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安卓/wp
积分 2464, 距离下一级还需 1136 积分
权限: 自定义头衔, 签名中使用图片, 隐身, 设置帖子权限, 设置回复可见
道具: 彩虹炫, 涂鸦板, 雷达卡, 热点灯, 金钱卡, 显身卡, 匿名卡, 抢沙发, 提升卡, 沉默卡下一级可获得
道具: 千斤顶
购买后可立即获得
权限: 隐身
道具: 金钱卡, 彩虹炫, 雷达卡, 热点灯, 涂鸦板
TA的文库&&
难过签到天数: 101 天连续签到: 1 天[LV.6]常住居民II
最近关注北大经院办的《经济科学》,发现2017年第1期中的7篇论文,其中5篇是北大学者写的,本来想投稿,稍有些胆怯了……特向各位大神请教投稿经验……
支持楼主:、
购买后,论坛将把您花费的资金全部奖励给楼主,以表示您对TA发好贴的支持
载入中......
打印投稿,审稿很公平,只要文章质量够好,录用很快。超过一个半月,几乎就等于默认被毙了
sandy2001 发表于
打印投稿,审稿很公平,只要文章质量够好,录用很快。超过一个半月,几乎就等于默认被毙了给力!谢谢啊~
sandy2001 发表于
打印投稿,审稿很公平,只要文章质量够好,录用很快。超过一个半月,几乎就等于默认被毙了谢谢分享。
  |
  |
  |
  |
  |
  |
如有投资本站或合作意向,请联系(010-);
邮箱:service@pinggu.org
投诉或不良信息处理:(010-)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博士生们都在干什么?
我的图书馆
博士生们都在干什么?
【ChrisXia的回答(337票)】:
喵。背景:英国文科第一年下半年(春季入学)。
谨以此回答向
的致敬。(我当时看着那个回答笑了半个小时……)
读翻译版的原典
读原典的解析
读反驳原典解析的原典解析
读综述里提到的原典
读journal article
读journal article里几个学派吵架的内容
读journal article里吵架的学派的原典
读working paper
读conference proceeding
读犄角旮旯里能搜到的review
读大牛的bibliography
读导师的comment
读先代师兄师姐的毕业论文
读讨论组的阅读
读本科生supervisee接下来要准备的阅读
写读书笔记
写draft的摘要
写working paper
写working paper的摘要
写presentation的大纲
写presentation的ppt
写presentation的重点部分讲稿
写毕业论文目录分配
写年终总结
写新年展望
写项目申请报告
写资金申请报告
写讨论组的阅读报告
写本科生supervisee的阅读报告
发给导师的电子邮件
发给advisor的电子邮件
发给小米的电子邮件
发给tutor的电子邮件
发给本科生supervisee的电子邮件
发给讨论组的电子邮件
发给全系广播通知的电子邮件
发给老东家有关人员交流的电子邮件
改draft beta 2.0
改draft beta 3.0
改draft的摘要
改presentation的大纲
改presentation的ppt
改presentation的重点部分讲稿
改讨论组的mailing list
改本科生supervisee交上来的作业
和导师见面
和讨论组见面
和挂名的讨论组见面
和advisor见面
和师兄师姐见面
和本科生supervisee见面
和小米见面
和tutor见面
和前任导师及老东家的各位生见面
读前人工作读到一半
发现自己的idea已经被之前的人推翻了
收到老东家例行交流信息的电子邮件
发现自己的idea已经被老东家的人做过了
改draft改到一半
发现导师的comment的字根本不认识
星期一中午十二点
发现下午四点的讨论组的阅读没来得及看
赶在deadline前把draft改完了要发给导师
eduroam在这个时候挂掉了
刚把draft发给导师
就发现了语法错误
给讨论组mailing list发了下次会议的通知
结果邮箱里塞满了“邮件无法送达”的自动回复
想找导师出来讨论下一步工作
导师自动回复“外出开会到月底”
和导师约好十点见面
九点五十八的时候在学院的花园里迷路了
前一秒跟实验狗们说做理论最大的好处就是不用跑数据
后一秒被advisor拎着说你去做语料库分析吧
花了一周半跑了十万条语料库entry
得出来的结论不明显
发现前人的工作纰漏,然后开始写draft来反驳
写到一半发现光反驳没用需要重新下定义
定义下到一半发现已有的系统不够用所以自己打算开发一个系统
然后被告知这个系统是理论上无法实现的
改draft改到晚上八点饿得要死下楼煮面
煮到一半想起一个牛逼闪闪的idea就又跑上楼改draft
然后火警响了
第一年年审要来了
被师兄师姐说年审特别好过
结果被问了一堆自己根本没准备的问题
吃饭的时候偶尔刷刷知乎
然后发现自己专业内的问题答得都什么玩意儿
写完回答所有人留言都是“看不懂你在说什么”
【郑晓星的回答(619票)】:
因为我的专业比较特殊,所以可能和大部分北美理工phd有点不一样吧。
生活的组成部分大致就是:上课,被上课,写作业,写曲子,到处参加比赛,到处投音乐节,去超市买东西,去高速兜风,去旁边城市买衣服,看书,看电影,健身,还有一些不可告人的事情你们自己脑补-_-
一方面自己要给本科生上专业课,每周二和周四早上六点钟就要起床赶着去上七点半的课。被学生叫Professor XXX的感觉其实还是挺好的。
然后一方面自己还要被上课。大课的话,就坐在教室里假装自己在听课,然后对着书持续产生下面的心理活动:
跟作曲叫兽一对一的专业课的话,就带着自己每周写的曲子去老师办公室就行了。有时候老师对你的作品点评不到点子上的时候,内心里就默默地吐槽他;有时候给你提出非常好的修改建议,内心里就会很爽的感觉。
平时没课的时候,要不就是在琴房写东西。坐在钢琴前对着电脑,或者坐在电脑前对着钢琴,一点一点构思,写,改。一天如果能出10秒,我觉得就像过年了一样。一天能出30秒,我就请办公室的同事去吃饭=_=
或者坐在电脑前把系里所有的音乐会录音剪辑,归档。所以最后养成一个习惯:再也不去系里的音乐会听现场了,每次买瓶喝的,坐在电脑前,边剪辑录音边听。不过有时候碰到水平很差的演奏,内心里还是会有很恶心的感觉。
时不时也会带着各种录音器材去外面的音乐厅或者教堂录音。有时候有点小的外快赚。我的老板也是这个城市里的交响乐团的录音师(这个城市的交响乐团在美国不算差,几十年前是最好的团之一),所以有时候自己有事不能去,就叫我去给他录。于是我就可以免费地在后台听很多现场,还能见到演奏家。进出员工通道以及把车停在员工车位的感觉其实也是蛮爽的。。。
这几年自己的作品演出渐渐多了起来,有时候暑假回国,会碰上几场自己作品在各地的演出,有机会都会去看。在欧洲、澳洲的演出就注定去不了了。美国的演出,如果有时间、系里也有travel funding的话,自己也会去出席。下月初自己有个委约的作品在美国某地某音乐节上要首演,前两周那个音乐节主席还在当地电台接受采访聊这个音乐会。我守着时间打开链接,结果发现:说好的采访呢!然后想到自己忘记算时差了,采访已经结束了=_=后来当天下午的重播,因为系里有工作,我差点又给忘了。匆匆忙忙赶回家打开链接,听到主席正好聊到我,说我的音乐很"appealing“,所以其实还是挺高兴的。
平时没事做就去投比赛。但是其实大多数比赛都得不到奖。时不时会收到一些邮件。如果邮件开头是:We regret to inform you that。。。那就直接删了。如果开头是Congratulations!就再往后看一眼。第一次作品获奖,那天早上躺在床上打酱油,突然收到一封邮件,正文里没说谁获奖。下面有个附件,拖下去看了一眼,然后。。。突然意识到。。。。好像。。。看到我的名字了。。。。= =然后再看一眼,发现是真的=_=然后就很高兴地起床了。是一个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的国际比赛。
来到新的城市后,生活其实比之前在农村无聊很多。因为这里多多少少算个大城市,人情关系毕竟冷漠些。而且周围的博士同学都是大爷大妈,他们聊天的开头句都是"You know my daughter。。。。”我觉得跟他们都不是一个世界的人了,所以也懒得跟他们多交流。想到之前读硕士的时候,大家都是年轻人,住得也都很近,时不时晚上可以一起吃饭喝酒。有一次,晚上三个mm在我家喝酒,那次我一不小心一人喝了一瓶伏特加。然后第一次喝醉到不省人事。半夜醒来的时候,发现自己一丝不挂躺在自己房间的地摊上,顿时吓得要死。但是又回忆不起来之前发生什么了-_-又不好去问她们-_-于是那段时间就小心翼翼的。。。过了两三个月问起来,最后一个走的朋友才说,没事啊,啥都没发生-_-又过了几个月,那个mm从芝加哥回来,塞了一瓶红星二锅头给我,跟我说:“喏,你上次要我买的酒我给你买到了。”我说:“我啥时候要你买的?”她说;“就上次在你家喝酒啊。你还怕我不认识,还把酒名字用中文写给我了呢。”我问:“当时我醉了吗?”她说:”当时你说你没醉。“=_=那瓶酒最终我又送给她当做离别的礼物了。也不知道她喝了没。
这些生活,现在通通没有了。
每次做饭吃饭清理的时间,加在一起,不超过半小时,否则就是浪费时间。
三年来,都是自己给自己剃圆寸。现已熟练掌握圆寸技巧。现在也把胡子蓄起来了,这样看上去和周围大叔大妈的同学和同事更接近一点= = 上次组里开会,我就开了句玩笑,说:”咦?好像这个屋里现在只有我是木有小孩的。“其实我是以一种近乎骄傲和走运的心情去说的,结果被他们理解为我因此很难过了,旁边一个大叔还拍着我的肩膀安慰说:”You'll get there."我心里就默默地冷笑了一下。
我现在啥都不想,就想赶紧毕业。去一个小城镇,随便某个二流三流的college,拿一个教职,换辆好车,存几年钱给我爸妈在国内买套房子,然后混tenure,就算是有个real life了吧。平时可以到湖边散散步,有时间继续写写没人听的曲子。对!我就是这么没追求!
