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劫单职业传奇ol哪个职业好

职业能力_[法则]职业能力提升的奥秘-疾风资料库
职业能力_[法则]职业能力提升的奥秘
发布时间: 04:59&&&&发布人:
[法则]职业能力提升的奥秘
职业能力提升的奥秘一、要勇于承担个人责任 1、要敢于对事情的结果负起责任,做一个有效的管理者。 2、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有两种表现: A、努力地表现自我; B、不停地为自我辩解、开脱。 3、要内求----观察自我,别只是观察市场----管区----办公室----别人。 二、自主管理是调动别人的积极性 1、无论你在和不在,你的员工都会积极主动的工作。 2、你不能觉得离开你不行,你要让你的下级感觉处处少不了他们。 3、不要处处贪功,要训练员工,提升他们的绩效。 4、要保证即使天灾人祸,也要让公司正常运作。 三、好观念就要出好结果 1、养成良好的做事习惯-小事做起-坚持不懈-成功与失败之间的差别。 2、观念要服务于结果-思想在于启发,不在于教条。 四、内部团结是最重要的 1、公司的代名词只有一个,那就是我们。 2、公司内部没有你们和他们,因为那会造成疏离感,破坏团结。 3、任何一个员工都是公司的形象。接***或被询问者就是能解决问题者。 五、平等民主的管理方式 1、一把钥匙只能开一把锁。一种技巧也可能只对一个人有效。 2、尊重每一个人,尤其要尊重下级-人性化管理-尊重人的自主本性。 六、利润是公司的命脉 1、最佳产品、最高形象、最好员工,最关键是取得最大的利润。 2、自主创新管理模式主要目的:企业存活下去-持续发展。 3、自主创新-不断折腾-不断更新-让企业活起来。 七、放眼目标,忽视困难 1、自主创新-创造力,源于忽视困难,勇往直前。 2、把大量的时间用在跨越上,别耗费在排除障碍上-激发生产力。 3、馒头要一口一口的吃-短、中、长期目标要一个一个的达到。 4、遇到障碍是你提升的最佳机会。 八、上下级关系要严明 1、尊重下级不等于称兄道弟,更不等于职责、赏罚不明。 2、在员工面前言行要慎重,要尊重他们,不尊重他们就是作贱自己。 3、切记,跟下级的交往就是专业,就是工作。 九、要设定标准 1、要完善你的公司,要有可行的方针、政策和规章制度。 2、标准是一种誓约、一种品质要求,它能引发员工的自尊。 3、追求标准,最后变成一种原动力----积极主动的工作。 十、要严格要求能力不足的人 1、管理不是做老好人,不是比赛谁最受欢迎。 2、要制定严格的学习制度,并对积极主动学习的员工给予肯定。 3、不要怕别人超越自己,不要包庇不良行为。 4、工作标准不等于爱,要敢于面对他人。 十一、眼中要有每一个员工 1、公司要依靠全体员工----底层----中层----高层。 2、不能只依靠能人,因为他们互相排挤,既不容易驯服,也不会感恩。 3、要让每个员工都发挥积极主动的作用----激发自主本能! 职场名片十大用途 80后职场修炼五诀 学会如何在职场会议上发言 职场人如何理财 如何应对职场羡慕嫉妒心理? 盘点年底白领综合症人才招聘,上聘才网
全力推进职业能力建设工作取得新发展
2012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完成全年职业能力建设工作任务,对于全面落实“十二五”规划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总体部署和全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会议的要求,2012年,职业能力建设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民生为本,人才优先”工作要求,以促进劳动者技能成才、技能就业为目标,以实施国家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为主线,健全职业培训制度和职业技能资格***制度,完善政策措施,创新工作方式,强化基础工作,开展大规模职业技能培训,全面推动职业能力建设工作实现新发展,为促进就业和经济社会发展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关于2012年工作,我重点强调以下五个方面。开拓创新,推动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是职业能力建设工作的重点和新的增长点。《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年)》和《国家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实施方案》的出台,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各地、各行业部门要紧紧抓住这个工作重点,完善政策措施,创新工作方法,提升培养能力,加大激励力度,推动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为实现“十二五”高技能人才工作目标打下坚实基础。重点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工作:一是全面实施国家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中央财政将重点支持建设140个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150个技能大师工作室,我们还将会同财政部研究制定技师培训项目补贴管理办法,组织开展技师培训项目。各地要按照部里统一要求认真做好项目组织实施工作。要重点围绕振兴产业、新兴战略性产业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根据项目申报评选条件择优确定项目候选单位,并按时限要求申报到部里。要加强对项目单位的指导和管理,着力提升项目单位建设水平和培养能力,更好发挥培训基地和大师工作室在高技能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在组织实施好国家重点支持的项目建设同时,各地、各行业部门也要结合自身实际,同步开展本地、本行业的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技能大师工作室项目建设工作。要抓紧制定技师、高级技师培训计划,明确补贴标准,落实补贴政策,加大技师、高级技师培养工作力度。二是统筹做好国内、国际职业技能竞赛工作。为进一步规范参加世界技能大赛和国内职业技能竞赛活动,部里正在研究制定职业技能竞赛管理办法,完善国内职业技能系列竞赛组织形式,建立与世界技能大赛相衔接的工作机制。目前,部里初步提出了明年参加第42届世界技能大赛的24个候选项目,今年要在做好国内职业技能竞赛的同时,全力做好参加第42届世界技能大赛的各项筹备工作。各地、各有关行业部门要在做好本地、本行业竞赛工作的同时,积极配合做好第42届世界技能大赛集训基地、选手、专家、教练的选拔和集训工作。三是加大高技能人才激励表彰力度。今年,部里将组织开展第十一届高技能人才表彰活动和2012年高技能人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选的选拔工作。各地、各行业部门要按照部里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做好有关人选和单位的选拔推荐工作。同时也要进一步完善本地、本行业高技能人才津贴和奖励制度,加大工作力度,掀起高技能人才激励表彰工作的新热潮。