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华夏符玺怎么换装备样才得

首页 | 新闻 国内
原创新闻 | 论坛 博客 评论 | 体育 法制 娱乐 区县 | 教育 财经 3C 汽车 IT | 美女 健康 地图 旅游 食品 | 房产 家居 亲子 麻哥辣妹 | 网络问政
《龚淳传》——西汉大享经的前世今生
人物简介: 龚淳 , 《大享经》始祖,西汉武陵(今湖南常德)人,文景三英之一。 《大享经》思想丰富,哲理清晰,气势恢宏,外显老庄之道,内藏儒学之理。《大享经》虽越千古,如今读来,仍然
人物简介:龚淳,《大享经》始祖,西汉武陵(今湖南常德)人,文景三英之一。《大享经》思想丰富,哲理清晰,气势恢宏,外显老庄之道,内藏儒学之理。《大享经》虽越千古,如今读来,仍然琅琅上口,韵味深长。《大享经》被称为道德经外经,道追先哲,享佑后辈。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专制帝国。公元前213年,博士淳于越(太子扶苏的老师)在一次朝会上提出恢复周朝分封制:&无辅拂,何以相救哉?&当即遭到丞相李斯的驳斥。李斯认为时代变了,制度应该随之变化,不应该以古非今。
为了迎合秦始皇统一言论的需要,李斯还提出了&焚书&建议:&史书只保留秦国的史书,其他国家的史书都焚毁;《诗》、《书》及诸子百家之书,只有博士官可以保留,民间的都限期交出烧毁;医药卜筮种树之书民间可以保留;想学法令的人,要以官吏为师。&
李斯认为,&焚书&之议,势在必行,却又担心性格耿直的淳于越强谏反对,所以想方设法进行劝导。后来,淳于越还是触犯了律令,被革职回乡。在回乡路上,为了保护储君,淳于越又为太子扶苏代言,并泣血上表,谏阻焚书。于是,淳于越终于招来了杀身之祸。
刑场上,监刑官李斯狠狠地摇了摇头,火光骤然熊起。淳于越不畏死亡,仰天大笑,高喊着&诛首无民,诛心无臣。舍生取义,死又如何?&与无数书简一起化为灰烬。淳于越舍生取义,与诗书共存亡,死得坦然;李斯虽然保住了禄位,却永遭天下读书人唾骂。
可怜那忠心耿耿的淳于越,为了继承先秦正统儒家思想,为了保护太子扶苏,以死相谏却被焚烧至死,瞬间化作一缕青烟,遮天转世为麒麟之子,径直往南投胎去了。这一去&麒麟投胎&不打紧,却就此开启了传说中关于&麒麟之子&的千年魔咒。
秦始皇下旨同意了李斯的&焚书&建议,天下典籍全都付之一炬,这对于中国文化的破坏,仅仅还只是第一步。秦始皇做的还不算绝,官方书籍仍然保存完好,所有要烧的书,都预先备份了一套。谁曾想天下大乱,项羽一把大火烧了秦宫,那熊熊大火整整燃烧了三个月,什么唐虞法制、尧舜之典、古先圣人之微言,全部灰飞烟灭。所以,是项羽入关&火烧咸阳城&,进一步彻底摧毁了中国先秦文化典籍,国家图书馆原本仅存的孤本遂全部被烧毁。
在这两场浩劫中,除个别被后人通过记忆恢复的典籍外,数千年中国所收藏的海量文献,几乎全部消失殆尽,就连先秦之《道学三经》,也仅剩下《道经》和《德经》两经,而《大享经》因为含有部分儒家哲理,也未能幸免于难,从此湮灭无踪。但是,《大享经》到底是被毁于秦始皇之&焚书&,还是被烧于项羽之&大火一炬&,现在已经无法做详细考证。
当时兼管秦始皇符玺和发布命令诸事的赵高,因为经常研究《大享经》中如何成为&人圣&&人王&&人杰&的内容,所以就利用职权偷偷私藏了一本《大享经》。而赵高一贯贪婪成性,多年来搜刮的民脂民膏富可敌国,所以赵高就按照《大享经》中关于&天、地、人&的描述,把这些金银财宝分为&天字号宝藏&&地字号宝藏&&人字号宝藏&,分别藏匿在三处。同时,赵高还将《道经》《德经》和《大享经》三经贯通,巧妙地设定了三处宝藏的三套藏宝密码。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死后,赵高带着扣压的遗诏,协迫丞相李斯,共同合谋伪造诏书,发动沙丘政变,逼秦始皇长子扶苏自杀,另立秦始皇幼子胡亥为帝,是为秦二世。赵高自任郎中令,独揽大权,结党营私,征役更加繁重,行政更加苛暴。公元前208年,赵高又设计害死李斯,继任秦朝丞相。公元前207年,赵高迫秦二世自杀,另立子婴为秦王。
秦王子婴不愿意重蹈覆辙,不久就与自己的贴身宦官韩谈设计杀掉了赵高,随即召群臣进宫,历数赵高罪孽,并夷其三族。于是,赵高手中那唯一的一本《大享经》、以及分三处藏匿的巨额金银财宝&&&天字号宝藏&&地字号宝藏&&人字号宝藏&,从此下落不明。
赵高被杀后,侥幸逃脱出来的赵府龙总管、顾统领、华侍卫、冉夫子,对以前赵高的种种蛛丝马迹进行了分析和判断,私下里认为:&必须找到赵高那本私藏的《大享经》,并与《道经》和《德经》相互印证,共同参透。只要三经合一经,就一定可以挖出那三处宝藏。&
曾经权倾一时而又狡兔三窟的赵高,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竟然引发了《道学三经》与&三处宝藏&之间&寻经求宝&的千年历史传奇。自从赵高被夷三族以后,三处宝藏就困扰着一代又一代关注这件事的每一个人。有人判断这三处宝藏或与武陵山脉、沅水、澧水、洞庭湖有关,所以就沿着武陵山和洞庭湖一路往返探求;还有人分析,&天字号宝藏&&藏在山上,&地字号宝藏&&藏在地下,&人字号宝藏&&藏在洞里。
然而,这三处宝藏就像从人间蒸发了一样。
《国际日报》以一个整版隆重报道有&道德经外经&美誉的《大享经》
为了独吞这三处富可敌国的巨额财产,原赵府的龙总管、顾统领、华侍卫、冉夫子及其后人们,也各自分头都在悄无声息地寻,悄无声息地争,悄无声息地斗,甚至悄无声息地死。
天大地大,赵高的三处宝藏,究竟藏在什么地方呢?谁将有幸取得这三笔巨大财富呢?当我们拨开秦汉历史的重重迷雾,赵高那富可敌国的三处宝藏能否尽在眼前呢?
