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这篇博文被推荐到此博主被推荐的博文:
走向深海大洋----我受邀参加“蛟龙号”海试
&走向深海大洋
&&&&&&&&&&&&&&&&&&&&&&&&&&&&
&----我受邀参加“蛟龙号”海试
缓缓转动硕大的地球仪,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连绵成片的蔚蓝色,如同一张无际无涯的天鹅绒丝幕,包围着、笼罩着黄绿相间的五大洲陆地......
这就是说,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星球,绝大部分----用科学家的定义即整个地球表面70%强的面积是海洋。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地球似乎不应该名曰地球,而称之“水球”更为准确一些。
实际上,生命起源于海洋。大约在38亿年前,陆地还是一片洪荒之时,咆哮的海洋中就开始孕育最原始的生命细胞了。潮涨潮落,斗转星移。经历了若干亿万年风风雨雨,这些细胞逐渐演变成单细胞藻类。在光合作用下,产生了氧气和二氧化碳,为生命的进化准备了条件。水母、海棉、三叶虫、鹦鹉螺、蛤类、珊瑚、鱼类陆续出现了。
由于月亮的吸引力作用,引起海洋潮汐现象。涨潮时,海水拍击海岸;退潮时,把大片浅滩暴露在阳光下。原先栖息在海洋中的某些生物,在海陆交界的潮间带经受了锻炼,加之臭氧层的形成,抵御了紫外线的伤害,它们小心而勇敢地登上了陆地,进而逐渐演变成爬行类、两栖类、鸟类,以及其他哺乳动物。物竞天择,历经种种磨难,终于诞生了具有高度智慧的万物之灵长----人。可以说,海洋是人类的摇篮和家园。
全球海洋资源非常丰富,蕴藏着极大的潜力。海底有大量的金属结核矿,其中锰2000亿吨,镍164亿吨,铜88亿吨,钴58亿吨,相当于陆地储量的40~1000倍。此外还有大量的磷矿、硫化矿和稀有金属砂矿床。海底石油天然气产量逐年上升,估计10年后开采量将达到世界的一半。海洋中的潮汐能、波浪能、海流能、热能、盐度能等都是清洁能源,储量巨大。海水中的大量化学元素,可提取的有82种,包括核燃料铀、核聚变物质、可燃冰。同时,海洋生物还可提供人类不可或缺的丰富蛋白质。
无庸置疑,海洋养育了人类。随着陆地资源的日益减少,以及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将目光投向了人迹罕至的远海和深海。难怪一些战略家早就明确而深刻地指出:新世纪是海洋的世纪,谁拥有了海洋,谁就拥有了世界......
古往今来,五大洲各种肤色的人向往海洋、憧憬海洋,创造了多少神奇而美丽的梦想啊!从华夏大地的哪叱闹海、龙宫探宝,到古希腊的海神波塞冬、丹麦童话海的女儿,以及近代科幻小说《海底两万里》和电视连续剧《大西洋底来的人》......无不绘声绘色地展现了一个充满了无穷奥秘的未知世界,将人类对于深邃海底的兴趣和探求欲发挥的淋漓尽致。
于是,当历史老人的脚步蹒跚着走到了20世纪之后,深达1000米、2000米、5000米的深海大洋中,相继出现了美国人、俄罗斯人、法国人、日本人的身影。那么,作为拥有18000公里海岸线、300多万平方公里海域面积、居世界第四位海洋大国的中国人,又在哪里呢?
好啊!历经十年奋战,我们的深海载人潜水器《蛟龙号》横空出世,连续经过深海米、5000米,直至在世界最深的马里亚纳海沟,创造了深潜7020米的世界纪录,举世瞩目。我们中国人真正实现了“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的宏愿!为了再现这一伟大壮举,回顾艰辛历程、弘扬载人深潜精神、树立英雄群像、向着实现宏大而美好的“中国梦“阔步前进,我受国家海洋局、中国大洋协会、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山东省委宣传部、山东省作家协会、青岛市文联委派,今年随同“蛟龙号”工作母船“向阳红09”号科学考查船,前去参加年蛟龙号试验性应用航次(中国大洋35航次),第一航段的“海试”。
这是一个多么珍贵的机会啊!对于一个当代作家,特别是擅长写作报告文学的作家来说,无疑是一次贴近生活、走近海洋、反映时代的大好机遇。当然,对于从未出海远航过的我来说,其中也有艰难风险,可能会遇到台风、晕船、孤独、寂寞,甚至敌对势力搅动的风云,但我是当兵的出身,已有各种准备。恰巧,前两天我去浙江参加海洋文化节和“岱山杯”海洋文学大赛颁奖典礼,遇到了中国作协主席团委员、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叶梅女士。她得知我不久将随“蛟龙号”远航,给予了极大的祝福和鼓励,其中她提练了三个“难”字,就是“难得、难熬、难忘“,印象十分深刻。
”一是难得的机会:许多人都想现场体验蛟龙号海试,这是国家和民族的大事。但只有你得到了,太难得了,一定要珍惜。二是难熬的过程,因为一去四十天,茫茫深海大洋,会有台风、晕船、枯躁伴随着,想回不靠岸,就回不来,要有战胜各种困难的准备。三是难忘的经历,只要你咬紧牙关渡过了整个航程,凯旋归来,那就是你人生永远难忘而骄傲的回忆,也会真实而生动地写出一部甚至几部佳作。“
说得多好啊!这话我已铭记在心。
&按照计划,我已于今天---日登上停靠在青岛团岛码头的”向阳红09“号科考船,明天一早启程去江苏江阴国际码头,接上在无锡中船重工702所整装待发的”蛟龙号“,24日举行出航仪式,正式起航前往南海,进而奔赴波浪起伏、浩瀚无际的西北太平洋海域,实施年蛟龙号试验性应用航次第一航段任务。由于茫茫大海无法正常通讯,这一段就不能上网和***短信联系了,当然博客也不能更新,请朋友们耐心等候,我们凯旋归来后,再讲述那些传奇而动人的故事吧!
