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什么

&&&&&&&&&&&&&&&&&&&&&&& &&&& && 姜卉芳,汉族,1957年出生。自治区教学名师,博士研究生导师。水利部高教指导委员会水文水资源工程专业委员会委员,水利部水资源论证专家,新疆水利学会水文专业委员会委员。1982年毕业于原新疆八一农学院并留校任教。1986年获水文学及水资源专业硕士学位。一直从事水文规律与水资源系统模拟、水资源规划与管理方面的教学与研究。主要讲授高等水文学、径流形成原理、流域水文模拟研究生课程及工程水文学、水资源规划与利用等本科生课程。为自治区教学团队“工程水文学及水利水能规划教学团队”带头人和自治区精品课程“工程水文学”负责人。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专题等纵向研究课题10余项。主持完成洪水预报、水库调度、水资源规划等横向研究项目10余项,在研4项。发表论文50余篇,获国家发明专利1项。获自治区科技进步二等、三等奖各1项。曾获自治区“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 &&&& &&&&&&&&&&&&&&&&&&&&&& &&& &&&&& 胡向红,汉族,1957年8月出生。***党员,博士研究生导师,自治区水利与建筑行业资深专家,三坪校区管委办主任、直属党支部书记。1982年7月毕业于原新疆八一农学院水利系水利水电工程专业,获学士学位。1981年9月至1983年8月在武汉水利电力学院进修学习。1993年10月毕业于上海同济大学建筑系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专业,获建筑学硕士学位。主讲水工建筑物、房屋建筑学、城镇规划与设计、建筑技术与艺术等本科与研究生课程。主持省部级科研课题3项,生产与技术服务项目30多项。发表教研与科研论文50多篇,其中EI收录4篇。出版专著1部,参编全国统编教材1部。多次被评为骨干教师,连续5年进入校关键岗人才梯队。曾获学校授课竞赛优秀奖和学校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 &&&&&&&&&&&&&&&&&&&& &&& & &&唐新军,汉族,1959年8月出生。***党员,博士,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院长,博士研究生导师,新疆水利学会副理事长。1982年7月毕业于原新疆八一农学院水利系水利水电工程建筑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1982年9月至1983年7月在武汉水利电力大学进修学习。1994年6月毕业于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水工结构工程专业,获工学硕士学位;1997年6月毕业于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水工结构工程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2005年9月至2006年3月在法国路桥高等学校做访问学者。主要从事水工结构数值分析、当地材料坝设计理论、水工材料耐久性等方面的研究和教学工作。主持、参加各类科研项目共3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获自治区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自治区优秀工程设计二等奖1项、自治区级优秀教学成果三等奖1项、自治区优秀学术论文奖2项。&&&&雷晓云,汉族,1961年5月出生,博士研究生导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盟妇女委员会副主任。1983年7月毕业于原石河子农学院水利系农田水利工程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1996年3月毕业于原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水文及水资源专业,获工学硕士学位。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项目“滴灌棉田土壤水分空间变异机理及水分传感器布设方法研究”、“天山中段玛纳斯河流域融雪机理及其径流过程模拟研究”和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干旱区智能化微灌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及“水资源与水灾害空间信息服务系统研发”、自治区高技术发展研究计划项目“新疆棉花生产数据库平台建设及其灌溉专家系统研究”等课题20多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在国际学术会议和国内科技核心期刊发表论文50多篇,获国家软件著作权登记7项。2010年被评为自治区女职工建功立业标兵。&&&&&&&&&&&&&&&&&&&&&&&&&&&&&&&&&&&&曹楚生陈新陈厚群陈吉余陈明致陈肇元陈志恺崔俊芝戴;范立础方秦汉冯叔瑜傅熹年葛修润关肇邺韩其为何镜堂;江欢成李玶李道增李圭白李猷嘉梁应辰廖振鹏林俊德刘;刘经南龙驭球卢耀如吕志涛罗绍基马国馨马洪琪孟兆祯;潘家铮钱七虎钱正英(女)容柏生沙庆林沈世钊施仲衡;王家耀王景全王梦恕王瑞珠魏敦山文伏波吴良镛吴中如;谢礼立谢世楞徐乾清严恺杨秀敏叶可明曾庆元张杰张超;周镜周丰峻
