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现阶段弱世界调控模式之世界杯和强世界调控模式之世界杯哪一...

马建堂:新常态下我国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的重大创新
——在“宏观调控创新”研讨会的主报告演讲
国家行政学院常务副院长&马建堂
日16:03&&&来源:
三、宏观调控和深化改革:拓宽宏观调控的内涵
与成熟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宏观调控不同,我国的经济运行始终伴随着巨大的制度变迁,改革开放始终是经济运行的内生变量。这一轮宏观调控的一个鲜明特色就是宏观调控与改革开放两手并举,在改革中调控,在调控中改革,靠改革提高宏观调控的效率,用宏观调控创造改革环境,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一是改革政府自身,更多激发市场活力。政府是宏观调控的主体,宏观调控是为了弥补市场在宏观领域的“失灵”。但在相当长一段时间,我国政府对经济活动,一是管得太多;二是习惯于使用行政手段。这一轮的宏观调控,党中央、国务院把转变政府职能、简政放权等改革与宏观调控同步推进。首先通过简政放权,推动政府自身“瘦身”,重塑宏观调控的主体基础,使政府在市场发挥资源配置决定性作用前提下更好地发挥作用。截止到目前,中央层面共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586项,其中取消459项。二是激发市场活力。随着行政审批事项大幅度减少和商事制度改革,市场准入门槛不断降低,新的市场主体不断涌现,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各种形式的创新创业活动蔚然成风,逐渐汇聚成前所未有的创新发展浪潮,是我国经济能在如此复杂严峻形势下运行在合理区间的最大动力。以敬民之心兴简政之道,以创新之举开发展之境,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将宏观调控与改革创新结合起来,实现发展动能衔接的伟大实践。
二是改革宏观调控工具,更多使用市场化手段。改革与调控的有机结合,除体现在调控主体的简政放权、激发市场内在动力外,还体现在调控工具的改革创新上。在本轮宏观调控中,调控工具不断丰富,市场化手段不断运用,富有中国特色的宏观调控工具体系正在加速形成。货币政策方面,在适时适度交替使用数量工具(降低准备金率、公开市场业务)和价格工具(降息)的同时,不断推出新的数量工具,如常备借贷便利、短期抵押贷款、中长期融资债券等。特别是在降低基准利率的同时,逐步扩大存款利率的浮动范围,加快利率市场化进程。目前贷款利率和一年以上存款利率已完全放开,一年期内存款利率的浮动范围扩大到50%。另外,逐步放宽民营银行的准入限制,积极培育主场主体,让市场主体自主承担风险,目前已批准的5家民营银行已挂牌成立,另有几十家正在申请中。财政政策方面,在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实行结构性减税和适当增加财政赤字的同时,加大预算体制改革力度,强化预算约束;改革地方政府融资体制,实施地方存量债务转换,多措并举盘活闲置财政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发展PPP筹资和运营方式,吸引社会资本进入公共和准公共领域。这些改革举措,明显提高了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效果。
四、长处着眼和短期入手:延展宏观调控时空
传统宏观调控往往着眼于短期,凯恩斯有句过于极端的名言:就长期而言,人都死了。在我国的新一轮宏观调控中,党中央、国务院实施“区间+定向”、“总量+结构”和“调控+改革”调控,实际上是强调稳增长中的结构变量和制度变量,而这两个变量则是决定经济潜在增长率的主要因素。潜在增长率反映的是经济增长的中长期趋势,宏观调控通过提高潜在经济增长率来稳增长,客观上便突破了只专注短期经济运行问题的传统框架。新一届政府从适应和引领新常态出发,强调宏观调控要既利当前又惠长远,寓短于长,以长促短,拓展了宏观调控的时间轴,形成了“短期+长期”的思路。
传统的宏观政策偏重于总量问题而忽视结构、制度问题,关注价格总水平而忽视了资产价格水平变化,这实际上是把潜在增长率因素看成是一个常量。按此思路,虽然总量表现比较平稳,但结构性、体制性问题却可能不断积累而愈显突出。结构失调、体制僵化不仅增加稳增长的困难,甚至使发展不可持续。经济发展的本质在于结构变化和制度创新。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形势下,通过调整结构、创新体制,提高经济潜在增长率,是保持经济运行处于合理区间,实现“双中高”目标的重要途径。新兴经济体发展经验表明,中等收入阶段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传统发展模式下的潜在增长率下降,结构不适应、体制不适应则是其内因。只有推动结构和制度变革,提高潜在增长率,才能实现经济转型,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党中央、国务院宏观调控的长期视野集中体现在供给管理上,即通过深化改革、促进创新、结构调整来改善供给。