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滑翔机实施武装突袭3战斗机操作战斗的优缺点

二战德国签署兰斯投降书内幕:斯大林拒绝承认_新浪军事
二战德国签署兰斯投降书内幕:斯大林拒绝承认
  参考消息网5月14日报道 俄罗斯战略文化基金会网站5月6日发表题为《兰斯投降书:“不能取消,也不能承认”》的文章称,越来越多的欧洲国家拒绝按照传统在5月9日庆祝二战结束。最近波兰也加入到这一行列,该国议会通过法律确定5月8日为民族胜利日,同时取消5月9日为胜利和自由日。
  此举的目的是削弱苏联在粉碎德国纳粹和构建战后世界秩序中的作用。波兰议员在法案前言中写道:“波兰没有理由接受苏联对战争结束的解释。须知随着二战在欧洲的终结,被红军占领的国家成立未经选举的政府,确立非民主政治体制,这很难被看作是自由的胜利。”
  但即便是那些忠于俄罗斯的国家和政治家,为了欧洲大西洋“团结”,也在寻找正式理由修改沿用了几十年的胜利日。他们把德军5月9日凌晨在卡尔斯霍斯特签署无条件投降书之前的兰斯事件当成借口。
  美军尽了盟友义务
  日,德军最高统帅部作战局局长阿尔弗雷德&约德尔抵达盟军最高统帅艾森豪威尔将军总部所在地、法国东北小城兰斯。希特勒自杀后成为德国总统兼最高统帅的海军上将邓尼茨授权其签署在西线作战的德军投降书。艾森豪威尔坚决要求约德尔签署包括东线在内的各战线全面无条件投降书,当时法西斯军队还在该条战线负隅顽抗。
  艾森豪威尔早在5月4日就知会苏联最高司令部约德尔即将来访。他在给红军总参谋长安东诺夫将军的信中通报,准备接受西线所有德军的投降,同时将建议邓尼茨“就现在抵抗红军的全体部队投降事宜与苏联最高司令部取得联系”。公允地说,美国将军尽了盟友义务。他强调:“我所接受的投降将是纯军事上的,与盟国领导人将向德国提出的政治经济条件无关。”艾森豪威尔还希望,东西线德军的投降最好在时间上协调一致,以便同时停战。
  约德尔5月6日深夜通过广播电台向在弗伦斯堡(德国政府当时所在地)的邓尼茨转达了最后通牒。5月7日下午,邓尼茨也通过广播电台授权将军签署各战线德军无条件投降书。
  苏联代表参加仪式
  艾森豪威尔履行了致安东诺夫信中的承诺,让苏联代表苏斯洛帕罗夫将军参加签字仪式。据时任红军总参谋部作战部长的什捷缅科将军回忆,5月6日晚,艾森豪威尔派副官邀请在巴黎的苏斯洛帕罗夫速速前往兰斯。艾森豪威尔在见到苏联将军后告诉后者,约德尔提出“对英美军队投降和与苏联作战”,但自己坚决拒绝了(撇开苏联)单独订立协议。盟军最高统帅要求苏斯洛帕罗夫向莫斯科汇报全体德军投降议定书正文,并代表苏联参加签字仪式。仪式已定于日2点30分举行。
  议定书草案规定德国政府当时控制的所有海陆空武装力量无条件投降。全部德军应留在他们的阵地,而德军司令部应保证执行盟军最高统帅和苏联最高总司令部的一切命令。
  苏联军事代表团团长当即向莫斯科发电报,请求马上指示。由于仪式开始前没有收到回复,苏斯洛帕罗夫只得在文件上签字。什捷缅科后来写道:“同时,为确保苏联政府必要时还能对随后事态施加影响,苏斯洛帕罗夫对文件作了补充说明:该军事投降议定书不排除今后任何盟国政府可要求签署另一份更加完备的投降书。艾森豪威尔和其他国家的代表同意了这项说明。”
  美国史密斯将军代表西方盟军、苏斯洛帕罗夫代表苏联、约德尔和弗里德堡海军上将代表德国在法国将军斯瓦兹见证下签署了投降书。投降书应于中欧时间5月8日23点(莫斯科时间5月9日1点)生效。
  莫斯科下令不签字
  直到仪式结束后,莫斯科的回复才姗姗到来。苏联当局下令不得签署任何文件。什捷缅科在回忆录中解释莫斯科反应迟缓的原因是,向斯大林呈交苏斯洛帕罗夫的电报和起草回复用去了几小时。这种说法未必令人信服。真实原因在另一方面。
  苏联领袖完全有理由怀疑,东线德军司令部是否会履行兰斯投降议定书。斯大林比苏斯洛帕罗夫得知了更多情况,那就是:邓尼茨在拿到兰斯议定书文本后,下令东线部队尽快西撤,在苏联集中动武前不要停留。何况约德尔在签署投降书的同时,以“联络不畅”,无法立即通知部队全面投降为由,争取到了45小时的延迟,即从议定书签署到其生效的时间。在德出版的约德尔生平传记中写道:“大量东线难民和士兵利用这段时间避免了被苏军俘虏。”
  国际政治也决定了斯大林的立场。西方盟友安排在所属部队战区签署德军投降议定书,是想突出自己在战胜德国中的作用,苏联领导人把这理解为降低苏联的作用,而这一作用是决定性的:正是在苏德战线上消灭了敌人73%的有生力量和75%的武器装备。
  基于上述原因,斯大林拒绝了丘吉尔和杜鲁门一致在5月8日正式宣布战胜德国的建议。他在5月7日致每位西方领导人的私人信函中给出了理由:“东线德军的抵抗没有减弱”,并指出有必要等到投降生效的那一刻,即中欧时间5月8日23时。尽管盟国领导人没有采纳斯大林的意见,他还是让丘吉尔和杜鲁门承认兰斯议定书是一份初步文件。
  斯大林表示:“盟国在兰斯签署的协议不能取消,但也不能承认。作为最重要的历史性文件,投降书不应在战胜国领土,而应在发动法西斯进攻的柏林签署。且投降不应被单方面接受,而务必要由反希特勒联盟所有国家的最高司令部接受。”
  这正是日在柏林郊区卡尔斯霍斯特发生的事。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资料图片:日,在法国兰斯举行了首次德国投降签字仪式,图中左一为苏联代表苏斯洛帕罗夫将军。
  【延伸阅读】迅雷不及掩耳!全景式回顾二战闪击战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闪击战,又名闪电战,是指充分利用飞机、坦克的快捷优势,以突然袭击的方式制敌取胜。闪击战具备3大要素:快(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发动突然袭击)、准(针对某一特定目标或地域实施攻击)、狠(集中兵力兵器猛攻)。二战初期,德日法西斯为迅速达成侵略目的,曾多次使用闪击战术,并一度取得暂时的战场优势。本图集所展现的,就是二战期间闪击战在欧陆和亚太战场显露狰狞的一幕幕历史瞬间。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有一种观点认为,闪击战术是由二战德军名将古德里安创建的。然而,英国著名军事思想家利德尔·哈特在所著《战略论》一书中却写到,纳粹德国的闪击战术“都是中古时代蒙古人成吉思汗已使用过的方法”。13世纪,欧亚军队多以步兵和重骑兵为主,而当时的蒙古军却是清一色的轻骑兵,具有突击力强、灵活多变的特点,适合远程奔袭。所以,蒙古军的轻骑兵恰如二战中的机械化部队,往往利用速度优势对敌进行大迂回、大穿插、大包围,从而最终打得对方措手不及。图为描绘蒙古军西征时大败欧洲骑士的画作。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蒙古军队以令人惊叹的辉煌战绩,创造了农牧时代的闪电战奇迹。图为在中东作战的蒙古军。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目前,西方主流看法认为闪击战术有3大理论渊源,首先是德国军事家施里芬的”战略迂回和包围, 实施速决歼敌“的观点。图为德国陆军元帅阿尔弗雷德·冯·施里芬伯爵。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甚至有一种说法,称二战时期纳粹德国闪击战的概念就脱胎于一战前德国制定的施里芬计划。图为该计划示意图。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闪击战术的第2个理论渊源来自意大利军事理论家G.杜黑关于”使用空军力量对敌方战役战术目标、指挥中枢、交通枢纽实施空中打击,以及和地面部队进行协同作战”的观点。图为日,法国上空的德军多尼尔17Z轻型轰炸机群。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第3个理论渊源则是英国军事理论家J.F.C.富勒关于“组织多路强大快速坦克纵队,在航空兵强有力掩护下,突破敌防线,快速深入敌军纵深,直捣敌军首脑机关,使敌陷于瘫痪”的观点。图为日,准备向苏联纵深发起进攻的德军装甲部队,近处为一辆Sd.Kfz-250半履带装甲车。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日纳粹德国入侵波兰,堪称现代闪击战术的第一次大规模运用。图为1939年9月德军飞机轰炸波兰境内目标。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凭借空中优势,并通过运用快速重兵集团在对手防御纵深实施迂回合围,纳粹德国仅1个月时间就灭亡了波兰。图为1939年9月,2辆德国党卫军“阿道夫·希特勒警卫旗队”(即后来的“阿道夫·希特勒卫队装甲师”的前阵)坦克在横渡布速拉河(波兰最长河流维斯瓦河的支流)。