狠抓落实,推动职业培训工作向纵深发展当前,职业培训工作的主要任务就是落实国发36号文件,健全完善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培训制度,在确保培训质量的前提下,不断扩大培训规模,力争使新进入人力资源市场的劳动者都有机会接受相应的职业培训,努力实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和“就业一人,培训一人”的目标。重点要做好以下三项工作。一是加大职业培训工作推进力度。为推动职业培训工作的深入开展,部里将会同有关部委联合开展职业培训工作督查;将选择100个职业培训工作基础好的城市作为联系点,于今年下半年适时召开百家城市职业培训工作推进会;将研究制定加强公共实训基地建设的指导意见,支持鼓励各地加强公共实训基地建设。各地要按照部里工作部署,采取积极有效方法,培育发现先进典型,加大职业培训投入,加强公共实训基地建设,全力抓好工作落实,为全面实施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培训制度创造条件,使职业培训在促进就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二是着力创新企业职工培训工作方式。为进一步推动企业职工培训工作的开展,部里起草了《关于加强企业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将于近期下发。同时,还将组织启动全国范围内企业岗位练兵、技能比武活动。各地要按照部里工作部署,探索创新企业职工培训模式,积极推动企业广泛开展岗位练兵、技能比武活动,大规模提升企业职工素质和技能水平。三是强化职业培训规范管理。以信息化手段为依托,加强对职业培训定点机构进行动态管理,对培训人员信息进行实名制管理,对于确保培训质量和资金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此,部里开发完成了全国补贴性职业培训信息统计系统,今年将在全国范围推广应用。各地要做好信息系统的推广应用工作,组织地级以上城市在年底前建立统一的职业培训信息管理平台,实现与部里的数据无障碍对接。深化改革,推动技工院校在新形势下继续创新发展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技工院校的改革要继续坚持以落实57号文件为重点,按照“高端引领、多元办学、内涵发展”的思路,抓住国家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和企业职工培训的新机遇,强化校企合作,努力在新形势下继续创新发展。重点要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大力推进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工作。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是推动技工院校创新发展的重要举措。尹蔚民部长对试点工作给予充分肯定,要求我们继续深入推进。今年的主要任务,一方面要扩大试点专业范围,组织专家开发《一体化课程开发技术规程》,开发10个新专业一体化课程;另一方面,要制定一体化教师标准和培训大纲,组织开展一体化师资培训,推广应用已开发的5个一体化专业课程。各地要在积极参与试点工作的同时,统筹做好一体化师资培训,在具备条件的技工院校广泛推广应用一体化专业课程。试点院校所在省份的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对试点院校一体化专业课程学习成绩合格的毕业生,要落实好鉴定“直通车”政策。二是实施好技工院校国家建设项目。今年,人社部将会同相关部门,继续实施中职基础能力建设、中职示范校建设以及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项目。各地要抓住机遇,加大工作力度,积极与发改、财政等部门沟通协调,积极推动技工院校列入建设项目,进一步提升技工院校基础能力和办学实力。要组织做好项目申报工作,指导项目建设学校扎实做好项目实施工作。三是完善技工院校改革发展政策制度。今年,我们将适时颁布技工院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文件,启动技工院校教师正高级职称改革试点工作。还将研究制定技工院校弹性学制和学分制指导意见,进一步增强技工院校对高校毕业生、企业职工、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等群体的吸引力,壮大办学规模。各地一方面要落实好部发57号文件以及助学金、免学费等现有政策;另一方面,也要加大政策开发力度,要勇于创新,敢于协调,积极争取有关部门的支持,为技工院校发展争取更多的政策支持。积极探索,着力解决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中的重点问题今年职业技能鉴定工作要围绕鉴定质量的提升,有针对性地进行研究探索,着力解决工作中的重点问题,提升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重点要做好以下三项工作。一是健全技能人才多元评价体系。积极推动企业技能人才评价,今年人社部将研究促进企业技能人才评价工作的政策和措施,进一步把评价权交给企业,制定企业技能人才评价技术规程。严格规范职业院校鉴定,完善鉴定各环节的规范管理,开展院校鉴定考务管理平台试点工作。结合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考核标准在教学中的作用,研究制定过程化考核办法。二是加强职业技能鉴定质量管理。今年,要加大职业技能鉴定质量管理力度,继续开展鉴定所站质量评估工作。要加强职业技能鉴定所(站)设置管理,严格标准条件和审核程序,公布职业技能鉴定所(站)鉴定范围。要加强对职业资格***的监督管理,严格按照实际鉴定合格人数核发职业资格***。三是严格规范职业资格设置。今年1月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已向国务院呈报了清理规范职业资格工作的请示,待国务院批准后,我们将向社会发布清理规范职业资格第一批公告,并抓紧研究拟订第二批公告。各地要按照职业资格公告要求和职业技能鉴定有关规定,规范职业资格设置,严格职业技能鉴定管理。同时,我们还将研究制定机关事业单位工勤人员职业技能鉴定办法、高技能人才与工程技术人才职业发展贯通试点办法。各地也要结合本地实际,不断探索创新,着力解决困扰职业资格制度发展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夯实基础,提升职业能力建设工作能力一是开展立法、调研工作。部里将配合国务院法制办共同做好《职业培训和技能鉴定条例》立法工作,积极推动条例出台,同时还将开展技能人才培养标准、职业技能鉴定制度、技能竞赛与国际接轨等课题研究工作。各地要结合实际,做好地方法规制定工作,同时要深入实际、深入一线,开展调查研究,为职业能力建设科学决策奠定基础。二是加大技术支持工作力度。职业能力建设工作的一个重要特点是,除了法规政策制定、组织动员落实等行政工作外,还需要切实加强职业分类、标准制定、师资培训、教材开发等技术支持工作。各地要充分发挥鉴定指导中心、教研室、职协等机构的作用,在配合部里做好国家层面技术支持工作的同时,高度重视技工教育和职业培训的教学管理,广泛开展教改教研和师资培训活动,加大技术支持力度,切实提高国家级教材使用率,确保技工教育和职业培训质量。三是加强队伍建设。今年,部里将继续举办技工院校骨干校长高级研修活动、技工院校校长暑期交流活动、创业培训管理人员研修活动和创业培训师资提高班,还将举办鉴定机构管理人员培训班。各地要积极创造条件,大规模开展系统工作人员培训和交流活动,进一步提升职业能力建设工作人员队伍的工作能力。四是加强宣传工作。今年的职业能力建设宣传工作要围绕实施国家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第十一届高技能人才表彰、全国职业技能大赛、百家城市职业培训工作推进会议、企业岗位练兵活动、技工院校招生等重点工作项目,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宣传,营造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良好社会氛围。各地也要结合工作实际,确定宣传重点,搞活宣传形式,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扩大职业能力建设工作的社会影响。五是做好维护稳定工作。稳中求进是中央确定的今年工作的总基调。职业能力建设系统服务对象数以千万计,涉及的资金和项目建设也不少,要始终把维护技工院校和职业培训机构正常秩序、确保资金使用安全放在突出位置来抓,切实完善政策制度,制定应急预案,主动化解矛盾,确保职业能力建设系统不出问题,努力维护社会稳定。
