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威胁要砍我怎么办_百度知道有人说要砍我,我害怕怎么办啊?_百度知道两个人因为在知乎上的观点一致,或者有些许共同爱好,这两个人便「社交」了,是不是一件特别扯的事情?
一朋友在上收到知友的私信,内容大概是
【赞同他的很多观点,两个人有共同语言,想约出来见面继续探讨】。我个人觉得很靠谱儿,但问他拒绝的原因是
【就算我俩有些许共同语言,但这样就社交也太扯淡了】。大家有什么想法?或者说,唯有见面才是最好的网络社交手段么?
【刘菲的回答(102票)】:
我讲一个故事。
在我第一梯队的好友名单里,有一个闪亮亮的名字,他叫郭磊。
在今年的第一季度,我不知道他是谁;第二季度,我开始关注他在知乎上的回答;第三季度,我们从线上转为线下;现在,他是我最信任的朋友。
事情的发展是这样的:郭小磊是知乎上的名人,是第三个破千***的用户,回答了好多好多靠谱的问题,不管是法律专业相关,还是美食领域、美容领域甚至...育儿领域,所以从上半年开始关注他的回答以及评论。知道了他超爱河马。
6月中旬的时候,在微博上发现了一个刚出生的河马照片,就突然想到了郭磊,可是没有他的微博没法转,知道他和张亮是好朋友,于是就在微博上@了张亮,拜托他转给郭磊看(后来被证实是阿萌帮忙转的,多谢阿萌哈)。过了几天,郭磊在知乎上私信我表示感谢,虽然这张图后来被证实并非河马而是豚鼠(详见),但是通过这次的乌龙事件,我们正式开聊了。
在线上好友阶段,我们聊知乎,聊法律,聊设计,什么都聊。渐渐的,了解了彼此的喜好和彼此的性格,他欣赏我的痛快仗义,我欣赏他的乐观周到,但最重要的,在胡侃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彼此在对一件事上的追求有着比常人更执着的毅力,那就是吃!
于是我们终于在8月的时候,约在了虎坊桥的炒肝店,正式开始了线下好友的生涯。在逐步的接触过程中更加坚定了对彼此的欣赏和信任。现在,我有高兴的事儿会第一个跟他分享,他有不开心的事儿也会第一个跟我念叨,谁说只有爱情有一见钟情的?友情也有!
故事讲完了,但是我们的友情还会无期限的继续下去。讲了这么多,我就是想说:欣赏,或有共同语言都只能是前提,或者见面本身的驱动力。但人和人的接触交往,最本质的还是在于内心,你若真心想和一个人交朋友,不论是网络,还是生活,你都可以只当它是一个媒介,就好像你爱一个人,无论是在地铁里、咖啡厅、图书馆,你都会一样爱他,一个道理。 友情以某种形式存在,靠谱或不靠谱,与形式本身无关,只与内心的真诚度有关。
倘若你愿意在生活中多一个聊得来的好友,何必去在意是先在网络上认识的。
若见面聊不来,其实你也并不损失什么,聊的来,岂不是一件幸事!
【LTSingle的回答(13票)】:
从线上发展到线下是需要时间和积累的,仅仅是因为赞同观点、觉得有共同语言、想约见继续讨论,这未必很扯淡,但显然也不靠谱。除非两人同是某方面的发烧友并且都非常健谈,否则就这样“继续讨论”恐怕最后会很尴尬。当然,约见人数适量会很好地改善这一点。
我觉得至少需要一个经常在线上互动讨论的过程,并且在固定的交流群中发展到吹水调侃各种琐事的地步,彼时约见会有更好的效果。
从我个人而言,我在某论坛、论坛版主Q群中厮混了一年多,最近又因为某件事几个人都很有相聚的意愿,想要参加的人彼此都很熟稔,尽管从未见面,但所有的条件都水到渠成,这种情况自然要比提问者所说的靠谱得多了。
也许是因为身为男生,并且从未遇到过恶性事件,我一直没把“受骗”的可能性作为顾虑。呃,这世界还是美好的吧?这世界还是好人多一点的吧?
