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封王座谁知道一个关于诸葛亮三顾茅庐的三顾茅庐...

诸葛亮三顾茅庐公司见刘备(供招聘者参考)
我的图书馆
诸葛亮三顾茅庐公司见刘备(供招聘者参考)
诸葛亮三顾茅庐公司见刘备(供招聘者参考)
  卧龙岗被征地之后,很快变成了一片高尔夫球场。失去了土地的诸葛亮因此成了“进城务工人员”,每晚东躲西藏逃避着查暂住证的人马。一次还因为误闯“民工与狗严禁入内”的“高尚住宅”而被保安打得鼻青脸肿。   一开始诸葛亮还比较自负,因为他相信凭自己的才学智慧要混口饭吃还不是绰绰有余。谁知道连跑几家公司,刚刚递上材料就被推了出来。最后人家说了大实话:“嘿嘿,诸葛亮,就你这条件,一没有学历职称,二没有营销经验,顶多算个文学青年,居然来应聘公关经理和营销总监,简直让人笑掉大牙!你看我们公司刚刚引进的蒋干,就是响当当的名牌博士,享受特殊津贴的专家,论文专著一大堆。就你这条件,只怕给他提鞋都不配!”   诸葛亮面红耳赤,恨不得当即就从那25楼跳下去,可是一想到丑妻黄硕还在等他回去做饭洗衣服,一时狠不下心来,只好打消轻生的念头,灰头土脸地回到出租屋里。一见他进门,丑妻扬着几张花花绿绿的小卡片喜滋滋地招呼道:“快来看快来看,发财的机会来了!”   诸葛亮凑过去一看,原来是招聘“公关先生”的牛皮癣广告,说是不论学历职称,只要英俊潇洒“具有献身精神”,月薪可达2万以上。诸葛亮做不得声,一边帮黄硕倒洗脚水一边小心翼翼地说:“老婆……这种广告不能相信……报上都说是骗人的……”   丑妻一听,心中怒火“呼”地直往上窜,将手中卡片扔在地上,破口大骂:“你还算个男人吗?放着这么赚钱的工作不去做,还说这骗人那骗人的。人家赵子龙咋不像你?人家一个超级大帅哥从洗脚、***开始做起,现在自己开了一家发廊,一年就赚几十万,真亏你空长了一副白净皮囊,连老婆都养不起……”   诸葛亮一边蹲在地上捡洒落一地的卡片,一边想:如此这般下去也不是办法,总得要谋个饭碗才好。是夜,他躺在床上左思右想,终于想起先前一起吃狗肉、摆地摊的一个朋友叫徐庶,现在给房地产巨商曹操做助理,说不定他能帮上点忙。   第二天,诸葛亮起了个大早,好不容易在洗浴中心找到正在陪银行行长“放松放松”的徐庶,没等诸葛亮把话说完,徐庶就抱怨开来:“我说哥们,现在混个事难啊,我得到曹董事长的信任,不过是靠嘴巴紧,所以人们都说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纪检工商税务物价审计找我们麻烦的多了,但我就是死命不说。你这人和我正相反,一向好言善辩,哪个领导会喜欢你哦?”   就在诸葛亮心灰意冷时,徐庶一拍大腿:“对了,我认识茅庐酒业公司的老板刘备,他们正要招收专职讨债人员,不是正好发挥你的特长吗?”   “茅庐酒?”诸葛亮有点犯糊涂,“我只听说过茅台酒。”   徐庶呵呵大笑:“人家要的就是这个效果,你没听说现在还有了东门子电器、千事可乐饮料和沃尔牛超市?”   诸葛亮拿了徐庶的推荐信前去找刘备,碰巧那天刘备陪有关领导洗温泉回来正在办公室酣睡,诸葛亮等了半天有点不耐烦了,就要举手敲门。一旁的大胡子保安队长张飞冲过来就要打人,幸亏有徐庶的推荐信证明他并非前来索赔的消费者。红脸的公关部经理关羽赶忙过来解释:“不好意思,这个阶段因为酒精中毒前来找我们索赔的人实在太多,你看我每天都要和人吵得面红耳赤!”   诸葛亮第二次去“茅庐”酒业找刘备,却见很多员工围在公司门口讨要工钱,带头的吕布吵得最凶。最后刘备来火了,连同关羽、张飞三人追着吕布打起来,后来公司宣传部将之称为“三英战吕布”。