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英语学习和翻译实践经历
我的英语学习和翻译实践经历
&&&&回顾自己30多年来英语学习和翻译实践的漫长过程,特别是那段自学英语的经历,很想把它记录下来,与朋友们交流。对我来说,虽然学习的过程历尽艰难,却始终充满了乐趣。
&&&&从我自学英语的经历和后来所取得的一点成绩来看,我深深地体会到,在每个人的一生中,只要你对某个学科或某个领域的知识有了真正的兴趣,只要你努力地去学习、勇敢地去实践,那么,你一定会在那个学科和领域里有所建树,取得成果。
&&&&对英语的兴趣和自学经历
&&&&记得在中学时,我的英语学习成绩并不好,考试经常不及格,主要是因为那时我对学英语没有多大兴趣。经过了若干年的学习和实践,我终于明白了一个道理,对于任何学科来说,“有没有兴趣”是你能否学好它的关键,如果你对某个学科没有兴趣,那么,就是花费再多的时间,或者像眼下普遍存在的父母*着孩子去学这学那的现象,其结果恐怕大都会事半功倍。
&&&&我对学英语真正开始发生兴趣是在1969加入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之后。那时,我刚十五岁,在兵团化纤厂经过短暂的军事训练和政治学习,我们被派往石家庄市国棉三厂学习,我被分配到前纺车间的清花保全工段,学习机器维修保养。一次,我的师傅上班时带来一个小纸盒,说是轻纺部为厂里进口的一个微型“继电器”,应该是用在“喂棉机”的“行程开关”上的,他让我看看包装盒上的英语是什么意思、使用说明的英文说了些什么。我当时就懵了,因为我们在初中仅上了一年学,随着“文化大革命”的开始就全面停课了。曾经学过的那一点英语,恐怕连26个字母的顺序都记不清了,哪里能看懂英文说明书啊!我把自己的情况如实告诉师傅,师傅感叹地说:“真是罪过啊!你们这么小年纪,本来应该在学校上学的,却来工厂和我们这些浑身油污的大老粗混在一起,你说你们能干什么呀?重活儿干不动,轻巧的技术活儿又不会干,你们这一代人算是被耽误了!”,听了师傅的话,我感受到他对那个年代错误政策的不满和对我们这一代人的处境的同情与遗憾。
&&&&第二天,我从一个上海知青那里借到一本英汉小词典,我硬是一个词、一个词地反复查看,才勉强把那个进口的“继电器”盒上一些较重要的单词,如“XX国制造”、“产品型号”、“产品规格”、“使用电压”和“危险警告”等不成句的英语内容给“翻译”成中文。为此,师傅在车间小组会上表扬了我,说我有股钻研的劲儿,学什么都能学得好。仅仅查了查英汉小词典,就能基本看懂包装盒上的英文的大致内容,我心里既高兴又深受鼓舞,开始觉得学会一门外语是多么有用和有趣了。从那以后,我也买了一本英汉小词典,经常带在身边,在工厂维修机器时,我把经常看到的一些零配件的铝牌商标上那些英文都抄写下来,反复查词典,力求弄明白那些英文的意思。时间久了,对看明白“单词”类的标识英语也就熟练了,随便看一眼就基本知道是哪国制造的和产品规格、型号等。后来,有个朋友送给我一份当时国内唯一的英文版刊物《北京周报》,我爱不释手地每天一下班就翻阅,遗憾的是,除了能查出英语单词的意思外,根本看不懂任何一个完整句子的意思。我开始意识到,仅仅靠借助词典查单词的方式是不可能学会英语的,我必须找到一本英语基础教材,认真地从头学起才行。可是,在哪个年代,要想自学英语又谈何容易!那时只有外语学院才有英语教材,一般人是买不到的。而要想找个老师教你就更是异想天开。尽管如此,我还是暗下决心,一定要学会英语。
&&&&在石家庄国棉三厂一年多的学习结束后,我们回到了呼和浩特市兵团化纤厂,开始在新建的厂房里***机器设备。在紧张、劳累的工作之余,我一直坚持自学英语,我从废品收购站的旧书刊堆里找到了一本当时中学使用的英语课本,尽管里面充满了政治词汇,我还是热情不减地学了起来,很快就能够默写出一堆类似“Long
Live Chairman Mao! Bare foot doctor, The Great Proletarian Cultural
Revolution,comrade,communist,party,the golden
sun,Peking等词汇(就是这些充满政治色彩的英语词汇,在文革后第一次高考(77年)的英语考试中派上了用场,我顺利地完成了考卷中的中英文词汇互译,这为我能被英语本科专业录取赢得了宝贵的分数)。
&&&&由于我从未系统地学过英语的“国际音标”,所以,对新学的单词自己不会拼读,只能根据字母组合大致猜测着去读,而胡拼乱记的结果不仅是对自己的学习不负责,而且严重地影响了后来正式学习国际音标后对错误发音的纠正,有时,你读100次正确的发音都难以纠正你已记忆了的一个错误的发音,在读音上的错误所要付出的代价是十分沉痛的,但那也给了我永久的教训,使我在后来的学习中对任何一个英语单词的发音绝不敢有半点大意,只要对单词的读音不能确定,就一定查词典,务必要在自己头脑中保留一个正确的记忆。我终于认识到发音准确在英语学习中是多么重要。只有把每个单词的发音读准确,才有可能把一个句子读好,也才可能让别人听明白你读的或说的英语是什么意思。
