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教如何把数据图镶嵌地图里,在(surfer地图下载)里做?

请问在Surfer里怎么给一张jpg的地图加上坐标_百度知道| | | | | |
跳转到 0 ? parseInt(this.value) : 1) + '.aspx';}else{window.location='showtopic.aspx?topicid=376267&page=' + (parseInt(this.value) > 0 ? parseInt(this.value) : 1) ;}}"" size="4" maxlength="9"/>页查看:16784
showMenu(this.id);" id="newspecial" class="postbtn">
等高线地图&DEM闲谈v2.2
等高线地图&DEM闲谈v2.2
等高线地图&DEM闲谈v2.2来源:首先声明,本人并非专业人士,以下只是个人道听途说和一些肤浅的见解,发在这里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错谬之处难免,还望有识者指正从历史走来-等高线地图登山活动要想计划周密安全,通常少不了对地形的了解。传统上等高线地图是最常用的地形描述工具,等高线地图的制作办法从18世纪开始在欧洲萌芽,首先使用三角测量法选取重点的代表性地点,如山顶,按照逐步递推的办法,测出其经纬度和高程(从已知点推旁边的未知点),这些点构成所谓的大地测量控制点,大家经常在山顶上看到的军区的三角水泥桩就是。(我国三角点约有15万个,耗费的人力可想而知)我国的测绘人员(他们可能算是国内最早的户外人士了,50-60年代勘探,交通,设备条件差,非常的辛苦)温家宝总理就是当年地质队的一员美国地质调查局测绘人员在控制点测量(美帝十分奢侈,60年就用上了直升机,所以他们测得快)仅有这些孤立的点,当然还不够把整个地区的等高线画出来。靠测绘队员去每个点都测一遍显然不太现实,通常的做法是派出飞机用特种相机(据说要2百万一个)进行航拍利用不用角度拍到的同一地区的照片在地面上用一种立体成像的光学仪器(stereoscopic projector)显示出来,绘制等高线,以前这套东西要靠人工肉眼来做上图为美国地质调查局的工作人员在使用立体投影仪处理地图绘制中还会加入仅靠等高线无法表达的地貌特征,比如悬崖,山顶,河流,公路,建筑物,植被,居民地,这都要靠人工现场测绘和判断才能完成。上图为在已经画好的等高线上加上标注等高线容易理解,对常见地形的表述也不错----至少对有经验的人是这样,他非常容易印刷在平面媒体上,如果加上彩色和阴影渲染,直观性还可以提高。传统上的制图方法,人力消耗极大,制图周期长(4-5年),像我国和美国这样面积广大的国家,在5,60年代时代测绘人员数以千计,并消耗大量资金(我国的西部测图工程每张1:50000的图预算耗资30万RM。地图难以更新。所以在美国地质调查局,传统的做法已经被基本废弃现在是基于计算机的地理信息系统(GIS)大行其道的时代, 等高线地图开始暴露出弱点来,因为本质上它是光栅图像,计算机很难直接使用,即使做了等高线矢量化,从中抽取信息也非常不便,有了需求,自然会有新的解决办法。数字时代的地形描述-DEM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记录地形是另一套思路,在DEM中,不再有线的概念,只有一个一个的地理点,这些点在地理上可以是均匀如网格分布的,比如SRTM,也可以是不均匀分布的,据说我国的就是,DEM中记录的是每个点的经纬度和海拔高度。欧洲航天局分色渲染的全球DEM地图(白色海拔最高)原图见DEM和等高线图形比起来非常便于计算机处理,有现成的算法可以在DEM上生成等高线图,坡度图,甚至结合航拍图像完成三维地形可视化(最常见的例子就是google earth), 使用和显示方式的灵活性是等高线模型完全无法抗衡的。在军事领域,这个好处不是一般的明显,战斧巡航导弹的数字地形匹配,直升机的自动地形警示系统,听上去很神,其实就是靠内置的DEM数据库实时查询完成的。战斧巡航导弹配备的TERCOM(地形轮廓匹配)系统示意图GIS领域一个相当热门的专题就是怎样将已经有的等高线地图库转换为DEM数据(我国的基础DEM大概就是这么处理出来的)。现在有了GPS和计算机,飞机甚至可以飞越一次就能依靠GPS坐标点和摄像机或激光雷达直接完成地形的测绘。精度可以达到米一级。图:机载激光雷达(LIDAR),装载激光测距仪的飞机飞过一个地区就可以采集到地形信息,这个地区DEM/等高线地图甚至可以不下飞机就得到传统的三角形网还是有用的,只是已经不一定要用经纬仪,如果要求不是特别高,可以用GPS确定点位坐标图为勘探人员扛着Trimble的GPS这玩意儿不大受气候,地形影响,节约人力,效率高,所以国家测绘局也用这个我国2006年完成的西部测图工程(完成传统办法难以完成的青藏高原,塔里木盆地的1:50000地形图)使用了欧洲的SPOT5卫星测得的DEM数据结合GPS地面控制点来生成等高线地图。这也是未来的趋势,即以DEM作为地形的元数据,而等高线地图,如果需要,随时可以从DEM数据生成。我们的困境-地图在哪里?很多户外玩的时间长的人也非常坚定的相信等高线地图是最好的地形图。对于登山运动来说,如果有很好的等高线地图,比如1:25000的大比例尺地图,一般情况下也确实够用了,遗憾的是,由于我国技术力量和保密制度的约束,1:25000的全国范围等高线图不存在,1:50000的等高线地图属于机密,即使是1:200000的地形图也是秘密,所以广大山友只能看着大洋彼岸的美帝满大街的全国1:24000公开地形图流流口水。我国的1:25000地形图覆盖范围(来源:国家测绘局),可以看出,基本不覆盖山区美国标准的USGS 1:24000地图样例---不要钱,免费下载我国建国以后的测绘工作首先得到了苏联专家的技术援助,负责培训的苏联飞机和飞行员直接参加了测绘,所以苏联手中有中国的详细地形图并不奇怪819***没有响,苏联轰然倒台,其中的一大后果就是苏联红军几十年苦心经营的全球等高线地图库被以吨计成批的贩卖出境,经扫描后在网上公开出售或免费下载,其中就包括了覆盖我国大部分地区的1:100000等高线图,在中苏边境地区,还有1:50000的精品,只是免费的1:100000地图似乎只限于新疆边境地区,内地的1:100000得花美刀去买,就算你舍得买,详细程度也还是不够让人满意,满眼的俄文也是个头疼问题。苏联1:100000地形图样例(新疆喀纳斯)苏联1:50000地形图样例(新疆白湖)免费的内地1:200000地图上的山实在粗略,俺目前发现的唯一用途是能看到溪流和一些当地村民也已不大使用的古老山路。苏联1:200000地形图样例(东天目)苏联地图非常难得,为了确定它是不是够准确,我们的日本友人出动了图为在新疆和田抓获的日本非法测绘人员(日本国土情报技术研究所所长大林成行和他的学生),他们正使用GPS校准手上的俄文1:100000地形图,完成了6个点的定位被迫先进了一把-SRTM也算是天无绝人之路,2000年2月,美国派出奋进号航天飞机,装载先进的合成孔径雷达,经过11天飞行,一次性完成了几乎覆盖全球的高程测绘,数据经过处理后,全球海拔数据在NASA的网站上可以公开下载,抛开美帝这背后邪恶的全球野心不说,这确实算是前无古人的伟大技术成就。这次任务被称为SRTM(Shutter Radar Topograph Mission),因此大家一般就把这份公开数据也称作SRTM. 这份数据绝大部分是90米分辨率,也就是说地面上间距90米才有一个数据点,不过这已经比以前美国地质调查局公布的全球GTOPO30 DEM数据精度高的太多了(1公里一个点)Smithsonian’s Udvar-Hazy Air and Space博物馆展出的SRTM使用的雷达天线,折叠梯状的支架可伸长至60米SRTM C波段数据覆盖的范围,除去红色和黑色,全都有SRTM本来应该是专业地理信息工作者有兴趣的东西,但是国内搞不到地形图的广大山友很快就发掘出了他的业余用法:生成等高线地图,比如用最常见的GlobalMapper就可以处理,再加上来源神秘的china.name中国60万地名库(错误百出)和其他来源的政区矢量地图叠加在一起,手工编辑一番,现在网上主要的等高线地形图就是这么出来的。