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反观当时的波兰军队,战略战术思想乃至部分武器装备却还停留在中世纪,如此焉能不败?图为日,波兰骑兵部队渡河开赴战场。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征服波兰后,希特勒挥师西向,兵锋直指英法等西欧国家。日5时30分,在从北海到马奇诺防线之间的300多公里战线上,德军A、B、C这3大集团军群,向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发起大规模进攻,揭开了入侵法国的序幕。图为日,德军先头侦察部队进入卢森堡境内。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德军B集团军群首先以空降部队对荷兰和比利时境内的重要桥梁及要塞设施实施突袭。这突如其来的打击立即造成了荷、比军队的慌乱,并因此迫使集结在法国北部的英法军队主力越过法比边境火速驰援,而此举正中希特勒下怀。图为日,德国伞兵在比利时艾本要塞上方空降发动突袭。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940年5月,对英法联军发动空袭的德国斯图卡俯冲轰炸机群。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正当B集团军群吸引了英法主力之时,C集团军群也摆开架势,对法国马奇诺防线实施佯攻,导致法国统帅部对于是否该从南方战线撤回部队犹豫不决。图为日,已变成一堆废物的法军马其诺防线。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就在英法主力被调离法国的节骨眼,5月10日凌晨,德军担任中路主攻的A集团军群穿越阿登山脉110公里长的峡谷深入法国境内。3天后,德军成功强渡马斯河,此举不仅打开了通往巴黎和英吉利海峡的道路,更将在比利时境内作战的英法主力陷于被包抄的危险境地。图为日,法国投降的前一天,德国坦克从桥上跨越位于法国东北部的埃纳河。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由于已丧失制空权,70余万英法联军主力只得且战且退,最终从敦刻尔克撤出30多万人,而法国维希政府也在6月21日向德国投降。图为1940年,英军从比利时弗兰德斯撤退后,沿途遍布阵亡士兵的尸体和被摧毁或遭遗弃的军车。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日,纳粹德国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出动3个集团军群,挟仆从国(意大利、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芬兰)共计190个师、3700辆坦克、4900架飞机、47000门大炮和190艘战舰,共550万人,在航空兵支援下发起代号“巴巴罗萨”计划的大规模作战行动,以闪电战的方式兵分3路突袭苏联。侵苏战争既是德国法西斯集团发动的最大规模的闪击战,也是人类历史上对抗烈度最高的战争之一。图为日,德军在装甲车支援下向一处燃烧的苏联农庄发动进攻。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开战仅10天,德军就突进苏联境内600公里。第一天的战斗,苏联红军便损失1200架飞机和大量坦克、火炮等重武器,上百个师的部队遭敌人包围、歼灭。图为1941年“巴巴罗萨”行动初期,苏联南部地区,一名德军士兵从阵亡的苏联坦克手和燃烧的BT-7轻型坦克旁走过。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德国入侵苏联不久,便俘获了数以百万计的战俘。图为日,大批苏军战俘被用火车运往德国集中营,其中仅有少数人得以幸存。当时战况之惨烈还可从以下对比数据中看出——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其他战场相比,苏德战场最突出的特征就是军事冲突极为激烈。整个卫国战争持续了1418天,其中有1318天(占总天数的93%)处在前线激烈的攻防战期间。而在年间,苏德战场集中了德国法西斯集团的主要打击力量。据俄罗斯学者统计,苏军独自抵御了德国及其仆从军的607个师,包括最有战斗力的190个至270个师。而同时英美联军在北非、意大利和欧洲其他地区面对的仅仅是德国法西斯集团的176个师,且后者大多数为战时仓促组建的。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尽管初期得手,但德军在幅员辽阔、河川纵横的苏联境内日渐“缺乏后劲”。图为日,德军坦克正在渡河。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日,德军集中74个师约100万人,在1700辆坦克、11000门火炮支援下,发起意在夺取莫斯科的“台风”攻势。图为1941年11月,德军向靠近莫斯科的战线运送物资。当地的严寒气候让德军闪击战的效果大打折扣——不过,也有说法认为德军进攻莫斯科时气温并不算很低,最冷时也才-7℃,10月份还下过几场大雨。或许真正给德军后勤运输造成麻烦的,是未上冻而泥泞不堪的道路。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危急时刻,苏联进行了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工业转移计划,东迁的设备、物资超过100万节车皮,同时从西伯利亚、中亚、远东地区调来25万人的精锐预备队,并以朱可夫为核心重组了西方面军的部队和防线。日,正当德军迫近莫斯科之时,苏联统帅部毅然按时组织了红场阅兵,受阅部队在阅兵结束后直接开赴前线。图为当时的阅兵照片。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依托简陋的工事和落后的装备,苏联军民与法西斯侵略者在莫斯科城外展开输死搏杀。那句震撼世界悲壮口号“俄罗斯虽大,但我们已无路可退——我们身后就是莫斯科!”就是在莫斯科保卫战期间喊出来的。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日(注:就在12月5日,莫斯科地区气温骤降至-40℃),苏联发起反击,一举突破德军防御并将其击退200至300公里,莫斯科保卫战以苏联胜利而结束,德军损失了50多万人和大量的技术装备,这也是不可一世的纳粹德国在二战中第一次遭受重大损失。此役不仅使莫斯科转危为安,也拉开了德军闪击战术走向破产的序幕。图为描绘莫斯科保卫战的画作。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德军在莫斯科会战失败后,被迫放弃全面进攻,于1942年夏在苏德战场南翼实施重点进攻,企图攻占高加索油田和斯大林格勒,切断苏联红军的战略补给线。起初,德军势头很猛,但之后便陷入了惨烈的巷战中。战斗最激烈时,德军每天报销1个团。图为1942年10月,苏军士兵在斯大林格勒“红十月”工厂的废墟内作战。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日,苏军反坦克炮阵地准备迎击来犯的德国装甲部队。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943年初陷入巷战的德军。此时,前者的闪击战术已毫无用处。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到1942年底,原本是进攻方的德军反被苏联红军分割围困在斯大林格勒的若干孤立地区。由于外援断绝,1943年2月初,被困的约10万德军只得投降。图为1943年3月的东线战场,苏军已逐渐取得主动权,德军的闪击战术再难有施展机会。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据西方学者估计,轴心国军队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伤亡85万人,其中75万人阵亡或受伤,9.1万人被俘。图为日,斯大林格勒西南一条公路上倒卧的德军尸体。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943年7月中旬打响的库尔斯克会战是德军最后一次对苏联发动的战略性大规模进攻。尽管德军妄图重演1941年战争初期的一幕,用闪击突袭的方式扭转颓势,但历经数载战火磨砺的苏军却再也不会给敌人机会。图为库尔斯克战役中的德军虎式坦克,其为人诟病的机动性实际上已不适合发动闪击战。