摇线抡出的圈,直径顶多一米五,头上水平抡圈,线放到最后竟能达到四五米直径),转速又很快,重力加速度,一撒手,豆饼钩的飞程远了去啦,再多了不敢说,老王抛出百米远我是见过的,比垂直摇线能远出一半。最绝的是老王撒手时机掌握的极其精准,每每都是一条直线飞出去,指哪儿打哪儿,左右偏差不会超一两米。这个功夫恐怕遍数天下,无出其右。
& && &老王使用豆饼做饵还有一法,有时也将豆饼锯成二公分见方的小块,用细皮筋十字花勒住,挂在钩上做钓饵,(有点类似于现在的皮筋套颗粒),所获之鱼多为巨物。
& && &“撇大砣”钓法简单易行好管理,一人布钩几十付,“散兵线”岸上一溜 上百米。愿意打窝子呢,就偶尔拎着口袋沿岸边一路向钓窝扬苞米,浸泡过的干苞米粒,劲便好了扬出二十多米不在话下。但总是这样抛扬,毕竟甩得胳膊痛。便有老钓友发明了一种土制扬窝工具,一把饭勺子,绑上根一米半长的粗木棍,等于是加长了手臂,既能把苞米扬得远,又避免了胳膊痛。岸上撒窝,岸上抛钩,窝子撒多远,钩便抛多远。然后守着一大排铃铛,悠然等鱼上钩。专钓大鱼,三五斤算小崽儿,多为七八斤或十几斤的个头。每天在此扬苞米,钓域基本成为相对固定的“投饲区”,“生窝子”喂成了“熟窝子”,鱼群时常是糜集就饲,赶上天气好、鱼情旺,钓获量每每相当可观。
& && &做为“职业大钓”,老王常能琢磨出一些奇活儿招绝儿,比如“咬钩报警系统”。原先大家就是使铃铛,一根竹梢子,梢子头上拴个铃铛,抛钩入水后,将钓线带直,别在竹梢子腰上,鱼一咬钩,铃铛“咣啷啷”一阵急响,人便奔去起鱼。但一人守几十副钓线,战线有时一里多地,常是远处铃铛响,未及人赶到,鱼已脱钩而去。由是,有人就发明了“地绷子”,(既“自动竿”),有粗硬弹簧,鱼线带直后,别在卡销上,鱼一咬钩扯线,卡销脱落,“绷子”翻起,自动将鱼钩牢,人早一步晚一步赶到亦已无妨。可是仍然有问题,白天行,人可坐守,晚上呢?人要钻进帐篷睡觉啊,外边“绷子”翻了,纵使“绷子”上挂铃、会有响声,但太远的铃声亦是很难传导予酣睡之人耳中。由是,老王的“电子报警器”便诞生了── 上百米野战***线(我到司令部通信营帮他要的旧线),沿水边拉好,每隔几米甩出两个线头(以红白两色线区分正负极),将两极线头分别接于“地绷子”上,数十副“地绷子”串连起来,并在一条电路上,终端报警器拉进帐篷── 此报警器极简单,就是一只装有电池的简易门铃。人睡在帐篷里,外面无论哪一个“地绷子”翻了,正负极触点接通,帐篷里的枕边“报警器”便响起来,人赶紧拿上电筒奔出去,寻到翻起的“地绷子”拽线收鱼。
& && &在我年轻的那个年代,没见过什么科学家、发明家,老王的这个点子创意,这种“报警系统”之专业,真的是让我嗟叹不已、肃然起敬。照猫画虎我也做了一套,我那时在政治部当个小干事,年轻要干工作,不能跟“大钓”们常年驻扎水库,只是节假日偶赴水库做三五日小钓,费时数月制做完成的十几个“地绷子”连同“报警系统”,拿到水库只用过一次,效果嘛,马尾穿豆腐就提不得了,不是东西不好使,而是天公不作美,那几天连日狂风暴雨,疾浪拍岸,拉直的钓线已挂不住卡销,夜里蜗守帐篷中,外面的“地绷子”接二连三不断翻起,我帐篷里的报警门铃这一宿就没闲着,这可把我折腾屁了!可是折腾我一夜,到天亮了才发现没有一次是真信号,全是水浪在“咬钩”,这一宿我兴奋无比、跑进跑出,整个白忙活。再以后,很长时间我没能再有机会赴水库常蹲驻钓,那些“地绷子”连同“门铃报警器”现已进入记忆烟云,几次搬家,东西已然找不着了。
& && &老王年年的驻钓之处,多是铁岭柴河水库。后来因赵本山携宋丹丹在老年之时到“比较大的城市”走了一趟,铁岭自此全国皆知,但在那之前,铁岭却还是鲜有人晓的偏乡僻壤。老王开春离家,扎到水库驻钓,儿子结婚时,家里遣专车千曲百折找到水库,又百折千曲在浩渺水库一个偏水湾子里找到他的帐篷,说:收拾东西赶紧回家,你儿子下礼拜要结婚呢。他坐马扎上屁股都没欠:“他结婚关我啥事?”那辆车,硬是怎么去的怎么回,没能把这老倔巴头子拉回来。转眼几年,又是专车风风火火找到水库:“走走走!别钓鱼啦,你女儿下礼拜结婚。”这回他语气更硬梆了:“儿子结婚我都没回去,女儿结婚找我干什么?”
