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旗开得胜怎么报名里面怎么刷钱

新浪广告共享计划>
广告共享计划
香港人赚钱绝招
&&& 香港化妆品商店的促销奇招之一就是“死缠不放”使顾客就范。设在百
货公司的化妆品专框,大多雇请年轻貌美的***作售货员,通称“化妆***”。
他们的底薪很低,以佣金收入为主,如推销商品多,金额高,所得的佣金也 多,水涨船高,因此,她们使尽浑身解数,缠住顾客。有位打扮时髦的女士
到化妆品框前随便观赏,被一名化妆***“缠”上了,化妆***温謦细语地 评论她皮肤粗糙的缺点,然后介绍哪一种护肤膏可以有效地护理,使皮肤变
  一席话说得这位女士为之心动,便花了 200 多元买了对方推销的护肤
品。购买高级化妆品的女士,她们不是富裕家庭的太太***,便是高级文员 或专业人士,手头宽裕,化妆***掌握这些人的特点----讲究体面、最怕在
公众场合与人争执,有损身份。
  因此。化妆***以她们为进攻对象。必有所获。对那些年纪轻的顾客, 便更有机会做成生意,因为年轻姑娘见化妆***对自己的样貌风度大赞一番
之后,又试用了一些样品,不好意思空手离开,尤其是那些初相识的情况下。
她们更不想化妆***在自己的男友面前讲自己的缺点,就宁愿多少买一点, 将纠缠不休的化妆***打发开去。化妆***如果完成的营业额超过规定标
准,年终还会加发奖金。在“重赏之下”,自然产生“死缠烂打的勇士了。
温情式的“娃娃”
  逐鹿“玩具王国”香港一直被誉为“玩具王国”,生产的玩具款式新颖,
迎合顾客的购买心理,在国际市场上一直雄踞王座,无人敢来问鼎,1986 年
圣诞节前几天,怪事出现了:在香港的所有玩具店门口,昼夜排着长长的队
伍,争相购买一种不知什么时候从美国跑来的叫做“椰菜娃娃”的玩具。
  抢购风潮之迅猛是空前的,在一家玩具店门前,有位顾客为买到一个“椰
菜娃娃”竟贿赂售货员。而货架上的土著居民----香港生产的玩具----却遭 到前所未有的冷落。这让香港的玩具制造商们大声惊呼:“昔日如磐石的王
座,现在已经动摇了。”为什么“椰菜娃娃”有这么大的威力,竟然夺取了 “玩具王国”的市场呢?这些“椰菜娃娃”又是出自何人之手呢?原来,这
些“椰菜娃娃”的制造者是美国奥尔康玩具公司 40 岁的老板罗波士。罗波士
在商界是一颗耀眼的明星,他精明老练,思路敏捷,大胆心细,并且事必躬 亲。
  他在 1983 年就清楚地预感到:欧美人对玩具的爱好已经开始从“电动
型”转向“温情型”。他经过分析研究,得出结论:由于欧美社会的离婚率 不断增加,离异后的人生活不安定,精神空虚,需要“温情式”的“娃娃”
给以心灵的慰藉。他以前的产品只是盲目赶潮流,人家生产什么他就跟着生 产什么,人云亦云。产品没有自己的特色,而且色调单一,款式呆板。尽管
费尽心思,苦心经营,可产品销路并不理想,真想在竞争中取胜,就必须生
产出具有自己特色的产品,瞄准了这一点,罗波上当机立断,改革生产工艺,
采用先进技术,大胆创新,生产出大批量别具一格的“椰菜娃娃”玩具。这 些布制的玩具款式多变,容貌色调均元雷同,一改过去千篇一律的状况,以
满足顾客唯我独有的心理要求。在销售上,他别出心裁,给每个“椰菜娃娃”
以生命,给他们起名,并发出生证。还把“接生人员”的印章盖在“娃娃”
的臀部。在顾客购买时声称顾客是来领养“娃蛙”,甚至还要签“领养证”, 以此来激发顾客的猎奇心和兴趣。
“椰菜娃娃”一上市就引起轰动,当年的销售额就高达 5 亿美元。然而,
精明的罗波士并没有被胜利冲昏头脑,盲目地去扩大生产规模。他深深懂得 市场供求原理,他采取了控制玩具的供应量并且抬高玩具价格的办法,人为
地制造了一种供不应求的假象,使顾客产生了一种“物以稀为贵”的心理, 以激发顾客的购买欲。1983
年圣诞前,每个“椰菜娃娃”的市场价格从 20 美元涨到了 25 美元,靠这种方式,罗波士获取了巨额的利润。
  “椰菜娃娃”以其独特的魅力一举占领了美国市场,并且势力范围很快
蔓延英国、日本及香港等地区,向香港玩具的霸主地位发起了挑战。
电子“通胜”
  香港有个青年,平时喜欢搞些小发明。可是他发明的东西都没有人接受,
变成毫无价值的废品。为此,他感到十分苦闷。一天,他路过庙街,见一个 小摊前排着长队。一打听,原来人们在买“通胜”(皇历)。香港人十分迷
信,不论红白喜事、会友搬屋都要查“通胜”。他灵机一动:自己为何不发
明一个电子“通胜”呢?经过数月研制,电子通胜终于面市了。
  这是传统通胜的摩登版本,哪一天适宜理发,哪一天会友,只需按一下 键,便一目了然。电子通胜除了可查阅过来或未来时日的宜忌事项之外,更
有吉凶时辰显示,此外,它还可显示即时温度,世界各地时间及天气概况, 并且具有约会响闹的功能。电子
  通胜投放市场后,立即成为紧俏货。那位青年发明家由此也得到一笔丰 厚的回报。
“借壳上帝”
  九十年代初,香港股市升起了一颗令人瞩目的新星,就是奔达国际有限 公司。奔达公司原是澳大利亚的一家公司,公司总裁奔达是一个目光深远的
人,当他将目光投向亚州的金融中心香港时,心中盘算着如何使奔达公司打 入香港站住阵脚,最后,决定用“借壳上帝”这一招。所谓借壳上市,是指
有些企业为求股票早日上市,就在股市中物色一家有上市资格的“壳”公司,
然后改组其内部结构及经营方针,或将本身的资产拔入这家“壳”公司增加 股本,重新业务,这样就可以借这家“壳”公司的躯壳来使自身也成为一家
上市公司。奔达首先收购了香港一家上市公司国际京城公司,并以之作为 “壳”公司使奔达公司在香港上市,同时又发行新股 3
亿股,筹集到一笔资
  随即,在短短的四个多月里,奔达在港投人 49 亿港元,完成了三大收购 行动。第一次收购是在 1991 年 1 月,奔达用 14
亿港元收购了置地物业。当 奔达将置地物业以原价注放奔达公司后,其身价倍增,新股认购量竟超额 67 倍之多,涉及资金高达 92.6
亿港元,仅过两周奔达便赚取了 1000 万元利息。 尔后,奔达再以 16 亿港元购人港视 26%的股权,由此成为港视具有绝对优
势的最大股东,与此同时,奔达公司再次发行新股,集资 10 亿港元,以此偿 还了这次收购行动所借用的贷款。
奔达的胃口越来越大,又以 19 亿元购人金融财经广场。奔达的三次收购
行动使恒生指数受到剧烈的刺激,连创新高。至此,奔达公司这个“外来客” 在香港站稳了脚,成为一家信誉颇佳,资金雄厚的大公司。
迎合了人们的玩笑心理
  香港著名广告设计家林振强先生曾为“利口乐”糖果做了一则奇妙的电 视幽默广告。他们在广告中称这种糟果为“奸人糖”。请粤语喜剧片中扮演
丑角与反面人物的喜剧明垦石坚叔做广告主持人。广告制作简单经济,背景 用了一张石坚叔的著名剧照,石坚叔扮着可笑的鬼脸向观众介绍“利口乐”
是传供奸人小丑吃的糖果。语调动作滑稽诙谐,趣味性、感染力强,且主题 鲜明。
  广告播出后,大家争相购买,开着玩笑以奸人自命。这则幽默广告投合 了人们的好奇与玩笑心理,喜剧性强,在电视幽默广告中,也是不可多得的
商战进入了高潮
  十年前,在香港股票市场上,以世界船王包玉刚先生为代表的华人集团 与怡和洋行的代表的英商集团,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魂的“股票大战”。九龙
仓位于繁华的尖沙嘴,这里可谓寸土寸金。
