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城墙的作用约十米。中的约有什么作用

南京主城区有个城中村 村里有大量完好明城墙砖盼拯救(图)_新浪新闻
南京主城区有个城中村 村里有大量完好明城墙砖盼拯救(图)
  和附近高楼形成鲜明对比的尚书村,现存的约10幢房屋几乎都是用明城砖砌的。
  尚书村大致区位
  城砖上的字清晰可辨。
  龙虎网讯 今年南京两会期间,扬子晚报大篇幅报道了不少南京市民希望尽快改造城中村,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杨卫泽对此主动作出回应,并强调各级干部要带着对老百姓的感情去做危旧房改造。在此背景下,隐藏在南京解放路南段与八宝东街交叉口西南角的又一个城中村——尚书村,通过市民反映,进入记者视线。
  尚书村传说是因为明代嘉靖、隆庆年间的吏部(也有说礼部)尚书姜宝曾居住于此而得名。但尚书村的特殊并不在于它的名字由来,而在于这个村子的所有房屋,几乎都是用明城墙砖建造〈着四周林立的高楼,在尚书村一栋栋低矮二层楼里的居民们期盼这个城中村得到改造,“一来可以回收保护众多的城墙砖,二来可以改善居民们的生活条件。”
  南京市白下区有关部门表示,尚书村已经列入危旧房改造名录,只不过具体的时间表还没有确定,预计将在年内启动。那些建房子用的明城墙砖,届时将全部回收。
  尚书村的现在与过往
  村子破败,明城砖保存完好
  昨天上午,扬子晚报记者来到白下区解放路。沿着解放路一路南行,过了八宝东街,便能看到几排被一道砖墙遮掩住的小房子。砖墙上还写着大大的“拆”字,似乎预示着这里即将面临拆迁。走进这个村子,整个村子的样貌同外面的高楼大厦可谓格格不入。泥泞的道路,私拉乱扯的电线,随意堆放的生活垃圾,高低不齐的违章建筑,四处晾晒的各种衣物,臭气熏天的公共厕所,如果不是亲眼所见,记者很难想象,这个村子是在南京市的中心地带。
  同很多城中村不同的是,这个村子的所有房子,几乎全都是用明城墙砖建造。走近房屋的墙壁,从墙壁残余的水泥砂浆可以看出,当初建造这些房子时,外面曾经刷上了一层厚约1厘米的水泥砂浆。如今几十年过去了,很多水泥砂浆已经脱落,露出里面的明城墙砖。大多数的城墙砖都长约40厘米,高约10厘米,除了个别破碎外,大多数保存非常完好。几百年前煅烧这些城砖时刻在上面的字,很多依旧非常清晰,记者毫不费力就可以从中识别出“吉安府吉水县提调官主簿李诚”、“宁国府提调官”、“武昌府提调官”等字样。
  然而遗憾的是,因为房子内有居民居住,电线、电表箱、空调外机等设备都是直接钉在这些城砖上,不可避免地给城砖造成一定损坏。记者数了一下,整个村子现在有4幢、5幢、6幢、9幢、11幢、15幢等10幢左右的房屋,主体结构为明城墙砖建造,全部为砖木结构的2层楼房。紧挨着这些房屋,有不少现代红砖搭建的违章建筑,还有个别楼房是用现代的青砖建造。记者大概估计了一下,整个村子明城墙砖的数量,至少有上万块。
  上世纪50年代拆除光华门建尚书村
  尚书村传说是因为明代嘉靖、隆庆年间的吏部(也有说礼部)尚书姜宝曾居住于此而得名。但这里的房子显然不是明代留下的古建筑。有关这些城墙砖建起的房子也有一段故事。
  居住在村子中的人大多数是外地来宁打工人员,记者询问了好几户人家,终于找到居住在这里数十年的徐阿姨。徐阿姨今年68岁,是南京一家倒闭企业的退休人员。她的丈夫、公公、婆婆一直都住在尚书村,她是在文革结束后返城,住进了尚书村。
  “据我了解,尚书村这里原先是荒地,上世纪50年代的时候,为了解决附近工人和农民的居住问题,拆掉了光华门,建起了有30多幢房子的尚书村。文革结束后,不少知青返城,也安排住在这里,我就是其中之一。如今30多年过去了,老房子只剩下十几幢,除了电线杆上装了路灯以外,其它的房子几乎没有什么变化。并且这些房子的产权也是在白下区房管所手中,我们只是租住,每个月还要交20多块钱的租金。”徐阿姨告诉记者。
  走进徐阿姨的房子,空间之小令人难以想象。
