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朝时空神仙传传宝宝寿元丹怎么来的

《瑞丰夜记----神功秘笈》浅释(3)
第三十五篇
宇宙定物情自然,水中有物鱼得食。
三千大千佛恩活,天光带珠来去游。
法中有道悟真魂,万法无像亦通明。
慧定一物无此数,六神通明结正果。
&&&&浅注:&&
&&&&定:使平安、平定。宇宙的功能,要使万物安定发展,古谓“天安地宁”“安定乾坤”,但这个安定的过程是有情的,是自然而然的。《庄子》说“道有情有信”,这个“情”在宗教中,就演化成了至尊人格神对物的爱,如基督教的上帝、印度教的奎师那、佛教的大日如来、道教的太上老君、伊斯兰教的真主。宇宙整体是否有生命,是否有思维,宇宙中是否有至尊人格神?这一直是宗教家、科学家共同探索的命题。依佛法讲:宇宙万有都是由法身佛大日如来演化,故而万物万类皆有佛性。
&&&&水中有物:水
(:1:)中之物为正中一阳。八卦中,鱼象征“水中金”,代表那一阳爻所象征的阳气。在丹道小说《西游记》第49回“三藏有灾沉水宅,观音救难现鱼篮”故事中,有一条金鱼成精,住在通天河中为妖,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三人降伏不了,最后请来南海观音菩萨,用竹篮收去金鱼。书中写道“菩萨道:‘他本是我莲花池里养大的金鱼,每日浮头听经,修成手段。’”
  三千大千:简称“大千世界”。佛教说一日月照四天下(四洲),即一个日月照临的世界--─太阳系为一“小世界”,包括了六欲天、初禅天;一千个小世界,如一个银河系,包括了“二禅天”,为一个“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世界覆一“三禅天”,为一“中千世界”。一大千世界有小、中、大三种“千世界”,故称为“三千大世界”,称此为一佛教化的范围,或称“一佛土”“一佛刹”。凡此世界的众生都会共沐佛恩。我们地球、天堂、地狱世界的教主是释迦牟尼佛,过此地球十万亿国土极乐世界的教主为阿弥陀佛。所有众生,沐佛恩德而生存。
&&&&天光带珠:比喻佛世界众生的本性。人的性光与佛一样,可以遍满三千大世界。如云门文偃禅师云:“人人尽有光明在,看时不见暗昏昏”。张拙秀才悟道诗云:
&&&&&&&&&&&&&&&&&&&&&&&&&&&光明寂照遍河沙,凡圣含灵共一家。
&&&&&&&&&&&&&&&&&&&&&&&&&&&一念不生全体现,六根才动被云遮。
&&&&法中有道:佛法、道法只要如理修持,都会通达于道。法是道的演化,故而法中本有道性在。
&&&&真魂:真神,也即“天光带珠”者在人体的灵性生命。
&&&&万法无相:万法,一切法,指具有规律性、可以为人所认识的东西,泛指认识中的一切现象和事物,包括物质的、精神的、概念的、存在和不存在的一切。万法无相,即诸法实相离众生认识中以名相(表象、概念)为表的一切相,亦即万法的终极以无相为相。《金刚经》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否定一切相,包括如来的三十二相、我、人、众生、寿者四相,认为诸相非真实,真实离一切相。比如佛性,无相之相,无法用相来表现。在道家,比如道、气、作为万物、宇宙的本源,也是离一切相的,即无相。这里的高深道理很难理解。宇宙万物的终极面目是什么?上帝是什么样的?佛是什么样的?无法用相来描述来认识。《悟真篇?外集》诗云:
&&&&&&&&&&&&&&&&&&&&&&&&&&&从来万法皆无相,无相之中有法身。
&&&&&&&&&&&&&&&&&&&&&&&&&&&法身即是天真佛,亦非人兮亦非物。
&&&&&&&&&&&&&&&&&&&&&&&&&&&浩然充塞天地间,只是希夷并恍惚。
&&&&从紫阳之诗看,法身佛、浩然之气、恍惚之道是同一个终极存在,虽然无相,且真实存在于宇宙世界。这个本源世界光明无量,或者就是光的世界、能的世界。《悟真篇?外集》诗云:
&&&&&&&&&&&&&&&&&&&&&&&&&&&法身佛,没模样,一颗圆光含万象。
&&&&&&&&&&&&&&&&&&&&&&&&&&&无体之体即真体,无相之相即实相。
结合以上诗文,可知玉仙“万法无相亦通明”,说的是万物的本源光明界,在丹道的修持中,“天人合一”是吾人之真神与此无相光明相合,才会有无穷无尽的能源长养元神。
&&&&慧定一物:慧即是定,定即是慧,定慧圆明。《悟真篇?外集?戒定慧解》:
&&&&“心境两忘,一念不动曰戒;觉性圆明,内外莹彻曰定;随缘应物,妙用无穷曰慧。此三者相须而成,互为体用。……三者未尝斯须相离也。犹如日假光而能照,光假照以能明。非光则不能照,非照则不能明。原其戒、定、慧者,本乎一性,光、明、照者,本乎一日。一尚非一,三复何三?三一俱忘,湛然清净
&&&&由此可知,定与慧本乎一性,故言“一物”。但定慧之“二”,“一性”“一物”之“一”,不可执着,“一尚非一”,只是方便的比拟,何有“数”可言呢?禅宗处处破相,到定慧圆明之时,就会生起六神通而成就正果。
&&&&六神通:佛、菩萨所拥有的六种超能力,包括一、天眼通;二、天耳通;三、神足通;四、他心通;五、宿命通;六、漏尽通。佛六通,“五通仙人,六通罗汉”,漏尽通唯以佛教智慧断尽烦恼而成圣者方有。小乘佛教以六神通为圣者所证自在,严禁轻易显示,大乘以神通为菩萨度众的方便手段。张三丰在《吕祖百字碑注》中说:“功夫到此,耳听仙乐之音,又有钟鼓之韵。五气朝元,三花聚顶,如晚鸦来栖之状。心田开朗,智慧自在,明通三教经书,默悟前生根本,预知未来休咎。大地山河,如在掌中,目视万里,已得六通之妙。此乃实有也。吾行实到此际,若有虚言以误后学,天必诛之。”可见三丰真人实证了六神通,才做如是言。
&&&&丹道家把六神通当作金丹大成的证量,此时所欠者,唯“明心见性”而已。好多道书中都介绍六神通的情状。《性命圭旨?移神内院端拱冥心》有专论:
&&&&“何谓六通?按玉阳大师曰:坐到静时,陡然心光发现,内则洞见肺腑,外则自见须眉,智神踊跃,日赋万言,说妙谈玄,无穷无极,此是心境通也;不出庐舍,预知未来事情,身处室中,又能隔墙见物,此是神境通也;正坐之间,霎时迷闷,混沌不分,少顷心窍豁然大开,地理山河,如同掌上观纹,此是天眼通也;能闻十方之音,如耳边音,能忆生前之事,如眼前事,此是天耳通也;或昼或夜,入于大定,上见天堂,下见地狱,观透无数劫来宿命所更,此是宿信通也;神通变化,出入自如,洞鉴十方众生,知他心内隐微之事,他虽意念未萌,了了先觉,此是他心通也。……《璎珞经》曰:‘神名天心,通名慧性’,天然之慧,彻照无碍,故名神通。神通具足,愈加默耀韬光,慧而不用。若露圭角,恐染邪魔”。
&&&&通过修炼金丹而有了神通,要“慧而不用”才行,否则,由于尚未明心见性,恐落魔境。
第三十六篇
观自身性如大宝,修真养性返流思。
起步稳走南海路,过桥开道终南山。
牧马先生双修本,一日修禅九日功。
不染尘垢大法定,扫除魔色入静门。
源头正道开法船,海上静功千日修。
&&&&浅注:
&&&&大宝:最珍贵的宝藏,佛家以喻人人本有的自性。佛教徒将活佛也称为“大宝法王”,佛经有《大宝积经》。《悟真篇?外集?采珠歌》云:
&&&&&&&&&&&&&&&&&&&&&&&&&&&&&&&贫子衣中珠,本自圆明好。
&&&&&&&&&&&&&&&&&&&&&&&&&&&&&&&不会自寻求,却数他人宝。
&&&&&&&&&&&&&&&&&&&&&&&&&&&数他宝,终无益,只是教君空费力。
&&&&&&&&&&&&&&&&&&&&&&&&&&&争(怎)如认取自家珍,价值黄金千万亿。
&&&&&&&&&&&&&&&&&&&&&&&&&&&此宝珠,光最大,遍照三千大千界。
&&&&&&&&&&&&&&&&&&&&&&&&&&&从来不解少分毫,刚被浮云无障碍。
&&&&&&&&&&&&&&&&&&&&&&&&&&&自从认得此摩尼,泡体空花谁更爱?
