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网 - 抱歉
哦,抱歉,好像看不到了
现在你可以:
看看其它好友写了什么
北京千橡网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文网文[号??京公网安备号?甲测资字
文化部监督电子邮箱:wlwh@??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举报***: 举报邮箱:&&&&&&&&&&&&人们真诚的泪水,是你人生价值的珍珠_凤凰资讯
人们真诚的泪水,是你人生价值的珍珠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河北农业大学教授李保国,你倒下了,一位网友为你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篇《太行骄子》,深沉地吟哦:
原标题:人们真诚的泪水,是你人生价值的珍珠河北农业大学教授李保国,你倒下了,一位网友为你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篇《太行骄子》,深沉地吟哦:“太行老人哭了为失去一个优秀的儿子潸然泪下苍岩山麓拒马河畔冀中父老为之动容你为华夏大地唱响了最后一次生命赞歌长歌当哭魂兮梦兮太行山记得你用心智裁剪出了最美的霓裳太行山记得富岗苹果、薄皮核桃绽放出的迷人笑容你见不得老百姓穷岗底富了绿岭富了前南峪富了你却走了走地如此匆忙两袖清风飘然而去魂兮归来你本来就是大山的儿子只不过是蹬上了如云的天梯站的更高看的更远你的生命之光将绚烂多姿精彩永恒燕赵自古出英雄一曲慷慨悲歌你是涅?的凤凰浴火重生”太行永恒,你也永恒,你的生命之旅是短暂的,但你实现了人生真正的价值。为什么百姓崇敬你、爱戴你,因为你无私的奉献。“太行新愚公”“科技财神”“农民教授”……每一个特殊称谓,都诉说着你的感人事迹,表达着人民群众的深厚情感。你把自己的一切都献给了党的事业,献给了***人的崇高追求,献给了对群众的无私承诺。云霞懂得奉献,于是有了风霜雨雪,有了郁郁葱葱;红烛懂得奉献,于是有了希望一线,光明一抹;人们懂得奉献,于是有了前仆后继有了先人后己。人因奉献才有了光辉!你是一位教授,名字却响遍华夏。你没有宣言,有的只是实实在在的行动。你有令人羡慕的荣誉: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科技兴村先进个人、全国师德先进个人、全国绿化奖章、全国优秀科技特派员、全国振华扶贫奖,时代楷模,全国优秀***员,全国优秀教师;有鲜花;有掌声。因为你平凡之举的背后,有着支配行动的灵魂,那便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你的先进事迹报告会上,很多人泪水潸然。为什么?奉献是一种美德,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勇于献身;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默默付出;奉献,是一种真诚自愿的付出行为,是一种纯洁高尚的精神境界。无论时代发生怎样的变化,奉献精神永远熠熠生辉,光耀人间,永远是鼓舞和激励人们奋发向上的巨大力量。这是实质,不在于表现形式,所以,只要具有大公无私的奉献精神,对民族、对国家、对社会、对他人无私奉献,平凡就会变得伟大,普通就会走向崇高。奥斯特洛夫斯基曾说过:“只为家庭活着,这是禽兽的私心;只为一个人活着,这是卑鄙;只为自己活着,这是耻辱。”你本可以生活得安逸舒适些,没有人去责怪你,但你时刻挂念着国家、民族和乡亲,甘愿到条件艰苦的山区同群众奋斗在一起,事事冲在第一线,以此为乐;你本可以安心养病、含饴弄孙,但你不顾病体,选择当一名先锋战士,把时间精力甚至工资花在为帮助群众脱贫致富上。