1972年,我终于从新华书店买到一本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由“外交学院英语教研室”编写的《基础英语教材》第一册(修订本)。这本教材从字母、音标教起,课文内容丰富多彩,语法的讲解也是深入浅出,每篇课文后还附有很多有益的习题。我特别喜爱这本英语教材,上大学前它一直是我学习英语的主要课本,直到今天,三十多年过去了,它还完整无缺地摆放在我的书柜里。买到这本好教材不久,在内蒙古大学数学系学习的哥哥也知道了我正在自学英语,他很支持我的学习,专门介绍他的同学小关利用业余时间从字母、音标开始系统地教我。小关那时的英语水平已经能读英文原版小说了,我从内心佩服他,也为自己能有这样好的英语老师而感到庆幸。每周三和周六的晚上,我从兵团化纤厂骑自行车20多分钟赶到内蒙古大学小关的宿舍,他认真地领我读字母、音标和单词,不断纠正我原来记忆的错误发音,继而又教我整句读音的语调并讲解基础的语法规则。在教我英语时,小关的那份耐心和认真让我非常感动,他是我一生英语学习中最早的、最好的、最重要的和永远不会忘记的老师。正是他的优秀教学和正确指导才为我后来在大学英语专业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经过半年多的学习,我的英语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已经能读懂许多简易的英文读物了,借助词典还能大致翻译一些小产品和药瓶上难度不大的英语说明书。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我体验到很多乐趣,周围的几个好朋友也开始与我一起学英语,我们经常边学边讨论,还不时地在读音和语法方面争辩,我学习的兴趣更浓了。
也就在这时,我们学习英语的热情受到了来自连队领导的严厉批评。本来我们都是在完成工作任务后的业余时间学习英语的,一点都没有影响工作。可不知为什么,在一次连队“点名会”上(既当时三天两头开一次的那种把全连的人集合在一起,由连队领导对一些人和事的讲评会,随意点名或不点名地对任何人提出批评或表扬),一个副连长突然针对我们几个常在一起学习英语的人给予不点名的批评,而且话说得很难听。他那不知是河北还是山西的地方口音至今都缭绕在我的耳边、无法忘记,他很严肃地说:“最近,听说我们连里个别人在一起学习什么英语,让我说呀,你中国话都说不好呢,还学球个什么英语?简直是胡闹!而且,这也是走“白专”道路在我们连队的表现。希望你们几个人多花点时间读马列主义和***著作,有那学英语的精力多赶点活……”
那次点名批评之后,我们根本没去理会那些恶劣的评语,继续努力学习英语,因为我们知道自己根本没什么错误,而且,随着时间的进展,我们更加意识到在读书和受教育方面,我们这一代人已经被耽误了多少宝贵的时光。不仅我们几人,大多数兵团战士也都逐渐意识到,在学习和受教育方面,我们是被彻底耽误了的一代,而不读书学习、没有知识的一代人,在将来肯定是没有出路的。年轻的心灵开始受到知识的强烈吸引和浸润。越来越多的兵团知青都开始在工作之余加强学习和为自己补课,学习“机械制图”、“数学”、“历史”、“地理”和“英语”逐渐形成了一种风气和不可阻挡的潮流。
1975年我调入内蒙古测绘局外业测量队工作,虽然我们每天都要身背30多斤重的测量仪器,翻山越岭走几十里路去观测和绘图,但不论工作多么劳累,我每天晚上仍坚持自学英语、读课文和记忆单词,我坚信,只要我坚持学习英语,总有一天会有用的。
1976年我有机会在武汉测绘学院进修,那一年宝贵的学习时间对后来决定我一生的学习起了重要的作用,因为在那一年的时间里,除了学习航空摄影测量专业知识和实习外,我把绝大部分时间用于学习英语,尽管读的课本是《测绘英语》,但除了测绘专业的词汇偏多一些外,我还是有机会比较系统地学了不少英语的句子结构和基础语法,使我的英语阅读能力有了显著提高。还记得有一次,为了买一本高级英汉词典,我忍受饥饿,在周末少吃了一顿晚饭,那个夜里虽然很饿,但捧着那本厚厚的、散发着油墨香味的英汉大词典,心里却特别高兴,因为我觉得值得。当时有一个也是从兵团化纤厂出来的知青,她刚从广州外语学院毕业,在武汉钢铁厂“一米七轧钢工程”当英语翻译,我真羡慕她的英语翻译水平和工作环境,有时我在周末去她的工作室,向她请教我们英语课的一些问题,她总是很耐心地帮助我分析和纠正错误,这对我的英语学习和提高也起了很大的作用。后来,还是应验了那句话:“世界很小、很小…”,1987年我第一次访问美国时,竟然在纽约机场遇见了她,那时,她已经是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驻纽约办事处的高级翻译了。她为我能凭着自学英语考入大学,最后进入国际贸易领域一展翻译才华而高兴。