  但是,长期以来,九龙仓的地产股价由于恰和洋行的把持,严重脱离实 际地价,而这九龙仓的归属关系到华人集团和英商集团各自在香港的发展前
途。特别是对包玉刚的宏大船队来说,没有九龙仓,就等于失去了依托的基 地。因此,一开始双方就寸步不让,势在必夺。实力雄厚的怡和洋行估计了
一下船王的财力,认为自己只要出高价收购九龙仓的股票,船王是打不了几 个回台就得举手投降。
  于是,怡和洋行在香港报刊上登出醒目的广告:“愿以两股置地股票, 外加一张债券(总价值相当于 100 港元)兑换面值仅 10
港元的九龙股票。” 至此,大战进入了高潮,鹿死谁手,难以料定。这时,包玉刚已做好了决战
前的一切准备,但表面上装出有心取胜,无力回天的样子,把怡和洋行蒙在 鼓里。而包玉刚佯装到法国办事,却偷偷地赶到英国向汇丰银行借钱去了。
汇丰银行在包玉刚的环球集团中占有很大的股份额,此时一损俱损,一荣俱 荣,谁也离不开谁,所以,包玉刚很快借到了 21
亿元现金。
第三天,包玉刚突然神不知鬼不觉地回到香港,他立即宣布迎接怡和的
挑战。在两天之内以每股 105 港元收购市民手中的九龙仓股票 2000 万股。这
一击令怡合猝不及防,他们怎么也想不到,包玉刚居然在两天之内拿出 21 亿港元。很快包玉刚已经拥有九龙仓有限公司
50%的股权。从此,九龙仓成 为包氏财团麾下的一员得力猛将,并不断立下战功。
房地产经营者的诈术
  地产经营在香港可称最大的交易,香港十大富豪都与地产经营有关,很 多人就是靠经营地产发家的。在地产经营中尤以***写字楼、住宅、店铺最
为普遍。表面看来,楼字的***看得见,摸得着,比较容易进行,其实不然, 里面大有文章可做。
一次,从内地到港的一户人家与某大厦卖主接触,开始整座楼宇开价是
1.78 亿港元,我方认为偏高,几个回合的洽谈,双方都各持己见,于是确定
次日下午继续商谈。第二日当他们在一间会客室商谈时,突然有几个大亨打 扮的人匆匆走来,神秘地间楼字卖主说着什么,虽然声音压得很低,但仍可
以听得见来者说的是,请卖主将楼字价格降到 1.8 亿元成交。卖者不慌不忙
地将来者打发走,然后慢条期理对我方人员说:“可能刚才你们都听见了, 他们开价 1.8 亿元我都不答应,而给你们只是 1.78
亿,这是考虑到你们是祖 国亲人,来港办实业,我们应表点爱国之心。”话语间拳拳爱国之心溢于言
表。但因为早听说过卖楼被诈之事,我方不为所动。事后一经了解,果然不 出所料,原来所谓“来者”完全是业主一方的人,是设一诱饵,专等我方上
一般买楼都是通过经纪人进行的,但经纪人是否可靠也十分重要。经纪
人一般都希望楼宇***能够按较高的价成交,因为事成后,经纪人可以按成 交价抽佣金
1%,所以经纪人如果只从个人利益考虑,就会口中含蜜,说得 天花乱坠,让***成交。此外请律师也有这样的情况,如果律师不可靠,亦
会不负责任,使你受骗买房。因为事成后律师同样可抽 1%-5%的佣金。我
听过这样一件事,有一买主在半山区买了座楼,他规划要将旧楼重新拆建, 破土动工前才知政府有规定,这一带搂房都不能建到五层以上。但当时律师
故意含糊其辞,而买主也没主动询问,结果吃了大亏。
买楼当然最关心的是楼价行情问题,但楼价也有虚张声势故设迷障的。
一些卖家为了抬高售价,花钱请记者发假新闻,放风声,宣传此地如何好, 有什么打算出多少价买下等等,这些做法都很容易使人上当。因此,要在香
港买地产、购物置业是不能不对这些情况进行了解的。
30 万港元的女装钻石鞋
最近,香港弥敦道的一间珠宝公司,在橱窗里陈列一对女装高跟鞋,标
价 30 万港元,引得路人围观如堵,成为一大“新闻”。 这双皮鞋怎么如此珍贵呢?原来,它是用四脚蛇的皮制造的。四脚蛇体
型小,皮也较薄,用来制鞋,身价自不一般。更主要的是在鞋面的装饰上一 共镶了 484 颗圆钻石,50 颗方钻石,共重 32.83
克,分布在鞋面与鞋跟两旁, 而且还镶了白金。
  这样一对名贵的鞋,大概是没人敢买的,就是买了也不会随便穿上。因 此鞋子只能放在摆设架上,作为陈列品摆阔罢了。
  其实,珠宝公司老板的动机,目的是这样:故意标奇立异,他们设计了 这双珠光宝气的名贵皮鞋,不一定要卖出,只作陈列,也
  足够招待顾客了。所谓“把戏人人有,巧妙各不同。”这也是一种商业 竞争的宣传手法吧!
金币的诱惑
  一天,香港一家胶粘剂商店的门口围了许多人,过往的行人也都驻足相 望,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原来,这家商店门外的墙壁上,粘贴着一枚价
值千金的黄闪闪的金市。
  金市的旁边贴着一张告示,上面写着:“谁能用手把这枚金市掰下来, 这块金市就归谁所有。”
  昔日门前冷落人少车稀的商店,被这张告示和墙上的金市弄得热热闹 闹。人们都想亲自试试,看看自己是否能有这份运气。那种争先恐后,一试
身手的情景,真是前所未有。一位武林高手也现场献艺,使尽全身解数,也 未能将金市掰下来。更有甚者,一位自称“力拔千钓”的气功大师,也前来
一试身手,满以为不费吹灰之力就能得到此金市,没想到费了九牛二虎之力,
还是空手而归。金币原封不动地贴在墙上,似乎向人们示威,谁还敢再来试 一试?这时人们不禁好奇地问道:“什么使金市这样结实地贴在墙上?”原
来是“强力万能胶水”,该商店迅速推出这种商品,向在场的观众介绍这种 商品的性能。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现场观众成了“强力万能胶水”的义务宣传员, 它的粘贴性能迅速从围观的人群传遍了整个香港,迸而又从香港传到了世界
各地,一个抢购“强力粘胶剂”的市场随“风”而起,这家商店也因此而财 源滚滚。这种产品也随之打入了各个市场。
轰动香港的珠宝广告
  香港有一家叫“利宝源”的珠宝商行,在 60 年代还是一间默默无闻的小
商店,有一天它在报纸最醒目的地方登了一则广告:(一)从即日起,凡在 “利宝源”购买珠宝首饰,本行为您向保险公司办理 3
年以上的保险,第一 年保险费全免,第二年只收半费,第三年顾客自付。
  (二)凡到“利宝源”商行购买珠宝的首饰者,一年后如需变卖,可以 送回“利宝源”。购买的珠宝,本行以原价的 11%付款。
(三)自见报日起,3 个月内各种首饰售价一律按原价减少 20%。
此广告刊出以后,马上轰动香港。一时“利宝源”的号远近皆知,有的
人上午买一个,下午又来调换另一个;也有的一个月连续调换三四次;一年 后,也有好奇者有意把保留下来的***连同首饰一起退货要钱;也有的被匪
徒抢走首饰而来报案,领取保险费。结果,所有这些人都满意而归。不久“利 宝源”誉满港澳,生意兴隆。到 80
年代初,它的分行已布满东南亚,成了闻 名遐迩的珠宝之王了。
飞机编号为 888.889
香港人讲究吉利数字。从 1 到 9,吉利数字有 4 个,其中以 8 最为吃香,
8 即发,是发财致富的吉兆,自然格外得宠。
  其余吉利数字是 9(意为久)。6(意为禄),7(意为得),这些数字
排列组合起来,千变万比乃至无穷,足以使港人生出无数喜怒哀乐来。
  加拿大航空公司看中了香港这块风水宝地,专门什辟航运航线,拿出两 架巨型机专飞香港,不料航线开通后,香港乘客一直退避三舍,既使有些港
人上了门,弄清情况后,也都改向别的航空公司订票了,使加航有关人员不 解。
  后经人指点,才知道问题出在该公司两架飞机的编号上,一架编号为
“858”,粤语为发!晤发!发财吗?不发!另一架编号为“859”发财吗?
