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帮我解答一下在城市开豆油坊的利与蔽...

谁能帮帮忙,帮我写一下题.试用现代汉语改写陶渊明《移居(其一)》,并写出一段鉴赏文字(不少于四百字).移居(其一) 昔欲居南村,非为卜其宅.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夕.怀此颇有年,今日从兹役.敝庐何必广,取足蔽床席.邻曲时时来,抗言谈在昔.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PS:在线等你帮我写,
《移居》(其一)中,陶渊明仅仅是描述了他移居南村和他与邻里相处的平常不过的情景,但其中流淌着的是汩汩的真情,让人读来的感觉是淡而不枯,质而实绮.淡者,质者,乃是他的文字清新,质朴;不枯者,绮者,乃是陶渊明诗中所流露出来的情感,剥去世俗的封套,唯真性情而已.名句“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意思是;如有绝妙好文章,就拿出来一起欣赏;若是发现疑问缺点,就互相研究分析一番.这两句诗描写友好交往、互相谈论诗文的乐趣.这两句诗现今也用其反义,“奇文”指奇谈怪论式的文章,把这种文章拿出来示众,让大家一起来识别、批判它们的荒谬实质.诗从移居南村的原因写起:“昔欲居南村,非为卜其宅.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夕.”这四句诗,写了这几个意思:一是移居南村是多年的愿望,二是说凶移居南村的目的不不为了选择吉祥的住宅,而是为了求得好邻居.“非为卜其宅”是用《左传》昭公三年古谚“非宅是卜,惟邻是卜”之意,化用得了无痕迹.这“闻多素心人”二句,可以看作是全诗的总题,两首诗的主要内容都是围绕着它而写的.它直率地说出“昔欲居南村”的原因,是听说南村这个地方有很多心地质朴的人,诗人很乐意天天同他们相处在一起.“素心人”当指殷景仁辈.渊明有赠殷的诗,说是“去岁家南里,薄作少时邻”.南里就是南村.可见他移居南村是与殷为邻的.当时殷作晋安南郡的长史,所以住在南村.除殷景仁外,还有几个淡泊宁静、趣味不俗的文士,这是从诗里可以推断出来的,但他们究竟是谁,则难于考证.有人认为“素心人”不应指殷景仁辈,因为第二首有“农务各自归”的句子,而殷不是力田之人.这种看法不一定正确.所谓“农务”,即农田事务,并不单纯指亲自劳动的事,还包括计划、经营和处理农田上的一些事务在内.殷景仁是否在南村买了田,不得而知,但其他的几个文士肯定是有田的,农忙时,他们是要料理农务的,可能也参加一些劳动.不过他们平时还是有余暇的,所以“闲暇辄相思”.他们能和渊明一起赏奇析义,显然不是一般农民.他“怀此颇有年”,择邻南村的想法已经很久了,这想法也许就产生在田庐遇火后.“今日从兹役”,现在终于实现了移居南村的愿望,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这种喜悦之情又更进一步说明了“素心人”对于诗人来说是多么具有吸引力.凭他当时的经济条件,能移居南村已属不易,所以对新居要求不高:“敝庐何必广,取足蔽床席”,房子即使狭窄一些,又有什么关系呢?只要能遮盖住床席就行了,因为移居的目的在于择邻嘛!作者在这里选取了很平常的事物“床席”,但就是这普通的事物,写出了诗人安贫守俭的生活.接下来写移居后和“素心人”十分融洽而快乐的生活:“邻曲时时来,抗言谈在昔,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这四句,回应并加强了开头的意思.前两句,写同“素心人”朝夕相处叙谈往事,我们似乎可以想见邻里之间你来我往、自由无拘的情状,言谈声笑仿佛萦绕在我们耳边.“谈在昔”在字,可以理解为谈论他们往昔的生活,也可以理解为谈论晋以前的史实.对于现实,他们不想谈,更谈不起兴趣来.“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则是描写与“素心人”品评文章之乐.这里写诗人同当地一些兴趣相投的士人往来,一起欣赏美妙的文章,共同商讨疑难问题,显得是多么的融洽而快乐!此四句又与“素心人”“数晨夕”之意呼应得何等紧凑. 这首诗从作者的用思来说,从移居之前的想法,写到搬至南村时的情景,主要是说明移居南村的原因.而它又紧紧围绕“素心人”来展开,因为“闻多素心人”,所以才欲居南村;因为多“素心人”,所以才可能“抗言谈在昔”“奇文共欣赏”.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谁能帮我把《弟子规》的文字全部翻译一下!谢谢了
弟 子 规 ,圣 人 训 .首 孝 弟, 次 谨 信.泛爱众 ,而 亲 仁 .有 余 力, 则 学 文 .
弟子就是学生,规是规范.《弟子规》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而编成的生活规范,它规定了学生主修的六门课和辅修的一门课.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其次在一切日常生活中行为要小心谨慎,言语要讲信用.和大众相处到平等博爱,并且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学习,这些都是很重要非做不可的事.如果做了之后,还有多余的时间精力,就应该好好的学习六艺等其它有益的学问.