结束了在武汉测绘学院一年的进修,我又回到测量队工作,不久就传来了即将恢复全国高考的好消息。由于“文化大革命”的耽误,我的真实学历也就是初中一年级,说白了,68届初中毕业的一代人不过就是个小学毕业的水平。为了参加全国高考,我向测量队请了三个月的“高考复习”假,而特别凑巧的是,我们测量二队队部当时驻扎在内蒙古土左旗的美岱昭中学院内,而那是一所远近闻名、教学质量很优秀的高级中学,我给图书馆的负责人买了烟和酒,换取了他允许我24小时随意进入图书馆阅读学习的特权。那以后三个月的时间里,每天除吃饭以外的所有时间,我都是在那个图书馆里度过的,每天晚上最多只有4-5小时的睡觉时间。我从图书馆里找到了几乎所有初中和高中各门课程的课本,我把它们都认真通读了一遍,有些重点章节和段落反复阅读、抄写并做了笔记。就是这样,在没有任何考试范围信息和确定的资料的情况下,我凭着自己的推测,以古人“头旋梁,锥刺股”的学习精神激励自己,自认为基本做好了高考的应试准备。
小学水平斗胆参加全国高考
1977年,我终于参加了梦寐以求的全国高考(文革后的第一次全国高考),但由于我的数学程度太差了,说来很可笑,我至今都不知道自己的数学试卷仅得的2分是从哪道题上得来的!我只能靠其它几门考试的分数去争取了。虽然我的语文、政治、英语和历地(77届高考的历史和地理合为一个试卷)的平均分数都够上“及格”,但总分距录取线仍差了10几分。当时我想,像我这样的“小学毕业水平”能考到这个程度就算不错了。今年不行,明年再考。让我没有想到的是,第一批录取工作刚见分晓,我就接到了“体检”和“英语口试”的通知,我兴奋得几乎一夜未眠,但也非常担心自己很差的口语能否过关。第二天,顺利通过了“体检”后,我匆匆赶到了内蒙古师范学院(后来更名为内蒙古师范大学)外语系的英语口试考场。忐忑不安地等待着主考老师喊我的名字。
终于轮到我了。我走进教室,在两位负责口语考试的老师面前坐下来,我心里非常紧张,但当我注意到两位年过半百的老师是那样热情和平易近人时,心情似放松了一些。开始用英语对我提问的是外语系的白自然教授,他问了我的姓名、年龄、家庭情况等较简单的问题,我还能勉强回答。接着,由金龙驹教授向我提问,问题显然深了一层,我大概能听懂是问我在那里学习和学了多长时间英语以及现在的程度等等。我的英语口语很差,只能简单说我一直是自学的。我开始紧张起来,但一想,与其吞吞吐吐勉强用英语回答,不如干脆将自己的实际情况用中文告诉主考老师,至于是否能被录取就只能听天由命了。我用中文告诉金老师:“我在测绘局的外业测量队工作,因为我非常喜欢英语,所以,这些年来我一直坚持自学。虽然也找老师指导过,但我的英语听说能力很差,我希望老师能给我一个学习提高的机会。”金老师很感兴趣地听我说完,从桌子上的一叠纸中抽出一张,要我随她去另外一个房间,一边走一边安慰我说:“不用紧张,咱们做个模仿测试,你不必听懂我所读英语句子的内容,只要你在我读完每一句时,尽力模仿我的音调复读一遍就可以了。”我紧跟着金老师的读音,模仿复读了约5-6个英语句子,心里像打鼓似的砰砰直跳,我能感觉到自己的脸都红了。随后,金老师微笑着对我说:“你的模仿能力还不错,小伙子,放心回家等录取通知吧。”听了金老师的话,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我这样的口语水平真的能被录取吗?也许是老师安慰和应付的话?我站起来给金老师鞠了个躬,说:“谢谢老师!”,然后就回家了。
在大学四年的刻苦努力
我真的是幸运的,口试后大约一周时间,我收到了内蒙古师范学院外语系的录取通知书。当时兴奋的心情是语言所难以表达的,我一生都不会忘记白自然和金龙驹两位教授,特别是金老师,开学后她还专门来到我们班上问:“那位自学英语的同学来了吗?”,她鼓励我:“要珍惜得来不易的机会,不要怕自己的基础差,只要勤奋努力就一定能学好英语。”至今,我始终记着金老师那慈祥的面孔和鼓励的话语。后来,我才知道,77届报考英语专业的同学绝大部分都是在中、小教了好几年英语的老师,有的甚至是从师范专科英语毕业后留任的专业英语教师,与他们相比,我的英语基础应该是最差的。我想,我一定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尽快缩短与同学们的差距。当时外语系英语专业选用的精读课本是《许国璋英语》1-4册,《俞大?英语》5-6册和《徐燕谋主编英语教程》(7-8册--以英美文学原著为主的文选和精解)。好在是从英语字母和国际音标教起,这终于给了我一个非常系统的,“正规”学习英语的机会。