发不久。病根找到,洋老板人乡随俗,两架客机立即改号,一架编为“888”,
“发!发!发!”另一架编号为“889”一“发财,发财。发得久”,编号一 改,顿时出现了争先恐后订票的局面。
家喻户晓的白花油
  香港的白花油企业是由一则祖传秘方的启发下自配自经销的小本***发 展起来的,如今该企业主颜氏家族的财富已达 5
亿多港元。
  白花油企业的创业者颜玉莹原是做糖果,面包等小生意的,结婚后的妻
子刘氏从娘家带来一则祖传秘方白花油,这种药油薄荷脑,冬绿油、桉叶油、
薰衣划和樟脑等天然草药配制而成,主治肚痛、感冒鼻塞、防治蚊虫叮咬等 小毛病,原来这自制药只是家用,因药效特好,亲朋好友纷纷来讨用。鉴于
此,颜玉莹突出灵感,决定试销白花油。初试成功,白花油很受顾客欢迎, 于是他结束了其他营业,专业经营白花油。
  为了打开白花油销路,使白花油家喻户晓,颜玉莹用出奇制胜的手法大 肆进行宣传,他亲自和伙伴们一起,到港九新界每个角落,张贴广告,或钉
上铸有白花油字样的铁皮商标,以广告招徕顾客。后来他又想法把铁皮商标 在流动船只上,以吸引市民注意,而每月付给船主的广告费仅一元几角就够
了。这种广告费用少,收获大。他最成功的一次宣传,也许要算 1953 年在香
港的义卖救灾运动中,因捐钱最多而摘取慈善皇后桂冠。
  因此,白花油销路直线上升,为了长期吸引人们使用白花油,他还成立 了香港白花油慈善会有限公司,凡报名成为会员的,只要每月购买一瓶白花
油,此人寿终后,其遗产继承人便可以领取一笔可观的抚恤金。这种做法很 能吸引人,该慈善会吸收会员最多时达一万人,白花油的声誉也随之鹊起,
变得家喻户晓。
“商界枭雄”
  香港爱美高集团号称港资第 11 大财团,老板刘銮雄有“商界枭雄”、“李 嘉诚第二”之美誉。此公于 1985 年 9
月,在大股东支持下挂帅执掌爱美高, 从此以“江洋大盗”的非凡魄力、明火执仗,“打家劫舍”,吓得香港巨客
们个个瑟瑟发抖、不寒而栗。刘銮雄管理公司不干别的,专以充裕的现金收 购别家公司。俗话说:“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庄士集团旗下的“能达
科技”不幸被刘銮雄看中了,这家企业是香港生产电子表的最大厂商,生意 好时每年盈利 1.4
亿港市,实力雄厚,管理尤善,产品颇受外商赞誉。但是
1984 年以来,电子业低潮,能达科技的股票渐跌至 0.64 元一股,股价偏低。 “黄鼠狼专咬病小鸡”。刘銮雄看出有机可乘,当时己持有
21%能达科技股 权的爱美高宣布以 0.7 元一股收购能达科技,同时以每股 0.42 元收购持有
29%能达科技股权的庄士集团。
战火一起,三家股价一路急升,打到第 19 天,能达和庄士股份已分别溢
价 17%和 43%。庄士集团为保有能达科技,不得不在股市上竟购能达科技
股,并表示愿意高价购进刘銮雄手中的能达科技股,刘銮雄目的达到,遂以 高出收价 25.7%即 0.88
元一股出手。庄士集团遭无妄之为,刘銮雄不到一 个月斩获 650 万元。1986 年 3 月,李兆与冯永祥联手,以 16 元每股全面收
购“华人置业”。控股 30%稍多的冯秉芬认为收购价低于公司所值,双方僵
持对峙。刘銮雄见乱性起、宣布加入收购战。他当时手中尚无华人置业股份, 却巧妙地收进李福兆手中的华人置业股份,转眼间成为拥股高达
43.3%的华 人置业大股东,一举将华人置业收归爱美高旗下,使爱美高成为集工业和物
业地产于一体的综合性大企业,声名鹊起,股份看涨。华人置业一战耗尽了 刘銮雄手中的现金,遂于 8 月宣布供股集资 1.2
亿港市,以加强手中现金实
  10 月,又主使旗下“中华娱乐”宣布借股集资 5.26 亿港市。蓄足实力 以后,刘銮雄又兴收购“中华煤气”的战火,迫使后者股价从
13 元急升到
19.3 元。然而,他这一次只是虚晃一***,煤气股价哄拍之后,乃在 12 月份
以 20.2 元的高价番数抛出,获利 6000 万港元市。凯歌频传之下,刘銮雄越
战越勇,很快又看中了香港第六号大财团嘉道理家族的大酒店。酒店业务是 后者手中的支往产业,名利攸关,有如心头之肉容不得他人挖去;刘銮雄却
是无关痛痒,进退自如。
他很快直接或间接购进 30%左右的大酒店股权,“刀”压到了嘉道理的
“脖子”上。1987 年 7 月,双方一番幕后折衷达成香港有史以来最大的一笔 股份交易,金额达 22 亿港市之巨,刘銮雄以每股 65
元的价格把手中 34.99
%的大酒店股权卖给嘉道理家族,一刀斩获 1.36 亿港市。爱美高连发“横 财”,实力暴涨,刘銮雄个人也从寂寞无名而一步登天,跻身家资
10 亿港市 的富豪之列。
老谋深算的香烟商
  一九九零年十二月一日.是香港广告界的里程碑。从这天开始,香烟广告
再不能在电视及电台上播放。政府这一着实在厉害,因为电视广告声色兼备,
如果广告商运用得宜,实在是强而有力的宣传武器。如今政府一声令下。拍 得引人人胜、扣人心弦的香烟广告,立刻男女老少都朝夕相对的电视萤光屏
中消失,香烟广告商有如被斩断只手,再无力牵引消费者进入吸烟世界了。 面对政府的禁令,香烟商当然不会坐以待毙,所谓“你有张良计,我有
过墙梯”,老谋深算的香烟商,一早已经作好部署,在电视禁播香烟广告之 际。另辟途径,全面展开新的宣传攻势,务求失之东隅,得之桑榆,沙龙香
烟就是好例子,在电视香烟广告禁播之后,沙龙马上在红?体育馆推出兔费 音乐会,请得年青人圈子里当时得令的软硬天师当司仪,以及一群港、台、
日的流行歌手演出,入场不收分毫,但却限于十八岁以上的吸烟人士才可人 座。由于演唱会阵容鼎盛,而且又是免费,所以必然引起一番哄动,沙龙这
一招实在是高招,流行音乐主要是年青人的玩意,沙龙的免费音乐会自然会 吸引不少年青人参加,由于广告指明吸烟人士才可入场,因此,演唱会的观
众绝大部分是沙龙的目标顾客。青年有一个特点,就是善变及爱好新奇事物。 在演唱会内,沙龙当然会出尽法宝,使观众沉浸于沙龙的“动感世界”
里,部分原来吸其他牌子香烟的观众,可能会受到现场气氛的感染,决定一 尝沙龙的口味,于是沙龙就大收宣传之效了。另一展开优惠攻势的香烟商,
就是薄荷特醇星徽在广告内以“双重享受,超凡优惠”为题向消费音送大礼,
凡买特醇星徽一包,送林子祥最新的镭射唱碟十元现金优惠券,可算手段阔
绰。由于不同阶层,所以特醇星徽送大礼的宣传攻势,可能希望集中吸引较
成熟的消费者,而沙龙的免费音乐会,则特别受年青人的喜爱。
  “礼多人不怪”,这句话当然也是适用于宣传后法,不过送礼也要送得
高明,如果能够命中顾客的喜好,必然可以引起哄动,而达到广泛宣传之效。
三年炒股赚了 100 万港元
  古人庄伯敬,热衷仙道,但也不懂得如何修道,于是每日黄昏,他就面 向西北静坐,专心一意地凝想昆仑山的形象。他就这样持之以恒地凝想了二
十年。有一天他终于看见了昆仑山,遂登山为仙。香港有一位目不识丁的老 太婆,她炒股的事迹可以说是庄伯敬成仙的现代版。老太婆年青时做女佣,
收入微薄,退休后仅靠以往的积蓄和子女的接济过日子。她是个闲不住的人,
总想找点事做,一来可以打发时光;二来又可帮补生活。当时香港人热衷炒 股。有不少人因此发了些财。于是老太婆决心到股海中闯闯。她先到交易所
里泡一个多月,筹摸出了门道来,便拿出自己积蓄的 5 万元来炒股。整整三 年的时间,她靠炒股票赚了 100 多万元。
  老太婆的道行很简单,哪种股票下跌三天买进,上涨三天卖出,套牢就 守住。三年来,香港股市风云为幻,但她稳坐钧鱼台,以不变应万变,始终