二、入则孝
这是学生主修的第一门课.入是在家.孝是善事父母,就是在家要善事父母.善事,一个是心,一个是侍.心即是心里面念念不忘父母对我们的养育之恩,侍即是念念都要照顾到父母.我们能以这样的心去做,就是善事父母,这是做人的根本.百善孝当先.
父 母 呼 ,应 勿 缓 ;父 母 命, 行 勿懒.
【译文】父母亲叫你的时候,要立刻答应,不能迟缓;父母亲让你做事的时候,要马上去做,不能拖延偷懒.
父 母 教, 须 敬 听 ;父 母 责, 须 顺承.
【译文】对父母的教诲,要恭敬地聆听;对父母的责备,要顺从地接受.
冬 则 温, 夏 则 ? ;晨 则 省 ,昏 则定.
【译文】子女照料父母,冬天要让他们温暖,夏天要让他们清爽凉快.早晨要向父母请安.晚上要替他们铺好被子;伺候父母安眠.
出 必 告, 反 必 面 ;居 有 常, 业 无变.
【译文】出门要告诉父母一声,回来也要通报一声,以免父母挂念.平时居住的地方要固定,选定的职业或立定的志向要努力去完成,不要轻易改变.
事 虽 小, 勿 擅 为 ;苟 擅 为, 子 道亏.
【译文】不要因为小事情,就不禀告父母而擅自去做.假如自作主张地去做事,那就不合乎为人子女的道理了.
物 虽 小 ,勿 私 藏 ;苟 私 藏 ,亲 心伤.
【译文】东西即使很小,也不要偷偷私藏起来.否则,一旦被发现,父母一定会非常伤心生气.
亲 所 好 ,力 为 具 ;亲 所 恶 ,谨 为去.
【译文】凡是父母所喜欢的东西,一定要尽力替他们准备好;凡是父母所讨厌的东西,一定要小心地处理掉.
身 有 伤, 贻 亲 忧 ;德 有 伤 ,贻 亲羞.
【译文】如果身体有所不适或受到损伤,就会让父母为我们担忧;如果在德行上有了缺欠,就会使父母感到丢脸.
亲 爱 我 ,孝 何 难; 亲 憎 我, 孝 方贤.
【译文】父母亲喜欢我,做到孝顺并不难.父母亲不喜欢我,我还能用心尽孝,那才是难能可贵的!
亲 有 过 ,谏 使 更 ;怡 吾 色 ,柔 吾声.
【译文】如果父母有了过失,子女应当耐心地劝说使其改正.劝说时态度一定要和颜悦色,声音一定要柔和.
谏 不 入 ,悦 复 谏; 号 泣 随, 挞 无怨.
【译文】如果父母不肯接受劝说,就等到心情好时再劝.如果父母还是不听,还要哭泣恳求,即使因此而遭到鞭打,也毫无怨言.
亲 有 疾, 药 先 尝; 昼 夜 侍 ,不 离床.
【译文】父母亲病了,吃的药自己要先尝一尝,看看是不是太苦、太烫.并且应日夜侍奉在他们的身边,不能离开一步.
丧 三 年 ,常 悲 咽 ;居 处 变 ,酒 肉绝.
【译文】父母亲去世后,要守丧三年,有孝心的,提起父母会难过哭泣,哀思父母养育之恩.居处要力求简朴,禁绝酒肉、情欲等事.
丧 尽 礼 ,祭 尽 诚; 事 死 者 ,如 事生.
【译文】丧事要完全按照礼法去办,祭祀要完全出于诚心.对待去世的父母亲,要如同他们在世时一样.
三、出则弟
这是学生主修的第二门课.出是指出了家门在社会、在国家中,悌是指兄弟的关系,就是在社会上要能够顺从长上,能够事兄长.
兄 道 友 ,弟 道 恭 ;兄 弟 睦, 孝 在中.
【译文】作哥哥的要爱护弟弟,作弟弟的要尊重哥哥.兄弟之间能够和睦相处,对父母的孝心也就包含在其中了.
财 物 轻, 怨 何 生; 言 语 忍 ,忿 自泯.
【译文】如果彼此都把财务看的轻一些,不贪图钱财,兄弟之间就不会有怨仇.说话时都能够互相忍让一点,多替对方着想,愤恨自然会消除.
或 饮 食 ,或 坐 走; 长 者 先 ,幼 者后.
【译文】不论在用餐、就座或行走时,都应该谦虚礼让、长幼有序,让年长者优先,年幼者在后.
长 呼 人, 即 代 叫; 人 不 在 ,己 即到.
【译文】听到年长者叫人时,应立即替他去叫.如果被叫的人不在,自己就立即到年长者那里去,看看有什么事情需要做.
称 尊 长 ,勿 呼 名 ;对 尊 长, 勿 见能.
【译文】称呼尊长,不可以直接叫他们的名字.长辈见识多,阅历深,要多听他们说话,不要自己夸夸其谈,表现出很有才能的样子.