说起来大部分人想要的是50年代水平的等高线地图,却别无选择用上了21世纪水平的DEM,被迫先进了一把。这是一个SRTM生成的地图例子90米的采样间隔说起来还是挺让人遗憾的,用他生成的地图去山上现场对照过的兄弟应该都深有体会:局部小的地形变化。比如很小的山峰是体现不出来的。NASA后来又公开了北美的30米分辨率SRTM数据。美国地质调查局有10m分辨率的全美DEM(NED)可以免费下载(来源复杂,大部分可能用老的航拍照片处理出来的),日本也早就有了商业可用的全国50米分辨率DEM数据(靠矢量化1:25000的地图得到)。比90米数据的强得太多了,国家测绘局似乎也有40米的中国DEM数据,不过那个保密级别比1:50000比例尺地形图还要高上一级(绝密),所以业余人士就不要妄想能搞到了,泄漏了要蹲大牢的。我看过一些论文中的10米分辨率DEM渲染出的三维地形,那口水哗哗的。可是羡慕归羡慕,现在能公开搞到的质量最好的中国高程数据就是90米水平的,好坏都只能用它。这是AeroMetric公司用机载激光雷达(LIDAR)得到的DEM数据,每棵树的树顶都清晰可辨SRTM的潜力有朋友会问了,这SRTM数据是90米的间距,这中间的90米空白等高线是怎么生成的呢?***是插值(interpolation),也就是根据周围的那些点的数值推算出空白点的值,这个算法作用上和photoshop里放大一张照片是一样的,只是实际的算法会有很多变数。插值示意图,左边是原始的DEM数据,右边是插值得到的更“致密”的数据(摘自)如果把SRTM看成是对地球外轮廓的模拟-数字变换,那么传统上数字信号处理算法原则也适用于DEM数据的插值,插值算法说起来有两大分支,一支依据是经典的数字信号重采样(resampling),这套算法建立在整个电子信息学的基础上,适用于任何数据(这里不严谨一点)。一支是基于模型的插值算法(model based interpolation),适用于有先验知识的数据。这里只讨论第一种,将DEM数据看作是二维空间采样信号,地形在短距离内的剧烈变化在DEM数据中其实就是高频信号,Nyquist采样定理告诉我们,90米分辨率的SRTM他能包含的信号周期不能短于180米,插值的主要任务就是尽可能的保存信号中的高频分量,做一下数据处理会发现,用很高阶插值得到的SRTM等高线地图的细节要明显强于GlobalMapper生成的等高线,更强于google map生成的等高线。总体接近于1:100000地形图的细节水平。左:二阶线性插值 右:四阶立方插值 ,右边的当然更接近自然的山体轮廓有些朋友不信任SRTM插值得到的等高线,认为不过是一种估计,用什么算法都一样,对此我不能同意,我更相信SRTM的潜力还有挖掘的余地。即使高阶FIR插值的潜力挖光了,加入基于模型的插值算法仍然可能显著提高SRTM插值数据的逼真程度,有人研究过Kriging插值和bicubic插值(4阶曲线插值,就是photoshop, ACDSee中缩放图片的算法)处理SRTM 90m数据,结果与同一地区的真实SRTM 30m数据比较,Kriging插值较优。& 按照国家测绘规划,25m间隔DEM的全国基础库已经建起来了,不过就我在国家测绘局网站上看到的信息,这些测绘成果是靠现有的1:50000地形图等高线矢量化线性内插得到的,唉,什么都不说了& 举例而言,google earth中的高程数据就是明显的2阶线性插值,这是传统上基于三角形的3维物体渲染算法决定的,如果使用高阶曲面渲染取代,GE地形显示效果将会有重大的提升,高阶曲面渲染在新的显卡中已有支持,并可能加入未来微软的DirectX11中成为标准,有兴趣的可以看一下ATI的R600显示芯片的tessellation技术演示图中使用新旧技术渲染的雪山的区别。这是增强曲线插值生成的3维地形不喜欢看文字的,看了这个视频你就明白了更好的SRTM数据?刨去从NASA直接偷出30m数据的可能性(我强烈呼吁有关心祖国户外事业的爱国黑客做到这一点),还有可能搞到更高精度的SRTM数据吗?当年奋进号在SRTM任务中实际装载了2组雷达,一组主要的C波段雷达采集了全球80%的面积,一组X波段雷达因为***位置的关系,只采集到30%的面积,任务返回后,C波段雷达的数据由NASA自己处理,得到的结果是SRTM .C, X波段的雷达数据交由德国,意大利的航天机构处理,得到的结果是SRTM.X.据说出于安全考虑,美国以外原始1秒分辨率的数据被故意降低为3秒分辨率(照我看,这明显是不想让别人白占便宜)。X波段的雷达波长较短,理论上分辨力比C波段的还要好,德国版的SRTM.X数据(30米分辨率)在网上公开出售,(),遗憾的是,覆盖的区域非常诡异.好像一张网。SRTM-X的亚洲数据覆盖我试了一下他的网上定购程序,中国区没有数据,不排除是我操作有误,欢迎有兴趣的TX再次验证一下.& & & & & & &
还有什么机会吗?也许是美帝机构重叠的结果,这个降低分辨率的版本有两个发布者,NASA的喷气推进实验室 (JPL) 和国家地理空间情报局(NGA),更有趣的是,JPL和NGA的算法不一样,JPL的算法是将九个点的高度平均作为中间一个点的高度,而NGA则直接使用中间一个点的原始高度。这就带来另一个可能:是否可以利用这个差别挖掘出更多的细节。&
从信号处理的角度,JPL的九点平均是相当糟糕的降采样算法,会造成不必要的高频损失,而NGA的算法也不怎么样:没有低通滤波器的decimation会造成频谱的混叠(alias),如果我们能利用JPL数据的低频信息作为参考,就有可把NGA数据中参杂的原始细节补回来 新的选择-ASTER DEMASTER DEM是今年刚刚免费的全球范围DEM数据,日本商贸工业部和NASA联合发布,其实老的版本一直在网上卖,大家没有关注,现在免费了就备受关注ASTER目前公布的数据是1秒数据,也就是大约30米精度,和SRTM不同,它工作在红外/可见光谱,双sensor立体成像,数据处理比SRTM的合成孔径雷达应该容易一些,缺点也很明显:它不能透过云层和树木,而SRTM使用的C波段可以,所以ASTER的后期处理,也用了3&的SRTM数据和美国USGS的本土DEM来填补云层下的空缺,很遗憾NASA没有使用手上的SRTM 1“数据来协助这个工作(待续)未来在哪里?SRTM的使用带来一个思路:既然可以用它在电脑中生成地图并打印,为什么不能直接在手持GPS设备上使用它?便携式设备的处理能力已经如此强大,完全可以做到基于DEM实时等高线地图的生成和定位,任何时间,任何天气都能一眼明了自己在山地的位置。汶川震后抢险中坠毁的米17直升机如果有基于DEM的地形警告设备,又何至于在大雾中盲目地撞上火烧杠山腰,想来真是可惜,这是以一人之力都可以在市售汽车导航器上利用公开的SRTM数据实现的功能。Sandel Avionics公司在2009年直升机展览会上刚刚展示的ST3400H直升机地形感知与警告系统(HTAWS),内置的就是90m分辨率的DEM数据,显示器上红色的部分就是比直升机当前位置高的危险区域& 随着便携设备图形处理能力的增强,甚至可以直接抛开等高线这样的平面表现模式,代之以google earth式的三维地形显示,这样的工作方式,在garmin最新的colorado系列GPS中已经出现。colorado 400t中的台湾玉山,说实话,没有卫星照片作纹理,这效果真糙最让人称奇的是Navigon也推出了基于SRTM数据的,带三维地形显示的车用GPS未来公开的,或商业上可获得的DEM数据精度还会提高,过往经典的等高线地图+指南针的模式,将会如同当年依靠北斗星,月亮等判断方位的技术一样走向没落,成为补充性的手段。加点指南针需要的磁倾角计算程序现代导航手段的运用,预示着我们对地形方位等基础知识的丧失,这是登山者的悲哀。如果一个登山队仅仅依靠电子设备导航,无疑是自掘坟墓。另外,NASA等高线地图的缺点:1 分辨不出地形,如悬崖2 分辨不出地貌,如原始森林或是灌木丛 对于地图的比较,不管是等高线地图还是DEM,也不论是纸张还是电子数据,精度高的地图肯定比精度低的更有效。