如果你要问我,出国这几年我学到了什么,或者有什么改变,我会跟你说,我现在深刻地意识到一点:这个世界上,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有定数的。你和你生命中的每一个人,每一个物,每一件事产生交集,都是一种缘分。缘分到了,你们就相遇。缘分走了,你们就分别。一切强求都是无意义的。有句话说得好:得到是侥幸,失去是人生。当你在某一方面得到很多东西的时候,你的生命里注定有另一方面会失去很多。所以,当你能够对你生命中的很多事情保持一种不悲不喜的态度,那么才会有内心的平静吧。
【feifeifei的回答(149票)】:
背景:北美实验工科第二年Phd
博士生活分为两种:有对象跟没对象的. 先说没对象的.
课程方面:我们学校要求博士要修满30+学分的课程 一门课一般三个学分 所以大概10几门课.我一学期修2门外加科研 (差不多饱和)意味着我要上2年半以上的课. 第一年来的时候 英语不好 所以很看重上课 从来不落一次 (教授们的标准美英听的爽翻了)上课做展示也是认认真真准备 讲的时候每个词都试图发对音 周末非常积极的做作业 做课程的project (要读很多东西)有些课作业也特别多 每一次作业整个周末都差不多搭进去了。
过到现在,第二年快结束 从广度方面来说 整个专业大致所有的理论知识都差不多学习过了 学到的内容 也自然远远胜于国内 (听说国内博士上课方面强度不大)阅读的资料都是一手英文原文 上课的教授也是教材的撰写人 对课程非常熟悉 讲课逻辑清晰 远非国内大多数老师能比的. 2-3门课一学期可以占掉大概 20-30小时每周 强度可见一斑
科研:上课为留学生提供了绝佳的听力训练,那么实验室就是练口语的天堂。被老板以RA招入,第一年进实验室开始接手一个项目,一般情况是一个学生跟一个项目 也有大项目需要2-3个人来做 依钱多少来定.
科研的任务大概包含以下内容:看文献 (老板建议每天一篇)+做实验+ 整理数据+ 写报告 (funding agency 俗称项目方 就是给你钱的祖宗 一般每个月会要求一份进展报告 所以你必须写 必须及时整理数据)+ 做ppt然后展示+偶尔写个论文发表一下+跟老板开会 (看需要 你有问题就去找老板)+跟项目方开会 (每月一次)+跟小组内部开会(就讨论下实验进度 吐槽下项目方的无理取闹)+中午去哪吃+晚上去哪吃。
那么科研大概是什么流程呢? 作为学生 你的课题一般是由老板定好的 或者说由项目决定,那么大方向已经确定了 甚至做的实验内容 老板都已经写在proposal里面了。 接下来就看足了文献弄清楚这些实验怎么做,知道这个领域是大致干些什么, 再开始动手做实验 实验室里有很多前辈可以咨询 所以上手会很快. proposal里面会详细列出实验预期 大致理想状态会得到什么实验结果以及一些其他可能实验结果. 你只要往这些方向做就OK了,当然实验设计和其他细节上要你自己把握. 做出结果后分析数据 看看是不是符合预期 或者有没有什么新发现. 数据做够了就可以考虑开始写论文发表了 发表足够了就能毕业了.
offer 上面写着每周工作20小时 实际必然不止. 我们小组共有4个人 另外三个都是native, 第一年刚进组里的时候 身为口语渣的我讨论是插不上话的 后来实在憋不住 因为听不下去他们各种奇怪不切实际的点子 开始蹦单词儿 蹦了快2年 到现在 4个人的对话我能贡献15%左右了.
学校外:做实验 写文章 做作业都是枯燥的 虽然这些已经占据了50+小时每周 但是因为没有对象啊 剩下的时间总得打发 那就只剩:看电影, 健身,户外徒步旅行这些了。每部新上映的电影都去看 美国的影院没有字幕,所以非常练听力. 每天抽出一小时去健身房出出汗 其实是抱着有肌肉就有妹子的想法去的 I feel I'm getting closer. 周末有时候约几个人duangduang开2小时去荒山野岭hiking, 完了回来就找个大中餐馆搓一顿.
逢年过节:春假秋假寒假一般会租车去外地小游一番 为期大概3-5天,暑假请3-4周的假回一次国
零碎时间:去超市买菜 做饭 打扫卫生 看看知乎 ***uora 跟家里视频
想法:你不需要惊人的天赋才能读博 (物理数学对智商的要求可能高一些或者高很多),但你起码不能厌恶这种生活模式 科研过程会遇到曲折 实验做不出来 写的东西被批的一无是处 世界上的老板也分为push和不push的 如果不喜欢还遇到push的老板 那几乎是地狱般的生活 尽早退出还是好 。如果老板nice 你又不讨厌做的科研 那么恭喜你 拿到博士以后 (貌似生物还差一点 顺带黑一把~) 新的世界大门会向你打开 (希望吧..)
-----------------------------------------
下面说说有对象的
我怎么知道他们怎么过的!
【猪小宝的回答(751票)】:
对不起,我来晚了!
土木工程专业的水货博士生来了!
「博士生们都在干什么?」这个问题可能有两个不同的侧重点,一个是「博士生们的生活作息是什么样的?跟本科生有什么区别?」,另一个是「博士生们的科研工作指的是什么?什么叫做?怎么个研究法?」
鉴于题主也很关心
做研究到底指的是什么,除了做实验,看文章,还有什么。research的大致流程是什么。其实我没读博以前也非常关心这个问题,只恨当时没有人跟我说说明白。所以我的回答主要侧重于这个方面,也就是博士生们所谓的科研是什么。当然,不同专业之间情况完全不同,所以相互之间没有任何可比性,也没有任何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结论。正好题主是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我也是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所以我只讨论土木工程专业的情况。
那么简单说,土木工程专业的博士生们每天都在干什么呢?
四个字:解决问题。
问题的种类有很多,可以是非常理论的问题,也可以是非常实际的问题。但是,不管偏向于理论,还是偏向于实践,这个问题都必须非常具体。而且,某种意义上,至少对于土木工程的博士生们来说,这个问题要有实际意义。
举个例子,我们知道我们的混凝土房屋、桥梁都要有一定的保质期,不能刚建成的时候挺好,过个十年八年的就不行了。为了可持续发展,为了节约社会的能源和材料,我们必须要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让混凝土房屋、桥梁可以持续使用五十年、七十年、乃至一百年。
如何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能?
碱骨料反应会严重影响混凝土的耐久性能,如何控制碱骨料反应的不良影响?能不能用非线性超声波来现场检测碱骨料反应的程度和危害?可靠性如何?
虽然这三个都是问题,但是问题的范围和深度完全不同。第一个是非常笼统的问题,也许本科生的课程会讲解这样的概论,也许碱骨料反应在本科生的教科书上只是几段话。第二个问题可能是硕士生的课程内容,也许硕士生会在课堂上学习碱骨料反应的原理,如何控制,如何检测等等。第三个问题是博士生们要解决的,因为这个问题只有极少的研究者尝试过,某种意义上还没有人知道确切***,但是一旦能够解决又能有很大的实际意义。
再举个例子,今天刚刚发生了尼泊尔的7.8级大地震,我们都知道地震会给社会带来巨大的伤害,我们的房屋、桥梁、电站等等都要考虑抗震要求。
如何提高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
记忆合金拥有可以自复位的超弹性,能不能把这种神奇的性能应用在抗震上?
能不能设计一种基于记忆合金的耗能阻尼器+自复位支撑,并且用实验甚至工程实践证明它的抗震性能?
同样,这三个问题的范围也是由宏观到具体。也许本科生会学习抗震的基本知识,也许硕士生会在课堂上接触一些设计实例、接触一些记忆合金等新材料的介绍,但是这些都是在学习知识,不是在解决问题。第三个问题则是博士生们要应对的,因为这个问题没有定论,而且有很大的实际意义。
再说一个理论方面的例子,我们都知道大多数物体会热胀冷缩,有时候结构甚至会因为热胀冷缩引起的温度应力而破坏。
温度应力是如何引起的?怎么计算?
