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平安银行财富提升专属财富啊

最近这两天,小伙伴们讨论最多的是如何提高工作效率,多啦A瑞给我传递的信息是他觉得太多事情占用精力,没有全神贯注更深入全方位研究个股了。小伙伴甚至认为收快递就浪费时间,打断思考,属于一大罪恶,晕倒,这让我啼笑皆非,我说我最喜欢收快递了,收快递就是能带来喜悦,同时活动活动还舒活筋骨,以后我来做。
但是,如何提高效率,如何合理安排时间,这个问题让我深思,希望对小伙伴们有帮助,说的可能有点绕口和书生气,但是要谈的三个部分希望都说到点子上。
确实,我们要扪心自问,去掉吃喝拉撒,去掉与家人相处时间、去掉一家两口吵架时间、去掉管教小孩时间、去掉收快递的时间、去掉领导给安排的杂活(很多我不觉得是杂活)时间,去掉微博闲聊时间,去掉&..还有多少时间用于可以优雅的做投资。一算不要紧,若仔细算,会吓一跳,我们每天有效时间并不多!现在的问题是如何有效利用每天有限的时间资源呢?
在大数据时代,一个不能把有效资源(特别是时间和信息)充分调配好的投资者,纵有资金,有人脉,有关系,有团队,有地位,落实到投资上,也是白搭。而如果真的掌握方法,有效率的使用信息和数据,一个人就能以一敌百打败大的机构投资者整个团队!投资只需一些常识,但是常识是通过高效的学习获得的。未来的投资丛林战是专业投资者之间的竞争,你怎么才能脱颖而出?最终还是效率!如果你要做兔子,你必须做跑得最快的兔子,如果仅仅是跟乌龟去比,那追求未免太低。
因此,成功投资意味着在有限的时间下通过某种或者某些有效的方法高效处理信息。这涉及:在有效利用时间的情况下,一个是获得信息,一个是处理信息的方法,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空有信息,没有方法,反会会被信息洗脑,做出错误决策。而对投资来说,信息的获取量、获取速度、识别真伪的能力、分析整合的能力,会令投资者之间的差距空前巨大&&这无关其是机构投资者还是个人投资者。
就我通过成全财富网的平台来观察很多投资者,我发现,对于多数投资者,既没有掌握有效处理信息的方法,也没有能力去搜集足够多的信息,只能是手把手的去一步一步教其如何去做基础操作,但是这仅是个封闭的步骤和教学,大数据时代信息变化万千,刚性的学会基础操作,而没有学会变化(变化靠的是自己学,而不是老师教),很快就重新落伍,同时,多数投资者,连处理信息方法背后的方法,也就是投资理念都没入门,都是在网上了解了一些似是而非的理念,然后进开始加入投资丛林战斗,基本上都是炮灰。
我自认为是高效率人士,刘总和蒋总也都绝对是!下面就提高效率说些是我的一点经验。
一、处理信息
小伙伴们中午吃饭时讨论了中医,刘总说某中医很厉害,在平民住的地方给平民看病,阿尧傻乎乎的问,如果是很厉害的中医,然后很快就会全国闻名,然后迅速就提价和只为最重要的人物看病了,平民怎么还可能看得了病呢。
我就说,你这和有效市场理论差不多,你假定的是,只要是个好股票,马上大家都知道,都投资了,就一步到位了,市场不存在机会。但是现实中,貌似处理信息需要成本、时间和摩擦,有的时候信息完全被市场接受,但是很多时候并没有。
做投资一般有如下的信息来源:
1、& 新闻资讯。从报纸上,网上,媒体上获得的新闻资讯效率比较低,我基本上是用手机版万得资讯早上上班路上把过去12小时内的新闻资讯都扫描浏览了,万得资讯将新闻分类,包括宏观资讯,沪深股票资讯,海外和港股资讯,商品资讯,债券资讯,外汇资讯,基金资讯等。宏观资讯和沪深股票资讯最多,当然懒的时候可以扫要闻部分。沪深股票资讯部分已经有公司公告,如果重要,我会笔记记下来,然后等到办公室打开电脑详细看,也包括重要的宏观和产业资讯。关于行业方面的新闻资讯,我推荐易繁行业周刊,但是说实话,我现在已经坚持不下来,每个行业每周至少几十页的行业资讯,多的有几百页。目前只有蒋总每周都会很用功的去看,因为通过看行业资讯,对我们了解产业非常有帮助,但是基本上我不推荐大家看,过于耗神。现在仅上下班时间浏览新闻资讯和即时的公告。
2、& 公司公告、财务报表和招股书。上班路上看的是每天即时的公司公告,但是如果要研究公司,则需要看历史的所有财务报告,公告,还包括招股书。对于普通投资者,主要的财经网站上都可以查到,但是效率较慢,对于专业投资者则使用万得软件和同花顺的IFIND去看,非常便捷,在首页就可以把关注的股票的公告、新闻、研究报告和大事提醒都快速浏览了,很提高效率&&这是早上进办公室后干的事情。F9里面还有关于公司的历史新闻&&这部分是做研究分析的时候用。
3、& 研究报告。每天的研究报告现在比较多,一般我会看我感兴趣的宏观、策略、债券、金融工程的研究报告,关于公司的研究报告,股票池(150只左右)里的必须扫一扫,而非股票池的,深度报告我会读,对于行业研究报告,一般也是读深度的,很少看点评报告。看研究报告多了,有些研究员的报告就会看得比较认真。而对于看了以后有感触的报告,我还会打印出来深入阅读学习。
4、& 微信群交流。现在越来越多的投资者通过微信群交流来获得投资主意,但是,闲聊很难产生严密的逻辑和想法,都是碎片化的,你以为什么都懂,但什么都没法谈。同时,同一微信群可能都是有共同思想的投资者汇集在一起聊,容易强化自己的观点,而产生偏见,不过,还是很多投资者喜欢微信群,因为不需要动脑子,传播简单快捷。我一般很少通过微信群或者沙龙或者交流来产生投资主意。
5、& 股票交易数据。有三种方法尽可能多的获得信息,一个是扫遍各种新闻、公告和研究报告,一个是迅速处理所有海量基本面数据选出中意的股票,一个就是有效处理股票交易数据并且通过逆向工程学来选出股票。股票交易数据包括每天走势图和历史K线图,现在所有投资者都可以免费从交易软件获得,因此这也是技术分析大行其道的原因,但是股票交易数据分析不同于技术分析,陆宝投资专门给小伙伴们上的一节课叫做《股票数据异象挖掘》,每天都有阿尧等人专门去挖掘各种交易数据,基本上所有异象我们都找到线索,然后通过逆向工程学去探究基本面成因。这可以极大的提高效率。该方法是从我一个朋友闫兄处获得,他属于独立的投资者,非常成功,在建立了自己处理信息的能力后,基本上,他就采取的是股票交易数据的逆向工程挖掘方法来做投资,且高收益具有持续性。
6、& 基本面数据。基本面数据,主要是宏观市场、行业数据和业务数据,这些需要通过多方努力来获取,另外就是财务数据和财务指标分析,一般来说,专业投资者还是使用万得软件和同花顺的IFIND去看,非常便捷,但是我发现,很多专业投资者现在越来越喜欢看研究报告和微信群交流,而不愿意去看基本面的数据。并且也不具备大规模处理基本面数据的能力。在这点上,陆宝投资具备竞争力,目前在陆宝投资,这块归多啦A瑞负责。
7、& 其他数据和资讯分析。很多公司行业的数据需要多年的积累才能获得,另外,我觉得数据比新闻更重要,但是使用数据也面临一个问题,比如,仅宏观和行业数据,就有几十万个之多,哪些对于投资来说有更大帮助?这需要辨别检验和分析,这点上也是陆宝投资的竞争力,我们通过自建的软件系统来有效抓取最有用的数据来帮助进行投资决策和发现投资机会。