路 遇 长, 疾 趋 揖 ;长 无 言 ,退 恭立.
【译文】在路上遇到尊长时,要快步迎上前去行礼问候.如果尊长一时还没说什么,就要退在一旁恭恭敬敬地站立,等候指示.
骑 下 马, 乘 下 车; 过 犹 待, 百 步余.
【译文】遇到尊长时,骑马时要下马,乘车时要下车.等尊长走过百步以外后,自己才能上马或上车离开.
长 者 立, 幼 勿 坐 ;长 者 坐 ,命 乃坐.
【译文】假如长辈站着,晚辈就不可以坐下.长辈坐下以后,让你坐时,你才可以坐下.
尊 长 前, 声 要 低; 低 不 闻, 却 非宜.
【译文】在尊长面前,说话声音要低一些.但若低到尊长听不清楚的程度,那也是不适宜的.
进 必 趋, 退 必 迟 ;问 起 对, 视 勿移.
【译文】在见尊长时,要快步走上前去,告退时,要缓慢退出.长辈问话的时候,要站起来回答,眼睛看着长辈,不要东张西望.
事 诸 父, 如 事 父; 事 诸 兄 ,如 事兄.
【译文】对待自己的叔叔伯伯和他人的父辈时,应像对待自己的父亲一样;对待堂兄表兄和他人的兄长时,也应像对待自己的兄长一样.
这是学生主修的第三门课.谨是指我们行为上要谨慎,不可以放逸.慎乃护身符.
朝 起 早 ,夜 眠 迟; 老 易 至, 惜 此时.
【译文】清晨要早起,晚上要迟睡.人的一生很短暂,转眼间从少年就到了老年,所以每个人都要珍惜此刻的宝贵时光.
晨 必 盥, 兼 漱 口; 便 溺 回, 辄 净手.
【译文】早晨起床后,一定要先洗脸刷牙,每次大小便完后都要洗手.这种良好的卫生习惯应该在小时候就养成.
冠 必 正, 纽 必 结; 袜 与 履 ,俱 紧切.
【译文】帽子一定要戴端正,衣服纽扣要扣好,袜子和鞋子都要穿整齐,鞋带要系紧.
置 冠 服 ,有 定 位; 勿 乱 顿 ,致 污秽.
【译文】脱下来的衣服和帽子,要放置在一个固定的地方,不能到处乱丢,以免把衣帽弄脏.
衣 贵 洁, 不 贵 华; 上 循 分,下 称家.
【译文】穿衣服贵在整洁大方,而不在于华丽.不但要符合自己的身份,还要和自己的家庭条件相适合.
对 饮 食, 勿 拣 择; 食 适 可, 勿 过则.
【译文】对于食物,不要挑食,也不要偏食,偏食会营养不良;吃东西也要适可而止,不要过量,过量会损伤脾胃.
年 方 少, 勿 饮 酒; 饮 酒 醉, 最 为丑.
【译文】年青的时候,千万不要喝酒.因为一旦喝醉了,就会丑态百出而丢脸.
步 从 容, 立 端 正; 揖 深 圆, 拜 恭敬.
【译文】走路时要不急不慢从容大方,站立时身体要端庄直立.作揖是要把身子躬下去,礼拜时要恭恭敬敬.
勿 践 阈 ,勿 跛 倚; 勿 箕 踞 ,勿 摇髀.
【译文】进出门时,脚不要踩到门槛上;不要用一条腿支撑身体斜靠着;蹲坐时不要叉开两腿;更不要摇晃大腿.否则,就会显得你没有教养.
缓 揭 帘, 勿 有 声 ;宽 转 弯, 勿 触棱.
【译文】进出门时,要缓慢地揭开门帘,尽量不要发出响声.走路拐弯时角度要大一些,不要碰着东西的棱角,以免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执 虚 器 ,如 执 盈; 入 虚 室 ,如 有人.
【译文】手里拿着空的器具,要像拿着装满东西的器具一样小心.走进没人的房间,要像进到有人的房间一样谨慎,不能乱走乱动.
事 勿 忙 ,忙 多 错 ;勿 畏 难 ,勿 轻略.
【译文】做事情不能太匆忙,匆忙时最容易出现差错.不要害怕困难,应该知难而进,也不要马虎草率,即使是小事,也要认真对待.
斗 闹 场 ,绝 勿 近; 邪 僻 事 ,绝 勿问.
【译文】凡是打架嬉闹的场合,一定要远离而不去接近.凡是不正当、不合情理的事情,一定要远离而不去过问.
将 入 门, 问 孰 存; 将 上 堂, 声 必扬.
【译文】准备进入别人家门时,应该先敲门,问一声有人在吗?主人允许后才能进入.将要走进厅堂时,声音要提高一些,以便让里面的人知道.
人 问 谁, 对 以 名 ;吾 与 我, 不 分明.
【译文】当里面的人问是谁时,要将自己的姓名告诉对方.如果只回答“是我”,那对方就弄不清楚你是谁了.
