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白蛇传》与《拉米亚》是东西方文学中以“蛇女”为原型的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这两个文本所呈现出的“共相性”,透示出中西方作家始终不断地从这一原型意象的深层结构里汲取灵源,重新显示人类深邃的心灵世界。迄至今日,这种原型意象与相关文本,仍能触动现代人的心理深层,仍能作为一种原型主题重新激活人们某种生命意绪———这正是《拉米亚》与《白蛇传》这两个文本具有恒久的文化魅力的深层缘因。就创作主体而言,这种原型意象以及它的吸附泛化功能,也在一定程度上框范了创作主体各自的审美旨趣、思维定势和心理结构。至于这两个文本的“互异性”,则呈示出中西方两种异质文化的深刻差异;正是这种“差异”,导致这两个文本看似相似的故事母体发生变异,从而为我们对这两个文本进行跨国性的文学、文化学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
|
|
赵海萍;[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
|
杨甸虹;[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
薛春霞;[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
文爱军;[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
胡宗锋;[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4期
|
陈莉莎;[J];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2年04期
|
周建新;[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
杨静颖;[J];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4期
|
|
|
|
张礼牡;卢普庭;丁迎;;[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
|
|
|
朱万曙;[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
|
裴香玉;;[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
杨东甫;[J];广西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
谢谦;[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
赵连元;[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
|
|
|
|
|
|
|
|
|
徐辉才;[J];吉林艺术学院学报;1989年02期
|
张淑霞;[J];吉林艺术学院学报;1989年02期
|
王与昌;[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0年05期
|
李鉴踪;[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年02期
|
|
|
|
|
|
|
|
本报记者 周向阳;[N];中国文化报;2000年
|
|
新华社记者 程瑛;[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0年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