寻《大享经》,求财宝,悟道德,跌宕起伏的西汉&寻宝&传奇故事,也将由此而展开。
在秦始皇&焚书&事件近八十年后,大约在公元前134年,汉武帝开始全面实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国策,这让以&黄老学说&圆成文景之治的龚淳,不得不提出辞呈,再次归隐武陵枉山。历史就这样出现了惊人巧合,在武陵郡这片神奇土地上,浑然不知所谓&三处宝藏&之说的龚淳,居然又重新写出了千古绝唱《大享经》,让《道学三经》复归完整。
然而仅仅数年后,《大享经》再一次难逃宿命,是汉武帝时期的一把大火,让《大享经》再次归于尘土,这就是为什么&两千多年来《道学三经》只有《道经》和《德经》两经流传下来&的历史原因。千年魔咒谁施下?三处宝藏今何在?请各位看官莫急,且听我细细道来。
话说汉高祖十一年(公元前196),农历八月初八,傍晚,在武陵郡(今湖南常德),一个男孩出生了。为了纪念十七年前&舍生取义与诗书共存亡&的博士淳于越,遂取名为龚淳,字大享。龚淳是&水神&共工氏后裔、周朝三晋大夫龚坚的后人。那天傍晚,风云突变,山洪暴发,暴雨如注,天现异象,所以方圆百里的百姓都纷纷传言:此为天降麒麟之象,必出经世之才,此子长大以后为国出力,必定是国家栋梁之材,做出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
龚淳一岁时,患大病不能医治,幸得一白胡子老人手到病除,奇迹般起死回生。&龚淳命中注定有三劫,此一劫也。我今日到此,也是命中与我有缘。&话音未落,老人飘然而去。
这个白胡子老人,就是传说中的黄石公。黄石公(约公元前292-前195),是秦末汉初五大隐士之一。那些年,到处都在流传&黄石公三试张良助刘邦定江山&的故事。
龚淳三岁时,开始学习忠孝仁爱、礼义廉耻、孔孟之道。龚淳天资聪慧,悟性惊人,常常过目不忘。因为传言龚淳是麒麟转世,所以从小就被人称为&龙鳞童&。到七八岁,龚淳已成为武陵郡远近闻名的神童。就这样年复一年,日复一日,至十三岁,龚淳学有所成。
龚淳出身低微,却自命不凡,学成后外出游学,经常被人欺负,却总能逢凶化吉,有如神助。在历经狂妄、放纵、磨难、友情、爱情等一系列人生际遇后,龚淳逐渐长大***。
在游学生活中,曾有两三年时间,龚淳与饱读诗书的江翁朝夕相处,更与放荡不羁的庄麒情投意合,三人结为异姓兄弟。三个人都是处于青春年少、愤世嫉俗、似懂非懂的年纪,人生阅历很少,眼睛里又容不得一点沙子,所以三个人在一起上演了一幕又一幕快意恩仇的精彩闹剧,甚至有几次完全是无事生非,随心所欲刻意为之,损人而不利己,差点惹出了大麻烦。
庄麒,蒙县(今安徽蒙城)人,是望出天水、歌吟东越的庄氏之后。庄氏家学渊源,主张顺天道、弃人为、通天地。庄麒从小拜名师学文习武,长大后能言善辩,天马行空,看破功名,不屑利禄,所做所为经常令人瞠目结舌而又拍案叫绝。庄麒飘逸若仙,闲雅清隽,又练得一身上乘武功,轻功卓绝,尤其一把麒麟刀使得出神入化,威力无穷,但江湖上绝少有人知道。
江翁,陈留围县(今河南兰考)名门巨族之后,精于先秦文学,尤其对《诗经》更有独到见解。江翁力辩孔子删诗说,立论新颖,论据充分,论证严密。江翁认为,先秦文学是中国文学的本源和基石,开启了诗歌、散文、赋等多种文学样式,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文学发展的良好开端。关于《诗经》小序,江翁也不盲目遵从和反对,主张以《诗经》立教。
庄麒武功高强,龚淳和江翁也同样灵敏机智。三个人义结金兰凑在一起,恶作剧也就愈演愈烈,终于有一次,龚淳被打得头破血流,躺在客栈,身无分文,岌岌可危,幸得李京香父女出手相助,才化险为夷,并一起救出了身陷囹圄的庄麒和江翁。
李京香,苦县(今河南鹿邑)厉乡曲仁里人,讲究清静无为,神游太虚,行事无迹可寻,不着形相,仿佛游走于尘世之外。李京香似乎生来就带有某种宿命,常常神龙见首不见尾,这直接影响了她的人生之路和情感取向。她似乎一直在路上,一直在探寻,一直在摇摆,一直在取舍,一直在前行,又一直在退缩。李京香这样左摇右摆的行为,日后成为庄麒的一块心病。
在进一步接触中,李京香父女越来越感觉到,龚淳和庄麒这两个年轻人,都有可能是爷爷嘱咐自己到处寻找的麒麟之子。按照爷爷的嘱托,《道学三经》独缺《大享经》,只有找到麒麟之子,再假以时日,才有可能找回已经失去三十多年的《大享经》,达成三经归一经的夙愿。
龚淳、庄麒、李京香,三个人情窦初开,互有好感,暗生情愫,却又懵懵懂懂。李京香与他们两人之间的感情之路,时而山穷水尽,时而峰回路转,时而阴差阳错,时而柳暗花明,但终于还是有缘无分,只开花不结果。虽然庄麒一直深爱着李京香,但是李京香却态度暧昧,同时与龚淳和庄麒等距离交往,不在感情上做出取舍。贯穿了他们三个人一生的感情羁绊,也就始终没能逃出关于&麒麟之子&的千年魔咒。此为后话,暂按下不表。
龚淳十六岁时,经李京香的父亲推荐,拜陆贾为师,学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陆贾(约公元前240-前170),汉初著名思想家,主要著作有《楚汉春秋》和《新语》,陆贾强调&行仁义&和&无为&,仁义是治国安邦之本,不施仁义就是亡国之徵。
陆贾坚持先秦儒家仁政德治观点,揉儒家&仁义&与道家&无为&为一体,兼综儒道,适应了汉初的社会情况,为汉初实行黄老政治提供了理论依据,对汉初休养生息政策的制定产生了很大影响,为社会的安定和经济的恢复,起到了推动社会前进的积极作用。
在陆贾众多门生中,出类拔萃的龚淳初露锋芒,犹如冯谖与孟尝君的故事重演,也因此引起了陆贾的侄子&&陆恢的羡慕、嫉妒、恨。经过几次类似事件的正面、反面洗礼之后,龚淳更加如鱼得水,迅速脱颖而出,成为陆贾门生中名副其实的佼佼者。
汉文帝即位后,对外采取安抚政策,主动向南越修复旧好,还在真定为赵佗父母的坟墓设置守墓人家,每年按时举行祭祀,又召来赵佗的堂兄弟赏赐官职和财物。公元前179年,经陈平推荐,汉文帝任命陆贾为太中大夫,第二次出使南越国,龚淳随同前往,借机责备赵佗自立为皇帝而不向汉天子报告。陆贾带着龚淳到了南越,向赵佗晓以利害,赵佗被说服,表示要长久做汉朝藩属臣子,遵守向汉天子纳贡的职责,决定去除帝号归复汉朝,仍称&南越王&。
陆贾就这样对龚淳言传身教,关怀备至。在此期间,龚淳依然与庄麒、江翁、李京香往来密切,四个人经常在一起谈论天下大事,交流所学所悟,常常争得面红耳赤。在激烈思想碰撞中,龚淳结合陆贾之所授,逐渐确立了自己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这对龚淳的一生影响很大。
学满三年后,龚淳以满腹经纶和出众才华,深得陆贾喜爱和看重。陆贾儒道兼综的政治主张,也成为龚淳多年后经世致用、圆成文景之治、创建大享学宫的坚实基础。
可是,初涉官场的龚淳,因为性格心高气傲、语言锋芒毕露、做事雷厉风行而处处碰壁。
不愿随波逐流的龚淳,经常向庄麒、江翁倾吐内心苦闷,抒发人生理想。在这个时期,龚淳还结识了志趣相投的贾谊,两人相交相知,彼此心意相通,成为一生一世的好朋友。
虽然龚淳在议事中常常舌战群儒,赢得满堂喝彩,但是在官场上,却遭遇尔虞我诈,事情往往功败垂成,产生的结果也事与愿违,不但不能有所建树,反给民众带来疾苦。与此相似的事例,已经连续发生了好几起,龚淳亲身感受到官场的黑暗与无奈,并为之愤怒和悲伤。
在一次地方势力欺压当地民众的动乱中,龚淳力主秉公执法,为民请命,结果胳膊拧不过大腿,反而差点惹来牢狱之灾,幸得陆贾亲自出面息事宁人,龚淳才侥幸躲过这一劫。
心灰意冷的龚淳,从此性情大改,变得异常沉默。在恍恍惚惚中,龚淳似乎感受到一位白胡子老人的点化,于是决意退出官场,潜心研究黄老哲学,重新探索一条利民救民之路。
武陵郡(今湖南常德),是尧舜时隐士善卷先生的主要生活区域。善卷先生德播天下,辞帝不授,而后归隐枉山(今常德德山),常德德山也因此成为中国道德文化的发祥地。
