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的棋童去哪儿了?(图)_网易新闻
当年的棋童去哪儿了?(图)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王汝南右认为,真正引导孩子对棋产生兴趣才是少儿围棋培训的关键。广州日报记者 施绍宗 摄 中国围棋协会主席谈围棋少儿培训
广州日报记者 施绍宗
棋类的少儿培训教育当今在中国特别是大中城市十分红火,这也是中国棋类唯一可以称为产业并有巨大商业价值的领域,加上棋类项目在少儿中的益智教育功能也非常有效,这使得“三棋进校园”成为各方大力推动的一个项目,本报记者日前就此问题专门采访了中国围棋协会主席王汝南。
中小学校VS社会培训机构
检验学棋成果还是校园靠谱
提及“三棋进校园”的情况及对策,王汝南表示,“作为一个老围棋工作者和专业棋手,我一直在思考,围棋是我们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如果仅仅把它作为一种竞技或游戏,围棋的效用就小了。”他认为,关注围棋文化不是某一个人的事情,社会一直认可围棋的教化功能,“我想,如果能有更多孩子受到熏陶就太好了,但这事要一步步来,中国棋院先后尝试过,在我的任上也作了一些推动。我们针对‘三棋进校园’作过试点,包括与广东东湖棋院合作。由于我们是与教育机构合作,教育机构有一个盈利模式,他们认为盈利还是慢了点,因此停了下来。”由于经济效益不是很明显,后来大家都转而去搞培训机构了,王汝南说:“培训机构的生命力更强,老师们非常主动地想尽办法找切入点,这些往往不是我们这种体制内吃皇粮的人所能做到的。”
现在谈围棋的市场化,真正的盈利模式也就是从事围棋少儿培训的人能赚钱。所谓围棋的产业化,也就只有围棋的少儿培训才是真正赚钱的。王汝南认为这是好事。“现在各地方在推动围棋的做法,中国棋院和中国围棋协会已经意识到存在问题,早期放水养鱼,在没有一套好的管理办法的情况下,如果管得太多就会一管就死,但放的时间长了,则一放就乱。但我认为现在已经到了应该去管的时候了,需要规范了。”
王汝南透露,韩国的专家作为旁观者也给我们提出了意见:首先是教材各自为政,没有权威的教材。王汝南也想做教材,能否做出权威的教材则要看实践得如何。其次是师资的培训和认证,“以我个人的体会,培训机构是以招生为主要目标,招生多了自然就赚钱,但从培养围棋事业接班人或优秀的棋手这一角度来看,我们只能说,天才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他认为,三棋之所以要进校园,是因为要有一套符合教育规律的东西,社会培训机构在这方面往往做得不够,因为他们的目标很清楚,只要收到培训费,对培训机构和老师来说就够了。培训效果如何,这在完全市场化的培训机构是很难检验的,如果三棋进了校园,可能会有一个标准来检验教学成果。中小学校不是纯盈利机构,有一定的规范和约束,在学校招生更贴切一些。
小时候热衷学棋长大却漠然
学围棋关键要建立终身兴趣
那么,如今的社会培训机构是否已经出现了严重的泡沫化现象?王汝南说,还不能说泡沫,但会有一些不规范的地方,“我到过一些棋类培训机构参观,以我的想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培训机构有些甚至是从幼儿园的小孩开始对其进行培训,如何显示你们的能耐?对孩子来说,最重要的是有兴趣、玩得高兴,在这个过程中寓教于乐。我曾向培训机构提出过一个问题:培训机构是否有统计过,如果培养了1000个孩子下围棋,将来有多少人真正把围棋作为兴趣?”
