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手抄报素材》这么好的历史素材,为什么中...

三国演义是真的吗? 是真的历史吗_百度知道小木虫 --- 500万硕博科研人员喜爱的学术科研平台
三国历史与《三国演义》(1)作者: 收集于网络
?? ??朱大渭????▲三国历史的特点??▲三国历史何以独具魅力???▲《三国演义》最多只有五分真??▲《三国演义》中人物性格之真伪??▲三国历史的启迪??▲三国历史的特点??三国的历史从中平元年(184年)算起到晋灭吴(280年)共96年,从建安元年(196年)算起到晋灭吴共84年,从魏文帝代汉(220年)到晋灭吴共60年。??在这段历史中,总的态势是各路英雄在东汉帝国瓦解的废墟上问鼎逐鹿,致力于新的统一,因而军事斗争就成为三国历史的主线。历史小说《三国演义》正是从文艺的角度描写了这条主线。但是,三国的历史要比这丰富得多。因为,为实现新的统一而出现的群雄并起、逐鹿中原,只是三国历史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魏、蜀、吴等各派政治力量为实现统一的目的,又都在政治、经济各方面奋发图强,锐意革新。政治上,用人唯才,用法严明,贤能得用,政治清明;经济上,轻徭薄赋,大兴屯田,南方和边区经济得到开发。同时,在这种政治、经济、军事等各种斗争都相对活跃的历史时期,各类人才有了更多的机会来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因而形成了一种人才辈出、群星灿烂的局面。当时各方面的斗争是互相联系的,而人才问题又居于核心地位。为实现统一,三国的君主都很重视人才,彼此之间的人才争夺是相当激烈的。??曹魏地广人众,有人口440余万,军队30余万,重要谋臣20余人,主要战将30余人。孙吴次之,人口230余万,军队20余万,有重要谋臣10余人,主要战将20余人;刘蜀的力量最弱,人口90余万,军队10余万,有主要谋臣七八人,重要战将十余人。??曹、刘、孙在人才政策方面取得的成功,无疑是促成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重要因素,而同时期的其他竞争对手如袁绍、袁术、刘表、公孙赞、吕布等则由于在人才政策方面不如他们,甚或出现重大的用人失误,因而很快就被历史淘汰。??在魏、蜀、吴三国中,曹魏占地最广、人口最多、经济军事实力最强,曹操本人也是第一流的领导人才,但是,曹操一生戎马生涯30余年,却没能实现统一,主要原因在于:东汉末年,战乱频繁,黄河流域经济受到严重破坏,人民流亡,经济衰落,而长江流域相对稳定,没有受到太多的战乱影响,加之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因而南方的经济超过了北方,支撑着孙吴、刘蜀与北方的曹操对峙。经过半个多世纪的鼎立局面之后,经济、军事又出现了新的格局,北方经济逐渐恢复,加上其它方面的优势,北方的总体力量又超过了南方,因而,最后又由北方的晋完成了全国的统一。??▲三国历史何以独具魅力???三国历史源远流长,但唯独三国的历史被历朝历代的社会各个阶层所津津乐道,为什么?我以为有以下四方面的原因:??一是三国历史的特殊魅力。三国的历史,从时间上看,只有半个多世纪,比较集中;从政治格局来看,是三足鼎立,三者之间互相牵制,很富有戏剧色彩;从人物方面看,又是人才辈出,群星灿烂,而且三国的君主都可称明主,手下网罗了一大批杰出的文臣武将;从事功方面看,三国都是打着正统或维护正统的旗号,谋求剪除异已,实现新的统一。在很短的时间里,集中了这样一大批智勇之士,演出了群雄逐鹿、三国鼎立、西晋统一等一幕幕惊心动魄、威武雄壮的历史活剧。因而,很自然地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焦点。这也是罗贯中要选取三国这一历史时段来创作历史小说《三国演义》的一个重要原因。别的历史时段,如楚汉战争、隋末唐初的战乱、元末明初的战乱、明末清初的战乱等相对而言,都没有三国这样在多面具有典型性。??二是与宋元时期民族矛盾加剧和理学家们尊刘抑曹密切相关。三国历史故事,西晋时已出现空城计等传说,南朝《世说新语》中,有关《三国演义》的人物故事就有20多个。据记载,貂蝉的故事,北宋时已出现。而且北宋"说三分",已形成"尊刘抑曹"的倾向。由于南宋是一个偏安政权,人们强烈呼唤正统秩序。朱熹编纂《通鉴纲目》时,尊崇类似南宋的刘蜀为正统,加上两宋理学家们对儒家伦理思想的升华和强化,这些反过来又必然会影响民间文学的价值认定。宋元时一代又一代的市井说书人,在民族矛盾的影响下,浸透了忧国忧民的心情,他们对历史故事加工后,"史"的成分在淡化,"艺术"的成分在增加,从而宣讲的主旨逐渐在英雄传奇中,大力渲染正统观和忠孝仁义。最早的三国话本元代《全相三国志评话》,虽只"粗具规模",但其主题思想倾向已同罗氏《三国演义》接近。这种适应时代需要的艺术加工,无疑更加强化了人们对三国历史的浓厚兴趣。??三是三国历史和《三国演义》互相影响。这种影响的效果犹如火借风势,风助火威。如前所述,在宋元时尊刘抑曹的正统观一经确立以及儒家思想强化后,说书人已经可以撇开历史的真实,完全按照儒家的正统观和伦理标准来塑造三国人物了。刘备逐渐成为仁的化身,诸葛亮成为忠和智的代表,关羽成为义的化身,曹操则被丑化为残忍和谲诈的奸雄。《三国演义》的作者就是遵循这样一个模式来塑造三国人物的。