受善卷先生隐逸之风影响,仕途坎坷的龚淳,不久就在李京香父女和庄麒的支持下,料理好各项事宜,安顿好父母家人,准备好钱粮物品,来到家乡附近的枉山结草为楼,离群索居,在枉山一边研究感悟老庄的逍遥无为之道,一边踏寻探索善卷让王的上古道德文化。
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所以龚淳就把自己在枉山的隐居地,题名为《享道宫》。
李京香、庄麒、江翁、贾谊也偶尔来《享道宫》小住几天,与龚淳共同参悟,彼此进步很大。他们几人有时候是结伴而来,有时候是单独过来。每一次来,他们都真切地感受到龚淳思想上的变化,并分别与龚淳展开辩论,一次次帮龚淳找出问题,理清思路,提出新的思考。他们四人以各自不同的思维模式和家学渊源,让龚淳醍醐灌顶,并逐渐融会贯通。
在《享道宫》,龚淳多次梦见白胡子老人,有时候是在白天,有时候是在晚上。每次梦见白胡子老人的时候,仿佛都有人正在诵读道家经文,余音绕梁,三日不绝。朦朦胧胧中,龚淳的各种疑问都逐渐得到了点化和开解,龚淳非常享受这段超凡脱俗与神仙为伴的日子。
在《享道宫》,龚淳就这样不停地在虚空与真实之间相互切换,沉醉于《易经》《道经》《德经》《逍遥游》和四书五经中,穷尽一切与&道&和&德&相关的论述与论证。
虽然龚淳深居隐出,但是有人看见,夜间经常有一道红光从山顶飞入,至黎明又飞走。
在《享道宫》,龚淳对&天、地、人&相互依存的自然现象进行了全方位思考,逐渐理清了道、德、享三者的辩证关系,并试图把&道&与&德&共存的二维世界观,发展为&道&&德&&享&共融的三维世界观,完成了从平面思维模式到立体思维模式的根本转变。悟道枉山,逐渐奠定了龚淳&天为父、地为母、人为子&&天有道、地有德、人有享&的思想理论基础。
关于《享道宫》在道学史上的特殊历史地位,东汉时期正一道(天师道)创始人张道陵,在武陵枉山重建《享道宫》时,曾经发出了这样的感叹:&枉山枉水重,善卷善德风;日修黄老学,夜悟享道宫。天地人合一,道德享共融;当年文景治,圆自此宫中。&此为后话。
也是造化弄人,天意安排龚淳再次下山入世。龚淳下山后,与陆贾秉烛夜谈悟道心得,陆贾渐露钦佩之色。经历了前面那段官场生涯的失败和逢凶化吉,龚淳变得更加智慧和内敛。
第三天,陆贾遍邀京城名士,为龚淳接风。宴会中群英荟萃,贾谊、晁错、江翁也应邀在列。名士们各展才华,龚淳不露声色,以黄老哲学思想分别为各自点赞,只种花不种刺,在不知不觉中巧妙地将他人观点升华到更高层次,让言者和听者都心悦诚服,皆大欢喜。
陆贾府上这次群英会之精彩,与后世诸葛亮在东吴舌战群儒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因为这两次聚会目的不一样,参加人群也不一样,所以龚淳比诸葛亮更多了一份睿智和含蓄。
孔麟,山东曲阜人,名取孔府&麟吐玉书&之意,姿色娇美,能诗善画,精通音律,善弹琴。说来也巧,孔麟当时正在陆贾府上做客,出于好奇,就女扮男装参加了这次群英会。
群英会上,贾谊才华横溢,政论天下;晁错疏直激切,尽所欲言;龚淳儒道至享,收放自如;这三种完全不同风格的少年英才形象,让情窦初开而又冰雪聪明的孔麟为之震撼。
孔麟同时深深地爱上了他们三个人的才华而不能自拔。孔麟对他们三个人的赞赏与倾慕,超越了普通男女之情。从此,他们三个人的命运,也牵动着孔麟的喜怒哀乐,开启了她一生的感情悲剧。即使后来太子刘启(汉景帝)不顾一切地热烈追求她,也不能得到她的心。
群英会上,众星拱月,名士们纷纷将龚淳引为知己,评价甚高,赞不绝口。会后更有贾谊、晁错等多人,分别向汉文帝推荐龚淳。陆贾临终前,也极力向汉文帝举荐龚淳。
于是,汉文帝安排丞相张苍对龚淳的学识进行了考察,然后召见了龚淳。张苍这个人很有学问,几次考问之后,发现龚淳确有经世之才。汉文帝求贤若渴,却被龚淳婉言谢绝。龚淳胸怀大志,只愿做学问,不愿为官。龚淳提出,希望效仿老子,做皇家图书馆的管理员。
龚淳受诏领校秘书。在皇家图书馆,龚淳进入了书籍的海洋,对六艺传记、诸子、诗赋、数术、方技,无所不究。后来更专注于研究国家兴衰、战争成败、朝代兴替、百姓疾苦。
当时的汉朝,在诸多制度上承袭了秦制,龚淳将黄老之学与汉文帝恢复礼法、与民休息、鼓励生产、轻徭薄赋的政治主张结合起来,在思想上和观念上积极倡导清静无为道行天纲、休养生息德行地常、以民生息享行人寰的黄老政策,奠定了文景之治的理论基础。
&吾有三宝: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早在《享道宫》研究道家经文时,龚淳就已将老庄的清静无为逍遥之道,与善卷禅让天下的道德文化,相互渗透,融会贯通。
再次下山出世后,龚淳的性格变得内方外圆,做人不急不躁,做事不慌不忙。龚淳总是把每件事情都提前安排好,然后又非常巧妙地把功劳归于他人,自己不留下任何痕迹。
福建省光泽县牛田村愈公故里(全球百万龚氏后人的故乡)&&龚氏大宗祠
贾谊(公元前200-前168),晁错(公元前200-前154),两人都只比龚淳年长四岁,是与龚淳同时期的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龚淳先后与贾谊、晁错结为挚友,在思想上和理论上默默无闻地为圆成文景之治做了大量基础工作,并积极推动黄老之学的深入研究,使之逐渐成为文景之治的思想武器,所以史学界有&文景盛世圆自龚淳&这样一种说法。
慧眼识珠的丞相张苍,一直以来都非常欣赏贾谊、晁错和龚淳三个人的才华。
贾谊和晁错,两人都忠君爱国,勇于为国进言献策,公而忘私,但是从政时间都不是很长, 且都以悲剧形象留在后人脑海中, 曾经引起历代诸多文人墨客的关注。
龚淳当年初入仕途,即与贾谊激扬文字,结为知音。当龚淳再次下山入世,更是与贾谊琴瑟和鸣,惺惺相惜。可惜天妒英才,不久后贾谊英年早逝,这是龚淳平生最大憾事。即使礼贤下士如汉文帝,也没有让贾谊人尽其才,每每想起,龚淳都悲从中来。
贾谊是汉代政治奇才,李商隐曾有诗云:&宜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诗中提到的&贾生&就是贾谊。***也曾写下七言绝句赞美《贾谊》:&贾生才调世无伦,哭泣情怀吊屈文。梁王坠马寻常事,何需哀伤付一生。&
其实,贾谊生而有幸。公元前180年,汉文帝即位不久,经河南郡守吴公推荐,20岁的贾谊担任了皇帝秘书&&博士,一年后擢升为中央政府秘书长&&太中大夫。贾谊少年得志,辅佐百废待兴的汉文帝改革旧法,订立新规,推行新政,权倾满朝,卓世不凡。汉文帝满怀欣喜,打算提拔贾谊为公卿,于是征求大臣特别是元老们的意见,结果遭到周勃、灌婴、冯敬等一致反对。就是因为贾谊年轻气盛、才华横溢、锋芒毕露,引起了朝廷上下的嫉妒和不满。
刚刚上位的汉文帝,为了安抚众臣,维护朝廷团结,不得不疏远贾谊。同时,汉文帝也是存心想在政治上打磨年轻不懂世故的贾谊,所以把贾谊暂时调离京都,贬做长沙王的太傅。
贾谊的悲剧,却就此开始。在长沙任上,贾谊整天苦闷不已,或许是得了抑郁症,认为自己将不久于人世。贾谊把众人都看成是蚂蚁,而认为自己是人中的龙凤,怀才不遇,愤世嫉俗,牢骚满腹,自怜自哀。在世间一片黑暗的错觉中,贾谊打发着自己的时光。
贾谊在《鹏鸟赋》中,发泄了自己的愤怒之情。贾谊还为自己占卜,追问神灵,为什么无才、拍马之辈能够占据高位,而像自己这样满腹经纶的贤德君子却被赶出京门,屈居人下。
后来,汉文帝将贾谊调回京城,召进皇宫。可能是为了等待时机,同时也为了避免群臣诟病,所以一段时间里,汉文帝不向贾谊谈国事,只向贾谊问鬼神,还让贾谊做了自己小儿子梁怀王的老师,目的是给贾谊保留一个台阶,寻机再重用。没想到,四年后梁怀王坠马而死。贾谊愧疚自己没有尽到为师之责,郁郁寡欢。公元前168年,贾谊去世,年仅33岁。
贾谊,一直是龚淳的良师益友,其幸其悲,都给予龚淳极大启示:人要成就更大事业,一定要懂得&谦下低首、以退为进、迂回上升&的道理,即所谓&欲高飞者必先敛其翼&。
贾谊英年早逝,让孔麟痛不欲生,这是她心中永远挥之不去的痛。虽然孔麟与贾谊认识的时间不长,接触也不多,但是对贾谊那种刻骨铭心的仰慕与欣赏,更带给她无限悲伤。