王汝南之所以提出这个问题,是针对国际象棋提出的。“20年前,国际象棋说他们很困难,要在政策上对其倾斜,因为社会对国象的认知度不高。我当时说了自己的观点,现在学校里有不少孩子学棋,10多年后你们的日子就好过了,因为这些学棋的孩子将来走向社会,成为各行各业的精英。但可惜,我的想法是错的,这么多年过去了,情况依然如故。小时候学国际象棋的孩子,长大后却没有多少人还下棋,这说明什么呢?其实围棋也存在相同的问题,只是没有国象那么明显。”
前几年,王汝南主动找大学生围棋联赛的组织者,以中国围棋协会基金会的名义资助他们,让大家来关注这件事。“当时我在想,为什么学棋的孩子这么多,但在大学里却没什么人下棋?当年学棋的孩子去哪了?肯定是当年的棋童并没有对围棋建立起终身的兴趣。我是一个围棋工作者,眼光必然要看20年后,如果这些学棋的孩子进入社会后对围棋很漠然,那就是我们的悲哀,家长的钱也白交了。”王汝南希望各地培训机构的教师能深切地关注这一问题,而不是只追求数量和经济效益,要真正引导孩子对棋产生兴趣。
本文来源:大洋网-广州日报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当年的棋童去哪儿了 小时候热衷学棋长大却漠然_综合体育_新浪竞技风暴_新浪网
当年的棋童去哪儿了 小时候热衷学棋长大却漠然
王汝南(右)认为,真正引导孩子对棋产生兴趣才是少儿围棋培训的关键。广州日报记者 施绍宗 摄
中国围棋协会主席谈围棋少儿培训
■广州日报记者 施绍宗
棋类的少儿培训教育当今在中国特别是大中城市十分红火,这也是中国棋类唯一可以称为产业并有巨大商业价值的领域,加上棋类项目在少儿中的益智教育功能也非常有效,这使得“三棋进校园”成为各方大力推动的一个项目,本报记者日前就此问题专门采访了中国围棋协会主席王汝南。
中小学校VS社会培训机构
检验学棋成果还是校园靠谱
提及“三棋进校园”的情况及对策,王汝南表示,“作为一个老围棋工作者和专业棋手,我一直在思考,围棋是我们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如果仅仅把它作为一种竞技或游戏,围棋的效用就小了。”他认为,关注围棋文化不是某一个人的事情,社会一直认可围棋的教化功能,“我想,如果能有更多孩子受到熏陶就太好了,但这事要一步步来,中国棋院先后尝试过,在我的任上也作了一些推动。我们针对‘三棋进校园’作过试点,包括与广东东湖棋院合作。由于我们是与教育机构合作,教育机构有一个盈利模式,他们认为盈利还是慢了点,因此停了下来。”由于经济效益不是很明显,后来大家都转而去搞培训机构了,王汝南说:“培训机构的生命力更强,老师们非常主动地想尽办法找切入点,这些往往不是我们这种体制内吃皇粮的人所能做到的。”
现在谈围棋的市场化,真正的盈利模式也就是从事围棋少儿培训的人能赚钱。所谓围棋的产业化,也就只有围棋的少儿培训才是真正赚钱的。王汝南认为这是好事。“现在各地方在推动围棋的做法,中国棋院和中国围棋协会已经意识到存在问题,早期放水养鱼,在没有一套好的管理办法的情况下,如果管得太多就会一管就死,但放的时间长了,则一放就乱。但我认为现在已经到了应该去管的时候了,需要规范了。”
王汝南透露,韩国的专家作为旁观者也给我们提出了意见:首先是教材各自为政,没有权威的教材。王汝南也想做教材,能否做出权威的教材则要看实践得如何。其次是师资的培训和认证,“以我个人的体会,培训机构是以招生为主要目标,招生多了自然就赚钱,但从培养围棋事业接班人或优秀的棋手这一角度来看,我们只能说,天才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他认为,三棋之所以要进校园,是因为要有一套符合教育规律的东西,社会培训机构在这方面往往做得不够,因为他们的目标很清楚,只要收到培训费,对培训机构和老师来说就够了。培训效果如何,这在完全市场化的培训机构是很难检验的,如果三棋进了校园,可能会有一个标准来检验教学成果。中小学校不是纯盈利机构,有一定的规范和约束,在学校招生更贴切一些。
小时候热衷学棋长大却漠然
学围棋关键要建立终身兴趣
那么,如今的社会培训机构是否已经出现了严重的泡沫化现象?王汝南说,还不能说泡沫,但会有一些不规范的地方,“我到过一些棋类培训机构参观,以我的想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培训机构有些甚至是从幼儿园的小孩开始对其进行培训,如何显示你们的能耐?对孩子来说,最重要的是有兴趣、玩得高兴,在这个过程中寓教于乐。我曾向培训机构提出过一个问题:培训机构是否有统计过,如果培养了1000个孩子下围棋,将来有多少人真正把围棋作为兴趣?”
王汝南之所以提出这个问题,是针对国际象棋提出的。“20年前,国际象棋说他们很困难,要在政策上对其倾斜,因为社会对国象的认知度不高。我当时说了自己的观点,现在学校里有不少孩子学棋,10多年后你们的日子就好过了,因为这些学棋的孩子将来走向社会,成为各行各业的精英。但可惜,我的想法是错的,这么多年过去了,情况依然如故。小时候学国际象棋的孩子,长大后却没有多少人还下棋,这说明什么呢?其实围棋也存在相同的问题,只是没有国象那么明显。”
前几年,王汝南主动找大学生围棋联赛的组织者,以中国围棋协会基金会的名义资助他们,让大家来关注这件事。“当时我在想,为什么学棋的孩子这么多,但在大学里却没什么人下棋?当年学棋的孩子去哪了?肯定是当年的棋童并没有对围棋建立起终身的兴趣。我是一个围棋工作者,眼光必然要看20年后,如果这些学棋的孩子进入社会后对围棋很漠然,那就是我们的悲哀,家长的钱也白交了。”王汝南希望各地培训机构的教师能深切地关注这一问题,而不是只追求数量和经济效益,要真正引导孩子对棋产生兴趣。
文章关键词:
&&|&&&&|&&&&|&&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顶部 “”,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请用微博账号,推荐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