高职工商管理专业职业能力研究
[摘 要]高职工商管理专业以就业为目标、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必然要求变革教学模式,建立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现代职业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在教学方式上,应做到师生互动,共同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应从市场和企业所需岗位人才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出发,结合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目标和职业生涯发展的实际来组织教学、开发课程、安排教学内容,使学生在掌握专业核心职业技能基础上,培养和提高其它基本能力和拓展能力;在教学管理上,则根据企业用人的波动性特点及其与学校教学管理难以吻合的实际,实行柔性化管理,推行弹性学制和学分制,推行工学交替。[关键词]工商管理 职业能力 培养 职业***[作者简介]彭庆武,湖南湘阴人,副教授。研究方向:工商管理;匡水发,湖北天门人,教授。研究方向:工商管理。当前,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备受社会各界高度重视。在知识经济时代,培养和发展能力比获取知识更重要。高职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要超越和突破知识本位观,实现由知识本位向能力本位的转变,建立围绕职业岗位、完成职业任务的能力观,实现学生个性和能力的综合发展。高职工商管理专业职业能力的培养与形成,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核心内容。抓住职业能力形成这条主线,是高职工商管理专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途径。一、高职工商管理专业职业能力内涵及特征1.高职工商管理专业职业能力内涵。能力本位职业教育模式(CBE)提出的职业能力(Competence)是指完成一定职业任务所需的知识、技能和态度。高职工商管理专业职业能力指从事工商管理职业活动、完成工商管理职业任务所应具备的能力。知识可以借助于语言、文字、图像等媒介,从一个人传递给另一个人。但职业能力却只能通过与一定职业岗位相关的实践活动逐步形成,它不能像知识那样可以依靠传递甚至是灌输的方式掌握。职业态度也是如此,它是个体对职业活动的认知状态、情感状态和行为倾向,并直接影响着职业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工商管理专业职业能力的内涵,体现在对工商企业人、财、物等各项资源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进而实现企业目标的过程中,具有极强的综合性。2.高职工商管理专业职业能力特征。(1)实践性。职业教育中的能力培养以社会需求和市场需要为目标,以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当然更要提倡创新),侧重于各种基本能力在工商管理职业活动中的具体应用,主要是在工商企业不同层次发挥作用。(2)综合性。职业能力是多方面、多层次、多领域的复合体。特别是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才素质日益向通用型、复合型靠拢。多层次、多领域的能力要求,是工商管理职业发展的方向。(3)专门性。职业能力是针对一定职业岗位的能力,离开了一定的职业方向,就无从存在。工商管理职业能力既具有决策、计划、组织、协调方面的综合性,也具有生产、质量、物流、销售、财务等方面的专门性。(4)动态性。它有两重含义,一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工商管理职业能力的内容处于不断地发展和变化之中。二是个人岗位的变化对个体的能力要求也随之迁徙,且能力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处于一种不断发展、不断扩张的变化之中。(5)社会性。现代经济是社会化程度非常高的经济,工商管理职业活动过程总是和一定的社会环境相联系,作用效果对社会带来相当的影响,不可避免地被打上社会环境的烙印。二、高职工商管理专业职业能力构成工商管理专业职业能力是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基于工商管理职业岗位的职业任务,以及完成相应任务所必需的能力。其职业能力构成如下图所示。工商管理专业基本能力是指从事工商管理职业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的、通用的能力,它具有在工商管理职业的不同岗位之间普遍的适用性、通用性和可迁移性等特点,是作为一个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和从业能力,包括管理思维、职业素养、观察判断、沟通表达,等等。工商管理专业核心能力是指适应工商管理职业岗位、运用工商管理知识、解决工商管理问题的较高级能力,主要包括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等等。工商管理专业拓展能力,是指一种可迁移的、从事任何职业都必不可少的跨职业的高级能力,这是学生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技术进步、岗位变换以及创业发展等必须具备的能力。三、高职工商管理专业职业能力培养高职工商管理专业以就业为目标、以工商管理“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必然要求变革教学模式。现行的教学模式注重教师的传授,习惯于教师唱独角戏,学生参与少,不注重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发挥,显然不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从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来看,存在着脱离企业和市场要求的现象,使教学导向出现偏差,不利于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能力的培养。现行的教学管理方式是学年制,刚性强,柔性差,对学生管得过严,学制固定,考试机械,教学计划刻板,不适应市场和现代企业对人才的要求特点,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和职业能力的培养。