结构既有外部荷载,又有复杂的温度变化,如何分析?能不能利用黎曼几何和高维空间来解决三维应力场和温度场的耦合?如何用计算机算法和有限元原理来实现?同样,三个问题由宽到窄,由浅到深,本科生可能知道温度应力的概念,硕士生可能知道外力和温度的叠加耦合,而博士生要考虑的是第三个问题。这个问题并不是我瞎编的,我们学校就有教授和博士生在做这些研究,当然因为我是水货,所以可能表述的不太准确。但我只是举这么一个理论方面的例子,并不涉及具体的技术细节。
以上回答的是到底博士生们在研究什么,接下来说一说博士生们怎么研究,每天的工作是什么样的。
简单说,问题不同,研究方法就不同,表现出来的每天的工作内容也就不同。
就拿我们上面这三个例子说吧,如果你研究黎曼几何和高维空间,那可能一叠草稿纸加一个电脑就够了,每天的工作方式可能更接近于理论学科的博士生们,比如理论物理、数学、或者部分计算机学科。
如果要研究超声波检测碱骨料反应,那你就得在实验室里人为的制造各种发生了碱骨料反应的混凝土试件,控制各种变量,比如波特兰水泥的、加了粉煤灰的、加了矿渣的、活性骨料的、非活性骨料的、氢氧化钾引起的、氢氧化钠引起的……然后在各种条件下测试你的超声波技术,再用其它检测技术来验证。为了弄清原理,可能还需要电子显微镜、质谱等等。这样的博士生每天在实验室工作,白大褂、塑胶手套一应俱全,工作方式可能更接近实验化学或者生物专业的博士生们。
如果是记忆合金阻尼器,那你得从买钢材开始,然后画图纸,然后在车间里一点一点的造出你的阻尼器原型产品,然后用试验机测试,然后再在实验室建一个实验用的小房子或者测试框架,最好是一比一的,然后把你的阻尼器安上,然后准备各种控制和测量设备,然后做拟静力或者振动台实验,用数据证明你的阻尼器的抗震性能。(不要问为什么我知道的这么详细,我现在买钢材、车工钳工铣工、叉车吊车、水刀电锯、瓦刀铁锨、气割电锤冲击钻……样样都得心应手。)这样的博士生每天的工作方式更接近于很多人心目中的进城务工人员,安全帽、工作手套、大黄靴、工装裤是绝对的标配,衬衫上永远有灰,裤子上永远有油渍。
具体到怎么解决问题,需要用哪些方法,需要做哪些实验,需要哪些现场调查,需要哪些数据挖掘,需要哪些理论推导,这些更是取决于你的具体问题,并不能一概而论。而且,不要幻想一个问题仅仅靠一个博士生就能解决。当然,可能有时候会有这样的情况,但是总体来说,一个问题的解决需要很多很多人的共同努力,并不是一己之力就能完成的。
既然题目提到了「做研究到底是指什么,研究的大致流程是什么」,我就拿我参与过的一个研究项目当例子,详细的说一说研究到底是怎么做的。
这个问题是什么呢?美帝大南方沿海地区的高速路桥梁的桥墩和桩基浸泡在海水里,腐蚀严重,很多公路桥梁的混凝土桩仅仅十年后就已经摇摇欲坠,不堪使用。如何解决这一问题?腐蚀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哪些是主要原因?如何应对这些导致腐蚀的外界因素?如何在将来的公路建设里避免这一问题?如何建造可以在沿海地区持续使用一百年以上的公路桥梁?
第一位博士生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要弄清楚腐蚀的原因是什么,腐蚀的程度到底如何,腐蚀跟混凝土的关系如何。他主要的工作包括实地调查公路桥梁的腐蚀情况,包括非破坏性检测、表面硬度、钻芯测试、样本的X射线分析、生物腐蚀样本分析、碳化情况的测定、氯离子渗透的测定。根据这些现场调查的情况,他主要着眼于混凝土方面,通过改进混凝土配比来增加混凝土密实度、减小混凝土渗透性,进而改善混凝土在海水环境下对氯离子、硫离子、碳化的抵抗能力,然后根据新的配比制作混凝土试件,在实验室里用各种模拟的腐蚀环境检验新的混凝土配比的可行性。
第二位博士生的问题则是最有成效的改进手段是什么。根据第一位博士生的调查结果和对混凝土的研究结果,他的工作着眼于预应力钢绞线方面的耐久性。研究内容包括传统的普通钢绞线的腐蚀情况,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腐蚀,腐蚀的速度如何,跟哪些因素相关。继而提出一个解决方案----用不锈钢代替普通钢材制作钢绞线。到底用什么样的不锈钢呢?奥氏体?马氏体?304?316?还是其它的duplex?不同种类的不锈钢的抗氯离子侵蚀能力如何?力学性能如何?机械加工性能又如何?能不能做成预应力钢绞线?松弛、徐变情况如何?能不能用热处理、表面处理等手段来提高性能?每一个问题都需要实际的实验去验证。另外,还要调查不同不锈钢的成本和价格又如何?综合所有的研究结果,哪种不锈钢材料是目前的最优解?
第三位博士生的问题则是实际测定这一系列解决方案的可行性。我们己经有了改进后的混凝土,有了最优解的不锈钢,下一步就是根据这些结果,实际制作出采用这些混凝土和钢绞线的预应力混凝土桩,然后在海水环境下现场检测。打入到海水中的包括采用了2205不锈钢的混凝土桩,也包括作为对照组的使用普通钢材的混凝土桩,所有的桩在海水中浸泡一年,定期检测预应力筋的预应力损失,然后一年后拔出来测试各种腐蚀情况和性能。同时还在实验室里制备相应的试件,通过各种快速模拟实验手段来推定更长时间之后的情况。桩拔出来之后再取样混凝土进行强度、氯离子等各种分析。通过这些持续的检测,这种新型桩的抗腐蚀能力、施工性能都得到了实际验证。另外,还有试件继续留在海里,做持续的长时间的检测,这也是我在这个回答里提到过的试件:(密集恐惧症患者千万不要点击!别怪我没提醒你!)
照片即为在海边的阿尔瓦罗?保罗同学。照片即为在海边的阿尔瓦罗?保罗同学。
以上的工作都是基于材料耐久性方面的研究,解决了这一问题,下一个问题那就是结构性能的研究。可能不锈钢的耐久性的确不错,但是张拉后的力学性能究竟如何呢?能不能满足我们对结构性能的要求呢?不锈钢跟普通钢的应力应变曲线的区别比较大,现有的针对普通钢绞线的设计规范还适合不锈钢钢绞线吗?这就是下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为了回答这一问题,我们把从海水里拔出来的混凝土桩运回实验室,然后进行结构测试。因为上面几位博士生的方向都侧重于材料科学方面,而结构测试需要侧重于结构试验方面的。为了在实验室里测定这些混凝土桩的各种极限承载力,需要有人***加载框架和支座、调试液压加载系统、写 LabVIEW 程序、校准各种仪器,需要有人把这些桩放到实验位置、加载、检测和记录、卸载、然后搬出来、然后再放进下一根。这些就是我在这个研究项目里参与的工作。
这张照片就是混凝土桩的抗弯承载力测试,试件就是这根10米多长的混凝土桩,要把它安进这个测试框架需要两个吊车在两边同步起吊。实验完成之后,要用冲击钻把混凝土全部凿开,用气割把还没断的钢绞线弄断,让这根桩彻底断成两截,然后再用叉车弄出来扔掉。10多根桩的测试耗费了整整一个暑假的时间。这张照片就是混凝土桩的抗弯承载力测试,试件就是这根10米多长的混凝土桩,要把它安进这个测试框架需要两个吊车在两边同步起吊。实验完成之后,要用冲击钻把混凝土全部凿开,用气割把还没断的钢绞线弄断,让这根桩彻底断成两截,然后再用叉车弄出来扔掉。10多根桩的测试耗费了整整一个暑假的时间。
结构试验的时候我们还邀请了州交通局的工程师们,他们对承载能力、变形能力也很满意。佐治亚沿海地区新建的公路桥梁已经开始全面采用这种混凝土桩。虽然初始成本高了一点,但是可以基本保证一百年不维护。
以上就是一个完整的研究,研究的问题是「如何解决沿海地区公路桥梁浸泡在海水中的部分的腐蚀问题?如何保证一百年的耐久性?」研究给出的主要***是「用不锈钢预应力钢绞线」。简简单单一句话,其实是五年的时间,至少三位教授、四五名博士生、三四名硕士生参与其***同完成的。这就是我理解的研究,不说没有根据的话,每一个结论都要有实验作为根据。
题目里还提到了「出国读博士与国内读博士的比较」,这也是我非常关心的话题。我恳切的希望大家能踊跃留言,尤其是从事结构试验的研究生们。你们是怎么做实验的?你们用什么 DAQ 设备?你们怎么控制 actuator?研究生和实验室的技术工作人员是怎么分工的?吊车叉车电气焊谁来操作?你们的教授亲自来监督实验吗?
最后,我想起来我以前在知乎看过的这么一个回答:
我关心的是「解决问题」,而这位疑似清华大学的同学关心的是「大师、治国英才或是兴业之匠」、「入主流+上大舞台」、「 中直机关***考试」、「上升通道」、「是否能治国+是否能兴业」。我再一次体会到了我这个水货+学渣跟人家的巨大差距。
Anyway,我通过我自己的研究工作参与到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就拿我举的这个例子说吧,新建的公路桥梁会有更好的耐久性能,不出意外的话一百年不需要维护,能够给纳税人省下一大笔钱,同时也节约了能源和材料。至少我个人觉得,这些研究工作是有意义的,是可以帮助别人的。
我拿不准社会到底需要不需要「学术大师、治国英才或是兴业之匠」,但我知道社会肯定需要「工程师和科研工作者」,我也确定「工程师和科研工作者」能够让我们的社会变得更美好。
【纯雪的雪的回答(222票)】:
不要再私信问我是哪里毕业的啦。。我不愿意给母所丢人啊!我们母所还是棒棒哒!!
----------------------------------作为刚答辩完的女博士不请自来怒答。
本人毕业于中科院,化工类博士森,硕博连读,合起来五年毕业,其实已经算非常快(水)的了…
因为我本科非常烂,所以在本二的时候我就下定决心,一定要考研究森,挑学校的时候,有个学姐告诉我,可以考中科院啊,津贴高,然后我在了解了中科院的补助后,开心的就报了中科院然后也顺利考上。
这也是我人生中最成功的一次考试了,才不告诉你们我高考复读六级刚过呢……
直到和我的导师签订录取意向的时候,我才知道中科院是要硕博连读…可是当时已经开弓没有回头箭,只能硬着头皮上了,而且我乐观的想,博士有什么呀,不就比硕士多三年嘛。
后来的事实证明,无知太可怕了…
------------待续……
9.22 Update的分界线
哎呀……忙着办离所手续把这个回答给忘了……我错了,我马上回来更……权当是自己这五年的回忆了,废话比较多,嫌麻烦的话挑黑字看。
----------------
只是个人感悟,大家看看就好,请不要让我的经历左右你们的决定,科研与我是毒药,与真心喜爱的人,却是甘露。
----------------
不要人肉我啊谢谢!