但地图优劣并不能推断出电子导航方式会淘汰地图+指南针的传统方式。因为传统方式与电子导航相比有2个明显的优点:1. 可靠性高2. 成本低包括经济成本和体力成本,电子设备往往比地图重,越强大的电子设备,需要的电能也越多。但电池的发展远远跟不上电子技术的发展。看看10年来CPU计算能力增加了多少倍,而电池的能量重量比又增加了多少倍。此外,在细节方面,电子导航设备和传统方式一样无能为力,找路还是要靠人。举例:1月底和雪巴在太百童三尖,山口往上坪方向,沿溪谷的小路,晚上6点到9点。GPS在溪谷中漂移很厉害。雪巴只靠一个头灯,在至少3处岔口选对了方向。后来看其他队伍的游记,有人在白天还找不到路,溪水中走了很长一段,再硬切到路上。再说一件旧事:八十年代,上海黄浦江轮渡经常因为大雾停航。当时上海市区没有过江大桥,只有一个打浦路隧道。为了解决大雾问题,上海市委托某科研单位研发了轮渡雷达导航系统。验证时,用黑布将整个驾驶舱全部覆盖,船长通过雷达导航设备盲驶,将渡轮从黄浦江一边开到另一边,成功靠泊。虽然雷达导航系统成功实现,轮渡并未改变传统驾驶方式,只是将雷达导航系统作为辅助。原因一是可靠性,二是细节信息必须通过肉眼目视获取。二十多年后的今天,依旧如此。就导航这块,其实我觉得还是传统方法--找向导最为合适,与指南针GPS之类的比较起来至少具备以下优点:1,无须一次性透支,GPS就不提了,就是指南针也得个上百二十的吧,用向导只需每次A下费用,人均也就十块八块的,相当的合算2,可靠,GPS万一电池没电或者卫星掉下来就不起作用了,指南针虽然不用用电,但遇到下面有个大磁矿或者地球磁场倒转,也是要出问题的,而向导显然就不用担心这些问题了;3,符合轻量化,虽然轻量化这玩意不知道够得上够不上被称为原则,但好歹最近十年来也是很热的。用向导,不但不需要增加意外的重量,还可以帮你减负,此外,还具备,生火、砍登山仗、逗乐、民俗讲解、取水等多种功能,具备负重量而有如此强大功能者,也就只有向导了。 就导航这块,其实我觉得还是传统方法--找向导最为合适,与指南针GPS之类的比较起来至少具备以下优点:1,无须一次性透支,GPS就不提了,就是指南针也得个上百二十的吧,用向导只需每次A下费用,人均也就十块八块的,相当的合算2,可靠,GPS万一电池没电或者卫星掉下来就不起作用了,指南针虽然不用用电,但遇到下面有个大磁矿或者地球磁场倒转,也是要出问题的,而向导显然就不用担心这些问题了;3,符合轻量化,虽然轻量化这玩意不知道够得上够不上被称为原则,但好歹最近十年来也是很热的。用向导,不但不需要增加意外的重量,还可以帮你减负,此外,还具备,生火、砍登山仗、逗乐、民俗讲解、取水等多种功能,具备负重量而有如此强大功能者,也就只有向导了。 目前做得好的GPS接收灵敏度还是很好的,但个体差异很大,和芯片类型,布线,天线类型都有关,比如我的garmin 60cx明显比以前的一个garmin强,但是没有我的一个汽车导航器强,那个汽车导航器在很窄的峡谷中都能工作,garmin不行经常有朋友抱怨gps在山谷,树林中不能用,其实他们首先要考虑的是自己的东西是不是该升级了工兵比较过俄文10万的地图和国产5万地图吗,在道路详细方面怎样(主要指野外了。) 两千米以下的灌木山林,小弟拙见是有路的,应该用Google Map 地形图(有等高线)+Google卫星图,在行前就可以把路线八九不离十的标注好,戴上纸张图加上轻便GPS就没有迷路之虞。没路的,建议把预定路线画在纸张图上,标注经纬度及高度,到了现场,用GPS+高度计(记得在山脚上山前校正)+指南针时刻修正,标的越细越不易迷路。轻便GPS在山上使用,只在定位时开,撑个3天都OK的不论如何,用指南针加山头定自己的位置的基本工夫是不可少的啦。有人说:如果你恋爱了,就去旅行,旅行能看出一个人的性格、品格及能力;如果你失恋了,就去旅行,旅行能让你爱上另一个世界的自己。 我会永远牢记***教导:“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小学时,上课前起立的时候,总叫这个口号。当时不觉得其深刻意义。人老了,慢慢觉得其极富哲理。Global Mapper 和 MicroDEM 都可以连接GPS使用,相对而言MicroDEM生成的等高线更平滑,Global Mapper支持的文件格式很多,但生成的等高线比较僵直。最新版本的Global Mapper和MicroDEM生成的等高线对比,等高距均为20m。MicroDEM 10Global Mapper 10MicroDEM制作出来的图平滑多了,不想GM的图,都是棱角。 MicroDEM制作出来的图平滑多了,不想GM的图,都是棱角。 等高线处理相关的软件,我收集了一些信息:商业的ArcGIS& 3种算法 大名鼎鼎的专业软件Surfer (). 12种算法免费的Blackart () Landserf () SAGA& ( DiGeM Microdem ()GRASS 支持RST (Regularized Spline with Tension)插值有精力的朋友可以把他们都测试一下我觉得工作可以分成两步,一步是用现成的软件直接生成等高线,与现成的等高线地图比较,看看哪一个是最好的第二步可以看看先做插值后生成等高线的效果 GM 20米等高线MIRCORDEM 20米等高线俺新手来的,对比了两种软件制作的潮州凤凰山脉鸡神山局部图,可以看出右上角处GM有多出一山丘,标高为1060。这个山丘实际是存在的,但用同种SRTM数据不同软件做出来的等高线图有明显区别。方块对角线坐标点。 23。957619 N 116。615519& E 与 23。948099& N& 116。630133 E有兴趣可以自行用两软件做做看。我用的是去年12月30日出的MicroDEM10,怀疑改进了算法,生成的等高线似乎比先前版本平滑。但也有一点不足,原先版本可以标注UTM网格的坐标值,新版却没有这个选项了,非常令人不解。 地形渲染的效果对比。我发现在USGS的网页上可以直接购买ASTER卫星的30m DEM数据80美刀可以买60X60km范围的有人玩过吗? 我下载了一个软件叫“BLACKART”, 听说其内插算法可以提高等高线精度,但我不会用,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下载试试。下载地址: 昨天处理了一下ASTER数据,ASTER桐庐-白云源,10m等高距SRTM桐庐-白云源,25m等高距ASTER浙江开化,丙坑, 10m等高距SRTM浙江开化,丙坑, 25m等高距算法完全一样, ASTER的结果略多一点细节(丙坑局部),实际上绝大多数地区, ASTER出来的等高线更乱,也没有更多的细节,比如丙坑旁边我走过的磨心尖-白石尖山脊线,上面至少8个小山头, ASTER和SRTM都只能辨别出3个初步感觉ASTER潜力比较有限, 具体再看看昨天处理了一下ASTER数据,ASTER桐庐-白云源,10m等高距SRTM桐庐-白云源,25m等高距ASTER浙江开化,丙坑, 10m等高距SRTM浙江开化,丙坑, 25m等高距算法完全一样, ASTER的结果略多一点细节(丙坑局部),实际上绝大多数地区, ASTER出来的等高线更乱,也没有更多的细节,比如丙坑旁边我走过的磨心尖-白石尖山脊线,上面至少8个小山头, ASTER和SRTM都只能辨别出3个初步感觉ASTER潜力比较有限, 具体再看看从实际探路的情况看,ASTER有点华而不实,虽然出来的曲线好看,但在许多地方把山头和谷地模糊了。比较下来的优劣顺序:俄版TOPPER1:10万地形图,SRTM20米等高图,ASTER10米等高图。俄版10万图,虽然是40米的等高距,其探路利用价值却很高。当然,这样的图主要集中在中国西部。
【GlobalMapper中文站】www.globalmapper.cc 【Global Mapper中文群】355714&
【microdem 地形软件专题讨论群】我的QQ号,lava-lava号7805556,MSN群http://godeyes./!欢迎加入坐井观天群来学习Google Earth 、GlobarMapper& GIS、地图制图等的知识。。共同讨论宇宙的奥秘,宇宙的起源和未来,共享关于宇宙的知识!