&&&&&&&&&&&&&&&&&&&&&&&&&&&佛珠还与我珠同,我性即归佛性海。
&&&&&&&&&&&&&&&&&&&&&&&&&&&珠非珠,海非海,坦然心量包法界。
&&&&&&&&&&&&&&&&&&&&&&&&&&&任你尘嚣满眼前,定慧圆明常自在。
这首诗中说自性之宝就是佛性,无边广大,包涵三千大千世界。&&&&&&&&&&
&&&&修真:修道炼丹也称修真。真指真道与真人,修炼真性而成真人。
&&&&养性:修养心性,重在性功。修真养性即性命双修。
&&&&返流:返本还源,与道相合。返:逆也。道家贵逆不贵顺。《道德经》云:“大曰逝,逝曰远,远曰返”。“返者道之动”。修炼丹功也称修返还功。
&& 南海:观音菩萨道场,世称南海观音,南为离卦
(1:1),为火,代表元神。海为坎卦
(:1:)为水,代表元精,南海则代指得到元精能量滋养的、能通灵达妙的元神。稳走者,不急于求成,不出障碍。
&&&&桥:上鹊桥与下鹊桥,比喻人体口腔内与会阴药物过关之处。在阴阳丹法中,桥另有解说。
&&&&终南山:南为离为神。终南山在陕西长安县内,是道教有名的仙山,钟离权、吕洞宾、韩湘子、王重阳、马丹阳、火龙真人、张三丰这些历史上有名的真人都曾在终南山中修行。在内丹功中,山比喻人体头部。如《悟真篇?外集?石桥歌》:
&&&&&&&&&&&&&&&&&&&&&&&&&&&吾家本住石桥北,山镇水关森古木。
&&&&&&&&&&&&&&&&&&&&&&&&&&&桥下涧水彻昆仑,山下饮泉香馥郁。
&&&&&&&&&&&&&&&&&&&&&&&&&&&吾归山内实堪夸,遍地均栽不谢花。
&&&&&&&&&&&&&&&&&&&&&&&&&&&山北穴中藏猛虎,出窟哮吼生风霞。
&&&&&&&&&&&&&&&&&&&&&&&&&&&山南潭底隐蛟龙,腾云降雨山蒙蒙。
这首诗中桥、山之比喻,一如玉仙诗中。不论是终南山、昆仑山,所表示的是人体最高的部位,也是神仙真人的居处,而元神比为真人,最终要从头顶出神超升。
  牧马先生:比喻灵性元神。马指后天意识,必须驯马到如意从令,方不乱驰。丹道小说《西游记》中,象征元神的孙悟空在人间修成大丹后被太白金星接引上天,玉皇大帝封之为管理天马的“弼马温”,做了牧马先生。书中写道:“弼马昼夜不睡,滋养马匹。日间舞弄犹可,夜间看管殷勤,但是马睡的,赶起来吃草;走的捉将来靠槽。那些天马见了他,泯耳攒蹄,倒养得肉肥膘满。不觉的半月有馀。”刘一明真人说“官封弼马是知音。”在《周易》中,马是乾卦之卦象,乾为天为金为圆,代指金丹。刘一明真人解此回小说时说:“本来物事既还,如自下界而上天宫,登仙有分。急须将此物事温之养之,不使一毫渗漏,别立乾坤,再造鼎炉以炼大丹,至于打破虚空方为了当。故悟空到天空,玉帝旨除(担任)御马监正堂弼马温之职也。乾
(111)至阳为龙、为马,御马即所以养阳也。‘昼夜不睡,滋养马匹’,即《易》之‘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也。‘马见了他,泯耳攒蹄’,以法制之也;‘倒养得肉肥膘满’,以恩结之也;‘不觉半月有余’者,半月为十五日,有余者,阳之极也。还丹温养已足,别有火候,别有功用。”从这段故事可以体会玉仙诗中“牧马先生”的真意。
&&&&双修本:以双修为根本。双修有阴阳双修、性命双修、形神双修、动静双修、功德双修等。都贯通于整个丹法,不论清静丹法,还是阴阳丹法,都以形神双修、性命双修为本。偏向于性或偏向于命都是失误的,“性命必须双修,功夫还须两段”。有的人先从修性入手,比如年轻人;有的人从修命入手,比如老年人。吕祖《敲爻歌》云:
&&&&&&&&&&&&&&&&&&&&&&&&&&&命要传,性要悟,入圣超凡由汝做。
&&&&&&&&&&&&&&&&&&&&&&&&&&&报贤良,休慕顾,性命机关堪守护。
&&&&&&&&&&&&&&&&&&&&&&&&&&&若还缺一不芳菲,执着波渣应失路。
&&&&&&&&&&&&&&&&&&&&&&&&&&&只修性,不修命,此是修行第一病。
&&&&&&&&&&&&&&&&&&&&&&&&&&&只修祖性不修丹,万劫阴灵难入圣。
&&&&&&&&&&&&&&&&&&&&&&&&&&&达命宗,迷祖性,恰似鉴容无宝镜。
&&&&&&&&&&&&&&&&&&&&&&&&&&&寿同天地一愚夫,权握家财无主柄。
&&&&&&&&&&&&&&&&&&&&&&&&&&&性命双修玄又玄,海底洪波驾法船。
以上诗句,将性命双修之理讲得最透彻。
&&&&修禅:修习禅定。在丹道之服食过关时,一般要入定7--9日,丹书上称“七日大定”。一、九皆是乾卦金数,丹道贵金,故称金丹。而丹功同样把佛家禅定引入,禅定最高为九次第定。
  不染尘垢:心净性明,没有任何杂念、欲望,丹士进入到清净定境。《青华秘文?采取交会口诀》:“定中起,意中升,忘中用,铅引汞矣。铅合汞于内,精会神于外,交会矣”。不能入定,则元精与元神不能交会,不能交会则不能成丹。
&&&&《青华秘文?直泄天机图论》:“盖真息既定之时,气归元海之理,合而言之,俱忘而俱归于鼎,而合于内矣”。要进入定境,先要进入胎息境界,无胎息功夫则无定境可言。《青华秘文?炉鼎图论》:“但绵绵若存,知其无,守其有。知其白,守其黑。静中行火候,定里结还丹,赠之以中”。绵绵若存是真意、真息合一的功态,白为元精、为无,黑为后天之精、为有。只有在入定的功态中才能结丹。
&&&&扫除魔色:扫除各种魔境、魔相、魔心。《大智度论》:“夺慧命,坏道法功德善本,是故名魔”。是佛修道的一切障碍的总称,一般分为五种:一、烦恼魔:自心所起烦恼,为心理问题;二、阴魔:又称蕴魔,从色、受、想、行、识所起之魔障;三、病魔:疾病干扰、生理问题;四、死魔:因死亡的到来而无法修行;五、鬼神魔:能扰害人的天、神、鬼等灵界灵性问题。佛法中有专门的魔障对治法,但在入定状态中,鬼神魔干扰最大,除了阴德以化解之、圣真护尔,还要丹士一念不生,无主、无念、无相、心净无垢,则万魔不侵。所以,修德修心是最好的祛魔之方。
&&&&源头正道:能返本还源、度人解脱的正法,如佛法、丹法。法船比喻佛法、丹法。上面吕祖诗中就有“海底洪波驾法船”句。
&&&&静功:与动功相对,以入静、入定还丹为本的修行方法。
&&&&千日修:大约三年的时间。丹家的“三年乳哺,九年面壁”之说,即:将灵性元神炼成阳神,需要三年的时间。陈泥丸诗云:
&&&&&&&&&&&&&&&&&&&&&&&&&&&一旦工夫尽至诚,凝神聚气固真精。
&&&&&&&&&&&&&&&&&&&&&&&&&&&颜容如玉无饥渴,方显金丹片饷成。
这说明元精元神的凝合的时间只是“片饷”。
&&&&&&&&&&&&&&&&&&&&&&&&&&&红黑相将妇嫁夫,一年一度入丹枢。
&&&&&&&&&&&&&&&&&&&&&&&&&&&洞房深处真云雨,产个婴儿一似渠。
这说明要通过一年的修炼才能使神气化为婴儿。
&&&&&&&&&&&&&&&&&&&&&&&&&&&天地初分日月高,状如鸡子复如桃。
&&&&&&&&&&&&&&&&&&&&&&&&&&&阴阳真气知时节,直待三年脱战袍。
&&&&&&&&&&&&&&&&&&&&&&&&&&&须知药得火成丹,又要丹逢火则仙。
&&&&&&&&&&&&&&&&&&&&&&&&&&&片饷工夫修便现,老成须是过三年。
这说明三年养成的静功是必不可少的。玉仙“静功千日修”指的正是此时。以上泥丸真人四首诗很关键,一定要体悟真意。
净土修真问渔夫,窍炼真功闹市游。
福德相配天地大,清静无为修原身。
爱河过了三九三,苦岁黄颜不同全。
浩气不灭性本善,根深蒂固原性明。
浪浪谷水流浸口,天人信息合气圆。
  浅注:
  净土:比喻真意,五行中属土,也可比喻清净的肉体。
  渔夫:喻元神。渔夫以打鱼为生,而鱼在八卦、五行中为坎卦 (:1:)中一阳,代表水中金,打鱼可比喻采药。
  窍炼真功:在玄窍及其他人体灵窍中修炼,使自身之灵气、日月之精华皆凝聚窍中,就可还丹。《青华秘文?捉丹法》云:“金丹之出,何以知之?身中百窍,皆可藏之。知其在彼处,遂绵绵若存而守之,勿使之再去他处”。人身百窍皆可藏丹,皆可凝神聚气。丹家之言“守窍”,有固定之窍如夹脊,有不固定之窍如玄关。
  闹市游:合光同尘,在人间修道,不必隐居深山。南派丹法更贵闹市修丹。《悟真篇》诗云:
             修行混俗且和光,圆即圆分方即方。
             显晦逆从人莫测,教人争得见行藏。
  争,即“怎”。隐身于茫茫人海而修炼,是最高明的修炼,也是太上圣祖所教导、赞许的修炼法。
             此药至神至圣,忧君分薄难消。
             调和铅汞不终朝,早睹元珠形兆。
             志士若能修炼,何妨在市居朝。
             工夫容易药非遥,说破人须失笑。
真正明法知道,隐身都市官场一样修行,东方朔、颜真卿、刘晏是隐身官场的修道者;王十八是隐身园圃的修炼者,李玄是隐身乞丐的修炼者。
  福德:福报和德行。福由德感报而来。上诗中紫阳说“忧君分薄难消”即是说只怕你福分太薄,无德之人修道,魔障重重,干扰很大。大德之人“德配天地”,天地的德是什么?《易》云:“天地之大德曰生”,使万物、人类生生不息而发展的德就是天地之德,有大德者必有大福,有大福而且有修道之大愿者必能证果,故此句言“福德相配天地大”。修德的人要修大德,大德无言,如同天地日月之于万物一样,自然而然。
  清静无为:心清体静、元神神修、自然合道的内炼功夫状态,也是自在的静定态。清静是无为的基础,《清静经》云:“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人在清静状态下天地之真气自会凝聚于丹士身心而结丹。《盘山栖云王真人内容语录》:“心不逐物,谓之安心,心不爱物,谓之虚心,心安而虚,便是清静,清静便是道也”。《群仙要语篡集》:“十二时中,常要清静,一念不起谓之清,灵台无物谓之静”。则知清静主要指的是心中没有念头欲望,心灵处于空灵状态。