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现代职业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表现在教学方式上应该是师生互动,共同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想像力、独立性、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在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应从市场和企业所需岗位人才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出发,结合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目标和职业生涯发展的实际来组织教学、开发课程、安排教学内容,不仅使学生掌握专业核心职业技能,而且使专业职业技能以外的其他基本能力和拓展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在教学管理上,应根据企业用人的波动性特点及其与学校教学管理难以吻合的实际,实行柔性化管理,推行弹性学制和学分制,推行工学交替,巩固学生的基本能力,加强学生的核心能力,发展学生的拓展能力,实现市场、企业、学校、学生几方面共嬴。1.从实际出发,改革现行教学计划。对目前教学计划中的课程设置进行改革,要从当前高职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实际出发,处理好“知识与能力”、“职业与就业”的关系,将各学科分为必修课、选修课并辅之以若干讲座课。使大部分学生可以获得多张上岗***,大大拓宽毕业后就业的路子。(1)构建课程体系,处理好文化课基础课、专业理论课、技能训练课三者的关系。突出“知识够用、技能过硬”的教学理念,学时比例达到以能力为重点,在一定程度上压缩理论课时,三类课程的比例为3∶3∶4。(2)处理好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高职院校工管专业培养的是活跃在经营管理第一线、既要动脑又能动手的高素质技能性人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正解处理理论和实践的关系,把理论知识和实践活动紧密地结合起来,做到学用一致,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去指导实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发展其创造力。2.采取激励措施,强化能力的培养。应经常在校内开展评选“市场营销能手”、“专业技能标兵”、“特长生”等活动。围绕各种职业能力,开展竞赛活动,寓职业能力的培养于生动活泼的活动之中。一是学校要通过各种方式和措施,教育学生树立“掌握过硬本领,振兴经济,致富家园”的雄心和信心;二是实习教学课堂化。实习过程必须体现讲(教师讲解)、演(教师示范演示)、练(学生练习)、评(教师讲评总结)四个环节,使实习课达到高密度、高强度、当堂讲授、当堂实践、当堂掌握的要求;三是严格实习管理,强化实验管理员、实习指导教师的职责,加强学生质量意识、安全防范意识、规范操作意识的养成,同时培养他们的组织性、纪律性和吃苦耐劳的精神。3.举行职业能力示范表演,形象地向社会显示职业教育的成果。职业能力示范表演是高职工商管理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重要形式,可以帮助学生获得职业心理定位,确定职业方向,加强知识固化,巩固学习成果,也可帮助教师、学生发现学习中的不足,转变教育方法,提高学习效果,同时也向社会、企业展示学生的职业能力,为企业用人提供选择的环境。4.加强实习基地建设。应加大校内实训室的建设。在现有条件下,按企业要求、和企业共建实习实训基地,不断完善实习实训条件,加大设备的投入,满足学生实习。还应建立校外实习基地,不断拓宽校企合作的渠道,定期派学生到企业实习,让他们参与到工商管理工作中去。同时,学校还要为企业提供经营指导和管理业务培训,与企业联合进行项目开发,企业接收专业教师进行实践锻炼,安排学生顶岗实习,优先接收优秀毕业生就业。双方互惠互利,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为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走向社会打下良好基础。5.提高教师自身的职业能力。要加强教师培训,鼓励教师到高校去进修学习,建立教师到企业实践的制度。专业教师每两年必须有三至五个月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实践。要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鼓励专业教师尤其是实践教师取得高级专业***,对取得专业技术***的教师优先聘任。 四、高职工商管理专业职业能力考核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能力评价模式,应最大限度地反映学生的能力水平,充分满足他们的就业需要。这就要求学校及其它相关部门要以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全方位对学生的职业能力进行考核,目前实施的职业资格***制度为考核提供了切入点。职业资格***制度要求推动学生评价模式的改革,充分反映就业的实际需要,用先进和适用的评价技术和管理技术来评价、鉴定学生的职业能力。同时,要认真考虑学生职业生涯发展需要,为他们在就业岗位上的成长开辟更为广阔的道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单证制(***)已不适应企业和市场对高技能人才的要求,双证制(***+职业资格证)也必然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向多证制转变。由于高职工商管理专业的职业资格***品种偏少、考核形式较单一,高职院校应通过改革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方式和评价模式,不断完善以能力为基础的职业资格***体系,在专业设置、课程建设、教学内容等方面与职业技能鉴定接轨,构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评价的平台,逐步提升高职生获得职业资格***的等级,扩大获得职业资格***的领域,力争使绝大部分学生毕业时能拿到多个职业资格***,以促进他们职业能力的培养和顺利就业。参考文献:[1]邓泽民等.职业能力的概念、特征及其形成规律的研究[J].煤炭高等教育,2002,(2).[2]蒋乃平.对综合职业能力内涵的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01,(10).[3]陈晓红.浅谈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J].***教育,).[4]S.J.van Zolingen,(唐克胜译).关键能力的获得及其在就业中的作用[J].机械职业教育,2004,(1).[5]张淑瑛.职业能力是就业关键的探索[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0,(6).[6]李革.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4,(7).[7]王妙.“职业能力”培养的实践探索[J].教育发展研究,2004,(4).