我国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影响经济运行的因素有需求问题,但更多的是来自供给侧的问题,如创新问题、结构问题、体制问题,即便是需求侧的问题,其深层原因也在供给端。如城镇化是最大的内需,但由于户籍制度障碍和城镇化方式的粗放,使得巨大的内需潜力被长期压抑;又如,产业结构上存在长线过长、短线过短的问题,许多传统行业产能严重过剩,而高端制造业和公共产品的供给明显不足。再如,我国有4200多万工程科技人员,但自主创新能力仍然不强,原始创新尤为薄弱,其深层原因也是体制性的,如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两张皮,科研的激励和导向机制偏差,科研成果转化不畅等。因此,这一轮宏观调控将需求管理与供给管理结合,把与供给管理紧密相关的结构、体制因素纳入宏观调控,特别是把科技创新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全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形成供需结合、长短结合的“综观”调控思路,是宏观调控方式和思路的重大创新。
五、创新指标体系和利用大数据:提高宏观经济监测能力
两年多来,根据对我国经济运行规律的深刻把握,新一届政府创新性选择和运用一些关键指标,作为评价新常态下宏观经济运行态势和运行质量的指标体系,这也是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此同时,积极探索宏观调控+互联网的模式,加强政府能力建设,着力提高政府对经济形势的监测能力,为制定宏观调控政策提供坚实的基础。
一是创新性选择和运用一些关键指标,作为判断经济形势走势和制定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依据。首先,选择用电量、货运量、中长期贷款等作为评价实体经济增长态势的指标,作为宏观总量指标的重要补充。这些指标与实体经济的关联性强,存在明确的正相关关系,既容易获取,时效性又强,还不易做假,因而能比较真实和及时地反映经济运行态势,是准确把握经济运行态势和趋势的重要依据。尽管随着经济发展阶段变化、科技进步加快和产业、行业、产品结构的变动,尤其是随着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等单位产值耗能率、货运率、占用资金率低的行业的加快发展,经济增长与用电量、货运量、中长期贷款量的数量关系也在变化,弹性系数在降低,但不管怎样变化,它们之间的关系在逻辑上和实际运行上都是紧密相关的,选择关键物量指标来测度经济运行状况是符合经济规律的,是统计监测体系的完善和创新。其次,高度重视收入、就业和物价等指标,作为宏观调控“底线目标”确定的主要考量因素。就业与物价是组成“合理区间”的一组极为重要的宏观经济指标,是判断宏观经济运行是否处于合理区间的“温度计”。通常情况下,失业率与经济增长是反向关系,物价总水平与经济增长呈正向关系。国际上还把失业率+通胀率称为悲痛指数。把这两个指标作为合理区间的上下限指标,把握住了宏观调控的精髓,是宏观调控的关键指标选定和运用上的重大创新。再次,精择一些结构指标和效率指标,作为评价经济发展质量和可持续性的重要指标。中央强调,宏观调控要努力推动经济“稳中有进”,在“进”字上下功夫。为了反映“进”的情况,更多地采用服务业占比、全社会劳动生产率、单位GDP能耗和新产业新业态生成等指标,来揭示转型升级方向,展现创新水平,体现经济发展质量。以上三组指标的选择、运用和组合,大大丰富了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的评价指标体系。
二是探索利用大数据,提高政府对宏观经济的分析能力和预测能力。随着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涉及生产经营销售活动和人们交往交互情况的实时的非结构化的海量数据不断涌现。这些大数据不仅是国家新型战略资源,也是评判经济走势的支撑。党中央、国务院高瞻远瞩,深刻把握高技术变革带来的这一重大机遇,对大数据的整合、分析、利用做出了系统部署。国务院相关部门采取多种方式开发社会上数量巨大、来源广泛、形式多样的大数据,并与政府信息整合,构建大数据经济分析模型,对国民经济各领域的运行状况及时监测,提高了宏观调控的精准性和有效性。比如,利用电商平台获取大数据反映消费市场走势,利用高速公路影像系统获取物流大数据反映实体经济走势,通过物联网获取工程机械开工率反映固定资产投资情况,利用互联网搜索引擎关于房地产点击信息研判房地产走势等等。同时,运用大数据创新政府服务理念和服务方式。积极探索以国家统一的信用信息共享交换平台为基础,运用大数据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完善对市场主体的全方位服务,加强对市场主体的全生命周期监管。