在大学的四年里,我和所有同学一样,把时间和精力几乎全部用在英语学习上,为了记忆单词,许多时候我们一边排队打饭,一边手拿写满单词的小本默读;就连上厕所都带着单词本背记。有几次睡梦中都在进行英语对话。周末,我和几个同学常带着课本去郊游,在树林里、小河边,互相检验背诵整篇的英语课文。
我们开设的课程很多,主要的专业课有:英语精读、英语泛读、英语听说、英语语法、英语写作、英语翻译;辅助课有:英美文学讲座、英美历史和地理概况、以及必修课:古代汉语等。真是赶上了改革开放的好时光,从大学二年级开始,学院为我们请来了外教,使我们有幸在后三年的英语学习中能够长时间地聆听来自美国、英国和澳大利亚三个国家的外国老师讲课,这对于我们英语听说能力的提高和对不同国家英语发音的区别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学以致用、初试锋芒
一切都像我们在《许国璋英语》课本里读到的那句:“How time
flies!”光阴似箭!大学四年的学习在不知不觉中就结束了。通过四年系统的学习,我的英语综合能力有了很大提高。1982年毕业后,刚被分配到中专当老师时就不甘寂寞,先是和同学大平一起完成了长篇译文《好莱坞的两位魔星》,没想到竟然被全国大型刊物《环球》杂志采用发表了,接着我又在业余时间与另外两个同学完成了10多万字的英国家喻户晓的名著《帕芬智力测验百科问答》,并于1985年由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
1984年7月,正当我参加高考英语评卷时,朋友晓春和赛娜告诉我,说外贸正在招聘翻译人才。在他们的介绍和鼓励下,经过口译和笔译的测试,我被调入中国土产畜产进出口总公司内蒙古分公司的畜产二科,负责羊绒原料出口外销的日常对外联络、谈判和翻译工作。
虽然有四年本科英语的基础,但初到外贸上班,面对一大堆充满英文缩略语的电传、电报和土畜产品专业用语的函件、合同、索赔函和协议书等,我还是非常紧张地学习和适应了几个月才算进入了状态。
那时,内蒙古口岸刚开放不久,越来越多的外商前来公司访问,除了业务洽谈翻译外,我还要陪同各国外商去工厂、牧区及旅游景点,这给了我大量练习和巩固口语的机会。但在有些场合的现场翻译中,我也遇到过紧张和尴尬的局面。还记得那次带领意大利知名的杰尼亚公司总裁一行人去内蒙古边远的鄂托克旗访问,尽管外宾身边跟着外交部的陪同翻译,但他说,在我们的“地盘”上必须由我做主要翻译。业务谈判和参观游览的翻译我都能比较顺利地应付,可我最担心的是在招待会和宴会上互相致欢迎词和答谢词一类的翻译,因为你必须注意当地领导可能说出的任何意想不到的话,或非英语国家的外宾有时不规则的用词和古怪的发音。我还记得在鄂托克旗第一天晚上的招待宴会,由于意大利人是为鼓励山羊绒的生产,给当地一些赞助和奖励而来的,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决不敢慢待,当晚举行了有100多人参加的欢迎宴会。
那是我第一次在这种场合和如此多的人面前担任现场翻译。因时间关系,当地政府也没告诉我欢迎词的内容,那会是个怎样的场面呢?当晚宴开始时,只见当地一位高大威猛的汉子手拿稿纸,站在小礼堂的麦克风前,用浓重的当地口音念到:“尊敬的杰尼亚公司总裁,阿尔多&杰尼亚先生;尊敬的xxx、xxx等,你们从意大利不远万里、不辞辛苦,来到我们内蒙古大草原,为鼓励我们的山羊绒生产颁发奖金、资助汽车,我们鄂托克旗人民政府的各个部门、各级领导和广大的牧民群众对你们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今晚特地为你们接风洗尘……”这一通欢迎词听得我晕头转向,似乎还有几句,都记不清了。当地领导念了那么长一段后,转身对我说:“郑翻译,你给咱们翻译哇!”我当时觉得有点乱了,晕了头,不知该从何处译起。我努力让自己镇静下来,想着那位领导最前面的几句话,开始了字对字的直接翻译,几句的翻译就让我紧张得出了一头大汗。经过半个多小时的双方致辞,我总算绞尽脑汁,尽我所能地应付了第一次的“现场翻译”。
晚宴后,陪同意大利外宾的外交部翻译白先生来到我的房间,我很不自在地对他说,抱歉了,我翻译的肯定不好啊!没想到白先生鼓励我说:“你翻译的很不错啊,就是有点紧张吧?主要是你太认真了,缺少‘现场翻译’的经验。我这么和你说吧,今后凡是遇到这种场合,你千万不要紧张,也没必要那么认真地逐句全译,就我的经验,在这类场合,你听的时候都可以大致听听就行了,因为你想都能想到在这种场合双方会说些什么,不过就是些欢迎啊、感谢啊什么的应付话,翻译时也是把主要内容译出来就可以了。”听了白先生的开导,我茅塞顿开,突然发现自己真的太缺乏临场经验、太认真了,所以才会那么紧张。在第二天的又一次小宴会上,按照白先生的指教,我觉得自己放松了许多,翻译得也比较顺畅了。