  原身:佛道认为每个人都有前世,人在六道轮回之中时前世多生的“我”就是原身。有的人前生来自人道,有的人前生在畜牲道,也就是说前生是动物,这就是其原身。道家小说中有让某某妖“现出原形”之说,就是这种理论的世俗化、文学化、通俗化。我结识过一些能通灵的奇人异士能看人前世,有“宿命通”。其中有一赵女士说自己的女儿前生是百灵鸟,则此鸟即其原身。道家认为,人的原身信息潜藏很深,在修行中,要将今生之罪业及不良习气化净,要将前生、多生的“原身”信息、恶业化净,才能成道。这种学说的基础是佛教的“轮回学说”,写出来供学道者参考。我早年学道时曾多次听闻前辈论“原身”之理,在我讲《青华秘文》的书中有专门论述。
  爱河:语见佛经《楞严经》,比喻人的生死之流,人之轮回,爱之根本,有爱即有欲。
  三九三:代表一世又一世。佛家讲“三世因果”,过去、现在、未来。在这三世中,因爱欲而来来去去,去去来来,无有出头之日。修道学佛,就为解脱这种轮回的纠缠。
  苦岁黄颜不同全:人生的轮回本质是苦,有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怨憎会苦、五蕴炽盛苦。人生百年,青年时美好颜容与晚年苍老之态不同,前生颜容与今生不同。对生命的这种存在不作反省就很难发心修道。所以佛教教导人要求解脱道先要有“出离心”。
  浩气:语见《孟子?告子上》:“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乎天地之间。”这种浩气张伯端视之为万物的本源,前面已引用过其诗,浩气不灭,此气就是法身、真性。要得此气,要见此性,就必须修善。浩气“灵凝而灵”就成了“性”,“人之初,性本善”,是人体生命的根本。
  根深蒂固:语出《道德经》“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莫知其极,可以有国,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蒂(柢),长生久视之道”。修善修德就是深生命的根、固生命的蒂,善德是道性于人的体现,也是获得浩气以养身的条件。
  原性:人的灵性,由宇宙中浩气“灵凝生灵”以成。《青华秘文?气为用说》:“元神见则元气生。盖自太极既分,禀得这一点灵光,乃元性也。元性是何物为之?亦气灵凝而灵耳。故元性复而元气生,相感之理也。”此段乃神修丹法要诀,以神修丹就是采药。让元性生起大光明就是还丹。
  谷水流浸口:天谷在头顶为元神居处,真气真神过此会化生真水经过丹士口腔流入腹中称为“金液还丹”。南宗白玉蟾《东楼小参文》云:“道全而神则旺,气则灵,形可超,性可彻也。反复流通,与道为一,上自天谷,下及阴端,二景相逢,打成一块。如是久久,浑无间断,变化在我,与道合真”。天谷即上丹田、泥丸,语见《内经》。玉蟾诀中“反复流通”以形容神气在体内如同水一样流动,而天谷神气化生甘露的功夫境象的确存在,是无形的神气在人体形质方面的显示。三丰真人注吕祖《百字碑》中说:“二气结刀圭,关窍开通,火降水升,一?周流,从太极中,动天根,过玄谷关,升二十四椎骨节,至天谷关。”天谷是泥丸,上通天门百会穴,百会一打开,元神一入顶(鼎),意味丹士能沟通宇宙中的信息,方称“天人合一”。故玉仙此诗最后一句是“天人信息合气圆”。信息是个现代词语,但对信息内涵的表达,古人就已经有了深刻的理念。现代学者认为老子讲道之“其中有信”之“信”包括现代“信息”的内涵。气是信息的载体,沟通人天信息,直到修行圆满。这才是丹道。《道德经》:“天门开合,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无知乎?”天门打开后人会产生大智慧,对于宇宙万相的真理无所不知,圣人通过把握万物的信息而知万物之情状,六神通的功能就是“天人信息合气圆”的具体体现。没有六神通的证量出现,倒让人怀疑其人是否结丹炼神成功。
&&&&&&&&&&&&&&&&&&&&&&&&&&&&&&&&&&&第卅八篇
妙法佛性二禅定,三花印显昆仑顶。
明性随功则自成,万象法轮定根轴。
河海水天一扁舟,目映灯火炼玄功。
禅头大士元正南,功在寒冬腊月修。
&&&&浅注:
  妙法:佛法道法玄妙无比,故称妙法。佛经有《妙法莲花经》。
&&&&佛性:指佛的本性及众生成佛的因性、种子、可能性。性,即本来具有、不变不改不断的本性,喻如金矿中的金性。在理体而言,佛性即法性、真如、如来藏的异称。人人皆有佛性,故人人皆可成佛。禅宗讲明心见性,见性成佛。
&&&&二禅定:四禅中的第二禅。初禅有寻、伺、喜、乐、定(一心)五种功德,因有思察及深度的思察,故称“有寻有伺(有觉有观)三昧”。二禅有内净、喜、乐、定(一心)四种功德,尤以深心喜乐为特征,亦名“喜俱禅”。此禅以上心离寻伺,名无寻无伺(无觉无观)三昧。三禅有舍、念、慧、乐、定(一心)五种功德,尤以深心大乐为特征,故名“乐俱禅”。四禅有舍、念清净、不苦不乐、定(一心)四种功德,尤以舍离一切身心感觉为特征,故名“舍俱禅”。至此禅念寂心定,有如明镜止水,呼吸停息,故称“不动定”。丹道修炼引入禅修入定的要领与方法。修持到二禅定时,在丹法则是奇经八脉都以打开,元神元精已经合和的地步。
&&&&三华印显昆仑顶:三华聚顶。昆仑喻头。《金丹四百字?序》:“以精化为气,以气化为神,以神化为虚,故名曰三华聚顶。”印显:精气神的象能显现出来,比如头顶上有光轮出现。
  明性:明心见性,使本性的光明显发。这一步在丹功看作“了手功夫”,不从本性上修持、觉悟,就不能得大成就,故言性命双修、佛道同参。
&&&&万象:宇宙间的一切事物或景象,在丹功中可指功态中的所有景象、内景。
&&&&法轮:佛法的比喻,谓佛法如法轮圣王之“轮宝”转动,摧灭一切邪见;又谓佛说法如车轮辗转。
&&&&定根轴:修习佛法、丹道都以定为根本为轴心。没有禅定功夫,于佛法证不了神通,成不了正果;于丹道结不了金丹,成不了真人。千说万说归在定境的体证上。不能入定,谈玄说妙是空谈。
  河海水天句:喻以佛法道法自度度人。此句意境开阔,象征修道的人胸怀广大,气象高远。
&&&&目映灯火:观想或内观到目前有光明。丹功修炼的方法之一就是在静坐中观想两目正中前一尺的虚空中有一盏明灯或光团。经常观想就能炼元性、固神气。丹诀有“大道从来在目前”、“目前寻得长生路”、“机在目”之说,此为聚灵法。
  禅头大士:观音大士居海南,大士是菩萨的别称。这里象征丹士的灵性之神。
&&&&功在寒冬句:丹法将时令与功修相配合表示火候,古历十月用坤卦(::::::)表示,十一月用复卦(:::::1)表示,为冬至,一阳生于下。腊月农历十二月用临卦(::::11)表示,阳气渐生渐长,则丹士就能返老还童。经过一年的修炼,到次年腊月之时,丹已成熟。《悟真篇》诗云:
&&&&&&&&&&&&&&&&&&&&&&&玄珠有象逐阳生,阳极阴消渐剥形。
&&&&&&&&&&&&&&&&&&&&&&&十月霜飞丹始熟,此时神鬼亦须惊。
功夫到此,十月虽是坤卦纯阴之象,但丹士神足气全,修的是纯阳之身。
六祖曹溪得灵妙,三光复体入圣胎。
玄中有珠思维定,妙内生莲花心蕊。
达摩师徒定法像,东土禅道发萌芽。
印物思德长固守,清静无为来者明。
&&&&浅注:
&&&&六祖曹溪:禅宗六祖惠能大师在广东曹溪讲法,使禅宗大兴于世。六祖禅法,直指心性,见性成佛。六祖大师的经教在《六祖坛经》中。大师法教,以无念为宗,无住为本,无相为修。“三无”是六祖禅法修行上的要点。在丹道中,又以“曹溪”代表督脉。
&&&&圣胎:内丹中指元精元神相合之后的灵性神体。圣以言其将后必能超凡入圣。禅宗有“水边林下,长养圣胎”之说,即对心性本体的修养,使之成熟,与圣人完全相同。丹书《性命归旨?长养圣胎图》曰:“若双修命者,必须重开混沌,再立胞胎,而自造化此性命也;夫性命既造化矣,别于父母性命中,而自然养出一点性命,如在母腹,而为我之性命也;夫既为我之性命矣,则自然于我之性命中,而还我于无,而为我之太虚也;夫既为我之太虚矣,则又自然于我之虚空中再造乾坤,而为我之真性命也;夫既为我之真性命矣,则又自然于真性命中,露出端倪,而为我本来之元神也”。从这一段可知圣胎就是经过自身与虚空元气长养的真性命----元神。
  玄中有珠:简称玄珠,丹士神气合一的产物,上所引紫阳诗中有“玄珠有象逐阳生”句。
&&&&思维定:禅定之一种。佛法的修持依“闻思修,入三摩地”。“闻”是听佛陀或高僧讲法,“思”即思维,对佛法进行思考。禅的本意是“思维修”,禅与定结合在一起是中国人的翻译法,合起来就是“思维定”。“修”即如法修持。“三摩地”即定。通过思维佛法并依法修持可以入定,但在深入的思维中也能入定,在甚深定境中也能思维佛法,也称“思维定”。好多高僧是在入定状态以神通智慧体悟佛法,入定并不是没有任何念头、思想,那种定叫“痴定”、“迷定”,定能生慧,定中产生的大智慧即是思维定的结果。
&&&&妙内生莲:比喻明心见性。佛家以莲花比喻心性。
  达摩师徒:达摩大师与二祖慧可大师。达摩大师本是印度王子,舍王位而修佛法,为西天禅宗第二十八祖。于中国北魏时来华传禅法,为中国禅宗初祖。佛教经典中说达摩在嵩山少林寺的一个山洞里面壁入定九年,以至于其身影印入石壁,成了千古不没的圣像。丹道家借用此典故讲修炼中长养元神成为阳神,需要九年时间,称为“九年面壁”。表示在修丹炼神、炼神还虚的过程中需要长时间的禅定功修。达摩的弟子慧可原名神光,早年出家,闻知达摩从印度来,深明佛法要旨,便拜达摩为师,曾于腊月大雪天跪在达摩入定的洞口,终于诚心感动了大师,得传佛法密旨。达摩说“诸佛无上妙道,旷劫精勤,难行能行,难忍而忍”。慧可为了表求法的决心,以利刃自断一臂,为求佛法可以舍身。这便是禅宗有名的“立雪断臂”典故。