----------------
上回且说到,无知太可怕。
中科院系统第一年的话,工科生是在北京代培的。这一年还是过的相当开心的,天高皇帝远,离老板八丈远,他也管不着我,也就是一个月发几篇文献让我看看而已,然后和本科一样,上上课,听听讲座,不得不说,中科院系统的讲座质量都很高,动不动就是各种大牛院士来讲座,但是这丝毫不妨碍我听不懂……
插个题外话,很多人博士毕业后不理解为什么还要卡本科的出身,其实我在听讲座的时候就发现了,我们宿舍三个妹子,除了我是个小二本毕业之外,一个是985,另一个还是985,在听讲座的时候我像听天书,人家已经可以和讲座人用英语流利的探讨一些科学问题了……摊手。重点本科出来的学生在眼界和知识储备方面是蛮好的……也许是我太菜太懒……个人意见请轻拍……
所以肺腑之言啊,如果本科不是特别优秀, 而又考上了很不错的研究生,劝各位小伙伴加强一下自己的知识储量,否则和研究生的朋友们以及和整个研究生生涯都根本无法愉快的玩耍……
比起来在中科院北京分所的小伙伴们,他们周末已经被老板召唤回去做实验了,我还是很幸福的,这一年玩遍了北京还勾搭了个对象啊喂……
第一年就这么晃晃悠悠的过去了。
-----------------------第二年开始的分界线
第二年回所的时候去面圣,老板笑眯眯的说,虽然我们所的要求是一中一英一专利就可以毕业,但是我们组中文不算的哦,专利也不可以哦,必须只能发英文文章,影响因子15才可以毕业咯。
我当时连影响因子是什么都不知道…
回去咨询了一下师兄,他们同情的看着我说,我们去年只要10就可以毕业了,你们就要15咯?好好努力吧师妹……15么,大概是3~4篇英文文章吧。
3~4篇?根本就不是个事儿么。我乐观的想,一年一篇,一篇3~4K字有多难?
回去的的第一个星期刚过去,老板又召见说,你要参加组会了哟,你的课题是xxxxx,是组里的新课题,前途无量,一定要做出来点高档次文章哦。
好的老板,没问题老板。
第一次组会的时候,我指点江山,义正言辞,看了N多文献,对于自己的课题提出了若干思路,脑子里新思路炫酷的都停不下来,老板龙心甚悦,大大表扬了我一番。
组会结束后,师兄拍着我的肩膀说,师妹啊你还是太年轻啊,这一开始站的太高可不是啥好事啊。
对了组里上两届都没有女生,我作为小师妹进组的时候那是万千宠爱啊。
而后我的科研生涯正式开始,我就按照我酷炫的想法开始做,发现WTF,跟我当初想象的都不一样啊!好不容易有个靠谱的思路,一查文献都已经被做了啊!
(?`□′)??┻━┻而且师兄的乌鸦嘴说中了,老板觉得我年轻有为啊,别人都是一月一汇报啊,我是一周去给他单独汇报一下科研进展啊!!!
其实我是个蛮经不住压力的人,在这种一周一次的高压下,我和老板都逐渐露出了本来面目,老板逐渐发现我的idea其实都不太靠谱而且基础知识差的一逼(这真的不能怪我我研究生转专业了),我发现老板是个比较没有耐心而且比较push的一个人,恨不得一月就能出JACS,长期不怎么看文献,把现在出高水平文章想得过于简单,总是嫌我进展太慢再给我压力让我上进,喜欢给我思路还不靠谱,我做不出来的话那就全怪我咯……
所以……考研究生之前一定要找认识的人打听好这个老板的品行啊,这基本决定了你整个研究生期间的走向……
在整个研二的过程中,我基本就这么痛苦的度过了,毫不夸张,基本每天晚上都在做噩梦,梦里都在做实验,给老板汇报工作,被老板骂……白天的时间每个小时我都是规划好要干什么干什么,做什么才能更快的出实验结果,才能应付老板下周的汇报……我真是精疲力尽,无数次产生我不想读博士了这个念头……
我觉得这一年基本毁了我将来做科研的可能,一是我在这一年中,已经开始讨厌科研,二是,也是最重要的是,我丧失了做科研最基本的探索、求知、发现、思考的过程,而是把它当成一项任务,肤浅的对付最容易出实验数据的实验,而不挖掘其本质的内在,失去了做科研最基本的动力。
一年过去了,我在实验上基本毫无进展,老板看我实在是朽木不可雕,也就放弃了让我一周汇报一次的思路,觉得浪费彼此时间?(???)?……这是我研究生的一个重要好转,在此之后我开始逐渐走向正轨……
----------------有事离开的分界线,答主爱你们么么哒,不会太监么么哒!
----------------第三年开始的分界线
答主回来了!请让我看见你们热情的双手~主要是答主最近在旅游。。。周游全国,哈。一直都很想干的事情的呢。
觉得自己前面答题太罗嗦了,决定后面言简意赅一点。
自从老板决定不在我身上再浪费时间以后,我顿时感觉天空一片晴朗,哦呵呵。
这个时候我终于舒了一口气,考虑了一下下步的走向。之前一直被老板压迫着做实验,和组内其他师兄师姐交流很少。其实我觉个人得读博期间,师兄师姐的建议是最靠谱的,因为你的弯路,他们都走过。当然了,前提是你要有个靠谱的师兄师姐。
我和某师兄探讨了一下, 我们一致觉得,对付老板这种只看结果不看过程的,我急需一篇文章来让自己好过一点。
PS,我有一个好师兄,如果不是师兄,我估计我现在还没毕业…………永远感谢他。
怎么出文章呢?师兄说,反正你只是需要一篇文章,老板这种是不会关心你做的到底是什么的……你看你这个师姐方向有一点点和你相近,然后她博士论文最后这部分做的已经很完备而且很好,但是她没有写文章,我建议你重复一下她的实验然后写一篇文章。然后我接纳了师兄的建议,征求了师姐的同意,一个月就把所有的文章数据做出来了。。
实验结果也非常理想,第一篇文章比较费劲儿,花了一个月写完,师兄帮我改了英语(基本上给重写了一遍),投出去一个月小修接收……这是我博一开始以后不久的时候,有了一篇文章,顿时感觉就像是后宫有了孩子一样有底气。
再PS,我们组比较特殊,老板一直是日本背景,英语不咋地,所以不会帮我们改文章,很多人文章都发表了老板也不知道在做啥。。。
--------------------第四年开始的分界线
第一篇文章出来以后,后面就相对比较顺利了。我基于第一篇文章实验结果,发现了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大概又做了半年实验,发表了第二篇文章,是一篇做机理的文章,写的巨长巨长巨长……这文章被拒了一次以后,改投,大修,再改就直接接收了。这个时候我已经是博士二年级下学期了,离毕业其实只有一年半,除掉写大论文什么的时间,真正可以让我做实验其实只有一年了,如果我想顺利毕业的话……这个时候我两篇文章累计影响因子大概是8.5,离15还有一定的距离……我当时又陷入了一种非常惶恐的状态,觉得卧槽啊,咋办啊。
这个时候我亲爱的师兄又无比正确的为我指出了未来的道路,说师妹啊,你不能再做机理研究了,太漫长了,你应该做新材料,然后发通讯类文章,快。
师兄你说的太对了。
往后我就开始疯狂的找新原料制备新材料,准备灌水通讯类文章
----------------第五年开始的分界线,也就是博士三年级,最后一年了
当时博士三年级开始的时候,我手里只有两篇文章,离毕业要求大概还有两篇文章……
我当时很纠结,因为正好这个时候要找工作,可是找工作势必就要分心,我跟男票探讨这个问题,男票说,还是毕业重要,你看你现在都成啥样了,赶紧毕业养养身体是正事啊。工作赚钱什么的,不是你需要担心的问题。
好的大人!然后我就没找工作,导致现在还在待业,哈哈。?(???)?不过周游全国也是很棒的经历呢
我感觉我博士三年级的人品全面爆发。
其实我这个方向都快做烂了,新材料通讯不是这么好发的,但是我的男票是生物学博士,我当时跟他聊天的时候就说了自己对于新原料的结构上的要求,应该含有什么样的元素以及特定的配位结构之类的,他就说,哎呀,我帮你找一个……
他就帮我找了一种生物类的材料,完全符合我的要求……一做实验,卧槽,效果不要太好……
我好开心,真的,就像在茫茫大海中忽然看见了灯塔。我夜以继日的做实验,很快就写了一篇通讯出来,我信心满满的投了adv mater,很快就悲剧了。。。不过换了个杂志就接收了~这个时候大概是在年底~
我算了算,这个时候我的影响因子大概达到了12.5,我尝试着去跟老板探讨毕业的事情,被老板无情的拒绝了并且告诉我,最少还要再来一篇文章……
哎。中科院系统很是变态,5月底之前必须要答辩才能拿到当年7月的***和***,之后就只能拿到次年一月的了,不过我想想我大概是没戏了。。也就不急了,大概就是整个人放弃治疗的状态。
我在想,怎么才能最快的毕业呢?想想还是做新材料发通讯最快。
其实这个时候我也就具有一定科研素质了
【呸,灌水素质】,知道应该怎么最快的发文章,应该怎么找合适的原料。
当时我是花了一个下午在我们组的试剂间
【药品统一管理,所有的药品都放在一起】一瓶一瓶看过去,挑出可能能用的原料,然后一个一个谷歌学术,最后确定了两种从来没有被报道过的原料。
我很幸运,其中一种原料制备出的催化剂性能很不错。
我当时看见那条性能曲线的时候,脑海中响起了哈利路亚~~
后面的故事就很简单了,做实验,写文章,四月的时候把初稿投出去,同时开始写毕业论文,今年六月的时候我最后一篇文章也接收了,也就是说,我博三小宇宙爆发,运气爆棚,十个月的时间从0到有,完成了两篇文章……
我雄赳赳气昂昂的拿着四篇文章和我的博士论文去找老板了,在今年七月底答辩了。毕业的时候我整个影响因子是16,刚刚过老板的最低要求……
不过今年听师弟师妹们说,他们最低毕业影响因子到20了,为他们掬把泪。
--------------------我是结束的分界线
答辩的过程就是走过场了,接过主席手中的答辩决议书的时候我长长的出了一口气,回想一下,我2009年9月入学,接近5年的时光,也算是我求学生涯的结束了。
博士后?不可能啦,好不容易摆脱科研……不过男票,应该叫老公了正在申请,如果他出去了,我就跟着出去陪读,生个宝宝玩~
--------------------彻底结束
答主说好不太监的对不啦?么么哒。
答主毕业以后,因为来年一月才能拿到***和***,所以现在整体处于一种非常悠闲的状态,有合适的工作就投一投,闲暇时间养养身体,做做饭,弹弹琴,跳跳舞,看看我这几年都没啥时间看的错过的电视剧,去辅导班教课,兼职做一些翻译赚点零花钱……然后就是去周游全国啦,这几年过的太心塞~
--------------------
最后答主只想说,做任何选择之前,综合所有自己能够得到的信息,调查清楚一切的可能性,做出自己觉得最好的选择,一旦做出了自己的选择,就不要轻言放弃,坚定的走下去。
--------------------
祝各位小伙伴们天天开心,不要心塞。
对啦,最重要的忘说了。
无论男女,最好能找个人,陪你度过读博时光。其实读博是很孤单而又艰辛的过程,有个人愿意陪伴着你,这段路会好过很多。