吕布虽然落荒而逃了,但其余的员工见硬的不行,改为以跳楼相威胁。电视台、报社都来了记者,一时吵得沸沸扬扬,诸葛亮根本没有和刘备说话的机会。   直到诸葛亮“三顾茅庐”,这才得以见着刘备。刘备一边打着肉腥气十足的饱嗝,一边和诸葛亮说话:“21世纪什么最贵?人才!确切地说是讨债的人才!我们公司现在有上千万的债收不回来,所以我真正是求贤若渴啊!”   茅庐酒业最大的赖皮客户是东吴集团公司,这家公司偷税漏税走私倒卖什么都干,据说钱财多得不得了,单是修一栋招待领导享乐的“绿楼”就花了十几个亿。但他们偏偏要四处赖账。擒贼先擒王,诸葛亮当即决定从东吴集团开始打开局面,他于是千里迢迢赶去东吴,引经据典,套用条文,“舌战群商”,只几个回合下来就让该集团法律顾问张昭等人败下阵来。法庭最后判东吴集团败诉,奈何“地方保护主义”盛行,加之该集团总裁孙权在当地官场颇有渊源,所以尽管法庭判了却迟迟不能执行。诸葛亮不但分文未得,还被该集团的总经理周瑜百般戏弄,“三气孔明”。最后,诸葛亮不得不仰天长叹:“既生亮,何生瑜啊!”   诸葛亮灰溜溜地回到公司,被人事部经理马谡一顿臭骂,末了还说:“就你这业绩,可别怪我马谡挥泪斩孔明啊!”   诸葛亮“黔驴技穷”,遂离开蜀中,投奔在东吴做***的兄长诸葛瑾。谁知诸葛瑾自己正在犯愁:“如今单位人事调整,因为严重超编,程普、黄盖等老干部都不得不提前内退。而且现在重视学历,连进个扫地的临时工都要求名牌大学MBA,还要有三年以上工作经验。愚兄一无钱财可送,二无后台撑腰,混到现在还是区区一个带括号的副处级,又哪里能替你谋得好差事?!”   见弟弟愁眉紧锁几欲撞墙,诸葛瑾又好言安慰道:“人失业不能失志,所谓下岗不要紧,只要门路精。人只要肯想办法,活路总是有的,你难道没有听说华佗从医院下岗后自己开了个性病专科门诊?还有凤雏先生庞统改行研究星象学生意兴隆,就算电脑盲鲁肃也敢拉上他乡下的三叔二舅办起了计算机软件开发函授班,北大才子姜维现在杀猪***。我看现在的达官贵人、款爷富婆都兴看风水算运命,贤弟何不弄身行头以风水大师自居?以贤弟之聪慧才智,这见风使舵的功夫定然不差,兴许还真就此发达了也未可知。”   诸葛亮想想也只有如此这般了,于是便买了风水堪舆、阴阳八卦的书回来看,其兄早就替他印好名片:“中国第一风水大师诸葛孔明,法号卧龙,曾经受美国科学院之邀参加月球看风水。”诸葛亮起初用这名片还有点面红耳臊,但见光顾的那些人一个个虔诚得不行,胆子便大了起来,到后来他还敢信口说说在月球上看风水的故事,他甚至信誓旦旦地说比尔·盖茨的微软公司都是他亲自选的地址。一时间他名声大噪,前来请求指点迷津的高官大款络绎不绝,不提前预约还见不到人。曹操盖铜雀楼时,还是托了徐庶的关系才请动了诸葛亮去看地基。到后来,甚至连京城司马懿这样入选福布斯排行榜的超级大富豪都慕名而来。但此时的诸葛亮已经有些大牌脾气,见司马懿封的红包不够意思,于是只顾敞开家门弹琴,并无一人前去招呼。司马懿眼见诸葛亮演出这样的“空城计”,只好长叹一声,默然离去。   不多久,诸葛亮就挂了手机买了别墅开上奔驰。来来往往的都是高官富豪、天皇巨星。其兄诸葛瑾还搭帮他的关系被领导破格提拔。当然最高兴的还是他的丑妻黄硕,先前为两万元逼丈夫去做“公关先生”的她,现在和貂禅、大乔、小乔这些影视明星、社会名流们打一个晚上麻将的输赢就不止两万。   诸葛孔明从此以神机妙算扬名天下,成为家喻户晓的智多星。
馆藏&16365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刘备第一次见诸葛亮是“三顾茅庐”吗?