8、& 专业投资者的信息博客。比如成全财富网。比如一些优秀的专业投资者的分析博客。我每天会花不超过半小时去阅读。
可以说每天大多数时间就是搜集上述的各方面信息,证券投资比其他行业都美妙之处在于,每天都有各种丰富的新信息让我去吸取,而不需要通过取悦于人,仅通过思考就可以有优雅的生活。当然,熟悉我们的朋友就马上反对这句话,会说&&你忘记蒋总以前向公鸡一样的生活了,每天后半夜才从交易室出来,和清早打扫卫生的环卫工人打招呼,这好像不叫优雅吧:(&&
现在,我每天必须花费至少3个小时来处理信息,基本上占用一上午的时间,早上7:00-11:30,除去晨会(主要交流宏观、市场、热点、异常、股票讨论、股票池股票追踪等),基本上就够用了(这仅是我现在处理信息经验丰富的情况下,对于新手,这还不够,必须要向蒋总那样付出),如果时间不够,在加上下午一个小时的时间处理数据。
我的优先级是,新闻仅在上下班时候看,我更重视数据,基本面数据和股票数据以及其他数据,其次是公告,再次是研究报告,不太喜欢微信群等交流来获得的信息。这点和一般投资者不一样,通过成全财富网,我发现,国内的多数投资者基本上不会使用数据,而是喜欢交流和幻想(蒋总认为,交流产生的效用和效率太低!)。关于如何使用数据,必须的专业软件要会用,同时要对数据进行分类学习,关于这点,请看: 这门课。
大数据时代获取信息资源很容易,很多需要专业软件就可以大幅度提高效率。但是专业软件的数据量太大,除了研究报告外都是原始数据(研究报告是加工过的信息,但是很多不可信),因此,就必须学会和高效掌握处理信息的方法。
二、处理信息的方法
小伙伴们来陆宝投资前都先进行培训,都掌握了处理信息的方法,但是还是有很多误区。一个误区就是,认为学会了方法就会处理信息,然后就OK了。这当然不行,处理信息过程中还会遇到很多问题,需要自己不断反思总结,做投资不是修炼葵花宝典,好像自宫了就可以天下无敌。学会了方法还需要至少几年的锻炼才行,并且这个锻炼是全方位的锻炼,而不是脱离社会的,脱离生活的闭门苦修,处理信息的方法和处理信息相互作用,而不是应该空谈处理信息的方法的理念。比如谁都说自己拥有&价值投资&,陆宝投资刘总的价值投资是渗透到血液中去的,在旅游,在购物,在投资和在思考问题的时候全部贯彻。
另外,没有完美的处理信息的方法,没有事先确定的方法,也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处理信息的方法。但是方法要具备可操作性,逻辑清晰,我研究过很多方法,觉得很多人仅仅理解一些投资方法的皮毛,比如空谈复利、空谈能力圈、空谈护城河,缺少可操作性,并且逻辑存在很多问题。
我大概计算目前我每天花在分析信息的时间上有3个小时,以前远比这时间长。
关于处理信息的体系和方法,成全财富网提供了一些帮助,另外成全财富网论坛里还列出很多书单,来帮助投资者掌握适合自己的处理信息的方法。
但是,关于如何高速高效处理信息和数据,其核心就是:不断阅读,终身学习,提高自己。
塔勒布指出,现代知识论的追求本身就非常可疑,现代试图预知未来,确定一切情况,然后建立坚不可摧的秩序或系统,以便应对一切挑战。可是一旦遇到未知的挑战,就变得非常脆弱以致崩溃。真正能够保证有效生存的思维必须是&反脆弱的&,能够在不断受挫中受益,能够不确定地应对不确定性,也就是像生命而不是像机器那样去生存。
必须有时间阅读大量书籍,投资大师每天都在阅读大量信息和书籍。只有持续阅读,才可能具备普世智慧,不阅读或者阅读量很少,那就很难提升投资水平,很难进步,投资大师之所以是投资大师,不仅寿命长,更重要是他们终身学习。
每天的阅读和金钱收益之间没有直接的关系,正如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教授乔尔&格林布拉特所说的,不要指望哪一本书教会你如何在股市中赚大钱。在投资界,有的人不读一本书就可能做得很好,有的人只读几本也可以做得很好,但是有的人可能要读了很多以后才仅仅做得比较好。但是要弄清这个问题,最好想一想概率的事件。有的人不赞成读太多的书,比如马克&塞勒尔的《你为什么不能成为巴菲特》的演讲,就会&看过多少书报杂志都不起作用&,最多只是&让你不落在别人后面&而已,但是他又在&第六个特质&里称赞巴菲特是商业世界里&最杰出的写作者之一&。不仅如此,他还认为,&如果你无法清晰地写作,我认为你也不能清楚地思考。如果不能清楚地思考,你就会陷入麻烦。&
优秀的投资者几乎都是杰出的写作者。沃伦&巴菲特、查理&芒格、彼得&林奇、塞思&卡拉曼、杰瑞米&格兰桑、约翰&伯格等等,哪一个不是这样?伟大的投资者绝大多数时间不是&行业人士&,而是学术型的研究员,因为他们有无穷尽的好奇心,总想弄清来龙去脉。既然是&学术型的研究员&,那么大量的阅读就显得十分必要。他们就是因为大量的阅读才显得与众不同,才会写出那些独具匠心的文章,因此才会像马克&塞勒尔所说的成为&古往今来最好的投资家之一绝非偶然&。
就我自己而言,大量的阅读才使得我掌握了各种处理信息的方法,并找到适合我自己的方法,同时还修炼了心性。你会发现,无论什么时代,基本上处理信息的方法很少有新思想,几乎所有的投资问题及其***都可以在书中找到。只有把自己塑造成为具备普世智慧,百科全书式的人物,才能站在更大的格局层面去思考、才能看清许多东西、才能发现别人没发现的东西,才能更灵活的混用不同学科的知识去处理信息。
很多时候,投资者读一本书非常困难,是因为该书的知识圈和投资者的知识圈没有相交,有些远离,这需要慢慢去适应,逐渐将自己的知识圈扩大,有些书比较熟识,可能一会就读完了,有些书的内容比较陌生和晦涩,可能需要一个月的时间去读。比如我读物理学的书肯定就没有读投资的书轻松。比如关于国际投资学,政治经济学,哲学,历史学(是历史学,而不是历史)方面的书,我刚开始读起来很困难,但是蒋总在这些领域很擅长,他指点了我入门书和进阶书,我才逐渐提高的。蒋总的话就是&读书就是滚雪球,读的越多,效率越高&。
三、处理信息过程中的心态
投资做到最后是心性的修炼,因为只要在&投资存亡战&中活下来,基本上已经有了处理信息的方法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无论效率有多高。
小伙伴们从开始就要保持正确的心态。心态的意思是需要明白,学成投资是很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保持健康的淡定的心态,急躁和急功近利是大忌。这个市场不缺聪明投资者,缺的是心态好的投资者。锻炼处理信息的能力和方法需要时间,不可能5年的东西2年就催熟,现在大家都知道催熟的东西不好吃。要知道电视剧里,古时候的少林寺和尚练功是从挑水劈柴开始做起的,未尝不是包含心态的磨练。如果刚开始就掌握好的处理信息的方法,几年时间的积累下来,效率的提升就已经远超众人了。
蒋总每天后半夜才出交易室,外人看来,过的是猪狗不如的悲惨生活,但是就蒋总个人来说,我能感觉到他淡然的心态,荣辱不惊的心态,喜悦和优雅的心态。因此,戒骄戒躁,要优雅的淡定的去做,而不是想急于求成的去做。只要方法对,慢就是快。