深化中职会计教学改革,实现能力本位培养目标
摘 要:新的历史形势下,中职教育要 “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为目标培养具有一定操作能力的劳动者,但目前会计专业教学中实践教学相对薄弱,无法满足社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本文通过对中职会计教育的这种现状进行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关键词:会计专业 中职教育 能力本位 教学改革 终身学习 实践操作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09)02-064-02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应用人才和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和专业知识技能的劳动者,与普通教育和***教育相比较,职业教育侧重于实践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与改革开放步伐节奏的加快,特别是加入WTO以后,社会就业形势对人才质量要求不断提高,这就对职业教育目标提出新的要求,从 “合格劳动者”的培养目标向提高学生就业能力与职业迁移能力,“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高素质劳动者的培养目标转化。因此,职业教育的改革必须要走改革创新之路,重视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职业学校作为实用型人才培养的教育基地,其培育出来的学生之所以能被社会所接受,并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就是因为学生的动手能力强,能够满足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但长久以来,不少用人单位普遍反映当今会计专业毕业生理论学得尚可,但实际动手能力与用人单位的要求存在相当大的差距,所以客观上要求学校对会计专业学生加强动手能力的培养。学生缺乏动手能力,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教学过程中各职业中学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认识倾向;二是受社会因素的影响,认为会计专业的人才已富余,这是个逐渐&萎缩&的专业。各职业学校忙于开拓、投资所谓“热门”专业,而导致会计专业教学的经费不足,实习场所的配置简单、落后,无法进行现代会计专业核算的实习;三是教师本身的素质水平难于适应现代会计教学的需要:大多数财会专业的教师都是从学校到学校,从理论到理论,本身缺乏实践经验和动手能力;四是毕业实习安排在毕业前夕,这时的学生忙于寻找工作单位,人心极不稳定,致使最后一次实习机会不能被把握而无法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诸多因素影响了职业中学财会毕业生的素质培养,要改变现状,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抓起: 一、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建立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中职学校会计学专业是我国经济发展到特定阶段,为满足社会对特定会计人才的需要而产生的,它不同于一般会计学本科教育和专科教育。前者是以学科体系为主线、以知识为本位、注重学生会计理论的培养,后者是前者的简化模仿,而中职会计教育是为弥补动手型会计人才的空缺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如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为社会培养出实用型的会计人才是中职学校教育的立足点。只有找准自己的立足点,制定出中职会计学专业的教学模式----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我们才能培养出真正满足社会各方面所需要的实用型会计人才。二、排除社会因素的干扰,深层研究,正确定位,充分认识中职会计学专业教育的发展前景 从社会需求方面来看,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已成为我国经济建设的主导,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企业经营方式的改革,既为会计工作提供了广阔的天地,也为会计人才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根据《2006会计统计年鉴》,截止2006年底,我国在职会计人员为1200多万,其中具有从业资格1050多万,高级会计师80567人,仅占从业人员总数的8%,中级会计师147万。在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中,具有本专科学历的有518万,占会计从业人数的49%,硕士学历的有33829人,占会计从业总人数的3%。同时有关资料也表明,目前我国面对新的客观经济形势,社会迫切需要具有敏锐观察力,准确判断力,较强分析能力的复合型会计人才,这似乎对中职会计教学是个严重的冲击,从而导致自上而下对中职会计教学一个片面的认识,认为中职会计毕业生已经饱和,专业趋向萎缩。但事实上,虽然中职会计毕业生进入国企、集体企业的越来越少,但随着改革开放,特别是加入WTO后,外资大军在不断进入,而乡镇企业及民营企业近些年来也在以每年14%的幅度大力发展,这些企业的出现需要大量的具有实务技能、从事会计核算、会计事务管理等基础性工作的会计人员,这种需求与中职会计教育的目标相一致,这就意味着中职会计教育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但要抓住这个机遇,教育部门必须投入适量的资金建立起完善的、适合现代经济形势发展需要的会计教育基础实习设施,为会计学的教育提供必须的硬件条件。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高素质的人才,必须有高素质的教师来培养。学校以教学为主,教学以教师为主导,教师素质的提高直接关系到学生素质的提高。多年来,许多中职学校的会计专业老师都是直接从大学毕业分配而来,理论水平较高,但从来没有到会计岗位真正实践过,自身动手能力较低,再加上因其不从事财会工作,也就没有机会参加会计人员的继续再教育课程的学习,导致会计老师慢慢地从会计实践中脱离出来,逐步成为一个只会讲理论的会计教师,而对于社会经济案例的分析,经济业务的实际操作变得非常肤浅。如课堂上有学生问:会计分录中应收账款不写明细科目行不行?老师答:课本上有的分录有写,有的没写,所以做作业和考试只要总账科目正确,明细科目有没有都没关系。然而当今许多国企破产、清算时发现导致它们破产、清算结局的一个重要原因正是因为少了应收账款的明细科目而使企业无法追账,从而产生了大批坏账损失,企业缺乏流动资金而最后不得不破产、清算;还有许多会计教师对于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知之甚少,对于单据的填写、账薄的登记、备查账、卡片账的设置及运用等实际知识缺乏。所以要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首先必须提高教师的动手能力。而提高教师的动手能力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一是定期安排会计专业教师到会计实际工作岗位去学习、实践。二是会计教研室有计划的组织会计老师进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继续再教育。三是创建仿真性极高的教学实习场所,让会计理论教师跟着实习教师一起教学,让具有丰富理论的年轻教师成为“能文能武”的“一体化”教学的骨干人才。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转变传统的“终身教育”的教育理念,树立“终身学习”的教育新理念。