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善业道经中不偷盗 布施 但古时侠盗是偷盗来...

如来藏网:倡导正知正见正修正行的学佛门户网站
热搜:           
当前位置:>>>
行十善的人可以增加内财、外财以及寿命
&发表时间:
19:55&点击:
所谓&戒论&是说明犯戒的过患,以及持戒的功德。而且当我们明了了持戒的意义之后,就能够防止身、口、意再去造作恶业,乃至于逐渐开始修学善法。世尊在《大般涅槃经》当中就有开示说:
【戒是一切善法梯隥,亦是一切善法根本。&&是诸善根之导首,&&戒能永断一切恶业及三恶道,&&戒是生死险道资粮。】(《大般涅槃经》卷三十一)
一般来说,五戒十善也是通于外道的世间善法。五戒是指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等五种戒法。
以因果律来说,造了杀生、偷盗、邪淫、大妄语这四种业,是一定会下地狱长劫受苦的重业。因为造作这四种恶业,它的性质就是会让众生下堕到三恶道中,所以称为&性罪&;而持守不犯这四种性罪,那么就称为&性戒&。一切世间以及出世间的戒法,都是一定要持守这四个基本重戒的。
而饮酒呢,基本上是没有性罪;但是因为喝了酒之后,很容易让人昏醉、不清醒,因此就很容易会造下前面四种性罪的重业,因此世尊就遮止大家饮酒,而把不饮酒列为遮戒。这些年来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因为酒后驾车、酒后争执,造成许多严重的伤亡事故,使得许多家庭在瞬间破碎,更造成家属哀痛、子女失养等身心创伤以及社会问题。从这里我们就可以了解施设不饮酒戒的必要性了。
反过来说,持守五戒则是一切善法的根本,如果一个人受持五戒的话,就可以不堕入三途恶道之中;所以一般来说,持五戒至少可以得人身。
接下来我们再来谈十善业,也就是生天之论。这十种的善业可以分为身、口、意三个部分,就是在身业上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在口业上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而在三业上要不贪、不瞋、不痴、不邪见。
这十种善业其实就是前面五戒的延伸以及扩充,而最重要的差别,是增加了意业上的不贪、不瞋、不痴。也就是说,五戒只要注意到表相上不犯戒,而十善业则要开始注重去除心念上的烦恼,还要转化为清净的正念,积极的去行善、利益众生。比如说不但要不杀生,还要进一步去放生、护生,要由不偷盗转为布施行,要由不邪淫转为清净梵行;要由不妄语转为说如实语,要由不两舌转为和乐相处清净同行,要由不恶口转为柔和软语,要由不绮语转为端正义语;要由不贪欲转为清净心,要由不瞋恨转为慈柔心,要由不邪见转为正信正见等等。
这十善业不单是学佛人应该要作,世间人行十善,也会被社会大众所尊敬;而造十恶业的人,则会被大众所讨厌,甚至因为违法而遭受刑罚。所以佛陀说,行十善的人可以增加内财、外财以及寿命。行十善不仅是未来世可以得到好的果报,今生也是会有许多利益的。
-----本文摘录自《如何由人天善法转入菩萨道修行?》
本文标签:
本文关键字:戒,五戒十善,内外财
Copyright &佛说偷盗和不偷盗的果报
  一、偷盗的恶报
  《正法念处经》云:“云何偷盗乐行多作?报有三种:谓地狱受,若现在受,若余残受。彼偷盗业乐行多作,堕于地狱、畜生、饿鬼;若生人中,则常贫穷;若得财物,畏王、水火、劫贼因缘,具足失夺,不曾得乐。彼偷盗业,得如是等三种果报。”
  《正法念处经》卷十一记载,偷盗之人命终之后,堕大焦热地狱、大叫地狱、黑绳地狱和众合地狱。
  《佛说六道伽陀经》云:“圣贤净行师,所有财宝等,若贪若偷盗,而堕大号叫。若诸偷盗业,感大火烧身,叫唤出大声,是名大号叫。”