对男生,如果有个女生能接受你没房没车,津贴微薄,连陪她的时间都没有,愿意陪着你,倾听你的烦恼,这种姑娘请务必抓牢。
对女生,如果有个男生能支持你的事业,理解你的视野,了解你的志向,以自己有一个博士女友而感到骄傲自豪,请赶紧扑倒。
------------------------
两个人都是博士其实很无聊。。我和老公业余的对话基本都围绕着“他的老鼠今天又吃了什么药/我的催化剂今天性能如何”而展开。。。。
------------------------
我现在的工作是视频后期制作。。。
做得蛮开心的…自己很喜欢,哈哈。
【谢苇的回答(51票)】:
题主问的是大神,你们邀错人了……
作为一个没有多少上进心的博士生,我读博是因为觉得这个领域很有意思,拿它来作为这几年的工作内容,会让我比较开心。这话听起来有点虚伪的政治正确,大部分人肯定会非常在意自己的研究成果够不够牛,paper多不多,以后能找到什么样的工作,有没有希望拿绿卡……事实是,很多人都还是抱着单纯的喜爱入行的,但这个世界上只有少数的幸运儿没有太大的现实压力,可以始终如一地追求“做这个领域开心”,上面所列举的大部分追求,看起来似乎不够潇洒不够高大上,但这是期待和压力下必然的选择。
所以我作为一个压力比较小的博士生,生活状态可能没有特别大的参考价值。而且,在这么简单舒适的环境里也没做出啥牛成果,足见你们邀错人了呀:)
我的research大概是这样进行的:
----首先了解老板手头的项目,学习相关的基础知识(比如实验原理),但暂时不看跟核心方向有关的paper(这是我们老板比较特别的地方,他喜欢欣赏学生原始的想象力),随意地讨论(just think out loud),提出自己觉得比较有意思,值得突破的地方,然后去看相关文献,有没有人做过相同或者类似的,和我们想的有什么不同。
----找到一个有趣又比较新颖的点之后,和老板讨论这个具体的问题和哪些专业知识是相关的,应该找哪些paper看,跟什么人聊,这个阶段是收集idea,同时也可能修正自己提出的问题。
----然后进入自己尝试解决问题的阶段,卡壳的时候去问老板,到这个时候老板其实已经不知道具体该怎么解决你的问题了,他能做的就是给你建议“尝试某个方法,尝试和谁谈谈”甚至可能是“你现在非常stressed,去做点别的事情”。同时我们老板也很鼓励和同学(本组的,平行组的)聊自己的research。
----当觉得自己解决了之后,再去找老板,把解答展示给他看,试图说服他自己做的是对的,然后老板会各种challenge你的思路和解答,最后如果他被说服了,那么这个问题的理论部分就算解决了。然后我们会跟老板讨论这个结论怎么样,有些结论表明不适合进行实验,那么就写一写理论部分发表掉;如果适合进行实验,那么同样写一写理论部分发表掉,并且同时做实验。
----实验过程中同样可能出现各种问题,甚至有些问题最后发现是理论阶段没考虑到的,那么还要回头推翻或者补充理论。也有一些时候,我们可能在理论上提出一个听起来不错的点子,但无从下手证明,那么老板会说先跑实验,看到底是不是个好点子,同时看实验数据能不能提供更好的理解。
以上是理想过程,实际上大部分时候我们都卡壳在第一个环节----怎么formulate出一个有趣,新鲜,又和我们掌握的知识以及想做的实验方向能吻合的问题来……之后还有大量的问题死在了收集idea阶段,或者做出了结论但结论和别人的结论没差别。
做research,有的时候确实是需要一点运气的,如果不能接受自己的运气很大可能没有别人好(因为你能看到的都是运气比较好的,运气不好的你也看不到),这将是一个持续不断遭受打击的过程……
做不出来东西的时候怎么办呢?呃,这里可能就是我作为缺乏上进心的博士生和别人的不同之处了……我的做法是:对自己说,做不出来就做不出来,让老板操心去吧。然后自己跑出去玩……当然玩一个周末回来,还是要拣起问题继续想的。
也有的时候就拎着问题去找师兄师姐,表示“我需要聊聊”。我们组的结构是大家都做同一个项目,但每个人做的具体部分不同,所以specialty也不同。一般来说我需要先跟师兄师姐解释我的问题是什么,然后听听他们的想法。这个方法在我们组还是比较好用的,我和我师兄各有一篇paper是互相给的idea。
同时,读博期间,真正在做research的时间可能没有事先想的那么多。至少我自己感觉,自己的很多时间都被悲催的写paper,改paper,写ppt,改ppt,写poster,改poster……占掉了,与此相比做助教尽管也很耗时间,至少还感觉自己在做有用的事情。
然后我也花了蛮多时间游泳/跑步,这个不知道别的博士生有没有类似问题,我是如果脑子累了身体不累,睡眠质量就很差。所以如果连续几天都在想问题的话,一定要去做点体力活把自己放倒。
作为博士生,我觉得最值得说的建议应该是男女都适用的:最重要的是挑中人品好性格好的导师,然后找指导方法适合自己的。研究兴趣相投很重要,但也不是不能调整的。
最后,鉴于题主特意指明了学姐学妹,性别话题想不提也绕不过去了……
作为女博士生,不要总想着自己和男博士生有什么区别。事实是,大部分事情也真没有什么区别,除非你摊上一个特别性别歧视的老板。
真要说有什么广泛的性别特点的话:女生听到一些特定的泼凉水的话是难免的。对这个事情我的建议是:保持自信,保持宽容,不要一气之下变成man-hating,也不要由着这些说法左右你的选择。
【Shane的回答(240票)】:
本人在THU的某工科院系读博,刚从国外交流访学半年归来,加上在学校干过一些学生工作,所以认识了在不同院系、不同学校、不同国家读博的一些同学。在此,尝试回答一下题主的问题,希望能尽量全面。有不足之处,请各位指出。
对于“研究是什么”,甚至是“博士生是什么”这样的大问题,前面不少***已经回答得很好了,在这里,不妨换一个角度分析一下。
问题一:不同学科的博士都在干什么?
首先,对于博士生,按学科种类或行为模式进行一个大致的划分:
(1)理科偏实验科学,如化学、生物、实验物理等
(2)理科偏理论科学,如数学、理论物理等
(1)工科偏工程问题解决方案提供者
(2)工科偏前瞻性研究的paper producer
(1)文科偏社会学如经济,公共管理等
(2)文科偏人文学如历史,古汉语文学,哲学等
当然,需要指出的是,上述分类肯定是不够严谨的,只是我为了说明几种博士生或者行为模式的区别才硬拆开来看而已。
对于“理科偏实验科学”类博士生,其科研基本是围绕实验工作展开的。看文献,想idea,搭实验平台,动手做,获得数据/产物,对实验结果进行总结,撰写文章,投稿发表。
对于“理科偏理论科学”类博士生,其科研工作相比于前者可能更加停留于纸面,中间可能会用编程计算或者是纯理论推演的方法来证明自己提出的理论或者构想的方法的有效性。
对于“工科偏工程问题解决方案提供者”,其读博期间可能面临大量的出差,在工程一线解决实际问题。无论是提供类似于咨询服务的撰写解决方案报告,还是实际研发一个可用的产品,或者设计出一个可用的模型等,最终目的就是将自己在学科方向上掌握的知识实际应用。
对于“工科偏前瞻性研究的paper producer”,可能有点类似于工科中的理科生,在其研究的问题中可能包含一些短期内不会在实际中会得到应用的工程理念,大概的工作模式和实验科学相似,也是看文献搭模型或实验平台做实验总结结果写文章。
对于“文科偏社会学”的博士生,其读博期间可能属于从学校到社会过渡的一个阶段,一方面他们会进行这类学科中具有独创性的研究,做一些前人没做过的调研、总结出一些前人没总结出来过的社会规律或理论,另一方面,他们会比一般文科博士更多一些社会资源的积累,例如可以跟着导师实际地为公司做管理、市场、产品等,或者为政府公务服务。
对于“文科偏人文学”的博士生,其博士生生涯在外人眼里看来可能会稍显枯燥,充斥着诸如古文献检索考据、分析总结、哲学理论研究等任务。当然,也许出于对学科的热爱,在他们眼里,这些工作一点也不枯燥。
其实,又有哪些博士生做的那些东西在外人眼里是不枯燥的呢?会选择读博这一条路,其底层驱动力都应当是对于自己所在学科的热爱,否则,读博对你而言就会显得异常的痛苦。
由于读博之路漫漫,只要你所在学校环境尚可,加上自身的努力,其实,你可以自由选择自己想走的路,你可以做一个实验小能手,也可以做一个理论专家,也可以做一个经验丰富的工程师,也可以做一个狂发paper的学霸,也可以做一个social达人为自己积攒充分的社会资源……做好其中的一个方面,可能都能终身受益;做好了几个方面,你将是毫无疑问的精英。
当然,最重要的是:你要学会沉下心来,做一些可能在别人看起来很枯燥的东西,因为,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问题二:国内读博和国外读博的比较
首先谈科研工作方面。
其他学科我不敢多说,我只说我所在的工科。
刚好题主也是工科,希望两个学科之间的差别不会太大。要不我的回答就误人子弟了。
科研方面,我感觉,国内读博和国外读博,最大差别在于:国内的博士生,做工程解决实际问题居多;国外的博士生,做前瞻性研究写paper居多。
当然,具体到个例会是什么情况,很大程度上会因个人意愿、导师的指导方式、研究组传统而千差万别。我只是从大面上进行一个概括。
如果要说其中的具体原因,可以大概归纳是因为国内外科研经费的分配和审核体系差别很大。
无论国内还是国外,具有前瞻性的科研项目的经费,大多由政府主导。但是,分配到高校、研究所之后,使用的自由度上,国外却要远远好于国内。国外的项目经费,申请下来了就是导师自己的钱,基本由导师全权支配;国内的国家高科技项目经费,从项目申报到中期审核再到项目结题,其严苛程度常人难以想象,而且,在人工费、也就是劳务支出方面允许的比例之低、简直令人咋舌。所以,国内的导师一方面需要尽力拿下这块烫手山芋,做点真正有前瞻性的东西,另一方面,也需要从外单位承接不太有前瞻性的、工程性很强的项目,满足实验室正常运行的开支。也正因如此,国内的工科博士生在工作任务分配上、或多或少地会被迫向某些工程任务上倾斜。
就我在国外观察到的情况,国外的工科博士生大多数整天满脑子都在想paper的事,专注于创新。导师也基本是paper导向型,整天缠着你出paper。偶尔来一个工程项目,大多是类似于对付了事。为什么?因为我可以不在乎这里能赚到的小钱,盯着国家给的大钱,做好前瞻性的研究就够了。就算我什么钱都赚不到了,学校给的薪资也能保证我在当地过上相对富足的生活,我care那么多干嘛?
