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错过的锈湖天堂青蛙,青蛙门进步去

这些人,那些事_在线翻页电子书免费阅读,发布_云展网
阅读云展网其他3D杂志
喜欢这样的3D电子杂志?您也可以在几分钟内把文档免费上传到云展网变成翻页书![点击上传我的文档]
这些人,那些事
描述:这些人,那些事
这些人,那些事(三十四)
人生短短几十年,最怕在应该选择的时候患得患失,安于现状,最后到老年回忆往事的时候没有发现什么经历,当然,我并不是否定平淡生活的意义,而是否定不积极的人生。其实没有人能够一帆风顺,一辈子不经历一点折磨的。我们每个人的青春记忆里都保留着一些痛彻心底的故事,没有这些经历人不会长大。我以为过去的四十年是中国历史上从未有的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给无数平凡的人提供了许多种可能性,我很感恩这个时代,感恩生命中出现的贵人。
1996 年是我到无锡谋生的第二年,从决定走出家门的那一天,我知道我踏上了一条未知的道路。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也很无奈。世界上从来没有什么世外桃源,理想的世界只存在于人类永远探求的道路上。我到无锡后任教的学校是所私立学校,这个学校从 95 年创办一直坚持到了今天,它的向上发展的阶段是从 1995 年到 2003 年前后,学生从两百多人一直增加到六千多人,之后快速萎缩,直至今天维持在近一千人左右的规模。对于我们这些决定了双向选择的人员来说,心中一直要保留着警惕,否则万一学校不景气或者自身原因被解聘吃饭就是个大问题了。1996 年正值浦东开发开始进入快车道的时候,浦东需要大量的教师,那一年的五月份的一天,我从上海的报纸上得知浦东新区在某个周末招聘教师,提前一天赶至上海住下,第二天再转车到招聘会场去参加应聘。那时候的浦东真的很落后,基本上没有什么建筑物,都是一片片的农田。整个招聘会人山人海,但是我看了所有的招聘条件我基本都不符合,因为几乎所有的学校都需要全日制本科毕业或者中学高级职称,而这两项我都不符合。可是既然来了,总要试试看。反正年轻,被拒也没有什么关系,再说,我也只是过来看看并不是说决定到浦东来谋生,无锡挺好的。我一家家的挤到展位前把自己的材料提交给面试官,面试官基本上把材料收好后回复说等待答复。如果有特别优秀的可能会当场签约吧。大概十点的时候,我又好不容易挤到了一个招聘的展位前,接待我
97的是一位女士,我把简历提交给了她,她快速扫了几眼,马上对我说,现在人很多,你等会结束之后再来找我,我们再详细谈谈。我感觉她是对我认可了,虽然不符合全日制本科毕业以及高级职称的条件,可能也愿意录取我。可我来上海并不是准备到浦东来就业的,只是想看看浦东的情况,在会场外我看着拥挤的人群,思考了半天,最后还是没有在结束时去寻找那位女士。后来我这种条件已经没有机会再进浦东了。现在我偶尔会想,如果当年我等到会议结束再和那位女士交流一下,说不定我的人生就与浦东接上缘了。人生没有如果,我一直在心里祝福这位愿意给我机会的女士好人一生平安。
这些年我一直坚定的认为,只要你怀着感恩和谦卑的心生活生命中贵人就会不断。2000 年以后,私立学校开始走下坡路,再加上我成家之后需要时间投入在家庭生活中,我到无锡后认识的一位公立学校退休的教师就推荐我去找她的老同事看看是否有机会进公立学校。那时候有一个无锡教育人才中心,地址在解放路无锡教育局内。我从 2002 年开始连续三年的暑假到了那里找一位姓赵的处长了解是否有机会进无锡的公立学校。第一年没有机会,第二年没有机会,第三年这位处长对我说了实话,他说无锡从六十年代就普及了义务教育,六十年代任教初中第一学历就需要大专,而我的第一学历只是中师,所以没有机会的。我正准备离开教育人才中心时,这时候一位新区的校长也到人才中心来选人,听了赵处长对我的讲话并看了我的简历约我到了门口的走廊上问我愿不愿意考虑他的学校,是无锡新区的一所学校。我回答说我需要回家和家人商量一下再回复您。回家后,我和爱人商量是否到新区的学校去任职,人家答应我转到公立学校去,我爱人说新区太远了,算了吧。就这样我唯一的一次与无锡的公立中学的机会就此插肩而过了。说心里话,虽然我没有到这位校长的学校去任教,但至今我仍感谢这位校长给我的机会,我记得这位校长的名字比较特别,我做律师之后曾经有好几次想到校长的学校去义务讲讲法律,可惜一直停留在想法阶段。我没有选择到
98这所学校去任职的另一点原因是我 03 年已经通过了司法考试,一直在犹豫是否再次做个人生的重大选择。
年少无知时有过很多次的求职,我基本上没有找关系的习惯,包括我考上司法考试之后到中院对面的几家律师事务所请求给予我实习机会但都被拒。我很享受这些经历,它能时刻警醒我要保持谦卑和感恩的心。我比较喜欢陌生的环境,喜欢一个人独处。两次去美国我就很喜欢,到一个陌生的环境,一个人都不认识,然后什么事情都必须去面对,包括给汽车加油、停车、找中餐馆等等,这些经历很锻炼人。感谢那些给我机会和拒绝我的的人。
99这些人,那些事(三十五)
时代的大潮裹挟着六零后和七零后随改革开放的洪流起起伏伏、沉沉浮浮。六零后最大的快花甲,最小的也近不惑了。过去的四十年农村人的出路基本上只有三条,第一是读书上大学,第二是当兵提干,第三是八十年代就外出打工并坚守至今。我的一位学生走的就是第二条道路。
1988 年是我任教的第二年,由于学校的一位女教师怀孕,无法继续任教她之前任教的班级,学校就让我接手了她的班级,虽然我已经担任一个班的班主任,但是年轻,应该多干活,所以做了两个班的班主任,还跨年级任教两个班的主课,一个星期大概是 20 多节课。是缘分让我和这个学生以及这个班的同学一起从初二到初三毕业。
先介绍这位同学的父亲吧,我觉得他父亲的人生是很伟大的。双峰乡地处偏僻的大山里,自行车基本上无法使用,地势高高低低,来往全凭双脚。这位同学的父亲是一位邮递员,在这个偏僻的乡村送了一辈子信,他送信分两条线路,一条北线、一条南线,错开送,一天送北线,一天送南线。每天行走大概要二三十公里,几十年下来据说走了很多公里,两个脚的脚底都有比较宽的裂缝。山里的孩子读书辛苦,他经常顺路帮有孩子读中学的家长带点衣服和菜给学生,因此,全乡的人都很尊敬他。八十年代还被评为全国新长征突击手。我至今还对我学生说,他父亲的人生高度要高他许多。
老家八十年代能读高中的学生很少,我这位学生基础不好,基本上也不可能读高中。俗话说,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学校从实际出发允许他们能够自己发展。比如放学后不请假到山上砍点柴火补贴家用也不过分追究,比如放农忙假帮家庭干活。那时候双峰乡有一个罐头厂,就是引进外资用春笋做罐头,学生们到春天就常常会在放学之后上山挖春笋卖到罐头厂。山里的孩子都很能干,城里人挖一个春笋都难,我这位学生一个下午能挖几百斤,5 分钱一斤,他一下午能够挣十
100几元钱。有天晚上晚自习结束后我检查学生就寝情况,就偷听到他们的谈话,其中一位同学很同情我,认为我一个月几十元钱工资不如他到山上砍几根木头卖,而我每天讲的口干舌燥。
初中毕业后,我不太记得这位学生是否当年有来找过我。那时候,每年毕业的学生有的走上社会后遇到一些人生的困惑也常常回到学校来找我聊聊天,而我与他们年纪差不多,未成家,很乐意倾听他们的声音。91 年的时候,我已经担任了学校的教学方面的领导,一般对外的业务接待工作由我负责。比如要编辑乡?,我记得乡政府请的一位老先生经常到中学来找我,而我几年时间对这个乡人才的信息基本就已经掌握了,当年那位老先生每回到学校来问询一下情况我总能给他比较满意的答复,他每回都不停的夸我。有一天,来了部队的两位军官,原来是部队招兵,了解我这位学生在学校的表现。自己学生的前途,当然要好好讲,我负责的把这位学生在校表现以及家庭情况向部队的军官作了介绍,最后我还表达了我的意见,希望部队能够录用我的这位学生。不太记得是否有参加这位学生征兵成功之后的宴请,只是记得大概一年后学生回家探亲时到学校来看我,我和他沿着学校门前的山路一直往上走,期间问了他一个印象还很深的问题:无锡的二胡曲《二泉印月》在无锡的电台经常播放吗?
