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看似很理论性的经济学原理可以真实的运用在工作生活中?
比如说,沉没成本,意识到沉没成本没有意义后,学会了将沉没成本归零在考虑下一步行动。比如说,运筹学老师在上课时提道,他在选择工作时,真的采用了一套运筹学算法帮他做决定。大家有过类似的体会吗?
说两句可能存在争议的话。在社会科学领域,大部分问题都无法通过可控实验的方式来解决。而经济学家们却犹如强迫症般地想要挖掘出问题背后的因果关系。此时你就会发现想要证实或证伪一个科学理论的难度会有多大。这甚至是许多在实验室里成长起来的学习自然科学的人都无法体会到的东西。从实际生活的角度来说,许多已经被“公认”的心理学甚至是流行病学的“常识”我是不相信的。
非常赞同排名第一的
的***我觉得教会家里的老人以下两条非常非常重要----就算是每天唠叨也要灌输进他们的脑子:第一,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第二,要获得超额的收益就要承担超额的风险用通俗易懂的话说,就是第一,这世界上没有小便宜,第二,贪了小便宜也早晚得吐出来,所以千万不要贪便宜!这样,老人们就会想明白,楼下那租了一个小门脸的XX理财号称年化收益率20%+还号称没风险的理财产品怎么可能呢,哪天小老板卷钱跑路大家就只能跟着哭了----这世上有一种诈骗叫Ponzi Scheme, 这种手法不年轻了,就是总有人禁不住诱惑想不明白里面的道理同理,朋友的老公的同学的同事的老婆公司卖的年化收益保底10%,上不封顶,先到先得,只悄悄告诉了你,这事儿也不靠谱的----要是真的那么好,他/她自己应该从银行贷款买这个产品,干吗告诉你呀(题外话,前两天我的美容师很郁闷的告诉我,在类似的场景下折了5万块,其实不光老人,任何没有学过经济学和金融学101的人类都应该科普一下经济学原理)投资彩票的期望收益是负数,把彩票当成一种廉价的小娱乐可以,买上瘾了就是交愚蠢税喽隔壁王阿姨据说三折买来的包治百病的XX丸、XX丹、XX茶是不可能有效的----要是真的那么灵光卖的人干吗在小区里和一群退休老人墨迹,早就飞黄腾达到不知道哪里去了,而且非亲非故的,凭什么他们就给那么低的折扣呢?别以为买到便宜货就真捡到便宜了,大多数情况下,为什么便宜,还不是因为质量差,用料省,来路不正当么;长期来看买贵一些、好一些的东西成本和收益反而更合适再也不要用“别人家的孩子”来说事了,别人家的孩子收入好,嫁得好,生的娃好,什么好事都摊上了----怎么可能呢,一定外人不可道也的辛苦和郁闷吧,人家付出了什么代价我们也不一定全知道(这么想心理有点阴暗,但是这是事实啊)
无风险套利机会即便存在也不可能持久,天下没有免费午餐。
1、机会成本: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要放弃的其他东西的最大价值。对商业公司来说,是利用一定的资源生产某种产品时,而失去利用这些资源生产其他最佳替代品的机会。对个人来说,当你选择就业还是读研,当你选择你心仪的女神a而不是爱慕你的学妹b的时候,你所放弃的那部分构成了机会成本。2、协同效应:简单来说就是“1+1&2”的效应,最常见的是指并购后的两家企业竞争力增强,比独立存在时有更高的业绩。协同的价值一般在于整合资源、成本降低、收入增长。3、边际效用递减、消费者剩余:指消费者每增加消费一个单位商品,对商品的欲望会减小。M记的第二杯半价的原理也是类似,由于再次购买商品的欲望降低,消费者愿意为商品花的钱变少了,而商家又希望最大限度地压榨消费者剩余,所以有了“第二杯半价”的营销方式。4、边际成本:指每一单位新增生产的产品(或者购买的产品)带来的总成本的增量。在生产管理中很常用,如生产一台汽车成本很高,但由于规模效应,生产第一万台汽车的成本会比只生产一台车低很多。5、格雷欣法则:即劣币驱逐良币,在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面额价值相同的通货同时流通时,实际价值较高的通货会被人们贮藏而退出流通领域,而实际价值较低的通货会充斥市场。在人力资源中有这样的例子,工厂为了精简员工、提高效率,就让夫妻双方都是本厂职工的必须有其中一个下岗,工厂的本意希望能力强的留下,但事实上往往是有能力的人先离开了,而能力弱的留下了,因为能力强的人找到新工作的几率更大。6、帕累托最优:指资源分配的一种理想状态,在不使任何人情况变坏的前提下,不可能使得任何一个人再变好。满足帕累托最优状态就是最具有经济效率的。帕累托最优可以作为评价一个经济制度和政治方针的标准。以上转载请随意。欢迎关注本人公号DreamerInReal,关注互联网 金融 设计。做脚踏实地的梦想家,与你分享我的思考和见解。
我补充下的***。我教公司金融的课。一学期的课上下来,最希望同学明白的一个道理就是风险risk和回报return永远是一致的。一个项目一件事情一只股票,如果回报很大,就一定要想到你将要承担的风险也会很大。然后,再调整自己的心理预期。想走捷径,就要承担其风险。想下最坏的结果是什么,自己能不能承担。这一切都想明白了,人的心态就会好很多。评论有人问会不会有低风险高回报的项目存在。我的理解是,短期会有,长期不存在。为什么呢?按照金融的无套利(arbitrage )理论,如果有这样的项目存在,假设市场是有效(Efficient)的,人们都会投向这个项目,需求上升。按照供需关系(supply and demand)的原理,导致这个项目的初始价格升高,最终使原来的高回报(Return)降低(回报=价格差/初始价格)。以至于这个项目最后会变为一个低风险低回报的项目。补充:有人提到了交易成本。确实,这是挑战前面假设市场有效的一个重要因素。在经济上,交易成本有很多,比如贸易壁垒,比如市场流动性。相比而言,金融上的交易成本要小得多。在电脑互联网络如此发达的今天,交易成本已经比从前要小得多了。所以这个理论在金融上基本还是成立的。
不完全是经济学理论,但确实在现实里非常有用:博弈论里“计算另一参与者反应函数”的思想。具体怎么算反而不那么重要。翻译成大白话就是“别把别人当傻瓜”。