而在国内,大多的工科博士生还要经常性被一些工程项目的任务拖累,时不时被抓去写个报告、编个程,被迫做一些与自己课题毫无关系的体力活,这是非常令人无奈、也是非常可悲的一个事实。不是我们不想做前瞻性的东西,只是,人的精力真的是有限的,“臣妾真的做不到啊!”
其次谈生活方面。
我感觉,生活上,国外读博要比国内读博惬意不少,并且生活上也稍微宽松一点。毕竟,国外读博能拿到的奖学金相对比较可观,比如美国,大概是一千刀到两千刀不等。国外钱耐花啊,自己省省,足以支持你在当地过上住着小洋楼开着小汽车的生活了;而国内读博,现在每月能从国家和学校领到的生活费大概是一千出头,加上研究组里发的钱,总计可能是两三千。单凭这些钱,先不谈租房买房买车成本的差异,只能住学生宿舍、开不起车基本是板上钉钉的事实。如果你不幸像我一样身处宇宙中心五道口这样的高消费地区,就更呵呵了。有本事你常出校门去逛啊,呵呵~
对了,在国外读博有的时候会有一种没来由的寂寞感,这可能跟你融入当地文化的程度有关。有个说法是国外是“好山好水好寂寞”,国内是“好脏好乱好快活”,我觉得是恰如其分的。如果对自己的适应能力没有充分的信心,读博请慎选国外位于大农村的学校。
另外,据说,最好不要去北欧读博,要不你到超市里看到蔬菜和水果的价格会哭的……
问题三:能给想读博的学妹提一些建议吗?
我不是博士师姐,我是师兄,但也请允许我提一个建议:找一个爱你、能理解你和支持你的男友,让他做你坚强的后盾。
读博之前也好,读博期间也好,总之得找一个。适当的时候,把婚给结了。
----绝对不是因为歧视女博士或者担心女博士找不到对象什么的。据我观察,其实女博士的整体质量是很高的,无论是外貌还是谈吐。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大抵如是。
----只是因为,我一直认为,如果男人要是愿意陪你熬过这段可能会让你成为“灭绝师太”的日子,那绝对是值得托付一生的好男人。
请不要错过这样的男人。
【acelrovsion的回答(60票)】:
居然有人邀我这个题。。
实际上,博士阶段如果不过早考虑是否工作的话,大部分就是一个知识分子的生活,这类生活包括研究,休息,和探讨自己研究意义,探讨自己今后的人生导向。。基本上就是这四类东西。
如果说生活方面的话。。
数学博士方面的话,
基本上流程就是这样:
美国方面,博士阶段还有大约一年半到两年左右的课程,会补充和强化一些基础性的东西。
期间第一轮资格考,这一轮资格考比较全面,基本上每个方向都有点东西。
然后课程快结束的时候,会面临高阶资格考,这一轮就比较窄,只考和你研究方向相关的一些东西。
然后根据你的方向,你要开始和你选好的老板沟通了,当然选老板也是个技术活儿,要选择适合自己节奏的,你可以翻翻他的paper,了解了解他的思维方式,比如会不会跳步奏啊;证明是否严格呀;讲课是否听得懂呀;是追随大流走数论或者AG,还是随着自己摸索的思路去跨方向啊;是否会站在学生的角度上讨论问题呀。
开始逐步进行你的研究。选择你喜欢和适合的题目,开始在导师的指导下开始定方向地,阅读书籍,阅读paper,然后和导师讨论,参加各类讨论班来整理细节。等等如此反复。。
有些学校&机构的博士项目还会赠送一部分学分,用于你选取其他领域课程,我印象中是DUKE还是哪个学校(记不清了,欢迎指正),还会允许加修一个master来着。当然其用意大多还是跟就业有关系。
研究期间会被安排做TA(teaching assistant),前两年就纯辅导,给本科孩子讲讲作业,批改卷子神马的,第三年可能会根据学校实地情况,让你带一些课程。
实际上,单就日程安排来说,数学的学科特性决定,你的日程并不会非常得满,甚至你很多时候想睡到自然醒都没有问题,也有一些时间让你去做其他事。你想培养一些兴趣也是没有问题的。。
主要还是精神压力。。当然这个精神压力很显然是自己的论文。。
斯坦福的老板们整体都比较Push,当然事实上Princeton,H,UCB等等都是如此,对于论文质量的卡关相当得严格,这也是数学博士一直毕业率”喜人“的原因所在。论文质量由于本来导师很大比例就可能是期刊审稿人,所以你的一切细节都面临着最直接,最高阶的同行审议,你可能在牛校被大牛导拿来当废纸的论文,扔到本方向中等水平的学校可能被打A,而且这样的流程你可能需要完成起码三篇左右。
而且这种压力往往不是持续性的,而是集中性的。
当你看到自己的好朋友已经挂了两篇文章,而你论文才刚完成第二节的时候。
当你开始对自己的题目有了一些突破,却从学术报告会上听来人家和你题目类似,进度还在你之前的时候。
当你的一般性证明,遇到了瓶颈,导师和你澄清细节,开始论证不合理处,他用他的理解来说服你,你用你貌似精妙而简洁的结果来试图说服他,如此反复的耗着精力,进展却不大的时候。
当你在完成证明过后,却在前几节发现一个不显眼错误,很有可能动摇你的证明根基的时候。
当你想举出一丛例子,却模模糊糊无法将它理清楚的时候。
这时候精神压力就陡增,如泰山压顶一般。。而且导师们往往平时不烦人,这个时候正好天天跟你催命,这时候如果心里状态不好,情绪崩溃是很正常的。这种无力感,就如同躺在冰面斜坡往下滑一样,明知道底下是深渊,却抓不到一个着力点。。这也是数学这类纯抽象学科,最容易出现的情况
然后,就是漫长审稿时间,数学期刊的审稿不是一般得烦人。。。这也是持续压力的时间点。。
不过呢,还是有很多方法可以舒缓,培养兴趣呀,逛逛街呀,神马的就不说了,S的学生大多在本科阶段都修不止一个专业,也都经过系统的人文社科教育,通识教育体系也做不错,至少能够培养起你一个系统化的方法论,所以看看人文社科的研究报告,论文,著作等等,换换脑子也是不错的选择。。。
总之,这个生活还是蛮刺激的。。。。
哲学系博士的话,
其实和大部分人文类博士的生活差不多,我其实不想写多了,因为写多了就成神棍文了(哲学摊子太大了),随便聊聊吧。
其实来美国念分析哲学本身就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美国学校普遍对于文化多元主义嗤之以鼻,对申请者的简历背景也卡得相当的严格,对于本科发论文的标准也是卡的比较严。还好斯坦福等等学校,大多有针对本科发文章的年刊,当然也可以试试非中心地带,但是有一定认可度的诸如
《Ars Disputand》一类的刊物。
个人前两年主要在语言哲学、行上学方面下了不少功夫,后来开始关心心灵哲学,以及花时间在认知科学和认知心理学的知识积累上面。当然美国从60年***始的提倡语言哲学热毕竟已经开始降温了,这点在和各位大牛的讨论上比较容易达成共同语境。但是在其他方面,强功能主义又开始逆袭了,这让人很不舒服。我说这一点,就是要告诉哲学研究者的生活中相当一部分要关注到一些学界的主流思潮上。
讨论组的生活算是占了一部分,斯坦福本校一个小组,时不时组织报告和讨论,对某个命题向和理论的深入探讨。。
导师和各路大牛隔三差五在论文上打我脸,然后反复讨论,请教,修改算一部分。
大范围,大广度地阅读和刷paper,范围遍及绝大部分人文,社科领域算一部分。当然在导师的指导下,沿着他给出的路径进行小范围,高精度的阅读和研磨也是一部分。。。。
去选择听某些大牛关于自己感兴趣的具体问题的讨论课或者报告会算一部分,比如 feminism,后结构主义下的社会学哲学方面等等。。
自己补充语言学知识,花时间整理哲学史方面的东西。。。由于斯坦福是著名的欧奸,花时间补充现象学也是需要的。
花时间一个人思考,顺便自己和自己吵架是一部分。。。
当然,积累知识,经历各类心灵哲学的具体研究项目,最后完成最终的作品也是最重要的部分。。
差不多这样吧。。。
【余青葭的回答(392票)】:
谢题主邀。要是不急着毕业可以想干嘛就干嘛,若是想要顺利毕业的话还是得好好规划。
回想起念博士课程那三年,总的来说,是大部分时间都在自我怀疑中度过了??