就我来说,年轻的时候在探索处理信息方法上进行广泛的出击,貌似浪费了时间,影响了效率,但是我善于反思,并不急躁,并且非常专注,是多年的持续的专注才使得效率提高。而小伙伴们的领悟力和学习能力远超当年的我们,他们还很幸运,有好的老师去指导。他们的工作效率已经够高,剩下就是淡定的需要时间去熏陶了,要的是不急躁的心态。
另外,投资是无边界的竞争,是不断需要去探索未知边界的,而国内学生在读书的时候遇到的最大障碍是把自己框定一个框架,在这个框架内考100分,这与投资现实完全不符合。我觉得小伙伴们都存在这个问题,就是在指导过后,学会了一些方法,然后把这个方法极致化,只要这个方法考100分就好,其他的都无关投资成功,而这和投资成功的核心理念是矛盾的。投资是输家的游戏,也就是说要无短板,各方面都无短板,而小伙伴们貌似是在构筑水坝,自我去封闭,把某些地方打造的高强无比,但是其他也不能太弱,否则就不和谐。要知道万物万事都是修炼。提高效率的方法有,但是追求效率到极致就是急功近利,过犹不及的例子很多。在追求效率实践投资的过程中,要用于打破禁锢在自己给自己树立的樊笼。
我认为我们的小伙伴们在处理信息的方法上,已经有一定基础,在处理各种信息的过程上,每人都有擅长的一面,都在不断提高,大家急于做好投资的愿望也没有错,但是偏偏投资又是不能急的,要保证淡定恬然的心态,不要给自己巨大的压力,要按部就班,勇于接受,假以时日,我相信,我们的小伙伴们一定都是跑的最快的兔子!上传时间:
千万财富之独家绝密教程 如何提高销售技巧和话术
专辑名称:
专辑创建者:
视频数:42
播放次数:607,665
千万财富之独家绝密教程
56官方微信
扫一扫发现精彩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提升你的财富水准 如何成为准富人
发表于: 07:42:51
以平均寿命来推算,“四十而立”更符合现代人的标准。如果把四十岁作为人生财富积累高峰的话,对即将步入三十岁的人们来说,成为“准富人”则是通往财富之路的先行指标。
从三十而立,到三十而富,社会给予了三十岁这个年龄众多的含义。这几年正值第一代独生子女逐步迈入三十岁这道年龄坎,对于颇具有时代烙印的这一代人来说,承载有父辈们的踌躇远志,经历过社会经历的巨大变迁,不可讳言的是,高度的竞争压力下,立业、立富的难度也大大抬高,独特的“29岁现象”也由此诞生。
社会学家们发现,在迈入三十岁这道年龄关的时候,很多人不约而同地出现了焦虑、急功近利的心理特征。他们觉得到了而立之年,无论是距离“立业”还是“立富”都有着很大的距离,这种心理特征进而影响到了对事业和财富的追求。
事实上,孔子提出“三十而立”之说的年代,人们的平均寿命为五十岁左右。以现代人的七十五岁的平均寿命来推算,“四十而立”的说法似乎更加符合现代人的标准。同时,与古代相比,现代人接受基础教育的年限也较长,这也大大推后了“而立”的时间。
如果说把四十岁作为人生阅历与财富积累高峰的话,那么对于即将步入三十岁的人们来说,成为一位“准富人”则是一项先行指标。以城市中较为普遍的高等教育年限来计,22~23周岁步入社会,在7~8年的时间内,度过人生的探索期与发展初期,对于接下来的人生之路也大致找到了明确的方向。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个阶段的积累,无论是人生经历还是财富上的,都将对今后的发展起到一个重要的作用。
与此同时,在三十岁之前,人生财富的积累也正逐步形成,复利造就的黄金法则告诉我们“积累越早,收获越多”,三十岁时的“准富人”,财富与事业基础越夯实,四十岁时成为真正的“富人”的概率也就越高。因此,三十岁人,倘若觉得还未能满足“立业”、“立富”的标准,与其嗟叹,不如用“准富人”的眼光重新审视一下自己,换一种标准,或许能以更从容的心态去面对生活。
“准富人”的四项能力
三十岁,我们距离“富人”还有一定的距离。那么我们和“准富人”之间相差多少呢?不能不提的是“准富人”的定义与标准。国际上对于“富人”的通行定义为金融资产为100万美元左右,即便在富裕的发达国家,百万美元的资产也足够享受基本的富足生活,包括私人银行在内的高端理财服务,也大多是把百万美元定做入门级别的门槛。
那么成为一名“准富人”呢?结合国内的情况,“准富人”们的标准更侧重的是一种能力,在目前的经济环境下获得并保持中等生活的能力,并且能够较为轻松地驾驭生活中的各种需求。
在各种生活需求中,首当其冲的是置业的需求,依靠自身的财富积累,独立进行一套中等房产购置的首付支出,并能够持续应对房产购买后所产生的连续支出,如房贷的月供。之所以把置业的需求放在首位,一是由于即便在现代的成家立业观念中,拥有一所自有的房产仍然是绝大部分人群的生活首选;二是因为由于住房价格的高企,年轻人,特别是生活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的年轻人们,要想独立进行一套中等房产的购置,亦需要一定的经济实力。以上海市目前的情况为例,市区一套100平方米的住宅价格至少为180万元左右,以30%的首付和每平米2000元的装修标准来计算,大约需要一次性支出74万元。除了首付与装修的一次性投入外,保持持续的房贷支付能力,同样也是“准富人”们必须拥有的能力。如为了应对这一房产的房贷,大约每月需要支出8000元的房贷按揭款。这就要求“准富人”们拥有稳定的高收入能力,可以比较轻松地化解这一持续性支出。
其次为可以“代步”的购车需求,毋庸置疑,拥有一部自用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生活的品质和舒适度。“准富人”至少拥有一部15万元以上的中级家用车,将各种费用计算在内的话,大约需要一次性支付17万元左右(部分城市的车辆行驶牌照费不计在内)。和购房一样,养车同样也需要连续性的支出,如油费、停车费、养路费、保险费等,月平均支出大约在2000元~2500元左右。
对于三十岁左右的人来说,子女的孕育和培养也是生活中的一件必备大事,为子女创造一个物质和精神上的良好生活环境和教育条件,同样是“准富人”需要具备的一项能力。
住房、购车、子女教育,在这三项重任之外,“准富人”们还应当保有一定的积累能力,应对这三项主要支出之外,留有财富上的盈余,只有这样才能为今后成为真正的“富人”打下夯实的基础。
“准富人”并非金钱的奴隶,如果说上述标准更多地停留在物质的层面,那么作为“准富人”的第四大标准则偏重于精神层面——完美的家庭生活、丰富的业余爱好、积极进取的精神同样是一名精神“准富人”的内涵。
成为“准富人”的三条途径
我们说,“准富人”是成为“富人”的一项先行标准,然而就和并非人人都能够成为“富人”一样,在三十岁之前成为一位“准富人”同样也不是人人都可以做到的。毕竟,从22岁、23岁走出校门,七八年的时间依靠自己的能力实现“准富人”生活还是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准富人”标准也并非遥不可及,与三十而富相比,“准富人”的标准更加务实,更加贴近实际生活。
如何在三十岁前把自己打造为一位“准富人”?