坚持自己的这个原则,不理睬除此以外的任何操作理论。在变幻莫测的股市 中终于得到丰厚的回报。
  有一天,香港富翁何世亮进入怡和大班房,地上一封半开着的信映人眼
帘。他好奇地随手拣起瞄了一眼,咦,这还了得,这是一个多么重大的信息! 何氏兄弟商量之后,立即大量购人怡和股票。
  谁知,这正中了要抛售手上股票的怡和大班的诡计。何氏兄弟的全部家 财,就这样连个响声也没有便丢进了怡和大班的口袋。何世亮因无法还债,
在大谭引弹自毙,何世亮发了神经病喝下安眠药后从此长眠。何世光则带着 两个大儿子,抛下***和何鸿姐弟,逃到泰国一走了之。四兄弟唯有世荣侥
幸全身,那是因为他已过继给了伯父何东爵士,因何东出面而得救。
  怡和大班所设的“诱敌深入”的计谋是何等歹毒,在险如虎穴的股市交
易中到处都是陷阶。因此,警惕各种骗术,以免中计确实是很必要的。
“香港金王”劝人不要炒金
  谈起胡汉辉,香港人便知他是金王;说到金王,人们也晓得那是指胡汉 辉。
  有的人以为,胡汉辉发家,一定是炒金炒的。有的人甚至向他请教如何 炒金,可他却说:“我劝你别炒金,我自己也不炒。我做金。做了 30
年.一 两都没炒过,我的伙计,也不炒,谁炒金。我就炒(解雇)他。”
  有的人对此不免大惑不解,他又耐心地解释说:“炒 Margin(是指一种
票证,赚头)做‘期金’,实际是赌。一赌就有危险。这十几年我见得多, 全部是蚀本多赚少,你炒金,赚了我都不恭喜。”
  他虽不主张炒金,但却劝人“买金”,“你真有本钱,买金子好了,放
进保险箱,什么时候都不会亏到一文不值,这是投资担保,没大风险。”
向英国女王赠送领带
  有一位广州暨南大学的毕业生,回到香港后,从事领带经营。在经营前,
他带上照相机到全世界采集各种领带标本,然后设计了一种新型领带,并想 法向英国女王赠送了这种领带标本。
  在一次大典上,英国女王系上了他赠送的领带出席盛会。他利用这个机
会,广为宣传:“看英女王都带上了这种领带,先生们,你不买条试试吗?”
这种新型领带一时间成为领带市场上的抢手货,这位学生由此成为巨富。
请记住,要成功,必有一个好的“带头羊”!
不可思议的人
  万金油大王胡文虎有一天在仰上街上闲游时,忽然尿急,到一垃圾堆张 望一会儿之后,即就地小解。便溺听到之处,垃圾被冲开了,他见有一个小
小玻璃樽口露了出来,胡氏定睛看着,觉得这小小玻璃樽做得小巧玲珑,便 俯身把还有一半埋藏在垃圾堆里的小玻璃取出来,用手揩干净,然后带回店
里去。他心想,用药油的人,普通群众较多,虎标万金油用“巨型”玻璃樽 包装,每樽要卖三个港市,这个数目恐怕有许多人不能拿得出来;要迎合一
般人购买力,使绝大多数人能买得起,那才是一个厂销的最好办法。
  他把这个由小便而“发掘”出来的小玻璃樽,照样定制有虎标的。不久,
小樽的万金油就问世了。这小樽万金油有两种好处。一是玻璃樽小售价便宜,
每樽只售几毫钱,使经济力弱的人也买得起;二是玻璃樽小,便于携带。(后
来由玻璃樽又改为铁皮的扁平圆形小盒子)口碑传四方财源不可挡!
  香港某灯饰公司,其产品在世上享有盛誉。它的成名,有一段小小的轶 闻。该公司的创始人起初只是一个普通职员,搞灯饰产品只是业余爱好。他
手工制作的灯饰,款式新颖、气度不凡,很有特色。但他的产品无人知晓, 无法批量生产,也拿不出大量金钱做广告。某天,他路过一间家具店,见为
结婚选购新款家具的新人成双成对,颇为热闹。
他灵机一动,立即和店主商量,将其自制订饰放到该店以极低价格寄售,
得款对半分成,条件仅是标上制作者姓名和地址。不久,制作者的名声便在 社会上广为流传,上门订货者不绝,于是乎,制作者开始批量生产,以后包
起炉灶,开起了灯饰公司。
这种推销方式,是充分利用了社会媒介。制作者深知,新婚者一般都会
广宴亲朋,新房对这些人来说,元异是一个产品展览厅。他的灯饰,就会通 过这些人的口碑传遍四方。
借一张 100 万港元的支票做门面
  巧借“他山之石”的黎智英一提起香港大富豪黎智英,人们都知道他是 靠炒股“暴发”赚的 70 多万港元,买下了公明织造厂
  才走上挣大钱的道路的。然而真正使他名扬天下,富甲一方的是他经营 的佐丹奴公司连锁店,无论是经营公明织造厂还是佐丹奴服装店,这其中都
闪烁着他善于借“他山之石”的经营作风。
  黎智英买下了公明织造厂的股权后,自任厂长,但他做事很偏,一下子 攒了一大堆订单,看着这个年仅二十六八岁的“毛头小子”,订货商有些担
心他是否有足够的财力来支付原料的款项,于是要求查看黎智英的银行帐 户。黎智英一下子慌了,他原打算边生产边销售,有了足够周转资金再付款,
现在哪有那么多的钱!他向同行们求助,同行们本来就对他这个“愣头儿暴
发户”没多少好感,谁肯借给他钱?情急之中,他找到父亲的一位商业好友, 向他求救,好友念与他亡父的交情,借给他一张 100
万港元的支票,智英也 向老人保证,他不提取支票中的钱,只用这张支票的做个门面,让客商看看,
稳住对方的心,当黎智英拿着这张支票出现在客商面前时,疑虎满腹的客商
们都放心了,这具消息传出来,使同行们不得不对他刮目相看。
从此公明织造厂的生意越来越红火,黎智英也渐渐走上了他的香港富豪
的尊位。公明织造厂主要生产布匹和丝毛织品,在事业蒸蒸日上的时刻,黎 智英决定利用自家原料的优势,开家佐丹奴公司,专卖衣服,然而作为公明
织造厂附属物的佐丹奴公司开业初并没有给他带来多少利润。由于公司的从 属地位,黎智英没有花多大的心血去管理它,以致生意平平。黎智英甚至还
想把公司关闭掉。一次去美国谈生意,他有幸参观了一家连锁商店,连锁店 的经营管理方法使他受到很大启发,他决心在商店这一行大干一场。也正是
这种想法的萌动,不但使佐丹奴的命运得以延袭,而且还使他成为香港连锁 店的第一人。
连锁店是一种兴起于美国的商店经销方式,百货公司与其子店、子子店
的管理结构“像金字塔”,实行层层管理,公司总部是塔尖,而其属店就是 塔身或塔基。子店或子子店都分布在人口稠密的居民生活区,以适应市民生
活的快节奏需要,方便顾客购物。黎智英到香港后,立即仿照美国连锁店的 经营方式着手改革佐丹奴的管理和经营方法,首先,他把佐丹奴公司从公明
厂的从属地位解放出来,让其独立经营。在很短的时间里,他在全港区开设
了 32 家佐丹奴分店,并且在分店与公司总部之间装配当时最先进的电脑网
络,这种电脑装置的造价非常昂贵,若是仿造的话,起码要花 120 万港元,
各连锁店每天将本店的销售情况和分析到的市场信息通过电脑网络向公司总 部汇报,以便总部能较快制定出新的符合市场需求的对策,黎智英特别强调
办事效益,他相信在市场竞争中时间就是金钱。
  在某一个分店告知总部店中缺少某种货时,一般两周内新货就能补充到 货架上,货源的补充速度比以前快了几倍。黎智英特别强调店员自己动脑分
析市场情况,预测顾客的需求动向,预测准了,除了能够多销多得利外,公 司还要对店员施重金奖励,预测错了,也不罚,只是鼓励他总结经验,争取
下次得奖。黎智英生产的服装有一个特点,一个流行的尺码的衣服最多生产
65 件,分送到下辖的 32 个连锁店经销,给人一种“物以稀为贵”的印象,
同时也是防止产品积压。通过这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当年,佐丹奴连锁店就
创造了 1 亿港元的利润,成为黎智英的又一大财源。
第四篇 发财致富的秘诀
托中国改革开放的福
  到了 90 年代,香港又涌现了一批新富豪,他们的发迹,则是托中国 80
