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地方电子税务局哪个地方说话和四川话一样?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641|回复: 9
湖北与四川共用的方言
积分威望 点
该用户从未签到
本帖最后由 文侠 于
19:06 编辑
湖北与四川共用的方言
& & 四川经历了多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活动。这对四川方言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秦代及秦汉之际的人口迁徙对古代巴蜀地区汉语言的形成产生了巨大影响,而元末明初的移民更对现代四川方言的形成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元末明初的战乱,使四川人口锐减,大批湖广人(多为湖南、湖北人)“避乱入蜀”或“避兵入蜀”,大举向四川移民。另有不少人随入川的部队入蜀。他们大都留居四川。大批移民带来了他们的家乡话。不同方言之间的相互融合,逐渐形成了带有湖广地区的官话方言特点的汉语方言——四川方言。明清之际的战乱,使四川人口大量死亡和流失,田地大量荒芜。从清顺治后期起,清政府大力鼓励外地人入川垦荒,掀起了又一次移民大浪潮。移民主要来自两湖、江西、两广、山陕等地,尤以湖广人,特别是湖北人为最多,所以有“湖广填四川”的说法。
& & 因此,直到今天,四川方言里,还有大量词汇是与湖北相同的,也就是说,虽然两省远隔千山万水,但是,乡音却是一样的。
下面从四川方言里摘录一部分与湖北省相同的词汇,供朋友们参考。
& & 同时,也希望喜爱武汉方言的朋友们珍爱方言、敬畏方言,不要以为武汉方言只是武汉人说的方言,是武汉本地产生的方言,方言其实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 & 此外,历史上每一次大的社会变革,都会产生一些新的词汇。
例如,文革时,一些旧词语沉渣泛起,是因为社会处于一种相对开放和动乱时期,翻动了一些历史的事物,有些方言和隐语也“流行”起来。再一个原因是因为大字报、大串连,导致传播方式、手段空前变化。
& & 改革开放后,又有一些新词产生。其实,网络词汇也是方言,只是因为从网上兴起而已。
& & 认识方言,要讲道理,不能以自己的学识和经历去理解,要尊重客观、尊重历史。
& & 四川的“雄起”,也是有来历的,不是像有些朋友自以为的那样,并不是当今什么中老年男性广告中说的意思。
以下是四川方言中的常用词:
死眉秋眼(武汉作“瞎眉秋眼”)、皮泡脸肿(武汉作“头泡脸肿”)、假巴意思(武汉作“假马意思)、流里流气、啰里啰嗦、灰不溜秋、胡子八叉、可怜巴沙、毛焦火辣
热天(夏天)、声气(声音)
家家(外婆)、手倒拐(手肘)、不好(生病)、凉了(感冒)隔食(食物在胃里停滞未消化)、羊儿疯(癫痫)、灰面(面粉)、粑粑(用米或面粉蒸或煎成的饼状食物的统称)、荷包(衣袋、裤袋的统称)、相因(便宜或便宜货)、跍(蹲)、默倒(以为,自以为、打算)、眼气(羡慕)、失悔(后悔)、日白(撒谎)、伸抖(武汉为抻敨,舒展、漂亮)、遭孽(武汉为遭业,可怜)、别个(别人)、哪个(谁)、菢***、扁担(挑夫,过去,重庆一带把挑夫称作“扁担”。解放后,“扁担”的这种用法基本上没有了。80年代,重庆街头出现了不少当挑夫的打工者,由于他们经常手持用作工具的扁担或棍棒,而原来用以指挑夫的“扁担”一词,已经消失了这种用法,所以他们被人称作“棒棒”,并由此产生“棒棒军”一词,用以泛指这种打工的人。成都话则把这种打工者称为“绳绳”,因为他们往往手持捆绑重物的绳子。)、天干(天旱)、横扯(不讲道理地强辩)、夹磨(刁难)、翻翘(翻倒、倾覆)、消夜(吃晚饭)、成器(像样、有出息)、晓得(知道或不知道)、不消(不需要,“消”是“需要”的合音字)、清油(菜油)、老几(家伙、东西,指人,含轻视或玩笑的意味)、耳子(木耳)、箍子(戒指)、烟子(烟)、吊子(铫子,鼎锅)、划子(小渡河船)、丢头(丢弃的部分)、块头(个子,偏重在身体的粗细)、堆头(体积、个子)、阴倒(暗中;悄悄地;不为人察觉地)、码倒(欺压;武汉话作“码倒搞”)、耳巴(耳光)、硬气(刚硬;直率)、动不动(动辄)、来不来(与“动不动”意思和用法相同)、先不先(首先、起先)、滂臭、