因为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世界竞争日益加剧,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知识经济时代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知识的更新和报废率越来越高,在知识成几何级增长的同时,教师也无法将某一学科全部前沿知识向学生传授,学生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在他们未走上工作岗位之前,这些知识可能已经陈旧,甚至过时了,因此,“一次教育,终身受用”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据统计,一个学生在校学习获得的知识5%-10%是将来必需的,而90%-95%的知识是在工作以后的不断学习中获得的,终身学习成为必然的趋势。它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已有的知识体系,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可持续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具备独立学习的能力,掌握一种学习的方法,使其能终身从事学习,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未来复杂多变的会计环境,并根据变化的环境发挥其自身的潜力。四、改进实习教学方法,提高技能水平会计的实习课是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重要一环,它让我们的学生用实践来验证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理论与实践相互渗透,相互补充,从而达到提高动手能力及以后对会计工作的适应能力。以往会计教学的实习,主要是依赖那种熟门熟面的感情纽带,求企业恩典,接纳一茬又一茬的人马,进行一场场历时一月有余的大规模的实习。而随着企业逐渐走向市场,在教育经费日渐拮据的情况下,这种实习方式也难以实施下去。现在的会计实习主要靠采用仿真性极高的模拟实习来达到实习效果。通过模拟方式进行实习,就要求我们的教育机构必须建立一个仿真性极高的综合性实习场所,让学生在实习的过程中能够如同亲临,才能收到预期效果。设立具有较高仿真性的综合型教学实习室是一方面,而老师的教学方法又是另一方面。中专会计专业教学课应以实用性、适应性为目的实施教学,注重实践教学,大力倡导启发式教学,鼓励讨论式授课方法,营造生动活泼的双向学习氛围。实践性教学切忌教师象理论课教学一样,一切都由老师讲解,分析,手把手教学,而应尽量减少教师演示,多让学生自己动手,提高感性认识,便于理论联系实际,学有所长。教师在教学中应只是起指导和启发学生的作用。要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为学生毕业后参加工作能够迅速上手打下坚实的基础。 按照传统的教学安排,会计实习总是安排在学生毕业前夕,而此时学生为寻找工作单位疲于奔波,致使错过最后一次实习机会。为解决这个问题,我校采取阶段性模拟实习与整体模拟实习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将填制凭证、设账、登账、报表实习的过程分别融入《基础会计》和《企业会计》的理论教学过程中。而毕业前夕的实习只须用较短的时间将设账实习操作一遍。特别是2006年,在会计教学中大胆设想,对会计专业教学课程改革进行了新的尝试,打破原来按照教材从《基础会计》到《企业财务会计》再到《成本会计》按部就班学习传统教学模式,建立“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理念,改为按实际工作中的会计岗位,将会计课程分为出纳、材料、工资、固定资产核算、收入成本利润核算、报表编制等设置教学任务,直接进入岗位实践操作,在实践操作中补充相关的理论,实现“做中学”,“学中做”的结合;在操作的过程是积极采用“模拟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等先进的教学方法,以行为导向为目标,让学生对会计工作的认识由感性向理性过渡,更加直接地让学生接触到实际的操作,增强了直观教学效果,整个教学过程中真正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种互补教学方法,既可以节省实习的时间,又可以让学生触类旁通,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从而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和动手能力,为学生打开了走向会计工作岗位的大门。总之,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既有理论又懂会计实务,具有较强动手能力的实用型会计人才是中专会计教育的目的。为实现这一目的,学校应不断收集社会信息,了解社会对会计人才的要求,从而更新实习教学设备,建立现代综合实践教学的实习场所;教师也应不断地将自己融入社会,提高自身动手能力,加强新教育理论的学习,树立“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教学新理念,进而探索出适合中专会计教育的教学方法,培养满足社会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1]2006中国会计年鉴[M].北京:中国财务杂志社,2007[2]周杨.面向21世纪会计教育发展的对策[J].会计之友,2000(10). [3]吴健.面对WTO会计教育质量如何提高[N].中国财经报,).[4]龚放.强化问题意识,造就创新人才[N].中国教育报,.[5]张学军.谈会计实践教学中的几个问题[J].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6]黄正平.能力本位:21世纪教师的基本理念[N].中国教育报[7]重视会计实践教学提高会计人才培养质量[J].华东船舶工业学院学报,1998(6)[8]冯忠良,等著.教育心理学[M].[9]于阳.加强会计实践教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J].无锡教育学学报,):51-53
导游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构成及其培育
摘要:明确导游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构成,不仅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前提,也是优化专业课程建设的方向。导游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应包括“职业情意与形象、认知学习能力、带团讲演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等方面。构建以职业能力为主线的课程体系、实践体系、测评体系和保障体系是培养导游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重要策略。关键词:导游专业;职业能力;培养策略收稿日期:作者简介:顾小东(1977-),女,浙江省奉化市旅游学校教师,研究方向:旅游专业课程建设。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是职业学校的根本任务。明确导游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构成,不仅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前提,更是优化导游专业课程建设的方向。然而,许多教师由于对导游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认识不清、思考不多,影响了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著名学者徐国庆教授曾对这一现象作过批语,“概念理解的扭曲导致职业教育的话语与实践严重脱离,能力本位职业教育的实践实在难以看到能力的痕迹。”换言之,要培养高素质的导游人才,提高旅游业的整体形象,必须明确导游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构成及其培育策略。一、导游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分析1.从职业能力概念层面的理解有学者认为,导游职业能力是为个体在从事导游工作中所必备的职业能力,主要包括职业知识、职业技能和职业品质。