来源:[url=viewtopic.php?view=1&post_id=1136997&mode=1][/url][url=viewtopic.php?view=1&post_id=1136997&mode=3][/url] &&主题SRTM VS TOPOMAP&作者 [url=user.php?uname=Ylong]Ylong[/url]&&IP地址*.50.141.196&&时间05-05-10 22:32:19[url=print.php?post_id=1134298][/url]&&&&主题2&作者 [url=user.php?uname=Ylong]Ylong[/url]&&IP地址*.50.141.196&&时间05-05-10 22:32:43[url=print.php?post_id=1134300][/url]&&&&主题3&作者 [url=user.php?uname=Ylong]Ylong[/url]&&IP地址*.50.141.196&&时间05-05-10 22:33:00[url=print.php?post_id=1134302][/url]&&&&主题4&作者 [url=user.php?uname=Ylong]Ylong[/url]&&IP地址*.50.141.196&&时间05-05-10 22:33:15[url=print.php?post_id=1134303][/url]&&&&主题5&作者 [url=user.php?uname=Ylong]Ylong[/url]&&IP地址*.50.141.196&&时间05-05-10 22:33:25[url=print.php?post_id=1134304][/url]&&&&主题6&作者 [url=user.php?uname=Ylong]Ylong[/url]&&IP地址*.50.141.196&&时间05-05-10 22:33:39[url=print.php?post_id=1134306][/url]&&&&主题7&作者 [url=user.php?uname=Ylong]Ylong[/url]&&IP地址*.50.141.196&&时间05-05-10 22:33:56[url=print.php?post_id=1134307][/url]&&&&主题8&作者 [url=user.php?uname=Ylong]Ylong[/url]&&IP地址*.50.141.196&&时间05-05-10 22:34:17[url=print.php?post_id=1134308][/url]&&&&主题呵呵,对SRTM的评价还是很高嘛,呵呵&作者 [url=user.php?uname=lovefool]lovefool[/url]&&IP地址*.155.251.156&&时间05-05-11 12:42:31[url=print.php?post_id=1134956][/url]&该作者好像用的是100M的SRTM数据再作的内插值,这个100M是指SRTM的精度么?如果是的话,要是用30M的会是什么结果呢? Lovefool = 爱傻 = .-.. --- ...- . ..-. --- --- .-..--... ...-- 4 U这个贴子最后由 lovefool 在 日 12:43:40 编辑&&&主题个人感觉90米SRTM优于10万地形图,30米SRTM优于5万地形图&作者 [url=user.php?uname=Ylong]Ylong[/url]&&IP地址*.50.141.196&&时间05-05-11 23:24:27[url=print.php?post_id=1135781][/url]&90米SRTM+28.5米GeoCover的判读效果优于5万地形图据说有正规单位用LandSat的数据生成2.5万的地图效果还不错&&&主题问题是该作者用的是1比1万的地形图作数字化进行比较啊,呵呵&作者 [url=user.php?uname=lovefool]lovefool[/url]&&IP地址*.155.251.156&&时间05-05-12 09:07:18[url=print.php?post_id=1135990][/url]&Lovefool = 爱傻 = .-.. --- ...- . ..-. --- --- .-..--... ...-- 4 U&&&主题都重采样到25米,1弧秒的USGS的DEM,也有1/3弧秒生成的可能,是否也间接的比较了SRTM-3与DEM 25米?&作者 [url=user.php?uname=penguin]penguin[/url]&&IP地址*.249.34.69&&时间05-05-12 10:28:41[url=print.php?post_id=1136087][/url]&1弧秒的USGS的DEM,是否也有1/3弧秒(1:240000)或更高精度的数据生成的可能?是否也间接的比较了SRTM-3与DEM 25米?同样的25米采样间距,一个是SRTM-3(90米)重采样到25米,一个是USGS的DEM的25米精度(很可能是用1/3弧秒的或更高精度数据生成的),区别不言而喻。在美国1:240000的地图可以用时1弧秒或者1/3弧秒(10米),1,2,3弧秒的地图是是否也是由1/3弧秒数据重采样生成的。如何对待USGS的地图比例观点?我是企e这个贴子最后由 penguin 在 日 10:36:44 编辑&&&主题对于英文原作者,我的观点:&作者 [url=user.php?uname=penguin]penguin[/url]&&IP地址*.249.34.153&&时间05-05-12 00:08:25[url=print.php?post_id=1135821][/url]&网上找到了原件,再读之后有所疑惑,在此讨论。从专业的论文格式上看:该文摘要,关键词(不存在),引言,具体论据(不充分),参考文献(没有),不像是一篇发表在专业期刊的论文,感觉仅仅是该作者或该网站一家之言,并且论证的理由并不充分,具体分析如下:1、 一般而言1弧秒的高程数据用于5万或更高比例的地图(1;24000的图USGS一般用1弧秒或着1/3弧秒即10米精度的DEM数据),SRTM-1的数据生成10米的等高线精度没有问题。4个SRTM-1的数值的平均化后生成1个2弧秒的SRTM,9个SRTM-1(1弧秒30米)的数值的平均化后生成1个3弧秒的SRTM-3,这中间不论用什么算法,有9个信息点记录的数值被1个点的信息之所取代,精度都是有相当的损失的,而且是不可逆的。SRTM-1到SRTM-2(弧秒),精度损失减少的不太多,SRTM-1 到SRTM-3 数据精度是有相当的损失的,对此国外也是有人做过研究的。 90米3弧秒的数据直接生成10米等高线(括号内为引用该原文:used to produce 10m interval contours),作者采用了重采样的方法(Resampled to 25m resolution),重采样(Resampled)的方法在遥感领域,是一个常用的手段,既可以从高(精度、分辨率等)到低,亦可以从第到高。常用的方法有4、5种,Globalmap 因为属于入门级的遥感软件,方法只能用一种内定的算法,无法选择。不过简单的算法精度未必不好,要结合原始数据的情况具体分析。无论何种方式,因为不是一个线性的变换过程,也是不可逆的过程。原始的SRTM-1弧秒的数据是真实的测试数据,SRTM-1 到SRTM-3 到底有多大的精度损失,小到可以忽略吗?作者没有给大家值得信赖的文献作证明或USA制定SRTM规范的官方的观点,仅仅用了几个简单的图表(还有漏洞,以下我会说明),SRTM-3通过软件方法重采样道SRTM-1 实际上是一个类似于DC的数码变焦。精度如何?不用数据,仅仅从图2 (DEM Results)肉眼比较,Topographic Map DEM的生成的图有相当多的立体感,层次分明,反观SRTM生成的图很平滑,缺乏山体的变化特征。2、 COMPARISON of DEMs 与Visualisation of difference, draped on top of topographic map Difference (SRTM ?Topo)仅仅用了几个图示,而没有定量的分析如:基本相同的比例高程(如上下误差1米),相差的2-5米,5-10的比例各占总体的比例是多少等。仅仅论列了Difference (SRTM ?Topo): Max ?84m Min ?112m,而且对于最高84以及112米的偏差,到底是DEM还是SRTM的数据错了,还是因为有实际的断崖等原因,作者没有提。