  “我住的房子面积只有18平方米,我和老伴、儿子、儿媳妇、孙女、离婚的女儿、外孙女一共7口人住。”徐阿姨说,“因为面积实在太小了,我们就搭了三个违建小平房,两间供儿子一家和女儿一家住,另外一间作为厨房和澡堂。也是因为面积小,房子里面连洗手间都没有,上厕所还要去公共厕所。我住在楼下,位置也靠边,还能搭个小平房,楼上和房子中间的住户连平房都搭不起来,很多居民都没法洗澡。”
  曲折拆迁史
  上世纪80年代就曾说过要拆迁
  看着四周林立的高楼,在尚书村一栋栋低矮二层楼里的居民们期盼这个城中村得到改造,“一来可以回收保护众多的城墙砖,二来可以改善居民们的生活条件。”
  记者注意到,尚书村临街围墙上已经写上了“拆”字。
  说起临街围墙上的“拆”字,住在这里大半辈子的王奶奶表示,说过很多次了,村子到现在也没有拆掉。“上世纪80年代的时候,拆掉了东南角的几幢房子,盖起了一座5层楼房,当时就说整个村子要拆迁。2000年左右,又拆掉了西边几幢房子,现在正在盖商品房,听说要3万块一平方,当时也说全部要拆。之后也说过很多次这里要拆、要改造,但总也没有动静。如今村子周围的楼房越盖越高,整个村子的阳光都被挡死了。”
  说起拆迁,不少居民都向记者围过来。“现在不拆倒还有地方住,拆了之后,也不知道有多少补偿款。现在房价那么贵,去哪里买房子呢所以说我们都是盼望着拆迁,又害怕拆迁。”徐阿姨称。
  区政府:已列入危旧房改造名录
  那么,这个城中村到底要不要拆迁呢昨天下午,记者先后联系了南京市环境综合整治指挥部、南京市白下区住房和建设局、白下区政府办公室等单位,最终同白下区危旧房改造管理办公室的负责人江海潮先生取得联系。江先生很明确地告诉记者,尚书村已经列入白下区危旧房改造名录,拆迁只是时间问题。
  “今年刚刚开始,所以全年的工作计划还没有完全确定下来,尚书村已经列入危旧房改造名录,现在正在进行前期的手续办理工作。不出意外的话,项目将在今年启动,最迟也会在明年启动,今年启动的可能性更大。”江先生表示。
  至于居民担心的住房问题,江先生告诉记者,这些居民一部分就近安置,大多数将安置在保障房小区。“当然,房子还是需要拆迁户购买的,只不过价格要低得多,居民可以使用拆迁安置费购买。虽然尚书村的房子产权单位是白下区房管所,居民只是租住,但是按照相关政策,这种情况下,租住达到一定的年限,承租户会得到补偿款的90%,产权单位只有10%。尚书村的居民一部分是上世纪50年代就居住在这里,一部分是文革后搬进来,这两种情况都已经达到了这个年限。至于明城墙砖,我们会在拆迁的时候联系文物部门进行回收,坚决杜绝损坏。”
  城砖何去何从
  城墙管理处:这些城墙砖都已登记在册
  显然,尚书村的特殊并不在于它的名字由来,而在于这个村子的所有房屋,几乎都是用明城墙砖建造。那么这些几百年前留下的城墙砖将面临怎样的命运
  扬子晚报记者随后又同南京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城墙管理处取得联系。负责城砖回收管理的城墙管理科陈先生表示,尚书村是明城墙砖非常集中的地方,管理处已经登记在册,一旦开始拆迁,他们将协同建设部门,全部回收这些城砖。“早在几年前拆除另外几幢房子时,已经回收了部分城砖,全部放在仓库中,一旦有城墙需要维修,这些城砖就会派上用场。”
  至于会不会用这些光华门的城砖复建光华门,陈先生表示,南京城墙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对于国保单位,国家的规定是保持原状,一般不允许复建的。所以当年圆明园复建才会惹来那么多争议,并最终不了了之。因此对于已经拆除的城墙、城门,一般是不能复建的,这些城砖,也只能留作城墙维修之用。扬子晚报记者 肖雷 文/摄  (原标题:南京主城区有个城中村 村里有大量完好明城墙砖盼拯救(图))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