想起了《牛奶可乐经济学》中的一段话:“为什么某企业奖励员工一辆豪华轿车,而不是等值的现金?经济学家有一个很有说服力的观点:最好的礼物,往往是我们想要但是又不舍得买的东西。被奖励,等于别人帮着自己做出了选择,自己可以开开心心享受奖品,又无需为自己的奢侈行为感到愧疚。”因此,推广到人际交往中,如果你是位企业年终发奖人,可以考虑奖励员工与预期奖金等值的实物;如果你是位像我一样的普通人,同样也可以考虑送亲人送朋友礼物的时候,选择对方想要却一直不舍得买的东西。
第一次在知乎回答问题,对这个问题非常感兴趣。我大学专业是投资学,不过因为对金融不感兴趣,所以相当于打了几年酱油,但是对两个经济理论非常感兴趣,并且巧妙地运动到生活的各方面,对我启发非常大!第一个是通货膨胀螺旋,形成的过程大致是:因为通过膨胀的存在,物价上涨,工人要求涨工资,导致工厂和企业成本增加,于是物价持续上涨,这样循环往复形成一个通胀螺旋,甚至容易爆发恶性通货膨胀。我说的比较简洁,实际比这要复杂很多,但是就是这个简单的理论让我领悟了好多,我突然觉得:这就好比人的心情,当某件不好的事情发生时,人会产生不良的情绪,而负面的情绪只会使事态更加严重,这是同一个道理。因此,从那以后,我就学着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不好的事情,要么冷静,要么转移注意力,要么想好的方面,然后我发现事情后来往往会朝好的方向去发展。第二个是会计学里面的机会成本和沉没成本。机会成本是当你在面临两个选择时,选择其中一个,必然会丧失另一个所获得的收益,这部分的收益就是你的机会成本。假如你只有10块钱,只能选择吃面或者吃饭,你最后选择了吃饭,那么吃面带给你的快乐和饱腹感就是你的机会成本,这对应了中国那句古话:有得必有失,我们不能什么都要,对于失去的,不必那么介怀,要懂得释怀和放下,只要你最终选择的所获收益大于未选择的可能获得的收益,那么你的选择就是值得的!既然吃饭比吃面更容易饱,那就吃饭吧,但是如果吃面让你更开心,你就选择吃面吧,无需过多纠结和不舍。沉没成本是指已经发生的无法挽回的成本,假如你花30元买了一张电影票,看了一半,你觉得这个电影非常无聊,你不想再看下去,但是想到自己花的30块钱,大部分人都会选择看完。其实对于理性的投资人来说,这是不明智的,因为不管你看不看,那30块钱的电影票是绝对不可能退回来的,因此在做下一步的决策时,不应该将已经发生的成本计算在内,也就是说不要让已经发生的且无法改变的事情影响你当前和未来的决定。这个例子可以广泛用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金钱爱情友谊放之皆可。你和爱人之间已经没有爱了,在一起很不快乐,但是已经交往了那么多年,谁舍得放手呢,于是勉强在一起,只会导致双方更加不快乐,这时候放手才是对双方各自的解脱和成全,何必让两人更加不幸呢?过去的那些不好的经历,就彻底放下吧,不要再心心念念,让它继续影响着你的现在和未来,其实你本可以过得更好的,这时候的你,应该决绝地起身,走出电影院,去做能让你觉得快乐的事情,否则结果只能是钱也花了,大好的时间也浪费了。补充:看到前面的回答,想到还有另外一个理论也非常适用,即高风险高收益。这告诉我们在生活中,你想获得怎样的收益,就必须付出怎样的代价,没有人可以不劳而获。
STV主观价值论,产品或者服务的价值源于人的需求而非固有。并且人对这个价值的度量不具有可比性,即一个个体的价值判断不能按任何比例折算成另一个。吾之蜜糖,彼之***。与边际效用一起食用更佳。
价值是主观的:己所欲也勿施与人。自愿交易双方受益:别对别人私事逼逼。看得见和看不见的:不要只从静态和局部考虑问题。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苹果/安卓/wp
积分 660, 距离下一级还需 140 积分
权限: 自定义头衔, 签名中使用图片
道具: 彩虹炫, 涂鸦板, 雷达卡, 热点灯, 金钱卡, 显身卡, 匿名卡, 抢沙发下一级可获得
权限: 隐身
购买后可立即获得
权限: 隐身
道具: 金钱卡, 彩虹炫, 雷达卡, 热点灯, 涂鸦板
苦逼签到天数: 32 天连续签到: 26 天[LV.5]常住居民I
新古典经济理论正日益受到攻讦。批评与指责主要来自其过于繁复玄奥,同时过于数学化。按照这些批评意见,新古典经济理论应当在心理学、历史、社会学、生物学和政策上多下功夫,而不是过分追求数学、物理学和所谓的严密。它应该是更加动态的,更具实验色彩的,对制度结构更加敏感的,......。
这些批评中大部分都是有道理的,每个人都希望有一种制度化的经济理论以及对动态的良好把握。如果能够建立一些关于内生偏好变化的有效的模型,那当然是一件很好的事情。我们在这些领域没有建立起令人满意的模型的原因不是像有些批评家想像的那样,是主流经济学家们认为这样做的好处太低而不值得去做,而是他们认为这样做的成本太高。没有人知道如何建立一套关于经济动态或偏好变化的有效模型,关于经济制度的切实的理论和经验研究也是极为困难的。这些绝对是难题,而大多数理论家都要遵循科学研究的自然规律——先易后难。
不过,我们毕竟还是取得了一些进步的。有关演进、组织、制度的模型以及其他一些长期被忽视的课题都已在经济理论家当中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我并不认为最近在这些领域中取得的成就是由于理论经济学家才开始认识到这些问题的重要性,而是由于分析方法的发展,使得对以上这些问题的研究能够得出丰硕的果实了。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也许正是过去我们在经济理论上艰难探索所走过的每一步,才使得我们进入了对以上许多重要问题都能有所理解和掌握的境界。我们在对非对称信息、博弈论、组织理论和政治程序方面的逐渐理解,为我们在众多难题的研究上开创了全新的视野。我们也许还不足以至千里,甚至还只是刚刚起步,但至少我们已经在前进方向上做到了略窥门径。
尽管我们在谈到经济理论的进步时是(审慎地)乐观的,但是本文的主题却并不是关于经济理论的前沿问题,而是要谈谈作为经济学一个分支学科的经济理论的地位。我所描述的观点当然只是个人的看法,但我认为也是经济学家广泛认可的。不过,它毕竟还不是具有普遍性的,如果这些观点是普遍性的,那为此再耗费笔墨已毫无意义。
1.为什么经济理论是值得研究的?
