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三国之见龙卸甲.ape 原声 ost ape格式的,mp3格式...

无损格式和MP3(320kbps)两种格式的差别,如何才能听出来?
这两种格式的差别到底有多大,区别到底在什么地方?
人耳就像任何的仪器一样,都有上限,不可能感知一切理论值上的变化。人耳在20kHz以上有感知是经过试验证明的,但是其实我们所谓的CD音频16bit 44.1kHz采样频率也是无法记录20k以上频率的,这个很简单,因为表达一个波形至少需要2个采样点才能造成相位差而每秒采样44100个点意味着最高只能表达22050Hz。说实话,我曾经用我的森海HD650做过测试,用无损声源转MP3做听辨(LAME编码,最好的免费MP3编码),在224的阶段我依然可以判断出来,再高就基本不行了。这东西就像在上学的时候做金耳朵听能形成的时候一般人可以判断0.5dB的响度变化,有些很敏感的可以判断0.3dB,但是0.000001????只要你还是人就不可能。针对人耳听觉上限我把故事贴上来。故事是这样的,1977年,Groff Emmerick 和 George Martin 在 ABBEY ROAD 以及后来的 AIR STUIDO
一起录制甲壳虫乐队,Groff 声称他能够分辨出一台新调音台两条相同通道的不同。在和他一起听了几个小时后,Rupert
Neve(音频界泰斗级人物,最初的调音台模型设计者)才能够听出一些细微差别。当他们进行测量后发现,在所有的48个通道中,有3个由于焊接失误,在 54KHz 处有
3dB 提升,由于大多数人的听力上限低于 20kHz,这个由于工厂的疏忽导致的小小的增益一般不会受到重视。从那时起越来越多的事表明 20kHz
以上的频率范围也属于人类感知的一部分。但令人惊讶的是那些可以传递 100kHz
以上信号(同时低失真低噪声)的新型设备听起来更温暖更甜美也更饱满。1987年,在伦敦广播声音研究所 Rupert Neve
进行了一个实验,使用一个可以切换方波和正弦波的信号发生器,将输入信号从一个普通的功放送入一个普通的***音箱。频率设在3kHz,当切换成方波的时候
他们可以听到三次谐波即 9kHz
的声音(方波含有明显的奇次谐波)逐渐提高信号发生频率,年纪大的听众承认自己没法听到更高的三次谐波,但大家还能感受到正弦波和方波切换时的区别。当基 频达到
的时候,一些人依然能察觉到差别。这个实验后来在很多地方都进行过。结果惊人的一致,35%~45%的人可以察觉到基频达到15kHz时品质的区别。
理解 @rooock 的***,其实这个听不出来确实正常。「320KBps 级别的 MP3 和无损格式的音乐在主观听感上相比几乎毫无差别」这个结论已经被写进了教科书。至于怎样才能听出区别,这个和音乐本身的类型以及设备都有关。例如纯钢琴的古典音乐更容易听出区别,而流行音乐和摇滚乐则相对很难听出。就设备上来讲,偏***向的设备更容易听出,而偏听感向的设备则更难听出----换句话说,这个和设备的价格并不直接挂钩。至于人真的是否具备能听出这些差别的能力,恐怕需要找来大批实验者进行 20 次 ABX交叉盲听实验才能获得令人信服的结论,但这只能说明人耳具有分辨如此细微差别的能力,仅此而已。所以说到底,对这个问题的探讨本无多少意义,引来口水战就更不值得----当然,若能像 @NicDino 知友那样能因此而去了解 MP3 的编码原理而有所收获,也是极好的结果了~
把声音作降调处理,准确地说是resample,音调变低,时间变长,这时候高频部分的细微差别因为频率降低从而进入人耳更为敏感的区域,也就更容易区分。如果只是作为完成品用于被聆听,那么,这么做是没有必要的。但是,如果声音还需要作为素材被进一步加工处理,那么320k的mp3显然不够,因为它的细微的缺陷会在处理后有可能更加突出。
