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绘贺卡和明信片明信片没完成就一定得扣员工的钱吗?

尴尬的贺年卡和明信片
&&&&&&&&&&&&&&&&&&&&&&&&&&&&&&&&&&&&&&&尴尬的贺年卡和明信片
岁末年初,又到了互寄贺年卡和明信片的日子。可是,今年与往年大有不同,各种贺年卡、明信片、挂历、台历等一概没了踪影,让除旧布新的气氛大为减弱。
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中纪委的一纸禁令。10月31日,中央纪委发出《关于严禁公款购买印制寄送贺年卡等物品的通知》,通知指出,“多年来,每逢元旦、春节,一些地方和单位用公款大量购买、印制、邮寄、赠送贺年卡、明信片、年历等物品,印制越来越奢华、浪费越来越严重。这既是形式主义的表现,又助长了奢靡之风。”为此,通知要求,“各级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和金融机构,严禁用公款购买、印制、邮寄、赠送贺年卡、明信片、年历等物品。”
中纪委禁令一出,各地纷纷转发,加上媒体渲染,贺年卡、明信片、年历等基本绝迹。当人们不再收到贺年卡、明信片的时候,总感觉少了点什么?是仅仅少了这些印刷品吗?
辞旧迎新是人类社会共同的习俗,也是人类文明生生不息的重要推动力。我国自古以来就有辞旧迎新的传统,于是形成了各种民俗活动,比如春节,放鞭炮、贴春联、年夜饭、走亲访友、联欢晚会,等等,都带有总结去年、展望来年的意思。
贺年卡又称贺卡,是人们在遇到喜庆的日期或事件的时候互相表示问候的一种卡片。其特点是言简意赅、讲究喜庆、互送吉语,传达人们对生活的期冀与憧憬。贺卡在我国历史悠久,古代称“名帖”、“谒”、“名刺”、“门状”、“飞帖”、“红单”、“贺年帖”等。近代意义上的贺卡发端于19世纪中叶英国圣诞卡的印制,后蔓延至全世界,出现了各种节日贺卡,成为一种节日文化。新年前后,人们往往亲自到市场上选购一些贺卡,亲笔写上几句祝福的话语,再亲手投进邮筒,让邮差把带着自己情感温度的心愿和祝福送给远方的亲友。同时,收到几张贺卡,也是新年必不可少的礼物和心灵的慰藉。很多年来,我没有见过十分奢华的贺年卡,多数是一二元、三五元,有多层的、带音乐的,一般也不超过十元。
明信片是一种不用信封就可以直接投寄的载有信息的卡片,是书信的简化形式。1865年产生于德国,4年后在维也纳邮局正式发行。我国第一套明信片1897年由清政府发行。明信片由于其使用简便,邮资便宜,深受欢迎。一张薄薄的明信片承载的是无限的祝福,其背面则成为传播各种文化的载体,如风景照片、人物照片、古迹照片等。近年来,当传统手写书信逐渐退出人们生活的时候,明信片也受到了冲击,只是在重要节日才出现。这也是近年来邮政贺年有奖明信片热销的原因。至于有些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与邮政部门合作,在贺年有奖明信片背面印上本单位的图案,无非是想借贺年之机同时收到宣传和广告的效果。且不说这种做法是否必要,然而笔者并未看到此类明信片有多奢华。愚以为,相关单位与相关人员通过这种方式进行联系也是必要的,收阅者拿到后也会有心里一热的感觉,并没有多少抵触情绪。
近代邮政产生以后,贺年卡和明信片成为一种新的通信方式,由于其简洁、实用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欢迎,在全世界风行了一个多世纪。近年来,随着电子通信手段的飞速发展,人们互相之间的通信联络已经不再主要依靠书信,但贺年卡和明信片由于其相对方便、季节性、凭证性、个性化而继续受到青睐。特别是在重要的节日,比如圣诞节、元旦、春节,人们还是习惯买上一张贺卡或明信片,亲笔写上几句话,寄给亲友,以表达思念及节日祝贺之情。