【落痕无声的回答(12票)】:
两个人在一件事观点一致的概率是1/2,在一百件事上观点都一样的概率是1/2^100,要是遇到这样一个人,我会觉得很庆幸。
【Loene的回答(11票)】:
作为一个近五年来(大概从高中后期开始)把很多线上的朋友发展成了现实中的朋友、也在这个过程中失去了很多线上的朋友的人,我觉得能够“成为朋友”是一件很微妙又很没逻辑的事情。如果一定要有原因,那可能是无法形容的“气场”。(好吧这个说法很随意)
在线上谈得来,很多时候是因为“有共同爱好”“观点相似”,可以聊天啊、讨论啊,觉得彼此势均力敌、合得来、相处愉快,而这种关系也很可能发展到现实中,比如决定要见个面吃个饭,就逐渐发展成了现实中的好友。我的很多朋友就是这样来的。所以绝对不能说”特别扯“啊,是很靠谱的~
但是,有共同爱好、观点相似等,绝对不是“能够成为朋友”的充要条件。
有些人在网上谈得来、发email可以有好多话讲,甚至写信也非常开心----但,却是”见光死“。
一起谈小说、电影、甚至更深入的东西,一起吐槽,很好。但是,当面对面坐着的时候,用以沟通的绝不仅仅是文字,于是就会有很多说不清的东西在影响两个人的交流,甚至包括长相衣着。
比如,有些人到了现实中,就会很”闷“,这样的人可能就特别不适合我,因为我是自认话痨的人,对方不说话我就忍不住要不停地说,但真的无法坚持独白一整天啊!
而一旦将网上的友谊扯入现实而没有成功,回头在网上,似乎也总是无法像以前那样继续了,总觉得有什么东西在中间隔着,提醒你那次不成功的见面……这是件让人很难过的事情!会让我不由自主地想,还不如不见面呢……
因此有时候我想网上的友谊和现实中的友谊可能是两种不同的东西。
网上建立的友谊可能是纯然的”文字交流“”观点碰撞“。 年轻一点的时候会把网上(比如知乎这样有爱的地方吧)当家,现在看来,其实比较近似于茶馆,有些熟客天天来,但也都是自来自去,各交各的,不同意的话就争辩一番,有话则聊无话就喝茶,也很美好~ 这样的情况下,当然是有相同爱好和观点的人容易坐一桌啦。
而现实中呢,我认为比较重要的是有一些共同的经历和承担,类似的生活环境,和彼此包容不同的愿望……我与很多朋友爱好完全不同,观点相悖,也可以维持长久的亲密友谊,因为我深深地珍惜对方、爱着对方,轮流听对方说些什么然后表达你的感受就是了。至于观点不同……我们为什么非要去谈那些不同的观点呢?一起吃饭就蛮好的啊!
有时候两者间可以相互转化,有时候转化不成功,只能说,看缘分吧~
【叶泽群的回答(9票)】:
个人觉得,见面恰恰是最坏的社交方式。两个人面对面,暴露的面太广,呈现出来的印象也太综合,举手投足,一颦一笑,个人的存在太过于整体,同样他所携带的附着信息远大于当初所想谈的那个话题。
网络化的社交活动本来就使得每个人都标签化,符号化了,人们围绕某个共同话题展开讨论,实质上每个人都只是以“观点”的形式存在,比整个人来而言,一个完全具体的人而言,无疑这种标签化的“交往”要方便快捷的很多。社交活动本来就应该以共同目的为导向,而一旦活生生的人见面了,很容易就会衍生出一种需要维持的关系,这种附带品。。哎。。
但其实还是要看初衷是什么。见面虽然对探讨问题没什么大的帮助,对了解那个人来说却是最好不过。如果初衷就对那个人本身的兴趣程度(什么样的兴趣都算。。)大过于对共同的兴趣。。
【马浩的回答(7票)】:
实际上从广义来看,社交是人际沟通的一种方面,所以本问题可以从社会心理学的人际吸引角度解释:
首先,人际吸引是人与人之间产生的彼此注意、欣赏、倾慕等心理上的好感,从而促进人与人之间的接近并建立感情的过程。从问题中可以明确看出此次社交是由于人际吸引产生的。
所以接下来引出人际吸引的规律:1 相近性吸引 2相似性吸引
3互补性吸引
相近性吸引:交往双方由于时间及空间上的接近而产生的人际吸引。
简单说就是平常见得多、住的近所以交往容易。常出现在交往早期。
相似性吸引:由于彼此之间的某些相似性或一致性的特征,如共同的态度、信念、价值观、兴趣、爱好等产生的人际吸引。
简单说志同道合。而且因为具有相同的观点和价值观容易在彼此的心理上产生共鸣、容易拉近双方的心理距离。这也是交往持续、关系加深的最关键因素。
【事实论据:纽科姆(Newcomb)实验,可以查一下,这里不赘述了】