我在一篇国内关于用25米(水平采样距离的数据)的DEM生成5万比例的数字地图的文章,作者全国选了平原,丘陵、山地、高原等不同的6个地区验证精度25采样的精度,并且用10米、5米等数据作参考的基准,还有实际考察、测量地形以及生成的等高线的精度等过程,该文看不到基准数据,不知道SRTM-3 25米的DEM正确的比例是多少,谁有错误,误差比例。还有我看到几篇写用1弧秒的SRTM-1与1弧秒精度DEM数据比较的文章,高程差值都用详细的距离差,百分比组比较。该文作者好像忽略此方面。仅仅用几个图该文作者要得出SRTM-3与Topographic map的精度相同没有量化的的论据,高程的误差是衡量地图比例尺的一个性当重要的标准。3、 Comparison of Slope也是如此,平均:Average ?15.4 与Average ?17。最大,Topomapderived slope:Max ?47 degrees ,SRTM derived slope:Max ---36 degrees仅说明最大相差11度。没有更详细的分析。在DEM的分析中坡度或者坡向特征是隐含的(Slope或aspect),即DEM / SRTM无记录坡度坡形的数据项,仅需要记录高程、投影坐标等数据。但是通过差分的高程以及相关的水平经纬数值,可以获得山体的表面特征,在通过这些山体特征可以获得坡度、坡向等特征。所以有人说坡度或者坡向特征是隐含的。从最大坡度47度看,此区域山体变化并不明显、与25米的其他数据相差不大很正常,不能代表整个SRTM-3的数据特性,还有坡度坡向特征是区别不同采样距离(如30米、60、90米等)精度的一个重要特征,在SRTM-1 中有很多能够表现出来的坡度特征(大的坡度能可能是断崖)、坡向隐含的特征会由于9个SRTM-1(30米)的数据平均后生成的一个SRTM-3是90米)给磨平看不到了,作者没有提及此关键问题。本贴的图2的SRTM生成的图缺乏山体层次感、立体感于此有很大的关系。4、 Topographic map does capture more variability, but might not necessarily be variability that exists in reality (exaggeration from the manual photogrammetry),作者说Topographic map 25米的有更多的变化特征, 但是很可能实际是不存在的。有部分误差很有可能,任何数据都有可能,不能据此怀疑大部分25米DEM的数据都有误差以偏概全。如果一个选择一个是国内30米的DEM一个是SRTM-3的90米数据,我的不二选择肯定是30米DEM,不能因SRTM-3区域过大(90米)表现不出来山体的小范围的变化特征(20、30米内)显示不出来就说25米的DEM山体变化表现得好,很可能不真实,是不是果再找到一处用3弧秒90米的DEM重采样生成的数据与SRTM-1(30米)的数据比较,发现SRTM-1的一个细节差错就说。。。。。5、 Greatest differences in the ridges and the valleys ?hillsides very similar,山脊与山谷差异较大,1弧秒与3弧秒的精度主要就差异体现在此处,山坡、平缓的地区差别不大,前提是SRTM-3的海拔精度要准确。6、 SRTM data is however very detailed, and will likely capture greater variability than a 1:50,000 map,这里只提了SRTM准确性相当于1:50000的地图,SRTM-1我赞成,可是SRTM-3从原文看没有找到有力的证据。照此类比,SRTM-1(弧秒)否和1/3(弧秒10米)的DEM精度等同。7、 SRTM data more reliable (in another area we have found a significant absolute error in elevation from cartographic maps),以偏概全,仅用SRTM找到了一个错误,就说他的精度高,没有太多的道理,我网上看到过还有人用1弧秒的DEM / SRTM-1 测试,找出过SRTM-1 的偏差错误,也没有下结论说SRTM-1不可信。8、 本文缺乏SRTM-3 相当于1:50000万地图所需的量化证据,而因为在美国,USGS制定的DEM标准中,一般的1弧秒精度的DEM制作1:50000的数字地图没有问题,所以作者用SRTM-3 的数据与25米的DEM比较并得出结论,比较SRTM-3与DEM的帖子比比皆是,正反方都有,虽然我见过不少,但是大多用同精度的SRTM-1与 1弧秒的DEM比较,SRTM-3一般辅助作误差参考,但是说SRTM-3 比DEM 30数据还好的我很少见到。综合以上部分我的观点是没有该作者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他的观点,从整体结构看,也不是一篇发表在学术的专业期刊的专业论文。至于我的观点:SRTM-3(弧秒)大体相当于20万左右的地图数据,再次重申理由:1、 有USGS的DEM美国的国家高程数据作参考:通讯版的前一个帖子已经写了1弧秒的相当于1:5000(需要与1/310米的数据配合)高程地图,2弧秒的DEM相当于1:100000高程地图,3弧秒的DEM相当于1:250000的高程地图,网址前一个帖子有,包含美国官方的地图机构的观点。2、 国内的制定的: 标准出版社有相关的大比例地图制作国家标准,1:::250000数字地图制作标准3、National Imagery and Mapping Agency’s(NIMA )国家图像和测绘局:主管军用测绘和照相侦察两方面的事务,受美国国防部指挥。他制定DIGITAL TERRAIN ELEVATION DATA(DTEM)的标准包括了SRTM:3.3.1 DTED Level 1 accuracy.3.3.1.1 Absolute accuracy.3.3.1.1.1 Absolute horizontal accuracy.90% Circular Error (C.E.) World Geodetic System (WGS) & 50 meters3.3.1.1.2 Absolute vertical accuracy.90% Linear Error (L.E.) Mean Sea Level (MSL) ≤ 30 meters3.3.1.2 Relative vertical accuracy (point-to-point).90% L.E. MSL ≤20 meters over a 1° cell3.3.2 DTED Level 2 accuracy.3.3.2.1 Absolute accuracy.3.3.2.1.1 Absolute horizontal accuracy.90% Circular Error (C.E.) World Geodetic System (WGS) ≤ 23 meters3.3.2.1.2 Absolute vertical accuracy.90% Linear Error (L.E.) Mean Sea Level (MSL) ≤ 18 meters3.3.2.2 Relative vertical accuracy (point-to-point).90% L.E. MSL ≤ 12 meters over a 1° cell for low and mediumterrain (0 to 20% predominant slope).90% L.E. MSL ≤ 15 meters over a 1° cell for high relief terrainer than 20% predominant slope).T3.10.9.4SRTM Accuracies. The SRTM DTED Level 2 has a system design 16meter absolute vertical height accuracy, 10 meters relative vertical heightaccuracy and 20 meter absolute horizontal circular accuracy. All accuraciesare at the 90% level. Individual SRTM DTED Level 2 cells have an accuracyrecorded in the ACC record calculated from the collection parameters. Thesevalues will differ from the system design accuracies.