只有在生活中创造了价值,人生才会有价值;只有在赋予人生意义的同时,才给自己的人生带来了意义。一个人生存的意义和价值体现于他与外部世界和他人的关系上,体现在对社会、对国家、对他人的无私奉献之中。你的人生告诉我们,一个人的价值就在于他对社会的贡献而不在于他对财富的索取与占有。唯有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汇到祖国的前途和人民的幸福之中,把实现自身的价值同脚踏实地的奉献紧紧联系在一起才能成为一个有所作为的人。一位诗人这样说:“人生,从自己的哭声中开始,在别人的眼泪里结束。”在你离开这个世界时,人们真诚的泪水,便是你人生价值的珍珠。李教授,你放心,我们会像你那样唱响奉献者之歌!(作者:边建军)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播放数:5470012
播放数:195823
播放数:348657
播放数:5808920
48小时点击排行眼泪真的会变成珍珠吗?_百度知道泪珠与珍珠_百度百科
泪珠与珍珠
《》是现当代中国作家的名篇,曾选入中学语文教材。这篇文章展示了作者高品位的追求,旷达的生活情致,积极进取的,以及高尚的人格情操。感情真挚细腻,文笔清秀柔婉。
泪珠与珍珠作品原文
我读高一时的英文课本,是奥尔珂德的《》,读到其中对女儿们说的两句话:“眼因多流泪水而愈益清明,心因而愈益温厚。”全班同学都读了又读,感到有无限启示。其实,我们那时的,并未能体会什么忧患,只是喜爱文学句子本身的美。
又有一次,读谢的,非常欣赏“雨后的青山,好像泪洗过的良心”。觉得她的比喻实在清新鲜活。记得老师还特别地讲解说:“雨后的青山是有颜色,有形象性的,而良心是摸不着、看不见的,聪明的作者,却拿抽象的良心,来比拟具象的,真是妙极了。”经老师一点醒,我们就尽量在诗词中找具象与抽象对比的例子,觉得非常有趣,也觉得在作文的描写方面,多了一层领悟。
不知愁的少女,总是写泪与愁的诗。看到新乐府中的诗句:“莫染红素丝,徒夸好颜色。我有双泪珠,知君穿不得。莫近烘炉火,炎气徒相逼。”大家都喜欢得颠来倒去地背。老师说:“固然比喻得巧妙,却不及的四句诗,既写实,却更深刻沉痛,境界尤高,那就是,‘莫自使泪枯,收汝泪纵横。眼枯即见骨,天地总无情。’”
他又问我们:“眼泪是滚滚而下的,怎么会横流呢?”我抢先地回答:“因为的脸上布满皱纹,所以泪水就沿着皱纹横流起来……”大家听了都笑,老师也颔首微笑说:“你懂得就好。但有多少人能体会老泪横流的悲伤呢?”
人生必于之余,才能体会杜老“眼枯见骨”的哀痛。如今政策开放,在返乡探亲热潮中,能得骨肉团聚,相拥而哭,任老泪横流,一抒数十年阔别的郁结,已算万幸。恐怕更伤心的是家园荒芜,庐墓难寻,乡邻们一个个尘满面,鬓如霜。那才要叹“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这也就是探亲文学中,为何有那么多眼泪吧!
说起“”,一半也是老年人的生理现象,一向自诩“”的,现在也得向眼科医生那儿借助“人造泪”以滋润干燥的眼球。欲思老泪横流而不可得,真是可悲。
记得儿子幼年时,我常常要为他的气而掉眼泪,儿子还奇怪地问:“妈妈,你为什么哭呀?”他爸爸说:“妈妈不是哭,是一粒沙子掉进她眼睛里,一定要用泪水把沙子冲出来。”孩子地摸摸我满是泪痕的脸,他那里知道,他就是那一粒沙子呢?
想想自己幼年时的淘气捣蛋,,又何尝不是母亲眼中催泪的沙子呢?
沙子进入眼睛,非要泪水才能把它冲洗出来,难怪奥尔珂德说&眼因多流泪水而愈益清明&了。
记得有两句诗说:“瓣上颤抖的露珠,是吗?”想象得真美。然而我还记得诗人所编的故事:“,落入正在张壳赏月的体内,变成一粒。”其实是牡蛎为了努力排除体内的沙子,分泌液体,将沙子包围起来,反而形成一粒圆润的珍珠。可见生命在奋斗过程中,是多么艰苦!这一粒珍珠,又未始不是牡蛎的泪珠呢?