用 人 物, 须 明 求 ;倘 不 问 ,即 为偷.
【译文】想要使用别人的东西时,必须当面向人家提出请求,以便征得别人同意.假如不问一声就拿走,这就是偷盗.
借 人 物 ,及 时 还 ;后 有 急, 借 不难.
【译文】借别人的东西,要在约定的时间内归还,拖延时间人家以后就不相信你了.别人向你借东西时,如果自己有,不可以吝啬不借. 五、信
凡 出 言, 信 为 先; 诈 与 妄 ,奚 可焉.
【译文】凡是说出的话,首先要真实不虚、讲求信用.说谎话骗人、胡言乱语都是不可以的.
话 说 多 ,不 如 少 ;惟 其 是, 勿 佞巧.
【译文】说话多不如说话少,因为言多必有失.说的话要恰当在理、符合实际,千万不要花言巧语.否则人家只会讨厌你.
奸 巧 语, 秽 污 词 ;市 井 气, 切 戒之.
【译文】虚伪狡诈、尖酸刻薄、下流肮脏的话,千万不能说.阿谀奉承等粗俗的市侩习气,都要彻底戒除掉.
见 未 真, 勿 轻 言 ;知 未 的 ,勿 轻传.
【译文】看到的事情没有弄能够清楚,不要随便乱说,轻易发表意见;听来的事情没有根据,不要随便乱传,以免造成不良后果.
事 非 宜 ,勿 轻 诺; 苟 轻 诺, 进 退错.
【译文】对于自己认为不妥当的事情,不能随便地答应别人.假如你轻易许诺,就会进退两难.
凡 道 字 ,重 且 舒; 勿 急 疾, 勿 模糊.
【译文】说话的时候,吐字要清楚、缓慢,不能讲得太快,也不能讲得含糊不清,使人家听不明白.
彼 说 长, 此 说 短; 不 关 己, 莫 闲管.
【译文】东家说长,西家说短,别人的是非很难弄清楚;与自己的正经事没有关系的,不要去多管.否则,不但搅乱了别人,也有损自己的德行.
见 人 善, 即 思 齐 ;纵 去 远, 以 渐跻.
【译文】看到了别人的善行,就要想到自己也应该努力去做到.即他和他差距很远,只要肯努力,渐渐也能赶上他.
见 人 恶 ,即 内 省 ;有 则 改, 无 加警.
【译文】看到了别人的恶行,要立刻反省自己.如果发现自己也有,就要马上改正;如果没有,也要引起警惕,防止自己犯同样的过错.
唯 德 学 ,唯 才 艺 ;不 如 人, 当 自砺.
【译文】做人最要紧的是自己的道德、学问、才能和技艺,这些方面不如人家,就要不断勉励自己,尽力赶上.
若 衣 服 ,若 饮 食; 不 如 人, 勿 生戚.
【译文】如果吃的、穿的不如人家,用不着忧愁悲伤.这不是什么不光彩的事,因为做人最重要的是品德的修养.
闻 过 怒 ,闻 誉 乐; 损 友 来,益 友却.
【译文】听到别人说自己的过错就生气,听到别人称赞恭维自己就高兴,那么,有损德行的朋友就会来与你接近,对你有益的朋友就会和你远离.
闻 誉 恐 ,闻 过 欣; 直 谅 士, 渐 相亲.
【译文】听到别人赞美自己就感到惶恐不安,听到别人指出自己的过错就欢喜接受.经常这样做,那些正直诚实的人,就逐渐与你亲近起来.
无 心 非, 名 为 错; 有 心 非, 名 为恶.
【译文】如果是无意中做了错事,这就叫“错”.如果是故意去做的,那就叫“恶”.
过 能 改, 归 于 无 ;倘 ? 饰, 增 一辜.
【译文】有了过错,要能勇于面对,并彻底改正过来.这样,别人就还是把他当好人看;如果不肯承认,还要极力掩饰,那就是错上加错了.
六、泛爱众
这是学生主修的第五门课.泛爱就是博爱,就是与朋友在一起相处,要讲平等博爱.这是指交友.爱人者,人恒爱之.
凡 是 人 ,皆 须 爱; 天 同 覆, 地 同载.
【译文】不论是什么人,我们都要互相关心、爱护和尊敬,因为我们共同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同一块土地上.
行 高 者 ,名 自 高 ;人 所 重, 非 貌高.
【译文】一个行为高尚的人,名声自然会高.因为人们敬重的是一个人的品行,而不是看他是否有一副好的相貌.
才 大 者, 望 自 大; 人 所 服 ,非 言大.
【译文】一个才学丰富的人,名望自然会大.因为人们所佩服的,是有真才实学的人,而不是自吹自擂的人.
己 有 能 ,勿 自 私 ;人 所 能 ,勿 轻訾.
【译文】自己有才能,不要只想着为自己谋私利,也应当做些对社会大众有益的事.别人有才能,不要心生嫉妒,随便轻视、毁谤.
勿 谄 富 ,勿 骄 贫; 勿 厌 故, 勿 喜新.