年代改革开放政策的福。这批新富豪在发迹之初,老富豪们早已占尽香港的 方方面面,他们若在要跻身进去谈何容易。而中国市场一开放,犹如当年美
国遍地藏金的西部世界,“牛仔”蜂拥而至,各取所需,确实令一小批幸运 的香港商人以火箭速度晋升超级富豪的行列,与老牌富翁在商界分庭抗礼。
近几年上市的多位工业家。十有八九都是到大陆投资设厂,利用那里廉价地
皮和劳力,加强产品的竞争力,降低生产成本,从而获得空前成功。
  被誉为商界“铁人”的嘉利美商集团主席林普柱,便是走的上述发财之 路。
  林普柱在总结自己的成功经验时说:“大陆提供廉价土地及劳动力无疑 是主要因素,但产品的创新设计及市场推广亦不可或缺。我们经常参与展销
会,注意世界设计潮流及颜色搭配,归纳客户意见,以及参考各国的产品杂 志,我们的设计部门共
70,来自海外及本地的设计师,透过崭新的系列设计, 令消费者耳目一新。不同风格的设计师负责不同的市场,针对各国消费者的
品味设计,藉以打入市场。我们的产品一向针对中等收入的阶层,但现在我 们也尝试发展本身牌子的产品,以打入中上等市场。”
林普柱自言唯一的嗜好便是做生意,经常每天工作 10 小时,且乐此不
疲。他每次从国外谈生意回来,下飞机后不是回家而是 直奔公司本部,为此他的下属称他为“铁人”。
全方位的发展
  黄金富可以说是香港第一批对传呼机有深刻认识的人。他推销传呼机, 拥有了一大批客户。黄金富看到传呼机业务如此兴盛,索性自己向香港政府
申请传呼公司。他以 5.000 万元为注册资金,成立了星光传呼公司,在九龙 租了 2.000 英尺的地方,雇请了 10
个传呼操作员,由于黄金富对无线电有深 入独到的研究,在设备购置及***上节省了不少钱,他用很少成本便自行设
计了一部传呼电脑。开初时他只在一个小花园的区域内***了 20 多部发射
机,形成一个基本的通讯网络,其后,随着发射机的逐步增多,传呼业务才 扩展到较偏远的区域。
  黄金富对待竞争的方法是改进产品,扩大产品功能。那时,第一代传呼 机结构较简单,功能少,经他研究改良后,研制出一种 8
秒音机,其后又在 传呼机上加上闪动的灯光,以避免通话时影响他人。经改良过的传呼机很快
赢得了顾客喜欢,业务迅速增长,由第一年数百名客户增至第二年的 2000 多人。之后,每年又以 1 至 2
倍的速度增长,使黄金富在传呼机上大赚特赚。
  到 1985 年时,黄金富已有能力购人地产,设立制造传呼机的厂房,生产
的传呼机除本地销售外,还远销外地。雄心勃勃的黄金富还染指服装、保险、
保安、空运等业务,四处出击,全方位发展,近年来,黄金富更看准时机, 大举在卡拉 0K
及镭射影碟上投资,还与大户嘉禾订立条约,灌录嘉禾电影的 影碟发行。
动脑筋出新招
  70 年代末,西非公司为了避免几家代理削价竞争,竟然主动给了陈进强
他们独家代理权,香港三家大公司不料栽在一家新开张的小公司手下,大鱼 被小鱼吃了,这令陈进强也颇喜出望外。
  这一年,陈进强他们公司从大陆方面接的订单越来越多。贸易额为千余
万美元,赚了数十万美元拥金。陈进强及合伙人可说是旗开得胜。
  但接下来陈进强又栽了个跟头。首战告捷便陈迸强及合伙人雄心勃勃, 他们急忙部署第二步发展计划,在香港湾仔租了幢有万多英尺的办公大楼,
职员 50 人,进口台湾制暖机及发电机,不料遇上大陆紧缩经济,签了约的订 单全部不兑现,9 个月内陈进强欠了千多万港市。
  这一招败棋令陈进强与其合伙人分手。陈进强将他们的股权收买下,由 万多英尺办公大楼缩至 400 英尺,员工也由 50 人裁为 40
人,自己仍于锰矿 砂生意,好在后来大陆进口锰矿砂增长迅速,1987 年陈进强还清了债务。
  陈迸强恢复元气后,便在形式上动脑筋出新招。他仔细分析了大陆的矿 产生产结构,摸清了政府也想出口产品赚外汇的心理。一旦你以帮人挣钱的
态度去谈你自己的生意,不愁人家不跟你合作。陈迸强善做一个识时务的中 间人。
现在中国政府锰铁合金的五成出口也是从陈进强之手再流入中国。目
前,陈进强的定德公司的业务还包括出口铜,以及电线加工等,公司员工已 发展到 70 人,生意每年高速增长,1990 年营业额达 4
亿元,1991 年已达 6 亿元。
像一个巨型赌场
  香港的投资市场就像一个巨型赌场,朝夕成万变,制造了多少“几家欢 乐几家愁。的人间悲喜剧。然而,邓予立,一位擅长于在汇市驰骋的外汇投
资顾问,却在不同的时间里引导多家机构度过重重的风险,取得最后的胜利。 不过,这位投资专家,本身却很少加入“赌场”内的“投注”活动,也
从不以自己的资产参与外汇的炒卖。他认为,顾问本身不宜直接参与投机炒 卖,因为个人在参与炒卖活动后就不能旁观者清,若大市有变,自然会先处
理自己的“赌注”,这样对个人信誉及客户利益都没好处。虽然个人极少“下
注”,但他的兴趣就是帮助客户部署资金,险中求胜。他在中资银行工作时, 曾面对过几次难忘的风波。一次是在 1987
年,全球出现股灾,但他所服务的 机构却未受损,因为在股灾前,邓予立已根据市场的形势,包括基金的蠢蠢
欲动,股价的走势、市场内集资活动频密等异常因素,判断出大势不好,即 于股灾前一个交易日,把银行持有的股票全数卖出。另一次是在 1993
年,中 英谈判令港元大跌,为了减低银行在外汇方面的损失,经过周密的思考,邓
予立决定通过邀请香港及外地全数肿资银行做出联合行动,在亚洲市场“做”
低美元,同时又利用短线投资套取快速的回报,终于维护了银行的资产,有
惊无险地度过难关。
寻找谋求发展的点子
  昔日香港无线电视“五虎将”之一的苗侨伟,其妻戚美珍的大哥做了十
几年眼镜生意,对这一行较为熟悉,因而引发他们对眼镜业的兴趣。1990 年,
夫妻俩便真的开了一间眼镜店。刚开始,他们没有经验,生意冷清,平均每 天开不出一张单,开业两年一直亏损。两人并未因此心灰意冷,他们互相勉
励,共同分析亏损原因,寻找新的点子。
  功夫不负苦心人。两人终于发现隐形眼镜价格高而尚未普及,是可挖掘 的潜在市场,便做起这门生意来。他们以半价出售,力求薄利多销,同时提
高服务质量,并请著名歌星“草蜢”拍摄极富动感的广告。这一招很灵,从 此眼镜店门庭若市,收入大为改观。发展到现在,他们已拥有 21
家分店,居 香港眼镜行业第三位,1993 年营业额过 1 亿。
创“第一”的香港人
  “毛纺大亨”曹光彪是香港闻名的实业巨子。他的经营之道颇令人津津 乐道。首创毛纺厂,首创港人航空公司,首创赴内地投资补偿贸易工厂。因
为经营得法,他的事业规模越来越大,从事的行业涉及了纺织、旅游、航空、 高科技,业务遍及全球,员工人数逾万。1988
年仅其下属的纺织业营业总额 就高达 10.5 亿港元。
  曹光彪首创的诀窍在于“三投”,即:投资目光要远大,投资项目要重 大,投资方式要灵活。远大者,要善于分析前景,不为目前的困难及亏蚀所
障目。重大者,所投资项目在当地要有一定的影响力、震撼力。灵活者,要 因地制宜,结合投资地特色,施用不同的投资方式。
  曹光彪,不能不说他是一位强人。著名的“曹家军”,是令海内外工商 业者啧啧称羡的。他有 10
个子女,男女各半,大多在内地读完高中或大学才 出国留学的。大儿子被送去日本留学。大女儿在安徽大学毕业后,1964 年再
度赴法国深造。回来后在澳门办厂。儿子曹其峰,1969 年移民葡萄牙,在葡 京里斯本创办毛纺厂,到了 1985 年已掌握葡萄牙
95%的毛纺业,其产品打 入法国、英国、美国市场。他的工厂生产白天鹅牌特级羊毛衫,柔软光滑,