龚淳与晁错,心有灵犀一点通。龚淳总结出来的黄老之治十步方法,大都是晁错在实践中给予检验和修正。汉景帝执政初期,龚淳在思想上、晁错在行动中,彼此心意相通,配合默契,成为国家发展之中坚力量。可是不久后晁错竟被腰斩于市,让龚淳扼腕叹息、欲哭无泪。
这是因为在汉文帝时期,对诸侯王一味放纵和姑息,所以到了汉景帝时期,四方诸侯已经割据一方,固强自守,尾大不掉了。年轻的汉景帝,感到自己责任重大,每天都在苦思冥想解决之策。汉景帝认为,如果不能将诸侯王问题解决,那么汉室江山很可能就会断送。
公元前154年,为从根本上解决中央集权与诸侯割据的尖锐矛盾,消除王权对皇权的严重威胁,晁错建议削夺诸侯王的封地,收归汉廷直接统治。汉景帝采纳了晁错的建议,通过削藩,使绝大多数诸侯王国仅领有一郡之地。诸侯王国领郡,由高祖时的42郡减为26郡;而中央直辖的郡,由高祖时的15郡增加至44郡,初步实现了&强干弱枝&的目的。
然而,功臣晁错却被冠以大逆不道的罪名,腰斩于长安东市。&清君侧,诛晁错&, 其实不过是吴王刘濞发动政变的一个华丽藉口。汉景帝为换取七国罢兵,表示&不爱一人以谢天下&,决意斩杀晁错,使七国叛乱没有借口。但七国并没有因此而罢兵。
得知晁错被腰斩的噩耗后,龚淳悲愤不已,而又追悔莫及。龚淳急忙面奏汉景帝,恳请汉景帝不要再抱任何幻想。同时,龚淳与窦婴一起,共同举荐了军事才华卓越的周亚夫,汉景帝也猛然想起父亲临终前的叮嘱:&一旦情况紧急,可任命周亚夫为大将。&
于是,汉景帝任命周亚夫为太尉,带领大军平叛。周亚夫三个月就平定了叛军,拯救了汉室江山,刘濞逃到东越所杀。其余六王皆畏罪自杀或被杀,七国被废除。汉文帝临终前对汉景帝的一句叮嘱,竟这样挽救了大汉王朝,所以,汉文帝不愧是一位伟大的帝王。
周亚夫是名将周勃的次子,比龚淳年长三岁,两人分属一文一武,本没有什么交集。龚淳认为,周亚夫是国家不可多得的栋梁,却性情刚烈,易于冲动,不懂黄老之学,将来恐有杀身之祸,所以龚淳就时常主动与周亚夫沟通,讲述&不为天下先&的道理,但是其影响甚微。
周亚夫始终不懂得揣摩皇帝的心思,当了丞相后,与汉景帝的关系反而越弄越僵。后来被冤下狱,闭食自尽。纵观周亚夫一生,干了两件辉煌大事,为巩固汉王朝统治立下了汗马功劳:一是驻军细柳,严于治军,为保卫国都长安免遭匈奴铁骑践踏做出了贡献;二是指挥平定七国之乱,粉碎了诸侯王企图分裂和割据的阴谋,维护了统一安定的政治局面。此为后话。
汉景帝无情地诛杀了晁错,让原本陷入感情纠葛之中的孔麟,与汉景帝的关系彻底走向了决裂。当汉景帝还在做太子时,就非常欣赏和喜欢孔麟,一直把孔麟引为红颜知己,令孔麟非常感动。但是孔麟从心里真正爱慕和敬重的,却是贾谊、晁错、龚淳这样的惊世之才。
贾谊、晁错时乖命蹇,明珠暗投;汉景帝优柔寡断,刻薄寡恩;孔麟失去了两位最敬爱的兄长,也看清了汉景帝的自私嘴脸。这一连串沉重打击,让孔麟失去了生活信心。伤痕累累的孔麟,完全听不进龚淳感同身受的耐心劝导,决意逃离现实生活,独自一个人去浪迹天涯。
唐代诗人刘禹锡被贬郎州(今湖南常德)后,在《享道宫》遗址触景生情,挥毫题咏,写下了著名诗篇《文景三英》:&高祖论三杰,韩萧共张良;嗣位传文景,盛世三英强。泱泱过秦论,贾谊少年狂;滔滔上书疏,晁错削藩亡。绵绵大享经,龚淳学宫扬;享道宫中悟,道德经里藏。三杰汉室立,三英国运昌;道行千年久,德被万世长。&此为后话,暂按下不表。
董仲舒(公元前179-前104),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董仲舒提出了天人感应、三纲五常等重要儒家理论,使儒学成为中国社会的正统思想,影响中国长达二千多年。
董仲舒三十岁时,在龚淳的支持下招收了大批学生,并精心培育。董仲舒在课堂上挂上一副帷幔,自己在里面讲,学生在外面听,龚淳也经常应邀前来讲学。同时,还经常安排得意门生吕步舒转相传授。这样,很多人跟着董仲舒和龚淳学了很多年,甚至都没有见过面。
通过讲学,董仲舒和龚淳为国家培养了一批人才,后来有的当了诸侯国相,有的成了长吏。由于广招门生,董仲舒声誉日隆。汉景帝时,董仲舒还当了博士,掌管经学讲授。
文翁(公元前187-前110),年少好学,通晓《春秋》。汉景帝后期,文翁担任蜀郡守,见蜀地民风野蛮落后,于是选出张叔等十多个聪敏有才华的郡县小官吏,文翁亲自告诫勉励,并送他们到京城,委托龚淳安排他们在皇家图书馆就学。几年后,他们学成归来,文翁分别让他们担任要职,按顺序考察提拔,他们中有的还成为了郡守刺史。
随后,文翁与龚淳又在成都修建学宫,招收各县青年学生为弟子,并免除他们的徭役。文翁和龚淳还选拔优秀弟子留在自己身边做事,弟子们都引以为荣。为了成为学宫弟子,有钱人甚至花钱以求。蜀地民风得到极大教化,那时就有了&创立学宫从文翁和龚淳开始&这种说法。
东汉末年,著名经学大师郑玄,以毕生精力整理、统一古代经学文化遗产。在编写《学宫源流》时,郑玄对董仲舒、文翁、龚淳给予高度赞扬:&崇教开先风,蜀地办学宫;讲堂文风盛,龚淳助文翁。汉韵千秋纪,学宫万代弘;官学第一人,淳隐莽莽中。&此亦为后话。
龚淳以黄老哲学前瞻性地为文景之治未雨绸缪,直接或间接参与了中后期许多重大历史事件的决策、部署和执行,其中更有七八个与龚淳相关的故事,经常被后人津津乐道。
龚淳儒道至享,自始至终处低洼而不争,终于不负陆贾重托,非常巧妙地完成了陆贾未竟的事业。同时,龚淳以黄老哲学世界观,通过研究、思考、参与文景之治时期发生的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独创性地总结探索出一整套行之有效的黄老之治十步大享方法。
道行天纲:汉文帝即位后,以秦亡为鉴,深知百姓生活之乐苦对政权安定的意义。汉文帝其性节俭,奉行黄老&无为而治&的政策。因惜十家之财而罢建露台;因怜吏卒输送之劳而令列侯归于封国,不须留于长安奉朝请;借缇萦救父之事而下诏废肉刑;又诏罢天下田租。通过这一系列政策,汉朝的社会经济得到了长足发展,文教大兴,国力日益强盛。
德行地常:汉文帝即位后,对内励精图治,兴修水利,废除肉刑,百姓富裕,天下小康,汉朝进入强盛安定时期。汉文帝衣着朴素,深具孝心,曾经亲自为母亲薄氏尝药。虽然存在诸侯王势力过大、匈奴入侵中原等问题,但是汉文帝对待诸侯王,仍然采取以德服人的态度。
享行人寰:在汉景帝前元三年(公元前154),诸侯王发动&七国之乱&,三个月后被平定。吴楚七国之乱平息后,汉王朝威望提高,汉景帝认真总结了教训,采取了许多限制和削弱诸侯王的措施,使得各诸侯王实际上就成了郡、县,中央集权得到了大大加强。
至此以后,被秦末战乱破坏的社会经济迅速恢复,农业、手工业、商业空前繁荣,采用黄老之治治国方略,终于出现了文景之治盛况,也由此为汉朝延续四百年历史奠定了坚实基础。
因为汉文帝、汉景帝相继采用与民生息无为而治的黄老政策,到汉武帝继位之时,汉朝已经日趋强盛,所以汉武帝开始计划消除匈奴对北方的威胁。当听到有关大月氏准备向匈奴复仇的传言后,汉武帝就想与大月氏建立联合关系,以共同对付匈奴,又考虑到西行的必经道路(河西走廊)还处在匈奴的控制之下,于是汉武帝打算公开征募能担当出使重任的人才。
此次选拔人才出使西域的目的,本为贯彻汉武帝联合大月氏抗击匈奴之战略意图,但是龚淳和经学博士江翁却认为,西行的意义远远不止这些,应该借此把汉朝同中亚许多国家联系起来,将中原文明传播至西域,促进彼此之间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交流。
因为中国历代封建中央政府都称边疆少数民族为&夷&,藐视其为不文明、未开化的化外之民,所以,少年得志的汉武帝认为,龚淳和江翁的劝谏完全是多此一举,决定不予采纳。
于是龚淳和江翁只能求其次,决定在人才选拔和人员配备这些方面,不露声色地做一些准备工作,让西行者心中带着一明一暗两个目标出发,期望在贯彻汉武帝战略意图的同时,既要不声不响地详细了解西域的地理、物产、风俗习惯,又要让中原文明迅速向四周传播。