1985年第一次出国访问英国和意大利,使我的英语口语能力得到了检验。原来总怀疑,在大学里学的英语到了国外人家是否真的能听懂,更担心的是自己在听力上会不会出现麻烦,结果证明我的担心是多余的。这真的要感谢在大学时那些外教对我们严格的口语和听力训练。
1987年第一次访问美国时,在展销会上有许多当地的美国人都愿意与我们多聊几句,我想知道美国人究竟怎么看我的语音语调,就问一位参观展销的美国女士:“我们是第一次来美国,您能告诉我,我说的英语是否正确,特别是语音语调?”,那位女士对我的问题有点惊讶,她想了一下,对我说:“我觉得,你至少在美国住了20年!”。我没想到她会这样评价,也许是鼓励我吧?我告诉她:“我真的是第一次来美国,所以想听您的真话。”她说:“我没有恭维的意思,说的是真话,因为我平时接触的许多在美国生活了20多年的移民,很少有你的英语讲得这样标准,这么说吧,你的发音非常的标准,有点像我们这里广播电台的播音员的声音。”
听了她的评价,我真有点受宠若惊了。但我知道,除了我的语音、语调还算可以,实际上我的英语距国际贸易的高标准要求还差得很远,也就应付一般的会谈和聊天还行,如果就某一专题较深入地讨论,或跨专业地谈什么话题,恐怕很难应付自如。总之,要学的东西多着呢,什么美国俚语啊、当地土话啊、谚语成语等等,真的是学无止境啊。
回顾我在外贸工作近5年的时间里所完成的工作和经受的锻炼,深深感觉到,学好英语除了要有兴趣之外,另一个关键所在就是要有机会使用英语,不论是口语翻译还是文字翻译,只要不断地置身其中,不断地使用,英语的水平就能迅速提高。在外贸工作那几年,我先后完成了数万字的各类科教仪器使用说明书和*作手册等资料的翻译;完成电传,电报,信函中英文互译;贸易协议,合同以及项目引进等资料的翻译数千件,约80多万字。在数百次的与欧美国家的来宾、贸易客户的谈判和多次出访欧美各国、广泛应用英语口译和笔译的实践中,我的英语综合素质和翻译能力都有了很大进步。
从1985年起,我有机会先后多次陪同省市和经贸厅的领导赴英国,美国,意大利,瑞士,德国,法国,日本以及亚太国家和地区访问考察,并在多次重要的贸易谈判,产品推销,举办展销、引进设备和外资、历届广交会以及国内多次大型外事活动中为省市领导、经贸厅领导和公司领导担任英语翻译,顺利完成了各项难度较大的英语口、笔译翻译任务。
主要的翻译经历和业绩
以下是我在外贸工作期间和后来在其它企业以及外国公司任职时,在重要场合和外事活动中担任英语翻译的主要经历:
1987年在内蒙古自治区成立40周年之际,由经贸厅推荐并受自治区政府外事办委派,为前来出席庆典的重要客人--英国道生羊绒集团公司(英国最大的国有公司之一,也是世界最大的羊绒制品加工企业)米勒总裁一行担任翻译,圆满完成了5天的全程陪同翻译任务。
1987年在《美国洛杉矶展销会》(天津,内蒙古、陕西联合举办)上,担任新闻发布会的现场口译翻译并在展销会上接受了美国哥伦比亚广播电视公司的现场英语采访(介绍我方系列出口产品),并于当晚在全美电视新闻中播出。
1987年在意大利柴格那集团为内蒙古鄂托克旗颁发国际羊绒品质金奖并捐赠汽车的仪式期间,担任全程英语翻译,经贸厅和当地盟市领导参加了该仪式。
1988年在美国阿米卡工业有限公司为内蒙古阿拉善盟骆驼养殖基地捐款仪式期间,担任全程英语翻译,当地盟市领导参加了该捐赠仪式。
1988年9月,经内蒙古自治区高级职务评审委员会审查通过,获得英语翻译任职资格***。
1988年秋季广交会期间,先后两次被中国土产畜产进出口总公司指定担任由国务院特派员和国务院体改委组织召开的各国外商座谈会的现场英语口译翻译。
1988年10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有500名中外记者参加的《东北三省暨内蒙古出口商品展销会新闻发布会》上,担任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副主席刘作会和内蒙古经贸厅厅长常万富的英语口语翻译,为自治区领导回答各国记者提问作现场英汉互译。
1988年11月,陪同自治区主管畜牧业的政府副主席和经贸厅副厅长赴英国考文垂市参加《88国际畜牧业成果展览会》,受到英国政府渔农部大臣接见,交流各自的畜牧业成果及合作意向,其间担任全程英语口译翻译。
1985年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了以本人为主翻译的《帕芬智力测验百科问答》一书。该英文原版书是我大学毕业时一位英国老师送给我的,之所以选择并决定将它译成中文,是因为我发现书中丰富的知识都是在学校的课堂上所学不到的。这本书涉及范围较广,从文学、历史、地理、宗教到数学、几何、动物、植物以及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的百科知识应有尽有,不愧是本值得一读的课外知识读物。该书涉及到的词汇量很大,特别是专业词汇术语非常之多。在半年多的翻译过程中,我们曾查阅各类专业词典和参考书60余部。该书的终审定稿由本人完成。通过对这本在英国家喻户晓的名作的翻译,我的词汇量得到了迅速扩大,翻译技巧也有显著提高。需要说明的是,该书在出版时之所以标明“编译”,是因为我们听从了出版社的建议,取消了该书中与我国国情不符的、过多的宗教方面的内容,而“编译”保留了该书90%以上的内容。此外,还在《内蒙古日报》和国内大型刊物《环球杂志》上发表了译文。在《羊城晚报》和《深圳特区报》发表了科技译文。