上面有几位同学通过理论,把问题的现象说的很详细了,就我了解到的资料,和实际的听感判断(我本身有听过低端的如手机自带的耳塞式耳机,也有一副价值2K左右的中档新版AKG K701耳机),觉得以上的回答都停在采样点这种实现的技术细节上。而忽视了我们所认为的好的听觉享受究竟是什么。由于所有的,真实的,耐听的乐器,它所发出的声音频率包含了基准频率音和大量的泛音,也正是这些泛音才造就了不同的音色,所以同样的一个音,钢琴的音色和小提琴的音色就如此的容易区别。所以我觉得应该强调的是,想真实的重放声音,根本的需求就是重放这种基准频率和泛音。由于目前的重放都必须要经历从音源到处理放大单元,再到播放设备这几个单元,而且每个单元都会不可避免地引入自己的“噪声”,所以单独谈音源(数字源和模拟源)只是其中一个相对重要的内容,并不能保证真正“入耳”的品质。根据上面的定义,音源的好坏其实评价标准就是是否在音源介质中保留了足够的这种基准频率和泛音信息。就这一点而言,其实没有一种音源是真正“无损”的,从之前同学给出的科学实验数据数据也证明了,超过20KHz以上的频率同样会让人感觉到差别。在明确了究竟是什么造成了“差别”之后,我们再来讨论究竟要怎样才能“听到”这种差别。我相信这种能力是可以锻炼的,如果LZ是学音乐的话,多听真实的乐器声音(例如一天保证听3个小时以上),就能让你对重放设备的品质产生比较明确的判断能力。另外,重放设备的品质不仅在于声音还原的真实,也在于其是否能够“重放”表演者的感情,这才是高档重放器材互相之间PK的真正领域。
你越想找出320KMP3和无损的区别,就越难找得出来。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那些细节的变化是根本无法描述的,当你期待能像各种找碴游戏一样找到一个“看!就是这里不同”的点,实际上是根本无法做到的。但是从实际和理论上来说,这两种格式(你说码率也行)确实存在着差距。那么无损和320K的差距究竟在哪里?首先最直接,或者说如果你能明显察觉到差距的话,那么99%是因为你的播放器对于MP3和W***or其他无损格式处理上存在差异,这个是因为格式不同而导致的,而非因为音乐信息本体有差异而导致的。其次,对于大多数设备来说,并不会存在第一条的情况,也就是设备不会在格式之间有如此大的差异。这个时候能够体会到的其实就是“信息量”的差异----一般来说有以下几条:1,密度感/饱满度。尤其是在一些配乐比较简单的歌曲当中会更明显,无损的声音要显得更加饱满圆润,让你不觉得空。这里其实找一些容易发空发虚或者声音偏细的耳机会更容易分辨,比如筛选好录音的神器HD800(差录音各种不堪入耳) =。= 或者拜亚、GMP系列的耳机。2,细腻度。这点说句实在话如果是320K和16bit的话真不一定能分辨出来,码率越高这点差异越大。很多人分辨不出这一点其实是因为声音不够“干净”,尤其是受到电的影响会比较大,容易影响细腻度(会觉得声音有点“燥”)。随身当中大砖头(C4)以上其实都能够感受得到。3,空间感/立体感。这个也是不大明显,当你听一些更加大场面的非电声音乐的时候会感觉更加明显一些,但是实际上差异也不大。这个更多是在“边界”上会有些差异,有些曲子会有较为明显的边界感,但是MP3可能就弱一些;另外有一些可能是一种无限延伸下去的感觉,而MP3则是中间不知道哪里就断了。这个很难用语言具体描述。立体感的话同理,硬要对比的话是很难对比出来的,更多是在你长时间聆听之后的一种轻微的“哪里不对”的感觉。应该说无损和MP3更多是在整体上有差异,细节方面几乎不可能直接挑出来“你看这个小提琴的声音哪里哪里不对”,所以越是在意细节的对比,越难以分辨。反而是平常听听音乐的时候能够更加清晰感受到两者的不同。当然你说是心理作用(比如安慰剂效应)也行,反正心理作用也不花钱,因此得到了更快乐的享受不也是一件好事?至于自己平常用哪个,我觉得更多是习惯的问题。比如我现在更喜欢按照专辑来收集整理资源,其实MP3还不如无损+CUE来得方便。不过我现在也很喜欢在网易云音乐上听歌,只要歌好听,无损有损又有啥关系?