尤其是最后一年,会特别有这种全世界都没人能帮你的感觉。
「研究」是什么?「研究」就是你一定要在前人的成果之上发现值得肯定的新东西。
在前人设计过的框架下做实验或者看前人的文章这都是「学习」,并非「研究」。
「学习」是很简单的学习前人经验,但「研究」不那么容易。
作为一名博士学生,你做的研究一定是与前人有所不同才有可能顺利毕业的。
在这个新领域中,你就是先驱者,没有任何人的成果可供参照。
指导教授也不能,他只是会查看你的进度,但很少发表意见。
因为能毕业的前提就是,你对于这个问题要比他还要了解,比其他的审查委员老师都要更了解才有可能通过答辩。
所以,每天的大部分时间我其实都在跟自己博弈,
「我做的研究到底有什么意义?」
「往哪个方向前进才有可能得到反馈?」
「整个论文的逻辑到底说得通吗?」
「使用这个研究方法真的合适吗?」
没有人可以跟你对话,你只有自己自问自答。
这些问题其实大半是对是错也没有绝对***的,因为没有人做过,所以结果怎么样大家都不知道。
但你总得先说服自己,才有可能在答辩的时候说服审查委员老师。
我曾经以为写完博士论文顺利毕业之后我会很开心,但结果并不是。
因为自我否定的时候实在太多,那几个月都处于心力交瘁的状态,答辩通过的时候也一点不开心。
怎么说呢,我觉得人家说女博士是灭绝师太有时候也挺有道理。
只要你能通过这个自我拷问的过程,真的就能达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状态中了。
我认识的博士不多,女博士更少,大家交流之后发现彼此都有过这样一段类似于忧郁症一样整日以泪洗面的过程。这其中,一小半能顺利毕业,一大半都没能扛过去退了学。
我所在的研究室这些年顺利在三年内毕业的就我一个,其他的前辈花五年八年时间的都有。
如果从一开始不好好打算的话,很有可能就光阴一晃而过了。
对于学妹有什么建议?
首先,要确认是否真正对研究有想要挖掘下去的热情。
其次,务必要保持一颗平常心。
其他,都是次要的了。
【学长去搬砖了的回答(35票)】:
并不是所有人都觉得“车子、房子、票子”才是人生的追求,有的人真的是热爱学术,热爱研究。
所以他们三十多岁了,还在爬上铺。。。
【工长的回答(53票)】:
海外的土木工程的博士学姐来回答。作为一个读了博但很不像博士的人,我四年的博士时光可谓美好而凄惨。
美好的是,拿着足够的奖学金,有着足够的时间,可以享受着美好的旅行,拥有不错的社交生活以及不愁吃喝的日子。可以偶尔买个“奢侈品”用于奖赏自己。可以培养自己的小兴趣好爱。美好的是,或许可以在学历相当一堆土木男博中遇到一个中意的,然后稍微用力据为已有。毕竟概率大,且竞争者少。
惨的是,会整日被解不出的问题困扰到夜里无法安眠,并发觉你无法像周围的人,硬生生得从早上八点一直坐到晚上十点,且大部分时间是在做研究。惨的是,女人在这个年纪会被周围许多事情所分心,比如友情,比如爱情,比如父母,而无法像男生那样依然心无旁骛的专心搞研究。惨的是,当你通宵熬夜赶毕业论文而倍感挫折之时(我遇到的三个女博都是这样),你会不住的回想,我当初怎么就踏上了这条路!惨的是,毕业后的你会发觉,作为土木工程的博士,许多公司并不会比一个硕士生跟待见你。他们会下意识的的认为你不好用,因为架子大而实际本领还没有,不好使唤工资要求还不低。然后干脆用overqualified一个词就把你拒之门外。
目前的我看我那些读完硕士就找工作的同学,一年一个发展,一年一个光景,而我呢,过了这四年,除了多出个Dr.的头衔以外,似乎,真的,并不比他们优在哪里。作为一个土木人,经验真的比纯学术值钱太多了。
最后引用我一个读博不到一年就退学的牛逼学长的话:”除非你是能看着看着paper笑出声来的人,真的别轻易走上这条路。“而我补的一句是:除非你是把茶语饭后还聊着非线性,把那些学者的生平往事当娱乐八卦般的如数家珍,夸夸而谈,否则真的别轻易走上这条路。
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阿丁的回答(38票)】:
本人在985高校读博,身边很多朋友也都是在读博士生或者已经毕业。在我看来,博士生活是从学生到社会人的一个过渡,从生活状态和心理状态上讲都是一个半学生半工作的状态。
博士生是一个群体,有自己的特点,我同意这种说法读博期间几乎每个人都怀疑过自己。不过***肯定是不一样的,我觉得可以简单的分为三种吧。一种是科研型,经过内心的煎熬之后破茧重生发出高影响因子的paper,第二种混***型,知道自己翻越不过这座大山,索性灌水发文章,多给老师干活争取到时间毕业,第三种博士毕业不得,被抑郁或者挫败感打败,退学或者过期拿不到***。
读博第一年是比较愉悦的一年,看看文章,听学院里一些博导讲讲课,有空的时候做做实验,说轻松并不是安排上的轻松,而是心情比较轻松,第一年不出成果完全不会有什么太大的感觉,就像你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不用担心高考一样。第二年其实基本上会更早,博士生基本是实验室的常驻人口(除非是做模拟或者理论的人,不需要实验室设备而且自制力比较强的),每天的工作基本上也千篇一律,看文献,学习软件,做实验或者联系做实验,分析数据,写报告。当然这是主流工作,但是基本上这些工作并不是说一天到晚可以做的,中间会穿插着各种,帮老师写东西,跑腿,带师弟师妹熟悉实验,甚至帮助别人翻译东西,下载文献等等。可以说在工作中和在课堂上所有可能遇到的事情都会发生,博士生已经不是所谓的学校的温室,因为博士生的补助其实一部分是老师给的,所以博士生很多称老师为老板。
好了,接下来就到了划分三类人的时候了,首先说最早会体现出来的一批人,因为承受不了压力退学的人。这部分人基本上会在一年或者一年半左右做出抉择,他们早早感受到了读博的压力,一般也是有退路的吧,就会选择退学再回去工作,越往后做出这个抉择其实越困难。接下来就是学霸,一般也会比较早的体现出来,更多的是男生,我说过其实读博有种半工作的性质,很多男生把这个当做事业来经营,所有的心思都扑在上面。遇到困难,会找导师讨论,跟同学讨论,做实验遇到困难遇魔杀魔,最终凭借着比别人更多的时间(基本上是早八点半到晚上十一点,一年如一日)得到了更多的实验数据,加上丰富的文献阅读量,让他们在自己的领域可以完全秒杀一群教授(这个不夸张)。接着就会很快有高影响因子的文章发表,享誉学院,这类人完全可以跟你在科学领域里面像聊历史教材一样的聊哪个课题组在做什么,他们在什么时候发表过怎样的文章,后来为什么没有在那个研究方向做下去。可以说这种水平,除了高影响因子的文章以外(确实跟课题有关,有些比较传统的课题很难发高影响因子文章),只要靠着不懈的努力基本上是可以达到的,而且这类人在课题组的地位会因此大大提高。原因也很简单,一方面辛勤工作的人招人喜欢,另一方面老板鼓励这种人,就像公司里面绩效高一样,地位自然随老板的喜欢而提高。这种人接下来的博士生活基本也是每天必读文献,写文章,做实验,以优异的表现毕业,并且可以顺带提携一两个硕士生或者本科生在该领域毕业。接下来还有一种中途抑郁放弃学习,没有退学,最终因为时间过期而拿不到***的。我说过在博士期间每个人都会怀疑过自己。在后来的学习中,身边的人陆续发文章,有成果,自己却一无所获,心里压力越来越大。这只是一方面,另外这个年纪是认识社会的年纪,发现身边的很多人开始拍老师马屁,发现身边的博士生开始劈腿竟然女友还是如约结婚了,发现学院里就连开门的大叔也是有着深厚的背景,发现漂亮的老师连职称评的都快等等。你的价值观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在最高学历的教育殿堂里,人们仍然是如此的这般。在看看自己,?丝一个,没有背景,不够努力,课题不好,文章发不出来,精神承受不住了,这个情况写出来几行字,但是确实博士生整个读博期间都背负的心里压力,即使你在吃着火锅唱着歌,在心底深处也时时回响的声音。好了,剩下最多数量的一种人,混毕业的人,我也是其中之一。心里清楚了自己不是学霸,放下了不甘心承认自己是个渣渣,但是承受不了不毕业带来的后果,堆积工作量,即使不清楚实验的方向,灌水文章,在指标上满足毕业的要求。最后就是哄得老师高兴,开了金口说你准备毕业吧,没有人会在你毕业的路上阻拦你,毕业答辩评审团,no,他们是拿钱来看你们组在做什么的,你毕业他们不会说一句不让的话。
好了,关于女博士是灭绝师太这句话,我觉得简直太无语了,这个年代难道还有人相信书呆子吗?人不是念书念傻的,你们觉得在众多男生中间生存下来并且成功毕业的女博士难道会是一个闭门造车的人吗?其实男博士应该庆幸女博士的存在,起码还有人在给老师献花的时候站出来,起码还有在KTV的时候可以唱情歌对唱,起码在打羽毛球的时候可以打混双。
好了,我要去做实验了,博士生没有下班,心心念念只有毕业。
【不喝可乐的回答(16票)】:
目前在University of Toronto读博,心理学方向,第五年开头。
OK,我的读博生活十分丰(gui)富(yi),主要分为加拿大和国内两个部分。
先说加拿大部分,每天按时起床,吃早饭,然后坐地铁去实验室。周一到周五从不例外。这样下来一般都是第一个到实验室,除非老板父爱泛滥主动送小孩上学。第一件事,就是磨一杯咖啡。然后,基本上我基本上就想不出这一天还能做什么事情了。。。
正经事请还是很多的,比如做实验,分析数据,读文献,改论文,帮老板修电脑,修其他电脑,装软件,上课等等等等,事无巨细,什么都要干。谁让我是唯一的一个学生呐。。。
每周基本上会参加一个talk,老板的要求是,无论什么内容的talk,都要提问。这个感觉相当有帮助,自信心瞬间爆棚,哈哈哈。不过压力也是不小的,绞尽脑汁。