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由于苏军防御得当,加之战役后期英美盟军在西西里岛登陆(迫使大批德军回援南线),损失了至少36万(西方学者统计)精锐部队的希特勒丧失了继续同苏联红军作战的勇气和信心,从而导致纳粹德国最后一次夺回东线战略主动权的企图破灭。图为描绘库尔斯克会战的画作。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正是苏联军民以巨大的民族牺牲和物质损失为代价,才换来了消灭纳粹德国及其仆从军75%的坦克、75%的飞机,74%的火炮和72%的作战人员的辉煌战果。有数据显示,在苏德战场,纳粹德国(及其仆从军)平均每天损失55架飞机、118门火炮、34辆坦克。图为日,斯大林格勒西南一处停放着大量被缴获的德军坦克。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赖闪击战以逞凶的纳粹德国,就这样败在苏联军民的铁拳下,最终走向灭亡。图为纳粹德国投降后,大批德军重武器在莫斯科被“公开示众”。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而就在莫斯科保卫战已进入关键时刻之际,远在万里之外的亚太战场上,一场以海空军唱主角的闪击战又打响了。日清晨,日本海军航母舰载飞机和潜艇突袭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在夏威夷的基地珍珠港以及美国陆军和海军在瓦胡岛上的机场。太平洋战争由此爆发。图为日,日军舰载机正准备从“赤城”号航母上起飞,前往轰炸珍珠港。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此次袭击让美国太平洋舰队损失惨重,44艘船舰被击沉,2403名美国军民丧生,仅“亚利桑那”号这一艘战舰,就有1177名烈士遇难。图为中弹倾覆的“亚利桑那”号战列舰。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美方还损失战斗机188架,另有159架受伤。图为日,日军飞机拍摄的袭击珍珠港照片,远处腾起冲天浓烟的是卡希姆基地。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日寇对珍珠港的袭击从短期和中期的角度来看是一次辉煌的胜利,它的结果远远超过了计划者最初的设想。此后的6个月里,美国海军在太平洋战场上无足轻重。而没有了美国太平洋舰队的威胁,日本对其它列强在东南亚的力量可以彻底忽略。由于掌握了制海空权,尚未机械化(甚至都还没有摩托化)的日本陆军也在东南亚玩起了“夺岛闪击战”,迅速占领了整个东南亚、太平洋西南部,势力一直扩张到印度洋。图为太平洋战争初期,沿马来半岛南下突进的日军95式坦克纵队。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日本对东南亚发动的闪击战之所以得手,与其说是靠战斗,还不如说是由于对手太差劲。图为行进在菲律宾主岛腹地的日本自行车(银轮)部队。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然而,从长的角度来看,袭击珍珠港对日本而言是一个彻头彻尾的灾难。事实上,就连策划珍珠港事件的山本五十六本人都预言即使对美国海军的袭击成功,己方也无法最终赢得战争。因此,山本五十六很早便清醒地提出:我们只是唤醒了一个巨人,必须在巨人尚未起身之前,完成袭击珍珠港未竟之事业,彻底击毁美太平洋舰队。而后来的战局发展果如他所料——日,美日海军爆发中途岛海战。在这次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航母大对决中,美军只损失1艘航空母舰、1艘驱逐舰和147架飞机,阵亡307人;而日本却损失了4艘大型航空母舰、1艘巡洋舰、332架飞机,还有几百名经验丰富的飞行员和3700名舰员。日本海军从此走向失败。图为描绘这次海战的画作。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图为日中途岛战役首日,正在海上机动以规避美军B-17轰炸机的日本“飞龙”号航母。美国海军首脑事后评价道:“中途岛战斗是日本海军350年以来的第一次决定性的败仗。它结束了日本的长期攻势,恢复了太平洋海军力量的均势”。同时,此战还给日军高层造成了难以愈合的创伤,这一痛苦的回忆直到二战结束一直挥之不去,使他们再也无法对战局做出清晰的判断。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二战期间的最后一场闪击战也发生在远东,但进攻方却不再是当年猖狂一时的轴心国集团,而换成了兵强马壮的苏联红军。日晚间,也即德国法西斯失败3个月以后,苏联正式对日宣战,兵锋直指日本关东军盘踞的中国东北和朝鲜半岛。此役,苏军集结了3个方面军,包括11个合成集团军、1个坦克集团军、3个空军集团军和1个战役集群,共辖80个步兵师、2个坦克师、2个摩托化师,另配属40个机械化旅和坦克旅,总共150余万人、26137门火炮和迫击炮、5556辆坦克和自行火炮、3446架飞机,兵力、火力之强大,实非几十万缺***少炮的日军所能比拟。图为苏军占领哈尔滨火车站。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由于在主要突击方向上均未遭到日军顽抗,苏军百万雄师一路顺风顺水,连他们自己都坦言最大的敌人是道路、河流、气候以及糟糕的后勤。图为1945年8月,苏军装甲部队进入大连,换言之,前者已经从内陆打到了海边。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尽管关东军主力于8月16日陆续投降,但局部激战却一直持续到9月初。为期1周的主要战斗,苏军共毙、伤、俘日寇约60万人,缴获坦克686辆、飞机861架、各种火炮1836门、自行火炮15门、机***13099挺、步***约30万支、迫击炮掷弹筒2474门及其他大量军用物资。至此,曾在欧亚沙场上大放异彩的闪击战暂告一段落,而下一回它再次露出狰狞面目,主战场已经变成了1956年的中东地区(第二次中东战争)。
  ( 09:33:00)
  【延伸阅读】以身许国!二战中那些无畏的游击队员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游击队是在敌统治区、敌占领区、接敌区,以分散、流动、袭击的作战方法打击敌人的一种非正规的武装组织。游击队更多的具有一种悲壮色彩——四面皆敌、没有物资没有支援,这是卫国御辱的最后一种手段,反应出的是一种宁死不屈的气节。二战期间,遭到法西斯铁蹄蹂躏的山河涌现了大批坚持战斗的游击队,他们毫无畏惧,他们不知疲倦,他们代表各自国家各自民族最引以为傲的品质,下面我们这组图集展现的就是这一群体在二战中的英勇表现。图为日,在列宁格勒拍摄的苏联游击队。年长者与年幼者都投入到了国家救亡战争,这个画面冲击让一个国家的不屈意志生动显现。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无分老幼,无分男女,俗语说让女人远离战争,但是为了抗击侵略,她们毅然拿起***去战斗。图为二战期间的苏联女游击队员。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在苏联卫国战争中,苏联红军的每一次胜利几乎都离不开苏联游击力量的支援。图为1943年,苏联游击队员。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在近4年的时间里,苏联游击队没有给德国法西斯任何喘息机会,它们的积极活动相当于在德军后方开辟了“第二战场”。图为1942年10月,一个苏联游击队正在做战前准备。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没有资源没有支持,游击队员只能靠缴获来支持战斗,比之正面战场则更加残酷。图为1943年4月,一个苏联游击队员一边冲锋一边捡起德军的机***。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四面皆敌的处境以及侵略者的残忍都让游击队时刻处于危险之中,为国捐躯或许就在不遥远的明天。图为1942年,德军正在审讯抓获的苏联游击队员。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活跃在白俄罗斯的苏联游击队,甚至在优势敌人的围剿中建立了一个“游击队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成为世界战争史上的奇迹。图为苏联游击队,中间是一位小战士。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由于身处敌占区,苏联游击队大多以小部队形式活动,每支部队一般有几十人的规模。