(系统的设计精度更高一些)说明:Level 2是1弧秒的SRTM,Level 1是3弧秒的SRTM数据Performance Specification Digital Terrain Elevation Data (DTED®)或者 因为MIL的后缀,与军事有关可能部分地区上不了所以我特意选择了部分同精度有关的部分。4、 网友MH在我的SRTM观点提出后写的一个网址,一篇论文写的很好,里面作者认为SRTM-3 相当于20万的地图,要比同水平采样精度的(3弧秒)的稍好一些,里面收集了俄罗斯的DEM标准,可参考。说明:重发的主要是感觉讨论时候大家提出的很多论点,所谓百家争鸣,有些实际的数据确实可以证明SRTM-3的数据的精度较高,但是并不能由此说明整体的的SRTM-3 的数据精度达到相当的精确程度,因为还有高误差的SRTM-3的登山测试数据,网上的各种测试数据,不同观点比比皆是。所以我的观点是参考的美国的官方地图用的标准,选用的DEM的1、2、3弧秒做数字地图的比例参考,以美国人的务实作风,还是可信的,虽然DEM的数据后有一定的误差,但任何一个国家制定标准总是有相当的依据的,NIMA制定的SRTM的标准也是经过一定的检验才做的,他做的误差标准不经过一定的分析测试是不会随便写标准的。SRTM依赖的技术SAS(合成孔径雷达)不是一个飞来之物,应用多年了,到目前为止,航测的(指的是飞机,非航天飞机)用SAR的精度还是要比远高于卫星(他的飞行高度远低于卫星),只是2000年11天的飞行就测出了全球的大部分地区的高程数据,用飞机不知道要多少年(还有领空主权问题),关于SRTM-3的精度,依据USA制定的国家标准做出自己的判断,还是其他的百家争鸣的各派观点。或许因为SRTM是免费的高程数据,USA仅仅定了精度标准,没有相应的对应比例尺地图标准,才留下了太多的争议。我是企e这个贴子最后由 penguin 在 日 00:29:32 编辑&&&主题我觉得拿地形图与SRTM比较主要是看对地形的反映能力&作者 [url=user.php?uname=Ylong]Ylong[/url]&&IP地址*.50.141.196&&时间05-05-12 22:30:40[url=print.php?post_id=1136966][/url]&如果用SRTM生成的等高线与10万地形图的等高线比较的话SRTM的等高线应该不如10万地形图的等高线精确如果拿一张10万的地图,再弄一张SRTM的栅格图不考虑10万地形图上对山峰、断崖的额外标注而只看其等高线的话很显然SRTM的栅格图比10万的地形图对地形有更好的反映我们拿SRTM与生成地形图等高线的原始DEM数据比较精度用处不大因为我们能拿到的只有地形图,就算原始数据再精确也没有用我感觉用10万比例尺的SRTM栅格图比10万地形图的地形反映能力要强5万比例尺的SRTM+GeoCover栅格图和5万的地形图对地形的反映能力差不多在爬山的时候大家可以对比一下各种图对实际地形的反映能力五万的地形图确实不错,对一般爬山而言,这是顶级的地图了SRTM+Geo等高线错误很多,但整体反映出来的地形还不错十万地形图准确度也许很高,但对地形的反映并不怎么样 这个贴子最后由 Ylong 在 日 23:31:20 编辑&&&主题拿实际的地图比较一下,50K&SRTM+Geo&100K&作者 [url=user.php?uname=Ylong]Ylong[/url]&&IP地址*.50.141.196&&时间05-05-12 22:59:16[url=print.php?post_id=1136997][/url]&五万的地形图确实不错,对一般爬山而言,这是顶级的地图了SRTM+Geo等高线错误很多,但整体反映出来的地形还不错十万地形图准确度也许很高,但对地形的反映并不怎么样 这个贴子最后由 Ylong 在 日 23:29:20 编辑&&&主题山居的地图等高线的效果并不好&作者 [url=user.php?uname=penguin]penguin[/url]&&IP地址*.249.35.47&&时间05-05-15 22:58:50[url=print.php?post_id=1138961][/url]&我手边的一个关于地图的书、关于航空图的定义提到,航空地图俯视地形时,视野开阔,看到地形景象与图上表示的类似,强调地形元素的分布特征与相互关系位置,而对于地面的高差,坡度以及微地形的表示较为粗略。感觉山居图藏的1:100000的地图与之定义类似,而且有一幅说明图与山居的图也很相像。是否如此,望有此专长的网友发表看法,至少:对于地面的高差,坡度以及微地形的表示较为粗略这一点,山居图藏确有此缺陷,与我手中的同一区域的地图可作比较,主要对比同一区域的等高线(1:100000)要比山居的好很多。因为图像附件压缩有损失的关系,我稍加了放大。可与SRTM-3的比较。 我是企e这个贴子最后由 penguin 在 日 23:02:41 编辑&&&主题你贴的这张图我怎么看着像五万的啊?&作者 [url=user.php?uname=Ylong]Ylong[/url]&&IP地址*.50.141.196&&时间05-05-17 22:43:31[url=print.php?post_id=1141679][/url]&&&&主题截图的原图示的比例证明&作者 [url=user.php?uname=penguin]penguin[/url]&&IP地址*.249.35.114&&时间05-05-17 23:17:20[url=print.php?post_id=1141733][/url]&也有很不错的十万比例的地图等高线,当然,比你的5W的还是差,对于比例与你的同区域图比较也可以看出来,同样的3个方格坐标线,你贴的的图从虎峪到降蓬顶大约1.5倍方格坐标线距离,我贴的图不到1个方格坐标线间距。3个方格坐标线已经可看到沟崖了。前贴说过,因为原图压缩的效果不好,所以加了放大,所以看起来同比例的图比山居图藏的大,但等高线好很多。并贴一个原图的比例图示 我是企e这个贴子最后由 penguin 在 日 23:36:05 编辑&&&主题SRTM数据不能简单地与地形图数据进行比较&作者 [url=user.php?uname=leii]leii[/url]&&IP地址*.63.93.36&&时间05-05-13 10:26:30[url=print.php?post_id=1137255][/url]&一直在关注SRTM数据精度和可靠性评价问题,先谈点儿个人看法。 由于雷达干涉测量的特性,SRTM数据是一种数字地表模型而不是真正意义上DEM。也就是说,SRTM数据反映的是地表叠加了各类植被(如树木)、人工建构筑物(如房屋)的高程,它与真正的DEM之间的差异不是一种偶然性的误差,而是存在地区性与地物特征有关的系统偏差。大家在使用SRTM数据的时候会发现,在城市地形相对平缓的区域存在频繁而剧烈的起伏,这就是建筑物高度的原因;在地形图上对比不同地点的高程差值差异较大,这往往就是植被的影响。另外,SRTM数据是基于WGS84体系的数据,如果用我国的地形图进行比较,还要考虑参考基准的问题。&& &&个人感觉90米SRTM优于10万地形图,30米SRTM优于5万地形图90米SRTM+28.5米GeoCover的判读效果优于5万地形图据说有正规单位用LandSat的数据生成2.5万的地图效果还不错网上找到了原件,再读之后有所疑惑,在此讨论。从专业的论文格式上看:该文摘要,关键词(不存在),引言,具体论据(不充分),参考文献(没有),不像是一篇发表在专业期刊的论文,感觉仅仅是该作者或该网站一家之言,并且论证的理由并不充分,具体分析如下:1、 一般而言1弧秒的高程数据用于5万或更高比例的地图(1;24000的图USGS一般用1弧秒或着1/3弧秒即10米精度的DEM数据),SRTM-1的数据生成10米的等高线精度没有问题。4个SRTM-1的数值的平均化后生成1个2弧秒的SRTM,9个SRTM-1(1弧秒30米)的数值的平均化后生成1个3弧秒的SRTM-3,这中间不论用什么算法,有9个信息点记录的数值被1个点的信息之所取代,精度都是有相当的损失的,而且是不可逆的。SRTM-1到SRTM-2(弧秒),精度损失减少的不太多,SRTM-1 到SRTM-3 数据精度是有相当的损失的,对此国外也是有人做过研究的。 90米3弧秒的数据直接生成10米等高线(括号内为引用该原文:used to produce 10m interval contours),作者采用了重采样的方法(Resampled to 25m resolution),重采样(Resampled)的方法在遥感领域,是一个常用的手段,既可以从高(精度、分辨率等)到低,亦可以从第到高。常用的方法有4、5种,Globalmap 因为属于入门级的遥感软件,方法只能用一种内定的算法,无法选择。