我只代表我自己的渣耳朵发表观点:我听不出来320k和无损的区别,什么设备都听不出来。
曾几何时,我也曾是个小小发烧友,对这个有点小感悟。【设备】森海塞尔HD650、solo耳放、飞利浦CD机(没解码、低端入门级线材)1,差别有多大?在新华书店试听过一张古筝+吉他的碟。回家下了320的mp3刻录,不夸张的说差点哭出来。但一直惦记新华书店那张正版,于是乎60大洋拿下,失望。不是不好,而是没听出区别。2,有什么区别?之前有知友从技术角度讲解过,我对这些不感冒。附一个传送门,测试听力的,能听出的差别越多,越表示你是金耳:
大家似乎都没有提到资源质量的问题,同一张CD,由不同的人用不同的设备,不同的软件,不同的方法来专制成320Kbps的Mp3格式,听起来差别可以很大。同样,网上同样有很多劣质的所谓无损音源。内容一模一样的CD,不同厂家制作声音也可以区别很大。一直往上推可以推到录音风格和质量。很赞同几位专业人士的理论分析,但总觉得,音乐本质是模拟性的,数字化之后似乎总还有种种理论覆盖不到的地方,就是说,虽然有些理论可以支持320K的mp3和无损在听感上没区别,但其实听起来还是有区别的,不同风格的音乐可能区别大小程度不同,而这,正是无损算法出现的原因。补充:这事情看来由这几个部分构成1、原始声音的记录,就是录音室那部分2、数字化理论,即各种格式,各种算法,这里大多数讨论这个3、回放硬件设备,发烧友感兴趣的部分,播放器,解码器,放大器,耳机音箱等等4、人的生理差异和主观听感心理差异所以脱离硬件谈听起来有没有区别这回事好像有点不靠谱,即使320k的mp3和无损格式理论上没区别,但是你是不能直接“听到”格式的,理论上没区别的格式经过了硬件处理最后变成声音到你耳朵里,可能就真的有区别了。
俺,小小的发烧. 疯狂烧耳塞tf10. se535 ie8
r4 等.现在玩大耳. 此刻为了回答问题,起床电脑插拜耳动力P1. 试听歌曲.Hotel California
应该算一个很经典的试听歌曲歌曲吧?仅这次来说,我因为320K是刚下载的.发现所有的声音都靠右边点.感觉人都是在我右手边唱的.吉他的旋律 少了那么一点金属的感觉.此刻的音乐 电脑音是42.再换 wav 好些, 吉他的金属色似乎好了那么一点点. 电脑音是50(满了)..声音居中了. 但是却没有在cd机听的那么好.在开始的23秒的那个背景变音wav会稍微提前了那么一下(相比320K). 但是基本上没变. 另外这首wav 我个人感觉录制的不好,不知道是否是电脑推不动..因为是ibm的本本.也没什么声卡.对了,所有不管320还是wav 本身的录制决定这张专辑,包扣正版CD有些也有刻录的不好,有些刻录的很好. 然后你翻录成320时,刻录机等等都是会捎带影响的..本人不是对于数据不专业,我也觉得有一种可能就是有些320本身刻录的原碟就不好.另外从不下载192一下的歌曲. 这种歌曲不说全部,但是很多你拿个tf10 一下就能听出差别.但是不管怎么说,要听好歌曲,不仅仅是要一个耳机,还需要前端等等都起来,不然不能发挥这个歌曲的感觉.