图为苏联游击队。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苏联游击队实施了一系列破坏敌人通信和交通设施的行动,将德军在白俄罗斯境内的铁路运输能力降低了近40%,大大延缓了德国法西斯的推进速度,打乱了敌人囤积物资和集结部队的计划。图为1943年8月,正在破坏德军运输铁路的苏联游击队。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苏联游击队员正在学习使用手榴弹。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在艰苦的条件下,游击队战士们在战斗生活中处处体现出了勇敢、友谊和关爱的精神。图为一大一小两个苏联游击队员,画面很是温馨。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由于游击队员的活动,德军的士气严重受挫。图为苏联游击队。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在一个法西斯军官的日记里有这么一段话:“到处都是,森林里,沼泽里,都是复仇者的身影……真糟糕,我再也不想碰到类似的事了。我不能和幽灵作战。现在我正在写日记,恐惧地看着太阳落下……黑夜来临了,我觉得好像从黑暗中听到了什么,一些阴影正向我们逼近,可怕的恐怖正包围着我……”图为二战期间战斗在克里米亚的苏联女游击队员。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在德国占领白俄罗斯的1400多天里,“游击共和国”组建了1000多支游击小队,指挥近40万名战士在白俄罗斯全境展开各类军事行动,还有大约40万当地居民协助了游击运动。图为1943年拍摄的苏联游击队员。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随着1944年7月白俄罗斯全境获得解放,“游击共和国”也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但它的英雄儿女却没有停止战斗,大约18万名游击队员被改编为正规军,伴随着红军西进的洪流,一直打到了柏林。图为苏联游击队。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中国***领导的抗日敌后战场,广泛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八路军、新四军、华南游击队、东北抗日联军和其他人民抗日武装力量奋勇作战。上图左:地雷战。上图右:地道战。下图左:破袭战。下图右:水上游击战。新华社发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东北抗日联军可以说是中国***领导的抗日力量中非常特殊的一支军队,他们最早投入抗日战争,他们所处的环境也是日本侵略者经营已久,他们的危险实无法用言语能表达。图为抗联第一路军第二方面军之一部。新华社发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这是东北抗日联军骑兵部队。新华社发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图为东北抗日游击队队员英勇地打击日本侵略军。新华社发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敌后战场钳制和歼灭日军大量兵力,歼灭大部分伪军,逐渐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主战场。图为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民兵在进行军事训练。新华社发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东江纵队是开辟华南敌后战场和坚持华南抗战的人民抗日游击队主力部队之一。图为东江纵队在战斗中袭击敌人。新华社发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在反“扫荡”、反“清乡”的斗争中,华北平原敌后军民创造了很多有效的歼敌方法,发展了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狠狠打击了日寇。?图为配合主力屡建奇功的冀中白洋淀民兵游击队打击来犯日军(1944年摄)。新华社发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这是琼崖纵队出发袭击敌人。新华社发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法国抵抗运动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为抵抗纳粹德国对法国的占领和维希政权的统治而组织起来的抵抗运动。图为1944年,中间的姑娘是法国抵抗组织的18岁女战士。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抵抗运动的单位主要是武装起来的小组织,他们以游击战方式进行武装对抗,同时发行地下报纸,传递第一手情报,救助落于敌后的盟军士兵和飞行员逃出占区。图为1944年,这位法国抵抗组织的女战士曾抓获25名纳粹分子。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944年法国抵抗组织战士正在休息。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法国抵抗运动在霸王行动和龙骑兵行动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通过提供“大西洋壁垒”防御状况和德国国防军动向及序列的军事情报,使得盟军能够在这两次行动之后迅速在法国境内推进。图为1944年8月,法国抵抗组织的战士。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法国抵抗组织破坏电网、交通设施和通讯设施等活动以抵抗纳粹统治。对于战时乃至战后的法国来说,抵抗运动同时还具有很大的政治和精神意义,它抵抗对法兰西民族的威胁,以行动实现了这一民族的爱国情怀,与通敌的维希政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图为1944年,法国抵抗组织在巴黎设置路障抵抗德军。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在诺曼底和普罗旺斯登陆之后,法国抵抗运动被正式组织为法国内务部队。1944年法国内务部队的人数有近100,000人,在此后得到快速的增长,次月数量便翻番,在同年10月便达到400000人。图为1944年8月的巴黎,法国抵抗组织正在战斗。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在德国法西斯占领南斯拉夫后,以铁托为首的南斯拉夫***领导武装起义,开始了4年艰苦卓绝的反法西斯游击战争。图为1944年9月,铁托和其他南斯拉夫游击队高层开会。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德军士兵正在排查南斯拉夫游击队。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南斯拉夫为了救亡图存几乎是把自己的“种子粮”都拿了出来,很多的孩子和知识分子都拖入战斗。图为1944年拍摄的那斯拉夫游击队,大多队员都是稚气未脱的孩子。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南斯拉夫女游击队员。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在二战中,南斯拉夫的游击战争是最大的敌后战场,它牵制和消灭了德国法西斯的大量有生力量,南共领导的游击队也发展到了80万人。图为南斯拉夫游击队。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血雨腥风的战争年代,身处敌人包围的环境里,游击队员们进行了不屈的抗争。图为1944年,菲律宾游击队领导人涅韦斯·费尔南德斯向美军展示自己是如何用长刀杀掉日本鬼子的。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944年,希腊游击队。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希腊游击队。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944年8月,意大利佛罗伦萨的游击队。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意大利游击队。