1995 年 10 月 1 日,我来到无锡,首先到硕放机场去找这位学生。后来他陪我到那所任教的私立学校去看了看,期间他委婉的建议我还是回老家吧,可能当年那所学校还比较破旧,交通也比较偏僻的原因,也可能他并不能判断中国城市化的进程是大势所趋。自从到无锡后,师生的联系就更密切了,经常有往来,印象深的一次是 97 年重阳节和他一起爬惠山共度重阳节,我们在山顶俯瞰锡城,还有就是前几年他父亲六十大寿的时候我再走了一次山路到他老家去贺寿。
岁月悠悠,缘分很奇妙。真的想不到我们俩的人生会有如此的交集。
101这些人,那些事(三十六)
又是一年春来到,柳絮满天飞。江南三月,草长莺飞,是春光明媚的时节,也是送别的季节。九十年代初和我一同到无锡私立学校任教的天南地北的朋友很多都已经离开无锡了,虽然不常联系,但是彼此的友谊至今仍在。杨社伟先生就是其中的一位。
社伟是湖南张家界人,我记得他是 96 年来到无锡的。那时候张家界旅游还没有现在这么大的知名度,听他描述张家界秀美的风景,我们相约有生之年一定要到他的老家张家界去看看,只是至今仍未成行。他到学校任教没多久,因为他言语不多,所以大家就叫他市委书记了。每次,他总是用湖南口音轻轻的笑着回答,我这个社伟可没有市委书记那么大的能耐。
社伟任教的是物理,平时课程不多,可能是因为不担任班主任或者因为已经成家的缘故,所以感觉他与办公室的老师交流的不很多。但是由于我们两个是邻近的省份,所以虽然交流也不多,但是彼此还说得来。社伟在光华学校任教两年之后就离开了光华到了当时三国城水浒城附近的另一所私立学校南洋中学任教。他去南洋任教后,我们还常常有联系。现在想来,可能是南洋答应他将爱人也能到南洋任教的原因吧。由于他能力突出,一两年后他就已经在南洋中学担任教务主任了。我结婚之后,每年春节,如果我不回老家,总会邀请原先的一些老同事到家里来吃个新年饭。有一年除夕,社伟一家也没有回老家,所以我就邀请他全家到我家来过年,他带着老婆孩子和我全家以及我岳父母一同过了一个年。
又过了几年,社伟得知我在无锡的第二所民办学校收入并不高(当年我在无锡从第一所学校主动请辞换到第二所学校的收入是减少了三分之二的),所以极力建议我到南洋学校去试试。我因为已经厌倦了私立学校一天到晚的作息制度,所以不太愿意。社伟就对我说,这样吧,暑假初三补课你先来上一个月的课,如果你觉得可以就留下来,如果不可以就算了,就这样,那年暑假,我到南洋学校
102上了一个月的课,上课结束,我考虑再三,还是没有答应到南洋中学继续任教。可能社伟担任教务主任的缘故吧,我也不知道学校有无责怪他。
又过了几年,社伟给我打来***,说是要离开无锡了。我问他去哪里?他说要到南京外国语学校去任教了。我知道那几年全国的私立学校开始走下坡路,南洋学校可能也走下坡路了。这也是离开体制谋生人的宿命吧,必须未雨绸缪,时刻保持警惕,不能温水煮青蛙式的生活。老友要离开无锡,我说你过来吃个饭吧。他说很忙,吃饭就不必了。我说那就喝茶聊聊天。就这样我邀请他到青山公园翠山人家喝茶。
青山公园离我家很近,风景秀美,环境清幽。该地原为青山寺古遗址,公园因此得名。其中三层塔式楼阁组成的“凝翠阁楼”在公园北端的最高点上,庄严古朴,门口有一副对联:街上山,山上楼,比高何及古银杏;庙而寺,寺而点,垂古不如高子坟。这个高子就是指明代东林党领袖高攀龙,他的墓就在青山公园内。我和社伟喝茶的地点就在高子墓旁边的青山茶楼,现在是翠山人家酒店,但是也可以喝茶。社伟离开无锡的时候正好是桂花飘香的时节,青山茶楼那里有很多的桂花树,我们在那里坐了一个下午,秋高气爽,丹桂飘香,但是老友要远行,到一个新的环境去谋生,我也不知道如何和他告别,仅仅是相互聊聊各自的生活。我记得当年还有一位河南的朋友田光成也在一起,他也离开南洋要到杭州某一个教育培训机构去任职。光成兄到无锡比我还早一点,在光华任教一个学期后 96年春节一过就到了南洋任教,他也曾经一直邀请我到南洋去任职的。可能我是个只会埋头干事的人吧。我记得 95 年到无锡后第一个学期结束学校放假当天晚上聚餐,因为有的老师觉得光华没有希望所以就不考虑在 96 年春节之后再回来了。八十年代由于人才缺乏,所以党政部门曾经从教师队伍中招聘过不少人。其中一位吉林的老师已经在当地组织部工作了,可能看不惯官场的习气,所以他停薪留职到无锡来任教。据说无锡一中也愿意录用他,那天晚上,他端着酒杯来敬了我
103一杯酒,悄悄的对我说了一句话:我观察整个学校,就你一个人在埋头苦干。可能是那时候我还年轻又傻乎乎的,不太会关心什么个人前途,只知道把本职工作做好。由于这位吉林老师是教高中的,我没有和他有交往,也没有留下他的联系方式。
我和光成兄这次分别后就再没有见面了。现在他在杭州,没事***都很少。社伟兄到南京之后我们也只再见过一次面,他的儿子现在估计也快要成家了,偶尔联系的时候知道他在南京过得很好,我就很开心了。前几年我和他分别开车回家过春节的时候还互相通报高速公路上堵车的情形,希望到我们老的时候能够在张家界江湖夜雨十年灯。
104这些人,那些事(三十七)
故乡的小河还在静静的流淌,村庄边的老樟树还在默默的伫立,故乡满山的毛竹还在轻轻的吹拂,可是我熟悉了的爱我的人和我爱的人却越来越少了。义文兄终于得到了解脱,回到了生养他的故土,回归到故乡母亲的怀抱中。
初识义文兄是在 1993 年夏末,我在外乡任教了六年之后回到了家乡任教。义文兄是学校的总务主任,由于那两年我沉迷于反思自己过去六年的所作所为,所以与义文兄并没有很深的交流,虽然平时也一起打打篮球踢踢足球,但是私交并不很多,只知道他来自离县城比较近的农村,家里兄弟姐妹比较多,工作认真负责,轻言寡语,与同事关系都很好。两年后,我离开了故乡到无锡谋生与他见面的机会就更少了。
1997 年暑假,我回家休息。义文兄到我家里来找我聊天,我和他一同在潭山街上散步,期间他讲到希望有机会也能到外面的世界去闯闯,正好我任职的私立学校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我就给学校的汤校长打了一个***问问能否有机会,校长爽快的答应了我的请求。就这样,97 年 8 月份我就和义文兄一同来到了无锡任教,再次成为了同事。虽然在无锡的两年我们不在一个年级任教,私立学校工作繁忙,见面也不多,但是我感觉义文兄很好的接受了许多新的知识,能力提高很快,比如第一次在电脑上看互联网就是义文兄亲自指导我的。
我在无锡私立学校担任班主任时的数学科任老师是兴化人。1999 年暑假,他到兴化去办民办学校,竭力邀请我去担任校长,我由于下半年要结婚,所以委婉的拒绝了他的邀请。我向他推荐了义文兄,就这样,义文兄就到兴化某私立学校去任职校长了。学校办得很红火,2001 年,他们在扬州创办了第二所民办学校,我结婚的头几年我岳父还住在扬州,因此我每年都会到扬州居住一段时间,有一年的国庆长假,我带着家人孩子从扬州坐车到了义文兄任职的兴化的私立学校,我记得我孩子应该只有两三岁,义文兄的女儿比我的孩子稍微小一点,两个
105小孩在学校里玩,义文兄陪我在学校里参观,我问了问学校的发展情况以及生源和教学的情况,午饭后,虽然义文兄极力邀请我住下来,但是考虑到孩子小,我还是回了扬州。
又过了几年,有一天义文兄给我打来***,说他到上海去发展了,在浦东某教育培训机构任职。我知道义文兄是个永不停止追求的人,一边为他的拼搏精神点赞,一边也提醒他在上海生存也不容易,要保重身体。2006 年我到浦东去打一个劳动仲裁的案件时还特地到义文兄家里去拜访了他。后来虽然每年我们都***联系,但是由于彼此都很忙,好几年都没有见面,甚至有一次他到无锡惠山区来也由于我出差在外未能见面。只是知道他在上海买房了,事业也很顺利。
一晃又几年过去了,去年国庆后回无锡,我打了一个***给义文兄,***里义文兄平静的对我说他染上了怪病,然后告诉我是“渐冻人”。我告诉他我会尽快来看看他,他还是很平静的对我说,如果工作太忙就不必了,到他家要几个小时。打完***我马上查询了一下这个疾病的情况,天妒英才,义文兄还刚刚知天命的年纪,怎么会让义文兄染上这个怪病。冬天的一个周末,我从无锡辗转坐车几个小时来到了义文兄的家里,义文兄一直靠在沙发上看着我,我已经知道这个疾病的严重性了,一个多小时,我怕他累,总是等他说完我再接他的话,我不知道如何安慰他,问他,是准备回老家还是一直呆在上海,然后告诉他,看看是否能够找一个医院,因为这种疾病虽然无法治疗,但是可以提供科研价值,看看临终的时候能否和上海的某个医院挂钩,请医院提供临终的护理和关怀。义文说,医院不接收这种病人,因为无药可治,医院在确诊之后就告诉他回家了。我说,听说有的医院也接收的,你再争取看看。义文兄幽幽的对我说:伟中,我得这个病不如得癌症,很残忍的。我不知道如何安慰他,只能说人生无常,想不到当年一同踢球的伙伴会染上这个怪病。
从义文兄家里回无锡后,我还盘算着每年去看一次义文兄,本来准备在五月
