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骆驼的黑小伙说,他们从门头沟来,他们和骆驼...

渐行渐远的童年----读林海音《冬阳?童年?骆驼队》
----读林海音《冬阳?童年?骆驼队》
暖暖冬日,声声驼铃,成为童年永恒的记忆。
童年也许是单调的,但因着冬阳,因着驼队,一切都让人觉得温暖。
你看,骆驼样子很丑,但那安静的态度,旁若无人的咀嚼,竟然让“我”看呆了,竟引得“我”学着“咀嚼”,那是一位多么稚嫩的孩子,又是一位多么专注的孩子,更是一位充满了好奇的孩子。
“给骆驼带上了铃铛,增加一些行路的情趣”,多么美好的构想啊!是驼铃给死寂的大漠带来生命的活力,是驼铃给艰难的跋涉带来了生命的趣味。这就是充满童趣的想象,美好、单纯、执着,满是希望和梦想。
“真想拿把剪刀替它们剪一剪,因为太不整齐了”,多么有趣的“邪念”!这就是童趣,因为孩子的世界都是美好,他们不愿意自己的世界有半点瑕疵。
于是,“我”念念不忘驼队,春天刚离去,夏天就已经按捺不住心中的狂想,一遍遍追问妈妈,“他们哪里去了”,这样的煎熬持续到整个秋天,一直到冬天驼队的再次来临,思念如此漫长,如此久远……
作者撷取了四个镜头串联起了童年的生活,细腻真实,又仿佛梦境一般。
但童年毕竟要远去,因为我们都会长大。于是当童年仅剩依稀倩影时,甜蜜的回忆中总透着缕缕惆怅。
是啊,驼队有再来的时候,而童年却一去不复返了,多么令人伤感!好想挽回岁月的痕迹,但只能永存心灵之中,但毕竟可以永存心灵之中,于是一想到童年,声声驼铃就响彻耳畔,它有如冬日,给人以温暖和希冀。
其实哪里只是回忆有如冬阳般温暖?那骆驼艰难之中永不止息,那赶骆驼的人忍住多少长途的寂寞,“一步步走来”,依然坚定顽强,他们(它们)不都如冬阳促“我”于困境中学会成长?
冬阳、童年、骆驼队,多么奇妙的组合!作者以此文作为小说《城南旧事》的序言,除了表达对童年的魂牵梦萦,对早已走远的童年的依依流连之外,我们更看到如“我”一样的人逆境中的乐观,他们永如冬阳照彻心扉,在忧伤中总给人明媚的光辉。
冬阳?童年?骆驼队
骆驼队来了,停在我家门前。
它们排列成一长串,沉默地站着,等候人们的安排。天气又干又冷。拉骆驼的摘下了他的毡帽,头上冒着热气,是一股白色的烟,融入干冷的空气中。
爸爸和他讲价钱。双峰的驼背上,每匹都驮着两麻袋煤。拉骆驼的说,他们从门头沟来,他们和骆驼,是一步一步走来的。
爸爸已经和他们讲好价钱了。人在卸煤,骆驼在吃草。我站在骆驼的面前,看它们吃草料咀嚼的样子: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它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地磨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满在胡须上。我看得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
老师教给我,要学骆驼,沉得住气的动物。看它从不着急,慢慢地走,总会到的;慢慢地嚼,总会吃饱的。也许它天生是该慢慢的,偶然躲避车子跑两步,姿势很难看。骆驼队伍过来时,你会知道,打头儿的那一匹,长脖子底下总会系着一个铃铛,走起来,铛、铛、铛地响。
“为什么要一个铃铛?”我不懂的事就要问一问。
爸爸告诉我,骆驼很怕狼,因为狼会咬它们,带上了铃铛,狼听见铃铛的声音,就不敢侵犯了。
我的幼稚心灵中却充满了和大人不同的想法,我对爸爸说:“不是的,爸!它们软软的脚掌走在软软的沙漠上,没有一点点声音,你不是说,它们走上三天三夜都不喝一口水,只是不声不响地咀嚼着从胃里倒出来的食物吗?一定是拉骆驼的人们,耐不住那长途寂寞的旅程,所以才给骆驼带上了铃铛,增加一些行路的情趣。”
爸爸想了想,笑笑说:“也许,你的想法更美些。”
冬天快过完了,春天就要来了,太阳特别暖和,暖得让人想把棉袄脱下来。可不是吗?骆驼也脱掉它的旧驼绒袍子啦!它的毛皮一大块一大块地从身上掉下来,垂在肚皮底下。我真想拿把剪刀替它们剪一剪,因为太不整齐了。拉骆驼的人也一样,他们身上那件反穿大羊皮,也都脱下来了,搭在骆驼背的峰上。麻袋空了,铃铛在轻松的步伐里响得更清脆。
夏天来了,再不见骆驼的影子,我又问妈:“夏天它们到哪里去?”
“骆驼呀!”
妈妈回答不上来了,她说:“总是问,总是问,你这孩子!”
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但是童年却一去不还。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我也不会再做了。可是,我是多么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的那些景色和人物啊!我对自己说,把它们写下来吧,就这样,我写了一本《城南旧事》。
我默默地想,慢慢地写。看见冬阳下的骆驼队走过来,听见缓慢悦耳的铃声,童年重临于我的心头。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