  ( 08:19:00)
  【延伸阅读】二战美女何其多!勇气与颜值双爆表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日在加利福尼亚州,电影演员艾达·卢皮诺作为紧急接线员正在工作。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日,德国柏林,一组德国女孩排成行参加由纳粹青年运动支持的音乐文化培训。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这位光彩照人的法国女抵抗战士名叫西蒙娜,当时她年仅18岁,照片摄于1944年。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日,法国抵抗运动的战士,其中这位女战士在2天内打死2名德国军人——看起来有点像西蒙娜。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法国女战士,感觉还是西蒙娜。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莱妮·里芬斯塔尔,著名的德国女导演,她拍摄的《意志的胜利》被誉为最成功的纪录电影。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日,西班牙内战期间,西班牙拥护共和政府的士兵正在教妇女射击,以便保卫巴塞罗那,抵抗弗朗西斯科·佛朗哥率领的法西斯叛乱部队。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日在纽约,正在制作宣传海报的女工。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日,美国电影女演员教授经验,战时女工头发太长可能引发危险。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日,意大利的女游击队。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法国抵抗组织女战士。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944年战斗在克里米亚的苏联女游击队员,看得出她们来自多个民族。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米兰街头的意大利女游击队员。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日,菲律宾第一支女子游击队的队员正在进行射击训练。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美丽的法国抵抗组织女战士。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944年法国巴黎,一名德国军人被击中,一个法国妇女冲到旁边捡起***继续巷战。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柳德米拉·帕夫里琴科,苏联英雄,二战时期最知名的苏联女狙击手。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日,日本军工厂里检查子弹的女工。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日,美国大学里正在接受步***训练的女学生。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日在伦敦,警报响起,负责辅助防空部队的女兵迅速向高炮跑去。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日,77岁的美国老太太在珍珠港袭击事件发生后高调宣誓:如果祖国需要我随时可以拿***去战斗。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日,为空军服务的女兵正在接受高强度训练。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日,德国已经开始入侵波兰,华沙妇女走上街头表达守卫首都的决心。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944年8月在巴黎,一位德国妇女正在利用从德军手中缴获的武器同德军作战。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日,帮助英国防空部队排查德国轰炸机的姑娘。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日,随着作战部队一起登陆诺曼底的美军女护士们。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两名德国通讯女兵正在工作。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943年2月,女摄影记者身着飞行员制服在战机前面照相留念。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941年,被德国军人带入森林的波兰妇女,随后她们将被处决。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日在伦敦,医生和护士正在整理被炸毁的医院。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941年4月在柏林,希特勒向为纳粹战机研制做出贡献的女工作人员授予二级铁十字勋章。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日,马萨诸塞州的女子消防队员摆出象征胜利的姿态。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日,一群美国女护士在纽约进行防毒气攻击演练。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一位在利比亚服务的女护士。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日,苏联远东地区的拖拉机女驾驶员正在耕种。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日,被派往非洲的美军护士队伍。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942年10月,美国加利福尼亚州道格拉斯飞机公司的女工正在制造A-20攻击机。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日,宋美龄在美国参议院发表演讲,呼吁美国支持中国的抗日战争。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943年4月左右,在波兰被德国党卫军逮捕的犹太反抗者。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日,马萨诸塞州的美国女工正在检查防空气球。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日,在中国云南战场,一位女护士正在给一名伤兵处理伤口。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944年,在斯大林格勒大街上游行的苏联红军。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日,正在接受防毒装备使用培训的女护士。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日,苏联农妇向德军战俘挥拳。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日,罗马尼亚的男女老幼都参加挖壕沟以应对坦克攻击。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944年7月,一名妇人正在接受审判,她被指控涉嫌策划刺杀希特勒。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日,一名妇人涉嫌在德国统治期间为德军服务而被剪掉头发。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日,随着战事发展不利,更多的德国女孩被征召入伍。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日在纽约等待上船的美国女兵部队。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日,被逮捕的负责看守集中营女党卫军,她们的残忍丝毫不逊于那些男性党卫军。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945年4月,被英国军队解放的集中营里关押的妇女儿童。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二战期间,三位苏联女游击队员。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日,美国老妇人展示自己1943年的照片,当时她是空军服务团的战士。