说白了就是数字化时候抽样速率的区别,无损格式比MP3有更多的抽样点。但是能不能听出来就取决于人的耳朵了。就像电影一般来说每秒24帧,但是每秒插入更多帧也可以,只是人的眼睛能不能区别加入更多信息后的效果提升。---------------------------------------------------------------------------------------------------------------------------------------------上面这堆扯淡是不严谨导致的错误。下面稍微详细探讨一下:无损格式和MP3格式都是数字音频的压缩技术,音频压缩的机理是利用人耳的听觉特性:人耳对信号幅度、频率和时间的分辨能力是有限的,压缩编码就是要将那些人耳可感知的信息传递出去,而舍去那些感知不到的信息,在可接受的信号质量下降前提下,取得较低的比特率。先是人耳的心理声学特性:1) 人耳能听到的声音频率基本在20Hz~20kHz范围之内(当然这个是一般情况,@阚欧礼提到了很好的听觉上限的例子),其灵敏度与频率有关,人耳最敏感的频率在2~5kHz,也就是说,在这段频率范围内的声音听起来比较响。另外,人耳的灵敏度是随响度而变化的,声音越响,灵敏度响应越平坦。2) 掩蔽效应掩蔽即一种声音的存在会抑制人们听到另一个声音,一个较响的音可能完全将较弱的音淹没掉,而频率低的声音容易掩蔽掉高频率的声音。如上图所示,如上图所示,f1处的掩蔽效应导致f2和f3处的声音信号响度低于实线时被掩蔽。在实验中发现,掩蔽作用既和频率有关也和掩蔽信号的强度有关。也就是说,掩蔽信号频率不同,其掩蔽程度也是不同的,掩蔽信号的强度不同,其掩蔽作用也不同。掩蔽阈是指音调音在有掩蔽声存在时,刚刚被听到时的阈值。3) 临界频带临界频率是指,如果掩蔽信号覆盖一定的频率范围,它的带宽逐渐增大时,掩蔽效应并不随着带宽的增大而改变,直到带宽增加到超过某个值,掩蔽效应才不再保持不变,这个带宽就是临界频带。信号临界频带的概念表明人的耳朵好似一组多通道的实时分析器,各分析器具有不同的灵敏度和带宽。临界频带也代表掩蔽者的最小分辨率。4)时域掩蔽效应以上所描述的掩蔽效应均为同时掩蔽,即掩蔽声与被掩蔽声在时间上同时出现时发生的掩蔽效应。当两者不同时出现但发声在时间上很接近时,也会发生掩蔽效应,因此时域掩蔽效应可以分为以下情况:(1)前掩蔽(Pre--masking)一个信号被在此之后发生的另一个信号所掩蔽,称为前掩蔽。也就是说,一个声音影响了在时间上先于它的声音的听觉能力。(2)后掩蔽(Post--masking)在一个信号开始之前结束的另一个信号也可以掩蔽这个信号,这称为后掩蔽。也就是说一个声音虽然已经结束了,但它对另一声音的听觉能力仍然存在影响。(3)同时掩蔽(Simultaneous--masking)在一定时间内,由一个声音对另一个声音同时发生了掩蔽效应。总之,较强的音调音不论是发生在较弱的音调音之前还是之后,都将掩蔽掉较弱的音调音。声掩蔽现象可以用来压缩数字音频码率:一是可以将会被掩蔽的信号分量在传输之前就去除,因为这部分信号即使传输了也不会被听见;二是可以不理会可能被掩蔽的量化噪声。无损压缩:使用一定的压缩算法(Huffman、LZW等),保证压缩后的数据进行重构(或者叫做还原、解压缩)后的数据与原来的数据完全相同。但是压缩比并不很高,一般来说是在3:1。MP3格式:采用多子带频域编码,使用一组带通滤波器(BPF)把 输入音频信号的频带分成32个连续的频段,每个频段称为子带,对听觉感知比较重要的子带信号,编码器分配较多的位数进行表示,在这些频率范围里噪声就比较低;对于其他的子带,由于对听觉感知的重要性比较低,允许比较高的噪声,编码器就可以分配比较少的位数来表示对每个子带中的音频信号单独编码,在信道上代码复合传送在接收端将每个子带的代码单独译码,然后把它们组合起来,还原成原来的音频信号 。上面两个示意图表明,MP3的压缩形式是先进行子带滤波,再进行子带编码。子带编码对于不同的子频带,采用的编码方式不同,整体来看,压缩比可以达到12:1 。所以从总体上来看,通过无损编码的音乐可以完整地重建原来的数字音频,但是MP3的编码方式会导致失真,不过这个失真是在正常人都可以接受的范围内。在我这样的人听来,完全是木有区别啊~?(???)?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三国之见龙卸甲&-&黎允文&天碟重现电影原声
三国之见龙卸甲 - 黎允文 天碟重现电影原声
三?之??卸甲曾以普通CD版+DVD,ADMS版,Super ADMS版,黑?版?行, 一直受???迷追捧,
被??黎允文?影系列中最佳Hi Fi音?之作品.
