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贤者收徒多少贤者多少?

孔子的弟子有哪些贤人
  孔子的弟子具记载有三千,那么贤人又是有哪些的呢?而关于孔子在思想上而名下的徒弟又有哪些是相当的著名的,对此孔子的弟子有哪些贤人到底如何?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孔子的弟子有哪些贤人
  孔子弟子中的贤人有多少
  孔子弟子三千,七十二贤人
  &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三千徒众立,七十二贤人。&这是出自古时家教经典之作《名贤集》中的几句话,其中&三千徒众立,七十二贤人&两句指的是孔子的弟子,所谓&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由于《名贤集》的&启蒙&地位,所以,自其在南宋时代问世以来,就广为流传,使一代又一代的人不知不觉地形成一个误区--
  孔子,是我国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也是儒家的创始人。他名丘,字仲尼。生于公元前551年,卒于公元前479年,其先世是宋国贵族。孔子曾先后做过&委吏&&乘田&等工作。学无常师,相传曾问礼于老子,学乐于苌弘,学琴于师襄,五十岁时曾担任过鲁国大司寇,摄行相事,后又周游列国,因政治主张不能实行,遂致力于教育。这位不仅在中国,而且在世界教育史上都赫赫有名的大教育家,他一生共收了多少门徒?门徒中又有多少成为知名的贤者,至今仍是个谜。
  孔子弟子三千有哪些是贤人
  太史公司马迁大概是最早发现这一问题的人。
  他在《史记&孔子世家》中说:&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
  这段话大概是《名贤集》之所本。
  可是,同样,在《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中,司马迁又借孔子自己的话提出了另外一种说法。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孔子曰:&受业身通者七十有七人&,皆异能之士也。&--认为孔子门徒中,真正的贤人一共有七十七个。
  颜回(字子渊)、闵损(字子骞)、冉耕(字伯牛)、冉雍(字仲弓)、仲弓父、冉求(字子有)、仲由(字子路)、宰予(字子我)、端木赐(字子贡)、言偃(字子游)、卜商(字子夏)、颛孙师(字子张)、曾参(字子舆)、澹台灭明(字子羽)、宓不齐(字子贱)、原宪(字子思)、公冶长(字子长)、南宫括(字子容)、公晰哀(字季次)、曾?(字晰)、颜无繇(字路)、商瞿(字子木)、高柴(字子羔)、漆雕开(字子开)、公伯僚(字子周)、司马耕(字子牛)、樊须(字子迟)、有若、公西赤(字子华)、巫马施(字子旗)、梁?(字叔鱼)、颜幸(字子柳)、冉孺(字子鲁)、曹恤(字子循)、伯虔(字子析)、公孙龙(字子石)、冉季(字子产)、公祖句兹(字子之)、秦祖(字子南)、漆雕哆(字子敛)、颜高(字子骄)、漆雕徒父、壤驷赤(字子徒)、商泽、石作蜀(字子明)、任不齐(字选)、公良孺(字子正)、后处(字子里)、秦冉(字开)、公夏首(字乘)、奚容箴(字子晰)、公肩定(字子中)、颜祖(字襄)、?单(字子家)、句井疆、罕父黑(字子索)、秦商(字子丕)、申党(字周)、颜之仆(字叔)、荣旗(字子祈)、县成(字子祺)、左人郢(字行)、燕?(字思)、郑国(字子徒)、秦非(字子之)、施之常(字子恒)、颜哙(字子声)、乐叔乘(字子车)、原亢籍、乐咳(字子声)、廉洁(字庸)、叔仲会(字子期)、颜何(字冉)、狄黑(字晰)、邦巽(字子敛)、孔忠、公西与如(字子上)、公西?(字子上)。
  &弟子三千&看来没有多少问题,但成为贤人的究竟是七十二个,还是七十七个呢?
  明末清初人程允升在其所著《幼学琼林》&新增文&一章中又称:&马融设绛帐,前授生徒,后列女乐;孔子居杏坛,贤人七十,弟子三千。&
  于是乎,七十二、七十七之外,又出了个七十,究竟孰是孰非?