龚淳和江翁在考察中发现,朝廷侍从官张骞,信义待人,心胸开阔,坚韧不拔,可以委以重托,是一个非常合适的人选。经过一番巧妙运作和多方打点,张骞以&为人强力,宽大信人&而顺利入选。在张骞成功入选前后,龚淳和江翁都曾与之进行了多次沟通。在张骞出发前夕,龚淳和江翁还亲自设宴饯行,并详细分析和阐述了此次西行的伟大意义。
公元前139年,张骞奉汉武帝之命,由甘父做向导,率领一百多人出使西域,打通了汉朝通往西域的南北道路,这就是赫赫有名的丝绸之路。张骞出使西域后,汉夷文化交往频繁,这是汉武帝所始料不及的,而这恰恰正是龚淳和江翁所默默期待的结果。这次出使,虽然没有达到汉武帝原定的组织和军事目的,但是为汉朝开辟通往中亚的交通要道提供了宝贵资料。
作为丝绸之路的开拓者,张骞也因此被誉为走向世界的中国第一人。
张骞这次出使西域,从公元前139年出发,至公元前126年归汉,共历十三年,出发时是一百多人,回来时仅剩下张骞和堂邑父二人,付出了高昂代价,仅就汉武帝预定的任务而论,因为未能达成与大月氏建立联盟以夹攻匈奴的目的,确实没有完成。但是如果按照龚淳和江翁为张骞设定的目标,所产生的实际影响和所起的历史作用,无疑是获得了巨大成功。
汉通西域,虽然表面上是出于军事目的,但实际上是促进了汉夷之间的第一次文化交融,其影响远远超出了汉武帝所期望的军事范围。从敦煌,出玉门关,进入新疆,再从新疆连接中亚、西亚,一条横贯东西的通道,变为畅通无阻。西域的核桃、葡萄、石榴、蚕豆苜蓿等十几种植物,逐渐在中原栽培;龟兹的乐曲和胡琴等乐器,也丰富了汉族人民的文化生活。
麒麟是中国民间传说中的神兽,早在商周时代,就与龙、凤、龟并称&四灵&,且列&四灵&之首,是太平、吉祥的象征。中国人都相信,&四灵&可以为大家带来好运。这种与生俱来的期盼,更幻化为各种具有神秘色彩的圣兽,透过丝绸之路与西方进行交流,其中之一就有象征吉祥如意的麒麟。人们总是希望麒麟永远伴随着自己,给自己和家人带来幸福快乐。
馆陶公主,是汉文帝和窦皇后的女儿,在汉文帝三年(公元前177)嫁给陈午为妻,她也是汉景帝唯一的同母姐姐,更是汉武帝的姑母兼岳母。
龚淳在十五六岁时,曾经与结拜兄弟庄麒、江翁游学于市井。因为年少轻狂,所以常遇无妄之灾,有一次正好让馆陶公主碰到,就顺便救了龚淳一命,这让龚淳欠了她一辈子的情。
馆陶公主非常喜欢龚淳,虽然后来嫁给了陈午为妻,但是对龚淳还是一直不能忘怀。馆陶公主为人嚣张,从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控制欲和占有欲极强,所以一直想方设法与龚淳接近。
龚淳心无旁骛,对馆陶公主除了感恩之情,始终不为所动,这让馆陶公主又气又恨。
公元前141年,汉武帝继位。馆陶公主自恃辅立有功,更加骄横跋扈。
而年轻气盛的汉武帝,决定不再坚持采用窦太后制定的国策,不再用黄老思想治国。对此,龚淳忧心忡忡,屡次上奏,均得不到汉武帝采纳,汉武帝反而对龚淳越来越不满意。
公元前135年,在皇帝祭祖的地方&&长陵高园殿和辽东高庙,两处都相继发生大火,董仲舒认为这是宣扬&天人感应&的好机会,于是带病起草了一份奏章,以两次火灾说明上天已经发怒了。结果奏章还没上,正巧主父偃到董仲舒家做客,看见了奏章,就把奏章草稿偷走,交给了汉武帝。汉武帝看后勃然大怒,决定将董仲舒斩首。后怜其才,又下诏赦免。
董仲舒不敢再说灾异之事,继续从事教学活动,讲授《公羊春秋》。也就在同一年(公元前135),身历四朝、一直崇尚黄老思想的窦太后,终于抗衡不了自然规律而寿终正寝。
第二年,汉武帝下诏征求治国方略,馆陶公主为了打击和报复龚淳对自己的感情冷漠,就顺势利用这个机会,极力向汉武帝推荐&一代儒宗&董仲舒。董仲舒在著名的《举贤良对策》中系统地提出了&天人感应&、&大一统&学说和&罢黜百家,表彰六经&的主张。
董仲舒就这样走到了历史舞台中心,呈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国策建言,并为汉武帝欣然采纳。于是乎,以黄老思想为基础、在文景盛世中逐渐完善的大享思想,就此彻底退出了汉朝治国方略,汉武帝也因此写下了政治生涯中的最大败笔,酿成了生命中的致命苦酒。
龚淳心无所属,早已心如死灰,于是以生病为由,请求汉武帝恩准告老还乡。
汉武帝再三挽留,无奈龚淳去意已决;随后,汉武帝答应了龚淳的第三次请辞。
汉武帝在位五十四年,是汉王朝鼎盛时期。汉武帝的雄才大略、文治武功使汉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是无可争议的世界文明中心,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自豪的伟大时代。但是在开疆拓土的同时,汉武帝也把文景之治积蓄的财富几乎挥霍一空。而美丽高贵骄傲的馆陶公主,虽然一生享尽荣华富贵,但她那填不满的私欲和不知收敛的性格,也招惹了无数是非祸患,晚年更与养子董偃产生不伦之恋,成为中国历史上五大荒淫公主之一。此亦为后话。
虽然儒家思想与黄老哲学格格不入,但是董仲舒、文翁、江翁、东方朔都仍然相约前来为龚淳送行。东方朔性格诙谐,言词敏捷,滑稽多智,在饮酒时也情不自禁地劝导龚淳:&隐居在世俗中,避世在金马门。宫殿里可以隐居起来,保全自身,何必隐居在深山之中,茅舍里面。&东方朔自认为是隐居在朝廷中的人,所以后人就有了&大隐隐于朝&这个说法。
武陵山脉、或武陵山区,盘踞湖北、湖南、重庆、贵州四省市的交界地带,属云贵高原云雾山的东延部分,山系呈东北-西南延伸,弧顶突向北西,新华夏构造带之隆起。武陵山脉面积约10万平方公里,山系呈北东向延伸,弧顶突向北西,新华夏构造带之隆起,海拔在1000米左右,峰顶保持着一定平坦面,山体形态呈现出顶平,坡陡,谷深的特点,最高峰壶瓶山海拔2098.7米,武陵山脉山原土地地貌的发育,自北向南分为三支山脉,均消失于洞庭湖平原。
湖南省善卷道德文化研究中心朱长顺解读、论述《大享经》哲学思想
北支:分布于湘、川、鄂边境的八面山、八大公山、青龙山、东山峰、壶瓶山、太清山等;
中支:沿湖南省澧水干流北侧,有天星山、红星山、朝天山、张家界、白云山等;
南支:从贵州省境延伸过来,进入湖南省有腊尔山、羊峰山、天门山、大龙山、六台山等,为武陵山脉的主脉,是澧水与沅水的分水岭。
武陵山脉,纵贯湖北省西南部(五峰)、湖南省西部(张家界、湘西州)、重庆市西南部(秀山、酉阳)、贵州省东北部(铜仁、松桃、江口)等地,成为了东西交通屏障,但局部地段又有较低的山隘(如洞口等地),所以构成了东西交通的通道。
刚回到家乡的那段日子,龚淳寄情于美丽的武陵山和八百里洞庭湖,庄麒也携李金香一起前来相伴相随、共同游历。龚淳度过了人生中最悠闲、最惬意的一段时光,没有压力,没有动力,没有任何追求,没有任何目的,只有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和对荆楚文化的深刻感悟。
据传说,上古唐尧时,善卷先生由中原南下,隐居在与桃花源一水相依、相距不足百里的武陵郡枉山,为武陵带来了中原文化。这位德高望重的隐者,虞舜曾以天下相让而不受,晚年经桃花源到溆浦,寓居庐峰山,后又移居大酉山,德播天下,影响和教育两地人民。龚淳、李金香、庄麒三人,循着这条传说中善卷走过的路线,结伴而游,重温上古道德文化。
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曾经被楚襄王流放于江南。屈原步善卷之后尘,在沅江一带流浪了很久。乘令船余上沅兮,齐吴榜以击汰,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这些名句都是屈原在沅水生活的写照。屈原从枉渚出发,溯沅江经桃花源至辰阳,入溆浦居留了很久。其间,屈原也曾到柳叶湖泛舟、上壶瓶山行呤。屈原创造了骚体文学,上承国风雅颂,下吸楚风民谣,独树一帜,成为南方文学之祖,是我国第一个伟大诗人,继承和发展了楚文化的精髓。
柳叶湖东临洞庭湖,西依武陵山,远与武陵源相呼应,近与桃花源连成一片。壶瓶山北望滚滚东去的长江,南临烟波浩渺的洞庭,西连万壑千山的武陵源,东临楚都荆州。龚淳、李金香、庄麒踏寻着屈原流放的足迹,继续辗转游历于沅、湘二水之间,历时一年有余。