1988年12月,从内蒙古经贸厅调往深圳市经泽贸易有限公司工作,两个月后我被英国希尔国际有限公司聘任为驻中国代表处代表,负责该公司在中国的有关业务近两年。在此期间,曾参加并担任英国希尔国际有限公司与国内某进出口公司在北京中国国际仲裁委员会的贸易纠纷仲裁的口译翻译。
年,被内蒙古鹿王集团聘任为对外贸易部总经理,负责对外业务洽谈和引进设备的资料翻译。
年,被鄂尔多斯集团聘任为国际贸易部副总经理和深圳开司米销售中心总经理,其间,陪同有关领导再次赴美国考察访问;担任大宗贸易谈判和项目引进的英语口、笔译翻译,独立完成了与德国和意大利合作的《玻化砖生产》项目整个谈判的英语口译任务并完成了数万字的引进设备英文资料的翻译。
年,先后被深圳大学成教学院和深圳广播电视大学聘任为外语系英语专业班讲师,为四个英语专业班教学英语精读,英语听说等课目,总教学时间达480学时。
年,经同学利中推荐和面试,被美国桥梁基金会聘任为援助西藏项目总经理,全面负责该项目的原料采购、生产加工和出口运输等工作。项目的名称定为《高雅纤维--援助西藏文教、环保项目》,主要任务是从西藏选购最好品质的山羊绒和牦牛绒,聘请意大利著名设计师Alberto
Zanone设计时装和时尚羊绒和牦牛绒制品,在我国生产制作后全部发运到纽约、伦敦、米兰、巴黎、东京和香港的顶级时装店,以较高的价格售出,销售对象主要是社会知名人士和演艺界明星,同时聘请美国电影明星莎朗斯通为本项目产品的形象代言人,宣传保护藏羚羊,抵制收藏和使用藏羚羊绒毛的制成品,而用西藏的山羊绒时尚产品取而代之。从“高雅纤维”产品销售中获得的所有利润全部返回到西藏,用于对西藏贫苦牧民收购和加工山羊绒的专业培训;西藏儿童读物的出版印刷和在西藏境内的植树等改造环境的计划之中。经过一年半的努力,该项目得到了完整和圆满的实施。本人在实施该项目的过程中,承担了几乎全部重要的英语口译和难度较大的笔译工作,从项目拟定;陪同桥梁基金会主任Monica和意大利著名设计师Alberto
Zanone前往西藏与当地政府和外贸部门就采购原料和项目合作意向进行谈判;对内蒙古鄂尔多斯集团和香港维信集团羊绒加工企业的考察;在北京和内蒙古的工厂向工艺设计人员翻译转达意大利设计师的详尽意见和技术要求;安排时装制作生产、质量监控和验货、货物的出口发运直到利润回收后返回西藏、组织对当地牧民在生产加工山羊绒原料中的培训等一系列工作中,都是由我担任繁重的口、笔译的翻译工作。可以说,在实施这个有意义的项目中、在近两年的时间里,大量难度较大的口译和资料翻译工作使我经受了前所未有的锻炼和考验,也使自己的英语口、笔译翻译能力有了更大的提高,翻译水平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2002年至今,一直从事来自各个方面的英语资料的翻译和英语教学培训工作,曾先后为20多个出国留学生训练英语口语和“雅思口语面试”的考前培训,他们大都取得了比较理想的考试成绩,也在出国留学前打下了良好的英语口语基础。此外,我还兼做企事业单位国际互联网网站、网页的设计,管理和网页内容的中英文互译。
2007年,经河北省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审议通过,获取了“英语副译审”高级职称。
日,译自《英国独立报》的长篇译文《法国间谍救了伦敦》在《环球时报》发表。
2008年5月,我被中国翻译协会批准接收为专家会员。
英语学习方法初探
回顾过去,自从我对英语发生了浓厚的兴趣和开始自学英语以来,在坚持不懈地学习和应用英语的道路上已经走过了38个春秋。总结自己学习和实践的过程,有许多体会和感想。一方面,我觉得英语或任何一门外国语的学习都是永无止境的,什么时候都会觉得不够用,只有坚持不懈地继续努力学习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另外,我认为,要学好英语的一个重要前提是必须对英语有兴趣,只有在兴趣的驱使下才能学好英语。还有,学习外语一定要努力拓展自己的知识面,也就是说对众多的学科知识不要求你精通,也不可能都精通,但要求你都得泛泛地了解和知道一些,只有知识面比&&
较广泛,才能学好英语、做好翻译工作。