  有名有姓七十七真正的大贤整十个
  程允升的《幼学琼林》中说孔子弟子&贤人七十&,是为了与上句&前授生徒&在字数上统一,不足为训。
  七十二贤人及七十七贤根据孔子的原意应取后者。
  这七十七位贤人中真正可以称得上是大贤的只有三十五个人。
  司马迁在《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中说:&自子石以右三十五人,显有年名及受业闻见于书传。其四十有二人,无年及不见书传者纪于左。&
  这段话说得很明白,孔子的七十七名大弟子中,真正有名有姓有年龄事迹的只有三十五人。
  这三十五人是:颜回(字子渊)、闵损(字子骞)、冉耕(字伯牛)、冉雍(字仲弓)、仲弓父、冉求(字子有)、仲由(字子路)、宰予(字子我)、端木赐(字子贡)、言偃(字子游)、卜商(字子夏)、颛孙师(字子张)、曾参(字子舆)、澹台灭明(字子羽)、宓不齐(字子贱)、原宪(字子思)、公冶长(字子长)、南宫括(字子容)、公晰哀(字季次)、曾?(字晰)、颜无繇(字路)、商瞿(字子木)、高柴(字子羔)、漆雕开(字子开)、公伯僚(字子周)、司马耕(字子牛)、樊须(字子迟)、有若、公西赤(字子华)、巫马施(字子旗)、梁?(字叔鱼)、颜幸(字子柳)、冉孺(字子鲁)、曹恤(字子循)、伯虔(字子析)、公孙龙(字子石)。这三十五人中的佼佼者有:
  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孔子认为他们有德行。
  冉有、季路--孔子认为他们善于处理政事。
  宰我、子贡--孔子认为他们善长外交辞令。
  子游、子夏--孔子认为他们精通中国古代文献。
  除了这十个人以外,其余的孔门大弟子都有各种各样的缺点,比如(用孔子的话说),颛孙师偏激、曾参迟钝、高柴愚腐、仲由粗鲁(原文是&师也辟,参也鲁,柴也愚,由也?&)。
  因此,综合太史公《史记》和孔子《论语》中的有关论述,我们不难发现,在孔门弟子中&受业身通&的是七十七人,而孔子特意把他们的特立卓行拿出来予以褒扬的却只有十个人。
  这些当然只是一家之言,不管怎么说,仅凭《名贤集》的一家之言,就下结论说孔子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未免有些失之武断。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工作,把人培养成贤人更是难上加难,以孔子之大才大德,倾毕生精力才成效如斯,那些有了一点点成绩就迫不及待地在自己的头上加个&家&字头衔的人得无愧乎? ()
  孔子著名的弟子有哪些
  澹台灭明&
  澹(t&n)台灭明[前512 年(一说前502年)前?年],复姓澹台,名灭明,字子羽,鲁国武城(今属山东临沂市平邑县南武城)人。孔子弟子,教育家。比孔子小三十九岁,孔门七十二贤之一。唐封其为&江伯&、宋封其为&金乡侯&。澹台灭明死后,南昌人民为他立祠立墓祭祀,并设立澹台门以表纪念,进贤县也因他南游至此而名。
  颜回(公元前521年-公元前481年),典故颜回好学记载,颜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死。颜回,尊称颜子,字子渊,春秋末期鲁国(山东曲阜)人。十四岁拜孔子为师,终生师事之,是孔子最得意的门生。孔子对颜回称赞最多,赞其好学、仁人。历代文人学士对颜回推尊有加,自汉高帝以颜回配享孔子、祀以太牢,历代帝王封赠有加。
  曾子(公元前505年&公元前435年),名参(shēn),字子舆,春秋末年鲁国南武城人。是中国著名的思想家,孔子的早期弟子之一,与其父曾点同师孔子,是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
  曾子主张以孝恕忠信为核心的儒家思想,他的修齐治平的政治观,内省、慎独的修养观,以孝为本的孝道观至今仍具有极其宝贵的社会意义和实用价值。曾子参与编制了《论语》、着写了《大学》、《孝经》、《曾子十篇》等作品。
  曾子在儒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被后世尊奉为&宗圣&,是配享孔庙的四配之一。
看过这篇文章的网友还看了以下孔子,弟子,贤人相关文章:
网友阅读最多的文章:
推荐文章列表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家乡区县:
孔子,被后世尊为圣人,奉以万世师表。他所开创的儒家学说成为中国两千年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远播世界各地,在东亚、东南亚一带还形成了以儒学为社会文化基础的儒家文化圈。这样一位伟大的圣人,生时一度向往楚国,几番欲往又在途中多遇险阻,终未能如愿抵达楚国郢都,却在楚国属地今武汉新洲留下了&问津&的典故传说。