所以根据以上两条及实验结论就可以明显得出结论:社交的关键是志同道合、兴致相投,见面不是必要的。但是话说回来,跳出本文论述逻辑框架,现实总比虚拟的好,个人还是建议去见个面,起码减少辐射量是不?Over。
Ps:(补充第三条)
互补性吸引:的目的是为了满足心理需要,当双方的需要以及期望成为互补关系时,就会产生强烈的吸引立。双方以互补形式满足对方需要是形成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
顺祝周末快乐~~
【郑迅的回答(4票)】:
社交的概念是比较广泛的,不知道问题中的“社交”指的是什么。
一般来说,两个人进行思想交流,就已经开始了“社交”,只不过最近开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使用互联网交流,知乎也是其中的一种形态。
在线社交门槛低,付出的成本少,交流起来非常方便,如果转移到线下,则要付出更多成本。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愿意付出较大的成本来与一个不太熟悉的人交流。
就我而言,根据网上交流的情况和我个人的时间安排,我还是比较愿意付出线下交流成本和知乎上的朋友进行线下交流的~
【夕照雪的回答(4票)】:
我在知乎上没试过,不过在豆瓣我是有一帮每年聚会一次,聚会超过第四年的豆友的。交朋友不需要那么多的形式,你信任这个人,这个人信任你,就OK了。LZ认为这是一件特别扯的事大抵是因为LZ对这种交友方式不信任。
【茉茉的回答(4票)】:
一大早醒来读到一条我偶像转发的微博,只一句话:***的区别在于,人看不见关着他的笼子。现在看见这题下的各种,忽然觉得这真是句马皆准的话。
【丁君的回答(2票)】:
人都会有防备心理,试想如果一个人,我都没有见过,就说多么赞同我,多么崇拜我,约我出去见面,那我也不会去的。所以不一定非要见面,偶尔聊聊天,一起探讨一下问题,又何尝不好呢?
【瓦力的回答(1票)】:
扯, 很扯, 但仅限于你朋友这个case, 因为是两男的。一男一女的话不仅不扯, 还很美丽很豆瓣
【卞晋华的回答(1票)】:
从最早的聊天室,到现在的知乎,如果各个产品来进行排名的话,我觉得知乎的靠谱程度还是比较高的吧。当然还是需要因人而异。但是有了共识之后,发展到线下,这才是可以进行交谈的基础啊。毕竟道不同不相为谋,那么道同,才是前提条件。其实当年的论坛,后来的博客以及微博之类的,能够比较全面的了解对方了,但是不太好让对方了解你,而知乎上,如果同类的问题和回答足够多,了解起来还是非常好的。
【Lawrence Li的回答(1票)】:
反正我的好朋友多?都是因?有共同?好而??的。
【独眼的回答(1票)】:
我认为,从问题说明来看,私信方略显冒进,还没跟你的朋友达到同步震荡。
等再多了解一下,在别的IM上聊或者出来见面也是迟早的事。
就我自己来说,在知乎遇到了不少朋友。
但要说有人直接发那么一封私信,我也会先想想我知不知道这个人是谁,Ta在知乎上什么表现、我是否认同那些回答,以及Ta找我会谈什么事,再决定我们是不是一定要“约出来见面”(我相当讨厌出门……)。
如果我压根儿不了解或者从知乎上了解不到这个人到底是怎么回事,只凭我对知乎这个网站的信任我就该信任它的所有用户么?实话说,我也多少从一些回答里看到了让我不寒而栗的人。
不用把两个很具体的人,一个很具体的问题和一句随便说的话拔得太高,毫无意义。网络和现实之间比这扯淡的事多着呢。
【李文超的回答(0票)】:
见面社交算是全面了解一个人的主要途径了。如果希望有进一步发展的,自然难免要走到线下。
如果只是打算多一个可以聊聊天的聊友,那就基本不必了
【Gauin的回答(0票)】:
社交从现实生活中的熟人交际圈出发慢慢认识开始交往是挺好的。在网上,观点认同可以做这样的观点交流。说约出来交往啥的,一般不会出来的。毕竟,你们没有任何的现实生活交往的交叉点。交际还是基于现实生活的
【贺滨的回答(1票)】:
200X年。(X&5)
某菜市场,两中年人。
“我一朋友的孩子在网吧玩,收到不知道哪的网友的邀请,意思就是两个人聊得挺来,想约出来见面。我觉得这哪靠谱儿啊?那孩子也懂事,压根没答应。听说那孩子的拒绝的原因是”就算我俩有些许共同语言,但这样就见面也太扯淡了“。”
2011年了,大家有什么想法?