轻薄纤细、不变形、不褪色,舒适耐用。
从 30 万港币到 6 亿美元
  1976 年靠 30 万港币起家的香港伟易达集团,十几年时光,凭着华人聪 明才智,坚强毅力,使资产增值了 1000 多倍,1993
年全球销售额达 6 亿美 元。在 56 个国家都有网点,成为国际电子产品市场举足轻重的跨国集团。
  1988 年他们将生产基地移至中国东莞市,建造厂房超过 100 万平方米, 雇用员工逾 11000 名,在全球多达 2500
名分销商,成为华南地区数一数二的 外资企业,其业绩令人瞩目。
  伟易达集团的电子教育玩具售额已居全球首位,在美国和英国市场占有 率达 60%和
55%。个人电脑在美国的大众市场占有率已居第二位,领导着美 国高档个人电脑市场。在美国以外市场也连年以 50%以上的增长率上升,桌
面和笔记本型电脑跻身全球名牌行列。
  近两年内,卫星电视接受器已取得德国两成市场,而全球首创数码式 900
兆赫无绳***,在美国市场取得排名第一的市场占有率。
在已取得的这些卓越成就面前,该集团对人才非常重视,他们在全球拥
有 550 位有开发设计能力的优秀人才,每年平均推出 64 项新产品,转化为巨 大的有形资产,连续 5 年的销售额,平均每年取得
50%的增长率,集团所拥 有软硬件开发人才是最可贵的元形资产。在美国的产品研究及开发小组的卓 越工作令美国同行
瞠目。在英国和加拿大的研究开发小组被称为全球最优秀的通讯及个人
电脑产品开发人员。在中国大陆和香港的研究开发人员专门从事软件和机械 设计的工程规划工作。伟易达集团的开发人才战略性地分布世界各地,确保
能抢占世界技术制高点。
伟易达集团对开拓市场充满了信心。面对欧美跨国集团的挑故,伟易达
集团的产品质量全能与世界名牌产品相媲美。 伟易达人说:西方人能办到的事,我们华人也能办到,我们的目标是建
成世界最有名的跨国集团,为祖国的富强、民族的振兴做出自己的贡献。
先声夺人的魄力
1975 年,李兆基独资创办恒基兆业有限公司。股本 1.5 亿港元,地盘只
20 个,在香港地产界并不显山露水。但凭他的信息通达,眼明手快,先声夺 人的魄力,到 1990 年,公司的总币值达 106.93
亿港元。此外,又透过恒基 兆业地产持有 29.7%总币值为 9.33 亿港元的香港小轮的股权。
  四家大公司的总币值近 265 亿港元,与初期的 1.5 亿港元相比,可说是
今非昔比了。李兆基的经营特点,极少在公开拍卖时与人竞争,而是找人游 说旧楼的业主卖楼,然后拆卸重建。他长期在美国、加拿大等地中文报刊做
广告,向老华侨征购他们在香港拥有的旧楼,这样,在没有竞争对手的情况
下,便买进大量廉价物产。香港是弹丸之地,可供发展的土地有限。1975 年,
李兆基与长实、新鸿基、新世界发展公司联合缉成百得置业有限公司,各占
25.6 股权,在沙田填海 600 万平方英尺的土地,其中 170 万平方英尺的土地 便由李兆基策划经理的百得置业建起了 50 幢
30 多层高的住宅大厦和花园式 别墅楼群的匡湖居。
  李兆基一面参加填海造地,一面向新界发展,估计今后恒基地产的物业 发展,新界将占
75%以上。李兆基主要是经营中小型住宅楼,这因为年轻一 代喜欢组织小家庭,而采取分期付款的办法又容易被人接受。在他主持下,
公司产品便“货如轮转”,恒基兆业成了“楼房制造工厂”,不停地生产, 不停地出售。不停地买进新土地。他经营的企业中,中小型住宅近 7
成,而 商业和工业楼只各占 3 成的一半。
与海外公司合作
  1982 年 3 月 29 日,香港各中文报纸均在第一版报道了新鸿基财务公司
正式成为新鸿基银行有限公司的消息,并说新鸿基银行的客户存款总额超过
31 亿港元,总资产达 42 亿港元以上。 作为新鸿基银行有限公司主席冯景禧,由是一位白手起家、屡经挫折而
获得成功的香港财政经济界巨擘。冯景禧在事业上获得如此辉煌的成就,是 哪些因素促成的呢?与欧美大公司联营。早在 1967
年,新鸿基就已与总部设 在纽约的义利商品公司合作。以后又与法国的百利达集团合作,因百利达持
有少数股份权益而成为新鸿基银行的股东,1980 年,新鸿基又与美国的美亚 股票公司
  有代理业务关系,从而使新鸿基集团的业务有了进一步扩展。1982 年 5
月,在冯景禧的积极推动下,美国最大的证券公司----梅林证券公司,同意 购买新鸿基证券公司 25%及新鸿基银行
15%的股权。这种合作,使新鸿基证 券公司与拥有大量美国客户的其他公司有了联系,井吸收了有关方面的专业 知识。
多元化的金融服务
  在港澳银行界,港澳中银集团是仅次于“汇丰”的第二大银行集团。中 银根据不同客户的需要,提供多元化的金融服务。有柜台服务、大厅服务、
***服务、***、邮递服务及自动转期存款等业务。1989 年第一季度度 推出的“外汇室”,一个存折便可处理 18
种外币存款,存户毋需带好几个存 折本。在“中银”的一些分支机构营业厅,常常可以看到顾客全神注视着电
脑屏显示的外汇牌价变化,根据“中银”为他们提供的咨询,视行情立即决 定由何种外币转存何种外币。这个“外汇室”提供的种种业务服务,非常受
存户欢迎。中银集团开办的楼宇分期贷款,期限长达 20 年,为市民居安乐业
创造了有利的条件。现在“中银”对市民购买住宅等楼宇的贷款总额已超过
300 亿港元。 香港金融界流传着一句盛赞宝生银行的一句话:“‘宝生’黄金足九九,
港九新界到处有。”中银集团成员之一的宝生银行,是香港代客经营贵重金 属的权威银行。它不满足于搞单一的贵重金属业务,立志使自己变成超级金
融市场,让客户来后犹如进入百
货公司,可以任意“选购”。
“船”就是他的儿女
  包玉刚成了海上船王。他拥有的船只比传奇人物尼阿丘斯和欧纳西斯的 还要多。而且在短期内,其吨位即可超过苏联全部海运商船的总和。包玉刚
是香港环球航运集团的创始人。他善于面对竞争冷静行事,以免陷于经济危 机。他的公司设有 20
多个附属企业,拥有各种船舶----从普通的货船到载重
的 40 万吨的油轮----140 条。目前,他又建造了 25 艘新船,载重大约为 1800
万吨。包玉刚是一个官商的儿子,最初,他在上海银行界里做事。中日战争 的爆发以及后来国内战争,使他的事业中断了。40
年代未,包玉刚到香港重 新开业。1955 年,他用 77 万美元买了一艘载重 8700 吨的老式烧煤货轮,开
始经营海上运输业。包玉刚的老式烧煤货轮,开始经营海上运输业。包玉刚 的运输业和他的主要财源支柱----香港银行的业务齐头并进。
  他不管是什么国家,也不管是什么政治制度,都与之做生意。“船就是 他的儿女”,这是他企业里的一句名言。他也许正因如此吧。他给 4
个女儿 起名时也是象给他的船舶命名一样,按照字母顺序排列下来。当然,他的船
早已超过了字母表的数量。包玉刚的一个女婿,奥地利人赫尔穆特?索默说: “他有一种非凡的集中精力的本领,只需要 5
分钟,他就可以决定一项人员 任免事项。再用 5 分钟又可以处理一件复杂的工程问题,再过 5 分钟又可以
签定一项巨额的保险合同。
遍地“轰炸”
  香港的饮料行业竞争激烈,光是生产汽水的工厂就有 6 家,加上世界各 地近百种饮料的经销单位,饮料企业就更多了。
  为了在竞争中获胜,各单位都在推销办法上大动脑筋,企图占领较多的 市场。
  这些饮料企业大都采取分区推销办法,即把市区划分为若干个区,每个 区配备一名由司机兼任的推销员,负责本区内全部推销工作。以太古汽水厂
