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史中宁远之战一共多少天用了多长时间?

攻略|一座宁远城,半部明清史:兴城古城
攻略|一座宁远城,半部明清史:兴城古城
【本文共1320字,阅读需3分钟】这座城雄踞于辽西走廊必经之地背倚辽西丘陵,南邻渤海一代名将袁崇焕于此获两次大捷击退了努尔哈赤、皇太极的进攻构成了坚固的关宁锦防线它就是位于葫芦岛的----兴城古城位置兴城古城西门距离兴城火车站只有几百米的距离,步行即可到达。北京到兴城坐火车大概5-7小时,票价最低66元,国庆期间还有余票,自驾在5小时左右。如果从东戴河出发可以到山海关火车站,票价不到20元,2小时即可到达,车次很多,要比从绥中站走方便。另外如果是自驾游的朋友,早上8点以前可以古城允许车辆进去。票价进入古城景区是不需要门票的,和山海关古城一样是随意出入的,但是想上城楼参观就需要有通票和各景点门票,通票100元/人,蓟辽督师府50元/人,城墙20元/人,文庙30元/人,钟鼓楼15元/人,将军府20元/人,周家住宅10元/人。学生票半价。开放时间为每天早8:00-晚6:00游览路线小二建议游览路线可以从南门延辉门进入,在延辉门可见半圆形的瓮城十分雄伟,从城门一侧登山城墙,可以俯视古城全貌和瓮城之景。进了南门之后,我们可以先参观文庙与将军府,它们都在兴城古城东南角。兴城文庙是东三省规模最大、最古老的一座文庙,古柏参天、雕梁画栋,庄严肃穆,家里有学生的朋友不妨来这里走走。兴城将军府建筑风格独特,因为建于民国时期,所以采用了中西合璧的设计理念,其主人原为张学良的中将参谋长郜汝廉。现在兴城将军府与沈阳的张氏帅府组成了辽宁民国将领故居建筑群。从延辉门往中心钟鼓楼方向走,会通过两座祖氏石坊。石坊是由明朝末代皇帝表彰祖大寿兄弟抗清有功,默许其自建的。祖大寿是吴三桂的舅舅,袁崇焕的部下,多次抗清,后受困于锦州仍屡次招降不从,但松锦大战败后,锦州突围无望,他只好归顺了清军。乾隆皇帝东巡驻跸宁远时,观祖氏石坊后,曾题诗“燧谨寒更烽候朝,鸠工何暇沿逍遥。若非华表留名姓,谁识元戎事两朝。”位于古城中心的钟鼓楼是必游项目之一,楼内藏有巨鼓一面,直径达2.25米,是亚洲第一大军鼓。用这么大的鼓做军鼓,可以想象兴城曾经经历过多少硝烟和炮火。在鼓楼之上还可以环视整座古城,四方美景尽收眼底。从钟鼓楼下来之后,沿着春和街向东门走,可以经过蓟辽督师府,这里曾是明代北方最高军政领导机构,当年李自成逼近北京,吴三桂火烧宁远城,蓟辽督师府自然也不能幸免。现在经过复原,我们可以参观到官署、大堂、点将台等场景。从春和门向北门走,可以参观城隍庙。这间城隍庙距今已经有600多年的历史了,是辽宁现在保存最为完整的城隍庙。从春和门向西门永宁门走,可以穿过古城中的小巷。兴城古城和山海关古城一样,其中大多数是民房,临街开辟为小商铺,有工艺品和小吃出售,当地特色的花生糕可以尝一尝,火车站和当地市场也有出售,价格在15-25元左右。整座古城的游览时间为1-2小时,如果想要从历史、文化方面对古城有一个较深入的了解的话,游览时间也在3-4小时左右。兴城古城经历过宁远大捷、宁锦之战,明朝名将袁崇焕也曾驻扎于此,所以兴城古城在历史文化、建筑艺术等方面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历史兴城于明末清初时称宁远,历史上著名的宁远大战正是在此发生,袁崇焕率军大败努尔哈赤,更有传言称努尔哈赤之死就是因为在宁远大战中被红衣大炮击伤,后又因战败郁愤而亡。不过袁崇焕也未得善终,最后落得个千刀万剐,被路人食骨啖肉的下场。