[1]也有学者依据“职业能力是个体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在特定的职业活动或情境中,进行类化迁移与整合所形成的能完成一定职业任务的能力”[2]这一定义,延伸出导游职业能力包括“职业道德、身心素质、人文地理知识、组织沟通协调能力、语言技能、观察能力、判断能力等”要素[3];有的学者把导游的职业能力构成分为职业道德、职业形象、业务素质和心理素质等方面[4];有的学者从综合职业能力观来分析导游职业能力的构成[5],把导游职业能力分为横向内容(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和纵向内容(基本职业能力和关键能力);还有学者把旅游类学生在校学习期间需要获取的职业能力分为“通用职业能力和专业职业能力”两个方面[6]。上述理解,大致是从职业能力的概念演绎而来,分类虽清晰、完整,但可操作性不强,对导游专业的学生来说还不够具体明了。2.从行业活动需要层面的理解有学者指出,导游的职责主要包括接受旅行社的任务、安排和组织游客参观游览、负责向游客讲解、安排游客交通食宿、及时反映游客的意见和耐心解答游客的询问等。因此,导游的职业技能包括带团技能、讲解技能、组织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及随机应变能力等[7]。也有学者指出,导游专业学生的体格训练、知识能力、人格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是满足和适应学生就业以及发展创新的需要[8]。还有学者从旅行社、风景区等角度分析,认为学生应该具备的专业能力主要为业务基础知识、旅游营销组织能力、导游能力、旅游线路开发与策划能力、创意思维能力、相关信息获取能力、专业软件应用能力等[9]。为了进一步了解行业对导游人员的职业能力要求,我们对奉化市溪口旅游集团和有关旅游企业进行了调研,发现行业需要的导游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主要是“安全意识、服务态度、带团技能、良好的人际关系、组织协调能力以及景点讲解能力等”。对从事导游工作的人员进行调查,他们认为最主要的是“安全组织能力、讲解能力、服务能力、协调能力和良好的心态等”。3.从游客和师生需要角度的理解有学者指出,“热情、友好、外向、亲和、见多识广”是大多导游员在人们脑海中的形象。游客心目中的优秀导游员都会在某种程度上扮演“领导者、主人、施教者和信息员”四种角色[10],每一个角色扮演都需要一定的知识、技能和品质。也有学者从旅游业的性质和特点、旅行社行业对导游人才的素质需求出发,认为导游人员的职业素养应该包含职业意识、职业心态、职业道德、职业行为、职业技能等五方面内容[11]。随机调查游客心目中的导游职业能力,较集中的意见是“服务态度、线路设计能力、景点讲解能力和组织能力”等。调查导游专业的在校生,他们认为“能说会导、组织协调能力和景点文化知识”等几项是最主要的职业能力。但不同年段的学生,对职业能力的理解是有差异的,低年级学生往往注重文化知识、能说会导和组织协调能力,高年级学生还会关注安全意识、服务态度、线路规划等方面。对旅游专业教师进行调查,回答也是各不相同,但较集中的观点是“导游词创作与讲解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与表演能力、组织协调与持续学习能力等”。4.从职业资格***层面的理解《导游人员管理条例》指出,“导游人员是指依照本条例的规定取得导游证,接受旅行社委派,为旅游者提供向导、讲解及相关旅游服务的人员。”[12]也就是说,只有满足一定条件的导游人员才能够为有组织出游的旅游者提供导游服务。这些条件包括拥有导游人员资格***、领取导游证、接受旅行社委派或聘用和持证上岗等。可见,职业资格***是导游专业学生就业与从业的基础。因此,许多旅游专业的管理者十分重视学生导游证的考取,甚至有的教师与学生把职业能力的培养理解为资格***的获得,一些教师十分注重导游基础、导游业务、导游政策法规等考证内容的教学。事实上,职业资格***在一定程度上是从业的一个门槛,但其实质是一种功利取向的劳动力管理手段,它所能表征的职业能力仅仅是局限于能够显性化、行为化的静态知识与技能,存在着把职业能力与职业生活背景割裂开来的现象。因此,导游职业资格***只能是促进导游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发展的一部分,而不能把它理解为职业能力培养的主要内容。由此可见,人们对导游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理解,因视角不同,会有不同的观点。华东师范大学徐国庆博士认为,理解职业能力是要“在知识与工作任务的要素间找到关联点,如关系、对象和设备之间形成联系”[13]。换句话说,职业能力内容的分析是建立在对职业活动范围和程序分析之上的,只有对导游服务项目进行***,才能剖析出完成导游工作所需的各项能力要素。为此,我们借鉴人们对导游职业能力的研究,结合导游工作实际以及职业学校的教学要求,认为导游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应包括“职业情意与形象、认知学习能力、带团讲演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等方面。二、导游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构成1.职业情意与形象职业情意是指导游专业学生对待导游职业的态度和情感以及对待旅客的态度与安全服务意识等。这是导游专业学生进入“职场”的基础,也是导游专业学生热爱导游业、树立良好职业形象的前提。导游职业形象是指导游人员在服务中所呈现出来的与其从事的职业相一致的外部表征与心理特征总和,包括仪表礼仪、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环保意识、奉献精神、健壮的体魄和心理调节能力等。2.认知学习能力认知学习能力指人脑加工、储存和提取信息的能力,即人们对事物的构成、性能与他物的关系、发展的动力、发展方向以及基本规律的学习能力。它是人们成功地完成活动所必须具备的能力。导游职业具有人员联系复杂、景点知识多样、社会联系广泛等特点。因此,导游专业学生必须重视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语言交往能力、持续学习能力等能力的培养。3.带团讲演能力旅客接送、游客观光、景点讲解、食宿安排、购物指导是旅游活动的主要内容,也是从事导游职业的关键能力。为把这一能力通俗明了,我们把这些能力总称为“带团讲演能力”。具体包括旅游企业的业务和操作规程、旅游线路设计与安排、景点导游词创作与讲解、活动节目主持与表演、餐饮交通安排、旅游购物指导、紧急问题处理等能力。4.沟通协调能力旅游活动是一个由人与景、人与人等因素相联系的过程。因此,导游专业学生只有景点讲演能力是不够的,还必须具有有效沟通与协调的能力,包括与接待单位之间、与游客之间、与交通部门之间的联系沟通能力等,以及旅游过程的组织与活动的协调能力等。5.社会活动能力社会活动能力是指导游专业学生适应社会、促进职业发展的能力,主要包括就业创业能力、旅游信息获取能力、业务谈判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自我教育能力、继续学习能力以及与职业相关的其他能力。提出社会活动能力要求,既是职校导游专业学生实现职业目标的要求,也是培养导游专业学生就业、创业和持续发展的需要。三、导游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途径职业能力是在学习和掌握知识、技能,并具备了一定的态度和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14]。培养和提高导游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是通过一整套教学体系来完成的,包括教学理念、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环境、实践活动、师资队伍等。它不仅贯穿于整个教学计划,而且体现在课程设置、课程学习的过程中。1.构建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的课程体系课程体系是实现人才培养方案的主要载体,也是落实职业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课程体系主要反映在基础课与专业课、理论课与实践课、必修课与选修课之间安排的结构上。传统的导游专业的课程体系往往被分割为文化课、专业课和实践课等几类。但这种分法会造成教学过程条块状现象,而职业能力培养也往往在某些实践课之中受到重视。