曹楚生 陈 新 陈厚群 陈吉余 陈明致 陈肇元 陈志恺 崔俊芝 戴复东 董石麟
范立础 方秦汉 冯叔瑜 傅熹年 葛修润 关肇邺 韩其为 何镜堂 黄熙龄 江 亿
江欢成 李 玶 李道增 李圭白 李猷嘉 梁应辰 廖振鹏 林俊德 刘济舟 刘建航
刘经南 龙驭球 卢耀如 吕志涛 罗绍基 马国馨 马洪琪 孟兆祯 宁津生 欧进萍
潘家铮 钱七虎 钱正英(女) 容柏生 沙庆林 沈世钊 施仲衡 谭靖夷 王光远
王家耀 王景全 王梦恕 王瑞珠 魏敦山 文伏波 吴良镛 吴中如 项海帆 谢鉴衡
谢礼立 谢世楞 徐乾清 严 恺 杨秀敏 叶可明 曾庆元 张 杰 张超然 张锦秋(女) 张蔚榛 张在明 张祖勋 赵国藩 郑皆连 郑守仁 郑颖人 郑哲敏 钟训正
周 镜 周丰峻 周福霖 周干峙 周君亮 朱伯芳 邹德慈 茆 智
1、 曹 楚 生
曹楚生院士1926年生,1948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担任结构及钢筋混凝土教学工作,从事厂房、桥梁等设计工作,在结构理论和实践方面具有扎实的基本功。他工作务实,长期在第一线从事具体的设计工作,在各种大坝的设计方面,做出了显著的成绩。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几十年来,曹楚生院士主持设计了大批的水利工程。50年代,他在汪胡桢老工程师的主持和指导下,负责佛子岭连拱坝设计、磨子潭双支墩大头坝和响洪甸重力拱坝,这三种坝型各具特色,国内都是第一次建造;60年代,他主持设计了黄河上第一座发电的水电站——盐锅峡水电站;70年代,我国的第一座大型碾压式堆石坝——碧口大坝也是曹楚生院士负责设计的;80年代,他设计了潘家口工程,其中带宽尾墩的溢留坝属国内首次采用,其厂房系我国第一座大型混合式蓄能电站。为了适应供水需要,水头变幅极大,采用了可变频——变速运行的变速机组,下池左岸中立坝采用具有抗渗和抗冻性能的全断面碾压混凝土坝,这些在国内均属首创。曹楚生院士结合工程实践,转写了坝工设计地震应力、坝基 稳定和处理等方面的论文20余片,主编了《中国大百科全书》―水利卷‖的部分内容,编写了《中国水利》中《中国坝工》一章。他在水工结构上做出了创造性的成就,为我国水利工程建设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陈 新(~)
桥梁工程专家。江苏省无锡市人。1953年毕业于上海同济大学。铁道部大桥工程局高级工程师、副总工程师。50年代在武汉长江大桥设计工作中,参加正桥管柱钻孔基础方案设计,60年代设计的南京长江大桥水上施工设施,成为水上基础施工的典型设施。70年代主持的九江长江大桥正桥基础设计,创造了―双壁钢围堰钻孔基础‖的正桥基础方案,是桥梁深水基础设计、施工方面的一个突破,迅速在全国得到推广,此项设计获全国科学大会奖。九江长江大桥正桥钢梁及基础设计、施工技术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997)。1983年主持设计桂林雉山漓江大桥,为当时国内跨度最大的V型刚构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桥。1983年主持钱塘江第二大桥设计,其在涌潮河段基础设计施工及多跨长联预应力连续梁的技术取得了成功,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994年)。
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3、 陈厚群院士简介
陈厚群,水工结构专家。日出生,江苏省无锡人。1950年至1952年在清华大学学习。1958年毕业于苏联莫斯科动力学院。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工程抗震研究中心主任。在混凝土坝的抗震加固理论研究和解决重大工程的抗震关键问题方面做了贡献,解决了新丰江、二滩、小浪底等重大工程的抗震问题;主持编制和修编了我国《水
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等多本规范的制定工作;负责建置我国第一座大型3向6自由度模拟地震振动台,并为大坝现场振动试验建立了一整套严格的科学测试监测手段。24次获得国家级及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发表论文百余篇。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4、 陈吉余
生平简介:
浙江大学 助教、讲师; 华东师范大学 讲师、副教授;1978年至今 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研究所 教授、博士生导师、所长、名誉所长;1999年 评为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吉余先生是国内外著名的河口海岸学家,是我国河口海岸理论应用于工程实践的主要开拓者。
主要成就:
陈吉余教授创建了我国第一个河口海岸研究机构,发展了以动力、沉积与地貌相结合的我国河口海岸学科体系,组建了河口海岸动力沉积与动力地貌国家综合重点实验室。他积极倡导全国海岸带调查,并负责技术指导,为沿海经济建设提供了系统的基础资料。他提出长江河口发育模式及自适应和人工控制理论,为长江口深水航道选槽和河口治理提供了科学依据。他建议利用潮滩建设浦东国际机场并主持九段沙生态工程,取得了显著社会经济效益,使大型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他根据涨潮冲刷槽理论提出陈山原油码头选址方案,开创了在杭州湾强潮海湾建港的先例,为金山石化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主持了三峡工程对长江河口生态环境影响的研究,并在水资源、滩涂围垦、护岸工程等方面,为我国海岸带开发利用和工程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他还主持了中国主要河口研究国家重大基金项目和海岸带资源环境利用关键技术九五攻关项目等多项任务。发表论著150余篇部。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二等奖15项。曾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全国先进教育工作者。1996年当选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
5、 陈明致
陈明致,男,1929年11月生,福建省福州人。***党员。
1950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土木系,历任水利电力部东北勘测设计院副院长兼总工程师();松辽水利委员会主任()、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中国著名的坝工专家。1988年被评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技专家。‖1994年至今,任松辽水系保护领导小组组长、水利部技术委员会委员。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他从事水电设计工作40余年,在担任东北勘测设计院院长10年间,全院获国家级、部级奖励达百项。他先后主持、参加白山、太平湾、鸭绿江水丰扩建等大中型水电站,以及白河、三家子等小型水电站共50多座水利水电工程的设计与审查。70年代,他作为中国派遣的专家,在马里、塞内加尔和毛里塔尼亚等三国工作,提出马南塔水坝规模及效益论证。并在刚果布昂礼水电站和呵麦隆拉格都水电站指导工作。同时期,他在镜泊湖及丰满发电站水下岩塞爆破设计中,确定水口岩塞爆破方案,做到一次爆破成功,为国内水下岩塞爆破技术开创了新路。镜泊湖电站水下岩塞爆破,获全国科技大会奖;丰满电站水下岩塞爆破,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在组织领导白山水电站的设计中,采三圆心重力拱坝、坝面掺气槽、厂房进水口上下层重叠布置等一系列措施,节省工程量,减免了气蚀和防止断层破碎带滑动。1987年获两项国家级设计金牌奖(地下工用厂设计、总体工程设计);一期工程地质勘测获银牌奖。与他人合著《土坝设计》、《堆石坝设计》、《中国江河防洪丛书.松花江卷》等六部专著。
1991年被***中央组织部表彰为优秀领导干部。
6、 陈肇元院士简介
陈肇元,中国工程院院士,土木结构工程和防护工程专家,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教授。浙江宁波人。195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现兼任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副理事长,防护工程分科学会副理事长,土木工程学报主编,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土木工程学科评议组召集人等
职。长期从事钢筋混凝土结构、抗爆结构、防护工程设计理论、建筑物实际工作性能评估、高强与高性能混凝土等领域的研究工作,在防护工程及高强混凝土结构研究中取得显著成果。结合重要国防人防工程,完成大量科研任务并取得系统成果,许多纳入国家设计规范或用于重要工程,在爆炸引起城市灾害预测方面也取得领先成果。
陈肇元院士主持高强、高性能混凝土领域的国家重点科研项目并负责主编高强混凝土结构设计施工规程。科研成果先后获得全国科技大会、国家教委、国家人防委、国家建设部、建材部等部门奖励 。1984年获国家人事部授予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 ,并曾获国家建设部、国防科工委、国家人防委、北京市分别授予的先进科技工作者等荣誉称号或奖状。撰写专著六部,科研论文报告近200篇。
7、 陈志恺
男,中国工程院院士, 1950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水利工程系。现任水利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国际水资源协会中国地区委员会司库委员,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技术咨询委员。