最普遍适用的途径是提高的收入,作为最基本的收入形式,这是大多数人的主要经济来源。不过或许在五六年之前,凭借职场的收入,大部分白领一族都可以轻松地跨入“准富人”的行列。然而随着住房价格的高企,成为“准富人”最难的一关便是房产关;与此同时,人才竞争的加剧也使得获得高薪职位的机会有所减少。如何在三十岁前迅速提高职场收入?职业发展规划在其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一般来说,从第一份职业到找到自己的职业方向,大约需要2~3年的探索期;之后将是3年左右的职场初步发展期;在步入职场的第五年到第六年,职场人逐步步入事业的起步期,也就是28岁、29岁这个年龄段,事业和收入将走入上升通道。但是通过明确的职业目标、清晰的职场定位,可以大大缩短职场探索期与初步发展期的时间,让事业起步期提前2~3年来临。正是这几年的时间,大大缩短了职场人与“准富人”的差距。同样地,越早提升自己的职业地位和收入,距离“富人”也将越近。
职场的快速晋升之外,自主创业同样也是三十岁前迅速积累起财富,加入“准富人”行列的一种方式。自主创业有机会绕开职场晋升的漫长道路,以较快的速度完成爆炸式的财富原始积累,在30岁时就成为“准富人”。不过,如果把职场的道路比作一项稳健型投资的话,毫无疑问,自主创业就是一项高风险高收益型的投资项目。创业成功的道路往往并非一蹴而就,然而对成功的年轻创业者进行总结,我们却也不难发现他们的共性——精准的定位,不仅包括对于行业、创业项目的选择,同样也包括他们对于自身能力、兴趣的明确认识;超凡的毅力,创业的道路充满艰辛,正是击不垮、打不败的精神让他们最终收获了成功;科学的经营管理,成本控制、团队管理、运作规划,每一个细节都将决定着创业的成败。
职场与创业的收入可以说是财富积累的第一来源,如果以此为基础,结合各种投资渠道与金融工具,积极打理你的财富,更有可能获得财富的增值。这些财产性收入,不仅能够有效提升你的财富水准,更有助于你早日成为一位“准富人”。
三十而立成为“准富人”之职场篇
高薪带你走入“准富人”行列
(提要)尽管这几年人们收入的来源愈发多元化,然而不可否认的是,职场收入仍然是绝大部分人财富积累的主要来源,这也是富足生活的基础。拥有一份高薪的职业,从某种意义上说,便是打开了一扇通往“准富人”道路的大门。
把高薪职位比作“稀缺商品”也并不为过,尤其是在人才竞争激烈的职场上,从高薪职位竞争中脱颖而出,毫不逊色于“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胜出的要素不仅在于职场人自身的素质、能力与经验,更重要的是对于职业发展规划的精心运作,如果再加上一点运气的因素,高薪职位便可能就在不远处向你招手。
站上高起点,离“准富人”更近
一个好的开端,往往是成功的一半。实践也证明,在职场上拥有一个好的起点,将为今后事业的发展、收入的提高打造一个良性循环的基础。尤其是对于年轻人来说,要想在三十岁前成为一位 “准富人”,起点越高,无疑意味着你与“准富人”的距离越近。
但是激烈的人才竞争似乎已经很难为年轻人提供“现成”的高薪机会了,随着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高校毕业生的就业与薪酬情况并不容乐观。根据前程无忧对于2007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的调查,全国范围内,应届大学毕业生起薪超过3000元以上的仅占16.1%, 在职场的第一关中便站上高起点也越来越难。
那么如何在职场的第一关中胜出?职业规划师给出的诀窍是:尽早进行职业生涯的规划,从大学阶段就树立起较为明确的职场目标,并致力于提高自己各个方面的竞争力。
今年29岁的刘铭宇正是凭着对自己职业生涯的清晰定位,步入职场的第一关便站上了一个较高的起点。刘铭宇5年前毕业于上海一所名校,作为一名工科的硕士毕业生,刘铭宇的志向并不是做一名工程师,而是希望成为一名管理咨询师。不过要成为知名公司的管理咨询师并不容易,需要经过层层筛选。为了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刘铭宇从研一时就开始有的放矢地培养自己各方面的素质。
“一入校,我就报名加入了学生会的工作。”事实上在研究生中间,像刘铭宇这种热心于社团工作的学生并不多。“其实社团组织能够帮助学生更多地接触到社会,同时举行社团活动的过程中可以提高各种能力。”刘铭宇说,以前他很害怕进行公开演讲,在人多的场合就容易紧张,正是社团活动的锻炼让他能够熟练地驾驭Free Talk(即兴演讲)。刘铭宇说,面试第一份工作的最后一个环节就是进行即兴演讲,汇报小组调查的结果,他最终从小组中多名佼佼者中胜出,还真离不开学校社团的锻炼。
定位于管理咨询师,身为工科学生的刘铭宇在课余时间也开始补习自己的经管学科基础。“为了给自己增加压力,我报名参加了CPA的考试。”对于经管类本专业的学生来说,CPA的***可能只算是一本较为基础的“通行证”,但对于一直专业方向为机械工程的刘铭宇就没有那么简单了。毕业时,身为工科生的刘铭宇带着自己的CPA***去求职,果然又为他赢得了不少加分。
凭借着出色的综合素质,刘铭宇赢得了职场的第一关,2003年他如愿以偿地进入到了一家跨国咨询公司工作。作为一名初级咨询师,他的第一份薪水是年薪18万元。这份起薪,为他迈入“准富人”的行列开了一个好头。
激流勇进,寻找职场“捷径”
咨询师的光环虽然耀眼,但需要付出的艰辛却是和收入成正比的。“刚开始的两年最辛苦,领导看我年轻,又是单身男青年,哪里辛苦就把我派到哪里。”刘铭宇开玩笑地说。那两年里,他前前后后在二十多个城市做项目,“但是除了机场、酒店和客户的公司,我几乎就没有去过别的地方。”咨询师的工作一个个项目轮转,有时候刚从一个项目上撤下来,刘铭宇又被派到另外一个项目上。“最忙的时候连续一个星期加班到凌晨二、三点,真的就想立刻辞职回上海休个长假。”
“不过抱怨归抱怨,咬咬牙也就熬了过来。”刘铭宇说,在咨询行业,从初级咨询师到咨询师、高级咨询师,不同资历的咨询师薪酬差距很大,要想获得更高的职位和薪水,初级阶段是一道重要的门槛。“很多同事入行不到一年就跳槽了,凭着公司的背景和自己的能力也能够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但是我进行过衡量,内部晋升才是最快也是最简捷的途径。”
靠着灵活睿智的头脑、勇于担当的精神,刘铭宇成为了公司里的“红人”,很多项目立项的时候,他都是项目经理眼中的“一号选手”。工作第三年,他被提升为咨询师,基本年薪达到了30万元。
2006年末,一家竞争对手公司通过猎头找到了刘铭宇,这家公司的知名度、业绩与现在的公司不相上下,但是他们正急于寻找像刘铭宇这种机械制造行业的咨询师。“这份工作不仅给予了我更高的年薪,也承诺让我担当一些小型项目的项目经理。”刘铭宇说,这是这份承诺吸引了他。虽然作为咨询师,他参与了不少的项目,但缺乏独立领导项目运作的经验是他的“软肋”,按照现有公司的管理规则,以刘铭宇的资历还需要至少一年半的时间才可以担此重任。考虑之下,刘铭宇跳槽到了这家公司,从带领一些小型项目开始,经过一年半的磨练,他已经成为一名出色的项目经理。
目前刘铭宇正酝酿自己的下一步跳槽计划,他透露说,这是一家大型制造业公司的部门经理职位,月薪超过4万元。“要想成为一名行业内的知名咨询师,仅有咨询行业的经验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能够把理论知识与实际的管理经验结合起来。未来的这份工作,无疑能够帮助我迅速积累起丰富的实践经验。”善于走“捷径”的刘铭宇,再次为自己规划好了下一步目标。
点评:两点之间,直线的距离最短
两点之间,直线的距离最短,这个几何学上的定律用在职场上也有着同样的意义。三十岁之前凭着职场的收入获得第一个“一百万”的积累,对于大部分人来说,仍有些可望而不可及。
从学生生涯开始,刘铭宇便确立了非常明确的职场目标,难得的是,他并没有仅仅将目标停留在语言的层面,而是从学习生涯的方方面面侧重于提高自己达到目标的能力。这些能力使他在激烈的应届生竞争中脱颖而出,更重要的是缩短了初入职场所经历的“探索期”,也为今后事业的发展创下了基础。
在职业生涯的发展过程中,也处处体现出他明确目标与规划的重要性。刘铭宇的眼睛就如同一把尺子,他善于精准地测量出获得职业与收入提升的最短途径,工作的初期,他清楚经验的沉淀远远比盲目的跳槽更重要;竞争对手公司向他伸出“橄榄枝”的时候,他果断地看到了对方对于行业人才的渴求,通过跳槽,他收获的除了高薪,还有宝贵的1年半的时间,迅速达到了职位与管理经验的晋升,当然与之相伴的还有财富的增长。
正是这些直线的距离,大大缩短了职场财富积累的时间,用5年的时间,刘铭宇就收获了人生中的第一个“百万”,在30岁前步入了准富人的行列。也许,刘铭宇的个案缺乏足够的可复制性,但是他让我们更加清楚地看到了脚下的路与目标的距离,做到这一点,你距离自己的目标便也近了一步。
三十而立成为“准富人”之创业篇
找准创业门道 三十致富无忧
(内文提要)创业致富是许多年轻人心中的梦想,而刚刚过完30岁生日的赵晔已经通过过去3年的成功创业使自己成为了一名“准富人”。那么他究竟是依靠什么办法达到如今的财富地位的呢?