经济理论为什么是值得研究的?这个问题可能会有许多***。一个很显然的***是经济理论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知识领域,其本身也极具趣味性。没人会说诗歌、音乐、数理或天文学是“没用的”,但是人们可能会经常听到关于经济理论过于玄奥的抱怨。我想人们可能会从纯美学的角度为经济理论提出辩护。的确,在某些迫不得已的时候,许多经济理论家承认他们是因为经济学很有趣才从事其研究的。
但是我想纯粹美学方面的考虑还不能为经济理论提供一个完满的解释,因为在经济学中,理论是有其“作用”的。理论并不仅仅是就事论事的智力游戏,它在经济研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的主旨也在于提出经济学是一门政策科学,而且也正因如此,经济理论对经济学的贡献也应根据经济理论如何有助于对经济政策的理解与实施这方面来加以衡量。
2.作为政策科学的经济学
经济学的魅力与希望部分地来自于它提出了关于改善人民生活的政策描述,这一点不同于大部分其他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社会学和政治科学也一些政治取向,但是它们大部分只是涉及到其各自学科功能的理解。自然科学当然是具有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潜能,但是这只是作为知识活动的一项副产品而已。
在我看来,许多方法论学者都没能真正注意到经济科学这一本质特征。将经济学与物理学等相比本身就是错误的,相比之下将经济学与工程学相比还略显恰当些。同样,将经济学与生物学相比也是不恰当的,而与医学的比较可能更为贴切。我想凯恩斯在谈到经济学家应该更像是牙医时,只能算是半开玩笑吧。牙医总是说他们能使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好,经济学家也是如此。牙医行业与经济学的方法论前提极为相似:我们是实用主义者。没有哪门“政策学科”——工程学、医学或者牙科学——在方法论方面给予更多关注,大体来说,经济学也同样不太关注方法论。
当你在思考这个问题时,你可能会感到很惊奇,在工程学或医学中并没有很多的方法论方面的研究。这些学科给20世纪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尽管科学哲学家们几乎完全忽视了这些影响。将这种忽视与其他一些社会科学加以比较,我们可以发现,那些社会科学在方法论的争论方面倾注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科学哲学,正如在哲学系里所讲授的那样,似乎从根本上与自然科学是关系紧密的,同时,那些哲学家们也在心理学、生物学和一些社会科学都有涉猎。
我认为许多经济学家和哲学家在其经济学方法论的论著中都没能对大多数经济研究中的政策性导向给予充分的重视。原因之一是缺少能够运用的恰当的模型。无论是在工程哲学、医学哲学、还是牙医哲学,任何一种政策科学中我们都很难找到可以建立分析框架体系的方法论模型。构建这种理论(模型)的重任就落在了经济学家的肩上。我想,这也正是涉及到方法论与科学哲学问题中最令人感兴趣的地方。
3.解读经济学家的行为
我认为理解多数经济学家的所作所为的关键是如何理解经济学的政策导向。我们来看一个经济学家对行为最优化模型进行的强化。
正像心理学家经常提醒我们的一样,人们往往不那么追求其行为的优化。在这方面有一些实验研究的实例,在这些研究中发现人们常常违反所谓~~~、预期效用最大化、基本概率计算等原则。如果经济学家只对描述性消费者选择行为模型感兴趣,他们会理所当然地放弃那些最优化模型(理论)。
经济学家们并不仅仅简单地对描述性的模型感兴趣。经济学家们要运用对消费者行为的观察来提出政策建议。即使人们自身做出一些“非理性”的决策,出于公共政策的原因考虑,制订“理性”的决策仍然是有意义的。我们来假设一个关于个人显示出非传递性的选择行为的例子:假如A优于B,B优于C,C优于A,在进行社会选择时应如何处理这样的偏好顺序?我认为寻求一个在某种意义上最接近某个个体所表现出来的非传递性规则的可以用作政策选择导向的传递性规则是有可能的。这些“理性化”了的偏好可以用作政策的导向,而那些“非理性”的则不能。
这种特殊方法也许并不适用于所有条件。如果你想预测消费者对一项新的市场促销活动的反应,你显然需要一个关于消费者行为的描述性的模型。但是如果你想要进行成本—利润分析,你应当拿出一套度量利润的固定的方式。从理性行为模型入手分析也许是一项明智之举。
4.高级理论(曲高和寡)
在经济学方法论研究方面有一个小小的群体。只不过我认为这个小群体对于经济学一个范围极其狭窄的子学科倾注了过多的精力,即通常所说的一般均衡理论。一般均衡理论的确是一个重要的经济学子学科,它的影响渗透到整个经济学的方方面面,但它毕竟只是一个很小的子学科。即使在它的鼎盛时期,全世界也大约只有50人左右从事一般均衡的研究。如今,已经很少有人从事一般均衡的“纯”理论研究了,人们更加关注的是该理论的应用。
一般均衡理论常常由于其过于繁复玄奥而遭到攻讦。然而,麦肯齐(McKenzie)、阿罗(Arrow)、德布鲁(Debreu)和其他一些经济学家在五十年代的研究成果已经在诸如国际贸易、公共财政、金融市场以及宏观经济学等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CGE)的结构已经成为当今政策分析的标准组成部分。可计算一般均衡在最近的加拿大、美国、墨西哥之间的贸易谈判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而且,这种应用型的一般均衡模型在将来毫无疑问会大大增加。
这些模型通常只是阿罗-德布鲁模型的特例而已。即使专事可计算一般均衡研究与应用的学者们也认同这样一种观点:这些模型及建模工作在本质上更多的是对经济变量之间相互作用的主要路径,并非是要对经济进行预测。不管怎么说,经济学仍然是一门非常“年轻”的学科,随着更多的经济学家通过这些模型获得更多的经验,我们将会得到更多更好的模型。
古典一般均衡理论的其他流派,如马克思主义学派、斯拉法学派、奥地利学派等的分析,没能像一般均衡分析那样成功地转变成具有较强的操作性。本文后面将提到,这种趋势将会推动那些诸如一般均衡分析之类的高级理论的发展,结果会更加强调可应用性在作为一门政策科学的经济学中的重要性。
5.经济理论在政策科学中的作用