  著名古典小说《三国演义》写刘备“三顾茅庐”聘请诸葛亮出山辅助他建功立业的礼贤下士态度,写得有声有色,把刘备对诸葛亮的尊敬,关公、张飞的居功不服,描绘得维妙维肖,趣味横生。这段三顾茅庐故事,是罗贯中根据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和裴松之注的记载,而进一步创造的小说故事。刘备与诸葛亮第一次相见,是否是“三顾茅庐”,学术界的看法是不相同的。  《三国志・诸葛亮传》对刘备与诸葛亮第一次相见的记载是:刘备屯兵新野时,徐庶见刘备,很受器重。徐庶对刘备说:“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愿与他相见吗?”刘备说:“您和他一起来吧。”徐庶说:“可以登门去见此人,不能叫他屈驾来此。”于是,刘备亲自到诸葛亮那里去请教。凡三次前往,乃相见。但没有写关公、张飞同往,也没有写相见于茅庐之中。  裴松之引《襄阳记》说;刘备向司马德操请教时事。司马德操说:“我乃儒生俗士,岂识时务?识时务者在乎俊杰。此间自有卧龙凤雏。”刘备问为谁,司马德操说。“诸葛孔明、废士元也。”这是说司马德操首先向刘备报荐的诸葛亮。罗贯中写《三国演义》时,把这两种史料都吸收了进去。写司马德操推荐于前,但只说:“卧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而没有说出卧龙、凤雏是谁。徐庶推荐于后,才说出了诸葛亮的名字。  刘备见诸葛亮的隆中,即现在的湖北襄阳市西十余里的地方。这里有“古隆中”牌坊、三顾堂等传说遗迹。三顾堂前,还有刘、关、张三顾茅庐时拴马的古树。一九五六年,董必武同志还题写了楹联;“三顾频烦天下计,一番晤对古今情。”河南省南阳市也有诸葛亮的躬耕遗迹。东汉时,令湖北襄阳市隆中属今河南省南阳市之南阳郡管辖。所以两地都有诸葛亮的遗迹。  诸葛亮自己写的《出师表》中也说;“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这是最有力的证据。陈寿在《三国志》中写到的《隆中对》,更详细地记录了刘备三次往访以及诸葛亮侃侃而谈的内容。刘备三顾茅庐一直被当作求贤若渴、尊重人才的典范。刘备当时正处于困难时期,急需人才,三顾茅庐从情理上看,完全是可能的。历代没有人对此事的真实性提出异议。后来的作家、诗人都把这个千古美谈引入自己的作品中。唐代大诗人李白写道:“当其南阳时,陇亩躬自耕。鱼水三顾合,凤云四海生。”杜甫的诗也写道:“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来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元代至治新刊《全相三国志平话》扉页,即刊刻了刘备三顾茅庐的画面,刘备在草门外与书童谈话,关公、张飞在一旁站立,诸葛亮在茅屋内席地而坐。明人还写有传奇《草庐记》,专门写这段故事。京剧、徽剧、青阳腔、川剧、汉剧、滇剧、秦腔、豫剧、河北梆子、同州梆子等,都有这段故事的剧目,有的叫《三请诸葛》,有的叫《三请贤》或《三顾茅庐》,演出很受群众欢迎。  近来有人指出;三顾茅庐的记载并不可信。诸葛亮是位胸有宏图之士,刘备调他出山,当然正合他的心意,他岂能大摆架子,使找上门来的机会可能失去。