【译文】不要谄媚巴结富有的人,也不要对穷人傲慢无礼.不要厌弃过去的朋友,也不要只喜欢新结交的朋友.
人 不 闲 ,勿 事 搅; 人 不 安, 勿 话扰.
【译文】当别人正忙着没空时,不要因自己有事儿去打搅.当别人身心不安时,不要跟人家说话而去打扰他.
人 有 短, 切 莫 揭 ;人 有 私, 切 莫说.
【译文】别人有短处,千万不要到处宣扬.别人有隐私,绝对不能说出去.
道 人 善 ,即 是 善 ;人 知 之, 愈 思勉.
【译文】称赞别人善行,本身就是一种美德.因为别人知道后,就会因此受到勉励而更加努力地去行善.
扬 人 恶, 即 是 恶 ;疾 之 甚, 祸 且作.
【译文】宣扬别人恶性,本身就是一种恶行.如果由于过分的厌恶痛恨而一味地去宣扬,就会招来祸害.
善 相 劝 ,德 皆 建; 过 不 规, 道 两亏.
【译文】朋友之间互相规过劝善,则彼此都能成就良好的德行.如果有错不能互相规劝,两个人在道德上就都会有缺陷.
凡 取 与 ,贵 分 晓; 与 宜 多 ,取 宜少.
【译文】拿人家东西和给人家东西,特别要分得清清楚楚.给人家的东西要多一点,拿人家的东西要少一点,这是人情来往的道理.
将 加 人 ,先 问 己 ;己 不 欲, 即 速已.
【译文】想让别人做一件事,首先要问一问自己愿不愿意做.如果自己都不原意去做,你赶快也不要让别人去做.
恩 欲 报, 怨 欲 忘 ;报 怨 短, 报 恩长.
【译文】受人恩惠,要感恩在心、常记不忘,并时时想着报答;别人有对不起自己的事,过去就算了,不要老放在心上,应该宽大为怀,尽快把它忘掉.
待 婢 仆 ,身 贵 端 ;虽 贵 端, 慈 而宽.
【译文】对待家里的佣人,最重要的是自身品行要端正.品行端正固然重要,对人还要仁慈宽厚.
势 服 人, 心 不 然 ;理 服 人, 方 无言.
【译文】用权势去压服别人,别人就会口服而心不服.用道理去说服别人,别人才会无话可说.七、亲仁
这是学生主修的第六门课.亲是亲近,仁者是指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就是要亲近仁者;以师事之,要跟他学.这是讲择师.仁者无敌.
同 是 人, 类 不 齐; 流 俗 众, 仁 者希.
【译文】同样在世为人,品行高低各个不相同.跟着潮流走的普通俗人很多,而有仁德的人却很稀少.
果 仁 者, 人 多 畏; 言 不 讳 ,色 不媚.
【译文】真正品行高尚的人,人们都心存敬畏.因为仁者说话时直言不讳,也不阿谀奉承.
能 亲 仁, 无 限 好; 德 日 进, 过 日少.
【译文】能够亲近品德高尚的仁者,就会得到无限的好处.与仁者亲近,德行就会一天比一天增进,而过失就会一天比一天减少.
不 亲 仁, 无 限 害 ;小 人 进, 百 事坏.
【译文】不亲近品德高尚的仁者,就会有无限的害处.这样一来小人就会乘机接近,很多事情都因此而不能成就.
八、余力学文
文指六艺等其它有益的学问,就是除了以上六门主修的课以外,还有多余的时间精力,就要好好的学习六艺等其它有益的学问.这是辅修.文以载道.
不 力 行, 但 学 文 ;长 浮 华, 成 何人.
【译文】如果所学的不实践力行,一味读死书,容易养成华而不实的习性,不能成为一个真正有用的人.
但 力 行, 不 学 文; 任 己 见, 昧 理真.
【译文】如果只晓得卖力去做,不肯读书学习,而固执于自己的见解,就不会明白道理的真假与否,这也是不对的.
读 书 法, 有 三 到; 心 眼 口, 信 皆要.
【译文】读书的方法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即心要记,眼要看,口要读,这三者确实都非常重要.
方 读 此 ,勿 慕 彼 ;此 未 终, 彼 勿起.
【译文】正在读着这本书时,不要去想着那本书.这本书还未读完,不要再去读另一本书.读书要用心专一,才有成就.
宽 为 限, 紧 用 功 ;工 夫 到 ,滞 塞通.
【译文】不妨把学习的期限安排得宽裕一些,但在学习时要抓紧时间.只要功夫到了,不懂的地方自然就通达了.
心 有 疑, 随 札 记; 就 人 问,求 确义.
【译文】读书时,如果心中有疑问,就要随时做笔记,以便向别人请教,求得准确的意义.
房 室 清, 墙 壁 净 ;几 案 洁 ,笔 砚正.
【译文】房间里要收拾整齐,墙壁要保持干净.桌子要保持清洁,笔墨纸砚等文具要摆放端正.
墨 磨 偏, 心 不 端 ;字 不 敬, 心 先病.
