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为什么特别喜欢玩游戏的原因解析-教育文化
孩子为什么特别喜欢玩游戏的原因解析
发布时间: 4:41
近些年越来越多的脑神经研究显示,游戏对于儿童发展的积极作用让专家们都感到惊讶。和所有幼小的哺乳动物一样,儿童在生命初期便可以凭借与生俱来的神经机制,通过游戏的方式对这个世界进行探索。孩子们凭借着这种游戏天赋,开启了他们绚丽人生的第一个篇章。这就是为什么孩子一天到晚玩游戏都不烦的原因。
每一个呱呱坠地的孩子脑中都布满了大量的神经元,这些神经元有些已经构成了特定的连接,用以调节体温、控制心跳、产生生理反射等一系列行为,而更多的数以亿计的神经元都需要等待后天不断的开发,根据个体经验产生独特的关联。在这个过程中,长期未被激活的神经元将慢慢消退,因此,儿童的早期经验往往决定着孩子是聪慧还是愚钝,自信满满还是畏首畏尾,口齿伶俐还是言行木讷。而这种早期经验,更多恰恰来自于他们所喜好的各种类型的游戏。
事实上,大脑的关键智能区域在孩子出生之前就已经划分完成,加德纳提出的分类法将其分成了八个系统,分别是语言能力、音乐能力、逻辑能力、空间能力、运动能力、社交能力、内省能力以及认识自然的能力。孩子脑中这些与生俱来的智能区域,将通过他们的游戏行为不断的得到激活和发展,并对孩子的智能产生持久性的开发。
未被激活的神经元
在孩子的游戏过程中,脑细胞疯狂的形成联结,产生一系列密集的神经联系,把电化学信号从大脑的一部分传输到另一部分,随着游戏情境的复杂和难度的加深,就会生成更加复杂和精细的神经结构,促进孩子的脑部发育和智能成长。研究显示,在生命的头几年,游戏活动对大脑的发育及之后的身心机能都产生着积极的影响,而剥夺孩子进行游戏、过多的直接指令或者使孩子感受到情感上的孤立,都会产生相反的消极作作用。
斯特菲(Stroufe)等人的长期研究显示,那些早年和监护人一起生活却又没有得到太多情感关怀的孩子会在青少年时期表现出更强的攻击性。数据显示,这些孩子脑中掌管情绪的特定区域得到了过量的刺激,这将导致他在长大之后表现出更多的攻击性倾向。
游戏能让孩子的知识更加丰富
在孩子一两岁的时候,游戏给儿童提供了接触和操作各种物体的机会。他们通过自己的肢体活动和外物接触,了解了身边日常用品和自然世界的基本规律,比如他们会通过向上扔东西理解到万有引力的存在。等他们长大一些之后,还将在活动中继续学会如何更加合理的协调自己的身体动作,进一步发展自己的活动能力。
在多人游戏的过程中,孩子的语言交流能力在不断的调整中得到提高,随着语言能力的丰富,他们对世界的认识也逐渐深入,使思维得到立体化的成长。随着孩子们在游戏中不断的思考,一直处于活跃状态的思维录入了他们在虚拟游戏中获取的经验。他们能够聪明的把这些经验应用到解决现实生活中问题的策略中去, 因此他们通过游戏提高了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游戏能让孩子的情绪更加成熟
有别于现实的是,游戏的虚拟性使得孩子暂时摆脱了外界的压力,他们可以自由的根据自己的理解来操纵实物和处理关系。而这个过程本身就他们就是一种积极的游戏体验,再也不会有妈妈在耳边讲“不安全”,也再不会有父亲在一旁说“你还小”。他们将学会自己制订计划,并对自己的后续活动负责,其主动性、独立性、责任感以及发散思维都将得到发展。在游戏中孩子对所处环境的掌控力、自我创造时的表现欲, 从成功中获得的欢愉感, 都成为了促进孩子享受游戏氛围的因素。
由于虚拟的游戏最大程度降低了尝试失败的风险, 这一特性使得孩子在游戏里不断面对挑战的过程中, 更敢于大胆尝试, 注重过程的探索而非结果,这将逐步培养他们抗挫折的能力, 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更有毅力和恒心。
游戏能让孩子更懂得与人相处
教育学家指出,在预测儿童***后适应与否的唯一指标并非智商,也不是课堂表现和学业成绩,而在于是否有着充足的和其他儿童交往接触的机会。而游戏恰恰满足了这一点,共同的游戏爱好将使得孩子更好地融入同龄人的圈子并分享他们的话题和经验,而团队游戏更是给孩子提供了直接相互交流的机会。
在游戏过程中,孩子不光了解到是自己或者对方在游戏中扮演的角色,同时还学到了角色的概念,意识到了不同立场的存在,区分了一个角色和其他角色的不同。儿童在游戏过程中学会了理解他人的思想、情感和需求,明白了协商、合作和让步的价值,了解到控制个人意识、个人冲动以及延迟满足的意义,最终可以更好的理解他人、欣赏差异,并且逐渐学会合作和领导技能。这些能力都起到了很强的塑造作用,使其随着年龄的增长更好的和这个日益复杂的社会和谐共处。
实际上,在当前这个年代,儿童游戏活动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胁,不放心、怕受伤、要学习,太多的顾虑让孩子们游戏的时间所剩无几,太多的孩子呆在家里,由于缺乏运动而体质变差,太多的孩子因长期和电子产品接触过早戴上眼镜,还有的因为长期缺乏群体活动而产生情感障碍。
早有大批的实验证明,向低龄儿童过早的灌输学科教学或者进行游泳体操乐器一类的技能训练,将令其遭受超载的压力并且会导致长期的人格损害。在孩子提升学习能力的关键时期,如果被灌输特定的知识技能所占据,无异于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学业成就高于一切”、“学习不好就不配玩”,我们不知不觉用固有的价值观左右孩子的世界,而那些我们反对孩子接触的,或许恰恰就是他们成长的最好方式。把主角还给孩子,我们本应是他最暖心的配角。
以上消息来自互联网,本网不对以上信息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