&&&&法像:指达摩、慧可二位高僧大德的形象,法相庄严。佛有“三十二相”。《楞迦经》云:“相者,若处所、形相、色像等现,是名为相”。在指人的形象时,法相也可以写为“法像”。
&&&&东土禅道发萌芽:中国禅宗由达摩、慧可而传,由六祖而大兴。故而,禅宗在中国,由达摩师徒发其芽,六祖师徒广其果。
  应物思德:处世为人时刻记着一切以德为本,重德为本,生命不息,信念不倒,坚持不懈,这才是修道者的风格。张三丰解吕祖《百字碑》云:“修行人应物不迷,则元神自归,本性自住矣。”
&&&&来者:过来人,修成道的人。真正的清静无为的境界是什么样的?只有修成道的过来人知道。
澄水无滞印元力,逐邪旧境入地狱。
神引光点明丹田,火烧莲花起元珠。
佛含真丹送元神,菩提树下隐禅光。
玄中有玄上火候,清池养鱼归真灵。
&&&&浅注:
 &&澄水:喻心性清澄如水。
&&&&无滞:不住滞,是生动的、有生机的,滞则不通,气脉不通为滞,心灵迷境亦为滞。
&&&&印:显现。
&&&&元力:生命本体元神所具有的神通力。只有心静心澄之后,才能使自性本有的灵力显现出来。
&&&&逐邪:走向邪路。
&&&&旧境:过去所熟悉的环境、染境。也喻旧习。佛法修证中有“境界逼迫障”,修行者在禅定中或修持佛法的过程中由于往生的旧业恶习作用,发生导致修行者产生恶性的心理变化与思维,或是定中现恶相,或是心中生恶念,而此种恶念如不及时发现、忏悔,并以戒律守之,智慧破之,很可能会引发恶行,犯下错误,从而造下恶业,死后下地狱,不能解脱。所以佛教高僧开悟后,“但得了旧业,更不造新殃”。
  神引光点:元神采气。这是一种方法,观想宇宙中有无量无尽的光点被元神采进了丹田,聚光成明珠。佛密(宗)法门认为宇宙中充满着无量无尽的光点,称之为明点,据注者的修持体验,的确有明点存在,修持到某一阶段,肉眼也能看到遍天空的金黄光点在闪烁,真是不虚。
&&&&火烧莲花:过去有种观想炼神的方法:观想小腹中有火,火上有水,水中有莲花在盛开。这是水火既济、炼气化神的方法。水与火代表药物,而莲花代表神气合一的灵性。这种观想法当代丹家严新大师传授过。莲花的正中有光明凝聚成了明珠,以象征灵性。古代丹书中也称之为“灵珠”。以上内功观想法很重要,不可忽视。
  佛含句:佛也修炼金丹,以丹而炼元神。人的共性与宇宙的共性决定了不同的修炼方法最终是“天下一致而百虑,殊途而同归”。我作过深入的考察研究,释迦牟尼从开始修炼到顿悟成佛的过程、主要方法与丹法相契相合。比如修定以开慧,在佛法没有传到中国前,上古黄老、庄子这些真人就这样修行了。人的生命灵性,佛家称为法身,而道家称为元神。对于从人体上修炼出新的生命而出有入无,具大智慧、大神通的情状,佛经《楞迦经》、《楞严经》论之详细,与丹道完全相契。
&&&&菩提树下: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修行,经七天七夜,依次证得六神通,后于第七天夜里“睹明星”而顿悟,打开自性宝藏,拥有了无上智慧与无边法力,称为“顿悟成佛”。在丹道小说《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师傅就是菩提祖师,传给孙悟空的却是正统丹法。这一回便叫“悟彻菩提真妙理,断魔归本合元神”。当孙悟空悟出祖师会在三更传法给他后,便去见菩提祖师,祖师说:“难!难!难!道最玄,莫把金丹作等闲。不遇至人传妙诀,空言口困舌头干。”于是他给孙悟空传了丹诀:
&&&&&&&&&&&&&&&&&&&&&&&“显密圆通真妙诀,惜修性命无他说。
&&&&&&&&&&&&&&&&&&&&&&&&&都来总是精气神,谨固牢藏休漏泄。
&&&&&&&&&&&&&&&&&&&&&&&&&休漏泄,体中藏,汝受吾传道自昌。
&&&&&&&&&&&&&&&&&&&&&&&&&口诀记来多有益,屏除邪欲得清凉。
&&&&&&&&&&&&&&&&&&&&&&&&&得清凉,光皎洁,好向丹台赏明月。
&&&&&&&&&&&&&&&&&&&&&&&&&月藏玉兔日藏乌,自有龟蛇相盘结。
&&&&&&&&&&&&&&&&&&&&&&&&&相盘结,性命坚,却能火里种金莲。
&&&&&&&&&&&&&&&&&&&&&&&&&攒簇五行颠倒用,功完随作佛和仙。
&&&&此时说破根源,悟空心灵福至,切切记了口诀,对祖师拜谢深恩,即出后门观看。但见东方天色微舒白,西路金光大显明。依旧路,转到前门,轻轻的推开进去,坐在原寝之处,故将床铺摇响道:“天光了!天光了!起耶!”那大众还正睡哩,不知悟空已得了好事。当日起来打混,暗暗维持,子前午后,自己调息。”&&&&&
&&&&这里写的是佛门菩提祖师,传的却是丹道,暗示佛法与丹道在修炼上不可分离。菩提祖师是佛陀的十大弟子中“智慧第一”的人物。《金刚经》就是菩提祖师问道,佛陀解惑而说的。
&&&&隐禅光:使禅定中的自性光明隐而不显。佛经记载,释迦牟尼进入四禅八定后,又进入灭尽定----最高的定境,从而由此进入大光明,明心见性,见性成佛。《指月录》写这一段有如是语:“二月七日之夕,入正三昧,至八日明星出时,廓然大悟,成等正觉,乃叹曰:奇哉,一切众生,具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着不能证得”。佛经中记载,佛陀经过六年苦行证得“非想非非想处定”,然后修出了“意生身”,在六天之内次第证得六神通,最后睹明星而顿悟成佛。与丹法先由炼丹而修出真神神体并具有六神通,再练神还虚、炼虚合道而终极成就一样的。这之中是玄妙中有玄妙,但关键还是火候,比如证到“非想非非想处定”,是四禅八定的最后一定,修出了“意生身”,道家叫“阴阳数足自通神,出入不离玄牝”。
&&&&清池养鱼:喻先天一气。池水喻后天之精,水中之鱼比喻先天之精。
&&&&真灵:喻元神。
&&&&第三十九、第四十篇重点说明修道要佛道双修,一定要结合禅宗六祖大师法脉而修,这正是南宗丹法的特点。《悟真篇?序》云:“而于本源真觉之性有所未究,遂玩佛书及《传灯录》,至于祖师有击竹而悟者,乃形于歌颂、诗曲、杂言三十二首,今附之卷末,庶几达本明性之道,尽于此矣。所期同志览之,则见末而悟本,舍妄以从真”。《悟真篇?后序》:“其如篇末歌颂,谈见性之事,即上之所谓无上妙觉之道也。然无为之道,济物为先,虽显秘要,终无过咎。奈何凡夫,缘业有厚薄,性根有利钝,纵闻一音,纷成异见,故释迦、文殊所演法宝,无非一乘,而听学者随量会解,自然成三乘之差。此后若有根性猛利之士,见闻此篇,则知伯端得闻达摩、六祖最上一乘之妙旨,可因一言而悟万法也。”在《悟真篇》全书后面,张真人专门就佛法谈明心见性,为的是佛道双修,这一思想在《悟真篇?外集?杂言》中论述得很清楚,与玉仙灵映诗中要求佛道双修如出一辙,引之如下,供丹士参考,以引起对佛法的关注。“此恐学道之人,不通性理,独修金丹,如此即性命之道未修,则运心不普,物我难齐,又焉能究竟圆通,迥超三界?故《经》云:‘有十种仙,皆于人中炼心坚固精粹,寿千万岁,若不修正觉三昧,则报尽还来,散入诸趣。’是以弥勒菩萨《金刚经颂》云:‘饶君百万劫,终是落空亡’。故此《悟真篇》者,先以神仙命脉(丹法)诱其修炼,次以诸佛妙用广其神通,终以真如觉性遣其幻妄,而归于究竟空寂之源矣。”最终以丹法而归无上佛法,佛道圆融,共成正道。
&&&&玉仙灵映丹诀,不仅许多诗句来源于《悟真篇》,而且其修炼思想也与《悟真篇》完全相契合,令人称奇不已。
第四十一篇
功德双收合一气,性命双修同一脉。
颠倒返流成仙云,尘根空液流河水。
误了前程卖根本,念珠到景思一物。
田地水源在灵池,补道修德明大智。
&&&&浅注:
 &&功指功夫及事功(事业),德指德行。功德双修是丹道大原则,只修功而不积德,不能感恪天地圣真而真正成道,只积德而不修功夫,往往会使德化为福报而享受,于性命无补,故当功德双修。功德双修,归在“一气”,功可修此“一气”,德可化此“一气”、增此“一气”、长此“一气”。性命双修是丹法正脉,各门各派,同此一脉。
  颠倒返流:返本还源而修,名为颠倒;在尘出尘,名为颠倒;明心见性,复归大道,即是返流。这两方
面是修仙的关键。
&&&&仙云:喻修仙的大成境界,“云生足底”
是仙人的飞升境界。
&&&&尘根:六尘六根。尘指所认识的境相,即六尘,也称六境,指眼耳鼻舌身意六识分别所认识的色、声、香、味、触、法六种境相,六者有如尘埃,能污染心识,遮蔽本有心性光明,故名“尘”。
&&&&六根:指眼、耳、鼻、舌、身、意六种能缘相应之境,生长相应的六识之功能或***,被视为心之所依,众生之本。六根生六尘,便有了人生的烦恼,比如眼见色而生爱,舌尝味而生贪,食色二事,人生的多少痛苦、欢乐生于此。如果能使六根六尘都解脱就会达到如《心经》上讲的“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最后“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楞严经》亦云:“根尘心识,应时销落”。
&&&&流河水:比喻生死轮回,佛经中常以河流比喻人的生死变迁。
&&&&卖根本:认幻为真、认妄为真而出卖了自己的生命根本。比如有人为钱而亡命,有人为名而丧生,这都是自误前程之举,佛道贵生贵觉悟贵灵性的升华解脱。
&&&&念珠:佛珠,念佛时数佛珠可以达到一心不乱的境界。