【译文】如果您把墨磨偏了,说明心不在焉.如果字写得潦草、不工整,说明你浮躁不安,心没定下来,思想不集中.学习要专心致志.
列 典 籍, 有 定 处; 读 看 毕, 还 原处.
【译文】存列典籍,要有固定的地方;阅读完一本书,一定要放回原处,这样便于下次查找.
虽 有 急, 卷 束 齐; 有 缺 坏, 就 补之.
【译文】读书的人要爱惜书本.即使有急事不看书了,也要把书本整理好.发现书本有损坏,应当随即修补完整.
非 圣 书, 屏 勿 视; 蔽 聪 明 ,坏 心志.
【译文】无益身心健康的书刊,应该避而不看,因为书里面不正当的事理会蒙蔽人们的智慧、败坏人们的心志.应该多读圣贤的著作.
勿 自 暴 ,勿 自 弃; 圣 与 贤, 可 驯致.
【译文】说话不讲道理叫“自暴”,做事胡作非为叫“自弃”,做人绝不可这样.一个人不能不知自爱;也不能甘于堕落.圣人和贤人境界虽高,都是可以通过循序渐进的努力修学而达到的.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我有一本英文的弟子规,你留个地址,我寄去给你
很高兴能收到你的求助,《弟子规》中的文字的意思《弟子规》这本书中有的您可以去翻阅翻阅。《弟子规》中主要讲了孝敬父母,与做人的礼貌。望采纳。
扫描下载二维码谁能帮我总结一下高中语文重点实词,虚词(加解释)
jnBV08GI96
常考的文言实词1、爱:①爱、爱护:吴广素爱人.(《陈涉世家》)②爱好、喜欢: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阿房宫赋》) ③怜惜、同情:爱其二毛.(《左传•僖公二十二年》) ④吝惜、舍不得:其爱必大费.(《老子》)2、本:①草木的根或基干、根源、来源:伐木不自其本.(《晋语》)②根本、基础的东西:君子务本.(《论学•学而》)③本来的、原来的、本来:变其本而加厉.(萧统《文选序》)④根据、掌握:本乎地者亲下.(《周易•乾卦》)⑤自己一边的、现今的:观左右本朝之臣.(《管子•八观》)⑥底本、版本:一人持本,一人读书.(刘向《别录》)⑦本钱:子本均,则没为奴婢.(《柳宗元传》)⑧奏章或书信,如:“奏本”、“修本”.⑨量词:若止印三二本.(《活版》)3、鄙:①边疆、边远的地方:蜀之鄙有二僧.(《为学》)②庸俗、浅陋: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曹刿论战》)③看不起、轻视:过我而不假道,鄙我也.(《左传•宣公十年》)④谦词、谦称自己:鄙臣不敢以死为戏.(《战国策•齐策》)4、病:①生病:病万变药亦万变.(《察今》)②毛病、弊病:砭切政病.(《新唐书•杜希全传》)③担心、忧虑:君子病无能焉.(《伦语•卫灵公》)④困苦不堪: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捕蛇者说》)5、朝:①早晨:朝辞白帝彩云间.(李白《早发白帝城》)②朝见:相如每朝时,常称病.(《廉颇蔺相如列传》)③朝廷:于是入朝见威王.(《邹忌讽齐王纳谏》)④拜见:日往朝相如.(《史记•司马相如列传》)⑤官府的大堂:未尝识郡朝.(《后汉书•刘宠传》)⑥朝代:两朝侍从当时贵.(张籍《赠道士宜师》)6、乘:①驾车:良马难乘.(《墨子•亲士》)②登、升:乘鄂渚而反顾兮.(屈原《离骚》)③趁着、凭借:因利乘便,宰割天下.(贾谊《过秦论》)④压服、欺压:三国必起而乘我.(《荀子•强国》)⑤追逐:吏士喜,大呼乘之.(《汉书•陈汤传》)⑥计量、计算:乘事有功则赏.(《韩非子•难一》)⑦量词: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陈涉世家》)7、除:①台阶:扶辇下除,触柱折辕.(《汉书•苏武传》)②清除、除掉: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③修治、修整: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张溥《五人墓碑记》)④任命、授职:寻蒙国恩,除臣洗马.(李密《陈情表》)8、辞:①口供:使犯死者自春而穷其辞.(柳宗元《断刑论下》)②言词、词句:侯生曾无一半辞送我.(信陵君窃符救赵))③推辞、不接受: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鸿门宴》)④告别:停数日,辞去.(《桃花源记》)⑤一种文体:如陶潜的(《归去来兮辞》).9、当:①对着、面对:木兰当户织.(《木兰诗》)②处在某个地方或某个时候(介词):然当今之时.(《墨子•兼爱下》)③掌管,担当:当室者死,三年释其政.(《国语•越语上》)④判罪:当高罪死.(《史记•蒙恬列传》)⑤应当: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⑥当做:当其租入.(《捕蛇者说》)⑦适当、得当:岂非用赏罚当邪.(《吕氏春秋•义赏》)10、道:①路(途径、方法、措施):会天大雨,道不通.(《陈涉世家》)②规律、道理: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师说》)③道家、道教:造作道书,以惑百姓.(《三国志•张鲁传》)④从、由:凡治乱之情,旨道上始.(《管子•禁藏》)⑤说、讲: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念奴娇•赤壁怀古》)⑥引导、通:唯王使人道送我.(《汉书•张骞传》)⑦主张、思想、学说:从许子之道.(《孟子•腾文公》)11、度:①量长度(揣度、推测):道不通,度已失期.