当今社会,一个年轻人从22岁走出大学校门开始积累个人财富,到“三十而立”需要负担成家立业的重任,留给社会新鲜人的奋斗时间只有短短8年。8年的时间,要从一个一穷二白的学生蜕变为一个能买得起好房、开得起好车、养得起能接受高品质教育的孩子的社会“准富人”,对普通人来说,难度可不是一般的小。
如果我们走传统的通过职场的晋升和跳槽来不断获取更高的薪水这条道路的话,那对大部分人来说,职场最初的8年一般是赚经验多过赚钱,而要想让脑中经验大量转化为手上财富至少要经过10年以上的职场打拼。如此一来,要达到“准富人”状态恐怕就得等到35岁以后了。但如果我们选择自主创业则有机会绕开职场晋升的漫长道路,以较快的速度完成爆炸式的财富原始积累,在30岁时就成为“准富人”。
然而,初涉社会的青年,无论是阅历、见识,还是资金积累都非常有限,创业的风险相当巨大,那年轻人如何才能通过创业让自己在而立之年达到“准富人”的财富地位呢?
从兴趣到事业
1978年出生的赵晔今年刚刚度过了自己30周岁的生日,因为长了一张可爱的娃娃脸,乍一看去完全不像已到而立之年的人。然而事实上,他却是一个经历了3年多的创业洗礼,并已经获得巨大成功的IT精英——如今,赵晔是一家国内知名的大型都市交友网站的老板。
当众多同龄人还在为筹集婚房的首付款而忙得焦头烂额的时候,赵晔却已住进了古北的豪宅,开上了名贵的萨博,并已结婚生女,过上了幸福的三口之家的生活,真正做到了“三十而立”。
那么他是如何在短短的几年间获得这些财富的呢?
2002年在上海交大的通信专业毕业后,赵晔和大部分同学一样进入了对口的电信行业,成为了一名通信网络设计师。经过了两年多的努力工作,赵晔在2005年时的月薪已经超过了1万元,应该说与同龄人相比收入不算低,但要想在30岁时过上“准富人”的生活,这点薪水依然不够。
恰巧在那几年,赵晔在通信行业中交了许多懂网络也喜欢网络的朋友,在互联网爆炸式的财富效应的激励下,他们对IT创业充满了热情和兴趣,于是2005年6月,赵晔就与他的几个好友一起开始了IT创业的道路。
“当时看了许多IT创业的,发现成功的创业都有一个特点,就是做精准人群,做细分市场。而我们就把目标放在了都市白领人群中,因为这些人在城市里比较集中,大多集中在几个商务区域。于是我们最初就做了个论坛,让他们可以在网站上交流情感,购物心得,兴趣爱好等各种白领关心的话题。因为工作地点较接近,于是我们还号召大家一起拼车拼饭,即能交友又能省钱。”赵晔这样描述他当初的创业设想,“这种模式一推出,就马上受到了白领们的欢迎,半年的时间注册会员就超过了1万人。”
当时创业团队有几个人呢?赵晔笑着说道:“直到我们获得第一笔投资前,我们的团队只有4个人,我原来是电信行业的设计师,一个是原来是电影导演,一个是律师,还有一个是做财务的。”
那最初的创业资金又是从哪里来的呢?赵晔表示,最初他和几个朋友只投入了1万元的启动资金,只是租了个网络空间并建了个论坛。“大家一开始还是以兴趣为主,觉得这件事情有意思,或许能做成,所以开始的投入很少,尽量降低成本,减少不必要的开支,这样就算是做不成也没什么大损失,还有重头来过的机会”。
尽管赵晔为创业的风险留足了后路,但出乎所料的是,由于论坛点击量的迅速攀升,嗅觉敏锐的广告商很快就通过他们在论坛上留下的联系方式源源不断地找上门了,网站的“烧钱”之路只经历了短短3个月就宣告结束。这时赵晔才辞去了原来的工作,坚定地走上了创业致富的道路。
很快,2006年的春节,第一笔400万元的风险投资到位,网站走上了快速扩张的步伐,从上海一地扩展到了北京、广州、重庆等各大城市,而2008年的春节,网站又获得了第二笔6000万的“风投”,并计划在未来三年将网站覆盖到中国GDP排名最高的20-30个城市,成为中国都市白领交友的第一网站。如今,赵晔的网站已拥有30万会员,日访问量超过150万人次。在这短短的三年里,赵晔的个人财富也像网站的访问量一样呈现几何级数增长,如今已拥有数百万的个人资产。
定位精准 坚持信念
赵晔的创富之路粗看上去似乎有太多的偶然性,不可复制。然而,赵晔如今总结过去的创业之路,却发现自己当年走上创业之路虽属偶然,但最终创业成功却有其内在的必然性。赵晔认为,定位精准和坚持信念是他创业成功最重要的两大原因。
首先,赵晔在创业之时就瞄准了白领这一精准的目标人群,并且网站的一切出发点都是为这些白领用户考虑,因此才会受到他们的欢迎。
而在获得了第二笔融资后,网站的商业模式已经从“泛白领社区”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分,提供更多有丰富内容运营的特色社区,并把“品牌、电影、音乐、阅读”作为网站的核心业务。因为对如今的白领而言,品牌代表着生活的品质和态度,因此品牌可以做为一个内容去运营,而电影,音乐,阅读则是白领精神文化生活中三个最主要的组成部分。把这些符合白领核心价值观的东西拿出来分享,用户当然就会积极响应。网站等于提供了一个白领用户与广告客户之间的沟通平台,这就为网站未来通过中间环节实现增值运营提供了无限的想象空间。但最关键的还在于网站准确捕捉到了白领群体的需求,并提供了他们真正想要的东西,这才是网站能够获得成功的最关键的原因。
其次,创业者的自信心也是不可或缺的。古今中外的创业者在创业的过程中无不面临着种种困难,尤其是在创业之初,人少、钱少、希望小,在外界甚至内部的质疑中,许多创业者都是因为信念的崩溃而选择了放弃。“因此自信,或者说信念一定要有,这是个很虚的东西,但却比什么都重要。”
赵晔讲了这么一个故事:“2005年的圣诞节,我们想在中信泰富搞一次南京西路白领网友的千人圣诞派对,然而当时我们只有4个人,而且从出创意到圣诞节只有短短2周的筹备时间,当时就有团队成员说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首先我们缺乏组织大型活动的经验,其次活动需要的大笔资金在短期内难以筹集。但当时我觉得这样的展现网站实力的机会绝不能放弃。如果活动失败了,也没什么损失,但万一成功了,你就能够取得巨大的发挥机会”。就在他们克服种种困难最终成功举办完圣诞派对后不久,风投认为赵晔他们仅凭着“三四个人、七八条***”就能办成一个千人派对,如果有更多的资源和资金支持,相信他们一定能做得更好。于是,第一笔融资到手了!