此外,眼下那么多中国人坚持多年努力学习英语而收效甚微的状况也使我感叹不已。其实,许多英语学习者,特别是自学英语的朋友,都有着自己也许未能察觉的误区,有些人认为中国人学习英语不需要学语法;有些认为只要口语好,能进行一般会话就可以了;还有人热衷于花高价,跟外教学英语,他们认为只有外国人才能教好英语。甚至误认为,只有去国外才能学好英语...等等,正是这些错误的概念才使得他们的英语学习效果不佳,事倍功半。有些家长甚至把他们自己对英语学习的误解传授给孩子,干扰了孩子们正确的学习方法,也影响了孩子的英语学习成绩。
掌握基础语法
我认为,中国人学习英语还真的有必要学好基础语法。我遇到的一些外国人(英、美国家的人)居然大言不惭地告诉我,他自己都不太懂英语语法,而只知道一句话怎么说是对的,如果从这个意义上说,那中国人也一样个个都能给外国人当中文教师了,因为他们也都知道一句中国话怎样讲是对的。但外语教学的要求、目的和实践内容并不是如此的简单。正因为是中国人去学习与自己的语言、语法有着很大差别的英语,才要求我们必须学习和了解英语的基础语法,否则,你自己写出一个英文句子,或说出一句英语,拿什么去鉴别和保证它们是否正确呢?中文的一句话中可以有多个动词,而英语一个句子中只能有一个动词,更多的动作须以动词不定式、分词,短语或从句来表达,如果你不懂基本的英语语法规则,就不能保证自己造的英语句子是否正确。
不迷信外教&&&
关于外教,我不否认他们在口语教学训练中特有的优势和作用,但也没必要完全迷信于外教,无数事实证明了,中国的教师由于更了解学生在英语学习上所面临的诸多问题和困难的原因所在,反而能教得更系统,更易于接受。《新东方》的看法也是如此,他们以多年的教学经验告诉大家:“针对‘考级’或‘应试’来讲,还是国内教师好一些,他们更熟悉中国学员的情况,可以进行专门性的指导。而就是对语言环境的营造方面,我们学员自己一样可以做得好的。英语嘛,是个硬功夫,我们从来不迷信外教的。”
善于使用英语词典
学英语就得查词典。初学阶段也许一本简单的英汉词典就够用了,但是随着学习的深入,一、两本词典往往解决不了学习中所遇到的种种问题。这时候了解不同词典的特点,知道什么样的问题查什么词典和怎样去查就变得十分重要。英汉词典用起来比较方便,但是代替不了英英词典。原因是英汉词典只是用汉语翻译一个词的各种含义,而英英词典则是用英语解释一个词的基本含义并告诉你如何正确地使用这个词。将一个英语单词和一个相应的汉语单词等同起来在初学阶段是难以避免的。但要想学好英语,要想逐步摆脱汉语的影响,查英英词典,学会用英语解释英语则是必须走的一步。英英词典的数量和种类都比英汉词典多。一旦开始使用英英词典,你在学习上就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这说明你的学习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语音、语调十分重要
用好词典的另外一个重要意义是,词典里标注的国际音标能确保你记忆一个单词正确的发音,而正确的发音是讲一口纯正、地道的英语的先决条件。我还记得一个朋友,他的英语按说已经能看懂不少文字资料了,但遗憾的是始终无法用英语交流,因为他从来不注意每个单词的准确发音。一次,他问我:“music--音乐”这个词怎么读,我告诉了他正确的发音,可他却说:“嗨,管它读什么呢,我一直就把它读作‘末萨克’。”我听了笑得肚子疼。他还有更多给英语单词制定的、自认为“正确”的音调呢!试问这样的英语谁能听得懂呢?所以,我在教学中一再告诫学生要特别注重记忆和掌握每个单词的正确发音,千万别偷懒,只要是拿不准怎样读音的单词,一定要查阅词典,看看音标。&
注重听力训练&&&
在英语学习和翻译方面,我很佩服和看重外交部翻译朱彤,对于她在英语学习和翻译方面的体会和看法也深有同感。我们应该都记得朱彤在朱?基总理的首次记者招待会上赢来一片赞誉的纯正的语音、语调和精确的翻译。
朱彤特别强调听力训练在英语学习中的重要性,她认为:“要想突破听力,就要听够1200小时。”这个论述是很有道理的。“听、说、读、写是英语学习的四项基本功,”朱彤说:“作为一名翻译,重要的是听说读。听,要苦练,尤其是对有特殊音和语速极快的情况,练听力,听的内容并不重要,只是练技巧;说,对人的嗓音有要求,说话要有底气;读,除英文小说之外,要关注时事新闻,特别是有关中国的报道。”她很难忘记在翻译培训班的日子。当时她和同事们一起从早到晚,不停地听磁带,听到英文嘴里说中文,听到中文嘴里说英文,做交替练习。老师们叫这个练习为tapehour。老师告诉他们,要做一名合格的翻译,一个小时叫一个“tapehour”,要听够1200个小时!现在让朱彤受益最大的,正是那段集中强化的日子。
在听力方面,我也有较深的体会,记得在大学时,我们几个同学也很注重听力训练,大家经常在一起听《灵格风英语》唱片和《美国之音》英语广播,用塑料薄膜制作的英语唱片几乎被唱针给磨穿了,正是那时的“往死里听”,才使我至今仍能把《灵格风英语》中的许多段落顺利背出。在一次晚宴上,法国客户对我随口说出的《灵格风英语》中的法语“开胃菜”等词汇惊讶不已,甚至以为我会讲法语,其实,都是过去反复多次听唱片和录音带的收获。