& && &“散仙”若此,也就老王了。他们的独钓之乐,常人难得体悟。对这类逍遥“大钓”们的生命样式,亦不能依循常理去索解。他们是天地间的另一类人。
& && &作家朋友韩静霆兄(雪村他爸)知我生性喜钓,曾捉笔为“聚生学弟”挥洒字画一幅,游鱼清溪之上,天马行空数句,何谓“逍遥大钓”?愿此为真解──
古人云: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乎?& && && &然隐逸于山林之中,垂钓在清溪之上,& && && &安知吾不知鱼之乐否。& && && &故古人有“独钓寒江雪”之句,& && && &乃知寄情于山水之间,笑傲在清流之上,& && && &静虚妙得,倏然达悟,乃贤人之娱也。& && && &所谓我看青山多妩媚,青山看我应如是。& && && &山耶?人耶?情耶?性耶?……& && && &吾问渔父,渔父鼓枻而去。
& && & 我这位钓鱼入门师,如今已仙逝多年。唉,愿师父的在天之灵,能于九天之外常驻水边,自在逍遥。
& && && && && && && & (楼下续),,,
& && & 马宏声,离休干部,我们一伙年轻钓友那时都管她叫马姨。马姨年轻时曾是共青团女干部,在团市委工作,后来改革开放了,她到一家国企当经理,五十几岁时离休。省钓协常委之一。& && &女人钓鱼的,少,尤其是七八十年代,基本上见不到女性钓鱼。而作为钓鱼的女人,钓到痴迷的份上,更少。钓到在钓界成了老江湖,更是少而又少了。& && &马姨就是这少而又少的一个,堪称地道的老牌女“大钓”,斐声辽沈钓坛,一提“老马太太”,老钓鱼儿的没有不知道的。一般女人钓鱼,大都是丈夫嗜钓,作为妻子,打着太阳伞坐边上,顶多是手上端把竿,有一搭无一搭,陪钓而已。而马姨不是,她爱人乃一介书生,知识分子,从来不出来钓鱼。马姨年轻那阵儿,“五四”青年节组织活动,中午野餐,大家分工,有负责拣柴禾的,有负责生火的,有负责做饭的,有负责烧鱼汤的。本来她是被分派烧鱼汤,因为她是女的,可水都烧得千滚万滚了,负责钓鱼的几个小伙子还没钓回一条鱼来。她急了,说:这群废物蛋!扔下一锅烧开的水,跑河边亲自钓鱼去了。别说,还真是长脸,接手鱼竿,竟很快连钓了几条鱼……就这样,她“咬了死钩”,从此不钓鱼就不行了,上了瘾啦。
& && & 马姨专门喜欢跑水库,一蹲几天,而且专门喜欢玩海竿。在水库蹲宿,马姨即使搭了帐篷,也只是把防寒衣服及吃食等放在里面,她是从不进帐蓬睡觉的,都是坐在马扎上睡,一晚上只须坐着眯上一两个小时足矣,白天精精神神儿的,从来不见有半丝倦色,让我们年轻小伙子自叹弗如。& & & && & 钓鱼年头多了,自然会“钓”出很多故事,马姨也不例外,这里单讲一篇“大鱼放生记”吧——
& && &这日老太太在棋盘山水库钓到一条十几斤的大草鱼,喜出望外可把她乐坏了。鱼太大,鱼户装不下,急忙取出“笼头绳”,穿嘴过腮、结结实实打上笼头放入水中。鱼入水不动,老马太太便象哄孩子一样轻轻拍了拍鱼背:“走啊,动一动,走──”一个老太太钓鱼原本就奇,加上钓了这样一条大物,一时引得无数游客驻足观看。鱼懒懒地游动了,绳索缓缓出手,出了大半了,老马太太才发现绳索后头忘了拴在铁钎子上,心说一声坏了!赶忙攥紧两手、企图中止出线,然怎奈刚摸弄过鱼、两手粘滑,手握得再紧,绳索还是滑溜溜不紧不慢徐徐抽尽了……当绳头最终脱手没水之后,啧啧连声、不住称叹都已看直了眼的众观者们,这才懵懵懂懂回过点味来:“咦?你这不是……给放了么?”老马太太一屁股坐在地上,沮丧怅然呆怔半晌,终是抚掌宽和地笑了:“‘放生’一条鱼,换个想想就好笑的日后谈资,也算值了。”& && &众人皆叹:到底是钓鱼的,你瞧人修炼的这份豁达!
& && &我与马姨已有多年没有了联系,也想不起她究竟是哪一年淡出江湖的。不知她如今是否尚还健在。若还健在,算下年纪,也是差不多有九十了,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唉,想象着当年朝气蓬勃意气风发的年轻女共青团员、到五十出头、身心健朗转战于钓界江湖的豁达阿姨,如今呢,风烛残年、甚或已驾鹤西去……人生竟是果然如梦。
& && &如若马姨还健在,愿这位豁达老太寿比南山,欢乐永在。
& && && && && && & (楼下续)
常用软件:
Powered by
&&合作联系***(微信号): (早7点前-晚7点后谢绝***)当前位置:>> 4399江湖令:别拒绝!白领约你来钓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