宁远城的城墙最终也没能抵挡得住清兵的铁蹄,明王朝也随之覆灭。时过境迁,袁崇焕是忠是奸努尔哈赤的是非功过,我们已无从分辨那些尘封在历史中的故事还在古城中等着你一探究竟(本账号所有文章均为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往期精彩内容?攻略 | 东戴河各大海滩浴场大比拼攻略 | 摄影小白也能学会的大片拍摄技巧攻略 | 东戴河赶海秘籍攻略 | 东戴河本地人都去哪买海鲜?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百家号 最近更新:
简介: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作者最新文章清史杂谈:努尔哈赤兵败宁远 真的死于袁崇焕的红衣大炮吗
清史杂谈:努尔哈赤兵败宁远 真的死于袁崇焕的红衣大炮吗
公元1626年,一代枭雄努尔哈赤驾崩,除了霸业尚未完成的遗恨,还留给世人一个千古之谜,那就是努尔哈赤的真实死因究竟是什么?对于努尔哈赤之死,明清以及朝鲜的史籍均有过记载,但是说法各异,我们应该信谁呢?流传最广的一种说法,是努尔哈赤死于明军的红衣大炮。明朝末期,世界战争由冷兵器时代向火器时代过渡。当时葡萄牙有一种最先进的大炮,威力巨大,由于葡萄牙人毛发偏红色,当时明朝称这种大炮为“红夷大炮”,而清朝本身也是外夷,出于避讳,清朝改称“红衣大炮”。明朝从葡萄牙引进了30门红衣大炮,其中11门运往了宁远前线。宁远大战前,宁远守将袁崇焕就已经将大炮部署于城墙之上。努尔哈赤虽已纵横沙场43年,指挥八旗铁骑横扫辽东,但对于明军这回的秘密武器却不甚了解,依然令后金骑兵向宁远城发起集团冲锋。火炮历来被视为战争之王,结果炮声一响,八旗军大片大片的倒下。强攻宁远三天未果,因伤亡惨重,后金军不得不全线撤回。当时有位朝鲜使节在袁崇焕身边随军观战,回国后在《春坡堂日月录》中记载了努尔哈赤在宁远之战中被炮火击成重伤。那努尔哈赤是否因炮伤而死呢?假设朝鲜史料是真实记录,但击伤后金统帅这么大的功绩,在当时的明朝官方文献,包括袁崇焕本人的奏折中并未提到重伤努尔哈赤之事。这不免有点蹊跷。明军有记载,袁崇焕战后还曾派使臣到后金军中送书信,曰“老将横行天下久矣,今日见败于小子,岂其数耶!”,讥讽努尔哈赤邀约再战,顺便刺探努尔哈赤伤情。如果努尔哈赤真的重伤,后金定会封锁消息以稳定军心,何况遣使讥讽之事,按照努尔哈赤的性格,这个使臣怕是很难回到宁远城了。故对这条史料的可信度存疑。宁远之战发生于1926年正月,而努尔哈赤死于农历8月20日,期间还出门射猎、整顿军备。四月还亲率大军远征蒙古喀尔喀,五月在鞍山迎击来攻的毛文龙军,六月亲自远迎来访的科尔沁部落首领。从这些行动来看,努尔哈赤可能并未在宁远之战中受伤,最多也只是轻伤,并不致命。第二种说法,是努尔哈赤一生所向披靡,晚年却败给了一介书生,加之后金损失惨重,家族因权利之争失和,导致了努尔哈赤心情烦闷,郁愤而终。这也太小看努尔哈赤的心胸气量了。努尔哈赤早年因后母虐待,隐忍生活。后来依附明朝总兵李成梁,积蓄力量等待时机,李成梁可是杀害努尔哈赤外祖父、舅舅、祖父和父亲的仇人。这种隐忍绝非一般人所能做到的,可以看出努尔哈赤的城府之深远超常人,况且征战一生,胜负早已是家常便饭,怎么会因为一场战败就郁郁而终,这绝不是努尔哈赤的性格。第三种说法源于清史稿,明文记载了努尔哈赤“七月,上不豫”,“八月丙午,上大渐”,“庚戌,上崩”,可见清史稿记录的努尔哈赤是因病而死,但却并未记载是什么病,给病死说留下了一个悬念,或有难言之隐。努尔哈赤终年68岁,大大超过了当时的人均寿命,况且常年征战鞍马劳顿,因病而死还是符合常理的,此说法比较可信。努尔哈赤确切的死因还有待于史料的进一步发掘,才能得以证实。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百家号 最近更新:
简介: 历史一共两页,一页沧海,一页桑田。
作者最新文章“一座宁远城,半部明清史”,宁远大捷历史。
“一座宁远城,半部明清史”,宁远大捷历史。
一种小幸福
宁远之战发生在明朝最后第二个皇帝天启六年。当时的后金(后称满清)势力在辽东崛起,统一了女真族,并开始对明朝发动攻击,先后取得抚顺、清水堡、辽沈、广宁等大战的胜利,一路高唱凯歌。明朝方面派遣天启皇帝的老师孙承宗督师蓟辽,也颇有成效,令后金不敢再犯。但是孙承宗受到朝廷阉党的攻击,被罢免了职务。取代孙承宗的,是魏忠贤的党羽高第。后金听说明朝边关换帅,发动六万大军,再次入侵辽东。懦弱无能的高第下令全军撤入山海关之内,严阵以待。由孙承宗一手栽培出来的大将袁崇焕没有服从高第的命令,他发誓与他镇守的宁远城共存亡。后金大军兵临宁远城下,设计招降袁崇焕,但被袁崇焕拒绝。袁崇焕知道后金擅用间谍,因此采取坚壁清野的策略,还发动城内民夫,共同守城。后金皇帝努尔哈赤见招降不成,于天启六年正月二十三日下令攻城。努尔哈赤自起兵以来,从未败绩,而且每一战都是以少胜多。这次,他手握六万精锐,以为拔下宁远城,易如反掌。孰不料,遭到了袁崇焕等人的殊死抵抗。袁崇焕利用红衣大炮朝后金骑兵猛轰,杀伤敌军甚众。攻城四日,后金依然被明君阻挡在城外。努尔哈赤恼羞成怒,亲自上阵指挥,不料自己也被袁崇焕的红衣大炮击伤。后金军队拼命将努尔哈赤救回,伤重的努尔哈赤见宁远城久攻不下,而自己的士兵又伤亡惨重,只有下令撤军。宁远之战最终以明军获得胜利而告终。宁远大捷的历史背景明朝的历史是十分复杂的,尤其是明朝后期,朝廷党争激烈,边关的战役似乎也和朝政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由袁崇焕指挥的,明军第一次战胜后金军队的宁远大捷的历史背景也正是如此。明朝末年,朝廷中党争激烈,主要分成东林党和阉党两派。在天启皇帝的时候,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党占据了上风,大肆迫害东林党人士。在另一方面,东北边境的女真族势力的崛起,以努尔哈赤为首的建州女真统一了东北地区,对明朝开始用兵。原本女真族是明朝的藩镇,怎么会对他们的宗主国用兵呢?史载,明朝在一次战斗中,误杀了努尔哈赤的祖父和父亲,因此努尔哈赤怀恨在心,等到他势力逐渐强大,便以“七大恨”告天,开始进攻明朝,并攻占了明朝的许多城池,赢得了萨尔浒之战的胜利。明朝派遣孙承宗为蓟辽督师,抵御后金的入侵。在孙承宗督辽期间,没有发生重大的战役。但是由于孙承宗属于东林党,因此很快遭到了阉党的排挤,以魏忠贤的党羽高第取代了他。努尔哈赤趁着明朝边关易帅的时候,发动六万大军入侵明朝辽东地区,企图攻占山海关。但是孙承宗虽然走了,但是他在任期间,培养了一大批军事人才,比较著名的由袁崇焕、赵率教、祖大寿、满桂等人,这些人依然在由孙承宗建立起来的,足以和满清八旗相抗衡的“关宁铁骑”中担任着重要的军事职务。而指挥宁远大捷的,正是袁崇焕。然而新上任的高第面对后金的进攻,下令将关外的所有军队全部撤入山海关之内坚守。唯有袁崇焕镇守的宁远宁死不撤,因此在后金大军兵临城下的时候,宁远城实际上已是一座孤城。但是袁崇焕凭借着其个人杰出的军事才能,击退了后金的进攻。