为例:该厂把全市划分为 100 多个区。每天早晨,100 多台送货车分头出动,
由推销员带领搬运工把产品送到本区内各销售点。到了地方以后,搬运工负
责卸货,陈列商品和回收空瓶;推销员负责算帐,征求客户意见。
  为督促各区的推销工作,汽水厂营业部主任也经常到各区去巡视,听取 客户对推销工作及产品的意见。太古汽水厂采用这种分区负责的推销办法,
使其产品占了香港饮料市场的 60%的份额。
香港大亨的随机应变
  香港大亨李嘉诚先生有一个超越别人的长处,那就是知道什么值得投 资。他有时非常大胆,能大量地花钱,有时又能克制自己。在他事业的初年,
他开设了一间专门生产玩具以及家庭用品的小型塑料厂。50 年代后期,他在
产品外销中发现,欧美市场兴起了塑料花热潮,便迅速转产塑料花,结果发 了大财。接着他以敏捷的目光看到,在香港这个弹丸之地,随着经济的发展
和人口的与日俱增,地产业必将前途无量。于是毅然扭转经营方向,开始从 事地产业。1975 年----1976 年,他用低价购买了大量土地。到
1979 年,香 港地价开始上升,他即减少买土地,转向股票市场。
  在股票市场,只要有利可图,他就买进或者卖出,决不犹豫。正是这种 善断、敢断的卓越能力,使他在短短十几年里发展成为香港地产界的超级巨
富。李嘉诚是除香港政府外,香港最大的土地拥有者,赫赫有名的地产大王。
据 1982 年统计,他创办的长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持有股票总值达 15 亿港元,拥有楼宇面
  1983 年,中英两国政府就香港的回归问题展开了密切的磋商。很多短视
的外国老板还未弄清怎么回事就悄悄地缩起了手脚。为了扼制香港社会局势 的波动,不甘落后的香港人掀起了一场“活力运动”,以图新的活力、新的
出路。所以,1983 年也就成立了香港的“活力年”。
  这一年的广交会,港商林捷文先生带着世界名牌洗衣粉----英国皇家协 会的“威洁 33”来到了广州,想在国内找一个厂家研制生产可与威洁
33 相 媲美的第三代洗涤剂。在一无技术二无资料的情况下,湖北沙市日化总厂仅 凭一袋;“威洁”33
的样品,便大胆地接下了这个任务。短短的 28 天后, 新一代洗衣粉的样品就送到了林先生的手上。经过专家鉴定,它不仅与英国
皇家协会的“威洁 33”有同等的洗洁力,其色泽和荧光增白的效果还优于“威
洁 33”。洗涤效果是普通洗衣粉的 3~5 倍。用户一年可节省十多元钱。这 样优质的新产品叫什么名称呢?几经磋商,终于选定了“活力
28”。这个名 字起得好!1983 年是香港的活力年,又是中国经济腾飞的一年。
  “活力”既标明了产品诞生的年代,又充满了时代的气息。产品从开发 到上市只用了 28
天,所以“28”即有时间上的写实意义,又反映了中国人高 效率的工作作风。另外,“2”代表着买与卖两方面,“8”在广东方言中与
“发”字谐音。寓含着称心如意、发财的意思,代表着大吉大利。“28”即 买、卖双方都发财。其中,“活力
28”中的“8”与“沙市日化”的“化” 都是“a”韵,发声响亮,做广告时“活力 28”,沙市日化”短短的八个字,
琅琅上口。
而且,这个名字不俗也不洋,国内外都能听得懂,难怪香港的林捷文老
板大叫,这个名字取得好,即有时代特色,又有民族特色,称心如意,大家 发财。
“冷门”状元的赚钱秘诀
  如果大家都在同一行业打天下,那么遭淘汰是大多数人,而成功者不仅 人数少而又少,而且也花费了巨大的力气,才在竞争中获胜,与此同时,也
一定大损元气。假如你在一个“冷门”行业中奋斗,那么,你的成功将会是 无与伦比的,而且也不会有较多的竞争对手,几乎可以说能垄断这一行。香
港的陈银海,近来在商界大爆“冷门”,被称为“冷门”状元。他是靠生产 打花电脑一举成名的。他当年来港时,仅仅是一名默默无闻的“打花”(即
机绣)学徒。后来,陈银海自己买织机,做起老板来了,可是,运气并不好,
1967 年,香港发生大暴动,百业萧条,陈银海只得关门了事。这时的他,空 有一身“打花”本事,却无用武之地。时来运转,等到 1978
年,电脑热潮在 全世界兴起,而此时的香港“打花”业难请到人,如果陈银海此时受聘到别
人的工厂去“打花”,那么,也就不会出现一个现在的“冷门”状元陈银海 了!
  他不愧有一双慧眼,觉得此时应该用电脑取代人手,这当然是开先河之
事,当时还无人问津。因此,他便斥资研究打花电脑,过了几年,便研究出
了 W?D?D?200 型和 w?D?S1000 型,质量上乘,受到各厂家的垂青,打入
了大陆、香港、欧美及东南亚多个国家,成为生产电脑打花机的校校者。他 所经营的这个行业是个“冷门”行业,当时,曾有人问他竞争者是否可以轻
而易举地取代呢?他回答,“那并非易事,因为干这个行业单懂电脑不行, 必须得对纺织这个行业十分熟悉,否则难以加入竞争。”看来,陈银海的事
业在目前可以说是铁打的江山,无人能够动摇。“行行出状元”这句话非常 正确,只要在你所从事的行业中能奇出高招,别出心裁,产品能始终保持霸
主地位,生意就会找上门来。陈银海不就是这样吗?他能在市场中寻找空隙,
从而造出新产品来,当然应该是赢家。如果你能做到这一点儿,也一定会成 功。另外,陈银海还公开了他成功的秘诀:“勤勉及诚实,不怕艰苦,必有
出人头地的一日。”凭此,陈银海终于成为一名大亨,财源滚滚而来,年营 业额达数千万元。这当然是冲进“冷门”的原因。
打不赢就走
  在商业的经营中,不总是要朝着一个方向前进的,当发现市场势头不对,
继续发展下去不利,就应见机行事,重新设计自己的经营方向。香港的假发 之父刘文汉,从 60 年代起经营假发制造业,到 1970
年假发销售已达 4 亿多 港元,产品发展到登峰造极。
  此时,刘文汉发现假发制造商日益增多,而假发市场却在逐步消退。在 激烈的市场竞争面前,刘文汉激流勇退,回到了他出生的澳大利亚,去开创
葡萄酒酿造业,他先把一个离悉尼只有 20 里远的一家葡萄园买下,接着又动 用了 1400 多万港元的资金,买下当地一家酿酒厂。70
年代后期,美国的假 发热急剧消退,香港的假发制造厂家因此纷纷倒闭,拥有假发制造之父美称
的刘文汉,却在大洋彼岸隔山观火,丝毫不受影响。相反,他却在澳大利亚 拥有了一家大酿酒厂,在全澳名列第八。
  无论兵战商战,任何一位参战者不可能百战百胜。打得赢就打,打不赢 就走,这是兵家常识,勉强固守,往往得不尝失。许多成功的企业家都有这
样一条秘诀:“人有我多,人多我新,人新我转。”当然,这转还要看准时 机,转早了,丢失了肥利可惜,走晚了,却又厄运难逃。一般是在产品的高
峰期过后,进入衰退期时转产最合适。同时,还要选准退路,要善于结合本 企业的实际寻找市场的空档。
以图长远利益
  在人类社会中,风险与效益常常并存,香港经济界的巨擘霍英东在他的 经营之路中,就曾奏响过不少风险决策的雄壮乐章。60
年代初“淘沙”这个 行业是香港工商界许多有识之士都不敢于的事。原因是这行当用工多,获利
少,赚钱难。而霍英东却认为,当时,香港正处于经济起飞阶段,建筑业的 发展方兴未艾,淘沙业虽获利微小,但却大有潜力。
  因而,1961 年底,他去英国去考察教育、建筑、商务,途经曼谷时,便 向泰国政府港口部以 120 万港元购买了一艘长 288
英尺,载重 2890 吨,名叫 “哈克顿”号的大挖泥船,投入淘沙业。不仅如此,他还派专人到世界有名
厂家订购了一批专用淘沙机械船。在经营上霍英东也很有特点,他不图一时 暴利,而是与香港政府签定长年合同,以图稳妥获利。