&&&&一物:真性,也称为“唯一真性”。在丹法中,则是先天一气。禅语中有“说是一物即不中”,把佛性说成是“一物”也是不对的。“一物”也是不得已的称呼。
&&&&灵池:华池神水,人体生命中最精华的物质----元精元神相合后的产物的代称。
&&&&补道:道喻人体先天一气,丹士元气不足,必须通过命功修持而补足。“补”之一字,是命功的关键。《道德经》云:“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故通过天的作用而补人体以元气,称为“补道”,如何得到“天道之补”?修德,以德的作用感招先天一气,如玉仙第二十九篇所云:
&&&&&&&&&&&&&&&&&&&&&&&&&有人问君多少德,无量元气小称还。
能这样修炼,才是真的大智慧。
第四十二篇
因果大千十圆觉,福报正果寂守元。
明月空照守自真,皈依法像同功显。
微妙光环神目开,天眼大智开灵光。
采药送丹归元性,大道得来一瞬间。
&&&&浅注:
  因果:因缘果报的简称。因,即能造作,产生一定后果的原因;果,即由一定原因产生的结果。业因必然产生相应的果报,这是佛家重要的思想,民间俗语之“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就是因果学说的通俗化。
&&&&十圆觉:十地菩萨就是十圆觉。圆觉即圆满觉知之义,是佛之证境,亦名众生本有之真心。佛有《圆觉经》。十圆觉也代指佛陀的十大弟子。因果报应是整个宇宙世界的规律,称为“因果律”,这是修行到十地的佛所宣讲的宇宙人生的真理。
&&&&福报:由行善积德而感报的善报转化成了人生的福分、福运、服气、福寿、福德。福根是德。
&&&&正果:成佛的果位。
&&&&寂守元:寂静中固守真元、根本。
  明月空照:比喻心性圆明,有如月光照虚空。唐?寒山子有诗云:“吾心似明月,碧潭清皎洁。无物堪比伦,教我如何说。”寒山子虽是禅僧,但他修炼丹道,所以才叫“寒山子
”,他的传记与诗词中都有炼丹的纪录。丹士在心性空明的状态守自身的真气、真神,就能自然结丹。
&&&&照:观照。
&&&&守:守一、守神,专注于修炼的某一方面。讲的是方法。&
&&&&皈依法像:皈依佛。皈依本是佛教的入教仪式,后来指虔诚地信仰佛教。
&&&&同功显:修炼丹功与修证佛法殊途同归,但都显现出非凡的境界,不论是神通,还是智慧,最后都是本性的伟大功能的显现。
  微妙光环:即神光,五气朝元之后丹士项后会有五色光环,或金色光环。这种光环,天目开启后以天眼观之,就能看到,今人称为“人体辉光”。
&&&&天眼:天眼通。六神通之最基本的神通。有天眼通证量的人能看到微观世界的变化。
&&&&大智:佛所拥有的最高的智慧。在佛经中,智之意为决断,慧之意为简择。“照见名智,解了称慧,此二各别。知世谛者名之为智,照第一义者说以为慧,通则义齐”。说明智与慧可以通用,故大智就是大智慧,唯佛拥有。
&&&&开灵光:开显灵性的光明。佛教认为每一个人都佛性,佛性之光明都能遍照法界,故有《楞严经》“静极光通达,明极即如来”之说。亦有观音心证之“觉所觉空,空觉极圆。空所空灭,生灭既灭,寂灭现前,忽然超越。世出世间,十方圆明
”。心性本体的大光明是遍照十方的。
  采药送丹:将内外之光气采来作为药物,送到丹田,这些光气能量为元性所有,使元性得以长养。丹经中有“元性”,佛经也有。《楞严经》:“若此清扰,熠熠元性,性入元澄,一澄元习,如波澜灭,化为澄水”。元性是生命的根本,是灵性的所在。
&&&&大道得来一瞬间:真神合道,快在一瞬;顿悟成佛,也在一瞬。但“瞬”前的修行不可忽视。
第四十三篇
三界惟因果正田,菩提树隐释子心。
法眼圆通看世界,妙理参透归大罗。
黄花印在二坛中,丹炼一气入大椎。
百光透体明三界,总脉八刚入神阙。
&&&&浅注:
 &&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为众生的不同形态及生存世界。欲界为具有食、色、思、睡等欲或需求的众生所居,包括六道中的人、畜生、鬼、地狱、阿修罗和天道中六欲天。色界:为离食、色二欲而尚离不开物质身体的众生所居,包括色界十八层天;无色界:为离食、色等欲,亦无固定物质形体的众生所居,有无色界四天。佛道修行讲“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
&&&&因果法则是三界的共同法则,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如同播什么种子得什么果一样。&
&&&&菩提树隐释子心:佛陀或佛弟子在菩提树下潜修默证。这里代指对佛法的参学。
  法眼:五眼六通中的一种神通,称法眼通。五眼:一、肉眼,为众生所有;二、天眼,能超越时空障碍而见;三、慧眼,直观诸法性空的智慧眼,多为二乘人所有;四、法眼,照见一切众生法门的智慧眼,为菩萨所有;五、佛眼,佛所悟证的最高智慧的圆明境界。有了法眼就可以看清整个世界的众生的共相与差别,明达一切法,从而自在地依不同众生的根性而说相应之法以度人。法眼看到的世界是本质世界。
&&&&参:参悟。
&&&&透:透彻。因为有了法眼,所以对一切法都能参悟透本质,直归本源。
  黄花:喻先天一气,同“黄芽”。
&&&&坛:丹坛。古代外丹的修炼以及祭祀神灵,都要建坛,如《参同契》所言,“垒土立坛宇”,这是为祭祀鬼神而用。炼外丹之筑丹坛,为的是在丹坛上安炉立鼎。丹坛一般分三层。有的祭祀、传法之法坛;则有内、中、外三坛之分。修炼内丹,则以人体为坛,炉鼎也在人体之内,神灵亦在人体之内,则三坛在会阴、黄庭、泥丸三处。二坛也即中坛,当为黄庭位置,指的不是一个穴位,而是一个以此为中心的区域或部位。会阴在下手之时是安炉之地,黄庭是神气合一时的烹炼之地,泥丸是神体婴儿长养脱体之地,当为三坛正位。&&&&&
&&&&丹炼一气入大椎:大椎在颈椎,是阳气通往大脑的关键要穴,通此穴就为进入第三坛运炼。
  百光透体:丹光从人体透射出来,如《悟真篇》之“近来透体金光现”,陈泥丸之“透体金光骨髓香”句,都是这一内景。只有真神进入泥丸后,才会有此景象。
&&&&明三界:真神有了神通和智慧,可以出入三界,对三界内外的真相无所不知。古代仙佛的许多大学问就是这样获得的。
&&&&总脉八刚入神阙:总脉是中脉。刚:阳也。八刚是八脉阳和之意。在中医讲阴维、阳维、少阴、少阳、厥阴、心包、任脉、督脉八脉,经过修炼之后,经气化为纯阳之气,所有的阳气进入神阙养神。阙是宫殿之意。神阙即下丹田处元神长养之处。丹家认为,意守神阙,可以养神,可以固精。这是丹功修命的基本法门。
第四十四篇
杳冥归真采何药?恍惚相逢得圣丹。
乾坤二理归一气,同引寿果待仙人。
金鼎炉中炼大丹,腊梅金菊两共舟。
玄宫八窍丹中功,孤寡九炼全元神。
&&&&浅注:
 &&杳冥、恍惚,皆入定后的真气运行变化情状。语见《道德经》:“孔德之容,唯道是从,道之为物,唯恍唯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杳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故丹经中一言恍惚杳冥,必是讲丹药的产生、运行、变化的情状。
&&&&相逢:指元精、元神所代表的精微物质、能量、信息的结合。《悟真篇》云:&&&&&
&&&&&&&&&&&&&&&&&&&&&&&&&恍惚里相逢,杳冥中有变。
&&&&&&&&&&&&&&&&&&&&&&&&&一霎火焰飞,真人自出现。
  乾坤:乾卦 (111)为天、为鼎、为头、为阳;坤卦
(:::)为地、为炉、为腹、为阴。《悟真篇》所谓:&&&&&&&&&&&&&&&&&&&&
&&&&&&&&&&&&&&&&&&&&&&&&&先把乾坤为鼎器,次搏乌免药来烹。
&&&&&&&&&&&&&&&&&&&&&&&&&既驱二物归黄道,怎得金舟不解生。
&&&&&&&&&&&&&&&&&&&&&&&&&安炉立鼎法乾坤,锻炼精华制魄魂。
&&&&&&&&&&&&&&&&&&&&&&&&&依他坤位生成体,种向乾家交感宫。
在本诗中,乾坤代表人体阴阳两性的丹药,也代指体内炼丹的部位。
&&&&二理:即紫阳真人上诗中所谓的“二物”。元精与元神,“亦非人兮亦非物”,但与人的生命、灵性息息相关,其本质是先天一气。宋明儒学认为“理即是气”,理气不分,都是先天本体、生成万物的最基本元素。
&&&&寿果:因修丹道而得长寿之果。修炼丹道可得福、寿、贵、大器、正果之益。福,能修仙成道,是人生的大福报;寿者,长生久视,隐显自由;贵则是位证真人,张三丰说修仙成道的机缘给三世皇帝、七世状元的条件交换他都不换,突出“贵”;大器者,真人能载道、传道于人间,为道器,故言大器;正果者,超凡入圣,成为天仙,与道合真。故上诗中寿、果、仙也可以分开理解。
  金鼎炉中:喻黄庭。鼎是讲炼丹的位置,炉是喻炼丹的能量。炉鼎皆是比喻,乃至炉就是鼎,鼎就是炉。只是在下手初修时,二者有分别,比如在会阴处安炉,因为此处是真阳生起之处;在黄庭中安炉,因为此处是神气相会之处,当神气合一之后,炉鼎也就合一了。
&&&&腊梅:为木,喻元神;
&&&&金菊:取其金性,喻元精。腊梅生于冬,以其能感天地阳气而生花,代表阳生于阴下。金与木在丹道中其意义与龙虎、铅汞、性命同,是代名词,如《悟真篇》词:
&&&&&&&&&&&&&&&&&&&&&&&&&若要真铅留汞,亲中不离家臣。
&&&&&&&&&&&&&&&&&&&&&&&&&木金间隔会无因,须仗媒人勾引。
&&&&&&&&&&&&&&&&&&&&&&&&&木性爱金顺义,金情恋木慈仁。
&&&&&&&&&&&&&&&&&&&&&&&&&相吞相咽却相亲,始觉男儿有孕。
本词中家臣喻本心,木、金喻元神元精,媒人喻真意。在其他诗词中,紫阳又用“木液”、“金精”词以言金木关系,如:
&&&&&&&&&&&&&&&&&&&&&&&&&二八谁家姹女,九三何处郎君。
&&&&&&&&&&&&&&&&&&&&&&&&&自称木液与金精,遇土却成三性。
&&&&两共舟:元神元精在同一船上,驰向彼岸。喻“二物”已经“相逢”,而“相逢”是“得圣丹”的前提。《青华秘文?总论金丹之要》:“当知夫交会之际,恍惚杳冥,痒生毛窍,金之本情也;逸豫和畅,肢体柔顺,木之本性也。铅本火体而金情,汞本水体而木性。无他,水火者,铝汞之体也。金木者,铅汞之用也”。玉仙此诗开头即言“恍惚杳冥”及金木之性。与紫阳相合。
  玄宫:泥丸宫在头部正中百会穴下一寸处,也称为“乾家交感宫”,是元神在婴儿初生时的居地。婴儿出生后,元神由泥丸下迁到心脏。经过丹道的修炼,元神由心室再下迁到黄庭与元精相合,成为通灵之神体,再次返还到泥丸宫,这样的过程丹家称为“返还”。
&&&&八窍:泥丸为脑中元神正位,其旁四方还有八个部位,可以藏神气,八窍与泥丸合起来称为九宫,《黄庭内景经》云:“泥丸百节皆有神”、“泥丸夫人当中立”、“泥丸九真皆有房”。陈撄宁先生注解《黄庭经》时说:“虽周身百节皆有神,惟泥丸之神为诸神之宗。泥丸一部,有四方四隅,并中央,共九位,皆神之所寄。而当中央方圆一寸处,乃百神总会”。四方四隅即玉仙诗中的“八窍”。
&&&&泥丸就是玄宫,《道枢?平都篇》:“丹田之上,辟方一寸,是为玄丹之宫,脑精泥丸之魂?也。夫能脑中圆虚以灌真,万穴真立,千孔生烟,德备天地,混同大方,故曰泥丸。泥丸者,形之上神也。夫脑者,一身之灵也,百神之命窟,津液之山源,魂精之玉室也”。玄宫即“玄丹之宫”的简称。《悟真篇?序》即有“超二气于黄道,会三性于玄宫”之说。在玄宫结丹,则丹道大成矣。
&&&&孤寡:这里比喻丹士清静独修,远离各种干扰。男子独身谓之孤,女人无夫谓之寡。丹道虽讲阴阳,不主张“孤阴寡阳”,更不主张“孤男寡女”之清修。但在大丹已入玄宫之后,所剩下的功修,是达摩面壁一样的清苦独修,故此处言“孤寡”,不可误解。
&&&&九炼:九为纯阳之数。《金丹四百字?序》:“七返九还、金液大丹者,七乃火数,九乃金数。以火炼金,返本还元,谓之金丹也”。
&&&&全元神:使元神复还先天本来面目。丹家认为,人的元神之所以不能出有入无、通灵达妙者有二:一是元精进入身体后,一分为二,其中一部分精华注入到肾中主命,故神已不全;后天的七情六欲使人精气神消耗,故而神更不全。通过丹功的“取坎填离”及采气等修炼,使神返先天则神全。神全则气自旺,精自足,元神能盗天地之精华,益自家之性命。《悟真篇》诗云:
&&&&&&&&&&&&&&&&&&&&&&&&&&四象会时玄体就,五行全处紫光明。
&&&&&&&&&&&&&&&&&&&&&&&&&&脱胎入口通神圣,无限神龙尽失惊。
玄体就是神体,“五行全处”则神得五行之精气的长养,才能真正成道。再如:
&&&&&&&&&&&&&&&&&&&&&&&&&&学仙须是学天仙,惟有金丹最的端。
&&&&&&&&&&&&&&&&&&&&&&&&&&二物会时情性合,五行全处龙虎蟠。
紫阳再言“五行全处”,全之一字,岂虚言哉。
第四十五篇
还药得道两交配,丹气元春生灵根。
天光日月相辉映,带灵印在玉堂中。
玉枕红光通三脉,莲花水中养正根。
里外分明天地运,化阴固阳炼真汞。
&&&&浅注:
&&&&还药:使丹药返本到元神性体而使元神能“聚散氤氲成变化”。丹道最关键的一步就在此。能使元神性体通灵达妙,就能得道。
&&&&两交配:元精元神有如夫妇,两者的相合有如夫妻之交配。如《金丹四百字》云:“夫妇交会时,洞房云雨作”,比喻神气之相合。
&&&&丹气:元气、元精、真阳之气。
&&&&元春:春天的第一个月,比喻阳气刚开始生长之时,可以用复卦坤(:::::1)卦表示,一元复始。
&&&&灵根:喻先天元神,是人的生命之根。
  天光日月:在外,则指外药,来自宇宙虚空的能量;在内,则元精元神如日月同辉,生出命光与性光。如《悟真篇》:
&&&&&&&&&&&&&&&&&&&&&&&&&潭底日红阴怪灭,山头月白药苗新。
日为命光,月为性体。如此,则天光可代表来自外部虚空的能量,而日月则代表来自内部的性命精华,从而形成外药与内药,这个过程是必然的。《悟真篇》云:
&&&&&&&&&&&&&&&&&&&&&&&&&内药还同外药,内通外亦须通。
&&&&&&&&&&&&&&&&&&&&&&&&&丹头和合类相同,温养两般作用。
&&&&&&&&&&&&&&&&&&&&&&&&&内有天然真火,炉中赫赫长红。
&&&&&&&&&&&&&&&&&&&&&&&&&外炉增减要勤功,妙绝无过真种。
本诗所写,恰恰是“天光日月相辉映”的境界。
&&&&带灵:言此时元神因为得到了“天光”外药及“日月”内药的滋养、补充而已经能通灵达妙。在正统丹法,元神通灵才是真正的开始,称为“神修丹法”。
&&&&玉堂:明堂,原为天子居处,在丹功,元神如同人体这一国家的君主,故将脑部的元神之宫泥丸也称为玉堂、明堂。元神经过元气、元精、天光的长养后必然会返还最初进入人体时的地方。
  玉枕:督脉后三关之上关,在人脑后部位。《灵宝毕法》:“脑后曰上关”。为三关最难通的地方,丹家比喻过此关要用“牛车”,一是要稳步慢行,一是力量要大。如果修炼出命光、性光,则以此性命光能通此关,就可以顺利通达。
&&&&三脉:中脉、督脉、任脉。正统丹法讲“执两用中”,执中脉而通任、督。南派先通中脉、任脉,后通督脉。元神元气能在黄庭交会,则中脉能通。在筑基时,五脏安和,则任脉能通。这两方面都达到之后,丹药灵体才会由督脉而“运入昆仑峰顶”,真正的大火候,只此一场。《青华秘文?火候图论》云:“文火自三关上至于天矣,武火是午宫与心火也。大凡火侯,只此一场,大有危险。丹士宜一战而胜,则天下定矣”。
&&&&三关指后三关之尾闾、夹脊、玉枕,天喻头顶。通督脉要用文火,慎之又慎,非常关键。通玉枕又是药物上运头顶的关键。督脉能通者,任脉、中脉必然通矣。
&&&&莲花比喻神气合一的产物,水喻元气。《青华秘文?炉鼎图论》:“水犹气也”。
  里外:内外。里则内药精气神;外则外药天穹光。
&&&&天地运:人体小天地与宇宙大天地的运动规律相合。
&&&&化阴:消阴,化尽阴气、阴质、阴魔。丹功贵阳,以“增阳涤阴”为基本方法。如《悟真篇》诗云:“销尽阴魔鬼莫侵”。
&&&&固阳:固守阳气。固有坚固之意,固则不散失。“化阴固阳”是命功的关键技术,修炼导引术可以化阴,修炼胎息法可以固阳。
&&&&真汞:真神、元神。以阳炼阴,用阳气养真神。
第四十六篇
黄药采来杏花村,摇看树身根子深。
三元一气合为真,莲藕玉树两相缠。
早炼子夜得元气,晚炼月五十二春。
周天运转太极像,无为真诠在内藏。
&&&&浅注:
&&&&黄药:黄芽,黄庭中生成的丹药。
&&&&杏花村:古代山西一产生名酒的地方。唐?杜牧诗云:“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丹功以酒喻丹药,因为精气进入脑中后,会使口腔产生许多甘香之液,丹法称之“延命酒”。杏花开于三月,正是阳气上长之时。
使之动摇。
&&&&树身根子深:
比喻神气坚牢。丹功中当有“深根固蒂”、“灵根”、“正根”之词,比喻生命如树,而神气如根,根深则叶茂,气厚则身强。
  三元一气: 元精元气元神化为先天一气,其本质也是先天一气。
&&&&莲藕生于水,喻元精;玉树生于天,喻元神。
&&&&两相缠:喻神气交合。
&&&&莲藕、玉树皆美好之物,可比喻心身。心如莲藕,身如玉树。古语“玉树临风”形容男子美好的身材及风度。
  子夜得元气: “子时一阳生”,故丹士要在夜里11点----
1点静坐,以候身内一阳生起,使之增长。这样,乘天地之“时”而使修炼的功果早到。
&&&&晚炼月五:
夜间修炼,要把握初五、十五、二十五。这是上弦、望、下弦三个关键时刻。分别是进阳火(初五),神旺、养神、沐浴(望、十五),退阴符(二十五)之时。
&&&&十二春:
十二个时辰阳气周流如春。十二春不是十二年,春是比喻阳气遍体的状况,早晚合一天,一日一夜十二个时辰,一个时辰两小时。
  周天运转:真气任脉、督脉中运行一周,名为周天。丹家正好以十二时配一周天,如以尾闾配子时,印堂配午时,会阴配亥时 。
&&&&太极像:
任脉为阴、督脉为阳,一周天具一阴一阳相依之像,故言“太极像”。丹道的基本理论是阴阳论,阴阳是太极的基本要素。
&&&&无为真诠在内藏:
无为的真道就在身心之内,就在生命的修炼体验之中。无为是一种功夫、一种果位,一种身心灵和谐的境界。《悟真篇》诗云:
&&&&&&&&&&&&&&&&&&&&&&&&&&&&&三才相盗食其时,此是神仙道德机。
&&&&&&&&&&&&&&&&&&&&&&&&&&&&&万物既安诸虑息,百骸俱理证无为。
无为是《道德经》的核心理论,也是仙道的根本。无为是天地人三才和谐相通的关键,没有无为,也就没有
“天人合一”。无为也是身心的修炼境界。“万化既安”、“百骸俱理”是命功上的真功夫,要通过导引、行气等方法修炼而达到;“诸虑息”是心灵境界,是“定”的境界,也是“无念”的功夫。我们要在身心中体会“无为”。
第四十七篇
玄牝归真虚返本,大道胸椎带窍通。
中脉金花贯一气,分枝落叶回去脉。
情性大丹早晚炼,葫芦装药在子时。
朔日功建生花蕊,冬九泰阳静佛性。
&&&&浅注:
  玄牝,也写作“元牝”、“玄关”。语见《道德经》:“玄牝之门,是为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为丹道之秘。前面有关诗篇中已详注。玄牝是神气穴,是返本还源、与道合真、炼神合虚的关键。《悟真篇》云:
&&&&&&&&&&&&&&&&&&&&&&&&&&&阴阳数足自通神,出入不离玄牝。