从宁远大捷的历史背景来看,这场战役明军胜利,看似偶然,实则是必然。因为在孙承宗和袁崇焕的训练下,当时在山海关一带的士兵素质都有了显著的提高,工事也得到了修复和增加。宁远大捷的真相在宁远大捷之后不久,后金的统帅努尔哈赤就因病去世。关于宁远大捷的真相,众说纷纭,有的说是全赖袁崇焕的殊死抵抗,有的说是因为皮岛总兵毛文龙的背后偷袭。那么隐藏在历史背后的宁远大捷的真相是怎么样的呢?天启九年初,努尔哈赤一直惧怕的孙承宗被调任,他趁着明军换帅的时机,发动六万大军,悍然入侵明朝的辽东。在宁远城下,他遭到了袁崇焕的阻击,连攻数日不下,最后只好撤退。在这场战斗中,努尔哈赤本人也受了重伤。根据朝鲜人李星龄所写的《春坡堂日月录》中所说,努尔哈赤不仅受了伤,而且是极不甘心的回去的。他这里的不甘心恐怕是有两个原因,首先是他纵横沙场数十年,从无败绩,想不到却输给了一个进士出身的儒士,因此“懑恚而归”。另一个原因,是因为他不得不回师,因为在这个时候,毛文龙已经派兵突袭了后金的永宁,努尔哈赤不得不回师救援。说努尔哈赤因宁远而死,也对也不对。在宁远之战的时候,努尔哈赤确实受了伤,但似乎伤势不是他致命的原因。因为他在同年四月,还发动过一次征讨蒙古喀尔喀的战役,并且获得了胜利。而他的死亡,足足和宁远之战想去八个月。因此看到他龙精虎猛的样子,说他被红衣大炮炸死的说法,确实不成立。在从史书中可以看出,他一直对宁远之战的失败耿耿于怀,甚至在宁远之战结束的时候,还和袁崇焕通过信,两人商定约个时间再打一场。但由于毛文龙突袭了永宁,所以这个约定就黄了。这宁远之战似乎造成了他的心理阴影,因此他的死,和宁远之战的失败,也是有分不开的联系的。至于宁远大捷的真相究竟如何,还需读者自己解读,这毕竟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宁远大捷的结果宁远之战是发生在明清交替之际的一场重大战役,明朝方面称之为“宁远大捷”。宁远大捷的结果以明军胜利,后金失败而告终。这是明军第一次战胜后金的战例,极大地鼓舞了明朝军队的士气,打击了后金的气焰。后金趁着明军在辽东的督师更换之际,趁机发动六万大军,入侵辽东。在宁远着实算是碰到了一枚硬钉子。想当年,努尔哈赤十三副铠甲骑兵,每战必胜,而且大多数战役都是以少胜多。尤其是萨尔浒之战,数十万明军都毁于一旦。他根本就没有把宁远这个仅有不到两万守军的小小城池放在眼里,但是袁崇焕却给予他当头棒喝,后金连续攻城四天,不仅没能迈入城中一步,反而自己死伤无数。明朝宁远大捷的结果也导致了后金的统帅努尔哈赤的间接死亡。在宁远之战中,努尔哈赤见宁远城久攻不下,恼羞成怒,亲自上阵指挥,结果被明军的红衣大炮击伤。他不得不下达了撤退的命令,这是他从起兵一来第一次失败,也是他一生的战绩中唯一的一次失败。史载,在战后,努尔哈赤是“大怀忿恨而回”。他觉得宁远之战打得实在也憋屈了,于是想找个地方撒气。于是他盯上了觉华岛。觉华岛位于海上,因为后金没有水军,因此明军在岛上没有设防。当时正值奇寒,海面结冰,后金起兵踏冰而行,屠杀了岛上的一万四千名明朝子民。虽然在觉华岛取得了胜利,但宁远之战依然是努尔哈赤永远也抹不去的伤痛,他忧愤成疾,再加上在宁远之战时所受的伤势又复发,于同年八月十一日,死于?鸡堡。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一种小幸福
百家号 最近更新:
简介: 幸福,就是在不经意间经历的小美好。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