106份再去看看他,突然接到***得知义文兄于 4 月 25 日下午 5 时 47 分告别了这个世界。无法想象义文兄临终时的苦痛,追悼会上了解了点义文兄临终时的坚强。听着追悼会上兄弟们为义文兄唱的诗,义文兄应该已经皈依基督教了。伴随着城镇化的潮流,义文兄这个山里孩子离开家乡一直往外走,走啊走,一不小心就走到了上海,我知道一点他这一路走来的艰辛,经过旷野,风浪连连。如今过往的所有劳苦愁烦都已离他而去,天父把他抱在怀里,将他送回了生养他的故土。那就让他不仅魂归故土,而且永远在天父的怀抱中安息吧。
107这些人,那些事(三十八)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想不到命运让我在江南小城一呆就是二十几年了。从南宋开始,江南兴盛了上千年,直至今天还是中国经济最富有活力的地区。在这里,留下了品尝小笼包、东波肉、桂花糕、盐水鸭、梅干菜、大闸蟹、花雕酒等等的美好记忆,也坐过乌篷船、买过青花瓷、紫砂壶,爱慕过烟雨朦朦中穿着蓝印花布撑着油纸伞的姑苏美女。在深秋的黄昏中曾多次驻足于江南的园林看着夕阳一点点落下,也曾在暖暖的午后徜徉在“小桥流水人家”的水乡忘记了故乡。
1997 年我在无锡任教初三,当时学校初三有六个班,由于私立学校需要成绩,所以主科都是每人任教只一个班级,当然还带做班主任。我们六个班就有六个语文老师,我记得二班的语文老师是湖北黄冈的黄老师,三班的是苏北徐州的张老师,四班的是常州中学出来的汪老师,他当时已经快五十岁了,由于后来他担任了教务主任,所以来自黑龙江的赵老师接替了他的班级,五班的曾老师来自陕西汉中,六班的邵老师来自安徽绩溪。我以为,文化是因为多元才有魅力,因为创新才有活力。现在人才流动很平凡了,可能每个人在任何一所稍微大的城市都能遇到***的人。但是,二十年前一所学校能够汇聚来自全国各地的教师还是很不容易的。那几年,正因为结识了许多来自全国各地的老师,我以为我的眼界、教学理念等都有比较大的变化。至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我自己在平时都能感觉出来。
承蒙大家的厚爱,我担任了年级的教研组长,平时需要组织大家一起交流一下对课程的教学认识,讨论一下教学方案,特别是需要研究一下无锡中考的情况。我们初二的时候还只有四个班,一到初三就增加到了六个班,学生也像老师一样来自***,各地教学情况并不相同。所以一到初三我们觉得还是很有压力的。好在大家都很团结,互相学习、互相督促、互相提高,所以我记得整个一年都很
108融洽的。因为初三要补课,学生是一个月放一次假,放假一次是回家休息三天。我们学校的学生覆盖了全江苏省,放假的时候校车负责把学生送到昆山、苏州、丹阳、南京、徐州、扬州、泰州等等江苏的每一个市县。远一点的城市比如徐州,校车基本就在当地休息两天,第三天再把孩子接回来。近一点的地方,比如昆山,送完学生之后当天就回来,第三天再去接。我当年就趁着这个机会在学生放假的时候游览了江苏的许多地方。由于我做教研组长,平时组织大家教研活动的时候需要得到大家的配合,所以常常会因为时间上的不统一而歉疚大家。后来我提议,看看大家能否利用学生放假的时候一起组织到扬州或者徐州去玩玩。三班的张老师来自徐州,他说徐州并没有很多好玩的,再加上到徐州玩大家必须都在徐州住下来,所以这个方案就被否决掉了。当时周庄旅游正开始红火,因为陈逸飞的双桥的油画大家一致同意到昆山的周庄去看看,除了常州的汪老师放假要回常州外,其他我、黄老师、赵老师、张老师、曾老师、邵老师一行六人就在五月份学生放假的一天我们坐上了发往昆山的校车。到昆山后,我们六人再转中巴车来到周庄。说实话,二十年过去了,特别是江南水乡也游览了许多,对于景点的记忆我已经不太清楚了,但是对于一同前往的人员我总是记得很清楚。我们一进到周庄就遇到了一个土导游,他一直跟着我们,我们说我们不会买东西的,他也不走,印象中给我们讲解了双桥、沈万三、参观了沈厅,总之全程免费陪同了我们。我面子薄,见他跟着我们两个小时,中午的时候就听从了他的介绍去了一家饭店吃万三蹄。可能我们都不是江南人,大家都不觉得这个万三蹄有什么好吃,反而价钱老贵的。当天游玩完周庄之后,我们都各自去忙了自己的事情。那一年,我还组织了一次旅游。
一晃二十年过去了,当年一同共事的老朋友散落在全国各地,也不知道大家过的怎么样,借此小小的回忆问候大家好。
109这些人,那些事(三十九)
扬州人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号称孤篇冠全唐。扬州作为一座建城已经有两千四百多年历史的古城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应该也不低。七十年代我读小学背诵李白的“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时根本不知道扬州在祖国哪个地方,更不会想到自己竟然会在扬州居住过一段时光。无锡人把扬州也作为苏北的城市,但是扬州人自称自己是苏中,而我把扬州也当成江南水乡一样喜爱。由于岳父一生都工作在扬州,所以从 1999 年起到岳父搬到镇江居住的 2005 年期间我有六年时间基本上每年都要到到扬州居住一段日子,短则两三天的传统节日,长则五六天的寒暑假时间。对于这座已经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古城,我只能散记一下自己对这座城市的点滴记忆。
扬州八怪画院的院长刘方明先生与我岳父有师生之缘,1999 年我结婚的时候,我岳父向他求了一幅书法。我特别喜欢《三国演义》的开篇词《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请好几个书法家帮我书写过,刘方明先生书写的我最喜欢,一直挂在家里的卧室里。虽然至今没有与刘方明先生谋面过,但是六千多个日子天天温习这幅书法,我感觉自己就像《侠客行》的石破天一样,似乎对方明先生的艺术有了一点点体会。
扬州的美食很多,第一次品尝扬州的美味是到扬州富春茶社吃扬州包子。富春的包子很有特色,三丁包、五丁包,还有大煮干丝、千层油糕、翡翠烧麦等味
110道都很好,由于慕名前来的游客太多,所以一年四季客满。据说后来扬州本地人都不太去富春而去冶春了,大家觉得冶春的干丝要比富春味道好。外地人可能并不知道扬州的素包也很有名字,前些年,我到扬州买了一些扬州五亭的素包春节送人,吃过的朋友有好几位来打听怎么在网上购买。
扬州历史悠久,自然有不少独具地方特色的文化。天下闻名的扬州三把刀在扬州人手中就不仅是技术,还是一门艺术了。岳父以前在扬州居住的地方就在文昌阁旁边,属于扬州的市中心。岳父居住的楼房下就有一间理发店,店很小,但是格局不小。因为这间理发店的对联是:做天下头等大事,理人家千丝万缕。一直到岳父搬离扬州,这间理发店都在经营。扬州菜刀是声播全国、享誉世界的淮扬菜的代名词,扬州的老街区保留着中国传统工艺匠人的经营模式,古朴平实,感觉是到了七十年代的中国,只要你找对了人,基本就能买到正宗的扬州菜刀。
清代诗人王渔洋《浣溪沙?虹桥怀古》有“绿杨城郭是扬州”的诗句,所以扬州也称“绿杨”,一看就知道扬州的柳树很有名。柳树也是扬州的市树。如果不错过扬州的美,春天三月份来是比较好的。整个城市柳树摇曳,千姿百态。尤其是在?西湖的长堤上,三步一桃,五步一柳,桃李相间,真的是桃红柳绿,让你有春风得意的感觉。
扬州历史文化名人不少,在扬州居住期间曾走访过朱自清故居,印象更深的是带小孩走到了扬州中学,傍晚的扬州中学没有学生,看到朱自清先生的塑像立在那里,想到朱自清先生的生平,对民国学人的精神肃然起敬。
岳父五十年代大学毕业到扬州工作直至 2005 年因年老迁居镇江。他对扬州充满了感情,我回扬州开车载着他时他坐在后面总是在拐弯时说一句“左”、“右”。
111年深外境犹吾境,日久他乡是故乡。岳父平时不善言谈,离去又突然,没有机会问问他对扬州的记忆。
112这些人,那些事(四十)
我以为苏南的各个城市中无锡是综合名气可能被高估的一个,而镇江则是被低评的一个。在今天这个拼经济的时代,无锡和苏州一直以自己有钱而闪耀苏南,可是不要说上溯到几百年前,就是上溯到一百年前,镇江也毫不逊色于无锡甚至苏州。这些年无锡人一直在传南京要直辖,无锡将成为江苏的省会,一旦无锡成为江苏的省会则一定会迎来飞跃的发展。但是,直到共和国成立的 1949年,镇江作为江苏的省会都有二十多年的历史了。
《文艺心理学》在论述痛苦对于艺术家的价值时说:痛苦是艺术的源泉,一帆风顺的人往往是浅薄的。无锡的三国城特别灵山大佛确实很壮观,尤其是灵山大佛因为世界佛教论坛已经声播海内外了,但是如果苛刻一点的话,我以为底蕴还是差了一点,这个底蕴短时间无法提升,只能靠时间来积累。如果你能够在镇江居住一段时间,你真的能经常在不经意间发现他许多让你感动的地方。
