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本期话题:该不该给孩子压岁钱?
&&& 送来送去没有什么实际意义,还。而且孩子们也不懂得珍惜,常常不能正确使用压岁钱,造成了孩子攀比的高消费意识,不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另外,压岁钱本是长辈给孩子的祝福,现在却成了一些人的 “红包”工具,压岁钱成为一种变相的送礼、贿赂,应当予以抵制。
不是大众网会员,欢迎注册今晚报数字报-给家长拜年成寒假作业
当前版: 11版
给家长拜年成寒假作业
叶丹 郭维瑾
当下,孩子们一提到给老人拜年,就只想到长辈给压岁钱,想不到老人对晚辈的付出。许多爷爷奶奶满心“委屈”:“倾其所有看孙辈,换来的却是孩子们的冷落。”然而近日,《广州日报》报道,广州中小学生在寒假期间要完成体验式德育作业----必须给长辈拜年,同样,“过年主动给家长拜年”也成为天津市静海区实验中学的学生寒假作业之一。这项“作业”从形式上启发了孩子的孝心养成,值得更多家长、学校借鉴。 “过年主动给长辈拜年,就餐请长辈先入座”成为今年天津市静海区实验中学的学生寒假作业之一,以倡导学生孝亲敬长,在民风、民俗中培养传统美德。这份“年味儿”作业,获得老少三代一致叫好。 拜年=“压岁钱”? 春节,几乎每家每户都少不了走亲访友“拜大年”。然而,有些孩子认为,“恭喜发财,红包拿来”是拜年最大的乐趣。在孩子看来,拜年不过是陪父母“串亲戚”“走过场”,有的孩子甚至一提到给长辈拜年、行礼就头疼,家庭聚会更是不想凑热闹,即使硬着头皮去了,对长辈也是爱答不理,只顾低头玩儿手机。 自古以来,小辈给长辈拜年,为的是表达感谢与祝福,而如今蕴含于拜年之中孝道的“味道”却有点儿淡。记者采访了几个小朋友,当问及为什么要给长辈拜年时,“能收压岁钱”成为孩子们脱口而出的***,记者追问之下,才有孩子表示是“为了让爷爷奶奶开心、平安”。他们直言,拜年的话有些“肉麻”,不好意思讲。 但很多大学生,却后悔小时春节期间没有好好表现。已经在南方读大学的晓楠最怕“子欲养而亲不待”。 晓楠说,她在南方上大学的三年里,每次寒、暑假回家,都发现曾经能带着自己游山玩水的爸爸走路变慢了,做事雷厉风行的妈妈开始丢三落四,而疼爱自己的爷爷已经不在了。 晓楠对记者说:“我高中的时候,一到过年就特容易和家人吵架。可能因为学习压力大、叛逆,对于拜年、走亲访友我能躲就躲,没少和长辈发脾气。”春节了,晓楠说最想给长辈好好拜个年。用她的话来说,“他们把自己带大不容易,从前‘胡臭儿’不懂感恩,现在珍惜还不算晚。” 如今,学校要求学生必须给家长拜年,是希望孩子能从形式到内容上强化孝道的含义,感悟传统礼仪,以拜年的形式启动孩子的孝心,鼓励孩子表达对长辈的感恩。 终于张开嘴 “年味儿”作业&美了三代人 讲述人:小芸&静海区实验中学初一学生 拜年成为寒假作业,还是我上学到现在头一回遇到!虽然以前我也给家里长辈拜年,但总是不好意思开口,觉得尴尬。现在学校提出了要求,而且需要做好记录,我就可以鼓起勇气开口给各位长辈拜年了。 为了能把拜年作业完成得更“出彩”,我几天前就上网查找拜年的吉祥话,分别拟好了给家人、老师、同学的祝福语。别看这拜年作业准备起来麻烦,但这个过程我却乐在其中。以前我不太好意思拜年,就算提到拜年也是想着能得个“大红包”,现在我明白了家人的平安健康比成为“小富翁”更有意义,爷爷奶奶健在,我想让他们知道,我是爱他们的。 如果不是因为作业,我可能到现在还意识不到拜年形式和真心、孝心同样重要。今年我新学了很多“俏皮话”和祝福语,相信大年初一我肯定能给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一个惊喜! 听着心里美 讲述人:小芸奶奶 这几天孙女成天神神秘秘地在电脑前鼓捣,听她妈妈说原来是为了准备一项给长辈拜年的作业。我们这辈人,一辈子省吃俭用,好不容易把儿女拉扯大,现在退休享清福了还要帮忙给儿女带孩子。这一到过年呐,我们老两口就盼着孩子们快点儿过来拜年,听着儿女、孙女的体己话,心里别提多舒坦了! 我们孙女小芸性格内向,每年都是扭捏着走过来,说句“爷爷奶奶过年好”就完事了,我们虽然高兴,但心里总有些憋闷。我们知道孩子孝顺,可孝心全埋在心里。现在学校留了拜年的作业,虽说是形式,但确实给了孩子一个表孝心的由头,看着孩子这几天精心准备,我能感觉到孙女的孝心,这个作业留得好! 这道德育作业&家长也该做 碧盈 把给长辈拜年作为必须做的寒假作业,学校这个刚性要求,真是太及时了!众多家长、老人拍手叫好。的确,近年来孩子们越来越不知敬老、孝道为何物了,这让众多家庭中的长辈失落无比。 但是反思一下,孩子们的不懂事、不知礼,难道不是家长们、老人们长年骄纵、不立规矩的后果吗?孩子十几岁甚至已经成年,还把给老人拜年当负担,或是仅当作换取“压岁钱”的敲门砖,这背后的责任显然不能只由孩子来负。 《三字经》里说得明白,“养不教,父之过”。学校给孩子留的这道德育作业,家长也应该跟着做!孩子学习再好,分数再高,不知礼、不懂爱、不识感恩,也难以成才。作为父母或祖辈,给自己孩子“立规矩”已经刻不容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