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南明 顶点为什么不能顶到1900年?明郑不是...

  明郑(1662年~1683年)又称「郑氏时代」,为起始于中国明朝遗臣以之位,独揽朝政开始的家族政治势力;1653年,受封,建为思明州,宗为正朔,并自设及六官。而由中国南明大臣郑芝龙初创、郑成功发扬光大的明郑政权势力,除了支撑南明帝业外,最重要的贡献,为在建立,并在台湾立下了重要文化经济基础。
  初期,明郑不但控制海域,造成「海舶不得郑氏令旗者,不能来往」现象,南明中期(1653年)则自铸称王於厦门,后期(1661年)更於台湾建立该岛的第一个政权。郑氏势力自郑芝龙经郑成功到郑经以迄,刻划了一个闽南海商集团及政治势力的兴起与崩溃。
  若以军事专论明郑,活动区域多在闽浙一带的明郑,军事力量最大时候为1659年,以海军为主的精锐有17万人之多,并曾围攻。另外,1662年之前,延平郡王的军政中枢都是在厦门,即使在郑成功攻下台湾後,台湾仍只称「东都」。直至1663年,明郑政权实际领导人郑经才将政经中心从厦门移往台湾,并建立,惟明郑统治辖域仍包含的金、厦两岛。1664年4月,明郑於多次战役後,丧失金厦,明郑势力正式於中国大陆消失,转以台湾为最後根据地。惟因军事攻击等因素,明郑政权於1683年随延平王国降清而灭亡。
  中国时期,位居中国方的,於1599年创作满文字,因受其影响,至此满人发展自我体系的国家,并在1644年趁起事等因素入主中原,定都。
  因为清朝未立即进取中国南方,中国南方各地汉人拥立俱明朝皇帝血统的南明政权。该政权共分别明、明、明及明等南明四王,惟四王并不合作,造成势力分歧。其中,本被称闽浙「流寇」而被明朝「招抚」的郑芝龙支持南明唐王,并于1644年-1645年间被南明封为平国公、南安伯及南安侯等重要官职并身兼户、兵、工三部。
  郑芝龙初建明郑势力后,立即成为海上霸主。明朝郑氏的崛起,虽影响到人的贸易,让荷兰人数度联合其他势力功击郑芝龙,但郑氏势力仍持续扩张。其规模史载叙述形容:「凡海舶不得郑氏令旗者,不能来往。每舶例入三千金,岁入千万计,以此富敌国,自筑城安平镇」; 「从此海氛颇息,通贩洋货,内客外商,皆用郑氏旗号,无儆无虞,商贾有二十倍之利,芝龙尽以海利交通朝贵,?以大显」「八闽以郑氏为长城」,至此,明郑势力的通商范围广及:大泥、、占城、、、北港、大员、平户、、、万丹、旧港、、、及,据估计,明郑兵力达20万,拥有超过三千艘船的船队,成为中国东南海洋世界的唯一强权。
延平王/明郑
  1646年,郑芝龙依附中国北方清朝政权,惟其子郑成功仍继续支持南明政权。因两次击退清军有功,郑成功被南明桂王永历帝敕封为延平郡王。至此,郑成功拥有闽浙部分辖土户兵等权,并分别於1658年及1659年两度攻击清政权浙江舟山及南京两重要军事据点,惟均未获得决定性成功。
  日,占有金厦两据点的郑成功,为了更多领土,於郑成功嘱意下进攻台湾,最後於翌年阳历2月1日攻下,将荷兰人驱逐出台湾,建立了台湾历史上第一个汉人政权。而该政权王位于1662年郑成功去世后,传郑经、郑克?二代后,至1683年降清为止。
  明郑除了拥有台湾领土政权外,也於1673年-1680年间,以军力占拥有中国闽南部分领土。