拿赵晔的话说:“别人拒绝的事情你要敢于接受,别人觉得可行的事情,你倒是要慎重了。创业就是要找别人不相信能做成的事情去做!”
有时候,人的意志可以发挥无限力量,可以把梦想变为现实。对创业者来说,信心就是创业的动力。要对自己有信心,对未来有信心,要坚信成败并非命中注定而是全靠自己努力,更要坚信自己能战胜一切困难。
点评:创业致富的7大秘诀
通过赵晔的财富故事,我们可以总结出成功创业致富的7大秘诀,除了上文赵晔自己总结的精准定位和坚定信念这两条外,还包括以下5大秘诀:
第一,要有热情。
赵晔选择互联网创业,首先源于他本身对互联网由衷的热情和兴趣,如果没有这股“劲”的话,创业者就没有坚持创业的动力,遇到一点小挫折,就很容易打退堂鼓了。
第二,要有相关领域的经验。
只有选择自己原本就最擅长最熟悉的那个领域去创业,才能比较容易地获得成功,比如赵晔原先是学通信的,也有通信业的从业经历,而通信与IT又联系紧密,因此在转向互联网创业前,赵晔对互联网行业已经有了相当的认识,这帮助他能够在创业初期少走弯路,迅速上手。。
第三,要节约。
万事开头难,尤其对年轻的创业者来说,资金的短缺往往是他们最头痛的地方。然而赵晔创业之初将一切不必要的开支都省下了,甚至最初连办公室都没有,只用了10000元租了个必不可少的服务器空间,从而将成本降到了最低。要知道,降低成本就等于是创造利润,尤其在还没有开始盈利前,创业者应该对花出去的每一分钱斤斤计较。
第四,要有一个能够优势互补的团队。
现代社会,是竞争更是合作的社会。单***匹马闯天下的时代早已远去。要创业成功,离不开志同道合、互帮互助的合作伙伴。赵晔最初的创业团队里,有懂技术的,懂艺术的,懂法务的,懂财务的。有这样一支团队在背后的支持,赵晔才能排除万难,一步一步走向成功。
第五,要选择“趋势性”行业。
所谓趋势性行业,指的是现在大家都还没有这种需求,但是在未来许多人都会有。如果你选对了趋势性行业去创业的话,成功的概率就会倍增。
三十而立成为“准富人”之投资篇
钱生钱 搭上财富快车
文前提要:想要赚钱,必须有赚钱的欲望。只要有了欲望,机会到来时才会主动去把握。
三十出头的章静林,充其量只能算是一个新股民。
从2005年开始投资,已经让自己的资产从最初的50万元增长到了170万元左右,虽然他自认为“战绩不是特别辉煌”,但是用不到三年时间能让自己的资产增值两倍多已属不易。
眼下,章静林还在打理自己的小公司,但是更多的精力已经放在金融投资方面的。而他所涉猎的范围,已不再只是股票和基金,他还关注不动产、期货、黄金以及其他一些金融投资产品。
为成为有钱人而学习
“你等会再联系我,我先看一会儿股票方面的东西,”当记者拨通章静林的手机时,他在***里稍带歉意地说。
章静林有个习惯,就是在每天股市开盘之前,先看看主要财经媒体对股市的分析。在他的工作室里,到处可见各种财经类报纸、杂志,而他的投资决策大多是从这些报纸、杂志获取信息之后才得出的。其实这种习惯是他强迫自己养成的。包括读一些金融学方面的专著,虽然对于他来说,有些晦涩难懂,但他还是希望能从中吸取到一些投资方面的“知识养分”。章静林目前在一家外企上班,年薪15万元左右,他的妻子是国内一家外贸公司的主管,年薪比他要多一些,达到了20万元。
“我对钱有着一种渴望。”在谈到是什么促使他投资时,他很直白地告诉记者。他说:“我觉得挣钱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情,看到自己账户里的数字在不断变大,我会很有成就感。”当然,挣钱的方式有很多种,有人选择在职场上打拼,有人选择创业,而他选择了金融投资。
其实,他的选择还受到《富爸爸、穷爸爸》这本书的影响。当他在2004年底第二次阅读这本书时, “我为什么不能成为I象限里面的人呢?”他给自己提了这样一个问题。《富爸爸、穷爸爸》作者很形象的将所有的人分成了四个象限,即E、S、B、I.其中E代表雇员,S代表自由职业者,B代表企业所有人,I代表投资者。作者很推崇第三、四象限中的人,即这部分人能够实现财务自由。而如果能够成为I象限里的人,则更有意义的多。
章静林说:“我就是想让钱为我赚钱。”这是《富爸爸、穷爸爸》这本书给他提出的建议。而此时他手中已经有了大约50万元的积蓄,这些积蓄是他和他爱人两人慢慢积攒下来的。
章静林迈出的第一步就是把自己银行账户上所有的活期存款,全部用来投资货币市场基金。他说,“我以前只知道把钱存做活期,通过一些懂理财知识的朋友介绍之后,我才知道那是一种很好的现金管理工具,同时收益水平还要比同期活期储蓄利率高。”
同时,他还拿出适量的资金开始尝试投资股票。在2005年初,市场仍然处于一片悲观气氛中,大盘也一直在低位震荡,直到年底才彻底走出颓势。章静林刚开始投资股票时,主要以“跑短线”为主,每支股票在手中掌握的时间一般不过三五天,给自己设定了止损线,超过8%就坚决止损。他说:“我刚进入股市,什么都不懂,因此只能如此操作,这可能是一种比较现实的做法。”在刚开始进入股市的大半年时间内,章静林每天逼着自己浏览大量的财经新闻,同时学着看上市公司的报表,参加一些股票讲座班,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尽量让自己更为专业一些。
这一年他显得非常忙碌。他说:“刚开始做股票投资的时候,我几乎每隔一个星期就要换一次股票,一年下来,至少买了50只吧。”每只股票都要经过自己的分析判断,还要了解各种关于股票的资讯,虽然因为忙碌而过得很充实,但他觉得这样的投资方式似乎有些问题。当他年底做总结时发现,初试成绩合格,因为他投入股市的20000元变成了21200多元,有6%左右的收益。不过收获最大的是,通过一年的磨练,他已不再是一个懵懂无知的股民了。
机会往往会眷顾有准备的人。股市从2006年初开始走出一波“长牛”行情,而在股市里已经摸爬滚打过的章静林自然也没有错过这样的绝佳机会。
2006年初,章静林发现自己购买的基金华安宝利 (160404股吧,行情,资讯,主力***)出现快速上涨,在四个月内就涨了20%以上,而这从他关注证券市场以来是比较罕见的事情。与此同时,他所投资的股票涨势也非常好,如驰宏锌锗 (600497股吧,行情,资讯,主力***)在四个月的时间内,从13元涨到40元,涨幅达300%.而在这段时期,大盘走势也很强劲,如上证指数从1160点一路涨到了1400点,而这样的走势与此前截然不同。
这样的行情让他相信自己可能已面临着一个巨大的机会。章静林跟自己熟悉的朋友交换了一下看法,他的观点得到了大家的认同,于是他不再犹豫,在2006年5月份开始大举建仓,将自己以前所有的积蓄共50万元全部投到了证券市场。而他此时的投资策略,也在朋友建议下,改为耐心持有,不再做短线。