【黄骁的回答(0票)】:
我觉得首先观点相同但是年龄不同是非常可能的。在这种虚拟社区中观点相同的人海了去了,而线上匿名的一个明显的优势就是跨越了我们思考的关于年龄、性别、社区等其他因素的差距。如果想从线上转为线下还是需要一些明显的契合点。比如身份比如背景等作为依托,才能不至于被怀疑,并进行对等的交流。现在的中国正渐渐走向陌生人社会,你的朋友这样理解有自己的道理。
社交本就是多元的,没有什么必要的原因要把各种不同的手段合而为一。
【李水的回答(0票)】:
可以网上随时沟通,但是非要线下社交,恐怕得需要------------------------时间-----
【陈多米的回答(0票)】:
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
【李迪的回答(1票)】:
很多年前,痞子蔡对于“网络小说”这个”新词汇“,也说了这么一段话:
既然大部分人都不介意一杯好喝的咖啡是手磨的还是机器打的,那么为何要介意一本好书是用键盘还是用笔写就的呢?
想来,友情爱情也同理吧
不过我本人是很想吐槽现在”见网友“的节奏的,一直有心想拍一出名为《射交网络》的微电影……
【王少辉的回答(0票)】:
拥有一个和自己共同爱好的朋友应该是这个世界上最幸运的事之一,至于是在网络上神侃还是真正线下见面已经变得不重要了。我和一个同学就特别聊得来,都喜欢文学,都喜欢王小波、杜拉斯、村上...,也都喜欢历史,从王莽托古改制滥发的刀币、布币到济南的老建筑,我们都聊得不亦乐乎,这个时候,最重要的是观点和兴趣的碰撞,至于社交不社交,还重要吗?
【张妞妞的回答(0票)】:
男朋友是豆瓣认识的
一个朋友,当年通过学校bbs认识的
另一个朋友,毕业后通过学校bbs认识的,已见过
一个女网友,豆瓣认识,现同城,暂时还未见过
以上,基本基于两点,一是共同爱好有的聊,二是聊的来要合拍
网络让社交这个事情有更多可能性,真不扯淡
不过见面这个事情还是要慎重一些,最好互相足够熟悉了再见面,否则很容易冷场甚至见光死
【沈杰的回答(0票)】:
产品社交不一定是要线下见面,像知乎这样的以话题为主导的弱关系社区的根本目的是大家在一块解决问题,这是我的见解
【金?的回答(0票)】:
社交是个伪概念,除了CMS采集站,所有的UGC都是社交
【丁偌晗的回答(0票)】:
我个人觉得线上的人 都是线下的人的集合
所以见面什么的
不非不可以
,所以 最终是看你自己是否信任他人 ,但是
防人之心不可无。
【左运来的回答(0票)】:
最好的网络社交手段,个人觉得就是想知乎一样让知识,思想甚至于情感等信息无障碍的流通。
【陈述的回答(0票)】:
这跟每个人对社交的概念和过往经验有关,因人而异。
观念差异而已。
【陈硕的回答(0票)】:
如果是异性,太可以理解了,是否最终能发展成“社交”正式目的所在。
【马无名的回答(0票)】:
确实是特别扯淡的事,这种行为跟 QQ 随便加个好友就约出来见面一样幼稚。
【王如章的回答(0票)】:
产品的社交化 只是 说明 产品 成为 人们维系 关系的一个纽带
&&&&&本文固定链接:
【上一篇】
【下一篇】
您可能还会对这些文章感兴趣!
最新日志热评日志随机日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