(《陈涉世家》)②量长短的标准(限度、迟度):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贾谊《论积贮疏》)③制度、法度:治威严,整法度.(《张衡传》)④度量、气度:常有大度.(《汉书•高帝本纪》)⑤渡过、越过: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⑥量词(次数):崔九堂前几度闻.(杜甫《江南逢李龟年》)12、复:①夹衣(夹层的):冬天昼夜不著复衣.(刘义庆《世说新语•凤惠》)②重复:山重水复疑无路.(陆游《游山西村》)③恢复:更若役,复若赋,则如何?(《捕蛇者说》)④报复:有北面复匈奴之志.(《盐铁论》)⑤再、又:兔不可复得.(韩非子《五蠹》)⑥回答:王辞而不复.(《史记•司马相如列传》)⑦免除赋税徭役:沛幸得复,丰未得复.(《史记•高祖本记》)13、负:①背、用背驮东西:负石自投于河.(《庄子•道跖》)②背靠着(依仗):负隅顽抗.(《孟子•尽心上》)③违背、背弃(辜负、对不起):决负约不偿城.(《廉颇蔺相如列传》)④失败: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孙子兵法•谋攻》)⑤欠:桓温少时,游于博徒,资产俱尽,尚有负.(《晋书•袁耽传》)14、盖:①用芦苇或茅草编的翻盖物:被苫盖没,蒙荆棘.(《左传•襄公十四年》)②车盖:日初出大如车盖.(《两小儿辩日》)③器物的盖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范晔《张衡传》)④遮蔽、掩盖(胜过、超过):英才盖世.(《三国志•诸葛亮传》)⑤大概(副词):克终者盖寡.(魏征《谏太宗十思疏》)⑥表原因(连词)盖自怨生也.(《屈原列传》)⑦语气词:盖天下万物之萌生.(《史记•文帝本记》)⑧同“盍”(何不):盖云归哉.(《诗经•黍苗》)15、故:①事、事故:中原遂多故.(李商隐《行次西郊作》)②旧:古今异俗,新故异备.(韩非子《五蠹》)③原因、缘故:既克,公问其故.(《曹刿论战》)④故意:广故数言欲亡.(《陈涉世家》)⑤“固”(本来):臣故将谒之.(《韩非子•难一》)⑥所以、因此:故臣复取壁.(《廉颇蔺相如列传》)16、固:①坚固(坚持、固定、稳固):法莫如一而固.(韩非子《五蠹》)②鄙陋:鄙人固陋,不知忌讳.(司马相如《上林赋》)③本来: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报任安书》)④通“故”,当“所以、因此”讲:吾固曰:“非圣人之意也.”(柳宗元《封建论》)17、国:①国家:国破山河在.(杜甫《春望》)②周代的诸侯国及汉以后侯王的封地:四月,兵罢戏肆下,诸侯各就国.(《史记•高祖本记》)③国都、京城:则有去国怀乡.(《岳阳楼记》)18、过:①走过、经过:雷霆乍惊,官车过也.(《阿房官赋》)②胜过、超越:过犹不及.(《论语•先进》)③过分、太甚:以其境过清.(《小石潭记》)④错误、过失:夫过有厚薄.(《商君书•开塞》)⑤访、探望:赵禹来过卫将军.(《史记•田叔列传》)19、患:①担忧、忧虑: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廉颇蔺相如列传》)②祸害、灾难:为操后患.(《赤壁之战》)③疾病:愈膏肓之患难.(柳宗元《愈膏肓赋》)④得……病:时有患疾病者.(《晋书•桓石虔传》)20、疾:①病(痛苦、疾苦):君有疾在腠理.(《扁鹊见蔡桓公》)②厌恶、憎恨: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屈原列传》)③妒忌: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史记•孙膑传》)④急速: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郦道元《三峡》)21、及:①赶上、追上:故不能推车而及.(《左传•成公二年》)②到、至:延及岸上营落.(《赤壁之战》)③趁着: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左传•僖公二十二年》)④加、比得上: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⑤和、与:殆及公子同归.(《诗经•七月》)22、假:①借:善假于物也.(《劝学》)②宽容:大王犯法,无所宽假.(《北史•魏世祖纪》)③如果、假如、假令、假使:假使吾不知书.(《颜氏家训•杂艺》)④非正式的:乃以吴叔为假王.(《陈涉世家》)⑤假(与“真”相对):乃悟前狼假寐.(《狼》)23、间:①夹缝、间隙:妻从门间而窥其夫.(《史记•管晏列传》)②间隔、间断(间或):间以河山.(《汉书•西域传》)③隔阂、疏远(远离):赵王信秦之间.(《廉颇蔺相如列传》)④秘密地、悄悄地:侯生乃屏人间语.(《信陵君窃符救赵》)⑤中间、期间:天地间,人为贵.(曹操《度关山》)⑥近来:帝间颜色瘦黑.(《汉书•叙传上》)⑦空闲:怀念遑遑,未有间宁.(《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⑧量词:安得广厦千万间.(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24、见:①看见(拜见):事不目见耳闻.(《石钟山记》)②见解、见识:汝真女子之见.(《失街亭》)③被(表被动):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廉颇蔺相如列传》)④对自己怎么样(动词前):冀君实或见恕也.