长痛不如短痛
脱了裤子放屁——多此一举
带把子:说话夹有脏字眼。
开黄腔:说外行话。
茶壶装汤圆——有货倒不出来。武汉话说“茶壶里煮饺子”。
茅厕头的石头——又臭又硬。武汉话说“茅厕里的石头”。
哑巴吃汤圆——心头有数。武汉话说“瞎子吃汤圆——心里有数”。
阎王打架——鬼扯。
磨子上睡觉——想转了。
有钱难买老来瘦。
伸手不打笑脸人。
人多好种田,人少好过年。
师傅领进门,修行在本(武汉作“各”)人。
萝卜上了街,药铺不用开(武汉作“药铺无***”)。
说起风,就是雨。
响水不开,开水不响。
吃得亏,打得堆(武汉作“在一堆”)
贵州骡子学马叫(武汉作“山西的驴子学马叫”)
东挑西拣,拣个漏灯盏
见人屙屎屁股痒(武汉作“喉咙痒”)
豆腐盘成肉价钱
手脚不干净
死猪不怕开水烫
顺(武汉作“随”)口打哇哇
懒得烧蛇吃(武汉作“懒得抽蛇筋”)
把你卖了,你还帮他数钱
尾巴一翘,就晓得你屙屎屙尿
手长衣袖短
是泡屎都要吃下去
想一锄头挖个金娃娃(武汉作伢)
好狗不挡路
板命:动物临死的争扎。
潮:哄传。
垫背:作铺垫,当陪衬。
掟:扔;掷。
赶:扒;拨。
鬼扯:不着边际地谈论。
架势:开头。
捡顺:拾掇整齐。
将就:迁就。
纠:拧;把两股以上的条状物扭在一起。
开亲:订婚;结亲。
拿脉:诊脉。
挨边:靠近;接近。
揞倒:估摸着;适可而止地。
亲候:亲自问候;拜访。
日白:聊天;吹牛。
识相:会看别人的神色行事;知趣。
胎:掂量。
偷人:私通。
引:带领。
奓:大;阔。
潮:低劣。
伸抖(武汉作抻敨):舒展;漂亮;清楚。
对头:正确;正常。
讲礼:客气。
经用:经得起花费、消耗。
晏:晚;迟。
硬肘:坚硬、结实。
灵醒(武汉作宁馨):机灵;清醒;灵活,灵便;
啰连:絮烦;不注意整洁、美观。
泡:虚松、松软;不坚硬。
撇脱:不拘泥,洒脱;简单。
瓤:很薄很软;不结实;软弱无力,没有精神。
苕:本意指红薯,形容土气;俗气。
水垮垮:形容水淋淋的样子;松弛。
跳颤:活蹦乱跳的样子;过于活跃,好出风头。
歪:凶狠,厉害。
渣渣瓦瓦:零碎;琐碎;爱说闲言闲语的。
包谷:玉米。
宝气(器):像活宝一样的傻瓜。
二回:下次;以后。
抹豁:不应得而得或不付出代价而白得的东西。
跟倒:马上,立刻。
看倒:眼看着。
未必:难道。
积分威望 点
该用户从未签到
好文。貌似重庆话和湖北--武汉话更接近。
积分威望 点
该用户从未签到
昆明话和武汉话也十分相近。
积分威望 点
该用户从未签到
还有广西和贵州部分地区,话音都相近。
积分威望 点
该用户从未签到
“轴”到-----用物件堵住洞口
积分威望 点
该用户从未签到
和武汉话一样,重庆那边管大便也叫“粑粑”(三声),拉大便也叫“屙”。
积分威望 点
该用户从未签到
积分威望 点
该用户从未签到
昆明话和武汉话也十分相近。
外行牛不得 发表于
& & 昆明话声气容易听懂,但土话很少一样,到有些像北方话。比如说“苕”,他们说“憨”,“憨头儿脑”;“做么司”——“整哪样”;说一个人吹牛讲大话就是“大口马牙”,“大拽拽”。常用的语气词表示感叹的有“买买啥啥”。应答人家的话是“咯”和“噶”。骂人最常用的是“杂种”。我感觉他们的口音中有卷舌音,比如说“肉”与北方话基本一样,还有H这个破擦音也常用。这主要是战乱时,中原人南迁的结果。相比较,位于滇东北的昭通,由于受重庆话的巨大影响,反而有些与武汉话想近,如“搞拐了”,“俏皮”等。
积分威望 点
该用户从未签到
的确如此。
我大学同寝室的一位同学是昆明的,他和他老乡说话,乍听起来,我还以为是武汉人。仔细听才发现一些不同的用词。
积分威望 点
TA的每日心情A昨天&00:04签到天数: 895 天连续签到: 10 天[LV.10]以坛为家III
好文。貌似重庆话和湖北--武汉话更接近。
charlieking 发表于
& & 重庆原来是四川一部分,现成为直辖市了。当然说起渊源关系,这才是君住长江头,我住长江中,一衣带水。中间还有宜昌等地,语言有很多接近,类似的地方。
& & 成都话可以代表四川话,郑州话可以代表河南话,但武汉话是根本代表不了湖北话的。
Powered by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