  1673年,爆发,继承郑成功於台湾建立体制的延平王,接受靖南王耿精忠请援,率军由台湾西渡福建。郑经先调遣兵万人、船百馀艘先行至厦门,耿军派人往接。开始时,郑军军容不似郑成功时代之壮盛,耿精忠一开始甚为轻视。但郑经以厦门为根据地,陆续攻下、与三府,进而攻下闽粤交接的重要据点。郑经於攻下多座城市,商请耿精忠如约拨船及地方安插兵士。耿精忠不答,双方开始交恶。
  1680年代始,广东平南王尚之信、福建靖南王耿精忠相继为清军所平定,云南平西王吴三桂亦死亡,明郑势力败退仅能守住厦门。1680年,清将万正色遣人游说郑军副(原为耿精忠部将)率舰300艘,将士2万馀人降清,郑经放弃厦门并率残馀兵力回台,至此,明郑在中国闽南的势力再度消失。
  明郑为郑芝龙所创立的私人军队,后来归郑成功掌管,并曾於中国南方发动过两次所谓「北伐」。郑成功在治军上非常的严苛,对於怯战者、畏战者、贪渎者、叛逆者都是杀无赦,而且常常株连全家。从1649年起至 1661年未攻打台湾前,郑成功所诛杀的将吏就有75员,因此明郑军队有「怯者不敢独退,勇者不敢独进,胆勇成列,心力俱齐」的描述,在与清军的对阵当中,胜率极高。
  1662年,郑成功除固守数万水师之外,亲自率领约25,000名明郑士兵攻打台湾大员,打败荷兰的部队,展开对於台湾的统治。
  攻台前
  攻台前的明郑军队,主要使用,亦称大船。这种船有如此的描述:「为楼三层,乘风冲击,不可遏抑,其高若墉 不可抑攻;其坚若铁石,矢石不能贯,炬不可?」。当时明郑於中国东南沿海有著绝对的,没有向明郑缴交过路费的外国几乎不可能通行。
  曾攻打过南京的明郑军队於未据台前,於1640年代大本营即驻於厦门,其编制为内司镇(藩主直辖) 前镇、後镇、一镇、二镇、三镇、四镇、五镇、楼船镇、左、右武卫营、左、右虎卫营、骁骑镇〈营〉、神器营(营)、亲丁镇等。
  据台后
  攻下台湾的明郑军队,随郑成功去世及丧失金厦据点後军力大幅受损,除郑经於闽南西征所建立的军队外,以屯兵方式为主的台湾军队约数万名。并於台湾如简化成五军戎政(五军戎务)、总督军务、管军提督、将军、亲军卫镇、陆师镇、水师镇及监军数部份。
  1683年郑氏王朝覆灭後,将领与军队悉数被强迫内渡中国,而据《钦命太保建平侯郑造报官员兵民船只总册》,最后防守台湾的明郑官兵共有37500名。
&|&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3次
参与编辑人数:3位
最近更新时间: 12:39:03
贡献光荣榜明郑时期又称台湾明郑时期,是由奉大明正朔的延平王郑成功于1661年在台湾建立的郑氏政权。明郑是台湾历史上第一个汉人政权。郑成功将台湾改称东都,赤?地方更名为东都明京,郑成功的儿子郑经继位后,改东都为“东宁”,并以其为国号。依陈永华之议,移植明朝中央官制,对内虽仍奉已死的明永历帝之正朔,与中国内陆清朝之顺治、康熙各朝互不统属,始有开国长治之想,经营成效斐然。国外称之为东宁王国,清朝史料称之为东宁省。明郑奉南明正朔之永历年号、礼遇许多明朝宗室,以大明延平王、招讨大将军的身分号召恢复明朝;但实际上,明郑未再拥立明朝宗室称帝和监国。明郑是一个独立行政、以郑氏王族为最高元首的独立王国。郑氏政权在台湾历经郑成功、郑经及郑克?等三世,后因降将施琅师法郑成功当年进攻荷兰人故技,攻克澎湖岛,因此孙子郑克?於1683年降清,前后共历5君、享国22年的明郑时期结束,台湾进入清治时代。为免台湾民众起反抗之心,郑氏在台诸坟悉数遭清朝掘起迁葬中国内陆。
火速扫一扫~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