自从有了《三国演义》之后,人们就以它作为衡量、品评三国人物的标准,而且平民百姓家只知有《三国演义》而不知有《三国志》,想了解三国历史本来面目的人也是先读《三国演义》而后去翻《三国志》的。这一现象表明,他们是把《三国演义》当历史看的,只是在怀疑、好奇之后,才去读《三国志》,探寻三国历史的真面目。同时,我们还有理由认为,《三国演义》有"三国"的历史之根,而三国历史又有"演义"加以渲染,两者之间相辅相成,相互促动,使彼此都逐渐超出了它本来的能量,产生了经久不衰的历史魅力和艺术魅力。??四是封建政权的支持和宣扬。明清两朝处于封建社会末期,各类社会矛盾尖锐,统治者除加强君主专制外,企图用儒家思想塑造超人的神的力量来维护统治。以关羽为例。关羽由人向神的转化,始于两宋之交,当时宋王朝岌岌可危,希望有像关羽这样"大义大勇"的神来保护它。北宋末封关羽为"义勇武安王",南宋关羽成为拯救民生劫难之神。明清两代对关羽的推崇达到极点。明政府封关羽为"武庙"的主神,与"文庙"的孔子相对应。清顺治时封为"忠义神武关圣大帝",以后屡加晋封。同时关羽显灵保卫明、清王朝的神话不断出现,而且见于诏书之中。在封建王朝的提倡下,关羽"庙祀遍天下"。显然,政府的支持作用,更巩固和强化了人们对三国人物和历史事件的关注。??
本栏目更多导读:三国演义是真实历史吗_百度知道《三国演义》创作素材来源研究--《天津外国语大学》2011年硕士论文
《三国演义》创作素材来源研究
【摘要】:《三国演义》是元末明初作家罗贯中在长期的、众多传说和民间艺人的创作基础之上,“据正史,采小说,证文辞,通好尚”(高儒《百川书志》)而创作出来的历史演义小说。它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同样也是历史演义小说的开山之作。《三国演义》是世代累积型作品,它的成书不是在短暂的时间内而完成的。其素材来源主要是罗贯中根据陈寿所撰的《三国志》及其裴松之的注,以及其他正史和民间流传的无数生动的故事,通过作者之手进行艺术创作而编写出来的作品。因此,《三国演义》有着上千年的素材来源。本文试图以另一视角,通过对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三国演义》的考察,探讨《三国演义》创作素材的来源及其艺术创作的特点。在讨论《三国演义》素材来源于艺术创作特点的时候采用比较的方法,通过比较与分析历史史料素材和民间文学素材对《三国演义》艺术创作的影响,来对《三三国演义》的文学创作进行较为详细的考察,理清小说创作素材来源的特点。文章以历史上涉及《三国演义》的主要史料素材和民间文学素材为基础,分析这些素材对《三国演义》文学创作之间的关系。宏观上的分类:《三国演义》的创作素材可分为间接素材和直接素材。前者如《老子》、《孙子兵法》中的兵家思想对《三国演义》的影响及其在小说中的运用,后者如《三国志》、《后汉书》、《三国志平话》对《三国演义》艺术创作的引用和影响。再详细划分,直接素材还可分为正史素材和民间文学素材,即《三国志》、《后汉书》与《三国演义》创作的关系,民间素材如《三国志平话》对《三国演义》创作的影响。《三国演义》素材来源极其丰富,各种野史杂史,雪藏诸多,本人社硕士学习期间,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只能选取主要的素材剖析,特此说明。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外国语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11【分类号】:I207.413【目录】:
摘要6-7Abstract7-9概述9-10一、《三国演义》隐性素材来源10-38 (一) 《老子》和《三国演义》10-17
1、守柔示弱、以退为进的策略10-13
2、诱敌深入、后发制人、以柔克刚的用兵原则13-15
3、以奇用兵的军事原则15-17 (二) 《孙子兵法》和《三国演义》17-38
1、重道思想的体现18-19
2、庙算思想19-23
3、速胜论思想23-25
4、上兵伐谋全胜思想25-26
5、诡诈用兵的思想26-31
6、奇正结合用兵原则31-32
7、火攻、水攻的战术思想32-34
8、间计的运用原则34-38二、《三国演义》显性素材----正史素材来源38-97 (一) 《三国志》和《三国演义》38-87
1、直接引用《三国志》中的素材来塑造人物形象38-50
2、部分引用《三国志》中的素材来塑造审美形象50-82
3、完全虚构的审美形象创造82-87 (二) 《后汉书》和《三国演义》87-97
1、《三国演义》对《后汉书》材料的直接援引87-90
2、《三国演义》对《后汉书》素材的艺术改造90-97三、《三国演义》显性素材----民间文学素材来源97-124 (一) 《三国志平话》的叙事结构具有整体性,初具《三国演义》的框架规模97-98 (二) 《三国演义》对《三国志平话》塑造人物和情节的借鉴98-124结语124-126参考文献126-129致谢129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黄毅;;[J];明清小说研究;2007年04期
王运涛;[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张大圣;;[J];文学界(理论版);2011年07期