现在回想起来,他承认自己有点赌一把的想法,但是值得庆幸的是他的判断很准确,因此有效地降低了赌一把的风险。他持有的股票包括驰宏锌锗、中金黄金 (600489股吧,行情,资讯,主力***)、民生银行 (600016股吧,行情,资讯,主力***)等,长期持有给他带来的丰厚的回报,一年后,他的总资产达到了160多万元。
2007年的“5.30”行情,让他逐渐膨胀的信心突然冷却了下来。当天,他手上的股票全部跌停。这让他意识到,股市风险很大,不能麻痹大意。而此时上证指数已经涨到了4300多点,也似乎到了该收手的时候了。
虽然其时行情依然火热,但章静林还是决定抽出部分资金,由于其他方面的投资,以分散风险。他从股市抽出80万元,在中山公园附近购买了一套酒店式公寓,另外拿出60万元全部投资货币市场基金。此后股市里的资金一度又增至80万元,但在今年的行情里,缩水不可避免,最终股市里留给他的资金,还有30万元。
在股市中经过一次历练之后,章静林已经觉得自己介于长期投资者与老练的短线投资者之间的位置。他不再会把自己所有的资产全部投在股市里面,而是考虑不动产、期货等其他投资品种,他希望把风险降到最低。
记者点评:钱生钱要防风险
对于章静林的成功,很多读者可能会不以为然,觉得他赚得还不够多,甚至有人会认为他是撞了大运。如果仔细分析一下他的投资经验,不难发现他其实是一个比较明智的投资者。
首先是学习。对于章静林来说,他此前对金融方面的知识了解甚少,但他知道,如果要在证券市场进行投资,不学习是绝对行不通的。《富爸爸、穷爸爸》这本书里说过:老练的投资者每天都进行研究,读报纸,看杂志,订阅投资时事通讯,参加投资研讨班积极参与投资管理。
其次是懂得如何控制风险。章静林还不懂投资时,他并没有盲目把自己的资金全部投进股市,而是先尝试一下,熟悉一下市场环境。
在中国股市大涨再回落的那波行情中,记者也见到过太多失败的案例,有典当房产投资股市惨败收场的,有赚了钱但却又吐出来的等等,不一而足,而章静林却能够让自己的资产稳步增值,更说明他的风险意识确实不弱。
三十而立成为“准富人”之女性篇
白领丽人的成功之路
文前提要:无论是在职场、生意场,还是投资市场上,都少不了女性的身影。她们充分发挥善于学习、善于沟通、做事认真细腻的女性风格,巾帼不让须眉,成为了在各自领域中令人羡慕的佼佼者。
她从来就不是一个安分的人,而这种不安分则表现在她对现实的不满足,以及对自己未来发展之路清醒的认识。
对现实的不满足,并非在于对物质方面的追求,气质上很小家碧玉的她从来就不是一个“拜金女”。国内的媒体把她称之为“中国的女马云”,她没有反对,但也不满足;她想让中国的出口企业“长脸”,即把中国的产品介绍给挑剔的北欧采购商。
她就是北欧贸易网的网站营运总监李莉。她的成功,是建立在不断学习的基础上的。
高考曾经差点落榜
在国内原创商务智性脱口秀节目《谁来一起午餐》上,李莉在场上的表现可谓是意气风发。在这档充满挑战、激情与智慧的节目上,她挥洒自如,极度自信,最终成功击败对手,获得与携程四君子之一的范敏一起共进午餐的机会。应该说,此时李莉表现出来的气度就是一个职场女强人。
但谁都想不到,李莉在职场上的历练却并没有人们想象中那般一帆风顺。“其实我的职场起点并不顺利。”李莉如是说。不过李莉还是要感谢那段经历,因为那段经历让她获得一个宝贵的人生经验,要充分相信自己能够做得更好。
“我差点就没能考上大学。”李莉回想起这段“不光彩”的经历,似乎有点难以释怀。在那个以考分评价一个人能力的年代,高考成绩无疑是最具有说服力的,因为临场发挥失常,她的成绩距离录取线有20分的差距。有时候幸运之神会特意开恩,她最终还是被上海水产大学录取了,但当她走进大学校门之后,她并没有感到幸运,相反还有一些自卑。
她是班上高考成绩最差的一个,但这并不妨碍她成为最出色的一个。在大学期间,李莉憋着一股劲,把所有的心思全都扑在学业上面,她说:“我在大学里是最不‘时髦’的一个,诸如谈恋爱等年轻人做的事情,我一件也没有做。”付出总有回报,她以优异的成绩大学毕业,并获得二等奖学金,同时顺利进入一家港资家具公司——美时集团,月薪900元,是同学中最高的。
这样的经历让李莉认识到,战胜自己其实就是成功。而这样的经验对于她日后的职场之路,有着巨大的帮助。
李莉的职场之路其实并非一条连续而且趋势向上的曲线,中间还曾有过断裂,但她最终还是顺利完成回归。
在美时集团工作了三个月之后,她对公司的业务已经驾轻就熟了,也从一名小职员做到了主管,因为业务能力极强,她在圈内已经小有名气,于是一年后她被另外一家家具公司以5000元高薪挖走,这是她职业生涯中第一次大的跳跃。
经过这次飞跃之后,李莉的职业生涯进入一个相对稳定的时期。在1995年,她发现一个商机,上海竟然找不到几家地毯清洗店,于是投资一万元开了一家规模不大的地毯清洗店,做起了兼职老板,专门为外商清洗地毯。
“因为没有竞争,虽然只是一个小店,但是也让我感到了赚钱的快乐。”回忆起当时的情形,她开心地说。可能是因为赚钱太容易了,她索性辞职专门打理自己的小店,小店规模也逐渐得以扩大,从最初的2个员工,扩大到10个员工,而业务更是源源不断。
赚钱是容易了,但此时的她却迷失了方向。“我将来到底要做什么呢?难道我就一直经营这个小公司吗?”这是她当时经常会思考的一个问题。她想到换一个更大的环境,因为她觉得自己需要这样一个环境来调整自己的人生视野。
出国深造后的蜕变
李莉不安分的性格再次显露了出来。没有经过多大思想斗争,她毅然以112万元的价格卖掉自己的地毯清洗公司,开始为出国做准备。
她为自己设计了一条技术出国的道路。首先在爱立信公司当小职员,她把在公司学习的机会作为移民加拿大的前期准备工作,在香港回归前期,终于在香港成功通过了面试。在加拿大生活期间,她意识到自己必须再次充电,否则越来越难以适应周边的环境,于是考托福,并被美国旧金山金门大学录取,攻读电子商务硕士学位。
再次“回炉”,为她后来的发展坚实的基础。这次是她主动选择学习电子商务的课程,因为她意识到,电子商务在未来将会极大地影响人们的生活,虽然当时在国内看来还只是一个很时髦的词汇。
硕士毕业之后,她依然进入爱立信设在旧金山的分公司就职。与此同时,她利用自己的专业特长,创建了一个B2C的网站,专门卖德国的木质玩具。她说:“美国人的习惯于分散居住,因此每到节日,有钱老头老太会在网站上购买一些礼品送给远方的孙子。”花了两天的时间建好网站,于是她开始经营自己的网站,因为美国的B2C很完善,物流等也很便捷,因此第一个月便实现了赢利。