故言“玄牝归真虚返本”,概括了玄牝在丹功中的作用。
&&&&胸椎带窍通:指夹脊关,在背部俯卧时正当两肘尖连线点正中处,在胸椎部位。吕祖诀有“夹脊双关透顶门,修行路径此为尊”句。《廖阳殿问答篇》云:“人之背脊二十四节,上应二十四气,有关在二十四节头尾之中,一名双关,直透顶门,此关即夹脊关也”。也称“辘轳关”、
“肘后关”。《道枢》说夹脊“对心中极”,故夹脊通心窍。三丰云:“二气结刀圭,关窍开通,火降水升,一气周流”。  
&&&&中脉:丹功中称为“黄道”,是元神往来的主要通道,在百会与会阴的中线上,与玄牝有很大的关系。当中脉由元气充满之时,此脉就能打通,这时,任脉与督脉也就相应容易打通了。
&&&&金花:元精。
&&&&分枝落叶回去脉:指奇经八脉。中脉是总脉,如同树干一样,其他的脉是支脉。西藏密宗对脉的认识也是这样的,中脉是主脉,主脉上有七轮,每一轮都由支脉组成。
  情性:代指元精、魄与元神、魂。参看前面注解金、木的内容,情为金,性为木。《悟真篇》诗云:
&&&&&&&&&&&&&&&&&&&&&&&&&&&二物会时情性合,五行全处虎龙蟠。
&&&&&&&&&&&&&&&&&&&&&&&&&&&本因戊己为媒娉,遂使夫妻镇合欢。
&&&&葫芦:比喻丹田气穴,见前面有关诗篇之注。
&&&&装药在子时:在阳气复生的子时修炼,使精气神在丹田凝聚。
  朔日:农历每月初一,为一阳初生之时。在丹法很注重朔、望、晦三日的修炼。望为每月的十五日,晦为每月的三十日。道家认为这三天由于地、日、月关系的变化,宇宙中能量对人体的作用更强,修炼要抓紧这三天的时机。《悟真篇》诗云:
&&&&&&&&&&&&&&&&&&&&&&&&&&&冬至一阳来复,三旬增一阳爻。
&&&&&&&&&&&&&&&&&&&&&&&&&&&月中复卦朔晨朝,望罢乾终?兆。
&&&&&&&&&&&&&&&&&&&&&&&&&&&牛女情缘道合,龟蛇类秉天然。
&&&&&&&&&&&&&&&&&&&&&&&&&&&蟾乌遇朔合蝉娟,二气相资运转。
&&&&蟾为月、乌为日,日月的运转中自然出现了朔日、望日、晦日这一自然现象。对于修炼者,且要体究日月运转变化过程中宇宙能量对人的身心的影响。比如,有的科学家发现月圆之夜,有精神病的人的病情会加重,而且自杀现象比平时多。说明月球的能量对人体的大脑产生了奇特的作用。在道家讲,这时由于月球能量的影响,人的阳气能快速升到大脑中,对于此时修炼的人,是天赐的升阳良机,对于身心、大脑有病的人则是天降奇祸。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其实,个别人在练功中也会出现精神失常的现象,其中,除了心理、生理疾病原因外,还有由于督脉上升的能量没有把握好,与能量超强冲击大脑难以承受而出现脑电波紊乱有关。这和望日因月球能量冲击大脑而使某些人精神失常的原因有点相似。
&&&&生花蕊:比喻一阳初生。月亮于每月的初一就能看见一弯新月,象征阳气已经开始增长了。
&&&&冬九:冬季有“九九”,每九天代表一个阳生阶段,九九八十一天后进入春天,成语有“数九寒冬”,俗语有“一九一阳生,九九遍地生”之语。
&&&&泰阳:泰卦
(:::111)代表阳长,成语有“三阳开泰”,坤
(:::)下的三阳爻代表阳气增长到了平衡阶段。泰卦一般表示春天万物生长的季节。
&&&&静佛性:泰卦代表阴阳平衡,也象征安定、泰平。《易?泰卦》云:“小往而大来,安平泰”。在丹法则象征身心安泰的清静功态,在静功中就可以明心见性,悟证本源。人不到清静的定境中,就无法与形而上道相应,也无法照见本源,明了自性。佛道对宇宙、人生的看法基于甚深禅定状态的观照与把握。比如有天眼通者,可以看到遥远的星系世界,也能内视到人体的脏腑、经络、气血及灵性;有法眼通者,对于万物的起源、宇宙的演化过程都能明了一心。佛道的修持之路与科学技术的观测之路不同,但同样极具科学精神。
&第四十八篇
昼夜长空并真气,星月相伴子午更。
保气固金修大道,内炼一花入丹田。
滴水原养一莲花,醍醐灌顶雾腾腾。
功修三脉运元神,丹炼五气朝昆仑。
&&&&浅注:
&&&&第一句是说:要昼夜修炼,使外之天宇光与内之先天气相并而结丹。
&&&&子午更:子时与午时相更替,任脉与督脉相循环。这一句讲的也是日夜修炼,进入专修状态。子对应尾闾,午对应印堂,二穴为督、任之起点,故而可代表进阳火与退阴符,就是真气在任督二脉循环往复。佛经上说:“勿以睡眠因缘,令一生空过”。大多数好道者,也仅仅是好道而已,很少有人为修道而“星月相伴”地用功。所以“空有好道之虚名,不见得道之实迹”。古代的大修行人经常要“炼睡魔”,要“以坐代卧”地昼夜专修,而我们只把修道当成了生活的点缀,所以,“修道者多如牛毛,得道者凤毛鳞角”。
&&&&固金:固守先天之气。金即元精,隐于后天生殖之精内。保气、固金(固精)是命功修炼要点。
&&&&一花:比喻元气、元精合一后的景象。后之莲花也是神气合一后的功象。《悟真篇》云:“长男乍饮西方酒,少女初开北地花”,也以“花”来比喻人的生生元气。
  滴水:甘露下滴。丹功中有一种观想法:在静坐中观想小腹中有一朵盛开的莲花。从自己的口腔中咽下甘津,观想有36滴甘露滴到荷花的正当中。这种观法也是前人功修内景的外化。当代严新前辈传授过类似的方法。
  醍醐灌顶:喻丹药上运后经过在大脑中的炼化而从口腔产生甘露,这时丹士头顶清凉无比,就像用圣水灌顶一样。《五篇灵文》:“自觉丹田火炽,两肾气暧,三关升降,一气冲和,醍醐灌顶,甘露洒心,内景无穷,笔难尽述”。《悟真篇》云:
              雪山一味好醐醍,倾入东阳造化炉。
              若过昆仑西北去,张骞始得见麻姑。
雪山比喻头部,西北在八卦中为乾
(111)卦,乾为天为金为头。“东阳造化炉”比喻“脑为诸阳之会”的境界。所有的阳经都上达于脑。张骞、麻姑比喻真阳、真阴,是内丹药物。只有当此灵性药物进入大脑,被脑之阳气完全融化后,才有“醍醐灌顶”之功象可言。
  雾腾腾:比喻五气朝元。此时真气弥漫于脑,变化滋润,“若雾露之灌”。吕祖《百字铭》以“白云”形容真气,“白云朝顶上,甘露洒须弥”,句意与玉仙灵映上句相同,须弥是佛教圣山须弥山,与本诗后句“昆仑”用意相同,都比喻人的头部。
第四十九篇
三花迎春开,五气朝元神。
炉火烹调味,炼真养气元。
独桥过三关,牧士执鞭苔。
并马归真拴,玉兔早安眠。
精中带灵光,意中取物还。
&&&&浅注:
&&&&三花:即三华。元精、元气、元神。在古代,“花”与“华”通用,有时写作“三花”,但丹经大多写作“三华”。本诗第一句有“迎春开”句,知是比喻,故用“花”,而前面诗篇中则用“华”。
&&&&烹:烹炼。
&&&&调味:喻甘露生起后,丹士的味觉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甘津满口,吃什么东西都觉得味美香甜。
&&&&独桥:上鹊桥或下鹊桥之比喻,上鹊桥通前三关,下鹊桥通后三关。三关见前面有关诗篇注。
&&&&牧士:喻真意,持心好比牧牛牧马一样,要刻刻在意,时时谨慎。禅宗把修心炼己的过程比喻为“牧牛”,有《牧牛图》十幅配十首诗作为口诀。
&&&&鞭苔:用鞭子或木棒打。喻丹士要克服自己的惰性,管好自己的心性。
&&&&马:比喻后天的识神。
&&&&归真拴:归真就是拴意马的柱子。人的后天识神不经修炼,就无法拴住,不使狂心再起就是拴。佛经谓“狂心顿歇,歇即菩提”。丹家把修心过程喻为“锁心猿,拴意马”。
&&&&玉兔:月宫神兔,为月精所化,坎
(:1:)卦代表月,玉兔则喻坎中一阳,代表元精。
  精中带灵光:指后天生殖精中有先天元精,元精是光态物质,不可见,而且有灵性。世人一般不相信精中有无形的光态物质。有位道友曾告诉我,他修炼多年,后与妻同房时发现自己的内光随着交合而外泄,他才体会到古人所说不虚。许多男士房事一多,身困力乏,疲惫不堪,何故?在道家讲,这是由于性活动而耗散了“精中灵光”,这种灵光就是先天一气,来自于元性最初进入人体之后的分化。阴阳丹法所言“金在形交”,就是发现了两性生活中人的先天灵性之气的自然激发奥秘。这种先天灵性之气之所以称为“金”,一则,此物是“命宝”,比黄金宝贵,黄金有价,真气无价;二则,此物来自先天,来自虚无灵空之界,阴阳五行中天为“金”;其三,八卦中,天为乾卦,乾为金。所以,丹家把人的先天一气也叫“金”,炼此先天一气的方法叫“金丹大道”。
&&&&意中取物还:一定要通过真意的调炼而使后天之精中的先天灵光为我所用,丹法叫“去矿留金”、“取坎填离”,使此先天灵物返本还源,回到元神中而使元神成为圣婴。精中之光是命光,能长养元性而生出性光。光是修炼中最关键的能量物质。吕祖《太乙金华宗旨》中说:“百日专功,光才真,方为神火。百日后,光中自然一点真阳,忽生黍珠,如夫妇交合有胎,便当静以待之。光之回,即火候也。”玉仙诗中“意中取物还”就是“光之回”。回与还是一个意思,都表示通过修炼而使生命的精华能量返还到人的灵性元神神体上,从而求得终极的解脱。
&&&&本诗后两句是命功要诀。习房中术及阴阳丹法之“彼家丹法”者,这是核心口诀。
古刹修根本,炼道非得闲。
早起五更天,圆光灵阁中。
黄芽出土根,天地转化成。
二者同一气,元光带瑞根。
&&&&浅注:
&&&&古刹:古寺。这里代指修丹之士对佛法的修证,佛家贵性,而真性就是金丹的根本。