当时的诸葛亮不过是个二十七岁的青年,刘备则是个有声望的政治家,对诸葛亮怎能那样低三下四?当时,刘备正面临着曹操几十万南征大军的威胁,《隆中对》对燃眉之急的现实问题不提,是不合乎情理的。同时,刘备初见诸葛亮,不会安排现场记录。所谓《隆中对》,很可能是后人为了附会《出师表》中的三顾茅庐之说而加以杜撰的。  三国人鱼豢写的《魏略》中,所写刘备初见诸葛亮的情况,也不是“三顾茅庐”。《魏略》说:刘备屯兵于樊城。这时,曹操方统一黄河以北,诸葛亮预见到曹操就要攻击荆州。荆州刘表性情懦弱,不晓军事,难以抵抗。诸葛亮乃北行见刘备。备与亮初次相见,又以其年小,以诸生对待之。诸葛亮通过谈论对当时政局的对策,才逐步改变了刘备对他的冷淡态度。最后,才“以上客礼之”。西晋司马彪《九州春秋》也作过相同的记载。  从诸葛亮终生积极进取的性格看,《魏略》、《九州春秋》所记载的诸葛亮登门见刘备是可信的。《魏略》是当时人间当代的历史,真实性是没有什么可怀疑的。清代洪颐煊认为三顾茅庐与樊城自请相见都是真实的。他在《诸史考异》中说。诸葛亮初见刘备于樊城,刘备虽以上客待之,但没有特别器重他。等到徐庶举荐时,刘备再次相见,始情好日密。并指出:初见是在建安十二年,再次相见是在建安十三年。诸葛亮以后见为感激,因而记入了《出师表》中。清代严可均《全三国文》载诸葛亮的著作《算计》,即是从《魏略》中选取的一段诸葛亮的话。  已故陆侃如教授认为,樊城与新野两次相见也是可能的,因而《三国志・诸葛亮传》与《魏略》记事互不相同。不过两次相见都是在建安十二年。[原创]诸葛亮为啥要三顾茅庐才肯出山?
导读:说起刘备刘玄德三顾茅庐,请出三国第一智者诸葛孔明。从而起死回生,最终三足鼎立,成为了蜀汉的皇帝这个故事,可谓家喻户晓。说起来,刘备三请诸葛亮,大家好理解,符合刘玄德三国第一伪君子的形象嘛,或者说刘备那个时候已经是走投无路,不管卧龙还是凤雏啥的,抓来一个外来和尚好念经,死马当作活马医。更何况还有前军师单福(徐庶)和名士司马徽的推荐在那儿。
但话说回来,三顾茅庐的事情,恐怕历史上绝无仅有,一般都是凤凰择梧桐而据,贤士择明主而处。古之圣贤,姜太公钓鱼,是大能人在河旁边等着领导来拜访,洽谈甚欢,
说起刘备刘玄德三顾茅庐,请出三国第一智者诸葛孔明。从而起死回生,最终三足鼎立,成为了蜀汉的皇帝这个故事,可谓家喻户晓。说起来,刘备三请诸葛亮,大家好理解,符合刘玄德三国第一伪君子的形象嘛,或者说刘备那个时候已经是走投无路,不管卧龙还是凤雏啥的,抓来一个外来和尚好念经,死马当作活马医。更何况还有前军师单福(徐庶)和名士司马徽的推荐在那儿。但话说回来,三顾茅庐的事情,恐怕历史上绝无仅有,一般都是凤凰择梧桐而据,贤士择明主而处。古之圣贤,姜太公钓鱼,是大能人在河旁边等着领导来拜访,洽谈甚欢,而后一起回朝。而孔夫子,更是周游列国,数次求职未果。因此古代名士,除非国君昏聩,一般都喜欢毛遂自荐。而当时刘备名声甚好,在很多人眼里也算是“明主“,因此“明主”三顾茅庐,尤其是求见一个在野之士,三国时期恐怕就孔明一例,那么诸葛亮为啥要三顾茅庐才肯出来?三国志写的不清楚“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三国演义里写的比较详细,一次出去远游,第二次出去闲游,第三次才见着。