姑且按我的说法,将经济学看作是一门政策科学,如果我要为其可操作性辩护,则首先从其政策功能的角度出发。我应当提出经济理论是有助于政策制定的,然后再罗列一长串类似论调的。这个单子无疑是不完全的,欢迎大家对其进行补充和完善,但是也许这会有助于将讨论的焦点集中在“经济学家为什么这样或那样做?经济理论在这个过程中起了什么作用?”之类的问题上。
支持楼主:、
购买后,论坛将把您花费的资金全部奖励给楼主,以表示您对TA发好贴的支持
载入中......
鼓励积极发帖讨论
鼓励积极发帖讨论
总评分:&经验 + 200&
论坛币 + 110&
谢谢楼主!
初级热心勋章
初级热心勋章
中级学术勋章
中级学术勋章
中级热心勋章
中级热心勋章
中级信用勋章
中级信用勋章
高级信用勋章
高级信用勋章
初级学术勋章
初级学术勋章
高级学术勋章
高级学术勋章
特级学术勋章
特级学术勋章
高级热心勋章
高级热心勋章
特级热心勋章
高级热心勋章
初级信用勋章
初级信用勋章
无限扩大经管职场人脉圈!每天抽选10位免费名额,现在就扫& 论坛VIP& 贵宾会员& 可免费加入
加入我们,立即就学扫码下载「就学」app& Join us!& JoinLearn&
  |
  |
  |
  |
  |
  |
如有投资本站或合作意向,请联系(010-);
邮箱:service@pinggu.org
投诉或不良信息处理:(010-)
京ICP证090565号
京公网安备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它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社会主义经济的思想是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它包括以下内容:
(1)社会主义经济的本质的理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从实际出发发展和创新了对社会主义经济本质的认识,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从目的的角度深化了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十六大以后,党中央又提出要坚持以人为本,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二是从制度的角度深化了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完整体系,包括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等。三是从属性和要求的角度深化了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出了“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维护和实现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以及“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统筹兼顾”等重要论断。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理论。党的十五大报告正式明确:“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同时提出,“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十六大报告提出了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两个基本原则,即“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和“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指明了现阶段中国经济制度的根本性质,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可靠的经济基础。
(3)社会主义分配理论。一是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二是坚持效率与公平的统一,既反对平均主义,又防止收入差距过大,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最终实现全社会的共同富裕。三是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关注社会公平,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逐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坚决取缔非法收入,使全体人民共享发展的成果。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包括: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建立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兼顾效率与公平的收人分配制度,健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完善政府的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长期稳定并不断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农村双层经营机制等。