  同时,他还与各建筑公司签订了长期供沙合同,以图长远利益。不久, 香港的填海工程、挖海工程和建筑业大兴,海沙大有供不应求之势,而霍英
东因为获得了香港海沙供应专利权,而使其生意越发兴隆。
  在两年多的时间里,仅大小船只就添置了八、九十艘,挖泥船二十多只, 成为香港淘沙业的头号贷亨。
  成功常常愿意亲近那些精明能干,善于捕捉事业发展机会的企业家。50
年代后期,香港经济复苏,各国的投资者开始涌入,大小商人纷至沓来。各 业兴旺,房地产的需求大增。原来经营塑料花的李嘉诚抓住了这个房地产发
展的大好机会,他决定扭转长江实业公司的经营方向,趁土地尚未涨价之际, 买了大片的土地,贷款兴建楼宇,随后出售。
  由于香港地域狭小,人口数量与密度与年俱增,房地产***业生意越发 兴隆。不过几年时间,李嘉诚几经翻手就成了一个亿
  万富翁。公司楼宇面积 1972 年达 1500 万平方英尺,1982 年达到 2900
万平方英尺。成了香港最有名气的房地产巨头。所谓机会者,就是事机的巧 相遇合,它为某一事物的发展提供了最合适的环境和条件,推进自己事业的
发展,那常常会事半功倍。
  一种潜在市场出现后,反应灵活的企业家总是毫不犹豫、竭尽全力,抓
紧时机掉头。美国政府曾规定,***机只能由美国***电报公司生产,销售。
  1982 年,取消了***电报公司这项专利权,允许私人生产购买,这意味
着美国的家庭及其它公驻机构成了***机的潜在销售对象。香港厂商听说 后,闻风而动,把原来生产收音机、电子表的厂家迅速转产,生产***机。
于是,闪电般地迅速占领美国***市场。
“天王巨星”是商业奇才
  香港歌坛的天王巨星谭咏麟,做生意和唱歌一样出类拔萃,被誉为最懂
得投资做生意的明星,在香港、内地都拥有他的产业。谭咏麟是香港华基泰、
冠星科技两家上市公司的股东,经营范围包括传呼台、“大哥大”***、体 育用品和饮食业。
  在大陆,谭咏麟的歌早已家喻户晓,脍炙人口了,他正是利用自己的知 名度,顺利地在广州、北京、上海等地开设了 15
个传呼台,同时经营“大哥 大”***,与刘德华、梅艳芳等在深圳合建了儿童乐园。多年生意场上的拚
搏,他如鱼得水,如今已成了亿万富豪。
  香港市场,各行各业的竞争相当激烈,饮料行业也不例外。这里光是在 生产汽水的工厂就有 6
家之多,加上世界各地运来的近百种饮料,使饮料市 场达到饱和状态。因此,厂家们都想在推销方面上下功夫,使自己的产品占
  各厂家的产品推销工作大都由营业部负责。他们把市区划分若干个区, 一个区配备一个推销员(由司机兼任)。比如,“太古”汽车水厂在每天早
晨,100 多台送货车便分头出动,由推销员带搬运工把产品送到各销售点。
到了现场。搬运工收回空瓶、落货,并为销售点陈列商品;推销员则负责结 帐、征询客户意见。另外营业主任也经常到销售点巡视和听取客户意见。激
烈的竞争,使推销员们认识到,上门次数越多,服务越完善,产品推销就越 多。“太古”汽水厂正是凭着这雄厚的实力和周到的服务,才使其产品占据
了香港饮料市场的 60%。
  这一套推销方法,国内 1983 年也开始实行,但运用得较好的是在广州投 产的百事可乐汽水厂。他们把广州市分为 20
个区,每个区由一个推销员负 责,每个推销员又把自己的区再分为 3 个小区,他们只负责到销售点了解销
售情况,征询客户意见,帮助客户陈列商品。每天早上推销员把销货单交给 厂商,由分销商把货运送各销售点。这套科学的推销法,使百事可乐的销量
节节上升,在可乐型饮料中呈现了领先的趋势。
一种穷人的牛奶
  豆浆、油条,这是多少人习惯的早餐。豆浆以大豆为原料,是豆腐作坊 的产品。在以喝可乐,牛奶为时髦的今天,喝豆浆的人很可能被追求时髦的
年轻人称为“土老帽”。
  但事实上,现在的豆浆不仅在香港大行其道,且还挤迸了国际市场,受 到美国和西欧各国人的欢迎。在这些国家的超级市场上,它和可乐,牛奶并
排摆在货架上,而且价格还很高,一直畅销不衰。
  这种豆浆是由香港豆品公司制作的,至今已有 50 年的历史了。不过它的
现在的名字叫维他奶。这是一个符合时代潮流的名字,“维它”来自拉丁文 Vita 和英文
Vitamin,是生命,营养,有活力的意思,用奶取代浆则来自英 语豆奶的概念,也就是向人们提供一种既便宜又有营养的牛奶代用品,一种
穷人的牛奶。从 40 年代维他奶第一次上市到 60 年代的 20 年间,香港豆品公
司不断改进产品质量,完善销售手段,大力宣传维他奶的营养指标,突出它 的“穷人牛奶”的物美价廉,使维他奶的销售量由每年 500
万瓶增加到 3000 万瓶,占到当时香港饮料市场的 25%。1964 年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还以维他奶
为例将豆浆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及维他命的概念介绍给很多发展中国家。
到了 70 年代,香港人的生活水平在大大提高,营养已不是人们日常关心
的问题了。如果这时再以“穷人的牛奶”来吸引顾客已不合时宜了。豆品公 司适应时代潮流,改变了经营策略,先引进一套保鲜软包装饮料生产设备,
推出了保鲜包装的纸包装维他奶和麦精维他奶,这样既美观、卫生,又携带 方便。同时在广告宣传中,把它塑造成为是适合年轻人消费的商品的形象。
广告词中一反人们熟悉的“解渴、充饥”或“令你更美、更强、更健美”等
词句,代之以“点之汽水甘简单”等,意思是维他奶并不像充汽水那么简单,
这句广东话琅琅上口,一时成为香港人的口头禅。广告画面配之以翩翩起舞,
手拿维他奶的年轻人,使维他奶成为一种“消闲饮品”的形象。这一策略使 其销量在 1975 年创最高销售纪录,超过 400
到了 80 年代,香港年轻人喝维他奶怎么也喝不出“派”来了,豆品公司
经过苦心思索,决定还是在广告上下功夫。从 1988 年开始,维他奶的广告就
笔锋一转,重点突破他那亲切,温馨的一面。在电视广告上,画面轮流出现 不同年龄层次的人的面孔,背景响起配有乐曲的歌词“童年的你,一定天真
可爱”,美妙的歌词勾起了人们对童年的回忆,形成了维他奶伴随着人们成 长的形象,就如同可口可乐对美国人一样,由此维他奶开始树立了“经典饮
料”形象,并已成为香港本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在香港维他奶的销量仍保持饮料市场的 35%,并进入国际大市场。这一
时期,太多的脂肪成了发达国家民众的一大苦恼。维他奶见缝插针,进入国 际市场时首先宣称它是“天然”饮品,既没有掺人人工的成份,如色素和附
加剂等,又可以使消费者不会吸收太多的脂肪,特别是动物脂肪。这种宣传 果然奏效,受到欧、美、澳等地人民的欢迎。目前维他奶销往 20
多个国家, 已成为国际性的一种低脂肪饮品的名牌。
  回顾一下维他奶的发展,创始之初,宣传它是穷人的牛奶,虽和牛奶有 相同之处,但价格比牛奶低;80
年代国际市场上,维他奶强调的是与牛奶不 同的地方,它既含牛奶所有的营养成份,又没有牛奶那么多的动物脂肪,而
且价格比年牛奶低。维他奶真是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推销方式。
立足东南亚的韬略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