最近听一位画家介绍的一张名画,是一尊流泪的观音,坐在深山岩石上。他解说因慈悲的观音,愿为世人负担所有的痛苦与罪孽,所以她一直流着眼泪。
眼泪不为一己的悲痛而为芸芸众生而流,佛的慈悲真不能不令人流下感激的泪。
在虔诚祈祷时,想到为背负人间罪恶,钉在上滴血而死的情景,信徒们常常感激得涕泪交流。那时,他们满怀感恩的心,是最纯洁真挚的。这也就是奥尔珂德说的“因多流泪水而愈益清明”的境界吧![1]
泪珠与珍珠作品分析
泪珠与珍珠文章结构
1.“我读高一时的英文课文……也觉得在作文的描写方面,多了一层领悟”为第一部分。第一段点题。以奥尔珂德《》中的话暗示下文:一个人随着人生体验的增加,将会对所经历的事情产生深厚的感情。第二段,用的话作为进一步发挥的过渡,既表明作者的感情在加深,也为下文设下一个伏笔。
2.“不知愁的少女……这也就是探亲文学中,为何有那么多眼泪吧”为第二部分。写作者对人生社会认识的提高。最初她只是喜欢的诗,但老师用的诗点醒了她,使她对人生有了更为真切的领悟。
3.“说起‘’……又未始不是牡蛎的泪珠呢!”为第三部分。由具体的事例阐发对人生的直接感受。这种感受是多方面的,感情也是复杂的。正因为如此,作者的感受也才更加深厚。作者用母亲对自己和自己对儿子的两个事例说明了这种感情的真实性。不只是老人有眼泪,中年人有,小儿子也有了。写来情真意切。进而作者用诗人的诗句点明了在“眼泪”中寄寓的情理:“,落入正在张壳赏月的牡蛎体内,变成一粒珍珠。”
4.“最近听一位画家介绍的一张名画……也就是奥尔珂德说的‘眼因多流泪水而愈益清明’的境界吧!”为第四部分。作者通过对比深化主题,指出眼泪是“怀感恩的心,是最最纯洁真挚的”,同时呼应上文。
泪珠与珍珠思想意义
曾说:“来到,此心如无根的浮萍,没有了着落,对家乡的苦念也就与日俱增了。”尽管的写作题材相当广泛,但她始终没有离开思乡怀人之作,而这一点又构成了她写作的一个重心。在她的作品里,她常常从眼前的景联想到家乡的情,但凡春朝月夕,风雨晨昏,故乡的一草一木,一人一事,她都要寄情于中,抒发一番。
《》就是这样一篇充满深情的怀乡之作。文章由自己少女时的记忆写起,真切地再现了那时的天真与直率。然后写老师如何点拨她理解和诗句的旨意,她对人生开始有较为真切的领悟。进而结合具体的事例讲述自己对人生与亲情的切身感受,事理、情理契合交融。文章结尾宕开一笔,借说“观音流泪”和“耶稣滴血”,表达了作者对人生最高境界的崇尚与追求。
泪珠与珍珠写作特色
1.作者所想说的内容以及表达上的特点。
琦君曾说:“我是因为心里有一份情绪在激荡,不得不写时才写,每回写到我的父母亲人与师友,我都禁不住热泪盈眶。我忘不了他们对我的关爱,我也珍惜自己对他们的这一份情。像树木花草似的,谁能没有一个根呢?我常常想,我若能忘掉亲人师友,忘掉童年,忘掉故乡,我若能不再哭,不再笑,我宁愿搁笔,此生永不再写,然而,这怎么可能呢?”可以说她的写作代表了一代人心中的共同心愿。作家们在追忆中寻找慰藉,字里行间渗透着浓浓的乡思乡情。大陆故土的山川河流,名胜古迹,地方习俗,家乡风情,都被描绘得,形神皆备。
是一个深受民族文化熏陶的传统型作家,她周身涌流着中国传统文化的血液,她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表达也完全是中国式的。远离家园的生活境遇,使她对故乡故土产生深厚的眷恋和怀念。她的一首《》词写道:“万里凭谁寄?过尽飞鸿矣。柔肠已断泪难收,总为相思不上最高楼。梦中应识归来路,梦也了无据。十年往事已模糊,转悔今朝兮薄不如无。”充分表达了乡国之思。她的这种情感也完整地体现在创作中。她以一支生花妙笔倾注满腔热情地写故乡风情,追忆当年在大陆的逝水年华,寻找那失落的“根”,呈现出丰厚的文化乡愁。