不过简单的算法精度未必不好,要结合原始数据的情况具体分析。无论何种方式,因为不是一个线性的变换过程,也是不可逆的过程。原始的SRTM-1弧秒的数据是真实的测试数据,SRTM-1 到SRTM-3 到底有多大的精度损失,小到可以忽略吗?作者没有给大家值得信赖的文献作证明或USA制定SRTM规范的官方的观点,仅仅用了几个简单的图表(还有漏洞,以下我会说明),SRTM-3通过软件方法重采样道SRTM-1 实际上是一个类似于DC的数码变焦。精度如何?不用数据,仅仅从图2 (DEM Results)肉眼比较,Topographic Map DEM的生成的图有相当多的立体感,层次分明,反观SRTM生成的图很平滑,缺乏山体的变化特征。2、 COMPARISON of DEMs 与Visualisation of difference, draped on top of topographic map Difference (SRTM ?Topo)仅仅用了几个图示,而没有定量的分析如:基本相同的比例高程(如上下误差1米),相差的2-5米,5-10的比例各占总体的比例是多少等。仅仅论列了Difference (SRTM ?Topo): Max ?84m Min ?112m,而且对于最高84以及112米的偏差,到底是DEM还是SRTM的数据错了,还是因为有实际的断崖等原因,作者没有提。我在一篇国内关于用25米(水平采样距离的数据)的DEM生成5万比例的数字地图的文章,作者全国选了平原,丘陵、山地、高原等不同的6个地区验证精度25采样的精度,并且用10米、5米等数据作参考的基准,还有实际考察、测量地形以及生成的等高线的精度等过程,该文看不到基准数据,不知道SRTM-3 25米的DEM正确的比例是多少,谁有错误,误差比例。还有我看到几篇写用1弧秒的SRTM-1与1弧秒精度DEM数据比较的文章,高程差值都用详细的距离差,百分比组比较。该文作者好像忽略此方面。仅仅用几个图该文作者要得出SRTM-3与Topographic map的精度相同没有量化的的论据,高程的误差是衡量地图比例尺的一个性当重要的标准。3、 Comparison of Slope也是如此,平均:Average ?15.4 与Average ?17。最大,Topomapderived slope:Max ?47 degrees ,SRTM derived slope:Max ---36 degrees仅说明最大相差11度。没有更详细的分析。在DEM的分析中坡度或者坡向特征是隐含的(Slope或aspect),即DEM / SRTM无记录坡度坡形的数据项,仅需要记录高程、投影坐标等数据。但是通过差分的高程以及相关的水平经纬数值,可以获得山体的表面特征,在通过这些山体特征可以获得坡度、坡向等特征。所以有人说坡度或者坡向特征是隐含的。从最大坡度47度看,此区域山体变化并不明显、与25米的其他数据相差不大很正常,不能代表整个SRTM-3的数据特性,还有坡度坡向特征是区别不同采样距离(如30米、60、90米等)精度的一个重要特征,在SRTM-1 中有很多能够表现出来的坡度特征(大的坡度能可能是断崖)、坡向隐含的特征会由于9个SRTM-1(30米)的数据平均后生成的一个SRTM-3是90米)给磨平看不到了,作者没有提及此关键问题。本贴的图2的SRTM生成的图缺乏山体层次感、立体感于此有很大的关系。4、 Topographic map does capture more variability, but might not necessarily be variability that exists in reality (exaggeration from the manual photogrammetry),作者说Topographic map 25米的有更多的变化特征, 但是很可能实际是不存在的。有部分误差很有可能,任何数据都有可能,不能据此怀疑大部分25米DEM的数据都有误差以偏概全。如果一个选择一个是国内30米的DEM一个是SRTM-3的90米数据,我的不二选择肯定是30米DEM,不能因SRTM-3区域过大(90米)表现不出来山体的小范围的变化特征(20、30米内)显示不出来就说25米的DEM山体变化表现得好,很可能不真实,是不是果再找到一处用3弧秒90米的DEM重采样生成的数据与SRTM-1(30米)的数据比较,发现SRTM-1的一个细节差错就说。。。。。5、 Greatest differences in the ridges and the valleys ?hillsides very similar,山脊与山谷差异较大,1弧秒与3弧秒的精度主要就差异体现在此处,山坡、平缓的地区差别不大,前提是SRTM-3的海拔精度要准确。6、 SRTM data is however very detailed, and will likely capture greater variability than a 1:50,000 map,这里只提了SRTM准确性相当于1:50000的地图,SRTM-1我赞成,可是SRTM-3从原文看没有找到有力的证据。照此类比,SRTM-1(弧秒)否和1/3(弧秒10米)的DEM精度等同。7、 SRTM data more reliable (in another area we have found a significant absolute error in elevation from cartographic maps),以偏概全,仅用SRTM找到了一个错误,就说他的精度高,没有太多的道理,我网上看到过还有人用1弧秒的DEM / SRTM-1 测试,找出过SRTM-1 的偏差错误,也没有下结论说SRTM-1不可信。8、 本文缺乏SRTM-3 相当于1:50000万地图所需的量化证据,而因为在美国,USGS制定的DEM标准中,一般的1弧秒精度的DEM制作1:50000的数字地图没有问题,所以作者用SRTM-3 的数据与25米的DEM比较并得出结论,比较SRTM-3与DEM的帖子比比皆是,正反方都有,虽然我见过不少,但是大多用同精度的SRTM-1与 1弧秒的DEM比较,SRTM-3一般辅助作误差参考,但是说SRTM-3 比DEM 30数据还好的我很少见到。综合以上部分我的观点是没有该作者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他的观点,从整体结构看,也不是一篇发表在学术的专业期刊的专业论文。至于我的观点:SRTM-3(弧秒)大体相当于20万左右的地图数据,再次重申理由:1、 有USGS的DEM美国的国家高程数据作参考:通讯版的前一个帖子已经写了1弧秒的相当于1:5000(需要与1/310米的数据配合)高程地图,2弧秒的DEM相当于1:100000高程地图,3弧秒的DEM相当于1:250000的高程地图,网址前一个帖子有,包含美国官方的地图机构的观点。2、 国内的制定的: 标准出版社有相关的大比例地图制作国家标准,1:::250000数字地图制作标准3、National Imagery and Mapping Agency’s(NIMA )国家图像和测绘局:主管军用测绘和照相侦察两方面的事务,受美国国防部指挥。他制定DIGITAL TERRAIN ELEVATION DATA(DTEM)的标准包括了SRTM:3.3.1 DTED Level 1 accuracy.3.3.1.1 Absolute accuracy.3.3.1.1.1 Absolute horizontal accuracy.90% Circular Error (C.E.) World Geodetic System (WGS) & 50 meters3.3.1.1.2 Absolute vertical accuracy.90% Linear Error (L.E.) Mean Sea Level (MSL) ≤ 30 meters3.3.1.2 Relative vertical accuracy (point-to-point).90% L.E. MSL ≤20 meters over a 1° cell3.3.2 DTED Level 2 accuracy.3.3.2.1 Absolute accuracy.3.3.2.1.1 Absolute horizontal accuracy.90% Circular Error (C.E.) World Geodetic System (WGS) ≤ 23 meters3.3.2.1.2 Absolute vertical accuracy.90% Linear Error (L.E.) Mean Sea Level (MSL) ≤ 