挂历,据考证来源于“讨债本”和“月份牌”。古罗马时代,社会上有一种专门从事放债业务的人,按月向债户收取利息。为方便起见,他们将何月何日某人该还的债和该付的利息都记在一个本子上。因为这种本子是以月为单位,按日期排列,附有记事栏,其记事方法简便明了,渐渐地被其他行业所借鉴。1884年香港太古糖厂推出一种类似海报广告式的“月份牌”,用以宣传其产品。凡购买太古糖者,赠送“月份牌”一帧。后来,许多厂商竞相印制免费赠送“月份牌”,并不断改进形式。随着岁月的流逝,“讨债本”和“月份牌”逐渐演变成为当今的挂历。挂历集实用与欣赏于一体,成为历书与年画相结合的艺术品。
年历包括台历、挂历、日历等,比较奢华一些的可能就是台历和挂历了,比如使用宣纸、木质、丝绸、金银的,确实应纳入奢华的范畴,但是绝大多数还是普通纸张印制的,以面向普通消费者为主。像央视每年印制一批主持人的挂历,发放给台内职工,已成为员工福利的一部分,除了挂在家里实用外,也有效增加了员工的归属感和凝聚力。有些人甚至根据每年主持人的变化及排序,来分析央视主持人或栏目的兴衰,已经成为观察电视时尚的一个风向标。就像春晚成为全国观众的年夜饭一样,新年挂历也成为央视的新年文化。另外,有些人把那些具有艺术性的挂历收集起来,变成一种收藏品,从这个意义上说,不同材质的收藏价值更高。
有些年历的奢华群众多有议论,也引起了中央的关注。我觉得,问题不在于它有多奢华,而在于它是不是公款印制的。公款印制,花纳税人的钱,确属不妥。如果是企业推向市场的产品,就不必加以限制,因为它受市场规律的制约,它愿意赠送,计入企业成本;有人买,企业赢利;没人买,企业亏损。
在大数据时代,我们有必要问问:在往年的贺年卡、明信片、年历等市场中,到底有多少是公款印制的,有多少属于奢华的,有多少浪费了?不知有关部门是否进行了统计?据笔者了解,贺年卡等市场从整体上看,基本上还是针对消费群体而设计的,以实用为主,并没有像天价月饼、天价粽子、天价元宵等奢华得离谱。以前笔者每年都收到一些贺年物品,主要是普通的贺年卡,包括邮政部门统一发行的有奖明信片,实用的小型台历和挂历,基本没有浪费的。我也曾到一些挂历市场看过,十几元、几十元一本的艺术挂历居多,很难看见特别奢华的品种。客观地讲,反对公款印制贺年卡、明信片、年历等物品中的奢华、浪费现象,无疑是正确的。但是,一律禁绝,也容易走向事物的反面。
现在看看禁止印制赠送贺年卡、明信片、年历等物品以后,是什么状况呢?我们不再收到亲友的贺年卡和明信片,而代之以***、短信、微信等,往往还是千篇一律的转发,稍纵即失,不堪回首。当一些有识之士呼吁传承书信文化的关键时期,一纸禁令则加速了书信文化的灭亡。
如果不分青红皂白,将贺年卡、明信片、年历等一律禁绝,显然是走了极端,挽回的可能只是一些所谓的浪费资金,失去的则是传统文化和人与人之间的情感。
&&&&&&&&&&&&&&&&&&&&&&&&&&&&&&&&&&&&&&&&&&&&&&&&&&&&&&&&&&&&&&&&&&&&&&&&&&&
&2013年12月于北京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商品名称:
评价得分:
此评价对我
此评价对我
此评价对我
此评价对我
此评价对我
此评价对我
此评价对我
此评价对我
此评价对我
此评价对我
此评价对我
此评价对我
此评价对我
此评价对我
此评价对我
此评价对我
此评价对我
此评价对我
此评价对我
此评价对我
多品类齐全,轻松购物
快多仓直发,极速配送
好正品行货,精致服务
省天天低价,畅选无忧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