我以为旅行的目的之一就是让你在完全投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陌生的文化、陌生的人群中再次认识自己。镇江应该可以给你提供这个认识自己的机会。镇江最有名的景点就是三山风景区。即金山、焦山、北固山。其中北固山风景区最被人称道,山不高,但号称“天下第一江山”,当年辛弃疾任镇江知府时,感慨自己报国无门,登高望远,留下了《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篇传唱千古之作。岳父人生的最后 11 年就居住在镇江,家离焦山很近,离北固山也不远。我经常散步来到焦山或者坐几站公交车到北固山。北国山大门口的公交站台似乎叫江滨医院站,有一个深冬的傍晚,天下着细雨,我就站在站台等车,看着熙熙攘攘赶
113路的人,无聊的等待公交车来的时候,回头望见了平时常见的太史慈的墓,突然一种莫名的沧桑感涌入心头,真是“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无锡的惠山有天下第二泉,镇江的金山有天下第一泉,可惜法海这个背锅侠至今都没有让金山的大名得到应有的评价,了解金山,大年初一来看看比较合适,基本上是本地人来烧头香的,游客很少,如果天气晴朗,碰巧春节气温又不低,那就可以江天一览了。焦山则适合隐者去探访,外地人到镇江一般就是北固山或者是金山,很少去焦山。焦山本来就是因为东汉的隐士焦光不愿在腐败的官场同流合污拒绝汉献帝的三次邀请隐居于此而得名的,焦山也称为“文化山”,可见其文化底蕴的深厚。镇江真的不适合在旅游旺季去探访,应该在某一个你觉得无聊的时候去寻访的地方,坐高铁二三十分钟或者从无锡开车一个半小时,住上两天,在这个城市慢慢的晃悠,发现真实的自我。
镇江的美食不少,同样需要你慢慢的寻访。比较出名的是“三鱼、三怪”。“三鱼”即“长江三鲜”鲥鱼、刀鱼、河豚;“三怪”则为肴肉、香醋、锅盖面。俗称“肴肉不当菜,香醋摆不坏,面锅里面煮锅盖”。外地人有的不知道肴肉是冷吃的,以为要放到微波炉中热热,等拿出来一看全是水了,就像上海人从我老家带回去的闽笋不知道怎么烧一样。
大概在 09 年 10 年左右,我元旦
回镇江时,晚上看电视,无意中看到
镇江电视台的“大爱镇江”文艺晚会,
表彰每一年感动镇江的平凡的人和事。
好像主持人是凤凰卫视的胡一虎、陈
晓楠、杨锦麟。我在每一个年末这个特别的日子观看凤凰卫视的名嘴到镇江这个小城市来主持这样温馨的晚会,给我许多的感动。
114镇江因为经济的原因,这些年发展并不快,但是也因为没有大发展,所以外来人口并不多。穿梭在古旧的小巷,感悟历史的沧桑,享受小城温暖的午后,体验慢生活。有一回,我来到一个胡同,江南很少有胡同,一打听,才知道大概元朝时此地聚居的是胡人,所以地名就叫某某胡同了。上次我乘公交车,到了一个站叫“梦溪广场”站,自言自语的问“难道沈括也是镇江人吗?”车上的无名乘客告诉我沈括晚年就定居在镇江并完成了巨著《梦溪笔谈》。
怪不得沈括来到镇江会觉得是其宛若梦中所游之地。
115这些人,那些事(四十一)
旅游越来越进入平常百姓家,普通中国家庭基本上每年都会有或远或近的出游。但是,还是有一些人仍停留在到此一游的阶段,我以为这其中有导游的责任。1996 年夏天,我带学生从无锡到洛阳、武汉、九江、南京游学了半个月,其中到洛阳北邙山旅游时的导游就很有文化,从她那里我第一次听说了“生在苏杭、死葬北邙”的典故。
我一直以为苏州是一个非常暖心的城市。虽然我居住在无锡已经二十多年,也把无锡作为了我的第二故乡,但是我内心还是非常喜欢苏州的枕河人家、悠长小巷、江南烟雨、枫桥夜泊。第一次被苏州温暖是在苏州的园林。95 年我来到无锡之后,经常要带班级学生到苏州秋游,那时候不像现在,教育机构怕孩子出事一般不允许春游和秋游离开所在的市县。我记得那几年到苏州出游的机会非常多,夏天到苏州乐园,秋天到苏州园林。秋游到园林后,也不像今天生怕孩子出事让小学孩子手牵手或者限定中学生一个活动范围,因为苏州园林基本上都不大,虽然它通过曲曲折折的设计让你觉得仿佛很幽深。我一般在进园林后,给孩子们定下几条规矩、设定几个小组长之后就一个人登上园林的最高处静坐了。不知道游过苏州园林的朋友有没有发现,苏州的园林基本上都有一个最高点,我在最高点上基本能观察到学生的活动,也有一些玩累了的孩子会跑到我跟前,问我需要点什么,这时,我只要提醒他们注意安全就可以了。那几年的秋天,我在苏州园林观看江南深秋的阳光一点点落下,静静感悟生命的季节悄悄的远盾。
苏州给我的第二次温暖的体验是我在苏州送别友人。九江的一位朋友到无锡工作两年后要离开无锡了,我说我送送他。他说我们到苏州玩玩吧。也是秋天吧,我和他乘坐火车到了苏州,已经不记得到底玩了什么地方,只记得傍晚的时候我们找了一个小店,点了几个小菜,叫了两瓶黄酒,我们一边看着外面匆忙回家的人流,一边喝着黄酒。离别虽然总有一些伤感,尤其是在秋天的时候。但是那次
116离别我并没有多少悲伤,这位朋友比我小近十岁,我告诉他有更美好的未来在等待着他。第二天,我还送他到了南京,看他上了回九江的轮船后才回无锡。
苏州给我的第三次温暖的体验是大前年我女儿考托福的时候。因为小女要远行,需要考托福,记得在苏州就考过两次,每次去考试的时候,我爱人的苏州同学都会过来陪同。在苏州大学考的那一次,那位同学也来了。在孩子进入考场之后,她陪我们到了苏大对面的一个小园林游玩,这个园林叫耦园,她是苏州本地人,对苏州园林比较熟。这个园林也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耦园三面临河,粉墙黛瓦,映衬着小桥流水,颇有江南水乡风韵。在同学的介绍下我们在这个私家园林中参观了两个多小时。苏州园林很多,一般人去的总是拙政园等少数几个名气很大的园林,像耦园这样藏在深闺的园林游客自然很少了。我记得里面有几个唱苏州评弹的演员,点一曲大概只要 10 元,我点了两首,似乎是《昭君出塞》和《长恨歌》,我们三个人坐在那里听两个演员演唱。我是身在耦园心系考场。小女要远行,她还小,还没有品尝过离家的滋味,作为父亲,虽然相信她一定能够照顾好自己,但还是隐隐有担忧的。中午考试结束,我们问她考得怎么样,孩子没心没肺的回答每个题目都做了,全然不懂得大人的感受。
二十多年,每年都会去到苏州好多次。陪同父母游玩过虎丘,多次带着学生游玩过拙政园,孩子小的时候每年带她登天平山赏枫叶,在冬天去到绣品街选购过送给美国友人的绣品,夜晚听过寒山寺的钟声,坐过穿梭在小巷的人力车,也带过许多朋友游玩过苏州,99 年就去过金鸡湖景区,苏州的诚品书店开业的第一天就去凑过热闹,多次拜读过江苏古籍出版社出版的《三生花草梦苏州》。苏州是给过我太多温暖记忆的人间天堂。对于苏州,我怀着深深的敬意。
117这些人,那些事(四十二)
昨天是六一儿童节,微信圈一大帮老少朋友都在晒初心,连外媒都关注了中国青年“蹭六一”过儿童节的心态。我也不由想起孩子小的时候每年陪她过儿童节的往事,一转眼孩子就大了,她也再不会像小时候那样向我讨要儿童节的礼物了。接下来的一些习作我准备记录一下这些年旅行的记忆。孩子从小就跟着我奔波,别的不说,单是每次回一趟老家一般都要奔波十几个小时,相当于她现在飞到美国一次。我也是在旅行中第一次发现孩子有了自己的主见,觉得她成长为一个让我不能再马虎应付的父亲了。我先记忆几位旅游中的导游的印象。
从孩子读四年级开始,我尝试着带她到更远一点的地方去出游。第一次远行选在了神奇的九寨。我们这些年的出游从来都没有走旅行社,都是自助游。一般都是在网上选择一位口碑比较好的私人导游,由他带车接送我们在当地旅游。九寨游的导游是一位藏族师傅,叫泽师傅。九寨沟机场叫九黄机场,据说由于高原气候条件比较复杂,飞机基本都要晚点,那时候叫“十飞九黄”,我们当年从成都飞九寨的时候就晚点了一个多小时。泽师傅接到我们的时候已经是傍晚了,他送我们到酒店住下来的路途中,经过 99 道拐的时候,由于高原反应加上不停的转弯,同行的一位朋友好几次停下车到路边呕吐,但是泽师傅脸上没有一点怨色,总是停在路边等待。这是我们第一次请藏族的导游,又是刚见面,我也比较奇怪他怎么不说一句安慰的话,只是看着逐渐黝黑的天空和茂密的森林,希望能够早点住下。九寨一张门票可以游览两天,第三天下午我们九寨游玩结束,泽师傅接我们到了他家做客。印象中同为藏族同胞的泽师母就要善谈许多,我们了解到九寨旅游开发之后他们家的变化,在他们家我第一次真正品尝到地道的酥油茶,一连喝了好几杯。九寨旅游的最后一站是到诺尔盖草原,那时候去诺尔盖的人非常少,我记得当年整个景区加上我们五名游客都不超过二十人,由于同行了好几天,泽师傅也稍微多了几句话。在景区门口,泽师傅对我说:你们汉人夫妻之间称呼