  ( 14:15:00)
  【延伸阅读】天降未必神兵!那些悲催的二战空降行动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空降兵及其行动属于二战中最著名也最惊心动魄的插曲。而这也是精英部队的光环和官方宣传机构的报道留给人的印象。但这种形象通常只符合空降部队参与的有限的突击行动。相反,其大规模行动更像是灾难而非胜利。本图集所展现的,就是二战期间最著名的4次失利或遭受严重损失的大规模空降作战行动。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克里特岛空降战役(德语:Luftlandeschlacht um Kreta,希腊语:Μ?χη τη? Κρ?τη?)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希腊战役的一部分,爆发于希腊克里特岛的战事。战斗开始于日早上,德国发动代号“水星”(德语:Unternehmen Merkur)的军事行动,空降入侵克里特岛。防守该岛的为希腊抵抗军及盟军。里特岛位于东地中海,在爱琴海与地中海的交汇处,是地中海第五大岛,也是爱琴海最大的岛屿,战略地位极为重要。图为克里特岛之战示意图。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描绘克里特岛英国守军注视德国伞兵实施空降的画作。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对德军而言,占领克里特岛既可控制东地中海,威胁英国在地中海区域和中东的阵地,保卫罗马尼亚油田免遭英军空袭,又可将该岛作为入侵中东的前进基地。图为描绘德军伞兵在克里特岛空降作战的画作。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日,希特勒签署入侵克里特岛的第28号命令。由于驻守在亚历山大港的皇家海军控制了克里特岛一带的水域,因此任何登陆作战的决定将会是从空中优先考虑多于从海上,以减低战役风险,加上德国空军的强大,因此决定实施空降入侵。图为二战德国伞兵模拟乘坐滑翔机发动突袭的摆拍照片。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德国第4航空队指挥官亚历山大罗尔将军为“水星“行动的总指挥。第8航空军受其指挥,军长为里休芬(Baron Wolfram Von Richthofen)将军,拥有大约750架中型轰炸机和俯冲轰炸机,以及2个侦察机联队。司徒登将军的第11航空军也隶属第4航空队,辖有10个空军联队,共约600架运输机与100架滑翔机(左图即为在克里特中大量使用的DFS230滑翔机),1个侦察机中队,1个第7空降加强师(辖1个滑翔突击团、3个伞兵团)、第5山地师)、第6山地师的1个团,以及若干个空降的防空营、工兵营以及卫生营,总兵力大约为25000人。图为德军伞兵准备登机开赴克里特岛上空。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德军的总体计划是首先派仅装备轻武器的精锐伞兵夺取马里门等3座岛上机场,然后空运后续部队和重武器登岛作战。日凌晨,德军发动攻击。一波波的德国轰炸机与低飞的战斗机,以炸弹和机***猛烈攻击马里门、卡尼亚与苏达湾,摧毁了3处守军大部分的防空火炮以及通信网。上午8时,德军的空降正式开始。图为德军空降克里特岛时,运输机被地面防空火力击中后,拖着长长的黑色尾烟坠落。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第一批滑翔机(DFS230),每架运载12名士兵,运送苏斯曼中将所率领的中部一支,降落于卡尼亚海滩与机场附近。在同一时间,另有2000名伞兵部队以每批200名,间隔15分钟的方式分别降落于卡尼亚附近。这一批的降落伞当中,每三个当中便有两个挂着武器和补给的容器。在马里门降落的伞兵部队遭遇到顽强的抵抗。岛上的守卫部队在机场南面的山坡挖掘了许多阶梯式的散兵坑。坑中的英军击毙了数十名伞兵:有些是在空中即被射杀;有些则是降落地面后来不及挣脱降落伞而被击毙。地面守军的集中射击使得德国伞兵无法取得武器及补给品,因此,伞兵只能用随身携带的轻武器还击。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在马里门地区,德军突击团的一个营降落地点过于偏东,结果降落在一片橄榄林与葡萄园内,遭到守候多时的机***与步***无情而且准确的射击,当场就倒下一大片,死伤惨重。搭乘滑翔机的部队则较幸运。当滑翔机降落马里门机场时,扬起一阵阵的灰尘,形成了良好的掩护,因此保护了机上的士兵免于成为英军的活靶。进攻马里门地区的德军部队,其高级军官并没有因为有高军衔而能保存性命,无情的炮火依然夺取了其生命。第7空降师的指挥官苏斯曼中将在进场飞行时不幸阵亡,指挥马里门部队的麦因德少将在降落后不久即重伤。因此,马里门与卡尼亚两地的部队在攻击的一开始就失去了指挥官。图为空降克里特岛作战时阵亡的德军伞兵,他很可能在空中就已被射杀。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值得一提的是,克里特岛上的希腊民众自发组织起来与侵略者进行搏斗,让德国伞兵遭到了意想不到的伤亡。图为描绘希腊岛民用石块、步***等简陋武器痛击德寇的画作。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尽管伤亡惨重,但德国伞兵经过一番苦战,当然也由于士气低落的守军提前撤走,德国人最终控制了俯瞰马里门机场的克里特岛制高点107高地。图为德国伞兵在岛上作战。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然而,德国伞兵仍未完全控制马里门机场。机场不时受到英军炮兵的射击,跑道遍布早上降落的德军运输机与滑翔机的残骸。以至于德军推迟了5月21日空运第5山地师至该机场的计划。图为当时马里门机场上散布的德军飞机残骸。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经过侦察后,德军决定冒险搏一把。5月21日下午4时,德军第5山地师乘坐运输机在马里门机场强行降落,虽然此时机场仍遭到英国炮兵的零散炮击,但德军仍冒着炮火清除了机场上的飞机残骸。之后,大批德军士兵、重型武器、弹药和其他补给品源源不断地运送到马里门机场。图为德军伞兵在岛上搜索民居。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随着战局急转直下,守岛盟军开始撤退。从5月28日夜间开始,英国军舰和商船在连续的4个晚上撤走了15000名人员。英军撤离后,克里特岛之战也就结束了。克里特岛一役,英军的损失估计约15000人,包括死亡和被俘在内。但比较可靠的统计数字为15743人。此外,英国还损失了2011名海军人员。图为被德国伞兵抓获的盟军俘虏。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德军在克里特岛的损失,众说纷纷。德国承认损失了6453人,这个数字比丘吉尔所宣称“全部死伤15,000人”少了许多。但却比德军在整个巴尔干战役中的损失(5650人)还要高。在飞机方面,德国损失了350架,其中约半数是运载伞兵的运输机。图为战后疲惫不堪的德国伞兵。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虽然德国空降兵付出了沉重代价,以至于希特勒承认“克里特岛已成为德国伞兵的坟墓”,但德军最终实现了战役目的,控制了爱琴海和地中海航道。