(5)中国特色的经济发展理论。发展是当代中国的主题,是中国***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中关于发展的思想和理论非常丰富,主要有:关于科教兴国的理论,关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理论,关于做好“三农”工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理论,关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理论,关于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理论,关于坚持“五个统筹”的理论,等等。特别是科学发展观提出的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理论,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发展、为什么发展、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赋予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理论以新的时代内涵和实践要求。
(6)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的理论。实行对外开放和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一个重要内容,它包括以下原则:一是坚持“引进来”和 “走出去”相结合,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二是强调经济全球化作为一个客观进程,具有二重性:一方面它可促进世界资源的合理配置,从而造福各国人民。另一方面它是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全球扩张,会进一步加剧世界资源配置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我们应选择并推进前一种趋势,警惕并控制后一种趋势。三是要正确处理对外开放同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关系,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的内容是十分丰富的,以上六个方面的内容是最基本的,它们初步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同时,还要清醒地认识到,我们对社会主义经济运动规律的认识和掌握还很不够,还有许多未知的必然王国。因此,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的内容不是凝固不变的,而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政治经济学教材编写课题组)
(责任编辑:最重要的3大原理---------&经济学十大原理
1、供求关系:
比如,流通股票多了,价格就会下降,08年股市大跌的原因之一,2008年-11年没有大牛市的原因之一。
2、激励理论:
比如,老是欺骗别人的人,没有人会相信他,不要自以为聪明,大家都不傻。
比如,老是占别人便宜的人,没有人会喜欢和他交往,结果难以成大事,反而没有便宜可占。
做老实人不吃亏,大智若愚实乃最高境界。
3、权衡取舍理论(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有得必有失
政府金融危机救经济 4万亿投资+9万亿信贷的代价:
一堆银行坏账、官员趁机大肆捞钱、国进民退、产能过剩、贫富差距扩大、通货膨胀、房价暴涨等等。
摘自曼昆《经济学原理》强力推荐&
熊市多读书。
经济这个词来源于希腊语,它的意思是“管理一个家庭的人”。乍一看,这个来源
似乎有点奇特。但事实上,家庭和经济有着许多相同之处。
一个家庭面临着许多决策。它必须决定哪些家庭成员去做什么,以及作为回报每个
家庭成员能得到什么:谁做晚饭?谁洗衣服?谁在晚餐时多得到一块甜点?谁有权选择
看什么电视节目?简而言之,家庭必须考虑到每个成员的能力、努力和愿望,以在各个
成员中配置稀缺资源。
和家庭一样,一个社会也面临着许多决策。一个社会必须决定将要做哪些工作和谁
做这些工作。社会需要一些人种粮食,另一些人做衣服,还有一些人设计电脑软件。一
旦社会分配人们(以及土地、建筑物和机器)去做各种工作,它还应该分配他们生产的
物品与劳务量。社会必须决定谁将吃鱼子酱而谁将吃土豆,谁将开法拉利( F e r r a
r i)跑车而谁将坐公共汽车。
由于资源稀缺,社会资源的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稀缺性(s c a r c i t y)是指
社会拥有的资源是有限的,因此不能生产人们希望拥有的所有物品与劳务。正如一个家
庭不能给每个成员想要的每一件东西一样,一个社会也不能给每个人以他们向往的最高
水平的生活。
经济学(e c o n o m i c s)研究社会如何管理自己的稀缺资源。在大多数社会
中,资源并不是由一个惟一的中央计划者来配置,而是通过千百万家庭和企业的共同行
动来配置的。因此,经济学家研究人们如何做出决策:他们工作多少,购买什么,储蓄
多少,以及如何把储蓄用于投资。经济学家还研究人们如何相互交易。例如,经济学家
探讨一种物品众多的买者与卖者如何共同决定该物品的销售价格和销售量。最后,经济
学家分析影响整个经济的力量和趋势,包括平均收入的增长,找不到工作的人占总人口
的比例,以及价格上升的速度。
虽然经济学的研究是多方面的,但可以用几个中心思想把这个领域统一起来。在本
章的其余部分,我们将叙述经济学的十大原理。即使你开始时完全不懂这些原理,或者
如果你觉得它们并不能使你完全信服,也不必担心。在以后各章中,我们将更充分地揭
示这些思想。这里介绍的十大原理只是要让你了解经济学研究内容的概况。你可以把这
一章作为“即将到来的吸引力的预演”。
1.1 人们如何做出决策
“经济”是什么这个问题并没有什么神秘之处。无论我们谈论的是洛杉矶经济,美
国经济,还是全世界的经济,经济只不过是一个在生活中相互交易的一群人而已。由于
一个经济的行为反映了组成这个经济的个人的行为,所以我们的经济学研究就从个人做
出决策的四个原理开始。
1.1.1 原理一:人们面临权衡取舍
关于做出决策的第一课可以归纳为一句谚语:“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为了得到
我们喜爱的一件东西,通常就不得不放弃另一件我们喜爱的东西。做出决策要求我们在
一个目标与另一个目标之间权衡取舍。
我们考虑一个学生必须决定如何配置她的最宝贵的资源--时间。她可以把所有的时