118还是很亲热的。我喜欢开玩笑,就一本正经的对他说:你还没有发现我们汉族女儿的缺点。她在我年轻的时候叫老公,等时间长了就会叫老贼(这时候还是人),再就是老狗、老东西(人都不是了),最后就叫老不死了。泽师傅一脸同情的看着我,我也没有拆穿自己的谎言,至今都觉得对泽师傅有点愧疚。泽师傅是我们长途旅游中遇到的第一位师傅。泽师傅虽然话语不多,但是带我们品尝了正宗的酥油茶,在诺尔盖县城品尝了平生第一次难忘的熟牛肉(我们五个人吃了五斤),还带我们到牧民家里喝了现挤的鲜奶。不知道泽师傅现在是否还从事带车接送的导游业务,这么多年我一直祝福他全家扎西德勒。
我第二次带孩子远行选在了新疆的南疆,我们在南疆整整呆了 15 天。这次同行的师傅是欧阳师傅,在欧阳师傅的导游下,我第一次感受到南疆的壮美、民俗的奇异,觉得新疆真是个好地方。欧阳师傅是一位真正喜欢旅游的好导游。他父亲是国民党的一位师长,解放前没有去台湾,就留在了新疆。对于家族的经历他没有细谈,现在想来应该是有非常多的故事,就像到现在我都觉得欧阳师傅身上还有一种神奇的魅力。欧阳师傅在喀什机场接到我们的当天是晚上十点多,但是太阳还没有落山,从机场把我们接到酒店安顿后他带我们去吃烤羊肉,可能我们是饿了,看我们狼吞虎咽的样子,欧阳师傅对我们说:整个行程我们都会有不一样的美食,不要急,慢慢品尝。还有告诉我们整个行程都是非常奇异的,因为之前我们和他确认过行程,他对我们说因为新疆很大,所以可能小的行程会更改,问我们是否在意。我们第一时间就感受到欧阳师傅的真诚,回答说没有关系,反正是自助游,玩到哪里就住到哪里。就这样,欧阳师傅带我们走访了喀什古城,直接进到了维族人的家中。带我们到了中巴边境、中吉边境、中哈边境,到了西部第一村、西部第一岗,送别了当天的最后一缕夕阳。长途旅行有时候会比较辛苦和单调,但是欧阳师傅总是用自己对新疆的真心的喜爱点燃我们的情绪,使我们半个月的行程都觉得非常享受。我们去的时候是新疆 7.5 事件的第二年,但欧
119阳师傅凭他多年新疆带团的经验让我们充分享受了无障碍的旅游。那一年我女儿似乎读四年级,欧阳师傅很喜欢我女儿的天真和顽皮,临别时告诉我女儿以后长大了还想到新疆旅游就带着男朋友再找他做导游。南疆之行后,与欧阳师傅一直有联系,前些年还托他邮寄过新疆的大红枣,我们当年在新疆旅游的时候欧阳师傅带我们精打细算走了十五天,每人平均每天的伙食费是三十元。去年听说欧阳师傅带了德国国家电视台的一个团,我觉得可以弥补一下当年带我们的“亏损”了。在新疆这个中国国土面积六分之一的大地旅行,也只有欧阳师傅这样真正热爱新疆的人才能向外人介绍好新疆,至今难忘欧阳师傅带我们在南疆的十五天。
120这些人,那些事(四十三)
孩子初一暑假的时候,我和她游历了大西北,期间结识的导游师傅是甘肃敦煌的张师傅。那年暑假的出游我们先火车到西安游玩了两天,再火车到银川游玩了一天,再银川乘火车到兰州游玩了一天,再从兰州乘火车到敦煌。张师傅是从敦煌开始带车接送我们的。张师傅年纪比我稍微大一点,有着西北汉子的质朴,话语不多,开着一辆普桑轿车做导游。在敦煌我们游历了三天,印象中第二天的路途比较辛苦,因为我们走了阳关、玉门关和汉长城。由于进玉门关的时候正赶上部队在实弹演习,所以车子在玉门关门口等了好长时间。游完玉门关还没有到阳关的时候已经是午后了,离阳关景区还有一段距离,张师傅说这里很难找到吃饭的酒家,只有之前的老的景区附近有两家,我们于是到了号称“阳关第一酒家”的一户村民家里吃了顿农家饭。西北夏天虽然温度比较高,但是只要是在树荫下就很凉爽,这户人家面积很大,菜园也非常大,我们就在户主葡萄园下摆的桌子上用餐,印象中这是西北旅游过程中非常有意思的一次用餐。在阳关,喝着小啤酒,想象着此地曾有多少古今名人驻足,而小小的我也能在此思接千载,真是天地悠悠,浮生如梦。我们在敦煌呆了三天后张师傅就开始载着我们翻祁连山往青海西宁去。张师傅可能刚开始做导游,或者可能是西北地域辽阔,平时他不太离开敦煌的缘故吧。总之,从敦煌到西宁的这一路,我觉得他不太会看路标,地理位置也不是很清楚。还有他自带的导航仪可能比较老了,经常导航错误。特别是到了大点的城市他就不太敢开车,一直被别人催。他和我在新疆旅游的欧阳师傅不一样,欧阳师傅非常爱惜自己的丰田霸道,我只在巴音布鲁克草原和阿合奇帮他开过两小段路,其余欧阳师傅都不让我碰他的爱车。而张师傅则非常愿意我来开车,特别是到了城市车多的时候,所以在西宁和张掖基本上都是我开车的。路途中有个小插曲,我们在祁连县住下来的时候,另有一位师傅可能也是第一次带队走这条线路,想第二天和我们同行,张师傅问我们是否愿意。我们说可以,但
121是具体行程要根据我们的安排来走。第二天早晨可能对方客户觉得这样不自由,我们还没有起床他们就走了,而我们是到了八九点钟才动身的,可是等我们走了几个小时吃午饭时,那位师傅打来***才发现他走错了线路,往回走了几个小时。翻越祁连山的路是快不起来的,张师傅那天下午一直为他的同行担心,第二天早上他告诉我,他那位同行为了不致客户耽误行程,硬是在晚上十一点赶到了我们当天住宿的县城,据说那位师傅的汽车刹车片都刹坏了,后来几个小时是靠手刹来控制刹车的,等安顿客人住下后,他晚上再请人换刹车片的。到西宁后,我们自己联系的是民宿,本来张师傅到西宁后就与我们分开的,由于那几天西宁酒店紧张,我们得知张师傅没有住处就告诉他反正我们预定的民宿房间多,他可以过来住,没有关系的。就这样,由于从敦煌到西宁一路赶路,晚上怕耽误张师傅休息,所以我们没有怎么聊天,但是在西宁的时候我们好好聊了几天,我才感到西北汉子火热的心。张师傅在西宁呆了两天后,正巧又接到了一单从西宁到敦煌的业务,他就不用空车回去了。临别前,他反复对我说,今后再到敦煌一定要找他。那年夏天,无锡热的不得了,而我在西北清凉了半个月,而阳关和玉门关我确实还想再去看看的。
女儿国内长线游遇到的最后一位师傅是刘师傅,他带我们走了川藏线。时间是 2015 年 5 月份。刘师傅是成都人,原来是川藏线上的汽车兵,后来自己开了家跑川藏线的旅游公司。我们知道川藏线很危险,所以行前联系的时候就点名要刘师傅做我们的驾驶员。据刘师傅讲,正好他要看看川藏线上新设的关卡,所以就同意了。可能是川藏线的危险,一路上风景好的地方刘师傅根本不停车都是快速通过,他告诉我们,旁边的山崖上经常会有碎石落下,人在车上都危险,不能下车看。看到有的游客在下面拍照时,他总是说这些游客无知,不要命了。不过川藏线确实危险,有几段险路我坐在车上都怕看,刘师傅也全程都没有让我碰一次汽车。这次旅行我全家以及我父亲和我妹妹都同行了,一路上我们称呼驾驶员
122刘师傅,刘师傅叫我近八旬的父亲也为刘师傅,由于高原反应,本来准备到阿里地区去看看的行程就取消了,不过和家人一同走川藏线是非常难忘的记忆。
123这些人,那些事(四十四)
前些天又被一位老友拉进了一个微信群,见到了失联近二十年的几位老同事,不得不折服于科技的伟大。现在只要你有一个手机,真是随时随地都能把你拎出来,除非你不愿意联系他人。微信圈中童年之交有群,少年之交有群,家庭成员有群,单位同事有群,老乡有群,就连临时组个饭局也设群,虽然俗如我辈的庸人翻阅微信大多是浪费时间,但一些高雅之士的朋友圈定是高朋满座,群贤毕至。
由于地域等原因,中国自南宋之后经济一直往南发展,近几十年来南方对年轻人的吸引力更应该是超过北方的。别的不说,几十年前南方做老师的都有不少不太会普通话,但是现在随着人员的流动,几乎所有的年轻人都能讲普通话了,这里面肯定会有南下的北人的影响。像我这样的小南蛮日子久了,就常常会夜郎自大,看不到北国壮丽的风景和北方汉子的豪情。
96 年的时候,认识了一位前述才拉近微信群的陕西汉中的朋友,此君说话声音不急,语调不高,缓缓而言,结尾的语词有点拖长声音。一天周末,大家相约到一个小餐馆去打牙祭,那时候餐馆里正时兴卡拉 OK,在等饭菜的间隙大家拿着话筒唱起了歌。这位汉中的老兄我平时也没有听他唱过歌,以为他也不好这口,等电视画面出现黄土高原的调子时,他突然站起来说“我来唱这首歌”。本身我们都不是学音乐的,只是无聊等饭局开始时先吼几声而已,所以大家对他唱歌根本没有一点期待,哪知道一开腔,那种粗犷、豪放、苍凉的味道就打动了三三两两闲聊的我们,我们仿佛和他一起走进了千沟万壑的黄土高原,听他扯着嗓子喊信天游。我第一次默默的体会到地域文化对一个人深刻的印记。
甘肃也是一个让我见识到自己浅薄的地方。南方景点多、寺庙多,景点内对联也很多,缺点是游玩时很多对联来不及深刻的学习。去到北方,地域辽阔,景点之间相距很远,不像我们南方可能驱车一个小时都已经经过了好几个城市,而到了北国想想好不容易来到一个景点今后再来也不方便所以常常会细心游玩。前