在小流域暴雨洪水、水资源评价、四水转化模式、水资源规划等方面均有开创性研究。主持了《中国暴雨参数图集》、《中国水文图集》等重大基础性研究,填补了空白。主持完成了全国首次水资源评价,并编写了《中国水资源初步评价》。在国家&六五&攻关第38项中,作为课题负责人领导完成了华北水资源量及其时空分步的研究。作为国家&七五&攻关第57项的项目技术负责人,与他人共同提出了华北水资源的四水转化模式。作为国家&八五&攻关黄河项目(85-906)的顾问,倡导将区域宏观经济和水资源联系起来进行研究,并具体指导了水资源优化配置的研究。在国家&九五&攻关西北水资源项目(96-912)中任专家组副组长,提出将经济、生态和水资源联系起来进行研究,并指导20个专题的研究。参加了三峡论证、南水北调论证等工作和一系列水资源重大国际合作项目。
8、 崔俊芝院士简介
日出生于河南省新乡市,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院计算数学与科学工程计算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95年5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962年至今先后在中国科学院下属的计算技术研究所、计算中心、计算数学与科学工程计算所工作,曾任计算中心主任,CODATA中国委员会副主席。现兼任九个一级刊物的副主编、常务编委或编委,以及建设部、西北工业大学等十余所大学、开放实验室的顾问、兼职教授或学术委员等
9、 戴复东院士
男,1928年4月生于广州,安徽无为县人,现任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名誉院长,同济规划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总建筑师,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戴复东院士1952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建筑系,同年到同济大学建筑系任教至今,历任同济大学建筑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先后担任过同济大学建筑系系主任、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院长、院长,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顾问,同济规划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总建筑师等职。是中国建筑学会常务理事,1987年-1991年任EAROPH (East Regional Organization of Planning and Housing ) 副主席。
获设计竞赛奖5项,其中省部级一等奖4项,二等奖1项;设计工程56项,其中2项获奖;大型规划2项;专著7部,译书1部,教材3部,论文85篇;指导博士生16名,硕士生35名;参加国际学术会议10次,宣读论文8篇,国际讲学8次。提出―建筑是生存与行为的人工与自然环境,宏观、中观、微观,应全面重视,相互匹配,重视微观‖的全面环境观,―一手紧握世界先进事物使不落后,一手紧握自己土地有生命力的东西使能有根,并创造条件使两者结合‖的设计思想。不畏艰难开展轻钢砼轻板房屋体系及产业化研究开发,进行住宅商品化的制作组装销售全过程研究,设计出内外墙自封闭体系,使房屋建设向可持续发展、高
科技化走出探索性的一步。在医院、航空港建筑、高层超高层建筑研究方面富有成果。参加主持评审数十项重大项目,是大剧院专家组专家。重视乡土建筑与文化研究,如布依石建筑,胶东海草石屋,江南水乡建筑,藏族建筑。尤以海草石屋的北斗山庄,被誉为化腐朽为神奇,获得国内外赞誉。设计中崇尚―现代骨、传统魂、自然衣‖精神,突出新意,富有创新精神。
10、 董石麟
空间结构专家。1932年12月生于浙江杭州。1951年考入上海交通大学,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土木专业并入同济大学直至1955年毕业。1960年毕业于前苏联莫斯科建筑工程学院,获技术科学副博士学位。上海交通大学建筑工程与力学学院教授。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曾先后在江苏省建筑设计院、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浙江大学等单位工作。 主要成就:
董石麟教授主攻建筑业的大跨度空间结构专业。回国后从事大跨度空间结构的科研与技术工作。具体成果有:建立了网架结构似夹层板法的计算理论、方法与图表;创建了计算蜂窝形三角锥网架的新方法——下弦内力法;首次提出组合网壳结构的三层壳的计算理论和方法等多项研究理论。曾先后获国家级、省部级一至三等科技进步奖计15项。发表论文150余篇,出版专著12部。在学术性团体担任的职务有: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空间结构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钢结构协会空间结构协会副理事长,中国体育建筑专业委员会委员,浙江省土建学会结构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杭州结构与地基处理研究会副理事长,《空间结构》杂志主编。
11、 范立础