Fung???音?之水?追求一直契而不?,?以最新之卓越ADMS?音技?, 再以SACD?片, 音效??更加出色.
三?之??卸甲SACD版在德?印?, 封面具限量版??, ?具珍藏?值
专辑曲目:
01. 三国 Three Kingdoms
02. 细说罗平安 Story of Lou Ping An
03. 诸葛亮 The Ambush Squad
04. 单骑救主 Save The Young Lord
05. 常山碟影Love Theme
06. 北伐进行曲 Shu March
07. 五虎封将The Five Generals
08. 出师表The Northern Expedition
09. 大漠风沙The Dust Boul
10. 大围捕 The Siege
11. 大轮? The Karmic Wheel
12. 胡女之歌 The Romance of The Princess
13. 邓芝Deng Zhi
14. 大魏英灵 Wei Funeral
15. 四面蜀歌 Shu Requiem
16. 送剑 Returning of the Sword
17. 龙婴会 The Duel
18. 赵家军 Zhao Army
19. 凤鸣山之战 Battle on the Phoenix
20. 一场白雪 After the Snow
21. 见龙御甲 Resurrection of the Dragon
22. 赵子龙 Zho Zilong
陆续更新中&陆续更新中
淘宝新老客户大家好:
淘宝店铺:/?spm=a1z10.1-c.0.0.3UqHZs
快递邮寄 支付宝或银行汇款 &旺旺:
&&&&&&&&&&&&&&&&&&&&&&&&&&&&&&&&&&&&&&&&&&&&&&&&&&&&&&&&&&&&&&&&&&&&&&&&&&&&&&&&&&&&&&&&&&&&&&***:
CD 刻录盘 7元一碟&
DVD&刻录盘
DVD9&刻录盘
SACD 克隆实物盘 10元一碟
蓝光克隆盘 25GB 15元 一碟 配送质量蓝光盒子 无封页盘面无彩印 此乃蓝光碟 需在蓝光机上播放
蓝光克隆盘 50GB 25元 一碟 配送质量蓝光盒子无封页盘面无彩印 此乃蓝光碟 需在蓝光机上播放
蓝光克隆音乐专辑 25GB 20元 一碟 配送质量蓝光盒子 无封页盘面无彩印 此乃蓝光碟 需在蓝光机上播放
蓝光克隆音乐专辑 50GB 30元 一碟 配送质量蓝光盒子 无封页盘面无彩印 此乃蓝光碟 需在蓝光机上播放
以上全部是:没盒子没封面没盘面 要是有封面底封书册盘花盒子的话造价很高价钱翻倍不止 劳民伤财以博得原版情节不得提倡请大家要环保
敬礼!页面有图 烦劳自己打印吧!谢谢
仔细看以下信息两遍&再咨询未知不明问题&你拍的&SACD&是克隆复制的&同意后发货&以免误会
本店SACD为&1:1原版克隆复制碟&请确保有兼容SACD-r专用蓝光机并认可才发货或电脑读取用Foobar2000播放并且也可HDMI或光纤连接影院功放&官方来讲它不叫CD&它属于高清技术是DSD编码文件俗称高清克隆编码文件没有任何损耗如同复制文件图片软件一样&SACD已被破解革命&大家要用盘找机器&不要抱有家中被革命掉的机器不放才是明智之举
推荐支持SACD-R的机型:&自行确认
S180&S370&S370/BX37&S380&S460&S470&S480&S485&S570&S580&S590&S780&S870&S970&E870&SCD-333ES