124几年我去甘肃游玩时景点的游客也很少,再加上几个景点孤零零的矗立在戈壁中,所以能够有充分的时间学习景点的对联。比如玉门关的对联是:无边晴雪天山出,不断风云地极来。那天到玉门关的时候正赶上部队演习,我在门口等了许久才放行,印象中还有一副书写现代戍边战士的长联也很有气魄,但是我已经不太记得了。而离玉门关几十公里的阳关的对联又是:悲欢聚合一杯酒,西北东南万里程。或许中国历史上很多有才能的人不见容于皇家,空怀报国之心却常常发配边关,来到塞北荒凉之地,反思着自己的人生,常能体悟出普通人没有的情怀。所以塞北景点的对联不多,但都非常经典,仔细想来也是的,一两千年下来就拿出几幅对联供你学习,这该是多么凝练的文字啊。我一直怀疑是否这些被贬谪之官员也深刻带动了当地文化的发展。认识的一位朋友是酒泉人,搞体育的,以前只是听他说过在体校训练是每天从酒泉跑到嘉峪关往返,去年他做生意时注册了一个“丝路驼商”的商标,在微信上发了这样一首诗:大漠风起尘飞扬,千年丝路通北疆。咧咧西风遮云日,侠客豪情走异乡。剑影刀光忆汉唐,血染黄沙落残阳。羌笛悠悠驼铃响,千金一诺是驼商。拜读之后佩服不已,虽然我学的是中文,但是这诗我写不出来。这应该也是地域文化对一个人深刻的影响吧。
郭小川先生在其诗歌《青纱帐?甘蔗林》中早就告诫过年少无知的我:我们的国土到处都是一样。人生过处唯存悔,有钱难买早知道。活到老,学到老才是真理。
125这些人,那些事(四十五)
可能全世界知道阿合奇这个地方的人一半都居住在无锡。阿合奇县是位于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东北部地处天山南脉腹地的一个边境县。其北部以及西部与吉尔吉斯斯坦交界,国土面积 1.68 万平方公里,人口却不到四万人。我 2010 到这里旅游的时候需要边防证,而我们无锡与这个县结对共建已经有十几年了。无锡人口近千万,许多无锡人对新疆很多地方不熟悉,可是由于每年都有人在援建阿合奇,所以很多无锡人都知道这个需要边防证才能抵达的地方。
导游欧阳师傅载着我们从喀什出发在南疆已经转了好几天,晃晃悠悠我们似乎进入了一个山谷。新疆三四点钟下午的阳光本来应该是很炽热的,可是此时天边的那一缕白花花的太阳照在汽车玻璃上我们却并不感到热。正昏昏欲睡的时候,欧阳师傅突然说,看,前面就是“马奶子河”。只见汽车的右前方流淌着一条并不宽阔的河流,河水也不湍急,只是河水远远看来似乎是银白色的。原来此地的河水既不是绿的、也不是蓝的,而是略带白色的河水,所以当地人称呼为“马奶子河”,究其原因应该是此地矿物质丰富的缘故。
汽车继续在崎岖的山路上拐来拐去我们才来到一个靠河的小县城。抵达时已经是晚上十点多钟了,欧阳师傅告诉我们这个县叫阿合奇。今天可能只能住在县政府了,因为这个县基本上没有外来人口,再加上到此地需要边防证,很少有游客到此,因此没有旅馆供大家住宿。我们跟着欧阳师傅来到了县政府招待所安顿下来之后,想到街上去看看有没有饭馆,可惜很遗憾,走遍了横直各几十米左右的县城两条街道并没有找到一个饭馆,只好在一个小卖部买了几包方便面回到招
126待所泡面吃。
第二天早晨,我们起床后到招待所的饭店用早餐,意外的看到一批讲着无锡话的人,在几千公里之外的中吉边境竟然听到了熟悉的乡音,自然分外亲切。原来他们是来自无锡教委、无锡教育电视台、无锡一些名校的领导以及教师,是到阿合奇来慰问工作的,听闻我们也是来自无锡的自助游的游客,他们也很高兴。其中一位教育电视台的工作人员还说希望回无锡后能找我们去做节目,可能是看到几位学校的老师询问我女儿竟然不是无锡几所名小学的学生后流露出的失望表情,我们婉拒了他们的一同观看猎鹰表演的邀请,早饭后就匆匆上路了。欧阳师傅是个细心的导游,他告诉我们等会他带我们去看柯尔克孜人家里的鹰。由于阿合奇属中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长冬无夏,春秋相连,我们去的 7 月份应该是他们的初春,路上停车走了好几户人家都没有鹰。欧阳师傅告诉我们,这里家家户户都养鹰的,因为一到冬天他们的食物就靠这雄鹰为他们猎取了。一般在冬季来临之前,家家户户都必须把鹰训练好,可能现在有的人家还没有开始熬鹰。在经过了一户办结婚喜宴的人家后不久,我们终于在一位柯尔克孜人家里见到了一只小鹰。主人告诉我们,这头鹰是他从很偏僻的一个小山坡逮住的,已经在家里驯养了一段时间,但是还没有完全驯服。每天花费在这只鹰上的费用要几十元人民币,超过了全家的伙食费,但是冬天就全靠它了。我们来到笼子里近距离看了一眼这只鹰,我发现鹰脚下有个血淋淋的动物,主人告诉我们这是条狗,用来喂鹰的。我问欧阳师傅,***在我们老家也是很凶猛的动物,难道斗不过鹰吗?欧阳师傅心平气和的告诉我,鹰是天上最凶猛的动物,如果俯冲下来,两个爪抓住猎物,用力一撕活生生会把猎物折断。我有点后悔没有去观看猎鹰表演了。
后来才知道阿合奇县不仅是猎鹰之乡、库姆孜之乡、柯尔克孜刺绣之乡,还是玛纳斯之乡。《玛纳斯》与藏族《格萨尔》、蒙古族《江格尔》一起号称享誉世界的“中国三大英雄史诗”。阿合奇就是玛纳斯文化的发源地。柯尔克孜族和汉
127族一直很友好,前年有幸在无锡观看无锡歌舞团和阿合奇歌舞团联合打造的舞剧《英雄?玛纳斯》首演时,觉得又来到了那个神秘、幽静的猎鹰之乡。由于无锡至今还在援建阿合奇,所以经常能够在无锡的媒体上知道阿合奇的一些消息,真希望今后还有机会去到这个人口只有几万人的猎鹰之乡。
128这些人,那些事(四十六)
在欧阳师傅带我们领略新疆的瑰丽奇景、体会民族风情、品尝西域小吃的过程中发生了很多有趣的意外,这些小意外颠覆了我往常的一些想法,让我至今难忘。
经过大小龙池的时候我们是住在当地的牧民家里的,条件很艰苦,房间里没有卫生间也不能洗漱。可能是太过于偏僻,我们当年到的时候此地仍没有移动信号,如果要联系外界的话必须通过接待处的服务站与外地联系。由于没有饭店,我们只好啃着自带的干粮解决了一顿晚餐。愿意提供我们住宿的牧民家有一把很古老的铜壶,我们非常喜欢,跟她讲了许多好话都不肯出卖给我们,只同意我们使用一个晚上,好在没有出现黑熊精,第二天天微亮女主人见我们起床就来把这把铜壶要回去了。没有买到心仪的铜壶,早饭后我们匆匆上路,刚开车不久就领略了天山的险峻。小时候看《说岳全传》一直理解不了高宠挑滑车的故事,一来想象不出那么险的地方,二来认为高宠应该可以躲啊,三来这么重的滑车放的人要放的准放后滑车一定要往高宠处来也似乎不太可能。但是我们翻越大小龙池往巴音布鲁克草原去的路上让我终于明白了几十年前的困惑。虽然川藏线也很危险,但是经过大小龙池后的一段山路我以为是我遇到的最险的路,坡度太陡了,如果不是欧阳师傅的四轮驱动的越野车,我想一般动力的车应该爬不上去的。看到欧阳师傅开足马力上坡时,我突然明白了高宠挑滑车的故事是可能的。傻孩子明白事理总是比别人晚,你看,我几十年之后才明白别人 10 几岁就懂的事情。过了山顶之后有一处山崖,我们的车从山崖边缓慢通过。欧阳师傅告诉我们,前几年有一辆自驾游的车就是从这里翻下去的。我问欧阳师傅,那后来有没有下去找?欧阳师傅说:找什么找?长眠在这里了。我们都沉默不已。过了山崖不久,前方施工,有人拦车,我们等了一个多小时才放行。这个时候我们才明白了昨晚欧阳
129师傅为什么不翻山要住在大小龙池的缘故了。
可能是刚才的一路险境让我们心有余悸。虽然已经翻山成功了,但是车上的我们并不像往日那么活跃。欧阳师傅或许是刚才开车比较辛苦,突然对我说,你来开开试试。这一路过来欧阳师傅还从没有让我碰他的爱车一次,听闻他允许我开他的四轮驱动的丰田霸道,我立马和他交换了座位驾驶起来。车子太大,我人太小。开着其实不是很舒服。再加上是人家的爱车我一直小心翼翼的驾驶着。路越来越大,越来越好,视野越来越开阔。突然,在单调的泥土色中远方出现了一点绿,又没有了,又出现了,再拐过几公里后,绿色越来越多,然后是出现了牛羊。接着,一大片一大片的绿色涌入视野,越开越快,越开越轻松,然后,就是蓝天和草地将我包围了。我被草原深深震撼了,第一次真切感受到了微软蓝天草地桌面的感觉,也第一次理解了席慕蓉的《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同行的人欢呼雀跃起来,欧阳师傅平静的告诉我们:这就是巴音布鲁克草原。
见到了一大片花海,赶紧停车,草地刚刚下过一阵小雨,几个汉族妇人正在草地上捡蘑菇。她们告诉我们是在此地谋生的四川人,我们问她们捡的蘑菇出售吗?商谈好价钱我们买下了他们刚采摘下来的新鲜的蘑菇。中午午饭时,找到一个川味馆的厨师烧蘑菇,老板娘特地过来对我们说:帮你们烧没有问题,但是如果出事了你们自己承担。
清乾隆三十六年,蒙古的土尔扈特、
和硕特等部落,在渥巴锡的率领下,一路
千辛万苦从俄国举义东归,清政府特赐水
草肥美之地给他们,将他们安置在巴音布
鲁克草原和开都河流域定居,根据这个故
130事拍了个电影叫《东归英雄传》。我们在巴音布鲁克的两天很巧,第一天正赶上赛马节的露天音乐会,在等待演出的时候和一位蒙古族演员合影留念。第二天赶上了那达慕大会,观看了开幕式,虽然俭朴,但看到了牧民们牵着天鹅和狼开道,大开眼界。巴音布鲁克有中国第一个天鹅自然保护区,路途中我们几次停车想近距离和天鹅接触,但是都没有成功,稍微闻到一点人的气息,天鹅就飞走了。看来,我们只能是这片美丽草原匆匆的过客。
131这些人,那些事(四十七)
去过雅鲁藏布江大峡谷,三十年前穷游过长江三峡,也到过一些自称为峡谷的“峡谷”。在新疆走过的两个峡谷给我留下了比较难忘的印象。