  《佛说分别善恶所起经》云:“五者从狱中来出,随所负轻重偿债,或有作奴婢偿者,或作牛马骡驴骆驼偿者,或作猪羊鹅鸭鸡犬偿者。诸禽兽鱼鳖之属,皆是负债者,经言债不腐朽所谓也。今见有下贱畜生之属,皆由故世宿命贪利,强取人财物所致也。畜生勤苦如是,见在分明。慎莫取他人财物。”
  《大方广佛华严经》云:“偷盗之罪,亦令众生,堕三恶道。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贫穷,二者共财不得自在。”
  《佛说大乘菩萨藏正法经》云:“又非处者,谓偷盗之人感大富果,无有是处;若偷盗之人感贫穷果,斯有是处。又非处者,谓离偷盗之人感贫穷果,无有是处;若离偷盗人感大富果,斯有是处。”
  《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论述,“复有十业,能令众生得少资生报:一者自行偷盗;二者劝他偷盗;三者赞叹偷盗;四者见盗欢喜;五者于父母所,减撤生业;六者于贤圣所,侵夺资财;七者见他得利,心不欢喜;八者障他得利,为作留难;九者见他行施,无随喜心;十者见世饥馑,心不怜愍,而生欢喜。以是十业,得少资生报。”
  《佛说灌顶七万二千神王护比丘咒经》云:“慎莫作偷盗,偷盗非好名。贪心取他物,后报作畜生,以偿其宿罪,轮转靡不经;出入不自由,锁械其身形。得善无恶缘,戒神常拥护,梵天说神策,吉祥不相误。”
  在《分别善恶报应经》亦载有十种恶报:一、久结宿怨,二、恒常疑虑,三、恶友随逐,四、善友远离,五、破佛净戒,六、王法谪罚,七、恣纵豫逸,八、恒时忧恼,九、自心不乐,十、死入地狱。
  二、不偷盗的善报
  《受十善戒经》对持不偷盗戒之果报描述最为详细,现摘录如下以共勉:“得人身后,若持不偷盗戒,能感现世富足,如《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云:“复有十业,能令众生得多资生报:一者自离偷盗;二者劝他不盗;三者赞叹不盗;四者见他不盗,心生欢喜;五者于父母所,供奉生业;六者于诸贤圣,给施所须;七者见他得利,心生欢喜;八者见求利者,方便佐助;九者见乐施者,心生忻悦;十者见世饥馑,心生怜愍。以是十业,得多资生报。”
  《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亦云:“复次离不与取亦四果报:一者于现生中得离贪嫉,身心安乐;二者以离贪嫉,一切众生之所信向,委寄任用无复疑惑,与诸有情而作伏藏;三者于未来世得大富饶,豪贵自在,所有珍财王贼水火无能侵夺;四者能与?伽沙等一切诸佛主功德藏,所谓十八不共法等清净法财。”
  《正法念处经》阐明不偷盗可以得到他人的信任:“云何不盗则得善法?彼见闻知或天眼见,不偷盗者出大贪网,彼人现在善人所信。若王王等,一切皆信;若于王众、若长者众、若?利众、若沙门众、婆罗门众,一切皆信;怜爱愍念,信受其语。所有财物,一切坚固,不失不坏,无能劫夺;王贼水火,诸畏皆离。不须方便,财物易得;得财物已,如法食用,于持戒人、行道之人诸福田中皆能舍施,若世间中所应用处皆悉能与。身坏命终,则生善道天世界中。若愿出世,若梵若魔若帝释王若转轮王,王四天下,七宝具足,随愿皆得;若乐持戒则得菩提。”
  据《菩萨璎珞本业经》卷下载,若能完全守持十善,修下品之十善可为人中之王;中品十善为粟散王,即小国之王;上品十善为铁轮王,即转轮圣王之一。
守不偷盗戒又是生天之路,
《受十善业经》云:“不盗戒者,普施一切众生财物外命,是故诸佛说不盗戒名为甘露,清凉安隐;护持是戒名生天路,名得道处,名涅盘衣,名解脱命,是故诸佛赞叹不盗断饿鬼因。”
  《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云:“复有十业,能令众生得欲天报,所谓具足修行增上十善。”