谢谢我的朋友,我爱你们!下面发几幅图片,我们永远在一起。
(年初,国家海洋局刘赐贵局长在北京办公室接受我的采访,并指看蛟龙号模型)
(国家海洋局副局长、中国大洋协会理事长王飞接受我的采访)
(我首次登上”向阳红09“号,在会议室观看蛟龙模型,背后是去年的出征队旗)
& (本来低调出行,几位朋友们意外得知了, 坚持设宴为我壮行)
(今天我登上了向阳红09号科考船)
&(与水手”蛙人“张老师合影,他曾经数次在大风大浪中收放蛟龙号)
(与科考船上的值班张大副合影,他连续几年参加海试)
&(还穿着便服,据说正式出航后,将更换统一工作服)
(这是船上的房间走廊)
(这是我将要生活工作的房间,由于是一条老船,设置已经陈旧。但我们不是来享受的......)
(团岛码头)
&(蛟龙号工作母船雄姿,我们将与它一起乘风破浪40天)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蛟龙号下潜5000米拍摄海底稀奇大型生物(图)
关键字: 蛟龙号蛟龙号载人潜水器蛟龙号深海拍到奇异大型生物蛟龙号图片蛟龙号视频蛟龙号下潜
据中国海洋宝记者赵建东报道,当地时间8月9日7时(北京时间8月10日凌晨1时),&蛟龙&号在我国多金属结核勘探合同区详细勘查区,开展了试验性应用航次(中国大洋第31航次)第二航段首次应用下潜。此次下潜取得海星、柳珊瑚、海绵、玄武岩、多金属结核等丰富样品和资料,拍摄到鼠尾鱼、盲鱼、耳状章鱼、铠甲虾等种类丰富的大型生物。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海洋生物学家王春生随&蛟龙&号下潜至最大深度5268米,成为我国第一位在大洋乘坐&蛟龙&号下潜的科学家。
奇异的鼠尾鱼
早晨7时,主驾驶员傅文韬以及左舷潜航员叶聪、右舷科学家王春生依次进入&蛟龙&号载人球舱。此次下潜的主要任务包括:确认载人潜水器的技术状态,开展沉积物、底栖生物、多金属结核采样等综合作业,进行近底结核和生物等综合观测。
10时许,&蛟龙&号成功下潜至5200多米,开始海底作业。观察、取样、拍摄、航行&&
在紧张工作了4个多小时后,&蛟龙&号获得了3只两个不同种类的海参、1只海星、1株柳珊瑚、2个底栖巨型原生动物、3种海绵(各1只)、1只海百合等海洋生物样品,以及6管PUSHCORE(柱状)沉积物、5块玄武岩样品和数十粒多金属结核,并拍摄到鼠尾鱼、盲鱼、水螅、耳状章鱼、海葵、铠甲虾等丰富的大型生物种群视频。
当地时间14时31分,&蛟龙&号抛弃压载上浮。
主驾驶员傅文韬将此次下潜比喻为刘姥姥进大观园。他说:&很多海洋生物都是第一次见到,一闪而过的铠甲虾、姿态优美的耳状章鱼、漂亮的海葵,还有很多叫不上名字的鱼和虾,真是大饱了眼福。&&有一条四五十厘米长、淡红淡紫的鼠尾鱼跟着鱼饵游了很长时间。当时我最深的感受就是,鱼挺孤独的。&
海洋生物令下潜人员惊喜不已。叶聪也将看到的一个生物形容为&小飞象&。
海葵近距离特写
初次下潜深海作业的王春生异常兴奋,他表示这一个潜次的发现和收获,比十多年来我们在该区域发现的巨型底栖生物总和还要多。通过此次下潜,发现该区域底栖生物量和生物种类比预想的要丰富得多,海参在此区域属优势种类,海绵至少有8个种;生物斑块状分布明显,在海盆区海参占优势,在海丘斜坡上海绵、海葵、珊瑚等固着生物较多;多金属结核覆盖率海丘斜坡高于海盆;海底微地形变化很大,未来开展深海采矿须提前进行微地形地貌调查;2000米以浅发光生物较多,3000米以深稀少。
我国第一位在大洋乘坐&蛟龙&号下潜的科学家王春生
据悉,当地时间8月10日,&蛟龙&号试验性应用航次科考队开展了常规调查作业,8月11日(北京时间8月12日)初步计划在&魏源海山&区开展第二航段第3次下潜作业。
蛟龙号下潜5000米拍摄海底稀奇大型生物
&蛟龙&号历次下潜拍摄生物
自日首次成功下潜6671米,&蛟龙&号不断在深海发现珍贵的矿产和生物资源。&没有想到这里有这么多种类的大生物。非常震撼。&中科院海洋所研究员、海洋生物学家李新正说,&千奇百怪,无论从文献上,还是我看过的图片,都找不出一样的。&&这里的动物个体数量少,但有这么多种类,让我意想不到。&李新正说,&对一个做生物的人,这是终身难忘的经历。&
海底毛瓷蟹(白色)和贻贝(褐色)
南海冷泉区深海虾
海底&白莲&
海底铁锰结核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责任编辑:隆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