我们先去的是温宿大峡谷,温宿大峡谷位于温宿县境内天山山脉中段南麓前山区博孜敦柯尔克孜民族乡境内,大峡谷距温宿县城东北约 80 公里,距国道 314 线 26 公里左右,总面积 200 平方公里。这里曾是通往南北天山古代驿路木扎特古道的必经之地,当地称之为“库都鲁克大峡谷”,维吾尔语意为“惊险,神秘”。印象中似乎欧阳师傅是这样介绍的,我们途经阿克苏,欧阳师傅问我们是否愿意到附近的一个叫温宿大峡谷的地方去看看,如果不去,反正此行我们还将有一个更有名气的天山大峡谷参观。既然途经了,那说明我们有缘分,当然应该去看看了。
我们到温宿大峡谷门口的时候大概是下午四点钟左右,新疆的景区工作人员少,游客更少。景区门口停着一辆柴油车,我们去的时候似乎还不要门票,但是由于是我们自己驾车进景区所以缴纳了一点费用(景区当年还不提供车辆服务的,只能自己驾车进去)。等我们开始上车的时候,一辆小轿车呼呼的从我们前面先行驶过,欧阳师傅笑着对我们说:他们会在前面等我们的。果然,我们往景区内开了没有两分钟,这辆小车就陷在沙子里了,不管怎么样都出不来,欧阳师傅告
132诉我们:看见景区门口的柴油车了吗?那就是用来拖这些胆大的车子的。温宿大峡谷一入口是一大片沙地,两棵胡杨树立在那里,我们在胡杨树那里合影之后继续往前开,这个时候欧阳师傅的车已经挂了四轮驱动了,再转了两个弯,里面越来越幽深,正要往一个峡谷里行进的时候,我们的车也不幸陷进去了,欧阳师傅由于之前挂着四驱横冲直闯,以为没有什么事情,哪知道无论我们怎样给轮子加石头垫和挖沙子,汽车就是出不来,耽误了一个多小时,看看天色将晚,欧阳师傅说:我们也只能请柴油车来拖出来了。打景区的***,不一会儿,柴油车过来帮我们把汽车从沙子里拖了出来。然后我们继续往前游览,由于时间原因,我们没有再往里走多久,欧阳师傅告诉我们,这个峡谷前几年被人发现,去年才开始接待游人,杨振宁先生到这个峡谷参观之后把这个峡谷和黄山并列为他向外国游人推荐的两个中国景点。里面没有通讯,峡谷纵横,属于丹霞地貌,如果一个人进来迷路的话估计是走不出去的。
告别没有 A 的温宿大峡谷之后,我们又来到了
5A 的天山大峡谷。应该说新疆实在是太大了,天山
大峡谷的面积有一千多平方公里,我们走马观花的半
天根本就是盲人摸象的旅游,当天景区门口似乎就是
我们几个人在那里唯一的餐馆里吃了中饭,见到了一
位漂亮的十八岁维族少女。印象更深的就是我的宝贝
闺女在峡谷里不小心被石头撞到头哭了。
133这些人,那些事(四十八)
我以为到了西藏就像是到了天堂,因为那片土地不太适合人类居住,乘车的旅程中见到的就是雪山、圣湖、蓝天、白云,基本遇不见人。身体不好的人不适合去西藏,说实话,高原反应下所有美丽的风景对你来说都是受罪。到了西北,你会感觉祖国江山的壮丽和中国文化的博大,大漠、戈壁、长河、落日,阳关、嘉峪关,曾经发生在这片土地的往事让你觉得人的渺小、人生的短暂。而到了南疆,你又可能会体会是到了另一片神奇的国土,因为南疆和内地有四个小时左右的时差,内地已经夜深了,南疆的太阳还挂在天空。无论饮食、作息、民俗都和中原大地迥异,异域风情感非常深刻。
欧阳师傅带我们游玩了中国
十大最美草原之一的那拉提草原
之后,又带我们游览了十几公里长
的巩乃斯河,傍晚时候我们来到了
新源县城。县城的大广场上搭起了
一个大的舞台,广场的扩音器内大
声播放着新疆的地方音乐。广场的北面是巨大的美食广场,可能是演出没有开始,人虽然不拥挤,但是还是比较热闹。我们一家家摊位前观看询问,觉得都非常想吃。同行的一位小孩说:我们找个位子坐下,然后再到喜欢吃的摊位上买回来吃就是了。就这样,一行六七人找位子坐下,大家分头去买自己喜欢的小吃。欧阳师傅一路基本不饮酒,当天破例陪我喝了一点当地的散装扎啤,是那种大型的玻璃杯装的。不知道是否是因为海
134拔的原因(当地海拔 1800 米)还是啤酒正宗,我喝完一扎之后就喝不下去了。广场上的音乐会还没有开始,考虑到第二天我们还要出发,所以大家决定回去休息。我们一行缓步回县城的招待所,越走我酒劲越涌上头,好不容易到了招待所楼下,孩子一溜烟似的跑上了楼。我拉在最后,对同行的人说,你们先走上去吧,我走不上去了,就在下面躺一会儿。然后直接躺在了招待所的石凳上,望着高高的白杨,还有透过白杨的月光,微风吹在身上,觉得人生足矣。
第二天起床后,欧阳师傅对我们说,我们今天要经过一个唐布拉草原,是哈萨克人的牧场,由于路况差,很少有散客到此,问我们是否愿意去感受一下原生态的哈萨克人的生活。我们说非常愿意。老规矩,先到大巴扎去买了一些西瓜和哈密瓜,再买了一点馕,以备没有饭店。我们上路后走了两个多小时,看到了一个牧场,远处有一顶毡房,扎在草原的高处。欧阳师傅说,就这吧。驱车来到牧民处,询问一位老者是否愿意让我们参观一下。老者非常热情的把我们迎进了毡房。我们盘腿坐下后,和这一家人聊了起来,老者说他已经八十岁了,家里四代同堂,这一大片草原都是他们家的牧场,然后介绍在家的儿子和女儿,还有三个小孩。几个小孩都在读初中了,是他的孙子和外孙。老人拿出了哈萨克草原特有的马奶子请我们品尝。老者的女儿请我们欣赏了毡房内的挂毯。出毡房后,我们拿出了西瓜和馕请老人全家和我们一起品尝,老人的几个孩子带着我女儿一起骑马,哈萨克人能歌善舞,之前在去红其拉甫的路上也曾参观了一户柯尔克孜人的家,男主人曾为我们表演了鹰舞,是模仿鹰的动作的舞蹈。可惜文章中不能放视频,否则可以请大家欣赏。老者的女儿要为我们表演一段舞蹈,
135热情的邀请我加入,她告诉我这是关于搏斗的舞蹈,看谁先败下阵来,我陪她跳一会儿,跟着她大眼瞪小眼,哼哼哈哈的互斗了一会儿,甘拜下风。大家看得哈哈大笑。老者的孙子读初一,也为我们清唱了一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时间过的很快,老者非常热情,邀请我们在他家吃午饭,准备宰一只羊招待我们,我们谢过了老者的盛情邀请,驱车离开了美丽的唐布拉草原和好客的哈萨克牧人。年轻人和我们挥手告别,老者依然像一位菩萨一样淡淡的看着我们远去。
在南疆半个月,每天漫无目的的驱车在西域大地,基本伙食每顿十元左右,享受陌生环境给我们带来的感受,这是我们当年旅行的目的。哈佛校长德鲁?福斯特说:当一个人处于陌生的环境,他的优点和缺点都会更容易暴露出来,这是我们重新认识自己的机会。孩子们的将来必定是和各种国家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一起工作和生活,所以,了解整个世界也成为了他们的必修课。当我们看到的世界大了,才能更加宽容,才能更加坦荡。实际上,接受彼此的不同,尊重相互的差异已经成为“了解世界”的重点。感谢欧阳师傅带我们领略了美丽的南疆,体会了各族人民的生活。感谢热情好客的各少数民族兄弟姐妹。
136这些人,那些事(四十九)
在西安参观时,知道了西安是我国陆上古丝绸之路的起点,还听到了张掖这个地名。讲解员指着古丝绸之路的线路介绍的时候说张掖就像古中国张开的臂掖,但是她并没有说“张中国之臂掖,以通西域,断绝匈奴右臂也”。
张师傅带着我们从敦煌驱车前往青海,第一站来到了嘉峪关。不巧的是嘉峪关正在维修,再加上已经参观了阳关和玉门关,所以我们围着嘉峪关拍了几张照片之后就驱车前往下一个景点张掖。第二天上午我们来到了张掖的大佛寺。这个寺庙始建于西夏,距今有近千年的历史,是张掖的标志性建筑,据说元世祖忽必烈就出生在大佛寺。寺内安放有国内最大的室内卧佛,也就是佛祖释迦牟尼的涅?像,所以也叫卧佛寺。这个寺庙给我留下的印象一是寺内对联的气魄和内涵,门口的楹联是睡佛长睡睡千年长睡不醒,问者永问问百世永问不明。还有一副印象深的是这样写的:一觉睡西天,谁知梦里乾坤大;只身眠净土,只道其中日月长。大佛寺里还有一个印象比较深的就是有各种观音菩萨的造型,也是全国其他地方没有的。
在张掖吃完午饭后,我们在四点多钟驱车来到了丹霞地质公园。之前虽然也曾经看过一些丹霞地貌,但是到了此地还是被深深的震撼了,至今我的微信头像还是用的当年拍摄的张掖的丹霞地貌。据说这个地方是 2002 年才向被
137外人发现的。故事是这样的,一个外地人到张掖采风,遇到一个牧羊人,牧羊人告诉他山里有彩山,于是张掖的丹霞地质公园才被外人发现。张艺谋的《三***拍案惊奇》就是在这里拍摄的。我们到的时候还留下一个孤零零的房子立在那里,实在是大煞风景,不知道现在是否已经拆掉了。
因为接下来就是要翻祁连山了,所以我们傍晚离开景区之后没有回张掖市里,就在出景区一里路的一户农家居住了下来。2013 年无锡夏天的气温非常高,35 度以上的天气有四十多天,我在西北享受了十几天的凉爽。张掖的夜晚非常凉爽,气温不到二十度。祁连山的水顺着房东家旁边的沟渠往下哗哗的流淌,星星非常大非常亮,就像在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公路遇到的星星一样亮。是我此生见过的最美的夜空之一。
下个月又要去到张掖了,不知道是否还会有上次的惊喜!