(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⑤出现: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25、①分割动物的肢体:庖丁为文惠君解牛.(《庖丁解牛》)②把系着的东西解开:桓公解管仲之束缚.(《韩非子•难一》)③溶解、溶化:解冻而耕,暴背而耨.(《战国策•秦策四》)④调解、排解、和业已讲解,又恶负约.(《史记•项羽本纪》)⑤消除:遂以解国之大患.(《荀子•臣道》)⑥解释: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⑦理解、懂得:其为惑,终不解也.(《师说》)⑧懈怠、松弛:凤夜匪解,以事一人.(《诗经•大雅•民?》)26、举:①举起、抬起:中江举帆,余船依次俱进.(《赤壁之战》)②推荐、推举(检举):永元中,举孝廉不行.(《张衡传》)③举动:举行如此.(韩非子《五蠹》)④攻下、占领:五年后举虞.(《谷梁传•僖公二年》)⑤全:举世无双.成语27、绝:①断绝: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耳起,袖绝.(《史记•刺客列传》)②极、非常:佛印绝类弥勒.(《核舟记》)③横渡、横穿: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28、堪:①经得起、忍受: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柳永《雨霖铃》)②能够、可以:可堪回首,佛狸祠下.(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29、克:①战胜、攻破:既克,公问其故.(《曹刿论战》)②克制:奉公克己,矜恤孤赢.(《后汉书•周泽传》)③约定、限定:与克期俱至.(《后汉书•钟离意传》)④通“刻”,刀刻、雕刻(刻):更克画,平斗斛、度量、文章.(《史记•李斯列传》)⑤苛刻:然性俭克,少恩情.(《宋书•朱修之传》)⑥能够:克勤于家.(《尚书•大禹谟》)30、类:①种类:植土龛岩,亦此类耳.(沈括《雁荡山》)②类似、好像:孔子状类阳虎,拘焉五日.(《史记•孔子世家》)③大抵、大致:类非俗吏之所能为也.(《汉书•贾谊传》)④法式、律例:法不能独立,类不能自行.(《荀子•君道》)31、莫:①通“暮”,日落的时候:至莫夜月明.(《石钟山记》)②没有什么、没有谁: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三国志•诸葛亮传》)③不要、不能(副词):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李白《蜀道难》)④通“瘼”,疾苦:监观四方,求民之莫.(《诗经•大雅•皇矣》)32、期:①预定的时间、一定的时间期限:失期,法皆斩.(《陈涉世家》)②期望、要求: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韩非子《五蠹》)③周(年、月):行之期年,国乃有节.(《左传•襄公九年》)④期服(为亲属服丧一年):伯父、叔父、兄弟,期.(《墨子•公孟》)33、奇:①特异、罕见: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游褒禅山记》)②出人意料的:以奇用兵.(《老子》)③单数:每奇日未尝不视朝.(《资治通鉴•唐纪》)④零数: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34、迁:①迁移(变更、变动):迁其民于临洮.(《史记•秦始皇本纪》)②调动官职(升官):命贵之人,俱学独达,并仕独迁.(《论衡•命禄》)③放逐、贬谪:然后掩捕而迁之.(柳宗元《封建论》)35、穷:①阻塞不通:阻穷西征,岩何越焉?(《楚辞•天问》)②不得志、不显贵:故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孟子•尽心上》)③生活困难:振困穷,补不足.(《战国策•齐策》)④穷尽、完结: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龚自珍《病梅馆记》)⑤穷究、追根到底:复前行,欲穷其林.(《桃花源记》)36、去:①离开:则有去国怀乡.(《岳阳楼记》)②除掉、去掉:见恶,如农夫之务去草焉.(《左传•隐公六年》)③距离、距:相去四十里.(《鸿门宴》)④前往、到……去:公然抱茅入竹去.(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⑤收藏: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汉书•苏武传》)
为您推荐:
一、【而】 1、连词:可连结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 (1)、表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译作 “和”或“及”或“又”。如: 闻善而不善,皆以告其上。(《墨子•尚同》) 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师于老马与蚁。(《韩非子•说林》) 剑阁峥嵘而崔嵬。(《蜀道难》) 蟹六跪而二螯。(《劝学》) 臣诚恐见...
扫描下载二维码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