这篇文章深具这一特点。作者重写自己的思乡怀人之情,安排得异常巧妙。她不是直接写出来,而是通过的话、冰心的、和的诗自然引出。这样既增强了作者抒情的真实感,也增加了文章内涵的丰富性。而实质上,思乡怀人才是文章的主题。其逻辑是这样展开的:人是要流泪的,流的原因乃是人的经历所致。而如果没有变故那是不会有眼泪的。而变故会使眼泪变得更加真切和纯洁。[2]
2.这篇文章在抒情上的特色。
从文学艺术的领域中寻求抒情的契机,情抒发得真实雅致,有合理的发展过程。
如写的话、的、的诗、的诗等等都通过少女的观察写出来的,而少女的天真乃是最为令人感怀和令人联想万端的。其中既有真情,也有激情,还富有深情。接着下文说:“人生必于忧患备尝之余,才能体会杜老‘眼枯见骨’的哀痛。如今政策开放。在返乡探亲热潮中,能得骨肉团聚,相拥而哭,任老泪横流,一抒数十年阔别的郁结,已算万幸。恐怕更伤心的是家园荒芜,庐墓难寻,乡邻们一个个尘满面,鬓如霜。那才要叹‘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这也就是探亲文学中,为何有那么多眼泪吧。”则是通过一个***的口吻叙述了之后对家国之恋、亲人之恋的种种复杂感情,成熟深切。
3.作者小中见大的抒情方法。
涉及的领域较为广泛。她写在的所经所历,写在海外的所见所闻,也写记忆中的故土风情,她写亲情,爱情,也写真挚的友情,情愫纤细浓重。她以一颗纯真、博大的爱心热烈地拥抱人生,在对生活的细心感受中体味和领悟生活的真谛,营造出一个色彩柔和、气氛温馨的真善美的艺术世界。
的没有大起大落、激烈复杂的矛盾冲突,也没有大悲大喜的感情纠葛,她以一颗温存的心细细地体味生涯中的一花一木,一喜一悲。从中闪烁着哲理的火花。即使是过去曾经历过的痛苦和烦恼,她也能化痛苦为信念,转烦恼为菩提。她将自己达观开朗的完整地融进了创作之中。(见方忠编著《台港40家》)
绝少采取直抒胸臆的粗糙手法,她笔致细腻柔婉,善于精心筛选出典型的生活细节。她擅长捕捉人物心理活动的微妙之处,尤能抓住见出人性深度的心理活动。是故,尽管说不上是气魄宏大的,但她却是一位拥有深邃爱心,在一个不大的题材领域里挖了一口深井的卓异不凡的。(见伊始《代序》)
可以说,这些评述都是极切合的特点的。在这篇文章里,一句话、一首诗、一个故事、一滴眼泪都引起了作者的遐思,浮想联翩。这正是艺术的一种最重要的方法。阅读时要仔细体会。
4.作者巧妙引用古诗文,增加表达效果的技巧。
是当代中最负盛名的作家之一。她的每多承袭传统技法,引用或化用古诗文句,无论是描述旧景情怀,或是描写现实景物,都表现出纯熟的文字技巧。这与她从小受严师教育学习古文,大学时又重修古典诗词,打下了扎实的写作根基有关。著名散文评论家认为“学习古文诗词能入乎其内又出乎其外”,道出琦君吸取古典文学美感经验的特点。[3]
泪珠与珍珠作者简介
()现当代中国女作家。浙江人。生于温州瓯海瞿溪乡,原名潘希珍,又名潘希真,小名春英。14岁就读于教会中学。毕业于之江大学中文系,师从词学家。1949年赴,在司法部门工作了26年,并任台湾中国文化学院、中央大学中文系教授。后定居。出版集、小说集及儿童文学作品30余种,内有《烟愁》、《细纱灯》(获中山文艺创作奖)、《三更有梦书当枕》、《桂花雨》、《细雨灯花落》、《读书与生活》、《千里怀人月在峰》、《与我同车》、《留予他年说梦痕》、《寄小读者》、《琴心》、《菁姐》、《七月的哀伤》以及《琦君自选集》等。