  《起世经》亦云:“诸比丘!何因缘故皆得上生?诸比丘!阎浮洲人以于他边受十善业,是故命终即得往生郁单越界。郁单越人以其旧有具十善业,郁单越中如法行故,身坏命终皆当上生诸天善处。”如守持不偷盗戒之人才能升入夜摩天和日天宫殿。
  《大方等大集经》云:“休息偷盗获十种功德。何等为十?一者具大果报为事决断;二者所有财物不共他有;三者不共五家;四者众人爱敬无有厌足;五者游行诸方无有留难;六者行来无畏;七者以乐布施;八者不求财宝自然速得;九者得财不散;十者身坏命终得生善道。诸仁者!是名休息偷盗得十种功德。”
  《十善业道经》云:“一、资财盈积,王贼水火及非爱子不能散灭;二、多人爱念;三、人不欺负;四、十方赞美;五、不忧损害;六、善名流布;七、处众无畏;八、财命色力安乐,辩才具足无缺;九、常怀施意;十、命终生天。是为十,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得证清净大菩提智。”
  《大方等大集经》云:“若能以此休息偷盗善根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人不久得无上智。彼人到菩提时,于彼国土具足种种花果树林、衣服璎珞庄严之具,珍奇宝物无不充满。”
  《佛为娑伽罗龙王所说大乘经》云:“士夫补特伽罗远离偷盗,获得十依止法。云何为十?所谓得大富自在;得免王难;得免水火贼盗冤家之难;得多眷属善顺和睦;得多人爱乐不相苦恼,凡所言说一切谛信;得无量财宝皆悉集聚;得此方他方一切称赞,于一切行处无怖无畏;得他称善名,赞于智能;又得色力寿命、辞辩相应,于亲非亲心无分别、不生恼害;命终之后得生天界。龙主!士夫补特伽罗,远离偷盗获得如是十依止法,以彼善根于诸佛法自能证知,当得无上正等正觉。”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智慧法语:佛说不偷盗的善报是财富丰足无人抢夺|智慧法语 十善业道经_凤凰佛教
智慧法语:佛说不偷盗的善报是财富丰足无人抢夺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如果能够远离不与而取的盗窃行为,更能实行布施,他便能获得甚多的财宝,而且不会遭遇到他人的侵夺。
【佛经介绍】《十善业道经》,为佛在娑竭罗(意为&咸水海&)龙宫,为龙王所宣说的经典,即诸佛菩萨有一方法,能断除一切痛苦,获取极大利益,这个方法就是修行十善业道,即从行为上远离杀生、偷盗、邪淫;从语言上远离妄语、两舌、恶口、绮语;从思想上远离贪欲、嗔恚、愚痴。离此十种恶业,就是修行十种善业。十善业是佛法修行的最基本法,无论大乘、小乘佛教都视此十善业为修行基础。 &
离不与取而行施故,常富财宝(图片来源:资料图) 【经典原文】离不与取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最胜无比,悉能备集诸佛法藏。&&《十善业道经》 【经文解释】诸佛所共同觉悟的真理,指示佛弟子修行的方法都是法。法的里面包容了不可思议的功德,是为法藏。修学佛法的菩萨,如果能够远离不与而取的盗窃行为,更能实行布施,他便能获得甚多的财宝,而且不会遭遇到他人的侵夺。更进一步,对于十方三世诸佛的法藏,他都能通达。他所有的一切,于同等地位的人们当中,是最殊胜的,是无可与比的。
[责任编辑:邢彦玲 PFO003]
责任编辑:邢彦玲 PFO003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凤凰佛教官方微信
48小时点击排行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