其实,培养职业能力应该有一个完整的体系,不但要重视专业技能课而且也要重视公共文化课,不但要重视专业理论课,更要重视实践课和选修课。因此,要全面、系统地培养导游专业的职业能力必须构建以能力为主线的课程体系。一是合理组合和优化课程设计。课程结构可设计为“专项知识和技能、基本知识和技能、职业道德与选修课”等模块,把知识和技能、职业道德和个性心理品质等各类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并根据学生的专长发展和兴趣需要,开设中外民俗、导游礼仪、茶艺、导游心理等选修课。二是采用项目化和情景化教学。教师要以实际操作项目和情景式组织教学,让学生在“做中学”的过程中获得知识与能力。如围绕景点工作任务选择课程内容,可设计检票、导游讲解、卫生保洁、咨询服务、景点包装等模块,并加强多媒体演示、模拟训练、案例讨论、实景模拟等多种教学方法以改变“教师为中心”的“讲解型”教学方式。三是将课程内容与导游资格***要求相结合,用***考试推动导游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2.构建以职场实训为特色的实践操作体系实践是实现知识向能力转化的途径,也是培育角色意识、角色能力的重要手段。特别是导游员的职业情意、沟通与协调、心理素质等难以从课堂上习得的知识与能力,只有在“职场”情境中反复实践与体验才能获得。因此,学校一方面要根据在校学生不同年级设计不同的职场实践目标和任务,由浅入深地开展阶递式的实践操作活动;另一方面,要积极与旅游企业合作,开展“实景”实训,让学生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得到实际的锻炼。一是建立“参观式、分散式和顶岗式”的阶梯式实践体系,以突破企业与学校、学期与假期、课内与课外的界限,把职场实训贯穿于整个学校学习生涯之中。二是开展“外包式”实景实训。“外包式”就是将当地旅游企业管理的旅游景点“包给”旅游专业的学生,作为学生真实的实习与实践工作场景。如奉化溪口旅游集团拿出武岭幽胜、溪口博物馆等景点,由学生按照市场化和集团制度进行管理,实现学校与企业的“零距离对接”、学生学习与劳作的“双交叉”。三是开展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特色的班团活动。如采用班级干部轮换制,以培养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开展班级主题班会、技能竞赛活动,培养与展示学生的表现力、亲和力等。3.构建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人才评价体系构建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既是人才培养的内在要求,也是考核导游专业建设是否符合职业教育宗旨和满足社会需要的重要指标。建立与完善评价体系,有助于检验人才培养的效果,并可以从中总结经验,明确改革方向,从而进一步推动专业建设和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一是树立与市场接轨的综合评价理念,包括专业课程考核与职业资格***考核,理论知识考核与实践能力考核以及课内考核与课外考核、教师评价、企业专家评价相结合。二是建立“结构式”的评价方式。在内容上包括职业能力测试(景点讲解、活动组织、信息处理和人际交往等)、职业人格测试(职业情感、敬业精神、服从意识、情绪调控能力等)、基本技能测试(导游词创编、艺术表演能力等);采用“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实际操作”的考试方式,把模拟演示和笔试、开卷和闭卷、基本技能与专项技能、校内考核与实际操作等考核方式结合起来。三是建立毕业生培养的质量跟踪体系,以了解毕业生的就业状况与职业能力信息,有助于改进专业教育工作。4.构建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旨的保障体系要培养导游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不能只是一句口号,而是要实实在在地创造条件,让学生在各项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得到锻炼与提高。一是树立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理念。在课程开发上要以职业能力分析为基础,实施任务导向的模块式课程,在校园文化建设上,融入企业文化元素,形成学校与企业、课内与课外等结合的多层次、多方位的职业能力培养体系。二是提供职业能力培养所需要的硬件与软件条件。在硬件方面主要提供必需的教学活动设备设施,如建设校内外实习基地、模拟旅行社和创业旅行社等;在软件方面主要包括教学计划、课程体系、旅游景点知识网、旅游地图以及各项技能规范及有效的达标手段与教学管理制度等。三是要培养和造就一支有能力、有热情、有方法、会钻研、热爱导游专业的师资队伍。参考文献:[1] 陈才,李兆元,巩慧琴.导游职业能力指标体系构建研究----基于业界、学界双重视角的探讨[J].旅游论坛,2012,(1):80-84.[2] 陈庆合.论能力本位教育与职业能力的形成[J].职教论坛,2003,(l6):4-7.[3] [7][10] 王延君,王延红,黎闯进.关于高职导游职业能力培养的思考[J].经营者管理,2009,(16),245-246.[4] 李亚妮.浅谈导游职业能力塑造[J].知识经济,2008,(11):66-67.[5] 张丽妍.高职院校旅游类学生职业能力问题剖析[J].当代职业教育,2012,(2):55-56.[6] 李丽.旅游管理本科生职业能力培养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8).[8] 吴海波.浅析导游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J].中等职业教育,2005,(8).[9] 刘依灵,张丽妍,贾瑛.高职院校旅游类学生职业能力问题剖析[J].当代职业教育,2012,(2):55-56.[11] 朱芬芳.基于职业素养的导游专业人才培养探索[J].职业时空,2012,(3):134-136.[12] 国家旅游局.导游人员管理条例[EB/OL].http://www./html/8-6-27-20-31-26-2.html.[13] 徐国庆.职业能力的本质及其学习模式[J].职教通讯,2007,(1):24-28.[14] 邓泽民.职业能力的概念、特征及其形成规律的研究[J].煤炭高等教育,2002,(2):104-107.The Tour Guide Professional Construction andCultivating the Professional Ability of StudentsGU Xiao-dongAbstract: Clear guide students' professional competence, not only is the precondition of cultivating students' vocational ability, and to optimize the direction of the professional course construction. Guide students professional ability should include &image and professional cordiality, cognitive learning ability, presentation of tour ability, communication and coordination ability and social activity ability&, etc. Build on vocational ability as the main line of curriculum system, practice system, assessment system and guarantee system is an important strategy of promoting professional ability of tour guide students.Key words: the tour guide professional; professional ability; training strategy分享:?? > 导游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构成及其培育
CopyRight&2012- AllRight Reserved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