《琦君散文》.浙江文艺出版社,1994年版
.校园资源网[引用日期]
《语文教师教学用书》高级中学二年级。人民教育出版社
企业信用信息泪水与珍珠
我读高一时的英文课本,是奥尔珂德的《小妇人》,读到其中马区夫人对女儿们说的两句话:“眼因多流泪水而愈益清明,心因饱经忧患而愈益温厚。”全班同学都读了又读,感到有无限启示。其实,我们那时的少女情怀,并未能体会什么忧患,只是喜爱文学句子本身的美。
又有一次,读谢冰心的散文,非常欣赏“雨后的青山,好像泪洗过的良心”。觉得她的比喻实在清新鲜活。记得国文老师还特别地讲解说:“雨后的青山是有颜色,有形象性的,而良心是摸不着、看不见的,聪明的作者,却拿抽象的良心,来比拟具象的青山,真是妙极了。”经老师一点醒,我们就尽量在诗词中找具象与抽象对比的例子,觉得非常有趣,也觉得在作文的描写方面,多了一层领悟。
不知愁的少女,总是写泪与愁的诗。看到白居易新乐府中的诗句:“莫染红素丝,徒夸好颜色。我有双泪珠,知君穿不得。莫近烘炉火,炎气徒相逼。”大家都喜欢得颠来倒去地背。老师说:“白居易固然比喻得巧妙,却不及杜甫的四句诗,既写实,却更深刻沉痛,境界尤高,那就是,‘莫自使泪枯,收汝泪纵横。眼枯即见骨,天地总无情。’”
他又问我们:“眼泪是滚滚而下的,怎么会横流呢?”我抢先地回答:“因为老人的脸上布满皱纹,所以泪水就沿着皱纹横流起来……”大家听了都笑,老师也颔首微笑说:“你懂得就好。但有多少人能体会老泪横流的悲伤呢?”
人生必于忧患备尝之余,才能体会杜老“眼枯见骨”的哀痛。如今海峡两岸政策开放,在返乡探亲热潮中,能得骨肉团聚,相拥而哭,任老泪横流,一抒数十年阔别的郁结,已算万幸。恐怕更伤心的是家园荒芜,庐墓难寻,乡邻们一个个尘满面,鬓如霜。那才要叹“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这也就是探亲文学中,为何有那么多眼泪吧!
说起“眼枯”,一半也是老年人的生理现象,一向自诩“男儿有泪不轻弹”的外子,现在也得向眼科医生那儿借助“人造泪”以滋润干燥的眼球。欲思老泪横流而不可得,真是可悲。
记得儿子幼年时,我常常要为他的冥顽不灵气而掉眼泪,儿子还奇怪地问:“妈妈,你为什么哭呀?”他爸爸说:“妈妈不是哭,是一粒沙子掉进她眼睛里,一定要用泪水把沙子冲出来。”孩子傻楞楞地摸摸我满是泪痕的脸,他那里知道,他就是那一粒沙子呢?
想想自己幼年时的淘气捣蛋,,有何尝不是母亲眼中催泪的沙子呢?
沙子进入眼睛,非要泪水才能把它冲洗出来,难怪奥尔珂德说"眼因多流泪水而愈益清明"了。
记得有两句诗说:“玫瑰花瓣上颤抖的露珠,是天使的眼泪吗?”想象得真美。然而我还记得阿拉伯诗人所编的故事:“天使的眼泪,落入正在张壳赏月的牡蛎体内,变成一粒珍珠。”其实是牡蛎为了努力排除体内的沙子,分泌液体,将沙子包围起来,反而形成一粒圆润的珍珠。可见生命在奋斗过程中,是多么艰苦!这一粒珍珠,又未始不是牡蛎的泪珠呢?
最近听一位画家介绍岭南画派的一张名画,是一尊流泪的观音,坐在深山岩石上。他解说因慈悲的观音,愿为世人负担所有的痛苦与罪孽,所以她一直流着眼泪。
眼泪不为一己的悲痛而为芸芸众生而流,佛的慈悲真不能不令人流下感激的泪。
基督徒在虔诚祈祷时,想到耶稣为背负人间罪恶,钉在十字架上滴血而死的情景,信徒们常常感激得涕泪交流。那时,他们满怀感恩的心,是最纯洁真挚的。这也就是奥尔珂德说的“因多流泪水而愈益清明”的境界吧!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