下班回家一般是6点之后,通常是最后一个走。步行20~30分钟作为锻炼,再地铁回家。 晚上有时候去健身房跑跑步。周末玩玩PS3。
我从事的研究的一大部分是合作性质。这就导致了我每天有很大一部分时间是在和各个合作者沟通和讨论。这些讨论涉及到研究的方方面面,从最初的八卦到形成具体研究问题,对实验材料的各种挑刺,实验程序的讨论,数据分析处理,结果讨论。一个合作经常会在一两个星期内产生上百封邮件。所以每当我们提到之前的讨论内容,都要说清楚这个事来自几月几号的邮件。而这种合作项目往往会有4~5个同时进行,每个项目牵涉到4~10个研究者,所以,强度还是比较高的。瞬间顿悟为啥老板买了一台2000刀的咖啡机放在实验室。另外,因为大多数合作者在世界各地,所以算各个地方的时间也变成了一项常规任务,而这种交流讨论基本是24小时不停歇。所以,我基本上是全天候应对。但,这不是平时工作的全部。。。
基本上每天我会有一段时间是相对安静,没有什么打扰的。比如下午5点以后,通常实验室就没什么人了。这个时候一般是看看文献,做笔记和写文章的时候。我个人算是比较敏感的,只有在相对安静的环境下才能比较容易投入。
类似的,每周会有一些时间零零星星学些编程计算机方面的知识,进行一些工作流程优化的思考,尽可能提高工作效率。比如说现在的数据分析效率已经是三年前的不知道多少倍了。当然,空出来的时间基本也没干过正经事。。。
对于每年来说,写文章基本上是下半年的主要任务,上半年主要是参加各种会议,见各种神人,谈各种有的无的合作思路。
说到参加会议,这真是一个非常非常重要的内容。我每年参加两个会议。得益于老板的推动,同狗这些会议认识了很多人。而且也主持了不少讨论会(symposiom)和会前会(preconference)。一开始并没有觉得这些有多重要,但是持续了两年之后,自己的知识面变得宽了很多。而且更重要的是,研究者开始相信,这小子能成事。这也算形成了职业生涯中最初的资本积累吧。所以Social在读博士期间也是相当重要的一部分。
另外,一项无法逃避的事情就是帮忙。因为心理系女生居多,所以,展示Geek特长的时候还是很多很多滴。有时候是实验室内部帮忙,有时候是系里帮忙,也有少数时候是被另一个学校叫过去帮忙。这些帮忙让我十分迅速得融入实验室环境,而且留了一个超级好的口碑。
我们的研究都是实证研究,需要做实验。大量的合作和帮忙必然导致大量的实验数据收集工作。而这些工作,我主要是分散在国内各个实验室完成。毫不夸张的说,我们应该是世界上最高效心理学研究的团队之一。
但这背后并不是做个实验就拍拍手走人这么简单,其中包含了很多努力和思考。简单的说,这已经远远超越了做一个实验所面对的问题,而是思考如何管理多个研究团队的问题。
国内研究部分待续。。。先去玩盘植物大战僵尸~
【SmileZhu的回答(16票)】:
我前两天正好传了张图,应该可以回答你的问题。
我上周就干了这些事情,杂务是一段没有做事情的时间,比如吃饭发呆陪女朋友等等。
表格用ManicTime生成,所以都是开电脑的时候做的事情,睡觉等不包括在内。
【徐相杰的回答(6票)】:
southern, nothern,western
【谢月的回答(21票)】:
本人今年牛津化学系博三,所在课题组是本领域(电化学研究生物酶)世界最牛的,导师是英国皇家协会院士,本领域奠基人。牛津大学是学院制的,本科生所有衣食起居都由学院负责。牛津大学也是导师制的,每个学生都由一个导师负责,定期会面,言传身教。我们博士研究生最主要的还是在课题组里完成研究项目。我导师对我的影响很大,他今年六十多岁,老骥伏枥,壮志不已,对科学抱着纯粹执着的热情,经常鼓励我们,用他的热情感染我们。其实刚来牛津的时候也不是很确定以后会做科研,但是随着这两年碰到很多执着严谨热心探索新知的老师同学,慢慢觉得科学研究是一项很有意义,值得追求的事业。所以我每天都花很多时间在做实验,读文献,见导师,听学术报告上面,因为我总担心自己不够优秀,不能成为一个卓越的真理探寻者。
牛津的业余时间有很多度过方式:在风光旖旎的泰晤士河上划船,去有着数百年历史的图书馆里读一本小说,练钢琴,做运动,去教堂,当然还有体验各种美食美酒,去伦敦看音乐剧 (我发现和纽约百老汇的剧目有高度统一性)。
以上。但求真实,不求全面。
【XiYang的回答(7票)】:
我(基因组数据分析):
看paper,看文档,写脚本,写C++,下载数据,开组会……
我女朋友(抗生素合成途径):
看paper,敲除,转化,养菌,收菌,抽提,跑HPLC(高效液相色谱),开组会……
【liuzhen的回答(13票)】:
来点英国特色的:
{centering Fig. 1 extbf{舌尖上的英国全集}}{centering Fig. 1 extbf{舌尖上的英国全集}}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严肃点。
----------------------------------------------------------我是分割线------------------------------------------------------------------
1. 不用上任何专业课,参加点学校的技能课,下课后吃fish and chips.
2. 去听听学校教授们Inaugural Lecture,看看有没有免费的fish and chips。
3. 第一年结束后有first year viva, 结束后请internal examiner 吃 fish and chips.
4. 给本科生带tutorial, 赚点钱去吃fish and chips.
5. 春天每周三系里有university open days, 去蹭fish and chips.
6. 每周五去镇上吃fish and chips.
7. 答辩时有三个人,external examiner, internal examiner 和你(没有导师哦), 答辩完拿瓶香槟去吃fish and chips.
8. 毕业后,做五年research associate, 若能拿到permanent residence, 开一家fish and chips.
------------------------------------------------------------他们说要干货--------------------------------------------------------
{centering Fig. 2 extbf{seminar 老师带 crisps 给大家还有pizza}}
【一口吃十二个包子的回答(19票)】:
怒答!先讲个段子:有人问什么样的博士会quit ? 答:第一种是因为自己是蠢哭了;第二种是因为自己某天醒来,突然顿悟过来:what the fucking I am doing now !
很不幸,我就是第三种= =。。。。
博士没有国内很多人想象的那样,觉得混出来好找工作,觉得智商高的人才能读phd. come on ! 现在已经改革开放很久了好吗! 用我导师的话说:“well, the researchers are just like in a bulb! they focus on their own thing and cite each other's paper in a meaningless way.” 好嘛,堂堂教授直接给学生指明了博士的本质,这才是好教授啊。
说句实话,我觉得有几种情况就不要考虑读博士了: 1. 家里很穷的; 2. 不热爱科研的 。 第一种情况,家里穷的不能读就是因为你以为读完博士,你全家以为读完博士,你就以后有口好饭吃了。= =,too young too simple! 现在科研人员早就达到饱和了,你看为什么要有博士后,有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博士人太多啊,不知道怎么安置这群人啊 。 第二种情况,不热爱科研的。说句真心话,能够觉得自己喜欢科研的人少之又少,大部分人就是跳到这个坑里来后就觉得没其他路了。 身边的很多博士朋友,都是小时候成绩不差,一路走过来的,觉得这东西不讨厌便做了下来。我个人觉得,是的,这种人态度不错,做什么事都不会太差,但是也不会太好,因为不是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你没有那个强大的内在驱动力,根本就不会做的太好的。 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花费宝贵的青春耗在这种性价比极低的事情上。 有的人会说,我读博士不是为了追求以后满足更好地物质和精神生活。我对这种人表示敬佩,但我不会成为这样的人。
所以,看透博士的本质后,果断选择抽身。国内的博士情况我不太清楚,至少就奖学金的方面来说肯定没有国外多。既然很多人一开始并没有想清楚为什么要读博士,很多人出国的原因也就是看看外面的世界,经历外面的世界。那既然已经来到了国外,何不给自己多一条路去走。路嘛,总是有的,没必要明知道前方道路不通,还一个劲地去走到黑。
【老狐狸的回答(281票)】:
可能这个***有点不符合题意?
【博士学位图解指南】美国犹他大学的助理教授Matt Might说:每年秋天,我都要向新一批博士生解释什么是博士学位,光用语言很难描述,我会用这些图片来说明!
============9月20日更新========================
评论里有说往下还有一个圆,于是我又搜了搜,想进一步了解的同学,我把地址贴上来了,如下:
馆藏&68286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