武陵源风景名胜区,位于湖南省西北部,由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慈利县索溪峪自然保护区、桑植县天子山自然保护区组合而成,山奇水异,洞幽林密,神秘莫测,后又发现了杨家界新景区。此外,拔地擎天的天门山,山势陡险峻拔,景色雄奇壮丽,是张家界最美的天然画屏,也是张家界最原始的空中花园。天门洞中,横有一坎,门坎两头,有一只灵兽&&麒麟。
攀爬天门洞内九百九十九级石阶,跨过麒麟门坎后,就相当于走过了人生重重困难,进入天上之仙境、世外之桃源。再向下俯望,悠哉游哉,不亦乐乎。所以古人云:&天门山门洞,天门洞横天门坎。天上由坎隔,若往仙界跨坎过。一生无忧幸福多,犹如神仙乐呵呵。&
古书曾记载,天门山有一种灵物&&形似麒麟的独角兽,头生一角,四肢如牛蹄,周身赤红。1983年曾有人在山顶看见过,现今,此兽已成为天门山的镇山神兽,名为天门瑞兽。
古之武陵郡,就是今日之常德府。龚淳游历归来后,武陵太守每遇大事,总是先找龚淳请教。龚淳也积极出谋献策,竭尽所能为之排忧解难。龚淳以黄老哲学做基础,直接参与解决了武陵郡五件大事的解决,每每举重若轻,如烹小鲜。因为武陵郡治理有方,名贯九州,所以始有&武陵郡望&&武陵正气&&武陵世泽&之美誉,由此可见一斑。
古之枉山,就是今日之德山。归隐武陵枉山后,龚淳接受了李京香、庄麒和文翁的提议,借鉴&蜀地办学宫&的经验,在枉山创建《大享学宫》,坐而论道,传道授业,释疑解惑。
因为龚淳曾经分别与董仲舒、江翁一起有过办学的经历,已经积累了很多经验,加上湘楚文化底蕴深厚,武陵郡人杰地灵,所以《大享学宫》渐渐应者云集,四方信徒远道而来,枉山热闹非凡,甚至有人等待一天一夜,才得以相见,《大享学宫》逐渐成为枉山一景。
龚淳对官员商贾、贩夫走卒都一视同仁,从不趋炎附势,也不结交权贵。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大享学宫》声名远扬。龚淳日理万机,就连自己孙子的结婚喜宴,也无暇参加。
儒道至享的龚淳,结合自己在文景时期的亲身实践,麒麟吐玉书,在《大享学宫》写下了千古绝唱《大享经》:&天、地、人、天为父、地为母、人为子、万物以天为尊、以地为灵、以人为杰、天有道、地有德、人有享、夫道者、自然也、夫德者、因性也、夫享者、相应也、天之道、显于德、归于享、地之德、立于享、法于道、人之享、因于道、启于德&&&
&然则、家享者亲亲、众享者分分、公享者均均、国享者明明、地享者淋淋、天享者循循、是以共享、故能长享、长享常生、皆成大享&&&。《大享经》,龚淳用毕身精力感悟黄老哲学、总结出如何成为&人圣&&人王&&人杰&的十步大享方法,因为含有反封建思想,这在当时是对整个社会体系的一种革命,所以《大享经》就只能在《大享学宫》内部传讲,不允许外传。因为《大享经》是用泥金书写在《大享学宫》墙壁上的,所以亦称为&大享金经&。唐代诗人刘禹锡被贬郎州(今湖南常德)后,曾写下超凡脱俗、情趣高雅的《陋室铭》,并请人刻上石碑,立在门前。刘禹锡《陋室铭》中,&调素琴,阅金经&这一句,即指&大享金经&。
麟吐玉书,是关于孔子诞生时有麒麟降世吐玉书于门前的传说。相传在孔子的家乡&&山东曲阜阙里街,孔子的父亲孔纥与母亲颜徵,曾经一起到尼山祈祷,盼望再生育一个儿子。一天夜里,忽有一头麒麟踱进阙里,嘴里吐出一方帛,上有文字:&水精之子孙,衰周而素王,徵在贤明&。第二天,麒麟不见了,孔家传出一阵响亮的婴儿啼哭声,孔子诞生了。
至今,在文庙、学宫中,还以《麟吐玉书》为装饰,以示祥瑞降临,圣贤诞生。
据《名山藏》记载:&孔子将生,有麒麟吐玉书于阙里,圣母以绣系麟之角。&《名山藏》 ,是何乔远(明万历十四年进士)所编,全书分为三十七记,因名列《天鉴录》,又为天启中阉党,清王朝避讳该书中《王享记》等内容,故《名山藏》一直被列为禁毁书。
树欲静而风不止,龚淳在武陵枉山居然又重新写出了《大享经》,这一消息让一直在苦苦&寻《大享经》,求财宝&的原赵府龙总管、顾统领、华侍卫、冉夫子的后人们欣喜若狂,他们把《大享经》经文,与《道经》《德经》反复对照,仔细研究,参透解读,终于有所悟。
武陵山脉和洞庭湖畔,以及可能与三处宝藏有关的地区,又开始暗流涌动,笼罩在腥风血雨中。平静了许久的江湖,又一次陷入厮杀争抢、亲友反目、手足相残的&寻宝&疯狂中。
天字号宝藏、地字号宝藏、人字号宝藏,这三处宝藏到底在哪里?只要《道经》《德经》《大享经》三经归一经,三处宝藏应该就可以重见天日。因此,&寻宝&争夺愈演愈烈。
随着《大享学宫》和《大享经》名扬天下,让远在长安的汉武帝也隐隐感觉不安,于是就在朝会上问起《大享经》,经学博士江翁奏曰:&道学三经原来道德享,三生万物成就天地人,《大享经》原本就是《道经》和《德经》的外经。人们把《道经》《德经》《大享经》合称为《道学三经》,其实这道学三经原本就是一经。龚淳是水神共工氏后裔,人人都说他是麒麟转世,从小他就被称为龙鳞童。现在武陵枉山上是人山人海,朝拜者众,盛况空前啊。&
听了江翁这段话,汉武帝的脸色越发凝重。这是因为江翁把龚淳与麒麟相提并论,勾起了汉武帝心中的一件得意之事,无意中深深刺伤了汉武帝。这里所说汉武帝心中的得意之事,是指在公元前122年冬十月,汉武帝行幸雍祠五峙,曾经狩猎获得&麒麟&,主祥瑞,遂作白麟之歌,为此将原来的年号&元朔&改为&元狩&,以庆吉祥。此外,汉武帝还在未央宫中,修筑了&麒麟阁&,供奉功臣,赐群臣白金,以表嘉奖和向天下昭示其爱才之心。
善于察言观色的东方朔,以近侍身份与汉武帝相伴多年,非常了解汉武帝的喜怒哀乐,所以就急忙站出来向汉武帝举杯祝福,帮江翁打圆场:&恭喜陛下,汉之得人,于兹为盛。臣曾经听到一首童谣:道德享,天地人;三经现,三藏隐;麒麟游,大汉兴。臣愚昧不知道这首童谣是什么意思,所以特意记了下来启奏陛下。&汉武帝不露声色,迅速结束了这个话题。
一个月后,一场莫名其妙的大火,烧了《享道宫》,也烧了《大享学宫》。火海中,一只白色仙鹤浴火腾飞,消失在茫茫天际,《大享经》也随龚淳骑鹤而去,不知所踪。
朝廷中有人假汉武帝之意发出密诏:&如有再提《大享经》,杀无赦。&
从此,《大享经》《大享学宫》《享道宫》和龚淳,同时销声匿迹。
《大享经》全国书法展览评审现场(媒体监审:《书法报》樊利杰、《书法导报》王国强、《美术报》蔡树农、《中国书画报》朱同)
麒麟之子麒麟劫,千年魔咒谁施下?学宫之殇,让《大享经》再次难逃宿命。
麒麟含仁怀义,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帝王兴衰与麒麟的传说很多。据考证,&西狩获麟&发生在周敬王九年(春秋鲁哀公十四年),而孔子的《春秋》一书,也恰恰在这一年脱稿,这时孔子已71岁,从此不再著书。在孔子生活的时代,&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礼崩乐坏,社会动荡不安。传说麒麟见于郊野,为人所贱,孔子喟叹麒麟&出非其时&,标志着世界的日暮途穷和哲人的穷困,孔子所写《春秋》于此绝笔,故《春秋》又别称&麟史&、&麟经&。
这也充分证明,至今仍在山东巨野县流传的&孔子获麟绝笔&的故事是真实的。孔子获麟绝笔,从客观上讲,是年纪大了精力不佳,但从主观上讲,感麟而忧也是个重要原因。
而后经年,武陵枉山《大享学宫》和《享道宫》断壁残垣处,李金香、庄麒、江翁、文翁分别前来凭吊与拜祭,联想到李金香的爷爷关于&寻找麒麟之子&和&找回《大享经》&的嘱咐,以及近百年来关于&麒麟之子&的魔咒,心中不由得感概万千。
也许,这段历史将会就此尘封;也许,《大享经》将在人间永远消失;也许,今后将不再有这个千年魔咒;也许,《道学三经》将永远只会有《道经》和《德经》两经流传下来。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民间传说,曾有人看见两个白胡子老人,一左一右分别乘白鹤和麒麟,踏云而至,旋即又飘然而去,神形皆与龚淳同。此黄石公乎?此龚淳乎?