三是加强政府宏观决策支撑系统建设,提高宏观调控的科学化、民主化。当今世界,经济主体日趋多元,经济过程日趋多变,经济运行日趋复杂,同时信息技术的发展又为人类科学认识、把握复杂问题提供了技术支持。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下,国家宏观决策系统建设进程加快,人口、法人单位、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宏观经济等国家信息资源库加快建设,自然人和法人全社会统一代码正在形成,宏观决策支持系统的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与此同时,宏观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程度也在不断提高。一些重大政策措施出台前,通过多种方式广泛征求意见,特别是利用互联网征求百姓意见,扩大了公众参与范围,提高了民主化程度。一些重大改革举措和政策出台后,委托专业机构进行第三方评估,客观公正地分析进展,指出问题,提出建议,对宏观决策的科学化发挥了重要作用。
我们处在一个大变革时代,我们处在一个大创新时代!宏观调控方式的创新是新常态主旋律下一部激昂的乐章。创新只有开始,创新永无终结,我国宏观调控方式的创新也一定会在如此丰富多彩的祖国大地上结出更加绚丽之花。
(本文系国家行政学院常务副院长马建堂在“宏观调控创新”研讨会的主报告演讲。慕海平、王小广参与撰写)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万鹏、谢磊)
相关专题·
热点关键词
热门点击排行榜
12345678910教育部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
国家教育资源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成果展示网站
您所在的位置:
& 问题详情
问题:【题文】为应对持续加大的经济下行压力,我国政府在区间调控基础...
问题详情 :
【题文】为应对持续加大的经济下行压力,我国政府在区间调控基础上,实施定向调控和相机调控。“定向调控”的基本思路是激活力、补短板、强实体,精准发力,定向施策。“相机调控”强调政府根据市场情况和各项调节措施的特点,灵活机动地决定和选择当前究竟应采取哪一种或哪几种政策措施。下列分别属于国家进行“定向调控”和“相机调控”的是(
)①对小微企业实行税收优惠政策和普遍性降费②国有商业银行运用利率差异化调整转变银行盈利模式③面对经济下行压力,2016年GDP增长目标下调至6.5%--7%④根据城市房地产市场的不同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契税、房贷政策 A.②③B.①④C.①③D.②④
难易度:一般&&
更新时间: 09:34:15.0
【解析】材料中的“定向调控”的基本思路是激活力、补短板、强实体,精准发力、定向施策,是具有针对性的, 所以对小微企业实行税收优惠政策和普遍性降费符合定向调控,①正确;“相机调控”是,灵活机动地决定和择当前究竟应采取哪一种或哪几种政策措施,所以根据城市地产市场的不同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契税房贷政策,体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④正确;②③与材料不符。【考点定位】国家的宏观调控【方法技巧】选择题考查的内容也不外乎三部分:识记、理解、运用。近年的考试中理解、运用的比重增加,很少看到识记的题型,识记已经渗入了理解和运用中。我们做每一道政治选择题都是运用已有的知识,对题干提供的材料、信息进行分析、甄别、遴选。可见,选择题也是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处理信息的能力。因此技巧始终是技巧,不能代替基本功。要想解答好选择题,首先,要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准确把握概念和原理。概念和原理的理解是选择题主要考查内容,否则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第二,养成好的习惯:做题习惯,如建立错题本,或在资料中对不同难度的题做不同的标记,对反复出错的题进行重点分析;总结选择题的干扰方法和做题经验。好的逻辑思维习惯,好的思维不是老师教出来的,而是练出来的。只要我们能夯实基础,注重培养能力,善于总结和灵活掌握解题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在高考中是可以取得满意的效果的。
辅助微视频
为您推荐第二教育网微课堂相关视频。
讲师:黄丹
讲师:张老师
讲师:陈老师
热门知识点搜索
问答名人榜
采纳率最高
qwertyu121
采纳数:20
qwertyu121
开心就好啊啊
采纳数:14
开心就好啊啊
yuyimin001
yuyimin001
asdxcfbgnhj
asdxcfbgnhj
回答数:77
wujiajun150
回答数:63
wujiajun150
yuyimin001
回答数:48
yuyimin001
回答数:22
qwertyu121
回答数:20
qwertyu121
回答数:12
回答数:11
竹溪县肖友铭
竹溪县肖友铭
向帮助了您的知道网友说句感谢的话吧!
提问期内,追加悬赏一次,可延长问题的有效期3天。悬赏越高,会吸引到越多的关注。
追加悬赏:&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