春秋时期,中原地区视楚地为南蛮,多有不屑,而身处齐鲁的孔子却熟知楚国史事,并多有赞赏,甚至还曾屡次请教于楚人,如史载孔子求教过老子、拜访过老莱子(此取老子与老莱子为二人说)。身为鲁人,孔子一直想振兴鲁国,后因功居大司寇之位代行相国的权力。邻国齐国预感鲁国将会因此强大而威胁到自己,于是送八十名美女献于鲁国君臣,以堕其志上下离间,鲁国主政者从此不理政事。孔子被逼无奈离开鲁国,携弟子开始周游列国宣传其&克己复礼&的政治主张。经一番在卫、宋、郑、陈、蔡等各国间奔走,孔子不仅未被举用,处境还一度窘迫,被人以丧家之犬形容。这时楚庄王后裔、楚国大将沈尹戌之子沈诸梁因退吴有功被楚昭王封在了北方重镇叶邑(今河南叶县),政绩卓然,被人们尊称为叶公。因叶邑与中原各国相近,孔子自蔡到叶拜访叶公,也有人说孔子是受叶公之请而来,于是发生了《论语》中著名的&叶公问政&。孔子告诉叶公为政事之好即为&近者说(yu&),远者来&,颇有赞誉之嫌。不过二人从各自国家的风俗出发在对正直认识上却有争执,叶公认为如父有罪子告发,那就是正直的表现,孔子则相反。这也从侧面反映出楚鲁两国对&法&与&理&的不同认识。
孔子问津正是发生在这次与叶公论证后返蔡的途中。《史记&孔子世家》《论语&微子》对此次问津都有记载。&津&古意为&渡口&,&问津&就是询问渡口所在。孔子让弟子子路问津,子路见附近有两人正在耕作,便上前询问。其中耕作的一人是长沮,长沮问:&那个坐在车上驾车的人是谁?&子路答:&是孔丘。&长沮又问:&是鲁国的孔丘吗?&子路答:&是的。&没想到长沮说&那他应该知道渡口在哪里啊!&其实这是一句隐语,反讽孔子知道鲁国动乱的&迷津&却无力改变,今日又奔波到此。子路只好又问另一耕人桀溺,桀溺确认了子路的身份后,不仅没有告知渡口所在,反而规劝子路:如今天下大乱,礼崩乐坏,到处都是无道,谁又能改变呢,何必跟着孔丘躲避无道之士而四处游说,不如向我们一样做个躲避无道之世的人。说罢只管耕田,不顾子路的询问。子路无奈而返,告知孔子,孔子叹息道:他们是隐士,与鸟兽同处,置天下苍生而不顾,这并非我的志向,如果天下太平,我又何必如此奔波呢。由此可见,孔子不是一个消极避世、随波逐流的人,他积极勇敢地担负社会责任,宣传自己对社会发展的看法和主张,这是一种多么可贵的精神!也许这就是&问津&流传千年的缘故和深意所在。
问津之后,孔子着实经历了一番苦难和讥讽。当时楚昭王发兵救陈攻吴,驻军于陈蔡一带,听说孔子在陈蔡之间,便派人去请。孔子正要应邀前往,不料被陈蔡的大夫得知,他们认为孔子是贤者,一旦被楚国所用必将不利于陈蔡,就把孔子围困在了荒野之中。断粮,不得进,从者多病,可孔子仍旧安然讲诵,兴致高昂地歌唱,留下了&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的名句。这句话多被人误解,其实原意是:君子在穷困有难时,仍然能固守操行品德,而小人却会胡作非为。之后,幸亏楚昭王兴师来迎,方才得脱。楚昭王赞赏孔子,欲以七百里地封孔子,后被令尹子西劝止,理由是:孔子主张的是恢复周礼,这对仅被周朝封为子男爵位的楚国是不利的,况且孔子一旦得到封地,以其师徒的能力必将兴起不可束缚,不是楚国之福。也许孔子不被举用,激怒了尊孔的后人,便以叶公好龙抹黑了最早与孔子论政的楚国高官叶公,或许也是一种暗喻。值得一提的是,实际中叶公不仅不好龙,还曾让贤于年轻人以&叶公让贤&而美誉天下。同时在楚国民间,也有不少反对孔子的人。楚国狂人接舆作《风之歌》嘲讽孔子的主张和为政之愿,被后世诗仙李白引为:&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广为流传;以&戏彩娱亲&位列二十四孝内的道家领袖老莱子当面训导孔子应放弃当下主张,改奉无为而治。与孔子不同,接舆和老莱子都避官不仕,他们是看透了楚国国政的弊端。孔子则胸怀天下,坚持不懈,收徒承志,楚人公孙龙等也陆续拜于孔子门下,终在三百多年后的西汉时期获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学成为天下主流意识形态。
公元前164年,刘安被汉文帝封为淮南王,今武汉新洲地区属其封地。据武汉地方志记载,新洲此时发掘出一块石碑,碑上以秦隶刻文&孔子使子路问津处&八个大字。为纪录此事,刘安命人在发掘地建亭立碑,还在旁边建造了孔子庙,仿孔子生前开私学之先河也设置了私学,供儒生百姓瞻仰祭祀、讲学传道。史载时有伏生、申公等著名学者文人在此聚集著述,由于《淮南子》一书多出自这些文人之手,有人推测《淮南子》一书很有可能是在此著成。随着历代帝王对孔子的尊崇,新洲孔庙规模和声誉不断扩大,相继有唐朝杜牧、宋朝朱熹和孟珙、宋末元初的龙仁夫、明朝王阳明等大儒在此传道授业解惑。明朝万历年间,此处孔庙更名为问津书院。据有关统计披露,自科举以来,问津书院已走出进士387人。问津书院因其在我国教育史、文化学术史上的重大贡献和影响,而与岳鹿书院、白鹿洞书院、东林书院等一并载入《中国书院志》。
问津书院在历史上屡遭毁坏,近年来政府又不断投资修葺一新,问津书院再一次焕发光彩。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
大家都在看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