专业学习,以及自己的创业,让她对电子商务这个行业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2004年回国探亲,当时丹麦工业联合协会的总裁Mr. Peter Hanson想创办了一个电子商务平台也就是现在的北欧贸易网,专门向欧洲尤其是向来挑剔的北欧介绍印有“中国制造”的产品,因为看中她的专业背景,于是邀请她加盟。
“既然中国制造的产品质量已经达到欧洲市场标准,我们为什么不建一个电子商务平台,帮助国内的出口企业打开欧洲市场呢?”看到她有些犹豫,投资方说了这样一句话,这句话让她意识到了一种社会责任感,的确,这个机会可能不仅仅只是使得自己在职业道路上再次飞跃,而且能够给社会带来更多的财富。
李莉放弃了申请美国绿卡和加入加拿大国籍的机会,以及美国的高薪工作,毅然回国,从2005年开始全身心投入到“北欧贸易网”的创建中。虽然其间也走过一些弯路,但是网站还是得到了平稳而快速的发展。目前网站在北欧国家如丹麦、瑞典、挪威、芬兰、冰岛等国家已经建立了良好的信誉,同时网站被评为“2007年被评选为中国行业电子商务网站100强”。
“加入‘北欧贸易网’,让我的人生产生了一次巨大的飞跃。”在谈到自己目前所从事的事业时,李莉如是说。事业上的成功,自然会给她在经济上带来丰厚的回报,问及她目前的收入时,李莉没有给出正面回答,但她笑着告诉记者,精神上的财富让她早已达到“准富人”的标准了。
记者点评:善于学习 为成功奠定基础
对于女性来说,要想取得成功,就必须依靠自身的优势和特点。如果是拼体力,大多数的女性是无法和男性竞争的。那么女性的特点是什么呢?这一点在李莉身上体现得特别突出,那就是善于学习。她在美时集团工作了3个月,就从小职员做到了主管,光靠卖力气是远远不够的,超强的学习能力对她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此后,无论是自己创业,还是出国留学,她的学习之路从来就没有断过。和男性比,女性的耐力和持久性更强一些。很多男性在取得一定成功后,会感到满足,会失去原有的兴趣和激情,让他们重头再来几乎不可能。而李莉能够在清洗地毯公司小有成就的时候,敢于放弃,重头再来。这种甘于寂寞的人生轨迹也是值得大家好好学习的。
此外,良好的沟通能力,缜密的心思,也是帮助女性成功的重要能力。
谁是阻碍你成为“准富人”的绊脚石
并非每个人在步入三十岁的时候能够成为一位“准富人”。不可否认,成为一位“准富人”有着偶然的因素,个人的天生素质、家庭环境、外在的机遇等等,然而成为“准富人”的确也有着共性可言。
那么,哪些因素是阻碍你成为“准富人”的绊脚石呢?
绊脚石1:缺乏明确的目标
不难发现,能够在三十岁前收获财富和成功的人,他们不仅对财富和成功有着强烈的渴望,在这种渴望的推动之下,他们更愿意通过明确的目标来规划自己走向富有的道路。这个目标并不是一幅空洞的“蓝图”,正如很多三十岁人所经历的那样,而立之年给予了他们很大的压力,但如果寄望于一夜之间变身为一位“大富翁”显然也是不现实的。
明确的目标,“现实性”是它的第一要素。对于三十岁人来说,“准富人”的目标就如同树上的桃子,踮起脚,够一够,或许就能够把它囊入怀中;而如果你好高骛远,或是连踮踮脚的力气都不愿意花费,也许你就只能留在原地徘徊。
同时,明确的目标并不是单一的,如果能够把自己的目标具体化,分阶段地逐步向着自己的目标努力奋斗,获得成功的机率也会比较高。这就好比运动员在进行长跑比赛时需要绕着运动场跑上很多圈,教练员不仅会告诉运动员,最终需要达到什么样的成绩水平,还会为运动员制定出不同进程中的途中跑成绩目标。“准富人”的五项能力,我们未必能够一次性拥有,但是按照这种总目标,为自己制定出逐步实现分目标的可行性方案,努力的过程中不仅更有成就感,收获也会更多。
绊脚石2:错误的定位
成为“准富人”的途径有很多,拥有一份高收入的工作、创建一份属于自己的事业、包括房地产、股票等在内的投资,这些都可以帮助我们搭上财富的快车,过上富裕的生活。
然而,对于不同能力、不同性格的人来说,找不到成功的道路往往源自于他们对于自身的错误定位。比如尽管创业是造就富人的首选方式,遍数全球的财富榜,荣登榜首的无一不是赤手空拳打天下的创业者。但是,创业却又像一项高回报高风险的投资,在走向成功的道路上往往遍布荆棘。要成为一名成功的创业者,不仅需要独到的眼光、超凡的市场嗅觉、老道的运作经验、更需要付出常人难以忍受的艰辛。如果你缺乏这方面的素质与能力,那么很可能在创业的道路上遇到的永远是挫折。在这个时候,找到一种更加适合自己的致富方式,往往获得的成就要高于最初的选择。
绊脚石3:支出不合理
在我们身边,其实也不乏一些高收入的群体,他们虽然能够获得较高的收入,然而财富的积累成果却着实令人沮丧。探究其中的原因,与他们盲目的高支出往往存在着必然的联系。高收入、高支出往往是一对孪生子,特别是现代的消费观念里主张不仅要花掉今天的钱,更要透支明天的财富。
通过消费,提高自己的生活品质,无可厚非,否则即便富有如葛朗台,又有什么生活的乐趣。但是过于盲目的消费,往往会在无形之中侵蚀你积累财富的能力,这种能力不仅是今天的,更是对未来财富的提前透支。别小看了这块“绊脚石”,在财富的通途上,时间是一位神奇的“魔法师”,今天与“准富人”的一小步距离,明日就可能是你与“富人”之间不可跨越的沟壑。
富豪们的三十岁
比尔。盖茨:30岁时正面临事业的最大机会,这一年微软与IBM达成协议,联合开发OS/2操作系统,并推出了自己标志性的产品Windows1.0,与IBM的PC一起出售。事实证明,这一协议最终成就了庞大的微软帝国。
松下幸之助:30岁时,松下注册了成熟的电器商标“NATIONAL”,也就是日后的Panasonic;第二年, 31岁的松下已经是日本第一富豪。
李嘉诚:从打工仔起步,30岁时的李嘉诚在香港的资产已经突破了千万元,同样在这一年,他洞察到了房地产市场的巨大投资潜力,开始了从“塑料花大王”向“房地产巨子”转变。
霍英东:30岁这年,霍英东创立了立信置业有限公司。并率先提出了“预售楼花”的销售方式,成为香港房地产市场的一大经营特色。
约亨。蔡茨(彪马全球首席执行官):27岁时蔡茨辞掉了美国高露洁—棕榈公司行销经理的工作,转投彪马。不到两年就升任为行政总裁。30岁时,蔡茨凭借五年的“彪马改造计划”,成为最年轻的欧洲上市公司总裁。这一计划也帮助彪马公司走出当时的经营困境。
陈天桥:创办盛大的时26岁,在他30岁时,个人资产达到了40亿元,成为中国内地第一新富。
自由人力资源网-职场管理
上一篇:下一篇:
HR大神!您好:
欢迎莅临HR论坛视察工作。
我的是小HR
双击我可以躲起来哦!
如您已经注册请
如果还没有请
了解HR论坛
微信扫描二维码
移动客户端
Powered by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