范立础院士 男,1933年生,浙江镇海人,1955年7月毕业于同济大学路桥系桥梁与隧道工程专业,现为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土木工程防灾国家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曾任同济大学结构工程学院院长等职,现任国际桥协(IABSE)中国国家团组主席,国际桥梁与结构工程协会常委会交替会员,EASEC国际指导及执行委员会委员,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桥梁与结构工程分会理事长等。200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范立础教授四十余年来长期从事教学、科研工作。在桥梁结构设计理论和桥梁抗震领域内获得了多项重大研究成果,主编教材与科研专著十余本,90年以来发表论文近150篇,培养博士后、博士、硕士四十余名。在土木工程防灾国家重点实验室创建了桥梁抗震研究室,形成了一支高水平、稳定的学科研究队伍。创造性提出三水准设防三阶段设计的桥梁抗震设计理论,率先系统研究大跨度桥梁抗震设计理论、方法,并主持编制大型应用软件,已在全国二十余座重大桥梁工程上应用。他主编了公路和城市的多部抗震指南和规范及有关的理论和应用丛书。在国内,七五、八五、九五都参加大型国家级研究课题。先后获得茅以升桥梁大奖(个人成就奖)、国家科技进步奖、省部级科技进步奖、高等学校优秀教材奖等各类重要奖项十余项。为国内公认的桥梁抗震学科的开拓者和带头人。范立础教授现任国际桥协常设委员会委员、中国小组主席,积极开展国际学术活动,与美国、加拿大、德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开展合作。现美国国家地震中心又邀请范立础教授建立长期的学术联系机构,每年开展学术讨论,论题是特殊桥梁的抗震设计。
12、 周炳琨院士
1936年3月生于四川省成都市。195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无线电系,留校任教。年在苏联列宁格勒电工学院进修;年在美国斯担福大学作访问学者。1985年至及今任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导师。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01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先为国家863计划光电子主题专家组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
主任、国家光电子工艺中心主任、中国光学学会副理事长、中科院半导体所副所长、物理电子学与光电子学博士点导师,美国光学学会(OSA)会员。1984年周炳琨院士在国际上首先研制出&LD泵浦固体激光器&,实现了当时世界上效率最高(6.5%),线宽最窄,频率最稳定的固体激光器。他发明了&单片微型YAG环形激光器&。1990年又研制出&LD泵浦NYAB自倍频激光器&。以上工作开创了固体激光新领域。单篇论文被引用120余次。在国内周炳琨院士首先开展了&晶体纤维生长与晶体光纤器件研究&,成果经鉴定为国际首创或先进。开辟了光电子技术新方向和晶体材料生长新方法。&窄线宽可调谐半导体激光器及相关技术&通过七项成果鉴定,线宽、频稳度和调谐范围达国际先进水平,为发展相干光通信做出了贡献。在&光纤高温传感器&、光纤环形腔的细度及环形激光器研究中取得多项成果,为发展我国波分复用(WDM)光纤通信和传感器技术准备了条件。他指导下所取得的科研成果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国家发明四等奖和教育部科技奖多项,由他参加主编的《激光原理》获国家优秀教材奖。
13、 冯叔瑜
中国工程院院士,铁道部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铁道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工程爆破协会常务副理事长、名誉理事长、中国铁道工程学会爆破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北京爆破学会名誉理事长、西安爆破学会名誉理事长、西南交通大学名誉教授和该校土木工程学院爆破研究所名誉所长等职务。1924年6月生,四川省邻水县人,1948年7月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土木工程系,1951年7月在苏联列宁格勒铁道运输学院攻读工程爆破技术专业,获科学技术副博士学位,1955年11月回国。任铁道部工程总局工程师,1958年调入铁道部科学研究院,负责创建铁道部科学研究院铁道建筑研究所爆破研究室并任爆破研究室主任。