又过了一些年,浪迹天涯的孔麟也来了,在此盘桓数日,不言不语,不饮不食。数日后哭出声来,感麟而忧:&唐虞世兮麟凤游,今非其时来何求?麟兮麟兮我心忧。&于是,孔麟就地搭起一间土房,唤做&麒麟屋&,自诩为&麒麟山人&,从此在枉山长期住了下来。
古人云:知错就改,善莫大焉。人总会犯错,皇帝也一样。汉武帝之所以被人尊敬,不仅是因为其雄才大略,还因为那份名垂史册的《轮台罪己诏》。公元前89年,晚年的汉武帝深感统治政策应该改弦易辙,必须重新遵循汉初和文景时期的&黄老&思想,道行天纲,德行地常,享行人寰,无为而治,与民休息,于是下了一道自我反省罪过的《轮台罪己诏》。
汉武帝《轮台罪己诏》的发布,使汉朝的统治方针发生了根本转变,又重新回到了与民休养生息、重视发展经济的正常轨道,从而避免了像秦朝那样迅速败亡的结局。《轮台罪己诏》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份内容丰富、保存完整的皇帝自我批评文件,此后每当朝廷出现危机、国家遭受天灾、政权处于安危时,帝王都会发布&罪己诏&进行自省或检讨自己的过失。
龚胜(公元前68-公元11),字君宾,西汉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少好学,通五经,著名节,与龚舍(字君倩)相友善,世谓之&楚二龚&。龚胜、龚舍有诗作《享道宫赞》在家族内部流传下来:&三试张良黄石公,白首驾鹤救淳童;淳祖一生三劫遇,天机梦授享道宫。出世圆成文景帝,归隐享得道德宗;武帝尊儒焚道统,飘然骑鹤化仙翁。&
两百年后,东汉著名史学家、辞赋家班固(32年&92年),力行提倡散体大赋,所作《享学宫赋》典重华美,深受重视,所以学者们争相诵读。前后数百年,枉山香火不断。
西晋著名文学家陆机,非常崇尚黄老哲学,文章颇有老庄风范,对于道家思想或直接引用、或加以发挥。陆机所作《学宫殇》,读起来让人荡气回肠:&大火毁山空,枉水泪无穷;文景创盛世,武帝享世崇。儒道本无二,治国民为宗;道德传千古,享经遗学宫。&
东晋道学家葛洪,内擅丹道,外习医术,儒道合一,学贯百家,思想渊深。葛洪隐居罗浮山后,著有《享道宫记》,对道学的研究卓有建树,对道教的发展影响深远。
隋朝刺史樊子盖,莅任武陵听说善卷曾居枉山,遂将底蕴丰厚的善卷道德文化与源远流长的《大享经》结合起来,改枉山为&善德山&,后人简称德山,这就是后世名谚&常德德山山有德&的原始出处。名扬天下的常德德山,也因此成为中华道德文化中的一座宝库。
南宋著名历史学家李焘,博览典籍,著述颇多。虽然《巽岩文集》、《四朝通史》大多失佚,但是《德山苍苍德流汤汤》仍有部分流传下来,常德德山山有德,淳享享道道有享。
宋代女词人李清照,一首《夏日绝句》借古喻今,抒发悲愤。前两句语出惊人,直抒胸臆,提出生当作人杰,为国建功立业,报效朝廷;死也应该做鬼雄,方才不愧于顶天立地。全诗短短二十个字,却连用三个典故,可谓字字珠玑,字里行间透出一股正气,深深的爱国之情喷涌出来,震撼人心。后人假托其名所作《常德德山是》:&枉山山有道,道行天纲重。枉水水有德,德行地常崇。道德人有享,享行人寰同。天地人为杰,道德享共穷。枉山何处寻,樊子德山弘。常德德山是,大享经中颂。&起落笔处温婉如玉,同样巾帼不让须眉。
公元1117年,北宋徽宗在鼎州设常德军,后升州为常德府。关于常德这个地名由来,有三种解读。一说来自《诗经&大雅&常武疏》&言命谴将帅,修戎兵戎,无所暴虐,民得就业,此事可常为法,是有常德也。&&有常德以立武事,因以为戒焉。&其义为上行德政,下安本分,谓之常德;另一说取材于老子《道德经》&为天下溪,常德不离&;还有一说常德之名始于北宋,取自《大享经》&夫春华秋实,燕徙熊藏,乃德行地常&,常德之名始于此。
全真教开宗者王重阳,历来主张三教平等,著有传道诗词千余首。王重阳为道学经典《大享经》题写了《道学三经》:&道学有三经,享经是一经;享道又享德,道德经外经。原来道德享,成就天地人;享经今惊现,三经乃一经。&其思想与西汉经学博士江翁如出一辙。
长春子丘处机,以73岁高龄跋涉数万里,西行至成吉思汗行营,一言止杀救苍生。丘处机西行归来后重修《道藏》,为《享道宫》题写了《常德大享经》:&黄老无为治,文景大业兴;道德人间享,悲喜贾晁情;盛世因人杰,倡享自龚淳;常德享道宫,千年大享经。&
尹志平,全真道第六代掌教宗师,平生所作咏怀、遣兴、唱和、劝戒等诗词歌甚多,结为《葆光集》三卷。尹志平所作《常德享道宫》:&&常德德山松,常忆枉山风。但见枉水碧,已无享道宫。太息真人去,萧条苍茫空。呜呼武陵郡,享经沓无踪。&与丘祖的《常德大享经》一样,都是勉励弟子忍让谦恭、苦己利人、行善远恶、积行累功。
武当派祖师张三丰,将太清宫、天静宫、天师府与白云观、函谷关、享道宫相结合,吟唱出脍炙人口的《道德歌》:&太清天静道德音,道法自然是何人?龙虎山下天师府,白云观里奉全真。函谷关外老君隐,享道宫中人杰成。道行天纲民族根,德行地常中华魂。&
清代启蒙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魏源,十九岁到岳麓书院求学,深受湖湘学派&经世致用&学风熏陶。魏源有感于岳麓书院对自己一生影响至大,于是结合常德《大享经》和德山《大享学宫》的历史文化渊源,写下了著名诗篇《惟楚有材》:&两汉生人杰,大享学宫飏。石鼓岳麓盛,湖湘书院强。楚地惟材举,于斯启篇章。&让人叹为观止,争相广泛流传。
正因为秦末赵高以《道经》《德经》《大享经》为藏宝密码藏匿了三处宝藏,更因为西汉龚淳为&黄老之治&写出了千古绝唱《大享经》,两千多年来,除了龚氏家族,另外还有四个家族(原赵府龙总管、顾统领、华侍卫、冉夫子的后人们)也在家族内部传承、解读《大享经》,期望与《道经》《德经》三经合一经,探索《道学三经》蕴含的财富秘密。
堂号,是一个姓氏的特殊标识, 更是姓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以载道,德以化人,久之享之,《大享经》就与龚、龙、顾、华、冉的家族文化逐渐融合到了一起,并得到进一步发扬光大,这就是为什么龚、龙、顾、华、冉五个姓氏都以&武陵堂&为堂号的历史渊源。
龚淳所写《大享经》,原本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如何成为人圣,第二部分是如何成为人王,第三部分是如何成为人杰。因为种种原因,龚氏家族内部流传下来的主要是第三部分的内容,所以《大享经》逐渐成为&如何成为人杰&&如何出人头地&之家书。