间用于学习经济学;可以把所有的时间用于学习心理学;也可以把时间分配在这两个学
科上。她把某一个小时用于学习一门课时,她就必须放弃本来可以学习另一门课的一小
时。而且,对于她用于学习一门课的每一个小时,她都要放弃本来可用于睡眠、骑车、
看电视或打工赚点零花钱的时间。
我们还可以考虑父母决定如何使用自己的家庭收入。他们可以购买食物、衣物,或
全家度假。他们也可以为退休或孩子的大学教育储蓄一部分收入。当他们选择把额外的1
美元用于上述用途中的一种时,他们在某种其他用途上就要少花1美元。
当人们组成社会时,他们面临各种不同的权衡取舍。典型的是在“大炮与黄油”之
间的选择。我们把更多的钱用于国防,以保卫我们的海岸免受外国入侵(大炮)时,我
们能用于提高国内生活水平的消费品(黄油)就少了。在现代社会里,同样重要的是清
洁的环境和高收入水平之间的权衡取舍。要求企业减少污染的法律增加了生产物品与劳
务的成本。由于成本高,结果这些企业赚的利润少了,支付的工资低了,收取的价格高
了,或者结果是这三种结果的某种结合。因此,尽管污染管制给予我们的好处是更清洁
的环境,以及由此带来的健康水平的提高,但其代价是企业所有者、工人和消费者的收
入减少了。
社会面临的另一种权衡取舍是在效率与平等之间。效率(e f f i c i e n c y)是
指社会能从其稀缺资源中得到最多的东西。平等(e q u i t y)是指将这些资源的成果
公平地分配给社会成员。换句话说,效率是指经济蛋糕的大小,而平等是指如何分割这
块蛋糕。在设计政府政策的时候,这两个目标往往是不一致的。
例如,我们来考虑目的在于实现更平等地分配经济福利的政策。某些此类政策,如
福利制度或失业保障,是要帮助那些最需要帮助的社会成员。另一些政策,如个人所得
税,是要求经济上成功的人士对政府给予比其他人更多的支持。虽然这些政策对实现更
大的平等有好处,但它以降低效率为代价。当政府把富人的收入再分配给穷人时,就减
少了对辛勤工作的奖励;结果,人们工作少了,生产的物品与劳务也少了。换句话说,
当政府想要把经济蛋糕切为更均等的小块时,这块蛋糕本身也就变小了。
认识到人们面临权衡取舍本身并没有告诉我们,人们将会或应该做出什么决策。一
个学生不应该仅仅由于要增加用于学习经济学的时间而放弃心理学的学习。社会不应该
仅仅由于环境控制降低了我们的物质生活水平而不再保护环境,也不应该仅仅由于帮助
穷人扭曲了工作激励而忽视他们。然而,认识到生活中的权衡取舍是重要的,因为人们
只有了解了他们面临的选择,才能做出良好的决策。
原理二: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
由于人们面临着权衡取舍,所以做出决策就要比较可供选择的行动方案的成本与收益。
但在许多情况下,某种行动的成本并不像乍看时那么明显。
例如,考虑是否上大学的决策。利益是使知识丰富和一生拥有更好的工作机会。但成本
是什么呢?要回答这个问题,你会想到把你用于学费、书籍、住房和伙食的钱加总起
来。但这种总和并不真正代表你上一年大学所放弃的东西。
这个***的第一个问题是,它包括的某些东西并不是上大学的真正成本。即使你离开了
学校,你也需要有睡觉的地方,要吃东西。只有在大学的住宿和伙食比其他地方贵时,
贵的这一部分才是上大学的成本。实际上,大学的住宿费与伙食费可能还低于你自己生
活时所支付的房租与食物费用。在这种情况下,住宿费与伙食费的节省是上大学的收
这种成本计算的第二个问题是,它忽略了上大学最大的成本--你的时间。当你把一年的
时间用于听课、读书和写文章时,你就不能把这段时间用于工作。对大多数学生而言,
为上学而不得不放弃的工资是他们受教育的最大单项成本。
一种东西的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是为了得到这种东西所放弃的东西。当做出
任何一项决策,例如,是否上大学时,决策者应该认识到伴随每一种可能的行动而来的
机会成本。实际上,决策者通常是知道这一点的。那些到了上大学的年龄的运动员如果
退学,转而从事职业运动就能赚几百万美元,他们深深认识到,他们上大学的机会成本
极高。他们往往如此决定:不值得花费这种成本来获得上大学的利益,这一点也不奇
1.1.3 原理三:理性人考虑边际量
生活中的许多决策很少是黑与白的选择,而往往涉及到灰色阴影。当到了吃午饭的
时间时,你面临的决策不是在快餐或猪排之间的选择,而是是否再多吃一勺土豆泥。当
考试临近时,你的决策不是在放弃考试或一天学习2 4个小时之间的选择,而是是否多花
一小时复习功课而不看电视。经济学家用边际变动(marginal change )这个术语来描
述对现有行动计划的微小增量调整。记住“边际”指“边缘”,因此,边际变动是围绕
你所做的事的边缘的调整。
在许多情况下,人们通过考虑边际量来做出最优决策。例如,假设你向一位朋友请
教,应该在学校上多少年学。如果他给你用一个拥有博士学位的人的生活方式与一个没
有上完小学的人进行比较,你会抱怨这种比较无助于你的决策。你很可能已经受过某种
程度的教育,并要决定是否再多上一两年学。为了做出这种决策,你需要知道,多上一
年学所带来的额外利益(一生的更高工资和学习的全面享受)和所花费的额外成本(学
费及你上学时放弃的工资)。通过比较这种边际利益与边际成本,你就可以评价多上一
年学是否值得。
另一个例子,考虑一个航空公司决定对等退票的乘客收取多高的价格。假设一架有
2 0 0个座位的飞机横越国内飞行一次,航空公司的成本是1 0万美元。在这种情况下,
每个座位的平均成本是1 0万美元/ 2 0 0,即5 0 0美元。马上就会有人得出结论:航空
公司的票价决不应该低于5 0 0美元。但实际上,航空公司可以通过考虑边际量而增加利
润。设想一架飞机即将起飞时仍有1 0个空位,而在登机口等退票的乘客愿意支付3 0 0
美元买一张票。航空公司应该卖给他票吗?当然应该。如果飞机有空位,多增加一位乘
客的成本是微乎其微的。虽然一位乘客飞行的平均成本是5 0 0美元,但边际成本仅仅是
这位额外的乘客将免费消费的一包花生米和一罐软饮料的成本而已。只要等退票的乘客
所支付的钱大于边际成本,卖给他机票就是有利可图的。
正如这些例子所说明的,个人和企业通过考虑边际量,将会做出更好的决策。而
且,只有一种行动的边际利益大于边际成本,一个理性决策者才会采取这项行动。
1.1.4 原理四 人们会对激励作出反应
由于人们通过比较成本与利益做出决策,所以,当成本或利益变动时,人们的行为
也会改变。这就是说,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例如,当苹果的价格上升时,人们就会