冯叔瑜院士是我国爆破工程界的技术权威,创立了我国爆破工程设计计算理论。50年代创立了我国山区及丘陵地区全路堑或半路堑爆破设计方法,提出路堑边坡上破裂线、边坡及路基保护层―压缩圈‖重要概念和路堑、半路堑大爆破设计原则及计算参数选择方法。在川黔、贵昆线建设中首先发展了定向爆破筑堤坝技术,此后在全国16座水坝建设中得到全面推广,并研究发表了―体积平衡法‖的坝体抛掷堆积计算公式,为全国工程界普遍采用。首先提出了深孔光面和预裂爆破技术,并在邯长,焦枝等线得到成功推广,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取得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并全力推行铁路深孔爆破石方机械化。在港口及水下航道疏通工程中创建了水下爆破水上作业的新型施工方法,总结了完整的水下爆破设计、施工技术及水下爆破安全技术,为长江三峡航道疏通及青岛、大连航道整治上全面推广应用。在控制爆破技术领域,建立了控制爆破技术的理论基础,80年代后在全国城市建设中迅速推广应用。他还参加了国内许多重大爆破工程的设计及施工的技术指导工作。
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02年被聘为铁科院首席专家。
14、 傅熹年
1994年透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建筑史专家。四川江安人。1955年清华大学建筑系毕业。曾在建设工程部、建设部研究中国建筑史,任中国建筑技术研究院建筑历史研究所高级建筑师。五六十年代先后为粱思成、刘敦帧教授助手,协助他们进行中国近代和古代建筑史研究。以后,重点研究中国古代城市和宫殿、坛庙等大建筑群的规划设计思想、手法及单体建筑的设计规律,初步揭示出中国古代城市以宫城、里坊为模数,大建筑群以主院落为模数,单体建筑以所用材和柱高为模数的一系列用基本模数和扩大模数控制规划尺度和建筑比例的设计方法。同时发现宫殿、坛庙等大型建筑规划时用标准方格网控制并把主体置于几何中心等布置手法。为补中国史料之不足,又研究日本9世纪以前建筑,找出其中所蕴含的中国南北朝、隋唐时建筑设计中运用模数的规律。这些研究证明,至迟自南北朝起,就存在一个不断发展完善的运用模数进行规划和建筑设计的体系,延用干余年,在当时有较高的科学性和实
三亿文库包含各类专业文献、文学作品欣赏、外语学习资料、幼儿教育、小学教育、各类资格考试、中国工程院 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的院士简介04等内容。 
 土木及水利学部院士名录 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资深院士名单 (33 人,按姓氏...工程设计研究总院 交通部 上海市地铁专家委员会 武汉大学 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 ...  中国工程院2015年当选院士名单_调查/报告_表格/模板_实用文档。中国工程院2015年...中国矿业大学 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8 人) 姓名 陈政清 孟建民 彭永臻 ...  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学部专业划分标准_机械/仪表_工程科技_专业资料。中国工程院院士...8 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 ... 9 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 ......  中国工程院、科学院2015年度新增院士名单_表格类模板_表格/模板_实用文档。中国...材料工程 学部 9 人,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 8 人,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 8...  2014年中国工程院院士最新名单_调查/报告_表格/模板_实用文档。2014年中国工程院...(101 人) 四、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107 人) 五、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  中国工程院能源矿业学部院士名单(2015)_能源/化工_工程科技_专业资料。中国工程院 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 院士名单(按照年龄顺序排列)序号 1. 2. 3. 4. 5. 6....  由中国工程院土木水利建筑学部发起, 并会同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 局、国家工业建筑诊断与改造工程技术中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 会工程与材料学部共同主办, 清华大学...  中国工程院2015年当选院士名单_院校资料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中国工程院 2015 年...中国矿业大学 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8 人) 姓名 陈政清 孟建民 彭永臻 ...  中国工程院 2015 年当选院士名单 (按学部顺序排列,同一学部内按姓名拼音字母...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8 人) 姓名年龄工作单位 陈政清 孟建民 彭永臻 ...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