正因为有《大享经》的内部传承,一代一代言传身教,教育龚氏子弟&如何出人头地&做人杰,所以龚氏家族道德文化源远流长,早在汉唐时期,龚氏家族就已人才辈出。
龚遂渤海清风、龚奇英武陵郡望、龚舍辞官授业、龚胜称病拒召、龚琪封武陵郡公、龚愈封越国公、龚颖封琅琊侯、龚茂良勤政亲民、龚自珍不拘一格降人才,龚氏先祖就这样起于梦、立于妙、合于道、守于德、形于共、聚于独、善于分、益于众、在于心、传于世。
龚淳的后人龚天申,明兖州府同知,清声卓绩。虽然龚天申平生不言诗,却吟唱出诗一般的《享道宫枉山祭祖》,犹如春兰秋菊,散发缕缕清香,沁人心脾,感人肺腑。
为了《大享经》代代相传,同时也为了纪念先祖龚淳,满怀敬畏之心的龚天申,还刻意把第三子取名为龚錞。在1617年首修湖南常德澧县《龚氏族谱》时,龚錞确立了《龚氏字辈歌》:&金之遇昌承,传经绍祖芳,明伦光道德,佑启翼朝常,善政昭齐渤,英贤焕楚湘,继述宏先志,威仪秉汉章,百代人文蔚,千秋瓞绪长,儒门敦孝友,裕后永平康。&
首修族谱后,龚錞(字辈姓名&龚金享)为《龚氏字辈歌》题诗曰:&山深鸟啼远,水浅花溪香;怀远思淳祖,享经一脉藏。明伦光道德,传经绍祖芳;悠悠字辈歌,代代永不忘。&
1759年,江西南昌西城畏斋昌修全省大成《龚氏字辈歌》:&世享绵千代,循良著汉京,文经兼武纬,忠孝永垂名。&1777年,福建省光泽县牛田村会修统宗字派《龚氏字辈歌》:&文章华国典,诗礼振家声,伦纪昭先德,经书启俊英,云仍敦孝友,嗣裔永享贞。&
《大享经》常德寻根研讨会(龚求山、龚道育、龚炤名、龚德平)
富有智慧的龚氏家族,千年一脉口口相传《大享经》,并极其巧妙地在各地《龚氏字辈歌》中,以&文章&&经书&&家学&&世享&&传经&&道德&&继述&&汉章&这些词句融入其中,更不乏&庆钦瑞道学&&享徳辉光永&&仲世承家学& &济之道必享&这些关于道、德、享的诗句,口传与文传相结合,双管齐下,《大享经》才得以在家族内部流传下来。
因为农历八月初八是龚淳的诞辰日,以&龙&为图腾的龚氏家族,就常常把龙年出生的男孩取名为&享&(或带有偏旁),希望籍此警示龚氏后人勿忘家传《大享经》。
千百年来,《大享经》就这样深深植入龚氏家族文化中,龚氏家族也一直以&武陵郡& &渤海堂&为堂号,道行天纲,德行地常,享行人寰,可以说,没有龚氏家族,就没有《大享经》的今天。
一千年过去了,两千年过去了,多少个朝代也过去了,《大享家》一直深藏龚氏家族中。
目前,全球龚姓人口已达270万,有诗《龚氏儿女赞》曰:&俊杰起共工,龙行秉汉章;巧治山川水,玉成润四方。天地人为杰,道德享共长;麒麟吐家书,武陵渤海堂。&
传说中的麒麟,形似鹿,独角,全身鳞甲,性情温柔,善良,行走迅速,不踩生草,不践昆虫,被尊为仁兽。据记载,麒麟舞,原本是皇宫中的表演艺术,称之为&麒麟圣舞&,为皇家各类庆典中必有的演出。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武陵山脉和洞庭湖畔开始流传一种岁时节令舞蹈&&麒麟舞。如遇主人家娶媳妇,麒麟背上还要坐一小孩,送进洞房后,将小孩放在床上,这时唢呐吹出小孩哭声,这套表演被称为&麒麟送子&,主人是要送红包表示感谢的。
沧海桑田,世事变迁,物是人非。《大享经》传来传去,语言越传越简,文字越传越少,很多龚氏子弟甚至已经不知道还曾经有《大享经》的存在。即使举全国之力广泛收集、征集,《大享经》如今也仅录得六百余字。记忆记得再牢,变成文字的时候,肯定也会有缺失和变形,更何况是一代一代口口相传。痛哉!哀哉!《大享经》只留下一个巨大的惊叹号!
如果把秦始皇&焚书&而失传的《大享经》称为《先秦大享经》,把汉武帝时期龚淳写下的《大享经》称为《西汉大享经》,那么现在录得的这六百余字,就只能称为《口传大享经》了,也许,这就是《大享经》的前世今生,也许,这就是&麒麟之子&难逃宿命的千年魔咒。
虽然《大享经》与善卷道德文化、《大享经》与《道德经》道家文化、《大享经》与龚氏家族、《大享经》与西汉文景之治、《大享经》与常德之德行地常,都有着跨越千年的旷世奇缘,但是目前这样一部不完整的、残缺的《口传大享经》,确实也留给后人众多难解之谜。
湖南常德,这是一个神奇的地方,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大享经》既是常德的一个文化符号,也是常德的一张地域名片,更是常德的一种精神象征。《大享经》惊世重现,为寻找常德新的人文地标,提供了非常重要的理论依据。同时,《大享经》也为进一步探寻和认证中国道德文化的发源地&&常德,提供了新的历史依据和超过两千年的文化渊源。
古之武陵,就是今日之常德;古之枉山,就是今日之德山。常德山川秀丽,自然风光旖旎。常德文化楚风楚韵浓厚,以其多元特色融入湖湘文化。正是这片神奇土地,孕育了上古善卷道德文化,也孕育出道行天纲、德行地常、享行人寰的《大享经》。所以,毋庸置疑,享有&德行地常&人文地标美誉的湖南常德,同时也是中华民族道德文化的发祥地。
我们坚信,隐蛰千年的道学经典《大享经》所蕴含的共享、分享、众享哲学思想,必将盛世绽放。在此,让我们以一曲新时代《常德颂》,共同开启&常德德山山有德&新的历史篇章:
千年常德府,万年城头山;德山徳水秀,善卷善徳观;
沅芷媲澧兰,屈子九歌叹;洞庭山水翠,陋室铭华章。
美哉武陵郡,世外桃花源;三绝诗书画,盛世筑长墙;
天地来正气,德行焕地常;中华道德享,亘古永留芳。
免责声明及提醒:此文内容为本网所转载企业宣传资讯,该相关信息仅为宣传及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站观点,文章真实性请浏览者慎重核实!任何投资加盟均有风险,提醒广大民众投资需谨慎!
热评:《龚淳传》——西汉大享经的前世今生
评论:老师说过早恋是不好的,我们很听话,只会暗恋
网易网友:资本、principal
评论:我故意努力学习,故意勤奋工作,故意节俭生活,但绝对没故意买不起房。
猫扑网友:THOMAS 《死亡诗社》
评论:真正能阻止离婚的婚姻法是:离婚后房子归国家!
腾讯网友:凊薄悢傢妇囡
评论:对于男人而言,前女友就好象是亲生的,后女友就像是领养的。
本网网友:旖旎 ecstAsy
评论:每天都要做两件事情:晚上不想睡、早上不想起。
百度网友:浮浅 Superficial°
评论:有人说我懒得抽筋,其实我连抽筋都懒得抽
其它网友:光棍节的忧伤
评论:等我死了,我就让我儿子给我放潇洒走一回
Copyright. 版权所有 本网拒绝一切非法行为 欢迎监督举报 如有错误信息 欢迎纠正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