&&&&第二句是说:修炼丹道,并不是只在闲暇时才用功,而是要做到“一日中,十二时,意所到,皆可为”,时时刻刻修炼不辍。《金丹四百字?序》:“是以三万刻(一年),刻刻要调和,如有一刻差违,则药材消耗,火候亏缺,故曰:毫发差殊不作丹。是宜刻刻用事,用之不劳,真气凝结,元神广大。内则一年炼三万刻之丹,外则一身夺三万年之数,大则一日结一万三千五百息之胎,小则十二时行八万四千里之气”。可见,修炼丹道,不是偷闲的功夫,而是要将整个修炼生活化,生活的过程、生命存在的过程就是整个修炼的过程。生活、生命、修炼,三位一体,息息相关,刻刻不分,才能成道。而我们只把修炼当成消闲中的事,岂不悲乎!就佛法的修证而言,唐?赵州和尚说他一日十二时中(现在的24小时),只有吃饭与上厕所是闲用心的时候,除此之外,别无闲用心处。禅僧们讲究“万年一念,一念万年”,这就是修行,哪会像我们,表面上好像在修行,其实成天在打妄想。这都是不明本性的表现。
&&&&圆光:神光。
&&&&灵阁:神室,一般指脑中泥丸宫,因为圆光显象当在元神居脑、五气朝元之后。&&&&
&&&&天地转化成:黄芽所代指的丹药由天地间的能量----先天一气所转化,两者同本同源,是宇宙大爆炸时所产生的光,称为元光,就是先天一气。后两句所表达的意思也如此。张三丰云:“眉中漏出元光,即太极动而生阴,化成神水甘露”。元光是本性之光。古丹经中所表达的思想,与现代宇宙学中一些理论很相近,如《金丹四百字》:
&&&&&&&&&&&&&&&&&&&&&&&&&&&&&浑沌包虚空,虚空括三界。
&&&&&&&&&&&&&&&&&&&&&&&&&&&&&及寻其根源,一粒如黍大。
此说与近现代“宇宙大爆炸”的学理完全一致,“一粒如黍大”者,现代人称之为“奇点”。人的生命演化中存在宇宙初始时的物质、能量、信息,这在丹功中称为“先天一气”、“灵根”、“元光”。
第五十一篇
昆仑云雾大,雪莲寒山秀。
万里云外天,瞬间天师来。
高处映松柏,梅枝花正开。
五更药到鼎,宇宙功自然。
&&&&浅注:
&&&&雪莲:生长于天山、昆仑山雪峰的一种花,为名贵中药。比喻精气神的精华。丹经中经常用花来比喻之,如《悟真篇》:“少女初开北地花”。
&&&&寒山:比喻丹药入顶后的大脑清凉境界,丹功中以昆仑山、雪山比喻,如《悟真篇》之“雪山一味好醍醐”,雪山就是“寒山”。如果是火热发晕,则是邪火。
&&&&天师:道家真人,代天宣化,故称天师。如《青华秘文?凝神论》“吾闻于度师,度师间于远师,远师闻于天”。这里的天既可指上天,也可指天师,天师代天宣化。中国道家的四大天师张道陵、王文禄、萨守坚、邱处机都是修成大道的真人。白玉蟾云:“天其使圣师为子发宗指示”,指的是修炼的人沟通了历史上已修成大道者的真神而得到前辈真人的玉身的亲自教化。这种教化道家称为“神授”,有两种形式,一是在感通中得到神授,不见真人的身形,如张玉仙之灵映前辈真人的丹诀,以及民间扶乩通灵所得;另一种是能见到真人本身,就如同我们在生活中拜访某一个人、会友等一样,见到的是活生生的人,而这个人且是历史上已修成大道的人物。比如李西月在四川亲自见到吕洞宾、民国年间李真果在武当山亲自遇见火龙真人。“瞬间天师来”,既有精神感通的情况,也有真实的人物出现,像《神仙传?魏夫人》中,魏存华的老师能瞬间来瞬间去。这在今人可以看作神话,但在丹道,且是千古相传的道脉。也即:你可以通过功德、信愿、修为而在瞬间感通历史上已修成大道的人,得到天师的帮助。对此理,我在许多同道中得到过证验,所认识的道友中有的得到过吕祖之助,有的得到过陈抟之助,有的得到过张三丰之助。《参同契》中说:“天地神明,不可度量。利用安身,隐形而藏”。所以,我们不能用我们的思维去度量天地间的神明的情况,包括古代成道真人在现代仍然用各种方法传道的情状。
&&&&第五、第六句比喻修行的人要有松柏梅的气节、骨气、情操。松柏梅在古代象征高士,因其耐寒、得享高寿而象征修道者。
&&&&药到鼎:丹药已运行到头部泥丸宫。鼎在头,炉在腹,这是丹法大原则。炉鼎有变化,有以造化为炉、人体为鼎的大修炼。&&&&&&&&&&&&&&&&&&&&&&&&&&&&&&&&&&&&&&&&&&&&&&&&&&&&&&&&&&&&&&&&&&
&&&&宇宙功自然:丹法就是使人与宇宙相合相契的功法,但这一切功法的根本原则是:道法自然。这四个字好说好写不好证,不能出神达妙的人是不会真正知道如何“道法自然”的,因为,“法”的主体首先是灵性元神。
第五十二篇
廉政得圆明,修德保长春。
孝带三更月,贤人功自高。
去贿心田大,去赂养寿元。
青春贵在玄,幸福好自能。
&&&&&&&&&&&&&&&&&&&&&&&&&&&&&&&&&&&&&&&&&&&&&&&日于法泉寺
&&&&浅注:
&&&&这首诗是全篇的收尾之作,强调的是修德,以及在生活中修炼,和光同尘,及早修炼,用德行延长寿命,这是丹道家的一贯思想。
&&&&廉、孝二德,一为事业,一为家业。在外,廉能积德;在家,孝能积德。修德从何做起?就从这两方面入手。去贿、去赂就是廉的表现。贿:财物;赂:赠送财物。贿赂连用,则指用财物买通别人以利己。对于修道者这是严重的缺德行为,不仅损德,而且损寿。通过修德而增寿,是因功德而改变了命数,得到了天助,孔子说:“仁者寿”,丹家视之为真理。这些福寿之果,通过修炼也是能得到的,故而,修道者好自为之。
&&&&以上五十二篇金丹诗浅注完了。这些诗是玉仙老师在日重阳节灵映的,而这年,我恰巧入终南山访道,9月9日时,我刚入山一月。玉仙诗中有“过桥开道终南山”之句,我读来很亲切。在注解中,我依访道所得而会解,发现玉仙所灵映的金丹之理与我访道所得完全相契合,可用“合契若神”形容。
&&&&我的注解也许有些?嗦,之所以引用张伯端真人《悟真篇》诗词及《青华秘文》这些南派理法,主要是作一对比,让读者知道这些丹诀与千古名著《悟真篇》、《青华秘文》完全相契,是非常宝贵的丹诀。在当代,能有如此博大精深的丹诀传世,是所有好道修道者之幸事,可见,太上道脉不绝,时有传人,不论隐显。同时,我想和诸位好道者探讨一个重要的与修仙有关的命题:是人传丹法还是仙授道要?哪个更重要?世间能传丹法的人并不多,不论他多么有名,多么有传承,只要他本人没有实修证道,他传的丹诀只能是不全面的丹诀,因为少了师尊本人的修炼经验与加持,只能做修炼中的重要参考。但成道的真人所授丹诀就不同,不论是真人面授、灵映、扶乩所得,只要合正理,有传承,就有加持。传张玉仙女士丹诀的人是历史上一位非常伟大的道门真人,尽管张玉仙老师不愿意我说出口,但我要提示,这部丹诀可以和任何丹诀并论。前辈真人把丹诀传给玉仙老师预兆着大道普世、玄宗大兴的历史潮流。这一切都有定数,包括我注解这部丹诀也是定数。我的注解也许词不达意,或有误解,望朋友们当作参考即可。对我的浅薄,我有自知之明。
&&&&&&&&&&&&&&&&&&&&&&张玉仙老师和她的《瑞丰夜记》的讲解
张玉仙,女,一九四七年腊月十三生于甘肃省靖远县。小名仙仙,道号玄玉,佛号慧禅。小学五年级文化程度,文革十年里曾被迁到靖远烟洞沟,在村小教过一年多书,落实政策后又回到靖远县城,在县砖瓦厂农场干过16年合同工,曾在靖远县二轻公司商店当过一年多时间的营业员。现系靖远县文化局博物馆职工。张玉仙今年62岁,书只读到小学毕业,从未学过诗词、书法、绘画、建筑,更没学过中医、丹道,自从通灵以后,这一切不学自会。张玉仙以通灵的神通力,二十多年来为百姓看病,自筹资金数千万元,复兴了有一千四百多年历史的陇上名刹法泉寺,得到政府的肯定。她的神奇本领,一是“灵映”,能为人断吉凶祸福;一是“处方”,给人看病,不需要见面,只要告诉病人的姓名、病名或病情,她不假思索,马上处方,开出中药为你治病。处方时,经常先用诗句写出病因以及治疗原则,如果病不可治,或不想处方,也会写出诗句。
&&&&治病中,张玉仙是道医,她是所有中医师中最高明的,她既用中药治病,又用符?法、飞章表奏法治病,前者是有形之医,后两者是无形之医。符?法,通过画符,病人的病就好了,古人有《祝由十三科》,唐朝时,乃官方规定御医必须学习符?法。符?能沟通病人自身及天地的某种能量,所以能治病,不是暗示疗法;飞章表奏,有些重病,中药、符?作用小,张玉仙会视因缘而给吕祖或上苍写“疏文”,恳请上天、神灵帮助。这在有些人看来是“迷信”,但应用中疗效神奇。“无形之医”也包括心理治疗的方法,更注重玄妙层次的内涵,内在的玄妙是精气神的运动、阴德的积累,外在的玄妙是天地的灵气和仙人的感通。
&&&&甘肃奇人张玉仙传吕祖的道医仙方,她说自己能沟通的主要仙人就是吕祖。张玉仙今年62岁,书只读到小学毕业,从未学过诗词、书法、绘画、建筑,更没学过中医、丹道,自从通灵以后,这一切不学自会。正统丹道称为“阴教阳会”,阴,指灵界仙人,阳指肉体凡身,也称“上真神授”,上清派的魏华存得到过神授而传有《黄庭经》。张玉仙以通灵的神通力,二十多年来为百姓看病,自筹资金数千万元,复兴了有1400多年历史的陇上名刹法泉寺,得到政府的肯定。她的神奇本领,一是“灵映”,能为人断吉凶祸福;一是“处方”,给人看病,不需要见面,只要告诉病人的姓名、病名或病情,她不假思索,马上处方,开出中药为你治病。
&1994年,张玉仙一夜间写出五十五首金丹诗,总名《瑞丰夜记》,1997年,此诗集收录玉仙著作《法泉禅玉》,由甘肃美术出版社出版。丹道学者陈全林初读《瑞丰夜记》,大吃一惊,这是正统丹法,与《悟真篇》完全契合,不少用词相同。便依《悟真篇》对照注解《瑞丰夜记》,发表于《益生文化》。《瑞丰夜记》全是丹诀,诗中用了古代丹经丹诗中“龙虎、铅汞、恍惚、杳冥、婴儿、姹女、有为、无为、金鼎”等等专业术语,可张玉仙并未读过传统丹经,她的诗来自感通,她不能解释这些诗诀。这之中有许多奥妙。中国老子道学会会长胡孚琛教授对《瑞丰夜记》评价很高。
&吕祖仙方和灵签,通过张老师活在人间,二十年来,数十万人得到过她的救助。自筹资金数千万元,一座山谷盖了60座庙,儒释道都有,展示的是吕祖丹道“三教合一”的新整体面貌。张老师的灵签也是诗歌体,和吕祖灵签一样,十分灵验。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