许勇强;李蕊芹;;[J];戏剧文学;2011年07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田杰英;[D];***中央党校;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徐彦峰;[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杜小琴;[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张娜;[D];河北大学;2009年
杨小娜;[D];扬州大学;2010年
黄丽平;[D];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
汪灿;[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陆芳梅;[D];广西师范大学;2013年
母秀丹;[D];山东大学;2014年
刘天正;[D];上海戏剧学院;2014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胡世厚;[J];文学遗产;2000年01期
吴微;[J];文学遗产;2000年04期
戴承元;[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J];中华文化论坛;2000年02期
沈伯俊;[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6期
朱汉彬;[J];鄂州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方成慧;;[J];写作;2002年15期
郑铁生;[J];社会科学研究;2002年06期
梅新林,韩伟表;[J];文学评论;2002年01期
晓文;[J];陕西审计;2002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管仁福;;[A];2007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上)[C];2007年
林宪亮;;[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喻斌;;[A];水浒争鸣[第七辑]----2002中国水浒学会联会暨全国明清小说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蓝晓光;;[A];中国林学会首届竹业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4年
单长江;;[A];水浒争鸣[第七辑]----2002中国水浒学会联会暨全国明清小说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马显慈;;[A];水浒争鸣(第九辑)----2006年全国《水浒》与明清小说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陈文新;;[A];水浒争鸣(第五辑)[C];1987年
曹亦冰;;[A];2006中国山西?关公文化论坛论文汇编[C];2006年
关四平;;[A];水浒争鸣(第十一辑)[C];2009年
关四平;;[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高小立;[N];文艺报;2008年
沈伯俊;[N];解放日报;2007年
程兵;[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0年
秋香;[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0年
李岩;[N];北京商报;2008年
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现代语文》执行主编
桑哲;[N];中国教育报;2013年
尼东;[N];中国集邮报;2014年
;[N];文学报;2000年
王后法;[N];中华读书报;2007年
李云峥;[N];证券时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郭素媛;[D];山东大学;2009年
赵莹;[D];天津师范大学;2012年
聚宝;[D];内蒙古大学;2012年
秀云;[D];中央民族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古旭;[D];重庆工商大学;2010年
武志国;[D];曲阜师范大学;2008年
陈真一;[D];辽宁大学;2015年
金明淑;[D];延边大学;2015年
郭萌萌;[D];兰州大学;2015年
于耀程;[D];天津外国语大学;2011年
闫丽丽;[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邹彬;[D];扬州大学;2010年
孙广硕;[D];延边大学;2009年
陈刚;[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400-819-82499
服务***: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