DENON&:DBP-1611UD&DBT-1713UD&DBP-2012UD&DVD-2910&DVD-3910&DVD-5910&DVD-A11&DVD-A1XVA
OPPO&&:BDP-80&BDP-83&BDP-83SE&BDP-93&BDP-95&(BDP-105D越狱版)
Cambridge&Audio&Azur&650BD&751BD
Pioneer&:BDP-140&&BDP-150&&BDP-160&BDP-440&BDP-450&BDP-LX55
Samsung:&HD745/945/950&HD841/941
Marantz&:DV7600&UD5005&UD5007
NAD&:M5&M55&T585
Yamaha&:BD-S1067
重点推荐&Pioneer/先锋&BDP-450(越狱版)蓝光播放机&
老机也有春天!己经得到证实下列型号DVD机型可以通过固件升级,绕过SACD原版的基坑信号处理检测的,支持SACD-R播放
升级固件可支持的机型:
Cambridge&Audio&DVD89
Oppo&DV-970HD&Oppo&DV-980H
Philips&DVP-5500S
Pioneer&DV-575A&Pioneer&DV-578A&Pioneer&DV-585A&Pioneer&DV-600***&Pioneer&DV-610***&Pioneer&DV-696***&Pioneer&DV-LX50&&***
Samsung&HD745&Samsung&HD841&Samsung&HD941&Samsung&HD945&Samsung&HD950
Yamaha&DVD-S657&Yamaha&DVD-S1700&Yamaha&DVD-S1800&Yamaha&DVD-S2700
发明SACD的索尼和飞利浦纯单一SACD机在蓝光技术问世以后&它小弟面目就显现出来了&SACD机并不是正规的SACD播放平台且大多无法播放多声道&它属于高清技术&也不叫CD&熟称高清&蓝光机兼容SACD-&r&是它的的正确播放平台&
破解后大家都玩一年多了&别等到普及了N年后才知遗憾和它擦肩而过
没盒子没封面没盘面&要是有封面底封书册盘花盒子的话造价很高价钱翻倍不止&劳民伤财以博得原版情节不得提倡&请大家要环保&敬礼!页面有图&烦劳自己打印吧!谢谢机器型号&空格&SACD-r&去百度查可否支持&不行看有没固件升级&再不行就废弃了
&SACD已被破解革命&大家要用盘找机器&不要抱有家中被革命掉的机器不放才是明智之举&破解后大家都玩一年多了&别等到普及了N年后才知遗憾和它擦肩而过
个人觉得还是考虑一下放弃SACD原版奢望&人们成天忙要把有限的视听生命投入到无限的垂手可得的美差来吧&看到不如听到&人的一生就是吃喝玩&何必让望尘莫及和有钱也难买的SACD原版束缚手脚以至于看到听不到抱憾终生呢&&独守几多原版只是庭院&&分享视听美宴才是庄园&&难能倩声环绕舒心润脉&&唯有丽音佳话以释心怀&温馨建议梳理一下视听理念&一旦思想被解放&你会像个欢快的鸟儿随天漫地&徜徉在视听盛宴的蔚蓝海洋&游呀游......这里就是梦开始的地方呦
&SACD百度功课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跪求三国之见龙卸甲原声音乐_百度知道高分跪求三国之见龙卸甲原声音乐!最好是无损版的~_百度知道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