138这些人,那些事(五十)
我的裹脚布习作《这些人,那些事》在勉强完成到第 49 篇之后已经中断了一个月时间了。上周日和一位老友小聚时他很直率的告诉我:你写了也没有人看。虽然有点打击我的快乐感,但是我觉得应该有始有终,自己内心作出的写满 50篇的承诺还是应该兑现的。
小孩 2015 年夏天去美国求学时,我的内心是有很多担心的。在她出发之前,我已经陆陆续续码了一些文字,女儿也知道我在写,还笑着问我“写给女儿的信”写完没有?但是由于对她在美国到底应该怎么求学觉得考虑还不成熟,所以最终并未将文章给她看。去年上半年在北京参观学习之后,有点启发,先不去谈别的什么要求,把自身经历过的事情和她做一个交流,这就有了《这些人,那些事》。今年暑假孩子回家,我问她有没有读过我写的文字,她认真的回答说没有。我再问她怎么会点赞呢?她回答说我感觉你的文章比较顺的序号我就点赞,还有就是我无聊的时候也给你点个赞。我没有过多的奢求,最起码孩子知道我的文字第一目的是写给她的。
我的外甥和大外甥女都已经工作了,他们都以成年人的态度在对自己和这个社会负责。我的小外甥女明年要高考,我的侄儿也读初中了。几个小孩从小就听我的唠叨,好在他们对我这个舅舅、伯父都还是比较尊重的,我写的这些文字也是写给他们看的。
“耳畔频闻故人死,眼前唯觉少年多。”白居易的这两句诗常常切中半百之年的我的痛点。去年我岳父从确诊到离世只一个月的时间让我至今仍感觉人生无常,今年四月份义文兄染重症肌无力升天让我倍觉人生之无奈,六月份听闻读师范时的陈瑜老师往生的消息一下子勾起我今年大年初五到他家拜年的记忆,记得当时老人家还亲自送我们夫妻出门的。上个月一位退休的老同事过来聊点事,聊着聊着已经七十多岁的他突然感伤的冒出一句:“我这两年变化蛮大的,今年四
139月份我老伴去世了。”我都不知道如何安慰他了。父亲经常对我说:年轻人在催他们走路。九零后都快要三十岁了,这世界怎么不在变化?人生一世,草木一秋。一晃就知天命的年纪了,往事却历历在目。虽然没有多少值得自豪的往事,但是也可以雁过留痕,所以一直滴滴拉拉的写了些往事。这五十篇习作记录了祖辈和父辈的养育之恩,回忆了童年美好的往事,侧记了成长中给我帮助的老师和同学,谈了自己做教师 19 年对教育的感悟,感恩了无锡这个我旅居了二十多年的城市,最后为了凑数,还写了一些旅行中的故事。越写就越觉得自己的人生很单薄,写着写着就没什么可写了。一切过去了的都成为了美好的回忆,哪怕过去的是不快乐。起码现在我在写这最后一篇的时候从去年到今年每个周末的夜晚独自一个人呆在办公室感怀往事码点文字的回忆就很美好。
我也在考虑写完这个系列之后还能写点什么?有些文字可能比较敏感,之前在疫苗事件出来之后我写过一点体会但是刚发出来就因为内容违规屏蔽了。再说,我这个年纪应该以“理性和建设性”对待社会,如果有能力应该给年轻人传承一下温和进步的精神,应该给年轻人更多的阳光和温暖。我再三思考,准备在如下两个方面记录点文字。一是关于家族的记忆,据家谱中记载,祖上最早居住地是江苏徐州,后来在北宋中叶迁居镇江,再在明中叶迁居江西樟树,然后在清朝迁居到现在的地方。我想知道,是因为北方沦陷才迁居镇江的吗?为什么再过了三四百年又移民江西呢?当年作出这个决定祖辈们有过争吵吗?家谱中有无记录过迁徙过程中的磨难?有没有不愿迁徙留下来的呢?祖辈们来到一个新的地方后是如何融入的……二是无锡是我的第二故乡,在滨湖区生活了二十多年,我人生许多美好的记忆都留在了这片土地上了。从事律师工作以来,通过诉讼接触了大量的普通的当事人,时代的大潮裹挟着他们前行,他们对当年的案件处理结果现在是什么态度,这个案件对他们的人生带来了什么影响?他们从村庄搬进拆迁安置的楼房后过得习惯吗?有些人的故事还是值得记录的。我想用“他们在哪里
140呀,他们还好吗?”为他们做点记录。前提是他们愿意和我分享他们这些年的人生经历和看法。由于可能会涉及到一些不必要的麻烦,所以以上文字都不会在朋友圈分享了。
“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请不要嘲笑我的幼稚。悄悄过去的这个夏天虽然很炎热,但是让我恍如回到了童年,少年时读到岳灵珊躺在令狐冲怀里唱着福建山歌离世的心痛到现在已经平静了许多,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过去的一年断断续续记录的一些文字耽误了不少朋友宝贵的阅读时间,在此向各位微友道一声感谢和抱歉!
141这些人,那些事(外)
由于担心孩子一个人在外过春节孤单寂寞,所以我的上一篇习作回忆了2011 年春节期间和她购买溜溜球的经历,想不到第一次得到了孩子的认同,点了个赞,让我开心了一个星期。明天我就要回老家过年了,要休息十来天,本身我的“这些年,那些事”也不知道应该写什么了,有些话不好讲,有些事现在还不能讲,所以常常要费点心事考虑写点什么好。刚好春节,我要休息十几天 ,今天写点题外话,所以叫外 1,是想和闺女沟通一下一年的阅读,希望春节期间,如果她感到孤单能拿起书来阅读。
2016 年一年读了似乎有几十本闲书,我要向以色列人学习,争取达到以色列人的人均年阅读量。下面我把读过的一些书用一两句话概括一下:
1、《逝年如水----周有光百年口述》,这是在 16 年上半年读完的,读完感觉就是周先生对世事很淡然,还有就是觉得常州出人才。
2、《边缘人纪事----几个问题小人物的悲剧故事》,读完感觉中国进步很大,还有就是做人一定要谦卑。
3、《梦醒子----一位华北乡居者的人生》。实现中国梦,是好几代人的理想。
4、《写出我心----普通人如何通过写作表达自己》,美国社会可能更宽容一些。
5、《耳语者:斯大林时代苏联的私人生活》。这本书很厚,似乎有四五百页,里面一个情节非常深刻。一位已经远离那个时代的老年妇女回忆她小时候有一次因为回家晚了,忘了带家门钥匙,敲门后等待很久才见到父亲穿戴整齐拎一个行李箱来开门,开门后见是她,愤怒的给了女儿一个耳光。这位回忆者在几十年后对父亲的当晚的表情记忆犹新,可以想见斯大林时代苏共的高级干部每天都随时作好斯大林的大清洗的心理准备。
6、《一个中国人的一生,从小李到老李》。在岳父临终的病床前,读了好几
142本书。这两本书是图画一个人的一生。
7、《被误解的日本人》从女儿对日本产生一定崇拜情绪的 2010 年前后开始就有意识的阅读了十几本关于日本的书籍。希望和她一起理性、辩证的认识日本。
8、《天涯住久》这本书第一篇写的好。
9、《德国的浩劫》,知道了一点法西斯产生的思想缘由。
10、《阿城文集》,中国传统文化很深厚。
11、《革命之夏:美国独立的起源》,真的如女儿讲的,只要你有认识,美国社会都鼓励你表达出来。
12、《必然》,对未来很深刻的思考。
13、《五四运动史》,后年就是五四运动一百年,本书完全有别于国内传统的五四运动的解析。在高铁上读这本书的时候,一山东夫妻带小孩上车直接让孩子叫我爷爷,老了。
14、《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修订本》,三十年前特别喜欢文学史,尤其是中国古代文学史,看过不同的版本好几种,以为自己今后不用再碰文学史了。但是这本书的一些新观点告诫我,常读常新。
15、《家人父子:由人伦探访明清之际士大夫的生活世界》,很独特的观察视角。
16、《这受难的国度》,我们中国受的苦难更多,但是中国人忘性太大。
17、《革命年代》、《历史学的境界》,阅读的时候让我深深惋惜高华先生的离去。
还有一些是关乎自己吃饭的书,没什么记录的。现在年纪大了,常常睡不着,特别是夏天,四五点看看书等待天亮。还有年纪大了,眼睛开始老花了,阅读起来也有点吃力。希望孩子能够把握青春年华,多读点书。
办公时间: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售前***:020-
售后:020-
除特别注明外,作品版权归上传方所有和负责。如果无意之中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做出处理。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