决定多吃梨少吃苹果,因为购买苹果的成本高了。同时,苹果园主决定雇佣更多工人并
多摘些苹果,因为出售苹果的利益也高了。正如你将看到的,价格对市场上--在这种情
况下,苹果市场--买者与卖者行为的影响对了解市场如何运行是至关重要的。
公共决策者决不应该忘记激励,因为许多政策改变了人们面临的成本或利益,从而
改变了行为。例如,对汽油征税,鼓励人们开小型、节油型汽车。它还鼓励人们坐公共
汽车,而不是自己开车,并鼓励人们在离自己住的近的地方工作。如果税收足够大,人
们就会开始驾驶电动汽车。
当决策者未能考虑到他们的政策如何影响激励时,他们就会以他们意想不到的效果
结束。例如,考虑一下有关汽车安全的公共政策。今天所有的汽车都有安全带,但5 0年
前并不是这样。2 0世纪6 0年代后期,拉尔夫?纳德尔( Ralph Nader )的著作《任何
速度都不安全》引起公众对汽车安全的关注。国会的反应是通过立法要求汽车公司生产
包括安全带在内的各种安全设备,安全带成为所有新汽车的标准设备。
安全带的法律如何影响汽车安全呢?直接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当一个人系上安全
带时,重大车祸发生时存活的概率提高了。但是,这并不是事情的结束,因为这项法律
还通过改变激励而影响了行为。相关的行为是司机开车时的速度和谨慎程度。缓慢而谨
慎地开车是有代价的,因为这要耗费司机的时间和精力。当决定谨慎开车的程度时,理
性人要比较谨慎开车的边际利益和边际成本。
当提高安全程度的利益高时,他们就会更慢、更谨慎地开车。例如,人们在道路有
冰时会比道路干净时更缓慢而谨慎地开车,这并不奇怪。考虑安全带法律如何改变一个
司机的成本-利益计算。安全带降低了司机的车祸代价,因为它们减少了伤亡的概率。换
言之,安全带减少了缓慢而谨慎地开车的利益。人们对安全带的反应和对道路状况改善
的反应一样--更快更放肆地开车。这样,安全带法律最终的结果是更多的车祸次数。安
全开车程度的下降对行人显然有不利的影响,他们更可能发现自己遇上了车祸,但(与
司机不同)没有得到增加的保护的利益。乍一看,这种关于激励与安全带的讨论似乎是
毫无根据的猜测。但是,经济学家萨姆?佩兹曼(Sam Peltzman)在1 9 7 5年的一项研
究中说明了汽车安全法实际上有许多这类影响。根据佩兹曼的证据,这些法律减少了每
次车祸的死亡人数,但却增加了车祸的次数。净结果是司机死亡人数变动很小,而行人
死亡人数增加了。
佩兹曼对汽车安全的分析是人们对激励做出反应的一般原理的一个例子。经济学家
研究的许多激励要比汽车安全法的激励更为直接。没有人对汽油税高的欧洲比汽油税低
的美国开车的人少感到惊讶。然而,正如安全带的例子所说明的,政策有时也会有事先
并不明显的影响。在分析任何一种政策时,我们不仅应该考虑直接影响,而且还应该考
虑通过激励发生的间接影响。如果政策改变了激励,那就会使人们改变自己的行为。
1.2 人们如何相互交易
前四个原理讨论了个人如何做出决策。在我们人生的旅途中,我们的许多决策不仅
影响我们自己,而且还会影响其他人。以下三个原理是关于人们如何互相交易的。
1.2.1 原理五:贸易能使每个人状况更好
也许你在新闻中听到过,在世界经济中日本人是美国人的竞争对手。在某些方面这
是真的,因为美国和日本企业生产许多相同的产品。福特公司和丰田公司在汽车市场上
争夺同样的顾客。康柏公司和东芝公司在个人电脑市场上争夺同样的顾客。
但在思考国家之间的竞争时,这种想法很容易被误导。美国和日本之间的贸易并不像体
育比赛一样,一方赢而另一方输。实际上,事实正好相反:两国之间的贸易可以使两个
国家的状况都变得更好。
为了说明原因,我们考虑贸易如何影响你的家庭。当你的一个家庭成员找工作时,
要与也在找工作的其他家庭成员竞争。当各个家庭购物时也会相互竞争,因为每个家庭
都想以最低的价格购买最好的东西。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经济中每个家庭都与所有
其他家庭竞争。尽管有这种竞争,但把你的家庭与所有其他家庭隔绝开来并不会使大家
过得更好。因为如果是这样的话,你的家庭就必须自己种粮食,自己做衣服,盖自己住
的房子。显然,你的家庭在与其他家庭的交易中受益匪浅。无论是在耕种、做衣服或盖
房子方面,贸易使每个人可以专门从事自己最擅长的活动。通过与其他人交易,人们可
以按较低的成本获得各种各样的物品与劳务。
国家和家庭一样也能从相互交易中获益。贸易使各国可以专门从事自己最擅长的活
动,并享有各种各样的物品与劳务。日本人和法国人、埃及人与巴西人一样,在世界经
济中既是我们的竞争对手,又是我们的伙伴。
原理六: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
现在大部分曾经是中央计划经济的国家已经放弃了这种制度,并努力发展市场经
济。在一个市场经济(market economy)中,中央计划者的决策被千百万企业和家庭的
决策所取代。企业决定雇佣谁和生产什么。家庭决定为哪家企业工作,以及用自己的收
入购买什么。这些企业和家庭在市场上相互交易,价格和个人利益引导着他们的决策。
乍一看,市场经济的成功是一个谜。尤其是在市场经济中,没有一个人追求整个社会的
经济福利。自由市场包括大量物品与劳务的许多买者与卖者,而所有人都主要关心自己
的福利。尽管是分散的决策和千百万利己的决策者,但已经证明,市场经济在以一种促
进普遍经济福利的方式组织经济活动方面非常成功。
经济学家亚当?斯密( Adam Smith )在他1 7 7 6年出版的著作《国民财富的性质
和原因的研究》中提出了全部经济学中最有名的观察结果:家庭和企业在市场上相互交
易,他们仿佛被一只“看不见的手”所指引,并导致了合意的市场结果。本书的目的之
一就是要解释这只看不见的手如何施展它的魔力。当你学习经济学时就会知道,价格就
是看不见的手用来指引经济活动的工具。价格既反映了一种物品的社会价值,也反映了
生产该物品的社会成本。由于家庭和企业在决定购买什么和卖出什么时关注价格,所
以,他们就不知不觉地考虑到了他们行动的社会收益与成本。结果,价格指引这些个别
决策者在大多数情况下实现了整个社会福利最大化的结果。
关于看不见的手在指引经济活动中的技巧有一个重要推论:当政府阻止价格根据供
求自发地调整时,它就限制了看不见的手协调组成经济的千百万家庭和企业的能力。这
个推论解释了为什么税收对资源配置有不利的影响:税收扭曲了价格,也因此扭曲了家
庭和企业的决策。这个推论还解释了租金控制这类直接控制价格的政策所引起的更大伤