在中国众多的英语学习者中,缺乏听力训练和花在听英语录音和广播的时间太少是个通病,它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会造成英语水平的极不平衡状态。许多我教过的学生都有相同的体会,不少人在说英语的方面还能过的去,比如介绍一些自己或家庭、所在工作单位的基本情况,或作一般的产品介绍等,都能用英语比较顺利地表达,可他们最怕和最担心的是“听不懂”,也就是每当外国人提问的时候,用词稍微复杂或说话速度快了一点就听不懂了,傻眼了,不知所措了,连续几个:“I
pardon”,就会让对方怀疑你的英语口语水平,如果在正式场合甚至会惹得外商不高兴。这些,都是在听力上没有下到工夫,或者说,没有基本的“tapehour”累积的结果。
不断扩大阅读范围
在英语学习的提高和进步方面,许多英语学习者都有一个同感:当学习达到一定程度后,要再上一个层次似乎变得非常困难。不同英语水平的人都会遇到这个具有共性的问题。究其原因,没有足够的阅读量是根本性的制约因素。此外,缺乏语感;缺乏文化背景;不适应语言风格等缺陷,通过大量的阅读都能不同程度地得到解决。在大量阅读之后,学习者会发现英语其实就像母语一样可亲可近,并不是想象中那样高不可攀。不知不觉中,你的英语水平已提高了一个层次。那么,具体怎样阅读,读什么呢?
1、精泛并举,范围要广。对于比较精彩的文章,要借助词典,对其中的主要词语、句型、语法进行透彻地分析,还要深入体会、理解文章的结构及它的言外之意。这要求精读选择的分量不要过大,重在于“精”。所谓“泛”,就是尽可能广泛地阅读,在能理解文章内容的前提下,广泛涉猎,不求甚解,只求扩大眼界:社会政治、历史地理、时尚艺术、风土人情、科学技术等都可作为阅读范围。
2、尽可能地读原著。开始直接读原著,会有较大难度,可以首先阅读几本简写的小说或故事和英美文学作品,这类简读本因保持原作的风格,可以培养并增强语感,为逐渐过渡到读原著起着桥梁作用。应当明白,原著才是真正的“英语”,通过阅读它,才可能进入地道的英语世界。
3、要持之以恒。英语作为一种语言,从掌握到熟练运用需要一个过程,就像一个人不可能通过三五天的猛吃就长得膀大腰圆一样,对英语的学习也贵在坚持。每个人应该根据自己的情况,每天安排一定的时间(如30分钟)来阅读。只有通过日积月累,才能在英语的学习中取得质的飞跃。
英语学习无捷径
我曾教过的许多学生都问过我:“学好英语有什么捷径吗?”,我的回答是:“没有捷径!只有一个公式可供参考: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在英语学习上花费的时间=结果(或称:学习效果)。”
还有的学生总是以“词汇量”来衡量一个人的英语水平,这样的观点我也不能完全同意。词汇量大固然重要,但不是一切,关键看你的对一些重要的词汇是否掌握了正确的用法。如果不能正确使用,即便你背会两万个单词又有什么用呢。
我记得在一次访问英国时,一位很有学识的英国学者告诉我:“一个英国农民每天与他周围的人说话,所用的单词不会超过200个;而城市里一般体力劳动者每天谈话所用到的单词也就500多,就是高级白领或文化程度较高、交流话题范围较广的人士,其日常谈话所使用的英语单词也很少超过1,000个。这从另一个方面说明,在真正的口语交流中,并非你的“词汇量”大就能讲流利的英语或顺利地交流。关键在于你能吃透每个单词的意思并能够灵活、正确地使用这些词汇。当然,在文字阅读和翻译方面、在“雅思”、“托福”和“GRE”等应试方面的确需要一个相对大的“词汇量”。
还有一点很重要,就是你学了英语一定要尽可能地使用,包括大胆地与外国人对话,与同学、朋友对话;给懂英语的朋友用英语写邮件或写信;经常收听英语广播和收看英语电视节目。不要在意刚开始时能看懂和听懂多少,只有在不断的使用中,你所学到的英语才能得以巩固,在才能不断提高用英语交流的能力。
以上所述,是自己这些年学习和使用英语的主要经历和对英语学习方法的一点粗浅的看法和认识。
我知道自己在英语学习和翻译工作中仍然存在着许多不足与差距,有许多新的东西等待自己去进一步学习和提高。学无止境,特别是现在的世界正处在国际一体化进程中,科学技术和教育及教学方式日新月异的发展都要求我们必须不断努力学习。自己今后的努力方向是:努力在实践中提高自己在新的领域里口、笔译翻译的能力和水准,特别是在一些难度较大,专业性较强的,如法律、移民政策及法规和国际关系等自己感兴趣并已经开始尝试的中英文翻译领域进行更多的实践。要不断学习掌握新生词汇和翻译技巧,努力在实践中完善和提高自己的翻译准确度和速度,争取为国家的建设和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