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克里特岛战役在3个方面都是空前的:它是历史上首次大规模空降作战;它是盟军首次利用被破译的德军恩尼格玛密码机获取情报的作战;它是德军首次遭遇当地平民大规模抵抗的战役。受这次军事行动中空降部队的巨大伤亡影响,希特勒禁止德军再实施新的大规模空降作战行动,包括放弃用伞兵夺取马耳他岛的计划。而盟军方面却对空降兵的潜力有了深刻认识,并开始积极组建自己的空降部队。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正当希特勒因德国伞兵在克里特之战中损失惨重而将后者打入冷宫时,冷眼旁观这场战役的美国人却从中发现了空降作战的巨大价值。1943年5月,盟军在北非取得了决定性胜利,为了保证同盟国在地中海的运输线畅通,并迫使意大利投降,英美盟军决定攻占意大利最重要的南方门户、咽喉要地西西里岛。图为西西里岛登陆战示意图。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为尽快夺取胜利,盟军决定启用新组建的空降部队配合地面作战。按照计划,在登陆行动发起之前,先出动美军第82空降师和英国空降兵第1师,对登陆地域实施突击,压制意大利军队的海滩防御工事,为海上部队开辟登陆场,以保障英美2大集团军主力顺利踏上西西里岛的土地。这是自二战以来,盟军首次实施大规模空降兵作战行动。图为描绘美军82空降师在西西里岛苦战的画作。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6月20日前后,盟军把空降战役的实施时间确定在两栖登陆发起前的晚上,以便在夜色掩护下顺利着陆。按规定,美第82空降师分为2个梯队共5307人,由美第52运输机联队的C-47运输机运送。英第1空降师则分为2个梯队,搭乘137架滑翔机进入西西里岛。图为盟军伞兵向滑翔机内装运火炮。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日晚,天气突然变得恶劣,空中覆盖着厚重的云层,更糟的是还起了大风,风速达15米/秒。尽管此时的气候条件不利于空降飞行,但箭已在弦上,空降计划仍照旧执行。图为82空降师准备飞赴西西里。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盟军伞兵在装运物资。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20时45分,姜第82空降师的第一梯队起飞,他们的任务是在杰拉以东地区伞降,切断公路,阻止敌军增援,然后协同登陆奥里弗机场,第二梯队负责增援第一梯队的作战。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在大风天气下,要准确地驾机飞行十分困难的,更何况是在夜间。由于领航员缺乏复杂气象及夜间飞行经验,许多飞机偏离了预定航线,向西西里岛的东岸飞去。而此时,守护西西里东岸的德意军队已经发现了机群,旋即用高炮开始对空密集射击。初次参战的飞行员们慌了手脚,一次又一次地反复飞过海岸上空寻找空降场。而伞兵们虽早已做好了跳伞准备,却因找不到降落位置而迟迟不敢跳伞。图为第82空降师乘坐C-47前往西西里,此时的他们表情显得很轻松,丝毫不知噩运即将降临。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折腾1个多小时后,盟军已有8架飞机被击落,10架飞机被击伤,伞兵们无奈之下顾不上空降地点是否准确,就慌慌张张地跳了下去。10日凌晨,美第82空降师共有2000余名伞兵七零八落地着陆,许多伞兵落地后都不能肯定自己是否是落在了西西里岛上。显然,预定的任务是完不成了,他们只好一边各自为战,一边收拢失散的部队,至中午时,已收拢200余名伞兵,在兵力不足的情形下,他们仍击退了德军对美第45师登陆场的反扑。图为82空降师伞兵在西西里岛空降。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图为7月11日,美军82空降师505团的伞兵据守在一处高地。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图为据守西西里岛一处制高点的美军伞兵。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眼见美第82空降师的预定战斗任务未能完成,巴顿将军紧急命令第2梯队出发,空降在法列罗机场附近以援美第7集团军的登陆部队。由于任务紧急,以至于没来得及通知盟军在西西里海岸附近的海军。结果,这支空降部队遭到盟军舰队误击,23架飞机被击落,37架飞机被严重击伤,约有97名伞兵随坠落的飞机一起葬身大海。截至14日统计全师人数时,原有5300余人的美军第82空降师已减员至3000人左右。图为美军士兵在查看一名己方阵亡飞行员的尸体。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美军表现差劲,英国伞兵也好不到哪去。7月9日傍晚18点42分,英军机降第1旅2500余人,分乘由137架C-47运输机牵引的137架滑翔机朝西西里岛飞去。由于天气恶劣,牵引机为了不使敌军雷达发现而低空飞行,甚至临近西西里岛时也未升高高度,并在距离空降地域很远时便匆匆解缆,结果当场造成69架滑翔机在大风作用下一头栽到海里,损失600余人。图为7月11日,在西西里阿沃拉相互交谈的英美士兵。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二战英国伞兵。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7月11日,西西里岛守军发起反击。德军第15装甲师从岛的西部调到了东岸,以阻止蒙哥马利的英军第8集团军向北移动。德军戈林装甲步兵师和意大利的2个摩托化步兵师则向巴顿的美第7集团军发起反击。激烈的战斗持续了一天,德军坦克几乎推进到距美第7集团军滩头阵地不足2公里处。巴顿亲临前线指挥美军奋力反击,海军也用猛烈炮火轰击德军坦克。战至傍晚,德军损失大批坦克,被迫撤退。图为当时驻守在西西里岛上的德军坦克。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德意军队反攻失利后,意识到大势已去,遂开始有计划的撤退。日,德意部队退到墨西拿附近,由于盟军没有切断墨西拿海峡,4万德军和7万意军用6天7夜的时间,完成了向意大利本土的敦克尔克式撤退。至此,西西里岛之战结束。此役,盟国空军损失飞机375架,初试牛刀的空降部队也损失惨重。图为盟军医疗船正向北非转运西西里岛之战的伤员。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德国《世界报》网站日发表题为《苏联空降兵最大的灾难》的文章,作者为弗洛里安·施塔克。文中称,空降兵是执行艰巨任务的精英部队。但当1943年苏联红军将空降兵投入到第聂伯河畔的大规模行动中,一个致命的连锁反应导致了灾难。图为第聂伯河战役示意图。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943年8月,在德国国防军和红军抢占第聂伯河的竞赛中,苏联第3近卫坦克军的先头部队成功地在基辅以南80公里的布克林地区西侧构建了一个纵深6公里的桥头堡。 为了保住并扩大这一桥头堡,3个苏联伞兵旅被投入战斗。图为二战时的苏军伞兵,他们有一个绰号“红色蒲公英”。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和在其他国家的军队中一样,这些空降兵被最高统帅部当做精锐部队。相应的,他们的番号前写着“近卫”。但他们只配备了轻武器。按照预期,在9月23日晚间将有1万名士兵分为2波次搭乘245架运输机和运输滑翔机空投到河对岸。图为军事模型包装上描绘二战苏联伞兵作战景象的画作。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条件是有利的。当时,德军还没有组织好防御。负责防御沿河地带的国防军第4装甲集团军只能从少数尚存的桥梁过河。但一系列因素导致红军错失进攻机会。图为一名德军哨兵在第聂伯河畔的一处制高点警戒,远处有一座桥梁正在熊熊燃烧。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为了对这场行动进行保密,必要的命令在最后一分钟才下达。这导致只有部分部队和少数飞机在进攻日期做好了准备。负责这次行动的指挥官决定将行动推迟一整天,并只投入原计划参战部队中的一部分。这引发了致命的连锁反应。图为二战时期的苏联伞兵。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所有计划都必须重新制定。