害。中央计划者之所以失败,是因为它们在管理经济时把市场上那只看不见的手缚起来
1.2.3 原理七: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
如果市场的看不见的手如此伟大,为什么我们还需要政府呢?一种回答是,看不见
的手需要政府来保护它。只有产权得到保障,市场才能运行。如果一个农民预见到他的
谷物会被偷走,他就不会种庄稼,而且,除非假设顾客在离开前会付费,否则餐馆就不
会提供服务。我们都依靠政府提供的***和法庭来保护我们对自己生产出来的东西的权
但是,对于为什么我们需要政府还有另一种回答。尽管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
一种好方法,但这个规律也有一些重要的例外。政府干预经济的原因有两类:促进效率
和促进平等。这就是说,大多数政策的目标不是把经济蛋糕做大,就是改变蛋糕的分
尽管看不见的手通常会使市场有效地配置资源,但情况并不总是这样。经济学家用
市场失灵(market failure )这个术语来指市场本身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情况。市场失
灵的一个可能原因是外部性, 外部性(e x t e r n a l i t y)是一个人的行为对旁
观者福利的影响。例如,外部成本的典型例子是污染。市场失灵的另一个可能原因是市
场势力,市场势力(market power)是指一个人(或一小群人)不适当地影响市场价格
的能力。例如,假设镇里的每个人都需要水,但只有一口井,这口井的所有者并不受残
酷竞争的限制,而正常情况下,看不见的手正是以这种竞争来制约个人的私利。在存在
外部性或市场势力的情况下,设计良好的公共政策可以提高经济效率。
看不见的手也不能确保公平地分配经济成果。市场经济根据人们生产其他人愿意买
的东西的能力来给予报酬。世界上最优秀的篮球运动员赚的钱比世界上最优秀的棋手
多,只是因为人们愿意为看篮球比赛比看象棋比赛付更多的钱。看不见的手并没有保证
每个人都有充足的食品、体面的衣服和充分的医疗。许多公共政策,例如所得税和福利
制度的目标就是要实现更平等的经济福利分配。
我们说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并不意味着它总能这样。公共政策并不是天使制
定的,而是由极不完善的政治程序制定的。有时所设计的政策只是为了有利于政治上有
权势的人;有时政策由动机良好但信息不充分的领导人制定。学习经济学的目的之一就
是帮助你判断什么时候一项政府政策适用于促进效率与公正,而什么时候不行。
1.3 整体经济如何运行
我们从讨论个人如何做出决策开始,然后考察人们如何相互交易。所有这些决策和
相互交易共同组成了“经济”。最后三个原理涉及到整体经济的运行。
原理八: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
世界各国生活水平的差别是惊人的。在2 0 0 0年,美国人均收入约为3 . 4 1万美
元。同一年,墨西哥人均收入为8 790美元,而尼日利亚的人均收入为8 0 0美元。毫不
奇怪,这种平均收入的巨大差别反映在生活质量的各种衡量指标上。高收入国家的公民
比低收入国家的公民拥有更多电视机、更多汽车、更好的营养、更好的医疗保健,以及
更长的预期寿命。
随着时间推移,生活水平的变化也很大。在美国,从历史上看,收入的增长每年为
2 %左右(根据生活费用变动进行调整之后)。按这个比率,人均收入每3 5年翻一番。
在过去一个世纪中,人均收入约为开始时的9倍左右。用什么来解释各国和不同时期中生
活水平的巨大差别呢?***非常简单。几乎所有生活水平的变动都可以归因于各国生产
率(p r o d u c t i v i t y)的差别--这就是一个工人一小时所生产的物品与劳务量
的差别。在那些每单位时间工人能生产大量物品与劳务的国家,大多数人享有高生活水
平;在那些工人生产率低的国家,大多数人必须忍受贫困的生活。同样,一国的生产率
增长率决定了平均收入增长率。
生产率和生活水平之间的基本关系是简单的,但它的意义是深远的。如果生产率是
生活水平的首要决定因素,那么,其他解释的重要性就应该是次要的。例如,有人想把
上个世纪美国工人生活水平的提高归功于工会或最低工资法。但美国工人的真正英雄行
为是他们提高了生产率。另一个例子是,一些评论家声称, 2 0世纪7 0年代和2 0世纪
8 0年代美国收入增长放慢是由于日本和其他国家日益激烈的竞争。但真正的敌人不是来
自国外的竞争,而是美国生产率增长的放慢。
生产率与生活水平之间的关系对公共政策也有深远的含义。在考虑任何一项政策如
何影响生活水平时,关键问题是这项政策如何影响我们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为了提
高生活水平,决策者需要通过让工人受到良好的教育,拥有生产物品与劳务需要的工
具,以及得到获取最好技术的机会。
原理九:当政府发行了过多货币时,物价上升
1 9 2 1年1月,德国一份日报价格为0 . 3马克。不到两年之后,也就是1 9 2 2年
1 1月,一份同样的报纸价格为7 000万马克。经济中所有其他价格都以类似的程度上
升。这个事件是历史上最惊人的通货膨胀(i n f l a t i o n)的例子,通货膨胀是经
济中物价总水平的上升。
虽然美国从未经历过接近于德国2 0世纪2 0年代的情况,但通货膨胀有时也成为一
个经济问题。例如,2 0世纪7 0年代期间,物价总水平翻了一番多,杰拉尔德?福特(
Cerald Ford)总统称通货膨胀是“公众的头号敌人”。与此相比,在2 0世纪9 0年代,
通货膨胀是每年3 %左右;按这个比率,物价2 0多年才翻一番。由于高通货膨胀给社会
带来了各种代价,所以世界各国都把保持低通货膨胀作为经济政策的一个目标。
什么引起了通货膨胀?在大多数严重或持续的通货膨胀情况下,罪魁祸首总是相同
的--货币量的增长。当一个政府创造了大量本国货币时,货币的价值下降了。在2 0世纪
2 0年代初的德国,当物价平均每月上升3倍时,货币量每月也增加了3倍。美国的情况虽
然没有这么严重,但美国经济史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 2 0世纪7 0年代的高通货膨胀与
货币量的迅速增长是相关的,而2 0世纪9 0年代的低通货膨胀与货币量的缓慢增长也是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