18 meters3.3.2.2 Relative vertical accuracy (point-to-point).90% L.E. MSL ≤ 12 meters over a 1° cell for low and mediumterrain (0 to 20% predominant slope).90% L.E. MSL ≤ 15 meters over a 1° cell for high relief terrainer than 20% predominant slope).T3.10.9.4SRTM Accuracies. The SRTM DTED Level 2 has a system design 16meter absolute vertical height accuracy, 10 meters relative vertical heightaccuracy and 20 meter absolute horizontal circular accuracy. All accuraciesare at the 90% level. Individual SRTM DTED Level 2 cells have an accuracyrecorded in the ACC record calculated from the collection parameters. Thesevalues will differ from the system design accuracies.(系统的设计精度更高一些)说明:Level 2是1弧秒的SRTM,Level 1是3弧秒的SRTM数据Performance Specification Digital Terrain Elevation Data (DTED®)或者 因为MIL的后缀,与军事有关可能部分地区上不了所以我特意选择了部分同精度有关的部分。4、 网友MH在我的SRTM观点提出后写的一个网址,一篇论文写的很好,里面作者认为SRTM-3 相当于20万的地图,要比同水平采样精度的(3弧秒)的稍好一些,里面收集了俄罗斯的DEM标准,可参考。说明:重发的主要是感觉讨论时候大家提出的很多论点,所谓百家争鸣,有些实际的数据确实可以证明SRTM-3的数据的精度较高,但是并不能由此说明整体的的SRTM-3 的数据精度达到相当的精确程度,因为还有高误差的SRTM-3的登山测试数据,网上的各种测试数据,不同观点比比皆是。所以我的观点是参考的美国的官方地图用的标准,选用的DEM的1、2、3弧秒做数字地图的比例参考,以美国人的务实作风,还是可信的,虽然DEM的数据后有一定的误差,但任何一个国家制定标准总是有相当的依据的,NIMA制定的SRTM的标准也是经过一定的检验才做的,他做的误差标准不经过一定的分析测试是不会随便写标准的。SRTM依赖的技术SAS(合成孔径雷达)不是一个飞来之物,应用多年了,到目前为止,航测的(指的是飞机,非航天飞机)用SAR的精度还是要比远高于卫星(他的飞行高度远低于卫星),只是2000年11天的飞行就测出了全球的大部分地区的高程数据,用飞机不知道要多少年(还有领空主权问题),关于SRTM-3的精度,依据USA制定的国家标准做出自己的判断,还是其他的百家争鸣的各派观点。或许因为SRTM是免费的高程数据,USA仅仅定了精度标准,没有相应的对应比例尺地图标准,才留下了太多的争议。如果用SRTM生成的等高线与10万地形图的等高线比较的话SRTM的等高线应该不如10万地形图的等高线精确如果拿一张10万的地图,再弄一张SRTM的栅格图不考虑10万地形图上对山峰、断崖的额外标注而只看其等高线的话很显然SRTM的栅格图比10万的地形图对地形有更好的反映我们拿SRTM与生成地形图等高线的原始DEM数据比较精度用处不大因为我们能拿到的只有地形图,就算原始数据再精确也没有用我感觉用10万比例尺的SRTM栅格图比10万地形图的地形反映能力要强5万比例尺的SRTM+GeoCover栅格图和5万的地形图对地形的反映能力差不多在爬山的时候大家可以对比一下各种图对实际地形的反映能力五万的地形图确实不错,对一般爬山而言,这是顶级的地图了SRTM+Geo等高线错误很多,但整体反映出来的地形还不错十万地形图准确度也许很高,但对地形的反映并不怎么样 这个贴子最后由 Ylong 在 日 23:31:20 编辑五万的地形图确实不错,对一般爬山而言,这是顶级的地图了SRTM+Geo等高线错误很多,但整体反映出来的地形还不错十万地形图准确度也许很高,但对地形的反映并不怎么样我手边的一个关于地图的书、关于航空图的定义提到,航空地图俯视地形时,视野开阔,看到地形景象与图上表示的类似,强调地形元素的分布特征与相互关系位置,而对于地面的高差,坡度以及微地形的表示较为粗略。感觉山居图藏的1:100000的地图与之定义类似,而且有一幅说明图与山居的图也很相像。是否如此,望有此专长的网友发表看法,至少:对于地面的高差,坡度以及微地形的表示较为粗略这一点,山居图藏确有此缺陷,与我手中的同一区域的地图可作比较,主要对比同一区域的等高线(1:100000)要比山居的好很多。因为图像附件压缩有损失的关系,我稍加了放大。可与SRTM-3的比较。 五万的地形图确实不错,对一般爬山而言,这是顶级的地图了SRTM+Geo等高线错误很多,但整体反映出来的地形还不错十万地形图准确度也许很高,但对地形的反映并不怎么样 这个贴子最后由 Ylong 在 日 23:29:20 编辑五万的地形图确实不错,对一般爬山而言,这是顶级的地图了SRTM+Geo等高线错误很多,但整体反映出来的地形还不错十万地形图准确度也许很高,但对地形的反映并不怎么样 这个贴子最后由 Ylong 在 日 23:29:20 编辑&&
【GlobalMapper中文站】www.globalmapper.cc 【Global Mapper中文群】355714&
【microdem 地形软件专题讨论群】我的QQ号,lava-lava号7805556,MSN群http://godeyes./!欢迎加入坐井观天群来学习Google Earth 、GlobarMapper& GIS、地图制图等的知识。。共同讨论宇宙的奥秘,宇宙的起源和未来,共享关于宇宙的知识!
好,扫盲贴,,,不过很多图挂了
感谢搂主的搜集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DEM再GM或者GPS中,简单直观,已经大大超越等高线吐了。况且,DEM是白来的,点点鼠标即可;5w等高线就算有关系能买到,也要30元一张。
好熟悉的文章,想了一下,原来是深圳磨坊转过来的,当年就经常在弄些游记在那里发表。那年一下子痛失两名头驴,为此就有了广西户外运动救援队的诞生,而户外活动也曾一时风靡广西各地一时,直至南宁接连出事之后才黯然失色。(645.83 K) 17:30:56
gxnn 最后编辑于
专业 图没挂 等刷
楼主好人,很专业
慢慢学习领会。
不同的软件对数据的处理方式不一样,插值方式、对公差的处理也不一样,存在误差是正常的,我曾经比较过,不同的软件包括Mapgis,CASS,GM、Surfer 等软件,所产生的数据可以说大致一样,只是有的在处理光滑和插值方面存在细小的误差,不过做为不是专业应用这些误差是可以容忍的。不过我国的制图标准与国外要求不太一样,当然在GIS软件的测试方面要求也不一样。我一般来说是这样处理的,看最终要生成什么数据,若要生成CAD的图我就会通过数据转换,直接在CASS中生成等高线,若要在Mapgis中应用,我会在MAPGIS中生成,同一个软件应用该程序生成的数据,数据处理上有连贯性,不会因为软件的不同而造成莫名的精度问题。以上是我自己在多年应用GIS软件的经验,仅供参考!另请问朋友们:谁有SUPPERMAP可用的破解版本,我最近做一个项目,需要用超图软件,有的谁能否不吝送我一套?网上下载的可用破解,却找不到***程序,烦死人了!
百总力作相当给力
百总力作相当给力 !!!!
确实给俺扫盲了,知道了不少知识,谢谢了!
百总力作相当给力
回复 1# 百青 的帖子
好东西,值得学习
跳转到 0 ? parseInt(this.value) : 1) + '.aspx';}else{window.location='showtopic.aspx?topicid=376267&page=' + (parseInt(this.value) > 0 ? parseInt(this.value) : 1) ;}}"" size="4" maxlength="9"/>页
showMenu(this.id);">
  && | &&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