而且,刘玄德第三次去的时候,诸葛先生还在睡午觉,醒来以后,知道刘备要拜见他,仍然不慌不忙,更衣打扮,翩翩迎客。“遂转入后堂。又半晌,方整衣冠出迎。”让未来的主子在门口站立候着,而且毫无愧疚之色,可谓无礼之极。这种态度,和曹操见许攸。“跣出迎之”就是光着脚出来迎接,差的很远。更何况诸葛亮还是个新人,年纪又轻,名不见经传。而刘皇叔此时已经是赫赫有名的大人物了,虽然有点狼狈,但好歹也是汉帝承认的皇叔,名高爵显。据有新野之地,手下也万把人呢。按诸葛的谨慎性格,怎么如此唐突刘皇叔,也难怪关张二人如此气愤,换到今天,如果大人物下乡接见小民,小民估计连手都舍不得洗,大人物用过的器具都要珍藏起来吧。这里面,必定是有缘由的。第一,或许是诸葛孔明真是个隐士?他不愿意出山,是希望和他的老师水镜先生一样,避世而居,享受田园之乐。诸葛亮会见刘备已经二十六岁,甘罗十二拜相,以诸葛亮的才能,按理他早就应该出山入世了。但是,诸葛亮生逢乱世,国家动荡不安,人民颠簸流离,诸葛亮自己也是父母双亡,其叔父诸葛玄收养,诸葛玄死后,又投到水镜先生司马徽门下学习,并非是没有见过世面的人,而且诸葛亮聪慧非常,人品也堪称出色,不能不说他没有一片救国济民之心。同时,诸葛亮是名门之后,他的家族世代为官,到了他这代,其兄诸葛瑾已经出仕东吴。因此,诸葛亮必有大志,他的功名之心,也绝对不小。因此我认为诸葛亮并不是一个隐士。他之所以迟迟没有出山,肯定另有原因。第二,诸葛亮故作姿态?诸葛亮是个聪明人,他才智过人,但其名声恐怕未出荆州一带。而且三国时期的高人不少,不说别的,郭嘉,贾诩的智谋都不在其之下。而且,他年纪比较小,历练也少,就像一块璞玉,未经雕琢,不能成珍品。那么,他为啥还这么大的架子呢?按旁人看来,恐怕是他故作姿态,就像现代人,要出名,先包装,打广告。不管里子如何,面子先要大。诸葛孔明依靠傲慢的态度先吓住我们的刘皇叔,以便得到较高的位置,否则象韩信,庞凤雏那样,先从小吏做起。时间耗不起,面子也落不起。如果能靠此举一步到位,那是最好的。不过,此乃兵行险着,如果名不符其实,被咔嚓了也说不一定。以诸葛亮的谨慎性格,如果他真心想加入刘皇叔的阵营,这样做,并不是妙招,因为刘皇叔缺人啊,徐庶不能算是顶尖的,但在刘皇叔那边也做了军师这种高级职位了。所以说,大聪明人孔明绝不会这么干。第三 诸葛亮心里不愿意去刘皇叔那里谋职,因此才采取傲慢,不恭的态度对待刘皇叔?咋看起来有可能,因为刘备当时已经到了快灯尽油枯的境地了。他不幸的惹上了人生中最大的敌人曹操。曹操大人当时正是如日中天,志得意满的时候,曹操已经基本扫平了北方的各大敌人,除了边边角角的荆州,东吴,蜀地,西凉等,已经统一中原。正是势力大涨,准备横扫天下的时候。而刘皇叔呢?丧家之犬耳,就是寄人篱下的流民大军的头子。随时可能被曹操消灭,而且,当时曹操第一个要对付的,也正是刘备。这时候诸葛亮加入刘备对抗曹操,实属不智。按理说只要是个聪明人,必定不会选刘备的。但是,从三国演义的情节来看,先是司马徽推荐,而后徐庶也推举,这两个人一个为孔明之师,一个是孔明之友,和孔明的关系都非常密切,同时徐庶前来刘备处求职,不用本名,而用化名,这里面很讲究,应该说司马徽,徐庶,诸葛亮一开始就是一个小团体的,徐庶自荐刘备,实际上是已经看上刘备这个人了。但不放心,还是要试一试看,后来觉得确实志同道合,于是乎,推荐了比他更高明的孔明。