但部队不是太迟才获悉新计划,就是根本没有收到通知。许多士兵根本不知道降落后该如何行动。不仅如此,部队在行动前既没有侦察也没有标出降落地点,而且德国防御部队次日便进入了阵地。图为描绘苏联红军在强渡第聂伯河时浴血奋战的画作。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9月24日晚间,原计划参战的1万名伞兵中只有4500人出动。其他人因运力不足无法参战。许多人直接降落到德国人做好战斗准备的阵地,还有人被河水冲走,约2300人逃入森林。图为苏军重机***正在朝第聂伯河对岸射击,以掩护强渡部队过河。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参与组织德军防御的瓦尔特·内林将军评价说,整个行动打上了“业余的印迹”。这不仅与计划混乱有关,而且也与漏洞百出的执行脱不了干系。红军没有利用清晨的明亮以尽可能准确地降落并迅速集结,而是选择在夜间进攻。但飞行员在黑暗中错过了目标区域。图为描绘苏军强渡第聂伯河作战的画作。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实施空降作战要求伞兵有高度的自主决策和应变能力。但参与行动的士兵没有受过训练。红军战士在作战时细致入微地执行命令。图为苏军工兵正在第聂伯河冒着敌方的空袭和炮火搭建浮桥。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而自普鲁士改革以来,自主行动就成为德国国防军培养军官和训练士官的核心原则。与德国军队不同,自主行动不论在沙皇军队还是红军中都被认为是可疑的。图为描绘苏军强渡第聂伯河作战的画作。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在第聂伯河对岸建立桥头堡的目的是突入远未闭合的德军阵线的背后。但这个机会被浪费掉了。在布克林地区的进攻是苏联在二战中规模最大的空降行动,却也是最后一次。图为接受检阅的苏联伞兵方阵。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日,为尽快击败纳粹德国,一向以谨慎著称的英军蒙哥马利元帅提出了代号为“市场花园”的大胆而冒险的计划。这一行动旨在夺取跨越莱茵河、瓦尔河等河流上的一系列重要桥梁后,从荷兰直插德国腹地,争取在1944年圣诞前结束欧洲战场作战。图为“市场花园”行动示意图,最上方的阿纳姆(ARNHEM)就是英国空降1师继西西里之后,再次折翼的地方。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参与“市场花园”行动的部队为美军82和101空降师,以及英军第1空降师。图为描绘二战期间英国伞兵的画作。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按照计划,英军第1空降师以及波兰独立伞兵旅需要降落在离地面主攻部队——英军第30军最远的北边,同时也是第30军行进的终点站——阿纳姆,夺取当地的一座重要公路桥梁。图为英国伞兵乘坐美制C-47运输机开赴战场。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但英军却忽视了德国守军在兵力、装备上均占据优势。图为日,实施“市场花园”行动的盟军运输机从比利时国土上空编队飞过。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日,经过航空火力准备以后,英国第1空降师,美国第101和第82空降师分别在欧斯特贝克、索昂和格罗斯贝克实施空降。他们的目标是迅速夺取穿越运河和莱茵河上的桥梁,从而为自南方推进的英军地面部队铺平道路。图为盟军伞兵实施空降。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美军101师进展顺利,夺取计划预定的5座桥的过程中只在一座桥上遇到了德军依托88毫米高射炮和机***的的强烈抵抗,但该师依然完成了任务。82师一部夺占了默兹-瓦尔运河上的一座桥,主力则驻守格罗斯贝克公路阻滞德军增援部队。图为9月17日“市场花园”行动开始后,位于美军空降地域的荷兰孩子们欢迎从天而降的美国伞兵。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英军第1空降师却运气不佳,大批吉普车等重型装备因滑翔机坠毁而丧失,大部分通讯设备也无法使用,更不走运的是阿纳姆正好有德军近万人的大部队在此休整。图为描绘“市场花园”行动中盟军空降的画作。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图为9月17日,英国伞兵从滑翔机上卸下吉普车和其他装备。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进攻开始后,英军伞兵的1营、3营被德军小股部队阻挡,仅2营抵达阿纳姆大桥以北,但其2次企图夺取大桥的进攻均被德军击退。入夜时,英军已基本陷入德军包围圈。图为描绘英国伞兵在阿纳姆大桥苦战的画作。图为坚守一处据点的英军伞兵1营士兵。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9月18日,在阿纳姆,德军第9装甲师对据守桥北的英军发动突击,但被英军击退,德军营长阵亡。英军伞兵第4旅的第2批空降因为浓雾造成很大误差,并遭遇了德军高射炮火的密集射击,尽管3个营依然存留,但损失惨重。入夜,英军伞兵第1旅1营和3营不足200人的残部抵达阿纳姆城,但大部分军官和士兵已经被俘。图为被俘的英国伞兵。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9月19日,阿纳姆英军发动了向南岸的第3次进攻,但很快被德军炮火和阻击部队击退,除第2营外的4个营仅剩500人,其只得退守欧斯特贝克村。而第2营的600人则据守北岸的城内楼房,尽管德军逐房爆破,但2营依然坚守不退。英军第4旅在欧斯特贝克村也进退两难。图为描绘英军伞兵在阿纳姆大桥附近苦战的画作。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9月20日,阿纳姆的战局已经完全不在盟军的控制之内了。英军伞兵第2营坚守桥北近2天后,于21日晨通过电台向上级发出最后一封电报:“弹尽粮绝,神佑吾王。”随即与德军展开白刃战,最终全军覆没。英军第1空降师指挥部所在的欧斯特贝克也已被包围,而其它几个营突破德军包围圈与主力会合后均已不足百人。图为“市场花园”行动中被俘的英国伞兵。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9月21日,在欧斯特贝克,3500名英军依托轻型反坦克炮死守,英军一部使用俘获的法国喷火坦克负责防守西南的一个高地,这个高地可以俯瞰南岸的霍夫多普渡口,但这个高地很快在德军猛烈的攻击下失守。英军不得不在狭窄的村庄中继续防守,但英军拒绝投降。图为描绘英国伞兵苦战的画作。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9月24日,盟军总指挥部终于放弃了对阿纳姆大桥的进攻,但残余英军的撤退直到25日才开始。至26日晨,英军仅撤出了空投时的10600人中的2398人,“市场花园”行动实际上已宣告失败。图为激战后的阿纳姆小镇和那座著名的大桥。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当然,英国伞兵也并非一点有价值的战果都没取得,比如图中这位被击毙的德军少将,他名叫弗里德里希·库森,是当时负责阿纳姆地区防务的德军最高指挥官。他在英国伞兵实施空降当天,正好乘车外出,结果中了英军的埋伏。只可惜,英国人没能利用这一有利条件扩大战果。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直到今天,阿纳姆之战仍是英国空降部队心底抹不去的痛。图为英国第51伞兵中队的官兵在今天的阿纳姆大桥下合影留念,凭吊逝去的英灵。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约翰·森特,拍这张照片时他已82岁高龄,当年他就在英国伞兵第1营服役,并参加了阿纳姆之战。图为他来到位于欧斯特贝克的英国阵亡将士墓地“看望”老战友。
  ( 14:10:00)
(新浪军事)
&&|&&&&|&&&&|&&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顶部 “”,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请用微博账号,推荐效果更好!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