司马徽也是,通过几次和刘备的接触,认为刘备这人还不错,因此,在刘备见孔明之前,三人必定已经达成共识:就是诸葛亮辅佐刘备,实现诸葛亮的梦想,正如演义里面司马徽的一句话“卧龙虽得其主,不得其时,惜哉!”。说明诸葛孔明投入刘备门下,已经事先约定的了。那么真实的原因是什么?我认为,首先要看诸葛孔明这个人的性格,诸葛一生唯谨慎。这是对孔明的最简练也是最到位的评价。孔明的性格特点,就是谨慎,不是说他凡事小心翼翼,而是他过于仔细的计算未来可能发生的状况,这么说吧,他的性格有点像林元帅,不打无把握的仗,事无巨细,算无遗漏。因此,他必定会对天下大势和当时的几位诸侯做一个全面的分析和评估,然后根据自己的情况和自家的利益。最后再做出选择。这点,他在隆中对里讲的很清楚,看的也很明白。隆中对中,孔明看好的是曹操,孙权,而不看好据有荆州的刘表和益州(蜀地),汉中的刘璋和张鲁。建议刘备取而代之后三位,然后和前两位三分天下。这个诚然是好计,但是,如果刘备如果与刘表和刘璋一样昏聩呢?那么前面讲过,他分别安排徐庶和司马徽试探过。这两位师友一致看好刘皇叔,认为刘备“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是个好主子,但是诸葛孔明非常谨慎之人,还是不放心,于是就采用冷落,傲慢的态度考验刘备,一方面,看看刘备对自己的态度是否够真诚,但最主要的,还是要看刘皇叔能不能忍,皮够不够厚!刘备以丧家之犬的境地,要想按照孔明的计策吞荆州,并益州,最重要的,不是看刘备的手下能不能打,而是刘备皮够不够厚,刘备这个人要面子出了名的,人家陶谦让徐州给他,他还几次三番的拒绝。最后虽然吃下了,但又因为面子问题收留了吕布,导致大亏特输。丢了地盘,四处流浪。以后虽然学聪明了,先骗了曹操的军队,然后又忽悠袁绍,但没有好的战略,最后还是失败被刘表收留。按照孔明的计略,刘备想再翻身,必须要把刘表,刘璋的地盘给占了。但是刘表刘璋都算是汉室宗亲,和刘备一个姓,都是亲戚,刘备如果还跟以前一样,这不行那不成的,这个战略怎么贯彻的下去?而且,以下吞大,必然要施展阴谋诡计。反反复复,要做比吕布还多变的变色龙。刘备的皮不厚,他的兄弟武力再强,也是白搭。因此诸葛亮这个聪明人,之所以需要刘备三顾茅庐,就是要考验刘备的厚脸皮。另外,刘备从无到有也需要一个过程,忍常人所不能忍,才能坚持下去。反过来说诸葛亮,诸葛亮是一个典型的儒家,他强调的是王道而不是霸道,这点他和曹操道不同不相为谋,从这点看,贾诩更适合曹操,而诸葛亮除了有超级智谋以外,他的治国理念也是以儒家的忠孝仁义为主,打仗也讲究个吊民伐罪,正义之师。曹操这个盗国枭雄,正好是孔明这类自命正统的儒家士大夫的打击对象。反过来说自古儒家士大夫,一般考虑的更多的是自己的家族利益,殊不见,除了诸葛亮辅佐刘备,他的哥哥弟弟都在他看好的另外一个诸侯孙权之处为臣,而且,诸葛亮至始至终不与东吴为敌。一直奉行联吴制魏的政策。所以诸葛亮的谨慎,导致了三顾茅庐。最终辅佐刘备成就三国鼎立,成就了他一代贤臣之名,两朝名相之功。但是也导致当时的中国多了数十年纷争,国家衰落,人口数量下降。本文内容为我个人原创作品,申请原创加分
猜你感兴趣
点击加载更多
更多精彩内容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